电工圆铜线-编制说明_第1页
电工圆铜线-编制说明_第2页
电工圆铜线-编制说明_第3页
电工圆铜线-编制说明_第4页
电工圆铜线-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第二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

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22号),GB/T3953-2009《电工圆铜线》已列入修

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220651-T-604。该标准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工

作于2023年完成。

2、制定背景

电工圆铜线因极佳的导电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和优异的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力、

电机、通讯、轨交、电子、航空、核电、汽车、新能源等领域。在上述领域内,电工圆铜线

主要做为电(磁)能及信息传输的载体,可直接用作电线电缆的导体,也可经加工、绞合后

用于载流承力索、天线、地线、电刷线、电子连接线、数据缆导体等产品。此外,电工圆铜

线还可以经过锡、银、镍等电镀、包覆加工后,用作特殊应用场景下的电线电缆类产品中的

导体原材料。电工圆铜线是支撑线缆行业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占整个线缆行业电工用铜

量的绝大多数。

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作为基础配套产业的线缆行业电工用铜年产

量从400多万吨增长到700多万吨,行业产值也从7500亿增长到15000亿。我国相继发布

的“制造强国战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双碳战略”等对线缆行业的高端线缆带来新

的机遇。在此背景下,相关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要求日益提高,超导电缆、风

力发电电机用绕组线、光伏电缆、核电电缆、机器人用电缆、5G网络数据线缆、芯片用连

接线等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使作为基

础配套产业的电线电缆在基础设施建设、高端装备、高速铁路、家用电器、通讯网络等各领

域拓展了新的市场,增加我国各类线缆产品的出口份额。

3、主要工作过程

(1)起草(草案、调研)阶段:

2021年12月~2023年1月,技术委员会面向电工圆铜线制造企业、电线电缆及电机电

器制造企业、应用单位等开展调研和技术征询(裸线标委字〔2021〕29号)。2022年7月,

1

修订计划下达后,2022年8月~9月,技术委员会面向调研和技术征询反馈企业征集起草单

位,在前期多轮调研基础上分析国内电工圆铜线的生产、测试及使用现状,组织国内具有技

术代表性的制造企业、主要用户单位、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等参与起草工作,并推荐

技术专家组建标准起草工作组。

2022年11月,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第一次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讨论本次修订的主要

技术内容,确定试验验证方案。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由主要起草单位寄送样品,

委托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试验验证。2023年6月,在江苏宜兴举行第二次标准

起草工作组会议,根据试验验证结果,讨论确定本次主要技术内容的修改,并完成标准征求

意见稿和编制说明,经起草工作组确认后,提交至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4、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由上海电缆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国缆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江东合金技术有限公

司、江苏江润铜业有限公司、远东海缆有限公司、震雄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宝胜精密导

体有限公司、上海起帆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

工有限公司、金川集团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昆明电缆集团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太

阳电缆有限公司、富通昭和线缆(杭州)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

电缆有限公司、铜陵有色股份铜冠电工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铜材有限公司、江苏鑫海高

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同泰高导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松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西电

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明兴电缆有限公司、云南多宝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

工山东鲁能泰山电缆有限公司、江苏德徽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共

同负责起草。(最终将根据各方所作的实际贡献进行排序。)

在起草中,张永甲作为项目总负责,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和具体编写工作。徐睿负责

试验验证方法分析和数据处理。苏华光、李军负责国内外企客户资料调研、收集和相关技术

内容的分析、总结。闫晨、吴俊洋、徐静、张万里、张体振、高作海、苏保信、马红杰、杨

光、宁功扩、范德发、沈校军、张传省、张金玉、刘洁、唐圆圆、耿亚平、窦赢、陈明海、

薛恒、牛珂憬、蒋陆肆、王淑娟、何振旸、关炽尧负责标准的试样准备,基于产品制造和使

用经验,为文件起草提供相关数据,并对文件内容提出技术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遵循“面向市场、服务产业、自主制定、及时修订”原则,将标准化

2

科研与技术创新、试验验证、用户侧反馈相结合,统筹推进。

本标准在结构编写和内容编排等方面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进行编写。在确定本标准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时,综合考虑制

造企业技术水平和用户需求,寻求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充分体现了标准在技术上的先进性

和技术上的合理性。

2、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圆铜线的术语和定义,型号、结构、规格和表示方法,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交货要求,验收规则,包装和标志等。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体现了当前国内电工圆铜线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依

据当前主要生产和使用的电工圆铜线产品及其试验验证数据和市场应用展需求来确定标准

的主要技术内容。3、修订前后技术内容对比

本标准与GB/T3953-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电工圆铜线的范围(见第1章,2009版第1章);

——增加及更改了部分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9版第2章);

——增加了术语与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1类软圆铜线的型号、规格及相关技术要求(见4.1、4.3和第5章);

——更改了特硬圆铜线的型号代号为1类硬圆铜线(见4.1,2009版3.1);

——增加了电工圆铜线的结构章节,更改了电工圆铜线的表示方法(见4.2、4.4,2009

版3.3);

——增加和更改了电工圆铜线部分型号的规格及范围,更改了部分规格的修约要求(见

4.3、5.4,2009版3.2、第6章);

——更改了电工圆铜线的表面质量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见5.2、6.1,2009版第8

章);

——更改了电工圆铜线部分规格的尺寸与偏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其验收规则(见

5.3、6.2和8.2,2009版第5章、10.2);

——更改了软圆铜线及硬圆铜线部分规格的抗拉强度与伸长率的技术要求,明确了电工

圆铜线断时伸长率、断后伸长率的适用规格及伸长率的测试标距(见5.4,2009版第6章);

——更改了硬圆铜线部分规格的体积电阻率的技术要求(见5.5,2009版第7章);

——更改了电工圆铜线部分规格的交货要求(见第7章,2009版第9章);

——更改了电工圆铜线的包装及标志部分要求(见第9章,2009版第10章);

3

三、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

1、试验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

本标准修订中,工作组对各起草单位提供的不同型号样品进行了试验验证;主要围绕以

下问题开展分析工作:

目前主流设备及工况条件下,TR/TR1型电工圆铜线的电阻率(导电率)及伸长率

的实际情况;

并线结构的性能稳定性;

半软态电工圆铜线的实际性能情况;

TY型电工圆铜线的电阻率(导电率)在更大规格和更小规格的适用性以及TY在

规格0.940mm以下的伸长率性能指标;

微细规格电工圆铜线测试方法的适用性,包括对不同规格型号的密度验证;

(1)验证方案:

验证项目、检测方法如表1所示:

表1测试方案

型号:TR/多头结构测试项目及检测方法

TR/TR1/半软态/TYGB/T4909.2GB/T4909.3GB/T4909.3GB/T3048.2GB/T3048.2

标称直径d伸长率20℃

尺寸及偏差拉力密度米重

mmL0=250mm体积电阻

0.0250-19.3√√√√√√

注1:当标称直径d<0.0500mm时尺寸及偏差测试增加GB/T15077-2008方法比对;

注2:并线结构中每根进行测试;

注3:选取典型规格尺寸进行密度测试验证;

(2)验证结果

各型号验证结果如表2-表6所示,截面比为根据米重和铜的计算密度8.90g/cm3计算得

出的截面面积与直接测得的平均直径计算的截面面积之比。

表2TR型号验证结果

序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电导率伸长率密度米重截面比

号mmmmmmmm%IACS%g/cm3g/m%

10.09900.097830.00120.0008100.3230.0665099.51%

20.09900.097330.00170.0007100.3170.06650100.5%

30.1300.12870.0010.001102.0190.1161100.4%

40.2870.28550.0020.001100.9210.5732100.7%

50.3200.32000.0000.000100.6230.7205100.77%

70.3610.36050.0010.001101.4220.904499.7%

4

序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电导率伸长率密度米重截面比

号mmmmmmmm%IACS%g/cm3g/m%

80.4540.45400.0010.001100.5241.449100.87%

90.4540.45320.0010.001101.8241.447100.9%

100.5100.5132-0.0030.001101.2298.8981.857100.9%

110.5110.50880.0020.001100.6251.829101.2%

120.5200.5225-0.0020.001100.8221.932101.2%

130.5740.57400.0000.001100.7222.300100.15%

140.5740.57300.0010.000101.7252.301100.4%

150.5740.57230.0020.001101.0202.300100.6%

170.6430.64150.0010.001101.9252.84398.9%

180.7240.72300.0010.001101.6253.60098.73%

190.7240.72170.0020.001101.9273.62099.5%

200.8130.81200.0010.001100.8264.60099.88%

210.8130.81130.0020.001101.3254.600100.1%

220.9120.90900.0030.001100.3285.70098.73%

231.0241.02230.0020.001100.7307.23299.1%

241.0241.02270.0010.001101.4247.300100.0%

251.291.2890.0010.001100.73111.70100.88%

261.451.4500.0000.001101.12814.70100.18%

271.631.6280.0020.001101.13418.5099.95%

281.831.8290.0010.001101.43523.40100.18%

292.052.0500.0010.001100.83729.60100.93%

302.32.303-0.0020.001101.33937.30100.77%

312.592.5880.0020.001101.63646.90100.31%

322.912.9060.0040.001101.44259.20100.41%

332.912.9060.0040.001100.94259.10100.2%

343.263.2590.0020.001101.44374.30100.22%

3518.218.225-0.0250.105100.3482327.6100.25%

3619.319.313-0.0130.046100.8492614.5100.28%

表3并线结构TR样品

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电导率伸长率

序号

mmmmmmmm%IACS%

10.1930.1950-0.0020.001101.329

20.1930.1950-0.0020100.727

30.1930.193000.002101.428

40.1930.1960-0.0030.001101.628

50.1930.1940-0.0010.001101.627

60.1930.1940-0.0010.001100.927

5

表4TR1型号验证情况

序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电导率伸长率密度米重截面比

号mmmmmmmm%IACS%g/cm3g/m%

10.02500.024670.00030.0010104.5169.0080.00439103.3%

20.03000.030000.00000.0010104.2169.0670.0061197.2%

30.03300.032830.00020.0010102.3158.9800.0073196.9%

40.03500.03517-0.00020.0010101.7188.8190.0086299.7%

50.05000.05033-0.00030.0010101.9228.8170.01859105.0%

60.05000.05083-0.00080.0010101.2218.8090.01900105.2%

70.10000.10033-0.00030.0010102.3218.8880.07142101.5%

80.2500.24470.0050.001101.7348.8820.417299.7%

90.6200.6208-0.0010.001101.9302.722101.0%

100.6800.6815-0.0020.001102.2293.249100.1%

111.131.131-0.0010.001101.4278.8919.004100.6%

121.151.1500.0000.001101.2309.20099.7%

131.291.2900.0000.001100.83311.6099.9%

141.291.2890.0020.000101.53211.60100.1%

151.381.3830.0010.002103.1298.89813.44100.6%

161.451.4500.0000.001100.93214.70100.2%

171.451.4490.0010.001102.13414.6099.6%

181.631.6260.0040.001100.83518.4099.6%

191.631.6270.0030.002102.03718.50100.1%

201.771.7630.0080.001103.73021.79100.3%

211.821.822-0.0020.001101.13423.36100.7%

221.831.8300.0000.000100.83723.50100.5%

231.831.8300.0000.001102.03923.50100.5%

242.052.052-0.0020.001101.03929.50100.4%

252.052.0490.0010.001102.04029.50100.6%

262.172.1690.0010.002103.63132.8499.9%

272.302.303-0.0030.000101.13937.10100.2%

282.302.2990.0010.000101.74137.30101.1%

292.592.5880.0020.001101.23746.90100.3%

302.592.5860.0040.001101.83946.80100.3%

312.602.5820.0180.004101.2348.91146.83100.5%

322.912.9060.0040.001101.84159.20100.4%

332.962.9420.0180.004101.9298.89260.3299.7%

343.003.009-0.0080.001102.14063.70100.8%

353.263.2590.0010.000101.34274.20100.1%

363.263.2580.0020.001101.74374.10100.0%

373.673.678-0.0080.030101.44395.70101.3%

383.793.804-0.0140.002101.123101.4100.3%

394.114.120-0.0100.000101.445119.3100.7%

6

表5半软型号验证情况

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抗拉强度电导率伸长率密度

序号

mmmmmmmmMPa%IACS%g/cm3

11.011.0100.0000.001305.9101.3118.908

21.381.3780.0020.002269.9102.2268.905

31.501.4960.0040.002268.4101.7268.907

41.801.807-0.0070.004271.9102.188.908

52.002.016-0.0160.004269.1101.7128.904

62.602.611-0.0110.004253.2101.2308.899

表6TY型号验证情况

序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抗拉强度电导率伸长率密度米重截面比

号mmmmmmmmMPa%IACS%g/cm3g/m%

10.02500.02533-0.00030.0010431.396.60.68.7190.00458102.1%

20.03300.032330.00070.0010510.795.50.90.00758103.7%

30.03500.03550-0.00050.0010390.495.50.60.00884100.3%

40.09900.098670.00030.0007395.397.43.60.0665097.8%

50.09900.098500.00050.0005404.396.20.90.06800100.4%

60.10000.1003-0.00030.0020506.596.71.38.8660.07090100.8%

70.1130.11220.0010.001578.295.00.80.08820100.4%

80.1130.11250.0010.001537.295.91.40.0879099.5%

90.1130.11130.0020.001492.196.11.90.08760101.22%

100.1300.12850.0020.001467.096.00.80.1185102.8%

110.1300.12980.0000.001472.795.00.90.1183100.5%

120.1390.13900.0000.000532.094.91.90.134899.9%

130.1390.13880.0000.001462.395.91.90.1360101.06%

140.1500.1567-0.0070.000490.697.41.70.171299.8%

150.1600.15970.0000.001534.896.02.00.1782100.1%

160.1850.18450.0010.001474.995.81.60.2413101.5%

170.1850.18480.0000.001505.696.41.60.2409101.0%

180.1980.19800.0000.000440.496.50.60.272599.6%

190.1980.19800.0000.000532.195.91.80.273599.9%

210.2270.2275-0.0010.001512.295.10.40.3662101.3%

230.2540.25350.0000.001448.895.90.40.4513100.6%

240.2540.25350.0000.001512.996.70.40.4524100.8%

250.2540.25370.0000.001462.997.90.50.4532100.87%

260.2870.28670.0000.001393.695.50.40.5747100.2%

270.3000.29970.0000.001469.998.41.50.624899.5%

290.3610.36020.0010.001474.996.40.40.9116100.6%

300.3610.35980.0010.001515.396.20.80.9154101.3%

310.3610.36000.0010.001472.598.30.50.9114100.72%

330.4040.40400.0000.000523.296.20.41.147100.7%

350.4040.40370.0000.001462.797.71.01.146100.75%

7

序标称直径平均直径偏差值f值抗拉强度电导率伸长率密度米重截面比

号mmmmmmmmMPa%IACS%g/cm3g/m%

365.195.1760.0140.003386.898.64.5

375.835.8280.0020.002363.998.74.0

(3)讨论及分析

a)圆铜线范围的修改

随着电子、数据线缆、新能源的发展,大量圆铜线在相关领域内使用,现行标准适用范

围对新领域也有涵盖,但描述较为模糊,考虑上述原因,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制造电线

电缆、电机及其他电气电子器件用的圆铜线。

b)材料

考虑废铜再生问题——纳入NB/T10194-2019《电工用火法精炼高导电铜杆》作为电工

圆铜线的原材料,工作组进行了充分讨论,认为目前客户对电工用火法精炼高导电铜杆的理

解不够,时机尚不成熟。

c)并线结构的增加

本标准定义了单线及并线术语,方便对标准的相关理解;此外,对并线结构进行了检测,

测试结果见表3,从测试结果看该结构的性能稳定性完全满足商用,如能适当工艺优化可达

到更高的技术指标。

d)型号名称的修改、型号的新增及主要技术指标的确认

i.TYT型更改为TY1型

根据圆铜线的发展,考虑后续电工应用发展,电工圆铜线如半软圆铜线、半硬铜线等不

同性能的的细分以后趋势会更加明显,故本次修订将圆铜线原则上分为2大类,软圆铜线和

硬圆铜线,在此基础上以数字命名,并加以性能区分,能更科学的进行型号表述,故将原铁

道用架空绞线等用途的特硬铜线TYT命名变更为TY1。

ii.TR及TR1型

随着国家对低碳经济的倡导,圆铜线客户端对高延展性、高导电率的铜线的需求和使用

量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我国的再生铜进口量也一直处于高位,采用再生铜经火法精炼的电工

圆铜线生产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大部分规格均可达到IEC60028国际标准铜的

相关要求,满足电工用途的相关要求,且铜为贵重的有色金属资源,我国人均铜资源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需要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

鉴于以上两方面,根据表2-表3的试验验证结果,大部分TR型的电导率在100.3%IACS

8

-101.7%IACS之间,TR1型的电导率在100.8%IACS-103.6%IACS,不具备普遍将TR型提

升的条件(TR型101%IACS合格率仅56%),故将新增的TR1型的电性能指标设定为电导

率101%(电阻率0.17070Ω.cm),TR1型伸长率方面根据检测结果在原有TR的基础上上升

5%。根据新的设定指标,结合表3,TR1型号的电导率(电阻率)和伸长率的合格率分别

可达90%和87%,加上工艺优化后,TR1型的指标可达到更高的合格率。

iii.半软型号

为响应国家绿色制造,兼顾表面质量和伸长率的半软型号的设定进行了样品收集及试验

验证,试验验证结果如表5所示。但因该指标的技术指标跨度大,与伸长率低的软圆铜线之

间界定难,故本次修订暂不考虑新增该型号,生产厂家可根据具体产品最终用途情况进行内

部控制,达到降本增效目的。

e)各型号规格及范围

规格体系上,本次修订以1.000mm为基准出发按R321中R20工程系列的规格设计,

从而达到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型号电工圆铜线的实际性能,合并简化

性能要求的表。

考虑到微细电工圆铜线型号的实际应用,将TR(软圆铜线)、TR1(1类软圆铜线)及

TY(硬圆铜线)三个型号的规格下限扩大到0.0160mm,以满足相关的应用需求。

TR(软圆铜线)上限方面,电工圆铜线虽然主要是根据使用场景而定相关型号,但行

业传统均为经过冷加工和热处理而得。通过连续挤压工艺制备的>14mm规格的接地棒产品

虽然其性能符合软圆铜线的要求,但从工艺角度与行业传统有一定出入,其制备方式与GB/T

3952电工用铜线坯更为接近,故本次修订TR(软圆铜线)上限不做扩大。

TR1(1类软圆铜线)的应用场景要求,其最大生产规格一般在4.50mm以下,考虑设

备及原材料的特殊应用,其范围设定为0.0160mm-5.00mm。

f)尺寸与偏差

2009版电工圆铜线的尺寸及偏差设定见表7:

表72009版电工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及允许偏差

标称直径d,mm偏差,mm

0.020~0.025±0.002

0.026~0.125±0.003

0.126~0.400±0.004

0.401~14.00±1%da

注:计算时标称直径0.401~1.000mm者保留三位小数;大于1.000mm者保留两位小数,均按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的有关规定修约。

9

实际使用中微细电工圆铜线d≤0.080mm的偏差范围过大,加上微细铜线的测试误差较

大,实际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规格的设计要求,本次修订结合规格的设定及产品实际工况,制

定了新的许用公差,并提升了0.1000mm以下规格的修约要求,以满足计算精度的问题,见

表8:

表8本次修订电工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及允许偏差

标称直径d允许偏差

mmmm

0.0160≤d<0.0300±0.001

0.0300≤d<0.0800±0.002

0.0800≤d<0.160±0.003

0.160≤d<0.400±0.004

0.400≤d≤14.00±1%d

注:计算时,标称直径0.0160mm≤d≤0.1000mm时,应保留4位小数;标称直径0.1000mm<d≤1.000mm

时,应保留3位小数;d>1.000mm时,应保留2位小数;修约均按GB/T8170的有关规定进行。

按新的设计要求,规格范围0.0160mm-0.0300mm的许用偏差导致的截面变化由原设计

的76%-87%提升至88%-93%,规格范围0.0300mm-0.0800mm的许用偏差导致的截面变化由

原设计的81%-92%提升至87%-95%,规格范围0.080mm-0.126mm的许用偏差导致的截面变

化保持原设计的93%-95%,规格范围0.126mm-0.160mm的许用偏差导致的截面变化由原设

计的94%-95%提升至95%-96%,最小规格范围加上测试误差仍可满足R321中R20工程系

列的规格设定的74%的要求,其余规格范围的提升即有助于微细规格线材的高质量发展由

不带来过高的质量浪费;通过表2-表6的试验验证,许用偏差的合格率并未降低,均满足

设定的偏差要求。

g)性能指标的新增及修改

i.TR/TR1性能指标的新增及修改

2009版电工圆铜线TR型号0.20mm规格往下仅有0.10mm和0.020mm两个规格,截面

减面达到了100倍,而根据电工圆铜线的冷加工及热处理特性,尺寸效应越来越显著,故只

用伸长率10%一个控制指标来控制并不科学,故先将0.020mm-0.20mm按R20的工程系列

分成了21档,再根据厂家提供的数据和表2、表3、表4的验证结果,最终划分成7档,具

体见表9。

表9本次修订电工圆铜线TR/TR1型的标称直径及伸长率

TRTR1

标称直径d

伸长率,%伸长率,%

mm

L0=250mmL0=250mm

0.0160≤d≤0.0225611

0.0225<d≤0.0400813

10

TRTR1

标称直径d

伸长率,%伸长率,%

mm

L0=250mmL0=250mm

0.0400<d≤0.05601015

0.0560<d≤0.09001217

0.0900<d≤0.1000

1520

0.1000<d≤0.160

0.160<d≤0.2001823

ii.TY性能指标的新增及修改

本次修订根据实际验证情况,细化了相关规格范围指标,对规格大于5mm及小于

0.400mm进行了细分验证,根据表6验证结果,将规格5mm以上的20℃体积电阻率设定为

0.017593Ω·mm2/m(98%IACS),将规格0.300mm以下的20℃体积电阻率设定为

0.018440Ω·mm2/m(95%IACS)。

2009版电工圆铜线考虑当时硬圆铜线的当时应用情况,并未给出小于0.940mm规格以

下的伸长率情况,但随着微细规格在消费电子、医疗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发展,需要满足后

续加工的要求,从而需对伸长率指标做出规定,根据表6的试验验证结果、拉力试验试验方

法的规定及JIS3101和EN13602的比对情况,最终指标的新增及修改情况见表10。

表10本次修订电工圆铜线TY型的标称直径、抗拉强度及伸长率

TY

标称直径d

抗拉强度伸长率,%

mm

MPaL0=250mm

0.0160≤d≤0.0225

0.0225<d≤0.0400

0.0400<d≤0.05604210.6

0.0560<d≤0.0900

0.0900<d≤0.1000

0.1000<d≤0.160

4200.6

0.160<d≤0.200

0.200<d≤0.2804190.6

0.280<d≤0.4004180.3

0.400<d≤0.5004170.3

0.500<d≤0.5604160.3

0.560<d≤0.6304150.4

0.630<d≤0.8004140.4

0.800<d≤0.9004130.4

0.900<d≤1.0004110.5

h)微细规格尺寸的试验测试方法的修改

微细规格的电工圆铜线的实际测试中,经常出现单线指标波动过大的问题,本次修订过

11

程中,对相关微细规格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及试验验证。

i.修约的影响

2009版的修约要求只要求到3位,对于0.020mm-0.100mm,修约的占比就达到了1%-5%

的测试误差,显然是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次修订将0.0160mm-0.1000mm的修约要求到

4位,修约的占比降低到0.1%-0.6%,满足基本应用需求。

ii.尺寸测试方法的影响

现行广泛使用的千分尺一方面的显示精度仅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