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考情•研判】年份、卷别篇名朝代作者体裁题材主观题考点主要内容和情感2023·新高考Ⅰ卷《答友人论学》南宋林希逸七言律诗酬和赠答诗理解词句内容,分析主题表达对学习的看法2023·新高考Ⅱ卷《湖上晚归》北宋林逋七言律诗山水田园诗结合诗歌分析前人评价归家路上的愉快之情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宋魏了翁宋词即事抒怀诗理解词句含义,并分析蕴含的道理即时感怀,对社会民生生活的思考2022·新高考Ⅱ卷《送别》唐李白古体诗送别怀人诗“离情”的表现手法表达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021·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马》唐杨巨源七言律诗酬和赠答诗观点的理解劝诫朋友要对生活充满信心2021·新高考Ⅱ卷《示儿子》宋陆游七言律诗即事抒怀诗诗句的分析,观点的理解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习【考查原则】①遵循“熟悉与陌生”原则,关注学生阅读实际与幻象。一方面主要从熟悉的诗歌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方面进行考查,一方面选取的都是名家不太知名的作品,或者不知名作家甚至陌生作家的优秀诗歌作品。选材上,以唐宋时期为主,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酬和赠答诗深受选题人青睐。②遵循“关联与比较”原则,关注学生知识联想与迁移。其一,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的关联比较;其二,课内外同一诗人相关诗歌的关联比较。通过关联比较,考查考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注重教考衔接,如在背景、表达方式的比较上。③遵循“宏大与渺小”原则,关注学生思维选择与评价。在近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阅读材料中,特定情境中的感怀题材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作品或借景物来抒发个体情感,或劝勉在困境中的友人,或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了在宏大叙事背景下个体的价值追求。考查内容上,“赏析”类的考查趋少,更注重从内容到思维品质的考查,如从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延伸到诗歌蕴含的哲理、道理的提炼等,如做人道理、读书与立身的关系、学诗途径等。主题正面、情感积极向上,或体现理性思考的诗歌。即便有离别思念,也是饱含劝慰;即便有厌世归隐,也是透出积极入世情怀;即便有困顿失意,也是失意中透着豪迈与希望;即便有批判,更多是理性思考……【核心能力•图解】【关联教材•融通】考向一尝试写作文学短评示例1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用白描手法呈现日常生活画面。请就诗歌中白描手法的运用写一则文学短评,要求200字左右。【思路分析】写作文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和“读后感”不同,文学短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通常情况下,一般采用“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模式。“总”,就是开头用简短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把这篇文学短评的中心论点提出来。“分”,就是对照作品做深入的分析思考,有的放矢地列出鉴赏评析的要点,然后采用叙评结合、评析结合的手法,对原作品作深入的、有条理的分析。考向二选择诗歌中的一两个角度,写作鉴赏文章示例2选择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思路分析】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思路①选定诗歌,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整首诗歌的主旨,②了解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思想主张、创作风格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③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还是慷慨激昂;是自然恬淡,还是愤世嫉俗;等等。④诗句分析,分析诗意、手法、意象。其中“手法”包含“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⑤抓住重点,赏析诗歌之美。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或句子,分析鉴赏其内涵与妙处。如果属技法之妙,指出其妙在何处;如果是语言运用或情感表达之美,应赏析出其美在何处。⑥注重遣词造句,观点表达准确、鲜明。考向三诗歌比较阅读鉴赏示例3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意境营造和艺术手法上的不同。【思路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进行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作答时找准题干中要求的鉴赏角度,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鉴赏意象选取的不同,就是要从两首诗歌中分别找出其所用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然后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其他角度的鉴赏思路亦是如此。最后可以用提纲式札记的形式进行展示。考向四课外诗歌与课内诗歌衔接考查示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简答题。送家静及第后赴官清水苏舜钦几年尘土客京华,一日春乘犯斗槎。梦好夜归全蜀道,眼明朝宴上林花。白头佐邑非为晚,蓝绶还乡亦可誇。况有雄图看悟主,莫伤孤宦向天涯。本诗首联中的“客京华”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中的“客京华”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请联系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思路分析】该题目要求学生比较诗歌内容理解的异同,很好地体现了教考衔接思想。首先审题是要注意题干的限制性——“在情感表达的作用上有何不同”。可以确定的是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诗歌中给予诗人的情感是不一样的,需要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苏诗的“客京华”突出了家静远离故乡多年、参加科举的艰难,与后文中举的风光形成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家静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陆诗的“客京华”寄寓着诗人认为自己不应在京都作客沾染繁华的感叹,饱含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切体会,对宦海沉浮、壮志未酬的感伤,为全诗奠定情感基调。考向五分析名家点评例五南宋张炎在《词源·意趣》中评价《桂枝香·金陵怀古》“清空中有意趣”,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诗词内容简要分析。【思路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对名家的评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评价中的关键词,即“清空”和“意趣”,明确答题角度。然后进一步分析“清空”和“意趣”这两个特点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答好此题的关键还是要理解“清空”和“意趣”的含义。所谓清空,就是一种空旷深远,挺拔超逸,而又韵味深长的艺术境界。所谓“意趣”,是和“清空”关系很密切的,指上乘词作中所蕴涵着的丰富的审美情趣,它是词作者所赋予作品的,同时也是鉴赏者参与之下才能实现的。【重点题型•突破】重点题型1理解诗句含意[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3年·新高考Ⅰ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理解诗句2022年·新高考Ⅰ卷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理解诗句2021年·新高考II卷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理解诗句2021·北京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理解诗句[得分秘笈]设问形式1.结合全诗内容理解或分析某一两句诗或者某几句诗词。2.围绕诗歌的主题、主旨或者前后相关联的诗句对诗歌内容进行理解分析。特点分析1.命题角度:一是对诗歌中具体诗句的理解;二是设置情境或分析角度,对相关诗句进行理解分析。考查能力重在整体理解诗歌基础上对局部诗句的理解分析能力。2.命题趋势:趋向情境化命题,带有明确的答题角度要求,难度增大。解题方法1.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基本理解情感和主题。对具体诗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对诗歌整体的把握,情感态度要保持一致。2.审题时找准答题角度,明确从什么方面进行理解。例如是主题角度、道理角度,还是结构上进行理解分析。3.作答时首先要对诗句进行理解性翻译,尽量准确,这是对诗句本身内容的翻译是进行定向理解的前提和基础。4.在翻译的基础上按照题干中的答题角度分条组织答案,观点在前,结合诗句理解分析在后,作答有理有据。[典型例题]高考真题类型一.设置情境,理解词句内容,分析主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指头树梢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3分翻译诗句)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经典,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3分引申义)类型二.理解词句含义,并分析蕴含的道理(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模拟新题1.(2024·广东省潮州市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有人认为尾联是“劝慰之金句”,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①“谁人得似”即无人可比,表现杜牧对张祜的推崇之高。“千首诗轻万户侯”,一个“轻”字表现张祜把诗歌看得比高官厚禄更重,赞善他的清高豁达。②尾联含蓄委婉地表达对张祜的赞美、同情、慰勉、敬重之情,以及对白居易的不满。2.(2024·山东省日照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满江红·酬韩子师尚书陈亮曾洗乾坤幽,问何事、雄图顿屈?试著眼、阶除当下,又添英物。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诸老尽,郎君出。恩未报,家何恤。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注】曾洗乾坤,是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朽功勋的高度概括,题目中的“韩子师”即韩世忠之子,亦主张抗金。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为什么上片却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上片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是为了表达词人对韩世忠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同时也引出韩子师这一代抗金志士,表达出对他们继承和发扬抗金传统的期望。同时,词人通过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表达了自己对抗金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决心。题型二前人评价分析题[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3年·新高考II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前人评价2023年·甲卷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分析前人评价2021·新高考I卷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分析前人评价[得分秘笈]设问形式(1)单一设问;(2)开放设问。特点分析单一设问通常是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分析这个评论在诗歌中是如何体现的。开放设问通常问是否同意某种评价,明确观点并阐明理由,解题方法单一设问:(1)评语+解释——《××》中说此诗“……”,即……,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这类题可忽略评论原句,对照解释,联系诗句作答。注意扣住关键词。(2)评语+印证——某诗(特征)……,××曾评价“……”。请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这类题要努力借助印证语言解读评语,再联系诗句作答。(3)只有评语——前人评此诗,称其“……”。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这类题要将诗句和评语互相印证,竭力解读评语。开放设问:(1)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你同意哪种看法?(2)诗的前两句,有的版本作“××”,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这类题意味着你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否”,只要紧扣诗论,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能够自圆其说即可。而判断“圆”的标准,一是对诗意的阐述,二是对诗论的诠释。高考真题类型一.单一设问1.(2023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景象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023年·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答案】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桥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类型二.开放设问(2018·全国3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答案】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模拟新题1.(2024潍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满庭芳①晁补之乡物牵情,家山回首,浩然归兴难收。报恩心事,投老拚②悠悠。却笑当年牛下,轻自许、激烈寒讴③。成何事,夷犹桂轩,兰芷咏芳洲。人生,萍梗迹,谁非乐土,何处吾州?算不须,临岐惝恍迟留。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真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注】①本词为作者被贬信州(今江西)途中登临庐山而作。②拚:舍弃,不顾惜。③春秋卫国人宁戚,喂牛于齐国东门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歌,后得桓公重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看香炉瀑布,丹枫乱、江色凝秋”是如何印证这一观点的?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案】①香炉峰的瀑布飞流直下,漫山的红枫一片纷繁,江水凝聚着无边秋色,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②寓情于景,传达出词人对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豁达。③“乱”与“凝”分别又有“纷乱”“凝重”之感,难掩词人贬谪失意带来的伤感之情。(6分。每点2分)2.(2024广东省汕尾市模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桃花林古度①几树桃花一色红,野人篱落见春风。种来无意看偏好,开到多时赏复空。可奈蝶蜂群采处,亦闻鸡犬数声中。曾宜潘岳②《闲居赋》,别有芳名自不同。【注】①林古度:字茂之,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家财尽失,以遗民自居。②潘岳:西晋文学家,有才名,做官多次。后因母病去官,时年五十岁。钱锺书先生《谈艺录》云:“若夫理趣,则理寓物中,物包理内,物秉理成,理因物显。”请分析本诗颔联蕴含的理趣。(6分)【答案】①无意栽种的桃花却格外好看,寓意着有时候我们没有刻意去追求某些东西,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②花开多时未欣赏,等去欣赏时,花期已过,期待成空,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不要错过;③颔联借桃花寄寓着世间万物盛衰互化、辩证统一的哲思。题型三分析情感态度,概括哲理道理[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4年·九省模考卷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情感态度2023四省适应性测试卷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分析情感态度2022年·新高考Ⅰ卷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分析情感态度2021年八省适应性测试卷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分析情感态度[得分秘笈]设问形式简答题;设问问题直接指向关于情感态度、道理等关键词语,作答要求多为结合诗歌内容分析,有时为简要概括。特点分析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解题方法(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2)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高考真题类型一.分析情感类(2024年九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叶梦得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约回残影射明霞。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攲斜。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一枝重插去年花。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春色如旧,鬓已成霜,怅惘年华易老;②江海流离,居无定所,慨叹人生飘零。类型二.理解人生态度、道理类例一(2023年四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苏辙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②贫笞: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暮春时节,风雨连绵,诗人游园所见应是桃李凋谢,满地落红,但诗人并无愁怨叹惋之情,仍然找到了怡人的美景,并与友人们把酒尽欢;②诗中展现出了诗人旷达的胸襟,由此看来,在面对人生挫折的时候,诗人也会有随缘自适的气度,保持顺其自然的心境。例二(2022·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①“翁前子后孙扶掖”句,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句,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模拟新题1.(2024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秋色浩无际宋·管鉴同子仪、韦之登舟青阁,用韦之韵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登临江山胜处,楼倚最高峰。好是夕阳低后,四野暮云齐敛,遮尽远山重。城郭参差里,烟树有无中。坐间客,才论斗,气如虹。挥毫万字,举双白眼送飞鸿[注]。莫问梅仙丹灶,休觅山灵蕙帐,追忆采芝翁。便草凌云赋,归奏大明宫。【注】白眼送飞鸿:指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人物的魏晋风度。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①像魏晋名士一样,不理会世人的评价,追求独立的人格;②不去求仙问道拒绝归隐山林;③积极进言,希望建功立业,有文人的责任担当。2.(2024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澧觐省①杜甫佳士欣相识,慈颜②望远游。甘从投辖饮③,肯作置书邮。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湖南冬不雪,吾病得淹留。【注】①觐省:指探望双亲。②慈颜;指父母的容颜。③投辖饮;《汉书·陈遵传》记载,“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④置书邮;传递信件、文书的驿使。本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对结识佳士的欣喜,对蔡五好客重情的感念,对殷六归家探亲的艳羡;(3分)②对故乡亲朋的思念,对归家不得的惆怅,对自己病情的伤怀。(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题型四鉴赏表达方式(描写和抒情)[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3年·乙卷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鉴赏表达技巧2022年·新高考II卷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鉴赏表达技巧2022年·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鉴赏表达技巧[得分秘笈]设问形式简答题;设问题干中有关键词“如何表现”,答题方向为“心情”“情感”等。特点分析表达方式是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常考点,尤其是描写和抒情这两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在高考题中更是常常出现。描写方面,常见的有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等;抒情方面,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古抒情等)。该考点有时直接设题,有时结合思想感情间接设题,后者在今后的高考中将会是考查重点。解题方法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一)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二)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手法知识点再梳理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描写手法: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写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讳地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修辞手法: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5、对偶: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反问:加强语气。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双关:意在言外,言此而意在彼,含蓄蕴藉。表现手法高考六大高频考点: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2、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是更加形象生动,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的音乐美。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4、虚实结合。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以突出中心。5、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之情。6、观察角度的变化。俯视,仰视,远眺,近看,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下。高考真题(2023年·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采取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②开篇言志,表明自己看轻尘世浮名;③在描写登山、穿林等生活场景时,也直白地表达出感受。例二(2022年·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别李白[唐代]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模拟新题1.(2024德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夏日登易氏万卷楼用唐韵①【明】王守仁②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注】①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现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②王守仁,号阳明,明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境内)驿丞。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①诗人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来表达情感。(2分)②“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用的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因被他人排挤而被贬谪此地、远离家乡而产生的自嘲之意。(2分)③“沓嶂峰回拥碧阑”“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用的是借景抒情,层层叠叠的峰峦、傍晚的烟霭、暮色下幽暗的花朵、雨后初晴的密林、尘土扬起的关塞又让诗人想起自己被贬此地,颇感失意,又因家乡远在万里之外,思念家乡但路途遥远,归期难盼倍感惆怅。(2分)(学生点出手法得各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由诗句分析诗人情感得2分。)2.(2024福建省漳州市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①同宿李商隐紫阁②相逢处,丹岩议宿时。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③。【注】①彻师:指唐末高僧僧彻。②紫阁:指紫阁峰,在终南山四皓祠之西,酃县东南三十里。③琉璃:各种天然的有光宝石,本名璧琉璃。此处指以琉璃装饰的佛像和佛寺。这首诗的颔联是怎样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语意双关。“寒”写出秋天树叶落尽之态,也暗示诗人凄寒的心境,表达出漂泊异乡的愁情。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说自己于飘零中遇见彻师,如栖鸟得一寒枝栖身,表达出诗人对彻师的感激之情。(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寒枝”,凸显了枝头的衰败,写出秋天树叶落尽之态;诗人在外漂泊,一个“寒”字也暗示诗人凄寒的心境,表达出漂泊异乡的愁情。颔联语意双关。诗人说自己于飘零中遇见彻师,如堕蝉得落叶的庇护,如栖鸟得一寒枝栖身,在用“堕蝉”“栖鸟”自比的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彻师的感激之情。题型五比较鉴赏[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2年·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比较鉴赏物象作用2022年·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比较鉴赏抒情方式2022·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比较鉴赏情感、写法2021·新高考I卷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比较鉴赏背景知识2020·全国3卷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比较鉴赏形象特点2020·浙江卷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比较鉴赏写作手法2019·全国3卷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比较鉴赏语言风格[得分秘笈]设问形式(1)简答题;(2)选择题。特点分析比较型诗歌鉴赏题,是基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与考量,多选取有关联点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注重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既考查对背诵篇目的记忆熟练程度,又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有时是直接提供两首诗歌,要求考生进行比较分析;有时是就所给诗歌,要求考生回忆学过的某一首诗歌,并与之进行比较分析。(1)简答题一般是对给定的两首诗歌比较鉴赏,还有与课内诗歌进行比较鉴赏。(2)通常给定比较鉴赏的作答角度,要求非常明确。解题方法①形象比较鉴赏诗歌形象的比较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解答形象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②语言比较鉴赏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字词句”比较题和“语言风格”比较题两类,这两类比较的方式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解答语言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为以下两个步骤:③表达技巧比较鉴赏表达技巧的比较主要从三个角度考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其中抒情和描写居多)、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对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的考查,有的明确了表达技巧,有的没有明确表达技巧,但都需结合作品分析、比较。解答表达技巧比较鉴赏题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④思想情感比较鉴赏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作者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经历的不同引起的。思想情感比较鉴赏题的命题角度通常有两个:一是比较鉴赏某一句或某一联诗句的思想情感,二是比较鉴赏整首诗的思想情感。解答思想情感比较鉴赏题要做好“四个关注”:高考真题类型一.群文比较鉴赏例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例二(2022·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楼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类型二.迁移课内诗歌比较鉴赏(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2019·全国3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模拟新题1.(2024菏泽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岳阳楼(南宋)黄公度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吐吞五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黄帝乐声喧广宙①,湘君山影浸晴澜。江山何独助张说②,收拾清晖上笔端。【注】①传说黄帝南巡时在洞庭湖之野演奏《咸池》之乐,广施教化于百姓。②张说:唐朝宰相,诗文兼擅,有“大手笔”之称,曾任岳州刺史,期间建造岳阳楼。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吟咏岳阳楼的住作,但两诗抒发的感情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同:都赞美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都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如杜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黄诗“后乐先忧记饱观”。异:①杜诗表达了漂泊天涯的不幸遭遇,抒发凄苦忧伤之情,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②黄诗表达出对国家强盛和时局清明的渴盼,流露出自信与豪情,如“黄帝乐声喧广宙”“收拾清晖上笔端”。(共6分,相同点2分,相异点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2024山东省枣庄市期末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注】此词写于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这首词和黄庭坚的诗《登快阁》都提到了鸥,请分别分析作者为何想与鸥“盟”。(6分)【答案】①辛词用与鸥鸟结盟表示想与白鸥常来常往,不要再互相猜疑;期待鸥鸟能邀请白鹤一

同前来。②黄诗用与白鸥订盟表示归隐之志已决,再无俗念牵挂,永诀机心。(每条3分,意对即可)【创新命题•前瞻】角度1鉴赏形象、意象(2024山东省聊城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到郡一年曾巩薄材何幸拥朱轩,窃食东州已一年。陇上雨余看麦秀,桑间日永问蚕眠。官名虽冗身无累,心事长闲地自偏。只恐再期官满去,每来湖岸合留连。从诗中看出诗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①性情谦逊平和;②尽职尽责,关心百姓生活;③热爱自然山水,乐享政余幽闲;④能将职责与兴趣完美结合。角度2概括提炼主旨(哲理)(2024广东省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有感张耒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宋人往往借诗来阐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阐述了哪些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面对同一场雨,田父高兴而蚕妇忧愁埋怨。②人生不能欲望太多。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③立场不同,态度不同。同一场雨,不同的人立场不同也许要求不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天公的难处(体会他人的难处)。(6分。每点2分,观点、阐述各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24江苏省盐城市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有感三首张耒南风霏霏麦花落,豆田漠漠初垂角。山边夜半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雨多萧萧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宋诗重理趣,往往借诗来表现人生哲理和生活道理。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理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事物的利弊是相对的。人的要求常常因人而异,相互抵触,面对同一场雨,田父高兴而蚕妇忧愁埋怨,天公都觉得为难。②人生不能欲望太多,欲望太多,愁怨就多。人生会面对各种情况,不要埋怨,要顺其自然,或因势利导。(一点3分)。角度3概括诗歌内容,分析行文思路(2024广东省佛山市月考)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登慈恩绝顶有感许月卿为学平生不究源,未妨绝顶上慈恩。塔高俯视群山小,江阔能容巨浪喧。人每中登难脚力,谁于高处领天根。须信平生为基址,基址牢时德业尊。【注】天根:星名。杜甫登泰山而生济天下之雄心壮志,本诗作者登慈恩绝顶后领悟到了“为学”的哪些心得?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要寻根究底,学深学透;②要渊博学识,博古通今;③要不惧困难,勇攀高峰;④要牢固基础,德业俱尊。(2024江西省抚州市模拟)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庆清朝慢·踏青①王观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钉②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③。【注]①选自《冠柳集》。冠,超过。②饾钉:堆砌罗列貌,此处指大气变化多端。③眉山:语出《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词的下片巧妙地表现了姑娘们在踏青时的情绪变化,请加以梳理概括。【答案】①阴晴不定的天气喻示着姑娘们情绪的阴晴不定。②“撩”花“拨”柳的动作,写出了她们一览春色的急切心情。③“香泥斜沁几行斑”的细节,则从侧面表现了她们只顾看花觅柳、忘情地欢笑,却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的懊恼。④词人以“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的比拟,写出了姑娘们一瞬间尴尬的神情。角度4分析情感变化(2024江西省南昌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夜读【明】唐寅夜来欹枕细思量,独卧残灯漏夜长。深虑鬓毛随世白,不知腰带几时黄。人言死后还三跳,我要生前做一场。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火看文章。在“夜读”过程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6分)【答案】①首先是深深的忧虑,对时间流逝不知何时取得功名的忧心。②其次是心有不甘,不甘心生前碌碌无为,定要发愤图强考取功名。③最后是奋发进取,化不甘为奋进的信念,用挑灯夜读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志向。(每点2分)(2024山东省青岛市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罢还边将雍陶白须虏将[注]话边事,自失公权怨语多。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新鹰饱肉唯闲猎,旧剑生衣懒更磨。百战无功身老去,羡他年少渡黄河。【注】虏将: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将领。本诗写出了“边将”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不得重用的愤懑。颔联用典,抒发老将不得重用的愤懑。②年老无功的悲愤。尾联出句,写老将百战余生,可惜寸功未立,年岁空老。③对壮志少年的艳羡,对国家的忠诚。尾联对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年轻壮丽之时光之渴望,以及对国家美好未来的热切盼望。角度5鉴赏艺术手法(2024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龙潭夜坐明王守仁①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本诗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三种并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衬托。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②拟人。颈联中的“不辞”“偏与”赋予“草露”“松风”以人的情感,表达出与自然默契合一的快乐。③用典。尾联运用《猗兰操》一典,表达诗人感伤自己生不逢时的情感。④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松林之风;视觉:草上露水。(任选三种即可)(2024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生查子陆游还山荷主恩,聊试扶犁手。新结小茅茨[注],恰占清江口。风尘不化衣,邻曲常持酒。那似宦游时,折尽长亭柳。【注】茅茨:亦作“茆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对比、用典。化用诗句“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和“长亭柳”的典故,以宦游时的风尘仆仆、离别重重反衬田园生活的安宁和谐、悠然自得,表达对田园生活的无比喜爱之情。角度6赏析语言风格、炼字(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答案】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2024广西来宾市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秋来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②骨,恨血千年土中碧③!【注】①络纬:虫名,在秋季天气转凉时发出哀鸣,其声似纺线音。②鲍家:指南朝宋诗人鲍照。③恨血句:东周时苌弘忠而蒙冤被杀,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李贺世称“诗鬼”,他的诗风可以用一个“奇”字来概括。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分析李贺的这一诗风。(6分)【答案】①用语新奇,如诗人用“肠直”形容愁思能把迂曲百结的肠牵直,不落俗套;②想象奇诡,不说生者对死者凭吊,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③意境诡谲迷离,尾联写鬼魂歌唱鲍照的诗,遗恨像苌弘的碧血那样难以消释,营造出凄艳诡丽的氛围。角度7探究题目意蕴(2024河北省张家口市期末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孟郊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夜思琴语切,昼情茶味新。霜枝留过鹊,风竹扫蒙尘。郢唱【注】一声发,吴花千片春。对君何所得,归去觉情真。【注】郢唱:指高雅的诗文。题目中的“幽”字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诗人对朋友的赞誉之情加以分析。(6分)【答案】①朋友居处幽僻荒凉。吴王故城之下,街巷荒凉,反衬朋友才饱道高,表达对朋友的高度称扬之情。②朋友院落幽静清雅。雪挂枝头,鹊鸟停驻,风过疏竹,不染纤尘,衬托其心性品格,表达对朋友的欣赏赞叹之情。③朋友情趣幽洁高雅。弹琴,品茶,写诗,展现其格调不俗,表达对朋友的赞美敬仰之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角度8鉴赏写景特色、场景(2024河北省部分学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临江仙·风水洞作苏轼四大①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借与玉川生两腋②,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注】①四大:四大:佛教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此四者广大,能产生出一切事物和道理。②玉川:唐诗人卢仝(tóng),号玉川子。曾写诗称赞饮茶后感觉两腋生风。词中是如何借助景色描写来表达作者游玩风水洞的喜悦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①“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出花香四溢,水草摇曳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喜爱之情;②“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以景结情,描写了作者游玩直到日暮时分的情形,表现出作者的留恋之情。(每点3分)(2024山东省济南市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春日临池南北朝温子昇光风①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壁,飘飖下散金。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注】①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此语极言温子昇的艺术才华,本诗作为其代表作,写景抒情颇有特色,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诗歌前四句写景,构思奇巧。三、四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云霞映照在碧玉似的池水中,犹如山峰的倒影峥嵘多姿;云霞四散开去,池中倒影似片片碎金闪烁不定。②以临池所见丹霞映照的独特景观,将天上地下变幻不定的景象融为一体,写得极为壮观而出色,充分显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③后四句用典,化用庄子与惠施、伯牙与子期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叹,抒情含蓄典雅。④情感的抒发与景色描写密合无间,相融为一。角度9阐释观点理由1.(2024湖北省七市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晚春行田南原杨万里西畴前日尘作雾,南村今日波生路。云子①从来疏广文②,冲雨学稼当辞勤。农言秧好殊胜麦,其如绿针未堪吃。吾生十指不粘泥,毛锥③便得傲蓑衣?只愿边头长无事,把耒耕云且吾志。不愁官马送还官,借牛骑归不用鞍。【注】①云子,米粒,米饭。②广文,这里是广文先生的简称,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人士。③毛锥,泛称笔。关于“把耒耕云”,历来说法不一,有一种说法认为“耕云”乃“耕耘”之通假。请结合诗歌阐述这种说法的理由。【答案】“把耒耕云”即拿着耒具耕田。①从诗歌内容看,诗歌前文赞美劳动,中间揶揄士大夫轻视劳动,末尾表达归乡稼穑,意脉连贯。②从诗人形象看,诗人归乡并非归隐脱离世俗,是一位关切民生、心忧天下的士大夫。③从诗歌主旨看,诗人看到雨后农人劳作,想到边境有战争之忧,于是生出待国家无动荡,便回归乡野耕种,过和平安逸生活的愿望。角度10比较鉴赏写作意图(2024河北省沧州市模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牧牛儿[宋]张载牧牛儿,放牛莫放涧水西,涧水流急牛苦饥。放牛只放青草畔,牛卧得草儿亦懒。儿懒随牛莫着鞭,几年力作无荒田。雨调风顺租税了,儿但放牛相对眠。牧牛[清]戴移孝吾道已沧洲,黄冠学牧牛。有书时挂角,作画笑笼头。短布逢长夜,逃名得上流。一声何处笛,吹尽古今愁。两首诗都写牧牛,但用意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案】①张诗借对牧童牧牛的殷殷劝诫,希望为官者能够善待百姓,表达了对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官民和谐的美好生活的期许。②戴诗借事抒怀,借牧牛一事希望自己能够像牧童一样归隐乡野,逃名自清,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角度11拟写鉴赏性文字1.(2024衡水金卷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送客归振武①李

益骏马事轻车②,军行万里沙。胡山通愠落③,汉节绕浑邪。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别离俱报主,路极不为赊④。【注】①振武:唐方镇名。②轻车:轻车将军的简称,汉代将军名号。③唱落:和下句中的“浑邪”均为水名。④赊:远。请围绕“桂满天西月,芦吹塞北笳”的写景特色及其作用写一段鉴赏文字。不超过65字。(6分)【答案】这两句话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出桂月满天空、芦笳响塞北的气象,意境雄浑,渲染了边关雄壮的氛围,为尾联言志抒怀做铺垫。角度12拟写旅游文案要点1.(2024河北省高三年级大联考)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天童①道上王安石村村桑柘②绿浮空,春日莺啼谷口风。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③。天童山溪上王安石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注】①天童:指天童山,在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是我国禅宗五山之一。王安石时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