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_第1页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_第2页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_第3页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_第4页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大连概况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自北向南延伸入海,形成“一脊三阶”丘陵半岛的地理特征和山海相依的滨海风

貌。近百年来的历史风雨洗礼,赋予大连“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质,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和中西合

璧的建筑风格。

陆域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辖行政区划:7区、2(县级)市、1县

海域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市域常住人口:745万人

岸线总长度:2200余公里注:

本公示草案为征求意见稿,所有数据和内容以最终批复为准

大连市地形地貌示意图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总则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

真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东北振兴战略、辽中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治

理要求为核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愿景目

标,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升大连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地位,强化区域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作

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高质量推动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



规划原则

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低碳可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示范

全域统筹: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建立协同发展新体系

韧性适应:提高国土空间承载力塑造山海形胜新格局

品质提升:彰显多元文化内涵树立海洋城市新标杆

高效治理:注重政策机制创新构建城市治理新秩序

规划范围

大连市行政辖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区7个市辖区,

瓦房店市、庄河市2个县级市,长海县1个县,总面积为4.2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海

域面积2.9万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大连市行政区划示意图



目录5.3分类引导海岛和岸线利用/24

5.4建设高品质美丽海湾/25

01开放引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106风貌塑造彰显多元文化魅力/26

1.1目标愿景/26.1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文化名片”/27

1.2发展目标/36.2塑造屏山聚湾、欧亚海韵的浪漫城市风貌/29

6.3

营造“一脉连城,一湾一品”的城市特色/30

02美丽大连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4

2.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5

07活力创新迈向更高质量发展/31

2.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6

7.1科创策源与创新提升/32

2.3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7

7.2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33

2.4构建陆海生态空间格局/8

7.3分类管控与集约高效利用土地/34

2.5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9

2.6推进生态修复/9

08品质宜居塑造浪漫滨海特色/35

03区域协同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118.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名片”/36

8.2打造高品质游憩网络/38

3.1区域协同思路/12

8.3

增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国际合作平台/39

3.2区域生态协同/13

8.4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社区生活圈/40

3.3区域交通协同/13

3.4构建区域战略协同区/14

09基础支撑打造低碳韧性城市/41

04城乡统筹促进紧凑组团发展/159.1打造国际性门户枢纽/42

4.1低碳型城市空间模式/169.2城市出行绿色便捷/43

4.2城镇圈统筹城乡发展/179.3

构建多层次、绿色高效、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

4.3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18体系/44

4.4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9.4基础设施安全韧性/45

9.5增加蓝绿碳汇能力/47

05陆海统筹强化陆海一体化发展格局/21

9.6构建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建设/48

5.1加强陆海生态环境保护/22

5.2统筹陆海产业体系和空间利用/2310实施保障提升空间治理水平/49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12021—2035年开放引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1.1目标愿景

1.2发展目标



1.1目标愿景

城市愿景

将大连建设成为“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

城市性质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

心、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高地、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服务基地,独具魅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2

1.2发展目标

至2025年

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全省排头兵作用进一步凸显,创新

大连、数字大连、宜居大连、幸福大连、平安大连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

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能级显著提升,构建振兴发

展新格局。

至2035年

北方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达到新高度,

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呈现新气象,基本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

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

至2050年

全面建成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

心,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成为开放创新、时尚浪漫、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洋文化名城,引领

东北振兴发展,成为承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22021—2035年美丽大连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2.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2.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2.3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2.4构建陆海生态空间格局

2.5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2.6推进生态修复



2.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构建安全、韧性、和谐、开放和富有竞争力的美丽国土空间格局

2021—2035年

02美丽大连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按照高效利用国土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

要求,以大连陆海相依、湾岬相连、城绿相生的自然地理格局为依托,形成生态空间山海相映、农业

2.1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2.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空间优质高效、城镇空间紧凑集约,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2.3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2.4构建陆海生态空间格局

2.5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2.6推进生态修复



2.2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构建“一脉入海、双湾聚心、蔚蓝映岛、绿楔连城、千山涵水、百乡依山”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保护格局

一脉入海: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自北向南延伸入海。

蔚蓝映岛:辽东半岛分界黄渤两海,群岛点缀于蔚蓝大海,星罗棋布,风光旖旎。

千山涵水:

保育千山山脉延绵区域的水源涵养地、重点湿地和自然保护地,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

开发格局

双湾聚心:坚持紧凑发展,在大连湾和金州湾构筑大连城市核心区。

绿楔连城:

以山为脉、以绿为楔,形成组团式有机发展的“山—海—田—城—岛”空间格局。

百乡依山:依托大连北部广袤的生态空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人居图景。

2.3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形成以“三类空间、三条控制线”为基本框架的空间分区管制体系,统筹各类规划空间要素,强化国土

空间用途管制。统筹优化市域农业、生态和城镇“三类空间”,促进空间复合利用。



农业空间:

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完善农业调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质量较好、布局集中连片的可以

长期稳定利用耕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生态空间:

基于自然资源本底、贯彻生态优先战略,构建符合大连自身特色与实际的国土空间格局、严格保

护大连的生态本底资源。

城镇空间:

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控制城镇发展规模,支撑城镇未来发展。同时,避免城镇空间盲目扩张,合

理预留弹性空间以应对未来发展,并适应未来行政管理的需求。

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筑牢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严守市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控制城

粮食安全底线,将质量较好、布域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镇发展规模,避免城镇空间

盲目扩张。同时,合理预留

局集中连片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包括了自然保护地、生态功

弹性空间以应对未来发展,

的耕地作为永久基本农田实施严能极重要区、生态环境极敏

支撑城镇未来发展,并适应

格管护。感区及其他重要生态要素。未来行政管理的需求。



2.4构建陆海生态空间格局

以流域作为生态单元,以生物生境要求,控制廊道宽度,以河流构建海陆联系的生态廊道,与山海绿

廊共同构建联系各生态要素的“一脊一带,八脉多廊”的陆海生态空间格局。

一脊:

保护市域北部千山山脉至旅顺老铁山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山体保护“绿色脊梁”。

一带:

保护黄海、渤海海湾和沿海滩涂湿地及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恢复重要节点生态功能,打造

“蓝色岸带”。

八脉:

严格控制八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两侧生态空间,加强河口地区修复和整治,锚固“绿色静

脉”。

多廊:

依托流域、山体和城市生态廊道,加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编织特色凸显、系统完善的生态

网络。



2.5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

生态问题

大连自然保护地体系由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构成,包括各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自然识别

公园、海洋自然公园、地质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多样类型。

生态修复

重点区域

2.6推进生态修复

实施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按照“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统筹推进大连市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治生态修复

策略指引

理和修复工作,针对生态系统受损、退化等问题区域,实施重要生态修复工程。



山保护自然山体地貌,重点推进因采矿活动导致的受损山体修复。

强化推进重要水系水岸和水库周边污染防治、植被恢复与护堤护岸林建设;以大沙河、复州河等流域

为重点,实施系统化修复治理工程。

加强森林抚育,采取补植补造、抚育复壮、更新改造等措施,推动国土绿化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

变。

强化土壤污染源防控,有效治理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积极实施土壤改良工程和污染修复工程。

湿

加强水源地、流域周边及入海口处湿地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有计划地开展退养

还滩工程,逐步恢复和改善受损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修复养殖污染及富营养化区域海域、多种修复模式修复重点入海河口;修复受损的海岛生态环境;恢

复自然岸线,强化人工海岸线的整治与修复。

10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32021—2035年区域协同打造“双循环”战略支点

3.1区域协同思路

3.2区域生态协同

3.3区域交通协同

3.4构建区域战略协同区

11

3.1区域协同思路

开放协同,发挥大连国内国际双循环支点作用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双循环”战略,打造东北亚陆海战

略支点,对外拓展国际市场,对内促进辽中南城市群协同发展。

战略协同,强化大连与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

向北强化“沈大双核”联动,带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向西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引领东北全面振

兴;向南联动山东半岛胶东滨海城镇带,构建大连创新开放格局。

陆海协同,促进大连引领辽宁全面向海发展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发挥龙头作用,协同黄海、渤海两翼城市,加强海洋资源和空间协同,提升港口效

能和临港产业能级,培育东北亚重要的海洋经济一体化战略协同区,引领辽宁建设海洋强省。

12

3.2区域生态协同

推动流域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巩固辽东山地丘陵屏障

实施流域水系廊道、环渤海森林绿道、重点生态源的协同建设,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为核

心,加强辽东山地丘陵屏障协同保护。

加强海岸线保护共治,共建沿海防护带屏障

修复海岸线,加强海岸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与修复,构建以海防林、湿地为主体的综合生态防护带,

增强抵御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力。

推进海域生态共治,保护海湾海岛环境

保护和修复重要河口、滩涂及浅海水域、自然岸线与海岛,保护黄、渤海海域环境,保护海陆生物多

性样,保护斑海豹、黑脸琵鹭等珍稀动物,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分布区,完善海洋生态网络。

3.3区域交通协同

提升空港枢纽服务能级,加强区域航空港群联动

加快推进金州湾新机场建设,完善集疏运系统,提高对周边城市的服务效率。推动大连、沈阳、哈尔

滨三地机场共同构建国际航空枢纽,共建智慧绿色航空港群。

协调推进辽宁沿海港口发展,促使港口功能协调布局

加强大连港与环渤海港口的分工合作,注重功能互补、提升港群综合协作能力,支撑我市“东北亚国

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打通国家东部沿海通道,进一步融入区域陆路交通网络

完善干线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拓展大连至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的多方向联系通道。推动渤海海峡通道

建设,积极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促进大连与东南沿海城市协同发展。

13

3.4构建区域战略协同区

西部渤海湾战略协同区

联动营口、盘锦,强化港口与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港航物流中转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

北部辽东山地战略协同区

促进瓦房店、庄河、岫岩、盖州等北部山地地区的协同发展,共保共治生态环境,打造区域水源涵养

生态绿核,共同构筑辽东山地丘陵屏障。同时,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强化文旅融合协作。

东部黄海海岸战略协同区

推进庄河城区、皮杨、花园口、东港、丹东城区以及长海的协同发展,打造辽宁对外开放的新空间。

连接中-日-韩大通道与辽-珲-俄新通道,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滨海生态环境治理,形成集产

业、生活、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战略空间。

南部渤海海峡战略协同区

加强辽中南城市群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实现沈大发展轴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接,在多方

面开展区域协作,推进海域生态环境联动治理。

14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42021—2035年城乡统筹促进紧凑组团发展

4.1低碳型城市空间模式

4.2城镇圈统筹城乡发展

4.3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

4.4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15

4.1

低碳型城市空间模式

强化大连沿沈大和丹大廊道发展的紧凑型、组团式发展格局,形成绿色低碳交通支撑、陆海自然空间

融合、城乡低碳持续发展的空间结构。

4.2城镇圈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形成14个城镇圈,包括:

3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4个产业主导型城镇圈、1个海洋主导型城镇圈、6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

针对跨行政区的城镇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6

4.3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加强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保障粮食和蔬菜供给

“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农产品市场建设与调控

17

建设大连美丽宜居乡村

优化乡村空间,促进乡村振兴,优先保护生态用地和耕地,合理安排宅基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用地。中心村:联合周边村庄建设新型社区,突出乡村特色发展。保留村: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

施,完善服务功能,建设宜居宜业美丽村庄。建设特色美丽乡村,分类引导风貌,尊重山水与传承文

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图景。

引导乡村分类有序发展统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打造特色示范乡村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配套

18

4.4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村庄建设用地整治、农用地整治、工矿用地整治、未利用地整治

优化村庄用地布局:重点开展村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完善等工作,降低农

村人均用地指标,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耕地保护能力:通过利用宜耕后备资源,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集中连片改造、完善农田基

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实现耕地增量提质,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

提升生态环境品质:重点对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废弃工矿用地以及拆迁撤并类村庄建设用地等进行复

垦、复建和生态修复,补充耕地、林地和生态用地。

19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52021—2035年陆海统筹强化陆海一体化发展格局

5.1加强陆海生态环境保护

5.2统筹陆海产业体系和空间利用

5.3分类引导海岛和岸线利用

5.4建设高品质美丽海湾

20

5.1加强陆海生态环境保护

探索建立“流域—河口—岸带—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流域、海域统筹、协同推进

的管理格局:

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加强河流上游水源涵养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河流入海口及海湾生态修复,对沿海生态节点进行整治修复,开展退围还海、还滩。

严格控制对自然岸线占用,恢复入海河口和潮汐通道等重要节点的生态功能,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外,自然岸线“零”占用。

加大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重点保护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渤海海峡生态廊道,保障黄海重要渔业资

源“三场一道”和海洋哺乳动物生存空间,形成蓝色生态屏障。

河口海湾生态修复自然岸线保护

21

5.2统筹陆海产业体系和空间利用

构建陆海联动的“蓝色粮仓”产业链

建设现代海洋牧场,促进围海养殖向渔业用海功能区集聚。

建设水产加工与集散基地,形成育苗、海洋牧场、加工、冷链物流等一体化渔业产业链。

强化临港产业陆海统筹发展

统筹“陆域开发、岸线利用、海域功能”。

建设10个陆海产业复合区,集中有序布局海洋产业,配套一体化港口集疏运交通设施。

22

5.3分类引导海岛和岸线利用

有居民海岛(40个)

长兴岛:以石化、精细化工、造船业、装备制造业和港口物流为主;

长海县、庄河岛屿组成生态旅游海岛群:主要发展海产品增养殖、休闲旅游度假,提升公共服务水

平。

无居民海岛(498个)

规划按照主导功能划分为自然生态(471个)、渔业(21个)、旅游娱乐(5个)、公共服务(1个)

四种类型。

将273个重点保护海岛纳入生态红线控制,实施整岛保护、封岛保育等保护措施。

优化岸线利用结构

大陆岸线:提高城市生活、旅游等公共岸线比例;保障港口等重大战略项目岸线利用,适度推进“退

围还海”。

海岛岸线:严格保护尚未开发利用岸线。

23

5.4建设高品质美丽海湾

塑造大连滨海特色,建设三大类23处美丽海湾,25处高质量美丽沙滩。打造大连市国际化知名

沙滩精品项目。

城市生活海湾品质生活、公共服务、商业商务、绿地休闲

三类湾区陆域功能

自然山水海湾生态保护、保留、恢复

旅游度假海湾旅游度假、文体娱乐、服务配套功能

城市生活海湾

旅游度假海湾

自然山水海湾

24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62021—2035年风貌塑造彰显多元文化魅力

6.1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文化名片”

6.2塑造屏山聚湾、欧亚海韵的浪漫城市风貌

6.3营造“一脉连城、一湾一品”的城市特色

25

6.1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文化名片”

2个历史城区

大连历史城区:体现大连枕山襟海、广场组合、肌理拼贴城市空间形态特色的片区。

旅顺历史城区:体现环山面海、轴线统领的山海格局特色区域。

2个历史片区

旅顺旧市街历史片区:体现旅顺双城并立的格局特色。

金州古城历史片区:体现典型明清卫城格局的“方城十字大街”结构特色。

4片历史文化街区

中山广场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历史文

化街区、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太阳

沟历史文化街区。

2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南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化物所历史文化

风貌区、凤鸣街历史文化风貌区、连锁

街历史文化风貌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中心城区紫线规划

风貌区、黄金山历史文化风貌区等。

活化利用历史文化空间

充分挖掘西洋古典、日式、俄式等各类

历史建筑、铁路遗产、工业遗产等文物

资源,改造成为各类特色小型展示馆、

美术馆、科技馆等,作为进一步体现大

连多元文化的优质载体,提升大连城市

形象,促进文化旅游。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26

27

6.2塑造屏山聚湾、欧亚海韵的浪漫城市风貌

紧抓大连作为海滨城市的特色,统筹进行城乡空间与自然环境、使用性与艺术性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和

整体设计。打造一座屏山聚湾、欧亚海韵、创新包容的国际浪漫都市。

保护山海生态资源,一幅千里山海自然画卷

串联城镇空间节点,一幅百里湾区都市画卷

彰显城市人文意象,一幅十里洋场风情画卷

保护自然山水格局

保护“山、海、田、岛”自然生态基底,促进自然山水与现代化都市风貌和谐共生。

塑造城市景观风貌

“山海骨架、城镇骨架、人文骨架”构建大连城乡特色空间,塑造大连滨海临山景观风貌。

大连山海形胜图

28

6.3营造“一脉连城,一湾一品”的特色

塑造“一脉连城,一湾一品”城市特色空间结构

划定五类风貌区以彰显大连欧亚海韵特色

通过高度控制强化山海城交融的城市特色

打造垂山、贯城、沿湾、向海滨海都市景观风貌

科学布局通风廊道保障城市环境品质

29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72021—2035年活力创新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7.1科创策源与创新提升

7.2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7.3分类管控与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30

7.1科创策源与创新提升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结合高端技术就业岗位分布,依托“园区、校区、城区、景区”等多区联动的创新资源,满足创新创

2021—2035年

07活力创新迈向更高质量发展业人才多样化需求。着力打造近悦远来,人人享有发展机会的科技创新策源城市。

7.1科创策源与创新提升聚焦发展科技创新产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共同参与推进。

7.2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建设产学研一体的核心创新区。依托高新园区等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创机构等高等教育和科创产业密

7.3分类管控与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集区,探索“园区、校区、城区、景区”四区联动的发展模式。

提升产业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重点产业园区的创新研发功能,形成产业创新功能区。

发展嵌入式创新空间。结合存量建设用地转型利用与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多

样化、多层次的生长空间。

31

7.2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构建“5 + 4 + 3 + 1”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5

是指制造业中的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汽车、中高端消费品工业五大

主导产业;

4是指服务业中的现代金融、物流、贸易、文旅四大主导产业;

3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命安全、洁净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

1是指都市现代农业。

32

7.3分类管控与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调控存量建设用地规划策略:认、留、改、撤、转

认认定划入附近的产业园区,允许未来扩建或产业升级。

留保留开发边界内园区内的优质工业用地。

改建议保留的地块,进行产业改造,提升产业能级。

撤建议撤销工业用地用途,用于生态复垦。

转允许通过整体或自发转型,转为公服配套设施用地或服务业用地。

引导新增建设用地规划策略:迁、增、储

在考虑城市总体结构、生态构架、周边功能、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予以确定。

迁现有产业用地的搬迁腾退。

增大型优质工业项目可增加园区或用地。

储为未来优质项目提供储备用地。

33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82021—2035年品质宜居塑造浪漫滨海特色

8.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名片”

8.2打造高品质游憩网络

8.3增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国际合作平台

8.4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社区生活圈

34

8.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名片”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充分利用大连陆海生态多样性,形成森林、湿地、海洋等多样性保护空间,重点加强斑海豹、黑脸琵

2021—2035年

08品质宜居塑造浪漫滨海特色鹭栖息地保护。通过生态廊道的修复与构建加强生物栖息地的系统性联系。

8.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生态名片”

保护珍稀濒危生物分布区

8.2打造高品质游憩网络

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蛇岛蝮、迁徙候鸟、

8.3增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国际合作平台

8.4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社区生活圈野生斑海豹种群资源及其栖息地生态环境。城子坦滨海、青堆子湾、庄河河口湿地,重点保护东方白

鹭、黑脸琵鹭等濒危物种。

斑海豹海鸬鹚黄嘴白鹭黑脸琵鹭鹗红隼

35

保护和修复重要河口、重要滩涂及浅海水域

金石滩国家级海洋公园、长海海洋珍贵生物省级自然保护区、长山群岛国家海洋公园、仙浴湾滨海

区等。

海岸防护极重要区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瓦房店市三台子湿地。

3641

8.2打造高品质游憩网络

充分利用城市周边山体以及自然保护地中“一般控制区”构建郊野公园群。以绿道串联各类绿色资

源,建设半山漫道、滨海绿道等特色游憩线路,城乡融合,满足人民亲近自然的需求,构建人文型、

都市型、临山型、滨海型等“四个慢区”的高品质游憩空间。

37

8.3增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和国际合作平台

文化艺术体育

沿山沿湾建设标志性艺术文化设施打造足球、水上运动品牌

搭建国际文化交往平台持续承办国际马拉松、国际登山大会

塑造特色历史文化空间等国际特色赛事

大连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梭鱼湾足球场、大连足球运动学校、大连市

中国海事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运动队训练基地

中国足球博物馆大连市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基地

大连市图书馆、大连美术馆、天文馆大连冰球综合馆、钻石湾体育公园

帆船运动中心、海钓基地

大剧院、保利剧院、音乐厅

水上活动中心、半山漫道

演艺中心、影视基地

体育场、游泳馆、市民健身中心

科教会展

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级会展中心

依托科研优势建设一流学科推进各类展览场馆设施建设

培育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打造夏季达沃斯等国际会议品牌

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学院、国际一流洁净大连国家会议中心

能源研究中心国际博览中心、国际交易中心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大连分中心夏季达沃斯论坛主会场

国家基因库国际交流平台

海洋高端装备研发与转化中心

国际大学、国际学校、高等职校

38

8.4打造公平共享、弹性包容的社区生活圈

构建全覆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充分考虑多元人群的需求特征,完善商业、文化、体

育、教育、卫生、为老服务等设施配置,城镇地区15

分钟步行可达,服务范围3—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

万—10万人;乡村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合理配置公共

服务和生产服务设施。

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

中心城区率先开展儿童友好型

试点社区,在户外活动空间、

道路安全、儿童服务设施等方

面,为儿童营造安全、舒适和

健康的社区空间。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

中心城区率先开展老年友好型试点社区。全面

覆盖老人保健康复、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

多方面需求,建设和改造一批适老性住宅和

老年公寓,实现全市新增住宅适老性达标率

100%,提供无障碍化步行环境。

39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92021—2035年基础支撑打造低碳韧性城市

9.1打造国际性门户枢纽

9.2城市出行绿色便捷

9.3构建多层次、绿色高效、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9.4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9.5增加蓝绿碳汇能力

9.6构建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建设

40

9.1打造国际性门户枢纽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092021—2035年基础支撑打造低碳韧性城市

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9.1打造国际性门户枢纽

9.2城市出行绿色便捷

9.3构建多层次、绿色高效、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9.4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建设链接全球国际

9.5增加蓝绿碳汇能力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空港、海港枢纽

9.6构建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建设

打造高能级国际航空海运枢纽、提升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地位、完善铁路网、高快速路网布局

41

9.2城市出行绿色便捷

链接全球、直通东北亚、快速通达市域、便捷高效服务中心区

建设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构建快速高效的城市轨道

交通网络

营造舒适宜人的慢行出行环境

建设智慧化现代化的城市

交通运营体系

42

9.3构建多层次、绿色高效、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

市域: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为主骨架、轨道快线为补充,重要枢纽“站到站”90分钟可达。

中心城区:以轨道快线为骨架、轨道普线为主体、局域线为补充,核心区“门到门”60分钟可达。

城镇圈:以市域线为骨架、局域线为基础,“点到点”30分钟可达。

普兰店枢纽

43

9.4基础设施安全韧性

安全为核、绿色驱动、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发展。

供水保障

充分保护本地水源,实施开源节流;形成“北水南调、东西互济、多源联动、丰枯调剂”

的水资源配置,建设节水型社会。

供电保障

加强大连电网与辽宁主电网联络,发展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化石能

源,建设“电网立体、电源独立、供电分区”的现代化电网。

供气保障

新建黑岛LNG接收站,与大孤山、营口LNG接收站共同构建成稳定的上游气源供应格局,

市域布局天然气“高压一张网”系统,保障燃气供应安全稳定。

供热保障

优化城市供热体系,建设以热电厂为主,区域锅炉房为辅,清洁能源供热为补充的供热体系。

防洪排涝

科学合理确定防洪标准,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水系;优化城市竖向,提高雨水管道设

计重现期。

避难场所建设

统筹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救灾、疏散通道等城市安全空间的规划建设,建立布局合理的三

级避难场所体系,以及物资储备和应急医疗机构。

44

海绵城市

从“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四个方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消防救援

构建完善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建立陆地、水域、空中相结合的消防救援系统,合理布局各类

消防站。

应对海平面上升

预留滨海生态系统后退空间,推进海堤生态化改造,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重点加强自然岸

线保护。

抗震、地质灾害防御

强化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灾害救援三大体系建设,抗御地震灾害能力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消除地质灾害威胁。

45

9.5增加蓝绿碳汇能力

强化陆域绿色碳汇

增加森林积蓄量、矿山修复修复草地碳汇

探索海洋蓝色碳汇

强化海岸带碳汇:海洋蓝碳主要包括海草床、盐沼地等沿海生态蓝色碳汇。统筹规划渔业布局,减少

生态海草床与渔业养殖冲突。

加快修复发掘和控制退化构建滨海盐沼湿地生态系统探索发展渔业碳汇

海草床盐沼地近海海域

长海海洋牧场

46

9.6构建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系统建设

构建从支撑平台到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一体化格局,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据驱动型智慧城市。

5G基建

基本实现乡镇以上5G全域覆盖、重点行业应用场景覆盖;加强农村5G建设,实现农

村产业数字化。

数据中心

鼓励社会资本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推进海洋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建设。

智慧能源

利用风电、光伏、海洋能提供电、热、冷、淡水等资源,对网源荷储进行智慧数字化

管理。

信息管理

打造智能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形成集约化智慧城市基础体系;建设智慧城市运行

管理中心;推进智慧治理、智慧生活、智慧产业三大场景应用。

47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102021—2035年实施保障提升空间治理水平

48

构建大连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实施监督体系,推

进城市高水平治理。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10实施保障提升空间治理水平规划传导实施保障

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完善相关地方法规完善规划技术标准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审批制度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49

草案公示

TERRITORIALSPATIALMASTERPLANNINGOFDALIAN2021-2035

2021年9月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大连概况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自北向南延伸入海,形成“一脊三阶”丘陵半岛的地理特征和山海相依的滨海风

貌。近百年来的历史风雨洗礼,赋予大连“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特质,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和中西合

璧的建筑风格。

陆域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辖行政区划:7区、2(县级)市、1县

海域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市域常住人口:745万人

岸线总长度:2200余公里注:

本公示草案为征求意见稿,所有数据和内容以最终批复为准

大连市地形地貌示意图



大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总则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

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大连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

真落实国家海洋强国、东北振兴战略、辽中南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治

理要求为核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促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开放创新之都,浪漫海湾名城”愿景目

标,形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升大连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地位,强化区域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作

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高质量推动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



规划原则

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低碳可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示范

全域统筹: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建立协同发展新体系

韧性适应:提高国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