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
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
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
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
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
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
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
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
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
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
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
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o
指名口算。
64-384-294-354-5
口答。
46里面有()个十()个一。
95里面有()个十()个一。
84里面有()个十()个一。
73里面有()个十()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
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
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4-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4-2604-364+2554-5
504-5804-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
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
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除法
404-2=2023
64-2=346
20+3=234
6
6
0
感谢:威海市高区钦村小学王福莉提供这么优秀的教学设计与大家一起分
享。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41至43页,平移
与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区别这两
种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数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格数。
3.了解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探索研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合作
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发给学生方格纸及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寒冷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为我们供暖的热电厂的工人叔叔们又要开
始忙碌了。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小记者的镜头,一起走进威海热电厂去参观一
下吧。请你仔细观察,在录象中能发现哪些正在运动的物体,它们又是怎样运
动的?我们比比谁的眼睛最敏锐。
(课件演示:①师解说“瞧!汽车开进了大门”;②传送带“就是传送带
上的这些黑黑的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冬天的温暖”;③换气扇”这是用来疏
散车间热气的换气扇”;④升降机“这是他们正在兴建的职工家属楼”,最后
画面静止)
[评析:选取典型性的实例,并制作成动态的画面,既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
平移与旋转现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运
动,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新授
1、模仿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看谁说的最多。(学生自由发言)
生:大门,升降机,汽车,传送带,换气扇。(同时师出示5张图片课
件)
(生每说一个运动的物体,都让学生用手比划一下,是怎么运动的。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一起再来比划一下它们都是
怎样运动的,好吧。(师生一起比划,比划即可不要多说话)
2、分类
师:大家比划的真形象,那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一一“这些运动中的物体
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比如说可以把它们分几类?谁
和谁是一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给你30秒考虑一下。(学生思考)把你的想
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总结出一种你们认为最合理的分法。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讨论的结果?(指名回答)
生: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仿);
(师:接着说)把传送带、汽车和大门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左右移动的(表
演);升降机自己为一类,因为它是上下移动的。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实际上是把这些物体分成了3类,一类是转动的
(指黑板的分类板贴),一类是左右移动的,一类是上下移动的,是吧?有没
有不同意见?(指名,分2类的)
生:我们组把换气扇、转轴、车轮为一类,因为他们都是转动的(用手模
仿)把传送带,大门,升降机,汽车分为一类,但它们都是平平的移动。
师:哦,你们组是分了2类,转动的为一类,平平的、直直的运动为一
类,是吗?那大家觉得这两种分法,哪一种更为合理?(学生自由说)
师:都有自己的见解,那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好吗?我认为根据运动方
式的不同,从整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动的,一类是平平的、直直的沿直线
运动的,这种分法是非常符合老师要求的。(稍停顿)但是第一种分法也不是
完全没有道理,他是把这一类物体(指平移类)根据运动方向的不同又进行了
第二次的分类。明白了吗?(明白)
师:像大门、汽车、升降机、传送带的运动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
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像换气扇的运动是一
生:转的。
师:怎么转的?(播放换气扇旋转的动画)
生1:是这样转的。(用手势)
生2:转出来是圆形。
生3:是围着一个中心转的。
师:像这样围着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就叫做旋转。(板书:旋转)图中还
有我们没有发现的旋转现象吗?
生1:汽车里方向盘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2:车轮的运动属于旋转。
生3:传送带下面的转轴的运动属于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评析:借助手势表示物
体的运动方式及分类等活动,使学生对平移、旋转的感知逐渐清晰化,对这两
种现象的认识逐步加深。]
三、感悟体验
1、寻找生活中的例子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
做过、玩过、看过的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属于平移和旋转?看谁是生活中的有
心人!(大约30秒)好,睁开眼睛,咱们先来说说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都有有哪
些吧!可以边说边用动作表示出来。(学生举例子)
生1:拉窗帘的动作。(动作表示)
生2:电梯运行时是平移的。(动作表示)
生3:拉抽屉是平移。
生4:滑梯是平移。
师:什么在平移?
生4:滑梯上的人。……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规范性,有说的不严密的及时订正。时间最多为
1分钟)
师:那你能用手中的物品做出一个平移动作吗?
(学生用手中的物品分别创造出从前向后、从左向右、从上向下等不同方
向的平移动作。)
师:生活中哪里存在旋转现象?
生1:陀螺转起来的时候。
生2:旋转门。
生3:风扇在旋转。……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寻找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实例,使学生再一
次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用手中的物品作出
一个平移的动作,让学生把对平移特征的理解通过自己的方式直观地表示出
来,有助于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体验。]
2.自主练习
师:刚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出了不少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老师这里出搜集了
一些,你知道它们属于哪种现象呢?
3、课间休息,做动作感悟平移与旋转
师:现在我们休息一下,有请李彤同学为大家表演个舞蹈,想看吗?
(生的舞蹈动作为先向左平移3步,再向右平移3步,然后旋转2圈)。
师:有什么发现?
生:李彤同学的舞蹈里既有平移也有旋转。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她是先向左平移2步,再向左平移2步,然后旋转了2圈。
生:不对,老师是平移了3步。
师:平移2步与3步有区别吗?
生:她到的位置就改变了。
师:那你想不想来体验一下运动的感觉?好,轻轻的站起来把凳子放在桌
子下,站到桌子两边。(学生放好凳子,做好准备)请你仔细体会一下接下来
的,这
分页代码两组动作有什么不同?
师:听好口令:两手掐腰,向前平移跳一步,向后平移跳一步,向左平移
跳二步,向右平移跳二步。(学生根据口令做动作)。
师:平移动作大家会做了,那旋转呢?(会)听好了,旋转时老师不让停
可不准停。预备,开始,转!转!转!(学生根据口令做动作)
师:真棒!现在请回到位置上坐好。(学生回位)谁来说说刚才的两组动
作有什么不同?
生:旋转之后很晕。
师:你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为什么会发晕呢?做平移的动作时有这种感觉吗?(没有)
生:因为头在不停的转。
师:说的多好啊。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学生闭眼,师生一起体会)
回想一下,你刚才在做平移运动时,无论是向前平移,向后平移还是向左,向
右平移,你脸面对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注意教师语速要慢,个别字眼要
有力度)
生:没有。
师:那你再回想一下,在旋转的时候,由于在不停的转动,所以你脸面对
的方向一直在?
生:转。
师:对啊,一直在转,在不停的变化当中。
生:改变,变化。
师:对啦,睁开眼睛。这就是做平移与旋转运动的最大的不同一一方向。
(板书在副板书部分)做平移运动时,物体的方向一直不变,而做旋转运动
时,方向一直在变化。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评析:半节多课的学习可能使学生有些疲惫,学生的舞蹈和全体同学都参
与体验的平移与旋转动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稍稍休息一下,而且巩固了对平移
与旋转的认识,并且亲身体验到了平移与旋转的不同之处,另外,即将学习的
数图形平移多少格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把人的“移步”与图形的“平移”
建立联系,有助于突破难点。]
四、数平面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格数
1.师:讲的非常好,看来,我们每天都在与平移与旋转现象打交道。舞蹈
里还存在数学的学问呢!有一个非常可爱的长方形,也喜欢运动。她要在方格纸
上向左平移1格,大家帮帮它!(学生自己用学具移动长方形)
师:谁能移给大家看看?(一学生上来在投影上操作,明确移动1格的位
置。)
2.师:如果长方形想到这来,该怎么办呢?
生1:向左平移2格
生2:向左平移3格
生3:我认为是向左平移4格。
师:实践出真知,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同桌两人共同用学具
验证。)
生:(多数学生不约而同地说)应该是4格
师:谁能再给大家数一次!(一名学生在投影上移动学具数出4格)
师:刚才许多同学都在看长方形的前脚,前脚平移了4格,那你认为长方
形的前脚比较辛苦还是后脚比较辛苦,谁走的路多?
生1:前脚在前,它走的路多。
生2:应该是后脚走的路多吧。
生3:不对,它们走的一样长,都是走了4格。
师:请你来指指,大家跟着数,看看后脚走到这是平移了几格。
生4:后脚走到这儿是1格,到这儿是2格、3格、4格。(在大屏幕上边
指边数)
师:看来前脚、后脚平移的格数是相同的,还有哪个点也是平移了4格?
生:头顶上的点是向左平移了4格。
生:眼睛也是向左平移了4格。
生:它身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平移了4格。
师:说的真好!看来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它身上的每一个点也就平移了
几格。
3、师:长方形要到这儿,应该怎么办呢?
生:向上平移3格。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我是用学具。
生2:我是找到一个点,数这个点移动的格数。(在大屏幕上指一指)
师:这个办法非常好,而且很简单,只要找到一个点作代表去数就可以
了。
4、师:如果到这里,应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两人一起研究一下。(同桌讨
论)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
生1:让长方形先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就是了!
生2:也可以先让它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3格。
生3:还可以直接让它斜着平移!(学生边说边操作)
[评析:明确移格的方法,然后通过对长方形拟人化后“前脚”与“后脚”
走路远近的比较中,明白图形平移了几格,图形上任意一点也平移了相同格
数,从而学会通过数一个点移动格数来确定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学生通过自
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五、欣赏
师:生活中存在大量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艺术家们也常运用平移和旋转的
方法制作美丽的图案和一些有意义的动画效果,请大家来看一下。(课件播
放)
[评析:通过欣赏,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
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总结
很神奇是吧,这些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只要你充分的利用你的这儿(脑
袋),很多事情只要你想的出,就能做的到。好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下课!
教学反思:
[总评:作为本次课改增加的内容,平移与旋转有着较重要的作用,对于学
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于形成空间观念都不容忽视,而今后需要学
习的许多知识也需要从平移与旋转的角度去思考。本课在教学的趣味性、教师
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思考条件上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1、创设具有动态效果的典型实例情境。
首先教师把青岛版教材情境图中选取的实例做成了动态的画面,引起学生
兴趣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参观热电厂”这一情境,观察寻找有哪些正在运动
中的物体,接着比划物体是怎么运动的,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争论,从
而进一步加深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两次思维桥梁的搭建。
本课中使学生会数图形平移格数是个难点,部分学生易把图形本身包含的
格数数进去,还有部分学生只数平移前后图形空隙中的格数。为此教师设计了
第一个桥梁一一“包含旋转及平移步数的舞蹈”,然后全体学生用自己的身体
做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师提出要求让学生体会平移与旋转的区别。使学生在
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同时,为难点的突破作了孕伏。学生在平移图形时,
把图形的移动与学生舞蹈中的“移步”联系在一起,明白图形平移与图形所占
的总格数没有关系。第二个“桥梁”一一在长方形下面的两个顶点上分别画上
前后脚,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点”上,为学生理解平移的特征及掌握根据
一个点数格的方法打下基础,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运动的特点。
3、课件欣赏。
最后教师提供的“因平移和旋转而制作出的各种图案“''上海音乐厅的平
移”,体现了知识的延伸,给学生提出了努力学习的方向。
教学内容:P2P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
确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
2、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新授。
1、小树有多少棵?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
2、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X3计算时是怎样想
的?
3、学生完成本道题
4、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5、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3题
1、「2学生独立完成。
2、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
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
进行游戏。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1、20+20+20=60
2、20X3=60
学生互相交流20义3的计算方法:2X3=6所以20X3=60
将答案写在书上。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
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
及放学后进行。
学生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挂图
20+20+20=6020X3=60(2X3=6)
教学内容:P18P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
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
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师: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
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
单位。(板书: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
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来称。
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
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
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
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
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加起来,完成记录表。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
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
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
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
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
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
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
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
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
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
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
出1千克=1000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在练习部分,学
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
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
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学生在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变被动为主
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练习课
教学内容:P18P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学过程: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6000克8千克9000克
(2)4吨7千克3900千克4200千克
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
米?
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
重?重多少?
4.今天是星期三,再过8天是星期几?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过20
天是几月几日?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P21P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
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
分页代码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重多少?
引入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建立1吨
的计量观念。
3、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联系生
活实际,初步感知吨。
4、练一练。
完成课本P22页的练习。
5、数学故事
请同学讲述曹充称象的故事,再讨论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然后
完成课本上的计算。并谈自己的想法。
练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P23至2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千克、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其单位的进率进行比较大小的判
断。
2、进一步巩固吨的认识。
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教学过程:
1、完成第一题。
注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要强调看称的单位,不同的称的单位是不一
样的。
2、完成第二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成各物体的质量的连线。
3、完成第三题
比较大小,注意不同的单位,数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只有将它们改写
成同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
4、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
5、5、6、7、8题,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完成。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搭配的全过程,同时训练学生有序思
考。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配菜”的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
师:同学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样的菜?通过情境的
创设,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一种素菜和两种荤菜作为星期一的菜谱。
师: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
流,并汇报结果。
3、学生汇报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感受一下菜谱的情况,会有学生说菜的种类
太少,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教师将菜谱适当调整为二荤二素。
师: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引导学生借助摆学具、列表、连线
(画搭配路线图)等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解决问题,并发现每种荤菜与
素菜搭配都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有两种荤菜,所以是2个2,就有2*2,,鼓励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3、教师出示二种荤菜三种素菜,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
方法?
鼓励学生用最好的方法解决,做完之后,跟小组的其它同学比较一下,看
看哪一处方法最好。使学生明白,摆学具、连线、画图表都太慢民,而且容易
漏掉或重复,计算是最好的方法。
4、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92-93
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
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及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
交流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
流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
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老师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
也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老师吗?(想!)那老师就来考
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
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平、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
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行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平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
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认识。
T:刚才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
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老师一起写
(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
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
手跟老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
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
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
T;老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随便一折,将它
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
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碰到过的例子?(学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部分的
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
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根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仔细观察,比较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
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天,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分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学内容:教师自己准备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一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第7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
3、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
4、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三、第8题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
3、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
4、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先作成表格样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
种方案划算。
四、小结: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先认真观察图片及表格,从中获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义。
认真思考找出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
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先看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
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怎样计算
先算出需要几辆大车几辆小车,然后再比较哪一种划算。
学生互相说一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教材简析:
“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
35~38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
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
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
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
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
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
的认识。
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
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设计理念:
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
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
用于生活的乐趣。
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
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
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
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感知轻重
(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
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
些?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
(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
(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
要用到秤。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
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电脑演示各种秤。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
秤。
3、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
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一袋红枣,指针指着数字几?
(5)提问: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6)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4、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感
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巩固练习
(1)买蔬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蔬菜专区,买了白菜、冬瓜、
芹菜、南瓜。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蔬菜各重几
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③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买水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水果专区,买了西瓜和菠萝。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西瓜和菠萝大约
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买大米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看到超市的一边堆着几袋米,他想知道一共重
多少千克?可以算一算。
②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买东西、称东西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
2、拓展知识
(1)理解“净含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②“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①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②“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听“你知道吗?”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四、课外实践活动
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
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
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千克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练一
练”和练习七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的
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思维能力。
3、培养发散、创新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6捆带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一起来看图,图上有几个小男孩儿?(三个)
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三个买了60枝铅笔)
60枝铅笔如果10枝一捆,就是几捆呢?(六捆)
再看看豆荚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平均每个男孩儿买了几枝?)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60^3)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平均每个男孩买了几枝,就是
把60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60+3等于多少,你知道吗?(指名4、5人说)
他们算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电脑演示)
对不对?那么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各抒己见。不论学
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注意转换学生语言,并最后进行总
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但不论是……还是……最终的意思都是“6个
十除以3得2个十,2个十是20”。(师边说边板书想)
学生齐读想。所以……(师引导齐读算式)
3、教学除法的两种读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教的时间)
说明:除法算式有两种读法。(指算式)这道算式,可以读作“60除以
3”,也可读作“3除60”。(师板书:“60除以3”“3除60”。)
用两种读法齐读算式。
4、教学“试一试”。
学会了60・3,600+3、6000+3你们会吗?(师板书)
完成34页的“试一试”。
指名回答后提问想。
齐说想,师板书得数。
5、总结方法。
师: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几,可以想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
几个千除以几,算出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得出是几十、几百或
者几千。
6、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指名读算式。(例:80除以2还可以读作2除80。)最后一题齐读。
集体口算,集体说想。
(2)完成“练一练”2o
独立完成
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教学例2
1、情境引入。
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操作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24+2)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平均每个女孩买了几枝,就是把24平均分成2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操作
24+2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当作铅笔,同座位两
人一小组拿出两捆带四根小棒分一分。(学生分,师板书例2后下位指
导。)
(3)汇报讨论
平均每个女孩买了多少枝?
你是怎样分的?请一个学生上台用铅笔实际分一分。(三个人合
作,注意“平均分”的含义。)
你们和他分的一样吗?通过刚才动手分铅笔,你们知道24・2得多少了
吗?(板书“=12”)
(4)明确算理
那么根据分铅笔的过程,24+2口算时该怎样想呢?我们再回忆
一下刚才分铅笔的过程。(电脑演示)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不论学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
对。师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24?2我们都是分成几步来算的?先算……再
算……最后把……(生边说师边板书想)
(5)小结方法
师: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我们是先算几十除以几,再算几除
以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
(6)完成“练一练”3(出示)
a.出示第一题认真说说想。
b.先口算,再说说其中一题想的过程。
3、教学“试一试”。
(1)板书240?2
会口算吗?请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各组汇报(鼓励多种算法)
①200?2=10040?2=20100+20=120
②因为24?2得12,所以24个十除以2的12个十,是120。
(3)小结。
谁能总结一下,几百几十除以几我们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
(4)完成“练一练”4。
独立完成。
提问最后一题的想。
追问:每组两道题还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口算除法”)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例题的方法)
师:口算的方法有很多种,要能灵活使用,认为哪种最适合你,能使你算
得又对又快,就选用哪种口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七1、2、3。
(1)出示练习七1。
集体口算。
齐说一题想。
(2)出示练习七2。
一组组指名口算。
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第一题是第二题口算的
第一步。)
师:如果能很快算出上面的几十除以几,下面的几十几除以几也可以算得
快。
口算卡片出示:说出口算的第一步。
48?284?462?226?239?377?7
(3)出示练习七3。
一组组(两题)指名口算。
你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2、拓展练习。
师:今天同学们学了很多知识!你们开心吗?一同进入“开心一刻”。
(1)出示打乒乓球图。
问:仔细观察图,你看见了什么?(左边?右边?)
出示“48人打乒乓球”。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出
示⑴)
谁能帮帮他们?你是怎样算的?(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2?)
出示(2),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如果都参加双打,可
以分成几组?)
谁会解答?(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4?)
(2)学校大队部开展“环保从我做起”活动,号召学生收集废旧电池,
统计情况如下表:
年级班级数收集废旧电池的节数
三年级6个600节
四年级4个440节
五年级3个660节
六年级4个840节
①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②哪一个年级平均每个班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最多?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七4、5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60+3=20想:6个十除以3得2个十,例224+2=12
2个十是20。想:204-2=10
试一试:6004-3=20044-2=2
6000^-3=200010+2=12
试一试:240+2=1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
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
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
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
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
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
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房屋买卖合同: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购房权益、交付时间等详细约定
- 2024年标准油漆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科研成果保密合同
- 正装复合模装课程设计
- 2024年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完善财务报告的透明度要求计划
- 商城服务员工作总结
- 安防行业顾问工作总结
- 分析仓库工作中的服务意识计划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之主谓一致
- 氮气缓冲罐安全操作规程
- 金工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年处理600万吨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选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ncv65系列安装金盘5发版说明
- 国能神皖安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内108MW-108MWh储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铁路试验检测技术
- 2023-2024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附练习题和答案)
-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TWSJD 002-2019 医用清洗剂卫生要求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杭州地铁一号线工程某盾构区间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