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五章低下头,你才能看见我老子哲学中,我觉得根源性的那句话应该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美德在低处,流水向低处,要把一个人的生命落到实处,实处也即低处。老子告诉我们,“素”是生命的原色。绚烂来自“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素”。“素”和“朴”一起,成为人生这首大诗的诗眼,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这双眼睛蒙了尘,人生就会黯淡无光。“素”是无杂色,“朴”是无机心。一个人的内心,既无杂色,也无机心,他就是一个“朴素”的人,反过来也对,一个“素朴”的人。所谓“天道”,就在“素朴”二字中得到体现。地位高的人,心可以放得很低,他也是一个“素朴”的人。心放得很低,生命的境界就得到扩展,他的那颗心,就会成为老子所说的“谿”或者“谷”。“虚怀若谷”,就是这个意思。心像谷一样空无,一样宽绰,就能容得下东西。人的心要是成为一个“谷”,他就有了包容。有了包容,他就不会认为只有自己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别人的都是瞎扯。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虚张声势。他会活得本分,也活得踏实,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知识卡片.作家作品()老子(约前—前),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老子第一个提出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道德经》的主要内容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道德经》的影响①《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学派成为与儒家学派并列的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之一。②《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③近代以来,《道德经》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世纪的新挑战。世纪德国哲学家称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已经成为美国研究中国的必修课,美国学者感叹道:“老子的智能是人类的智能。”.背景资料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变革过渡的时期。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阶级矛盾突出尖锐,贵族集团内部争斗激烈,诸侯间攻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已的年代。老子前半生遭遇坎坷,后来又失去了小小的官职,从统治阶级下层人物沦为庶民。这种经历和命运,不仅是老子后半生长期隐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形成老子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原因。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百姓复归“朴”“静”,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还反对提倡“仁义”和“礼”,在他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东西,而“礼”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足以助人作伪。和“无为”思想相适应,在个人立身处世上、老子也强调柔弱、谦下、自足、不争,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文化常识()道家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崇尚自然,其思想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争斗。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魏晋间玄学盛行,王弼等人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学传入中国后,学者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释道合流之势。宋明理学家力倡儒家道统,佛老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为“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显然“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主学习.易误读字观其徼(à)见素抱朴(à)受国之垢(ɡò)舟舆(ú)无所乘之(éɡ)为而不恃(ì).通假字见素抱朴(“见”通“现”,显露,表现).一词多义道\\\{(\\\\(道可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道可道(言说,说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道芷阳间行(取道),策之不以其道(途径,方法)))名\\\{(\\\\(名可名(名称、称呼),无,名天地之始(命名),名闻天下(名声,名望),一生好入名山游(有名的,著名的)))绝\\\{(\\\\(绝圣弃智(弃绝),而绝江河(横渡),以为妙绝(达到极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的)))属\\\{(\\\\(故令有所属(依从),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衡少善属文(撰写,缀辑)))见\\\{(\\\\(见素抱朴(通“现”,显露,表现),郦元之所见闻(看见),于是入朝见威王(谒见,求见),徒见欺(被),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会见,会面),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接见)))而\\\{(\\\\(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只是,表轻微转折),劳苦而功高如此(又,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并且,而且,表递进),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如果,假如,表假设),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尔”,你,你的),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接着,表承接))).古今异义()名可名,非常名古义:不是永恒不变今义:程度副词()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古义:抛弃学问今义: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古义:灾祸今义:不吉祥.词类活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动用法,使……香甜、漂亮、安适、习惯)名可名,非常名(名词作动词,叫出)欲以观其妙(形容词作名词,微妙的地方)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动词,看重,重视).文言句式()判断句道可道,非常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倒装句天下莫柔弱于水(介词结构后置句)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熟语集释绝圣弃智: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这也要想那也要想的念头。见素抱朴:“见”通“现”,呈现,推出;“素”是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是没有加工的原木。“见素抱朴”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以柔克刚:用温和的方法、手段制伏强硬的对手。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东西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民少。鸡犬相闻:鸡犬的叫声彼此都能听见。形容住得很近。老死不相往来:形容彼此从不联系,从不交往。.名句集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文本研读\(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被命名的名称,)\(非常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道:第一、三个“道”,指的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第二个“道”是动词,))\\\\\](\\\\(言语,说出。名:第一、三个“名”字是名词,名称,称呼。,第二个“名”字是动词,叫出。非常:不是永恒不变。))\(无,,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来命名天地万物之始,以“有”来命名万物之母。)\\\[(\\\\(无: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故常无,,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是永恒的,)\(欲以观其妙;,所以说“常无”,从它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万物从根子)\(常有,欲以观其徼。,萌发成形,这也是永恒的,所以说“常有”,由此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故:相当于后世的发语词“夫”,无义。欲以(之)观,其妙:本句省略代词“之”,代“常无”。徼:边界。))\(此两者,,常无和常有,)\(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出一源,只是名称不同罢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玄妙的道理。)\(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玄:深远,指的是宇宙最博大精深的,道理。众妙:一切奥妙。门:门径。))(一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相反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长和短互相映衬,高和下互相充实,音和声互相呼应,前和后)\(相随。,互相随从。)\\\[(\\\\(之:放在句中,调谐音节,无实在意义。斯:则,,就。恶:指丑。相倾:相向,相对。声:简单的))\\\\\](\\\\(发音。音: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就叫音。和(è):应和。))\(是以圣人处,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无为之事,行不言,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不强行制定违背)\(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自然规律的指令。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万物生成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却不以为恩泽在己,万物兴旺而不居功。)\(唯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不居功,因此才永远不会失去。)\\\[(\\\\(是以:因此,所以。处,无为之事:指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不刻意去做。行不言之教: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不强行制定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作:生长,兴起。焉:句\\\\\](\\\\(中无实义,可不译。始:创始,倡导。,有:占有。夫:发语词,无义。居:居功。))(二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绝一切智慧、聪明,人民才会有百倍的利益;废弃)\(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仁义,百姓才能回复孝慈;废弃巧诈和私利,才会没有盗贼。)\\\[\\](\\\\(绝:弃绝,废弃。圣:通达,,聪明。复:回复,回归。))\(此三者,以为文不足,,这三点,光作为原则提出是不够的,)\(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所以还要使百姓有所依从:保持纯朴,减少私欲,抛弃学问,)\(无忧。,才会没有忧虑。)\\\[(\\\\(文:原则。属:依从。见:显露,表现。素:未,染色的丝。少:形容词用作动词,减少。绝))\\\\\](\\\\(学:抛,弃学问。))(十九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什么也不)\(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莫:没有,什么,代))\\\\\](\\\\(词。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为宾语前,置句。无以:没有用来……的。易:改变。))\(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弱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却没有人照此去做。所以圣人说:)\(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承受得起国家耻辱的人,才能做一国之君;承受得起国家)\(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灾难的人,才能做天下之王。这些是至理名言,但会被世俗)\(若反。,误解,听起来倒像是反话了。)\\\[(\\\\(是以:因此,所以。受:承担,承受。,垢:耻辱。谓:称作。是:这样,代))\\\\\](\\\\(词。不祥:灾,祸。若:像。))(七十八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国家范围要小,百姓人口要少。拥有各式各样的器具)\(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虽然有船)\(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和车,却没有人去乘坐;虽然有各种兵器,却没有人去使用。)\\\[\\](\\\\(什伯之器:各式各样的器具。一说,兵器。重:意动用法,以……为,重。徙:迁移。虽:虽然。舆:车。陈:陈列,引申为“使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使百姓回复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服装,安于他们的居处,高兴他们的习俗。毗邻的国家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相互望见,鸡狗的叫声能相互听到,百姓直到老死不相往来。)\\\[(\\\\(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甘、美、安、乐: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八十章)【主旨归纳】节选的《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自然”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让人们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这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要点解析道家的“圣人”道家的理想人格是道法自然的“圣人”。道家的“圣人”有着世俗的超越性,他体任自然,拓展内在的生命,以“虚静”“不争”为理想的生活,鄙弃名教,摒弃一切影响身心自由活动的束缚(甚至包括伦常道德)。老子认为“圣人”应“处无为无事,行不言之教”,即圣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应顺应自然实行教化,不强发违背自然规律的指令。他还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同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不出户”“不窥牖”“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圣人,都是为了达到“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这个终极目标。他以为圣人无须作为,只须守真归璞,依循着自然规律而不强做妄为。天地间,万物欣然而作,各呈己态,“圣人”仅仅从旁辅助,任凭各自的生命开展其丰富的内涵。文本探究.《老子》第一章前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结合第一章中的其他内容,谈谈你对“道”的理解。思路提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已成为老子的代表名句。老子的思想也以此作为出发点,因此他的“道”的含义也非常广泛。可以说出的道理,就不是一成不变的道理了,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道”又是运动变化的,而运动变化的事物又都遵循着“道”的规律。不管多么玄妙的道理,从“道”上来讲,其本质是一样的。老子的这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哲学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思路提示: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的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在我们今天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这虽然是因为他对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兽食人”的时代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第二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这说明了某些概念是相对产生的,老子经常用这样的角度来看问题。.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七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在现代社会,我们当然不必标榜自己,要求做圣人,但这种舒张胸怀的态度还是值得学习的。有时候拘泥于一得一失,看起来像是很务实很真实地活着,实际上却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弹性。失去了弹性的生活怎么能持续很久?.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八章)赏读: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处众人之所恶”千万不能理解为做为大众所厌恶的事情。这是用水来比喻,说明谦下不争的道理。.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第十五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跟这有相通的地方。当局者容易迷,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清”。怎样才能从混乱中找到头绪,唯有镇定沉着。言之易而为之难,需要静下来。.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采取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可以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夸耀,反能见功;不夸耀,反能长久。老子对这一点很看重,所以他在另外一个地方用肯定的语气又说了一遍,“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很明显这些警句都指向一个方向,即怎样面对自我的问题。.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第二十四章)赏读: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规律。“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赏读: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骄纵。读完《老子》后,再返回来观察社会和身边的生活,我们才会真实地感受到老子的深刻。.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第三十一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这句话反映了老子反战的思想,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很多人赞同把社会看作战场,充满了残酷和阴谋。虽然这种看法无可非议,但有些手段跟“兵革”是一样的,属于“不祥之器”,是要谨慎对待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第四十一章)赏读: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这几个词最为人们所喜欢所熟知,原因可能各种各样,但有一种大概是因为它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在“数量”的层次上聚合是没有意义的,从“小”超脱到“大”的境界总是要等到一定的时候才能悟到。相信这一点,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很多挫折。.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赏读:您爱不爱“名”?您好不好“财”?您对生命如何珍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第四十七章)赏读: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第五十六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这句话老子也重复过,可见他很看重这种与世沉浮的生存姿态。我们说“与世沉浮”只是一般字面意义上的,实际上老子所理解的圣人或者入道的人,有道而人不知的,他们的不被知只是世人看不出来罢了。其实,圣人也罢,俗人也罢,“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五十七章)赏读: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这不仅是治国的道理,也是为人处世的借鉴。遇到难题,我们可以用智慧,出“奇招”来解决,但正大光明做事的时候,要保持一种正常的状态,就像老子曾经说过的“企者不立”一样,归于自然之道,方是天下归仁之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六十四章)赏读:这几句话没有任何难以理解的字眼,说明的道理也非常明了。荀子就曾经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他的学生李斯也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虽然学问的家数不尽相同,但同样的重视程度正表明这句话内涵的延展性和智慧性。小可以喻大,近可以明远。.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赏读: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同样这也是老子阐述治国之道的话。将大道理变成小道理,“死”是人人畏惧的,是人生存的底线,是绝境中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校园门卫人员劳动合同编制指南3篇
- 2025年度残疾人劳动合同签订中的残疾人心理关爱与职业适应3篇
- 2024药店负责人任期药店品牌形象塑造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版权许可合同许可范围和许可费用6篇
- 年度新型铝基轴瓦材料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年度密封用填料及类似品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精装修住宅租赁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课后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馆员工餐饮服务规范合同3篇
- 100个超高难度绕口令大全
- 《郑伯克段于鄢》-完整版课件
- (日文文书模板范例)请求书-请求书
- 土壤肥料全套课件
- 毕业生延期毕业申请表
- 学校6S管理制度
- 肽的健康作用及应用课件
- T.C--M-ONE效果器使用手册
- 8小时等效A声级计算工具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300道
- 社会实践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