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_第1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_第2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_第3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_第4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4、5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外国儿童文学概述本章目录第一节外国儿童文学发展轨迹第二节外国儿童文学经典的主题第三节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第四节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第一节

外国儿童文学发展轨迹日本学者上笙一郎在《儿童文学引论》一书里,对世界儿童文学的历史做了比较清晰的梳理。他把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分为19世纪以前、19世纪、20世纪等几个阶段,这种划分是很有道理的。因为19世纪以前,儿童文学还没有进入近代化、现代化轨道,那时候的儿童文学是非自觉的创作,其中神话、民间故事和童谣的形态比较多,很多能够被儿童接受和喜爱的作品,并不是专门为孩子创作的。也就是说,真正属于“文人创作”的儿童文学还几乎没有。而世界儿童文学进入真正的“文人创作”时代,是从1835年丹麦作家安徒生出版他的处女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开始的。一、19世纪以前的儿童文学有没有中国古代有没有儿童文学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因为古代还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还没有为儿童专门创作文学的意识,更没有现代学校教育和发表出版的途径。但是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古代没有儿童文学,似乎也不对,因为即使古代的成年人还没有意识到儿童的文学需要,但“儿童并不是只会茫然等待大人赐予的存在,即使在连儿童文学踪影都没有的远古时代,儿童也曾依赖那个时代的文学存在的形式,享受、欣赏其中自己可以理解的部分或因素”。19世纪之前的“儿童文学”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或状态:一是儿童文学的神秘时期二是儿童文学的口传时期三是民间童话的改编时期四是传奇与历险时期二、19世纪的儿童文学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发展中的重要时期,也是现代儿童文学的开端。它的一个标志就是安徒生的出现。到1870年的时候,终于形成了有130多篇的《安徒生童话》。由于安徒生童话浪漫抒情,富有诗意,而且涉及多种主题,也体现了现代儿童观,因此西方世界把他誉为“儿童文学之王”。19世纪西方儿童文学的另一座高峰,就是1865年英国作家刘易斯·卡洛尔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5)。三、20世纪的儿童文学儿童教育研究界和儿童文学界,都把20世纪誉为“儿童的世纪”。这个时期,西方儿童文学的鲜花在英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开得尤其鲜艳夺目。英国詹姆斯·巴利创作的《彼得·潘》成为童话的高峰,凯内斯·格莱亨创作的《吹过杨柳的风》(1908)也成为童话经典,还有帕米拉·特拉维斯创作的《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1934)等等佳作,这些都是20世纪影响最大、在世界各国流传很广的优秀之作,它们也奠定了英国作为童话大国的地位。最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应瑞典教育学会之约创作的《骑鹅旅行记》(1907)也精彩绝伦,不但故事精彩,还包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化知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也得到巨大的发展。192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儿童图书部设立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1937年又设立了“科尔德阔特图画故事奖”,这大大促进了儿童文学和图画书的创作,也使美国很快就成为世界儿童文学强国。二战结束后,苏联和欧美儿童文学有了一定的发展。图画书的发展也成为这一时期西方儿童文学的重要成就,英国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兔子彼得的故事》(1901)图文并茂,为西方图画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波特还创作了很多图画书,限于篇幅,就不介绍了。四、21世纪的儿童文学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外儿童文学出版交流的加深,特别是我国儿童出版业对西方儿童文学的大量引进与译介,西方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儿童读者的视野。总体来看,21世纪的西方儿童文学包括三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幻想文学出现了杰作,如英国作家J

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创造了21世纪儿童阅读的神话。二是儿童小说创作进入丰收期。英国、美国和德国的儿童小说创作都有很丰富多彩的成果,如德国的“彩乌鸦”系列儿童小说就非常出色。三是图画书进入真正的阅读时代。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图画书创作进入了很成熟的艺术阶段,而日本图画书创作对中国原创图画书创作及中国儿童的阅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二节

外国儿童文学经典的主题外国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童话,大体都包含着以下几个主题:一、成长主题成长是文学的基本主题之一。儿童是成长的生命,儿童文学对成长的书写和表现,是其最核心的价值体现;如果儿童文学作品里看不到成长生命的色彩和魅力,那么,这样的作品对儿童读者来说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出生于英国后移民美国的弗朗西斯·伯内特的儿童小说《小公主》也是以成长为主题的,它讲述的是女孩萨拉的故事,父亲是一位在印度服役的军官,七岁那一年,她被父亲送到了英国一所寄宿制私立学校读书,在那里她经历了种种遭遇,遭到了势利的校长明琪小姐的白眼和压榨,但她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热爱读书,善于思考,乐于助人,有正义感,还有自信自强的决心。最后,萨拉又过上了幸福的“小公主”的生活。这部小说里,萨拉的成长是精神的成长,也是在复杂环境下的精神成长。二、历险主题一般历险小说和历险童话里的主人公都是淘气孩子的形象,但经过历险后变得富有责任感,也更富有成长的智慧。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长篇童话《骑鹅旅行记》就是关于历险的,尼尔斯是个淘气的男孩子,不爱读书,爱捉弄小动物,也缺乏责任感,经过历险后,改正了缺点,变得智慧、坚强而且富有爱心和责任感,他历险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三、寻找主题这是世界经典儿童小说和童话里一个最常见的主题。如德国《格林童话》里就都是寻找财宝、寻找爱情的故事,尤其是其中的《白雪公主》和《睡美人》就是典型的寻找爱情的故事。意大利的卡洛尔·科洛迪的长篇童话《木偶奇遇记》里,小木偶寻找父亲,就是寻找家的温暖,寻找爱,寻找一个孩子需要的人文环境。其实,书写成长也好,表现历险和寻找也好,经典儿童文学都紧紧围绕着“成长”这个主题,而且不论故事是发生在森林里,还是在人的社会环境里,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启迪儿童,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世界。让他们学会发现自主性的动力,辨别善恶美丑,找到未来幸福的方向。四、爱的主题爱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内涵,儿童文学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成年人对孩子的爱而诞生。这种爱,在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里,就是小木偶匹诺曹对父亲的爱、匹诺曹的父亲对小木偶的爱;在美国罗·英·槐尔特的《大草原上的小房子》里,就是女孩罗拉一家人离开威斯康星的大森林,到西部大草原区拓荒的过程中,经历艰辛和苦难之时,全家人的相互鼓励、扶持,以及他们一家人与其他移民的和睦相处;在弗朗西斯·伯内特的《秘密花园》里,就是女孩玛丽对姑父家的庄园里那神秘的花园的秘密的探寻,是她身上所表现出的生命的力量,是小说里所蕴含的友谊、决心和勇气。五、苦难的主题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中,有相当一部分不但展示童年的苦难,也让成年人产生反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把一个贫苦女孩的困境展示出来时,也在极力地批判现实世界的不公,让成年人思考社会罪恶的根源所在。如前已述及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它的内涵不仅仅是“顽皮儿童的冒险”,还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它用儿童视角诠释了冒险与成长、罪恶与爱、欺诈与互助、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等不同内涵,从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来表现成人世界,尤其是成人世界的问题。但《汤姆·索亚历险记》最深刻之处是作家在表现苦难时,还表现了自我发现、自我张扬的快乐。六、发现儿童的智慧儿童文学最值得欣赏的品质就是发现儿童具有自我成长的智慧,找到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如保加利亚的埃林·彼林的儿童小说《扬·比比扬历险记》,既创造了一个魔法历险的世界,也诠释了儿童成长的主题,更富有魅力的是它表现了儿童自我成长的智慧。同样,以上提到的《木偶奇遇记》里,作家科洛迪也表现了匹诺曹自我成长的智慧,他开始时犯了错误,贪玩,缺乏判断力,把课本卖掉,去买票看木偶戏,还搞乱了剧场,但随着经历的增加,他渐渐认清了方向,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当他勇于担当,努力学习工作、养活父亲时,他变成了真正的孩子,也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第三节

外国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五四”时期,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没有完全直接受到外国儿童文学理论的润泽,但外国儿童教育理论却给了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先驱以思想启示。鲁迅、周作人等的“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本位论”就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也受惠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但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还没有来到中国。直到1949年以后,才有苏联高尔基、伊林、西蒙诺夫等的儿童文学理论的传播。欧美儿童文学理论的到来,则在1978年以后,日本儿童文学理论著作也陆续被译介到中国,上笙一郎的《儿童文学引论》和松居直的《我的图画书论》影响不小。后来,美国贝特尔海姆的《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和瑞士麦克斯·吕蒂的《童话的魅力》被译介出版,给我国儿童文学研究带来一些启发。到21世纪,加拿大佩里·诺德曼的《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和《隐藏的成人:定义儿童文学》,美国杰克·齐普斯的《冲破魔法符咒:探索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的激进理论》、德国维蕾娜·卡斯特[也译作维雷娜·卡斯特。]的《成功:解读童话》、瑞典玛丽亚·尼古拉耶娃的《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和英国艾登·钱伯斯《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等欧美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才系统性地被译介、出版和运用。一、儿童文学的多重理解日本:关英雄主张,“所谓儿童文学,一般地说,是成年人为儿童写的文学作品”,“由于儿童的心性所追求的,常常是向往光明的理想主义的事物,因此,任何流派的儿童文学,都应是理想主义的文学”。国分一太郎则认为:“所谓儿童文学,是指成年人强烈地意识到为儿童阅读所创作的一切文学作品。”鸟越信的定义是这样的:“儿童文学,就是能与儿童读者交流兴趣的文学。”横谷辉则把儿童文学与社会变革结合了起来,他说:“在把握儿童文学本质的时候,既要注意到‘动人’、‘有趣’等儿童读者方面的观点,又要同时注意到‘揭露非人性的丑恶现象的热情’这一作者自身的愿望。”欧美:加拿大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里,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大人为比较小的读者所创作的各种童诗和故事,包括给婴儿看的硬纸板书、给孩子看的图画书,乃至给青少年看的小说”。二、童话的心理分析心理分析法,又叫精神分析法。它是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开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后在欧洲盛行,并被用于文学研究,成为一种批评理论,重在探究文本的无意识结构及文化功能。荣格在他的《心理类型》一书中,就认可童话的价值,他在课堂上也会以童话为例进行心理分析。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的《童话的魅力:童话的心理意义与价值》也是探讨童话心理分析的名著。该书的前半部分在简短地讨论许多童话的同时,探讨了精神分析的过程及其与童话相联系的方式。该书的后半部分,对许多经典童话故事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例如《汉塞尔和格莱特》《小红帽》《杰克和豆茎》《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但童话心理分析理论有一个局限,它只适合经典的民间童话故事,而很难把握后来的作家创作的童话中的无意识世界。三、儿童文学的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是一种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一直盛行于20世纪末,在今天也被广泛使用的批评理论,遍及文学、电影、电视、广告、流行音乐、时尚文化、日常生活等领域。文学的文化研究是把文学当作文化文本,而不是文学文本,注重挖掘和探究的是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及文化场域和文化机制。它的先驱人物有英国的文化批评家威廉斯和霍加特。文化研究对儿童文学来说,主要是发掘其文化信息,找到其内在的文化规律和属性,因此解读科幻小说和“哈利·波特”系列这样的畅销作品就更容易切中其文化属性。用文化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儿童文学的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批评家要算英国的彼得·亨特、澳大利亚的约·史蒂文斯和凯瑞·蒙罗了,他们的理论注重探讨儿童文学背后的文化场域和后现代文化内涵。四、儿童文学叙事学研究叙事学是在结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叙事文本进行研究的理论。最早提出叙事学概念的是法国的茨维坦·托多罗夫。巴尔特和格雷马斯也是叙事学的代表人物。俄国的民俗学家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据说给了托多罗夫和格雷马斯等很大启示,它主要是探讨民间童话,并按照人物的功能来划分故事的类别,为叙事体的结构和要素分析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美国通俗文化研究和叙事学学者伯格就探讨过“作为原始故事的童话”,他认为民间童话就是一种原始叙事,即其他故事从中获取营养的基本故事。他认为,童话中的各种因素在经过派生和发挥之后,引发了大多数其他的通俗文化样式,例如侦探故事、科幻故事、恐怖故事和浪漫故事。五、儿童阅读理论美国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值得一提,是最有影响力的儿童阅读理论著作,2006年被引进出版后引起了关注,成为学校和家庭儿童阅读推广人的指导用书。崔利斯的阅读理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阅读和朗读价值的论述,二是对朗读活动本身的研究,包括朗读时机、技巧与方法的论述,三是对儿童小说、童话等阅读的论述。在阅读价值方面,崔利斯认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的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我们必须先会读文字叙述的数学题,才能了解题意;如果我们不会读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的课文,就无法回答每个章节后的问题;复杂的计算机手册对操作非常重要,但我们必须先读懂其内容。”六、女性主义批评等理论在外国儿童文学批评和研究中,还被使用的批评理论有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新批评、阐释-接受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后殖民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尤其是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被很多女性儿童文学研究者采用。女性主义批评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美国和欧洲,是以女性性别意识为焦点去阐释文学与文化现象,主要分为英美学派和法国学派。英美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凯特·米利特、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格巴和伊莱恩·肖瓦尔特等。法国女性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埃莱娜·西苏和露丝·伊瑞格瑞等。在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儿童文学方面,美国凯瑟琳·奥兰丝汀是一个代表人物,她的《百变小红帽:一则童话三百年的演变》一书,不但从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视角探讨了《小红帽》这个经典的民间童话故事随着时代而产生的演变,还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论述男女与性别角色及这些主题是如何变化的,里面有女性主义的立场,也有对男性霸权主义的批判。第四节

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可以追溯到晚清的外国小说翻译热潮。林纾、周桂笙、包笑天、周作人、鲁迅等都翻译过儿童文学作品,中,周作人、鲁迅还翻译过安徒生、王尔德的童话和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月世界旅行》等。“五四”时期,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更是被大量译介出版,成为新文学的直接营养,也直接催生了现代儿童观、儿童教育观,并促进了小学校的教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政治原因,对苏联儿童文学的译介成为热潮,也有一些欧美儿童文学经典进入中国小读者视野。西方儿童文学译介的第三次高潮,是在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给予了出版宽松的环境,中外文化交流增多,儿童阅读和童书出版日益受到重视,日本和欧美的儿童读物大量被引进出版,一直持续到了21世纪初的今天。可以说,对外国儿童文学的接受,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前进的。没有外国儿童文学经典的滋养,中国儿童文学很难有如此大的进步。一、安徒生的接受时期五四刘半农、孙毓修、周瘦鹃、赵景深、郑振铎和周作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对安徒生的译介依然没有停止1978年6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后来成为最权威也最有读者影响力的译本。1995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林桦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新译本)》,这部全集一套四本,共编入了157篇作品,全部从丹麦文直接翻译编辑,完整、准确地反映了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原貌安徒生二、苏联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接受苏联儿童文学的引进,主要是1949年以后,因为意识形态相近,中苏关系友好,苏联文学被大量译介进来,据官方数字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年间,大约2000种苏联文学类图书被译成中文。苏联儿童文学方面,主要是对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普希金、马雅可夫斯基、马尔夏克、伊林和盖达尔等作家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其中,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要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苏联儿童文学的大量引进和接受,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成为1949年后和“文革”前我国儿童文学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文革”结束后,对苏联儿童文学的译介还在继续。1978年,人民出版社资料组编印了《伊林及其作品》一书。1979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高尔基的《论文学》。1979年第4期《外国文学研究》刊登了陈道林的《情趣盎然的儿童诗:谈马尔夏克的〈给小朋友的诗〉》一文,肯定了马尔夏克认真给学龄前的孩子写诗。1991年之后,随着苏联解体,中俄文化交流相对变冷,对苏联解体后的多个国家的儿童文学的引进和介绍也少了。三、欧美儿童文学经典在中国的接受

欧美儿童文学经典很多,清末民初,随着报刊出版业和学校教育的起步,译介也开始了,很多欧美儿童文学经典开始陆续与中国读者见面。这种文学的译介,在翻译界和儿童文学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格林童话的译介,几乎和安徒生童话齐步。当时,孙毓修、沈雁冰(茅盾)、郑振铎、顾均正、赵景深、鲁迅和陈伯吹等都致力于外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法布耳的《昆虫记》也被译介过来,周作人在1926年3月由晨报社出版的《自己的园地》一书里,有专文《法布耳〈昆虫记〉》介绍《昆虫记》,该文里,周作人认为《昆虫记》是诗与科学两相调和的文章,并称法布耳为“科学的诗人”。周作人在《自己的园地》里,还专文评介了赵元任所翻译的《阿丽丝漫游奇境记》现一般翻译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四、外国儿童文学的当代译介(1)“哈利·波特”系列的引进出版。(2)国际安徒生奖获奖图书的引进。(3)“彩乌鸦”系列的引进出版。(4)日本、欧美图画书的引进。(5)其他国际大奖儿童文学图书和欧美优秀儿童文学的引进。本章思考1.你读过哪些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请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2.外国儿童文学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3.外国儿童文学经典主要有哪些主题?你有哪些补充意见?4.找一篇童话或儿童小说,尝试用一种儿童文学理论来进行解读。5.你读过哪一本外国儿童文学理论著作?请写一篇1500字的读后感。第五章

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第一节如何理解童话第四节如何理解儿童诗第七节如何理解儿童戏剧第二节如何理解儿童小说第五节如何理解科幻小说第八节如何理解寓言第三节如何理解儿童散文第六节如何理解绘本第九节如何理解儿歌第一节

如何理解童话儿童文学有多种门类,如儿童诗、儿童散文、童话、故事、儿童小说、儿童寓言、儿童科幻、图画书(也称为绘本)、儿童戏剧、儿童影视文学和连环漫画,等等。童话和儿童诗常被认为是最具有儿童文学特点的样式,也是特别受儿童欢迎的文体。一、认识童话童话在英语里实为仙子故事(fairytales),最早的童话都是从民间故事(folktales)改编而来的。德国格林童话、法国贝洛童话大都改编自欧洲传统的民间故事,改编后的作品已具有明确的儿童读者意识。在欧洲,人们普遍认为直到安徒生才有真正的创作童话。今天,中国读者熟悉的世界童话大师的作品,大部分属于文人创作童话。世界经典童话都是有助于儿童成长的文学,它们表现成长生命的梦想与体验,也反映儿童成长的智慧,同时启迪生命的成长,有助于儿童理解现实与人生。人们一般都将童话看作一种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虚构故事,认为它借助奇异的想象,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原本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被视为集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于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得到审美愉悦及情感熏陶。童话的特征第一,幻想性。第二,叙述性。第三,变形性。第四,象征性。童话VS传说、神话、寓言只是强调童话的幻想性、叙述性、变形性和象征性,有时候很难完全把童话与传说、神话和寓言区别开来,因为在这些故事里,都有幻想性、叙述性、变形性和象征性,或有部分上述特征。德国童话研究学者刘文杰通过对童话与传说、童话与神话、童话与寓言的比较,清晰地呈现了童话的特点。二、中国现代童话的发展轨迹按照时间来看,如果从1909年孙毓修主编《童话》丛刊开始算,现代童话已历经百余年了。茅盾称孙毓修为“现代中国童话的祖师”,但中国现代童话一直被认为是从1923年出版的叶圣陶的《稻草人》开始的,这一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20世纪30年代,张天翼陆续发表了《大林和小林》和《秃秃大王》等长篇童话,有儿童视角,且有幽默色彩,情节荒诞,带着浓厚的游戏性,张天翼因此被称为现代童话大师。20世纪40年代,严文井在散文创作的同时,也走上了童话创作之路,发表了《南南同胡子伯伯》和《四季的风》等作品,这些作品带着诗意,有美的意境,也为当代童话创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照。。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童话一个重要时期。张天翼创作出版了《宝葫芦的秘密》,将童话手法和小说手法结合到一起,创造了王葆这样一个比较立体的童话形象。60年代,赵燕翼出版了童话集《金瓜儿,银豆儿》,孙幼军出版了他的成名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以及《萤火虫找朋友》,金近发表了《狐狸打猎人的故事》,包蕾出版了《猪八戒新传》,这些童话改编和模仿性强,但也奠定了当代童话的根基,为原创童话的发展提供了标本。进入新时期,陈伯吹、金近、葛翠琳、洪汛涛、孙幼军等继续创作童话,其中,孙幼军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陆续发表了《小贝流浪记》《小狗的小房子》和《怪老头儿》,成为真正的童话名家。80年代还出现了张秋生、郑渊洁、冰波、周锐、葛冰和野军等优秀作家。其中,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是童话形式的一种创新,每一篇三五百字,构思精巧,犹如小珍珠、小树叶。郑渊洁自1979年在《儿童文学》杂志发表童话处女作《黑黑在诚实岛》以后,连续六年写出了《脏话收购站》《耳朵王国》《哭鼻子比赛》和《富翁乔克》等40多个短篇童话,创作、出版了《皮皮鲁全传》《大头托托奇遇记》《魔方大厦》和《309暗室》等多部中长篇童话,连续五年获得《儿童文学》杂志优秀作品奖。20世纪90年代起至21世纪初,比较年轻一代的童话作家涌现了,于文胜的《喀纳斯童话》和《卡拉麦里的小羚羊》、安武林的《老蜘蛛的一百张床》等。从中国童话发展的思想脉络来看,大体经历了“从关注现实问题,到关注儿童成长;从现实主义,到幻想主义;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多元审美形态;从儿童视角打量社会、观察人生,到发现儿童成长智慧、呈现儿童成长天性”的基本过程。但客观来说,中国童话还没有完成它的现代化之路。也就是说,还没有达到读者的艺术期待值,与欧美经典童话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三、阅读童话(一)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19世纪欧洲极具影响力的童话,它是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卡洛尔(1832—1898)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幻想,是以一个“白日梦”的方式叙述表现出来的,它也证明了儿童文学其实就是孩子的梦,没有梦想的童年也不是真正的童年。它是英国童话的一个杰作,有人说英国是世界童话大国,要是没有《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恐怕没人会承认这一点。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样的童话的专业解读,可以借助文化诗学、叙事学、精神分析法和儿童心理学等理论。(二)叶圣陶的《稻草人》《稻草人》是现代作家叶圣陶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本童话集,被称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叶圣陶用写小说的方法来写童话,以稻草人的视角反映了残酷的现实,把那个时代贫苦人受到的苦难、身处的艰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读者看到了现实的真实。看得出来,这篇童话里的稻草人其实就是作家的化身,他了解现实,体验到了苦难的生活,尤其对自己周围底层人的生存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他塑造了一个稻草人,让稻草人替自己说话,表达自己对苦难生命的同情,同时也表达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三)葛翠琳的《野葡萄》葛翠琳是中国当代童话界的一位代表性作家。她以短篇童话《野葡萄》成名。《野葡萄》1956年由北京大众出版社出版,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有影响的童话之一。《野葡萄》这个童话,从艺术上来看,非常熟练地借鉴了传统民间童话故事“三段式”的叙述模式,白鹅女寻找野葡萄的路上经历的三次危险,就是一个“以三喻多”的方式。她找到了野葡萄,回家的路上帮助了三个盲人,也是一个“以三喻多”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葛翠琳在借鉴传统民间童话艺术元素的同时,也有自己的语言创造,她的童话语言很抒情,有诗意,善于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让童话具有感染力,这种探索勇气在中国童话还处于摸索阶段且没有更多艺术童话可以借鉴的时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也充分显示了葛翠琳的文学素养和童话才华。(四)王一梅的《书本里的蚂蚁》《书本里的蚂蚁》是青年作家王一梅的童话代表作和成名作,获得过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儿童文学评奖”优秀单篇作品奖,还被许多刊物转载并受到广大少儿读者的喜爱和儿童文学界的好评。《书本里的蚂蚁》与一般的动物童话相比,也有其值得称赞的特色:一般的动物童话的故事环境总脱离不了大自然,如许多动物故事的背景是森林、原野、草丛等等。《书本里的蚂蚁》的故事背景却是“书本”——这使故事散发着一种“书香”,一种充满智慧灵光和包含文化沉淀的“书香”。第二节

如何理解儿童小说

儿童文学文体里,儿童小说和童话都以故事取胜,可读性强,很容易吸引儿童读者。但儿童小说和童话相比,有它不一样的特点。一、认识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小说,不过它的读者对象一般是儿童,主人公通常是儿童,而且世界经典儿童小说里的主人公即使是个有缺点的儿童,也一定是智慧、可爱,并能够改正缺点,战胜困难的。无论如何,儿童小说是儿童生活的反映,能否真实生动地反映儿童生活,表现儿童的精神世界,突出童心的智慧,决定着儿童小说的价值。而儿童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有任何一环的虚假和疏漏,都会对小说的真实性造成影响。当然,儿童小说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不等于生活的真实,它可以通过想象和虚构超越现实。但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不能违背儿童生活的本质规律,违背儿童心理和性格的常规常理。从世界经典儿童小说来看,儿童小说一般包括历险小说、校园小说、生活小说和成长小说等类别。和散文文体相比,小说文体特点是这样的: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而且相对均衡,而散文在人物、情节、环境三个叙事维度中,往往只突出一方面。小说的情感世界是相当复杂的。如果说散文、诗歌的情感一般来说是呈单向形态或者一维结构的,那么,小说的情感生成则呈多元冲突状态。在叙事方面,小说的立场或角度可以是多变的,而散文一般是立场单一或叙述角度单一的。散文作者始终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写人、叙事、绘景,其审美标准一般始终不变。而小说通常用多种声音、立场说话,它常常变换叙述角度,且随着叙述角度的变化,其情感、立场和身份也发生变化。就小说的三要素而言,故事和小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在故事中,人物、情节、环境之间虽有勾连,但缺乏密切的有机交融。其中人物与环境游离性最大。其次,在三要素的构成量上,故事与小说也不同。故事中,人物与环境缺乏具体精细的描写,比较笼统;情节的叙述也只着重于人物在做什么,至于怎样做,为什么做,则不充分展示,往往给人以粗糙的梗概的感觉。再次,在三要素的具体呈现上,民间故事为了适应听众需要,大都强调顺序的展开、首尾贯通。最后,还得强调的是,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人物性格是否鲜明,人物是否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是评判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二、中国当代儿童小说的轨迹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当代儿童小说的发展期。人们都把那个年代看成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儿童小说也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一批儿童小说作品不仅在当时赢得了满堂喝彩,而且至今引人注目。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当代儿童小说的创新期。“文革”的样板戏和“革命文艺”扭曲了儿童的心灵,儿童文学的朴素与纯美的追求自然没有生存的空间。1978年后,解放思想,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了“新时期”。儿童小说创作也开始进入新的生态。20世纪90年代,是当代儿童小说的转轨期。这一时期儿童文学不再像80年代那么热闹喧哗,而更多地显露出平静状态。21世纪初,是当代儿童小说的产业化时期。五六十年代的儿童小说这一时期的儿童小说作家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分两部分:一是新中国成立前,甚至“五四”时就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且已取得相当成就的作家,他们受新中国诞生的鼓舞,满怀热情地为孩子们写作,凭借深厚的生活积累、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手法,创作了一批思想和艺术皆属上乘的儿童小说作品。如叶圣陶的短篇小说《友谊》、冰心的《小橘灯》、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等。二是在新的环境下脱颖而出的儿童文学新人。如萧平创作了《海滨的孩子》,任大星和任大霖两兄弟奉献了《吕小钢和他的妹妹》和《蟋蟀》等。这一时期,作家思考的都是重大的时代主题,文学处于“共名”时期,作家的创作个人独立性被有意隐藏。儿童小说创作受整个文学创作的影响,其基本主题是反映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美好生活和他们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表现集体主义精神,颂扬好人好事或历史英雄人物。叶圣陶新时期的儿童小说重要作家:曹文轩、秦文君、任大霖、任大星等。主旨:“文革”结束后,极左错误被纠正,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使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形成了自“五四”之后又一次中西文化的撞击,儿童文学开始走出艺术的自足状态,而进入了一个良性互动、外向交流与内向开掘相平衡的状态。这一时期,儿童小说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对人性美的重视,作家极力展示儿童生命的本质。成长小说在80年代前期表现为作家对“早恋”题材的关注,并出现了一批反映中学生“早恋”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由于对中学生的朦胧情感把握不太准确而出现了评论界批评的“成人化”,但它们却直接引发了80年代中期作家们对青春期少男少女进行心理探幽的兴趣。在70年代末,动物小说也仅仅是在题材创新的意义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以后,动物小说已逐步自觉地成为一种新型的文体三、阅读儿童小说(一)李凤杰的苦难儿童小说——《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这部长篇中的主人公“水祥”是一个悲剧人物,但他的生命却焕发出迷人的光辉,他虽然是生活环境中的弱者,却强力拒绝死亡,在困顿与不公中真诚地克服平庸,奏出了生命最为强劲的乐章。《水祥和他的三只耳朵》这部长篇中的水祥和录怀两个形象,很明显带有作家个人童年生活的烙印,他自己就是被老师打穿了一侧耳膜的半个聋人,这更是作家“童年记忆与苦难情结”的反映。(二)伍美珍和张洁的女孩小说伍美珍的《最美的夏天》、张洁的《敲门的女孩子》1.伍美珍的《最美的夏天》伍美珍,安徽人,安徽省儿童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部作品用清新的语言,构造了一个温暖的世界,表达了作家对少年心灵的理解,对青春情感的抚慰与引领。2.张洁的《敲门的女孩子》张洁,上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编辑部。这些主题随着林子波浪式的记忆推开,一个个记忆的碎片堆叠出一个小女孩的成长。作者以小女孩的独特视角来品尝这些记忆,又以成人的理性来总结它们。(三)余闲的儿童诗词创意小说余闲,原名柳伟平,1981年生于浙江兰溪,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博士,中国计量大学副教授。他的主要作品有儿童小说《三十六只蜂箱》《你在为谁读书》《小米多诗词王国漫游记》《童小萌诗词奇遇记》等,擅长以创意小说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在这些作品中,余闲在诗人生平、历史事件以及诗词写作背景方面严格尊重史实,在展现诗人生平及其作品时则利用了创意表达,以诗词作品为纲,借鉴了冒险小说、奇幻小说、推理小说的写法,并融入一定的游戏化思维,使故事跌宕起伏、节奏紧凑,对儿童读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用创意写作拓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之路,也给儿童文学创作和阅读提供了新经验。余闲是我国儿童文学界第一位创意写作专业博士,因而其儿童诗词创意小说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开拓性。第三节

如何理解儿童散文

一、认识儿童散文儿童散文也是散文,只是,儿童散文的读者对象和其他的散文不太一样,儿童散文主要是为儿童写的,有比较明确的儿童读者意识。散文在古代,与韵文相对,凡不讲究格律押韵、不讲究骈偶的散文体文章都是散文。现代意义上的散文内涵也颇为丰富,通讯报道、专访、回忆录、传记、科学小品、杂文随笔等都可称为散文。现代散文的特点:一是写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至少也应有一定根据。二是反映现实生活,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不要求完整的人物情节,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分为四类:一是叙事散文,指那些侧重于写人写事,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的散文;二是抒情散文,指以抒发情感为主,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散文;三是哲理散文,指借人、事、物、景的叙写来进行议论发表感想的散文;四是知识散文,其主要传达文史知识或科学知识等。儿童散文也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儿童生活散文,主要讲述儿童生活故事,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童年生活;二是儿童抒情散文,主要是从儿童视角来抒发情感,表达儿童的内心世界;三是儿童知识散文,也包括科普小品文和其他介绍知识、见闻与发现的散文小品;四是儿童哲理散文,这类散文有的像哲理散文诗,有的像思想随笔、生活随感。儿童散文无论怎么写,内容如何,都是作家与儿童世界的对话,都是成年人用散文的方式和儿童进行的对话与交流。冰心的《寄小读者》、林良的《小太阳》,虽然不免有“成人化”之嫌,但由于在根本上实现了两种情感的联系,因而能广泛地赢得小读者的欢迎。中国儿童文学中优秀的散文作品不少,冰心、郭风、任大霖、刘先平、吴然、林彦等都创作过一些佳篇,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有滋有味并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考虑了儿童的情感与心理。儿童散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成人,儿童散文总是饱含着作者浓烈的真情。但是,作为儿童散文,仅有作者主观的真情是不够的,他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必须能让幼儿接受和喜爱,因此,儿童散文要有一颗“童心”,要具有幼儿视角,即儿童散文应从孩子的特点出发,考虑他们的心理、兴趣、爱好、思想和感情,在内容选择、形象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尽可能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二、中国儿童散文的发展轨迹儿童散文是儿童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虽不如儿童文学的其他体裁,如童话、少年小说、儿童诗那样曾极度繁荣,声名显赫,但它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门类,自20世纪20年代始,一直在依其自身规律默默地发展,不断积累,经过50年代的充实,直至八九十年代凸显其文体个性,形成了又一个创作高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第一位明确为小朋友写散文的作家是冰心,她在1923年至1926年间为《晨报副刊》写的系列散文《寄小读者》开风气之先,从此少儿散文渐渐枝繁叶茂,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是50年代末,以冰心的《再寄小读者》系列散文为代表。1949年到“文革”这一阶段,儿童散文也出现了一些佳作。冰心先后发表、出版了通讯体儿童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这期间,张岐、柯蓝、陈益等也都为孩子写散文。20世纪80年代,儿童散文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为儿童文学园地里一枝独秀的奇葩。80年代,大自然文学出现,也可以列为当代儿童散文的新品种。三、阅读儿童散文(一)冰心的《寄小读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是“五四”时期一位重要的女作家。最初以《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姐姐》等人生问题小说步入文坛,她还写了《离家的一年》《寂寞》等儿童小说。《寄小读者》是冰心影响最为深广的作品。这部书信体的散文集共29篇,是一部随笔式的记录。作者怀着对小读者的无比真情和深挚爱心,向他们描述赴美期间所见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对母亲、故土和祖国的怀念和热爱,特别是以最大的热情歌颂母爱的神圣、博大和永恒的情怀。《寄小读者》开拓了中国儿童散文的新天地,也奠定了冰心在我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刘先平的散文《高黎贡山女神》刘先平(1938—2022),安徽肥东人,当代著名的自然文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的大自然探险文学在当代儿童文学界已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高黎贡山女神》写的是“我”(即作家本人)在其保护区探险的所见所感,用亲切而生动的文字叙述了一路上的险秀风景、珍奇鸟类和稀有植物,还穿插了一位“高黎贡山女神”——一生执着于植物学研究的著名教授李恒的故事,告诉了少年儿童一个人生道理:为理想而奋斗,最终是会获得幸福的,会得到社会的尊敬的。第四节

如何理解儿童诗儿童诗是熏陶童心的诗,是使儿童快乐的歌,也是召唤儿童爱美的诗歌。好的儿童诗歌,要从儿童视角出发,充分表现儿童的生活感受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并表现儿童美好的生活向往和他们纯洁的人格。儿童诗,是儿童朋友心灵的窗户,是儿童朋友心灵的天空,美的星星和烛光在里面闪烁着,让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一、认识儿童诗儿童诗属于诗,是现代新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但它属于现代文化,是现代儿童文学的一部分。儿童诗区别于古代神童诗与民间童谣,也不同于现代儿歌。它是现代诗人与作家为教育儿童、启发儿童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高尚情操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作出来的诗歌。儿童诗的艺术特征是什么呢?第一,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的语言。由于儿童诗的读者或者是学龄前儿童或者是中小学生,审美知识和语言理解能力多有限制,所以儿童诗一定要尽量用朴素、通畅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将生活口语与音乐美结合起来,特别是给幼儿写的诗更要有音乐美感。第二,有天真活泼的童心童趣。儿童诗要表现儿童特有的天真率直、无邪活泼的天性,就得具有想象性、游戏性与趣味性。第三,有优美的意象和意境。由于儿童的独特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儿童诗与以成人为读者对象的诗歌相比,更加强调形象层面,儿童诗中往往有比较直观的图画和形象。毋庸置疑,儿童叙事诗有一定的人物刻画,有一定的鲜活的意象,就是抒情诗也不能单纯地任由情绪流动,通常也是借助可观可感的形象来说话。二、儿童诗的几种诗体(1)童话诗(2)抒情诗(3)叙事诗(4)散文诗(5)朗诵诗(6)寓言诗(7)科学诗三、阅读儿童诗(一)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阮章竞(1914—2000),广东中山人。诗歌讲述了一个勤劳的渔家少年救了一条小金鱼,而这条小金鱼竟是海神娘娘的女儿。为了报答少年的救命之恩,她变成海螺姑娘帮助少年料理生活,和少年一起过了三年。后来海神娘娘强令海螺姑娘返回大海。少年历经艰难险阻,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以自己勇敢坚定的意志和对于爱情的坚贞感动了海神娘娘,被允许和海螺姑娘一起幸福地生活。作品取材于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田螺姑娘》,在保持质朴的民间风格的同时,作者充分施展自己的想象力,铺陈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使古老而朴素的民间故事焕发出神奇瑰丽的抒情色彩,诗作曾被改编为同名美术片,并被译成蒙古文、朝鲜文、英文和法文,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二)金波的《春的消息》节选:

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让我们换上春装,像小鸟换上新的羽毛,飞过树林,飞过山岗,到处有春天的微笑。……

他的诗作,清丽而蕴藉,不仅寄寓的思想和理念是美的,抒发的感受和情怀是美的,作品本身还具有构思的新颖美和奇巧美、想象的清朗美和鲜明美、语言的凝练美和音乐美。第五节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小说与科学的结合,它讲述的是科学的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性格都与科学技术、科学发明、科学预言、科学家有关。一、认识科幻小说茅以升:科学幻想小说是文艺结合科学的产物,因而要在文艺范畴内服从科学的规律。郑文光:科学幻想小说是古老的幻想小说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时代的新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是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透过科学幻想这面折光镜去反映人生。饶忠华:所谓科学幻想小说,实际上就是科幻作家对未来世界所进行的直观的科学预测。茅以升、郑文光和饶忠华三人的观点略有差异,但都阐述了科幻小说的三个内涵:一要有科学内涵;二要有幻想;三是小说。科幻小说的功能第一,激发儿童读者的好奇心,满足儿童的求知欲。第二,启迪儿童智慧,张扬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第三,提高儿童对科学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二、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轨迹当代科幻文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呈现了一些时代的变化,也涌现出了不同特点的作家作品。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和60年代,科幻文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新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科幻文学迎来了发展的一个高潮。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这是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高潮。三、阅读科幻小说(一)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

郑文光是我国当代科幻的领军式人物,为广大少儿读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科幻作品。《飞向人马座》可以说是一曲科学和信念的赞歌,是一幅壮丽的宇宙进军之图。作者为我们勾勒了未来一代科学工作者的群像,也表现了新一代科学家崇高的献身精神。更令人深思的是,作者还描绘了青年们高尚的情操,以及他们对友谊的真诚,对爱情的坚贞。这部作品的格调与新时期之初的时代主题相契合,也展示了作者对幸福的明天充满信心。(二)萧建亨的《布克的奇遇》(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二)萧建亨的《布克的奇遇》《布克的奇遇》是萧建亨1962年创作的,故事是以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马戏团为背景展开的。这篇科幻小说很有思想启发意义,也告诉读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带来了欢乐。(三)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国“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儿童科幻小说。后来,以展望新的技术革命的灿烂前景为主线,叶永烈又创作了《小灵通再游未来》,于1984年出版,这部儿童科幻小说依然受到小读者的欢迎。第六节

如何理解绘本绘本,也叫图画书(picturebook),它完全是来自日本和欧美的一个童书品种。一般来说,绘本讲故事也带着鲜明的儿童文学色彩,具有儿童文学的特征,算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新文体。一、认识绘本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是图画和文字的有机结合。在绘本里,图画和文字是同等重要的,它们是互相诠释、互相影响、缺一不可的。因此,绘本和一般的插图书不一样。从欧美和日本的绘本的内涵来看,大体有六种:一是唯美诗意的绘本;二是生活化的绘本;三是哲理性的绘本;四是温情绘本;五是教育主题的绘本;六是漫画绘本。绘本的特点第一,图文并茂,互相诠释,相得益彰。第二,图画和文字都是连续性的,图是连续性的叙事,文字也是连续性的叙事。第三,绘本都要讲究趣味性和新颖性,甚至要给读者审美惊奇感。第四,绘本有故事性。我国原创绘本,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以中国民间故事为原型的绘本。二是以古典文学名著和经典戏剧戏曲为题材的绘本。三是讲述革命领袖和名人故事的绘本。多为线描和水彩画。四是借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年画手法的绘本。五是借鉴布贴画和插花艺术等的绘本。六是借鉴日本和欧美绘本画风与形式的绘本。绘本的价值绘本价值多多,阅读绘本是有很多乐趣的。一是阅读文字的乐趣二是欣赏绘画的美三是绘本里会以暗示的方式传达一些人生的道理、做人的美德和生命的品质四是绘本会给读者多种阅读经验二、中国绘本的发展轨迹第一个阶段:清末民初及现代时期。《三毛流浪记》等。第二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前。《西厢记》等。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至今。《哪咤闹海》等。三、中国绘本的问题和思考第一,绘本创作队伍不大。第二,与欧美绘本相比,我国原创绘本无论在绘画艺术上,还是文字的新美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第三,欧美绘本创作很多是一个人完成的,作者既是画家,也是故事作家,或者是诗人,他们能够把绘画和故事有机地融为一体。第四,欧美绘本读者定位很准确。问题绘本创作和出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是读者的挑战。现在绘本有成年读者,也有儿童读者,无论哪一类读者,都对绘本艺术有更高的审美要求。要想获得更多的读者,在市场上赢得效益,原创绘本还要进入亲子阅读领域,让绘本走进更多的家庭。其次是电子媒介的挑战。现在电子媒介尤其是新媒体发达,影响着人们的阅读,绘本作为纸质艺术和出版物,如何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课题。绘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读图的需要,但它毕竟是纸质出版物,因此如何在电子书渐渐增多,而且通过新媒体进行阅读越来越普遍的情形下,实现艺术上的突围,也是一个课题。四、如何做好绘本的阅读绘本阅读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和好处:第一,绘本图文合一,而且文字量少,孩子能通过图画来更好地理解故事,便于家长和老师来操作。第二,绘本拿在手上,家长并不需要很多专门的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和阅读知识,只要他们有耐心,有些感觉,就可以轻松地、顺利地和孩子一起阅读。第三,绘本里的图画很精美,而且几乎每一幅都有独立欣赏价值。绘本阅读也要树立几点认识,不要过分地放大它的阅读效果:第一,绘本只是童书和儿童文学的一个品种。第二,绘本阅读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不是万能的。第三,绘本阅读不能取代全文字书阅读。绘本阅读是亲子阅读的一部分,它也是社区阅读和校园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可片面强调,更不要只认可绘本,而排斥其他的优质童书。第一,绘本不是用来识字的。第二,绘本故事形式多样,但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童话,二是生活故事。第三,绘本阅读要和其他优质童书阅读结合起来第四,不要用点读法读绘本。注意第七节

如何理解儿童戏剧

一、认识儿童戏剧儿童戏剧是为少年儿童创作演出的,适合他们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的戏剧。儿童戏剧文学(剧本)是儿童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它为舞台演出提供脚本,同时也是可以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儿童戏剧专家李庆成对儿童剧内涵与特点做了一个比较好的界定。他说:“儿童剧主要是写给、演给少年儿童看的,所以儿童剧应当是主要表现儿童自己的生活和儿童们特别关心以及他们想象中的生活领域;儿童剧作家应当着力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少年儿童的艺术典型和与少年儿童的成长关系密切的成人形象以及儿童们喜闻乐见的各种各样的艺术形象;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应当具有儿童观众更容易接受的特点,使小观众在娱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儿童戏剧的特殊性(1)在题材的选择处理方面和戏剧冲突、戏剧情境的设置方面,牢牢地把握儿童观众的视点。(2)塑造真实可信的、个性化的舞台形象。(3)结构较为单纯、紧凑,情节生动,富有故事性。(4)语言浅近简明,形象化、动作化,并富于儿童情趣。二、中国儿童戏剧发展的轨迹我国现代儿童戏剧的产生,始于20世纪初。黎锦晖:从1920年开始,他创作了十多部儿童歌舞剧和二十多首供舞蹈表演的儿童歌曲。他继承了我国戏曲载歌载舞的传统表演手法,借鉴并介绍了西洋歌剧的曲式旋律,全部用白话文写作歌词对白。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等剧及歌曲《可怜的秋香》等。瞿秋白:创建了高尔基戏剧学校,招收了近千名学员,进行戏剧、歌咏、美术、舞蹈等方面的训练。宋庆龄:她亲自关怀建立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我国儿童戏剧的第一个专业化团体。几十年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创作了《小足球队》《枪》《童心》《友情》等一大批优秀儿童戏剧。新时期的儿童戏剧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儿童戏剧的又一个春天。特别是80年代这一阶段,儿童戏剧呈现出一片生机活力。1982年文化部举办了亘古未有的首届全国儿童戏剧会演。新时期儿童戏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