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_第1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_第2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_第3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_第4页
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 课件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儿童文学概论(第二版)绪论儿童文学教育的现状进入21世纪,我国儿童图书出版持续升温,民间阅读推广活动越来越多,城市家庭和中小学校也开始重视课外阅读,尤其是儿童文学的阅读,在城市家庭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儿童文学越来越受关注,儿童的文学教育也成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但长期以来,大学中文院系里缺乏比较好的儿童文学课程,而且国内目前也缺乏理论比较完善且具有可读性、普及性的教材。本书作者谭旭东学习儿童文学有多方面意义:首先,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学习儿童文学能弥补片面学习中文知识的不足。其次,学习儿童文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水平。再次,学习儿童文学需要把儿童文学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最后,儿童文学不仅仅包括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儿歌、儿童散文和儿童科幻小说,还包括儿童寓言、图画书、儿童戏剧和动画片脚本等。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相关概念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第六节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内涵第一节如何理解儿童文学第四节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第五节

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第一节

如何理解儿童文学什么是儿童文学?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儿童文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定义。按照普遍的看法,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就是因为有了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需要,有了家长和老师对儿童进行文学教育的需要。那些为了儿童阅读和儿童教育需要而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归于儿童文学之列,甚至那些本意不是为儿童创作的,但事实上其语言风格、思想内涵又适于儿童接受或者儿童愿意去阅读、欣赏的作品,也可以归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一个文类儿童文学不是一个文体,而是一个文类。儿童文学里面包含童诗、儿歌、儿童散文、童话、儿童小说、儿童寓言、儿童戏剧、儿童科幻和图画书,等等。因此,给儿童文学下定义,不像给诗歌、散文、小说这样的文体下定义那么容易。儿童文学是不同于其他文学类型的,它包含丰富的文体样式,也有自己特殊的审美内涵和精神质地。儿童文学因为其接受对象的独特性,所以对之有不一样的理解和看法。从内涵来看,儿童文学的接受对象是儿童,而儿童是成长的生命,不但面临身体的成长,也面临精神的成长,因此,儿童文学是关注成长、表现成长、有助于成长的文学,即儿童文学也可以说是成长文学。西方建构主义的观点儿童和儿童文学都是被建构出来的,因此对于儿童文学的定义,既不能落在本质的儿童身上,也不能落在本质的童书上。儿童文学是有意区别了儿童与成年人的文本,也是有意体现或强化了儿童的特点的文本。但儿童文学能够被称为儿童文学,还要看如何被儿童读者阅读和认可,也要看如何去区别和理解儿童文学与成年人读的文本。国内儿童文学理论界,单纯以“儿童本位”和“艺术的儿童文学”之类的词语来区分儿童文学,显然不足以让读者理解复杂的儿童文学世界。从现代观念来理解儿童文学,就不会拘泥于一个简单的定义了。至于用简单的“童真、童趣、稚拙”等词来描述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更只是停留在对儿童文学特征的表面描述上。对儿童文学的概况儿童文学可以说是现代文化环境下产生的,是随着现代学校教育和出版文化而出现的;它是有意区别成年人与儿童读者的文本,是作家们有意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阅读,能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引领性的文学作品。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相关概念在实际的文学阅读与儿童文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概念,与儿童文学相关。如童书,很多人就用它替代儿童文学。如幻想文学,很多人也把它简单地归于儿童文学。一、儿童读物出版给儿童读的书籍和报刊都可以称为儿童读物。给儿童读的书籍简称童书,儿童读物也包括少儿报刊。按照出版界的惯例,童书分为儿童启蒙、儿童文学、科普知识、卡通动漫、儿童绘本、游戏益智、励志成长、儿童艺术、多功能童书和桥梁书等多种类别。欧美国家也根据文与图的关系,把童话分为无字书、图画书、桥梁书和文字书等四种,其中,无字书是没有文字只有图的书,图画书也称为绘本,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文字书之间的一个童书品种。还有的把童书分为游戏类童书、文学类童书和知识启蒙类童书等几个大类,其中,文学类童书就是作家的儿童文学短篇作品的结集,或者长篇作品的单行本,或者儿童文学选本。中国的童书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品种,那就是唐诗、宋词、《千家诗》、《三字经》和《弟子规》等古代文学作品和蒙学书籍被整理、改编出版成童书,有一些教辅读物也被列为童书。随着网络电子新媒体的出现,也有了电子童书,它是通过电子阅读器或者网络下载来阅读的。有的电子童书就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电子版,这类童书就可以算是儿童文学的一个新的传播形式。少儿报刊,即专门出版给儿童读的报纸和刊物,也是儿童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报刊与童书相比,有它的优势,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比较有名的少儿报纸有《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小学生拼音报》《小青蛙报》和《语文报》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nternationalBoardonBooksforYoungPeople,简称IBBY)是由德国记者吉拉·雷普曼发起并于1953年在瑞士苏黎世创立的一个非营利组织。它是全世界致力于把图书和儿童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国际组织,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前60多个国家有它的分会,中国就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简称CBBY)。IBBY是全球儿童读物创作、出版、销售、研究、传播的“小联合国”,每两年召开一次联盟大会,研究讨论国际儿童读物的现状和发展,选举领导机构,主持安徒生儿童文学奖和插图奖的评选。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还出版季刊《书鸟》(Bookbird),它是关注和研究儿童文学的国际性杂志,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刊登来自IBBY及IBBY各国家分会的新闻和信息。二、幻想文学幻想文学(Fantasy)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于欧美,成为成熟的文体是在20世纪,但一般被列为通俗文学范畴,它也被译为“奇幻文学”“幻想小说”,甚至“童话小说”。幻想文学的特点:幻想文学一般由神话和童话演化而来,保留了神灵、精灵、幻兽、幽灵、巫师、魔法、仙境等超自然的元素,同时又融入了小说的技法,使作品篇幅比较长,情节比较复杂,形象更富个性化的特点。从幻想文学的特点来看,把我国古代的神话、民间故事和现代童话都列到幻想文学里,是不妥的。幻想文学的特点第一,幻想文学表现的是超自然的世界,即幻想的世界第二,幻想文学采用了小说的形态,将幻想描写得如同真的一样第三,幻想文学创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二次元性三、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一直是儿童文学的营养,在欧洲,民间文学成为儿童文学的重要资源(如《格林童话》、《鹅妈妈的故事》等等。在德国,人们通常把童话划分为民间童话与艺术童话两种类型。一般而言,民间童话往往篇幅短小,多为人们长期口头讲述并流传下来的故事,它的内容没有时间或空间上的界限,情节单纯,语言质朴,幻想神奇,气质天真。艺术童话是指作家有意识创作的、用书面语言表达的、有明确艺术追求的童话作品。我国现代儿童文学也借鉴了民间文学,一些作家的作品里就有民间故事的叙述模式和风格,如,洪汛涛的童话《神笔马良》、赵燕翼的童话《金瓜儿,银豆儿》、葛翠琳的童话《野葡萄》,都带着明显的民间故事的色彩。值得一提的是,民间文学里有些歌谣和故事适合过去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听或读,并不意味着古代就有儿童文学。所谓“古代儿童文学”的提法并不科学,因为古代还没有有意识的为孩子的创作,尤其是文言文里,更没有专门为孩子的创作。四、青少年文学欧美青少年文学有较好的发展。比如,德国有青少年文学研究院,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也属于青少年文学。在美国文学中,青少年文学(AdolescentLiterature)是独立于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形态,它定位于13岁至20岁的青少年读者。这一阶段,是心理断乳期、叛逆期,也是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和心理上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大部分青少年都开始面对自然、社会、自我、人生、金钱、爱情这些人生的重大问题。显然,成长问题是青少年文学不可回避的主题之一。可以说,成长小说是青少年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青少年文学的疆域远远大于成长小说。美国的青少年文学中,除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外,还包括诗歌、戏剧,以及侦探、悬疑、恐怖、幻想类小说。我国的青春文学不同于欧美的青少年文学,青春文学主要是少年作家创作的,其主题内涵不一定是青春爱情,青春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他们在青春期的时候就创作了以小说为主的作品,并通过《萌芽》这样的专门刊登青春文学的刊物而走向读者。20世纪80年代,曾经出现过“小诗人现象”。代表人物:任寰、田晓菲、刘梦琳、梁芒、刘倩倩和阎妮等进入21世纪,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少年写作”现象代表人物:张牧笛、陈曦、高璨、慈琪、卢梓仪和朱夏妮等美国的青少年文学定位于13岁至20岁的青少年独立于儿童文学包括了诗歌、戏剧和侦探等等我国的青少年文学主要是少年作家创作“少年写作”较高文学素养的青少年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精神内涵儿童文学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是现代文化的建构物,有生成的现代文化动因,也有现代文化的内涵。当然,儿童文学之所以为儿童文学,也是因为它有属于自身的一些精神内涵。一、体现了儿童的精神哲学对儿童本质的认识,绝对不可能仅用“天真、纯洁、稚拙、单纯”等词语来形容,儿童文学也不能简单地用“童心、童趣”来概括。儿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哲学,人类学家泰勒认为原始人是“原始哲学家”或“古代野蛮哲学家”,儿童也是“哲学家”,儿童有自己观照世界的方式,那种原始思维,那种主客体不分的“非二元论”,那种通过想象力对自己感到困惑的宇宙世界的无穷无尽的探索,就是儿童作为深刻的哲学家的体现。新时期以来,儿童文学界强调的“儿童本位”,是对“五四”时期作家现代儿童观念的继承,但对“儿童本位”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往往看到的只是儿童生命的一些表象,而缺乏对儿童生命、生活本质的认识。二、包含了爱的哲学爱是文学的基本元素,更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美学元素,因为儿童天生就有向善之心。儿童的两大成长任务儿童面临两大成长任务:一是身体的成长,二是精神的成长。因此,儿童文学实际应该是“成长文学”,也就是说,儿童文学可定义为“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于儿童成长的文学”。“成长”才是儿童文学的原主题。如果儿童文学不能激活成长的生命,呵护与引领成长,那么,它的主题就产生了偏离。正是因为儿童文学是“成长文学”,因此儿童文学要给儿童以爱,给儿童以高尚的爱——责任、诚信、合作、同情心与悲悯情怀,等等。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们传达了深邃的爱的哲学,具有引人向善的思想魔力。三、构建梦想的诗学儿童哲学家认为,儿童较早时,幻想的情形非常普遍,但到了六七岁,其知觉逐渐发展,并具有体验能力,儿童开始有梦想。儿童文学作为成人创作的文学,正如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笔下的“向往童年的梦想”,儿童文学是作家对童年进行想象,在想象童年时,重新发现童年,回到童年,从而实现对成人功利的、喧嚣的、世俗的世界的抵制。如果儿童文学无法构建梦想的诗学,无法让成人回归童年,回归童心,返回到自由的童年体验中,那么它很难使成人的心灵得到润泽,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喜爱,因为成人所梦想的、所回归的童年的纯真的生态,正是孩子生命的自然展开。也正是儿童文学这种梦想诗学的构建,使成人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儿童文学有自己的美学特征,尤其是在语言、形象和意蕴方面有其特殊的一面。有人称儿童文学是“人之初文学”,其实就强调了它语言的启蒙性、思想的建构性、精神的引领性。一、语言纯正之美儿童文学的语言一定要纯正,要能真正表达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的想象,对世界的期待。儿童文学的语言一般不是儿童自己说的话,更不是拿捏着嗓子学儿童说话,但儿童文学的语言一定是儿童能理解、很喜爱、很愿意亲近的语言。二、形象之美从中外儿童文学经典可以看出,优秀的童话和儿童小说里都会塑造具有情感召唤力和精神引导力的儿童形象,都会展示儿童成长的智慧。儿童文学最值得欣赏的品质就是发现儿童具有自我成长的智慧,找到儿童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力量。三、意蕴之美儿童文学的意蕴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有儿童的立场。这是儿童文学作品与其他文学创作区别开来的一个审美关键词。儿童的立场,就要有儿童视角。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一定是从骨子里理解童心、敬畏童心的,它不但要关注儿童成长,还要表现儿童成长,更要有助于儿童成长。例如,丹麦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第二个层面,就是要有基本的价值关怀。要有爱,有希望,有教育意义,有生活指导性。例如,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儿童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第三个层面,就是要真正反映儿童的生活。儿童文学对儿童生活的反映不能太平面化,太简单化,而应是多层面的。儿童的生活有三个层面:一是他们身边的生活或身处的生活,二是他们幻想的生活,三是他们向往的生活。第五节

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追随永恒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一文中,认为儿童文学要感动今天的孩子,而且“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事实上,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曹文轩、张之路、常新港、沈石溪、彭学军和伍美珍这一批作家一直试图以创作实践诠释“追随永恒”这一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追踪现代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张天翼和冰心等的创作,也能看到这一点。利益驱动下的现状当代的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离“追随永恒”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一部分作家更关心当下的阅读趣味,更喜爱的是迎合流行的趋势,而一些出版人以短期利益为重,把娱乐化的通俗的儿童图书出版当作市场最大化的策略,尤其是一些书商刻意炒作,把思想平庸格调不高的作品推销给读者,还有一些所谓的阅读专家不负责任地参与低端图书的市场营销。一些儿童文学作家不好好写作,而是热衷于自我炒作;一些儿童文学专家不好好研究儿童文学问题,动不动就拿“儿童本位”和“儿童文学划分三个年龄段”等说辞来参与功利化出版与商业性阅读推广,完全忽视了儿童文学审美空间的模糊性和经典儿童文学内涵与品质的深度性,以简单的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来界定儿童文学,使其精神价值基本建立在教育属性之上,这很危险,也令人担忧。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应该有它独特的价值坐标与文化定位。(1)儿童文学应该促进良性的儿童阅读文化的发展。(2)儿童文学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3)儿童文学有助于人类新道德秩序的建立。(4)儿童文学可以培育现代公民。第六节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媒介时代的冲击媒介时代,按照尼尔·波兹曼的说法,就是一个“娱乐时代”,在这个时代,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成为娱乐的附庸。的确,尽管电子媒介是中性的,但其传播的内容与输出的消费方式却关乎意义和价值。电视和网络的到来,确实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给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电子媒介对儿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电视和网络改变了童年的生态,改变了儿童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儿童的教育环境,尼尔·波兹曼就警醒人们,电子文化在使童年消逝。建设儿童文学的必要性儿童文学是人在童年时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文学,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是未成年人。所谓未成年人,即还没有完成身体成长和精神成长任务的人。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未成年人就是指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因此儿童文学是一种成长文学,它关注儿童成长、表现儿童成长、有助于儿童成长。正因如此,儿童文学对儿童的精神生命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和精神内涵也决定了它必然在儿童精神的建构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