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视觉素养的概念界定一、视觉素养概念的产生与界定“视觉素养”(visualliteracy)这一名词最早由美国摄影教育学者约翰·德贝斯(JohnDebes)提出。视觉素养指的是人类通过观看以及结合其他感官体验发展出的一组视觉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正常学习的基础。视觉素养的一些基本共识,其主要内容如下:●视觉素养是指使用视觉来达到以下目的:交流、思考、学习、建构意义、创造性表达及审美享受。●在视觉素养的背景下,视觉可能是用眼睛看到的(可见)、在头脑中的(内心)。●在视觉素养的背景下,可见的视觉可能包括人造物体、自然物体、事件、行动、经典的图像、流行的符号、非语言符号、数字符号等。●在视觉素养的背景下,心理视觉包括图形图像、任何非语言图像。●视觉素养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实施以及这几部分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一种领导力来弥合不同领域,包括理论的整合、相关研究的组织及信息的传播;要弥合从业者和研究者/理论家之间的关系,包括提升教师的视觉素养,在公共教育中建立对视觉扫盲概念的支持,让具有视觉素养的教师、行政人员和媒体专家参与教育,将从业者与研究者结合起来,展开关于视觉在教学中的使用,对视觉素养理论和应用进行实证研究。二、视觉素养与大众传媒视觉素养概念的提出呼应着大众传媒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由媒介素养、电视素养和视觉素养的交叉可以看到,视觉素养概念的提出所针对的问题,一方面是要面对各种新的视觉技术对信息内容的构建,另一方面就是看到了自电视以来愈发视觉化的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媒介的数字化,大众传媒和视觉素养的互动又有了新的变化。视觉传播学者保罗·梅萨里指出,我们不能忽视两种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一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使得数字欺诈照片在传媒中盛行,这使得受众对视觉写实主义已经有一定的警惕。二是社交媒体的互动技术使得传播公众评论的数字网络越来越多,这将有益于促成公众对视觉宣传真实性的质疑和对数字欺诈的揭露。第二节视觉素养与信息认知一、视觉素养影响信息认知影响受众对视觉信息认知的因素多种多样,受众在接触视觉信息时的动机、情绪、态度等都会影响其对视觉信息的理解,视觉素养也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2004年9月28日《新京报》的头版使用了一张名为《三老虎到京过双节》的照片(见图9-1)。摄影师通过一个透气孔拍摄小老虎的眼睛,这是一张特写照片,并没有老虎的外貌表现。随后,在《新京报》内部的论坛上,这张照片的使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主要是文字编辑和图片编辑。图9-1《新京报》头版这张照片的使用在报社内部引起争议从受众的视觉素养角度来看,受众对视觉信息解读出现困难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知识更新缓慢,以致在视觉信息的表现范式更替时产生困惑。第二,缺乏对视觉语言的学习,以致对视觉表征的意义产生困惑。二、受众对动态影像的认知能力受众对动态影像的认知能力,重点不是对单一画面的理解,而是对画面与画面连接起来所表示的整体意思的理解,也就是对画面编辑意义的理解。三、受众对静态影像的认知能力在对平面媒体中的影像尤其是新闻摄影作品的欣赏中,受众基本是从以下几个途径切入进行解读的:第一,直观的表面形式。第二,借助艺术知识的帮助,对形式进行深度认知,比如“油画一样的光影和层次”。第三,调动情感反应,期望获得共鸣,比如“梦境、神秘感”。第四,从真实感的角度进行评价,比如“绝不能摆拍”“离开了真实、独特的事件,照片拍得再好也没用”。第五,从影像的传播语境予以解读,比如“新闻照片和拍摄地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新闻照片其实就是文化照片”。第三节视觉素养教育一、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理论层面,如果把视觉视为一种语言,则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可比拟语言文字的语言学的部分。不过,视觉不同于语言文字,它自身有特殊之处,比如就形式来说可以分成四种:●肢体语言,使用手势和身体动作进行非语言交流。●物体语言,使用物体进行非语言交流。●符号和符号语言,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进行非语言交流。●抽象语言,使用色彩、光影、运动的线条和流动、元素并列、透视等来交流。因此,视觉素养的理论来源必然是多元的,本书所讨论的视觉认知、视觉表征、视觉修辞、视觉美学、视觉叙事,都可以成为视觉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可以根据教育对象和目标的不同,援引适当的理论,构建理论模型。视觉素养的具体实践层面也在多学科展开,大致可分成这样几个领域:(1)直接关涉视觉知识的教育,如在通识层面展开的有关绘画、摄影、电影、图像的阅读和创作训练;(2)视觉学习和语言学习的互联,尤其强调视觉学习对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3)视听教育技术的开发,强调教育工作者对视听媒体技术的利用;(4)侧重大众传媒与视觉素养的关系,关注视觉文化对年轻人价值观、信仰以及周围环境看法的影响。以上这些要求也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的技能,进而可参照视觉教育学者乔安娜·肯德拉(JoannaKędra)对11个常见的视觉素养方面的分析。第一,视觉阅读技能。视觉阅读技能具体可分为五个主题组:(1)解释、分析和理解;(2)视觉感知;(3)评价;(4)语法和句法知识;(5)翻译(视觉-语言-视觉)。第二,视觉写作技能。视觉写作技能分为三个主题组:(1)视觉传播;(2)视觉创作;(3)图像使用。第三,其他视觉素养技能。这涉及视觉思维、视觉学习和应用图像使用。视觉思维的能力是视觉学习的结果,学习者越是以系统的方式与图像互动,就越能学会用视觉的方式思考。二、大众传媒中的视觉素养教育媒体中的图像文化对受众产生了不少负面的影响。首先,其和商业社会之间形成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以致媒体中的视觉信息并非都是基于客观事实以及从满足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的。其次,数字时代给修改图像带来了更多的便利,这使得图片作为一种“眼见为实”的证据的第一功能开始改变。最后,媒体中还有大量煽情图像。总体来看,视觉素养概念已经提出了多年,但当下的视觉素养教育还仅仅局限在以审美为目的而展开,对于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区别、视觉语言自身的表意特点、视觉语言如何传递信息等这些方面都缺乏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相关教育体系。视觉素养教育还应该在受众和传播者两个层面同时开展。针对大众传媒受众的视觉素养教育,其实施主体也是多元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教育者、媒介从业人员,还可能是商业机构,如商业机构举办公益活动。在这方面,视觉传播研究者盛希贵提出的一些要点可以成为加强视觉素养教育的出发点:第一,视觉不应当只是自发的,而应当是自觉的;视觉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来加强和提高的。第二,应当加强对视觉的研究,加深对视觉的认识,从而提高人类的视觉能力。第三,通过视觉教育和视觉能力训练,人们的视觉认知和解读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人们能够看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以及各种人工构造物、造型设计、图画、美术、平面设计、影像等视觉对象所表达的更深刻、更全面完整的内涵。第四,视觉自身有独特的认知方式、解读方式和表达方式,是需要加强研究的,也是能够从理论上加以探讨和解释的。第五,在现代社会,图像传播和文字传播、语言传播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如果没有经过视觉素养教育和训练,那么也是一种“文盲”。第六,教育工作者、画家、视觉设计人员、传播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摄影工作者、视觉人类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视觉专家等更应当加强自身的视觉素养,并将自身的视觉素养带入工作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物胶在电子封装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度门面转让及后续经营指导服务合同
- 印刷材料供应商选择考核试卷
- 2025年度大型园林项目苗木养护全流程合同
- 2025年度饲料行业风险评估与管理合同简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消费电子用ABS树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拖拉机水罐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铀矿地质综合课程设计
- 风机噪声治理课程设计
- 音乐小屋微课程设计
- 货运企业2025年度安全检查计划
- 以发展为导向共创教育新篇章-2024年期末校长总结讲话稿
- 2025年焊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2篇)
-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临床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患者护理查房
- 2024年贵州省中考数学真题含解析
- 参考新医大-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规
- 《中医内科学关格》课件
- 2024年中国PCB板清洗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纸管》规范要求
- 【数学】2021-2024年新高考数学真题考点分布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