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案(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标要求】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唯物史观结合列宁主义形成的过程,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时空观念认识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史料实证通过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事件识记十月革命的过程,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历史解释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体制内容和影响,探究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5、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并分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俄国和世界的历史意义,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性。【知识梳理】理论的引领——列宁主义的形成(一)背景: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阶级:工业的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二)形成:①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②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义”,也就是列宁主义。(三)内容:(四)意义:①历史地位: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列宁主义。②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思想武器: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二、革命的号角——十月革命的胜利(一)“二月革命”1、爆发:一战的失利使俄国经济全面崩溃,国内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3月(俄历2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市民示威游行,旋即转变为武装起义,史称“二月革命”。2、结果:①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②资产阶级建立起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建立起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十月革命1、背景:①二月革命胜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领导人将政权交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一直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镇压人民的反抗;②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2、革命过程: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破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3、革命意义:①对人类历史: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②对世界格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③对世界历史: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三、艰难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追随理想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内忧外患。①外部:俄国十月革命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②国内: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目的:最初是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后来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强制劳动和实物配给制。评价:①进步性: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②局限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经济和政治危机。(二)面对现实的退却:新经济政策(1921—1928)1、原因直接原因: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急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③国家暂时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深层原因:列宁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新思考。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整。2、目的:①直接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②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3、内容:农业: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工业: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4、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6、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三)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925—1991)1、背景:①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战争威胁;②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2、措施:①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1925)②农业: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1927)③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3、成就: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②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点:①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指令性计划经济②政治文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5、评价:积极: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消极:①苏联模式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巨头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策略分析
- 科技型企业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 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桩设计与调试标准解析
- 合伙开药店合同范本
- 科技园区中的绿色能源项目投资报告
- 社会福利与数据分析的经济评价研究
- 直接银团贷款合同范本
- 现代家居智能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深入解析基于社交媒体的银行业务推广新策略
- 环境艺术的环保材质及技术的应用案例
- 外阴及阴道炎症
- 球泡检验标准
- 公安笔录模板之询问嫌疑人(书面传唤治安案件)
- 振动分析基础讲义1
- 记账凭证汇总表excel模板
- 邓丽君经典歌曲30首简谱(共33页)
- 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共3页)
- 园林绿化施工通用表格模板
- 初中《生物》(人教版)实验目录表
- 人民检察院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 最新三级医师查房督导评分细则及检查登记表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