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3857-2024 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8/32/wKhkFmZOsKKAPvmEAADESOcExWg945.jpg)
![(高清版)GBT 43857-2024 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8/32/wKhkFmZOsKKAPvmEAADESOcExWg9452.jpg)
![(高清版)GBT 43857-2024 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8/32/wKhkFmZOsKKAPvmEAADESOcExWg9453.jpg)
![(高清版)GBT 43857-2024 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8/32/wKhkFmZOsKKAPvmEAADESOcExWg9454.jpg)
![(高清版)GBT 43857-2024 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3/38/32/wKhkFmZOsKKAPvmEAADESOcExWg94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2024-04-25发布2024-08-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前言 l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54安全原则 75通用要求 6安全技术要求 86.1设计与布局 86.2设备安装 96.3与环境相关设施 96.4电气安全 6.5机械安全 6.6强光和辐射危险 6.7释放气体和物质、爆炸和内爆的防护 6.8表面温度防护 6.9加热及制冷设施 6.10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设施 6.11与粉尘安全相关的设施 6.12玻璃器材 6.13气体储罐 6.14特种设备 6.15供排水设施 6.16供气设施 6.17生物安全 6.18体育器材 6.19学校家具 6.20个体防护装备 6.21应急安全设施 6.22安全防范系统 6.23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 6.24安全信息识别系统 6.25设备使用说明 7安全管理要求 Ⅱ 7.2管理要求 7.3风险评估 7.4制度和预案 7.5培训与教育 7.6事故处理 7.7评价与改进 8安全使用要求 8.1基本要求 8.2固定安装设施 8.3非固定安装设施 附录A(规范性)风险评估 A.1一般要求 A.2风险评估的程序 A.3风险识别依据 A.4风险识别范围 A.5风险识别 A.6风险分析 A.7风险评价 A.8风险应对 A.9风险评估文件 A.10风险评估报告 A.11风险隐患整改 附录B(资料性)中小学教学场所教学设施使用常见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B.1机械安全隐患 B.2冷热安全隐患 B.3用电安全隐患 B.4化学品安全隐患 B.5辐射安全隐患 B.6强光安全隐患 B.7噪声安全隐患 B.8溺水安全隐患 B.9微生物安全隐患 B.10爆炸安全隐患 B.11其他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ⅢGB/T4385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教育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5)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中国计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朝阳区爱迪外国语学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党建伟、张耀东、朱晓翠、齐格奇、侯非、艾德生、赵惠英、孙震、孙骞、刘俊波、1教学设施安全和管理要求本文件提出了学校教学设施的安全原则,规定了通用要求、安全技术要求、安全管理要求以及安全使用要求。用和管理。培训机构、实训中心等相关教学机构的教学设施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GB/T1002家用和类似用途单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T1003家用和类似用途三相插头插座型式、基本参数和尺寸GB2626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811头部防护安全帽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T2893.1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GB/T2893.2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GB/T2893.5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5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3324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T3325金属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T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T3836.2爆炸性环境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GB/T3836.4爆炸性环境第4部分:由本质安全型“i”保护的设备GB3836.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351.1手提式灭火器第1部分:性能和结构要求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4943.1音视频、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5296.1消费品使用说明第1部分:总则GB/T5959.1—2019电热和电磁处理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6067(所有部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95坠落防护安全带2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7247.1—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GB/T8196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897.1原电池第1部分:总则GB8965.1防护服装阻燃服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9237制冷系统及热泵安全与环境要求GB9706.204医用电气设备第2-4部分:心脏除颤器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GB10409防盗保险柜(箱)GB11806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GB12014防护服装防静电服GB/T12265机械安全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12711—2018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安全标准GB13690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T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T14644纺织品燃烧性能45°方向燃烧速率的测定GB14866—200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GB14925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GB15577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T15706—2012机械安全设计通则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6556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754机械安全急停功能设计原则GB16796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6855.1机械安全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GB/T16895.3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GB/T16895.9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GB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565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8216.4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及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措施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4部分:接地电阻和等电位接地电阻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580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1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3GB18588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T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GB/T18801空气净化器GB/T18831机械安全与防护装置相关的联锁装置设计和选择原则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9258.1杀菌用紫外辐射源第1部分:低气压汞蒸气放电灯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815离心机安全要求GB/T19851.1—2022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部分:体育器材的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20002.1—2008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第1部分:儿童安全GB/T202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801.1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1部分:总则GB/T20801.6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6部分:安全防护GB21746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GB/T21747教学实验室设备实验台(桌)的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2174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仪器和零部件的基本要求GB21749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玻璃仪器及连接部件GB/T21976.1—2008建筑火灾逃生避难器材第1部分:配备指南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845防静电手套GB23394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T23463防护服装微波辐射防护服GB/T2346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GB/T23809.1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建筑物内GB/T23809.2应急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2部分:建筑物外GB/T23821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24539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GB24541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GB/T25894疏散平面图设计原则与要求GB27421移动式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GB/T27428植物生物安全实验室通用要求GB/T27476.6检测实验室安全第6部分:电离辐射因素GB28007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08玻璃家具安全技术要求GB28235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GB28881手部防护化学品及微生物防护手套GB/T28920—2012教学实验用危险固体、液体的使用与保管GB/T29304—2012爆炸危险场所防爆安全导则GB/T29315—2022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GB30000(所有部分)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4GB30077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533学校安全与健康设计通用规范GB/T30574—2021机械安全安全防护的实施准则GB30863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激光防护镜GB/T31190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GB/T31422个体防护装备护听器的通用技术条件GB/T31523.1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1部分:标志GB/T31523.2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2部分:设置原则与要求GB/T31523.3安全信息识别系统第3部分:设计原则与要求GB/T32187化学毒剂报警器通用技术条件GB/T32487塑料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T34525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GB/T34662电气设备可接触热表面的温度指南GB35114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信息安全技术要求GB/T35528—2017低温液化气体安全指南GB/T37212新风空调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38134职业服装通用技术规范GB/T38144.1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1部分:技术要求GB/T38144.2眼面部防护应急喷淋和洗眼设备第2部分:使用指南GB/T38306手部防护防热伤害手套GB38452手部防护电离辐射及放射性污染物防护手套GB/T38696.1眼面部防护强光源(非激光)防护镜第1部分:技术要求GB/T39437供排水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40378化学实验室废水处理装置技术规范GB/T40890教学用玻璃仪器一般质量要求和试验方法GB/T41108.1机械安全联锁装置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直接断开位置开关GB/T41108.2机械安全联锁装置的安全要求第2部分:带防护锁定的联锁装置GB/T41108.3机械安全联锁装置的安全要求第3部分:截留钥匙联锁装置及系统GB/T41118机械安全安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GB/T41344.1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第1部分:通则GB/T41344.2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第2部分:监测GB/T41344.3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第3部分:分级GB/T41344.4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第4部分:措施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0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99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6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7氢气站设计规范5GB5022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526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GB513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5016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36—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A/T73机械防盗锁GA374电子防盗锁GA1002剧毒化学品、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JB/T4143台式砂轮机JB/T6412排风柜JGJ76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标准JGJ91科研建筑设计标准JGJ310—2013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Y/T0385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QB/T4071—2021课桌椅XF1205灭火毯建标192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97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GB/T236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教学设施teachingfacilities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不包括宿舍、食堂、教职工办公场所)中支持和保障教学正常开展的器材、设备、装置及配套设施的总称。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注1:影响是指偏离预期,可以是正面的和/或负面的。注2:目标可以是不同方面(如财务、健康与安全、环境等)和层面(如战略、组织、项目、产品和过程等)的目标。6注3:通常用潜在事件、后果或者两者的组合来区分风险。注4:通常用事件后果(包括情形的变化)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风险。注5: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及其后果或可能性的信息缺失或了解片面的状态。风险源risksource可能单独或共同引发风险(3.2)的内在要素。注:风险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风险识别riskidentification注1:风险识别包括对风险源、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后果的识别。注2:风险识别可能涉及历史数据、理论分析、专家意见以及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注1:风险分析是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决策的基础。注2:风险分析包括风险估计。对比风险分析(3.6)结果和风险准则,以确定风险(3.2)和/或其大小是否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过程。注:风险评价有助于风险应对决策。处理风险(3.2)的过程。注1:风险应对可以包括:——不开始或不再继续导致风险的行动,以规避风险;——为寻求机会而承担或增加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可能性;——改变后果;——与其他各方分担风险(包括合同和风险融资);——慎重考虑后决定保留风险。注3:风险应对可能产生新的风险或改变现有风险。7剩余风险residualrisk风险应对(3.8)之后仍然存在的风险(3.2)。注1:剩余风险可包括未识别的风险。危险化学品hazardouschemicals4安全原则4.1安全第一、生命至上。当安全技术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当人员安全与财产损失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人员的安全;当发生安全事故时,优先开展人员的应急救援,保障人身安全。4.2预防为主、超前防范。通过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和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牢季节性、规律性、周期性、突发性和重点预防的安全防线。4.3动态管控、常抓不懈。安全工作不能一劳永逸,随着教学的推进,活动的开展,每天教学计划的更迭,安全隐患也在累积孕育中,建立健全常态化、动态化的风险评估与管控机制,不断地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4.4综合治理,深化管理。基于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全面性、经常性,安全管理工作要做到组织周密、分预案、事故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程序,并确保“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并加强风险评估、监督实施和评价改进等综合治理。5通用要求GB30533、JGJ310、JGJ91、GB21746、GB21748、GB21749以及具体产品标准的有关要求。5.2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并按照直接安全措施(消除、预防、减弱)、间接安全措施(隔离、联锁)和提示性安全措施(警告)的等级顺序尽可能降低可能的危险。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将增加原来可以不存在的危险。5.3教学设施的选用至关重要,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用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对有安全问题以及关键技术指标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产品应一票否决,并考虑以下因素:a)与使用对象相适应,如中小学未成年人集中、密集;b)与学生年龄段特点相适应;c)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d)与学生身高、体重及特殊需求(如残障)相适应。5.4教学设施的安放位置及安装也是导致危险隐患的主要原因,应予以重视。在教学楼、实验楼等走廊及学生活动场所通道不应摆放各类物品。悬挂或支撑物体的支架或部件应有满足安全要求的强度和刚度。85.5教学设施和安装、固定教学设施的零部件其可被人员接触的部分应无锐边、尖角和凸出的部分。应通过不借助工具无法移除的方式来防止零部件脱落。5.6教学设施及其附件在使用过程中,除功能性外,不应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或污染。5.7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实验、实训场所中危害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的有害因素。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的浓度应不超过GBZ2.1的规定,相关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作业、噪声和手传振动等)应不超过GBZ2.2的规定。当涉及未成年人时,应分析研判相关限值的适宜性,以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5.8设施维护、保养是确保设施安全的重要环节。应按教学设施使用说明中有关要求,由受过培训并经过考核合格的人员(或有资质的人员)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施安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在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压力容器、氧气瓶等特种设施及安全附件。应按使用说明的规定更换零部件。5.9安全问题可能会在各方面产生,安全是相对的和动态的。暂时没有发现危险并不意味着无危险,教学设施维修以后也可能产生新的危险,特别是一些零部件采用代用品以后。5.10应依法依规存放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器材、辐射材料、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符合相应贮存要求,应实施双人双锁管理,并设置警示标志及安全信息牌,安全信息包括:涉及危险类别、防护措施、应急联系电话和安全责任人,相关信息应及时更新。警系统和防护设施,以及显著明确的符合相关标准的警示标志,并设有安全信息牌,安全信息包括:涉及危险类别、防护措施、应急联系电话和安全责任人,相关信息应及时更新。5.12涉及安全危险的设施,应在设施的显著位置标示出设施本身的危险或使用设施时所存在危险的警示标志。5.13涉及可能在实验时被污染的设施需要进行维护、修理、报废或被移出实验室前,应按相关规定去除污染、清洁和消毒灭菌,必要时,维护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5.14应按照GB/T31190的规定,对教学活动中产生(丢弃、废弃不用、不合格、过期失效)的固体、液体及可收集的气体等废弃化学品(包括包装过化学品的包装袋、包装桶、试剂瓶、气体钢瓶等容器)进行分类、收集、贮存和日常管理。并按使用说明或相关规定处置教学设施中涉及的电池、重金属配件等,避免造成环境污染。5.15各教学及学生活动场所应具有紧急疏散标识,标识应清晰、明显。5.17学校宜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安全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安全管理便捷、智能、时效。6安全技术要求6.1设计与布局6.1.1教学设施应根据教学需要和特点,按功能分区布置,应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符合安全、卫生、6.1.2教学区应布置在校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并应与高噪声场所分开布置。标192和建标197的规定。6.1.4建筑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和防火分隔、建筑耐火等级、建筑构造与装修等防火设计应符合GB55037、GB50016、GB50222的相关规定。9域,应与教室集中区域(或教学楼)、图书馆等分区设置,如无法分开设置(在同一楼或邻近),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自成独立的防护单元,防止对教学的干扰和污染,并对进入和使用加以控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应采取物理隔离的建筑技术,确保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宜独立设置,如与其他实验共用建筑物,应自成一区,宜设在建筑物一端或一侧,满足排风间距要求;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宜远离市区,应为独立建筑物,主实验室所在建筑物离相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距离应不小于相邻建筑物或构筑物高度的1.5倍;如与其他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共用建筑物,应在建筑物中独立的隔离区域内,应符合GB50346的规定。6.1.6存在易燃、易爆、粉尘、烟气等实验场所应布置在校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应与教学区、人流密集区之间留有卫生防护距离及防火、防爆安全距离。6.1.7危险品贮存及有毒有害废弃物暂存场所应布置在校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和人员较少接近的边缘地带,应远离火源。6.1.8超过200m²的实验楼层应至少具有两处紧急出口,75m²以上实验室应有两扇门,且保持通道畅通;实验楼主走廊应留有不小于2.0m净宽的消防通道;实验室操作区层高应不低于2m;高校理工农医类实验室人均面积应不小于2.5m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实验室的设计和布置应符合JGJ91的要求,中学理科实验室的设计和布置应符合JY/T0385的要求。6.1.9实验室门为外开门,门上应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不应有遮挡。6.2设备安装6.2.1设备安装前应取得制造单位相关技术文件和质量证明文件并按照制造单位提供的使用安装说明书、图纸及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安装。6.2.2大中型设备的安装应制定安装管理技术规范,包括环境、施工、设施、人员、防护等相关要求和措施。6.2.3安装调试人员应经过培训,特种设备的安装单位应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资质。6.2.4安装前应评估气候环境,施工现场应有防风、防潮、防雨雪和防寒措施,避免恶劣天气施工。6.2.5安装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噪声、扬尘、电弧光和射线辐射等污染,并做好相关警示警戒和防护措施,不准许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6.2.6安装施工过程中应对建筑构件结构进行校核,不应在建筑构件上打砸孔洞、损坏承载构件或在构件的钢筋上进行焊接施工。6.2.7设备安装前应评估设备安装使用后对周围环境及人员带来的影响(如噪声、辐射、震动等),应选择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影响最小的场所,如影响不能减少,应采取相应措施(隔音、屏蔽、减震等)。6.2.8安装过程中应做好设备的保护工作,避免设备在安装搬运中损坏。6.2.9教室内各类设备,如投影机、电视机、电子白板和书写板(黑板)应安装牢固,不易松脱。安装时应采用金属膨胀螺栓,不应采用塑料膨胀螺栓或者木楔。采用空心砖的墙面不适合安装多媒体设备。书写板(黑板)的安装除考虑承受向下的拉力外,应具有防松脱装置。6.2.10安装在墙壁、天花板或其他结构上的设备应符合GB4943.1有关安装的规定。6.2.11实验、实训室内放置大中型机械设备应考虑房屋允许载荷。6.2.12设备的安装或安放应确保任何通风不受阻挡。6.2.13应建立吊装及壁挂设施的定期查验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设施强度和稳定性的隐患(必要时进行无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更换、加固等防护或补救措施。6.3与环境相关设施验室等室内环境运行时,污染物氡、甲醛、6.3.2室内除必备的课桌椅、讲桌、试验台(桌)外,应根据室内容积选择性地配置书柜、展示柜等家具,避免形成有害物质集聚效应,造成室内空气质量超标。如必须配置,应严格控制单件家具有害物质限量指标,宜选用取得绿色认证的、在全生命周期中对人体健康无害或危害小的绿色家具。涉及1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家具,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GB28007的规定。室内家具应符合注:即使每件产品检测合格,如果在有限空间内放置过多家具,也会形成有害物质集聚效应,造成室内空气质量超标。6.3.3室内所用装饰装修材料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GB18580~GB18588系列标准和GB6566的要求,并可根据学校使用特性,提出针对性指标。学校建筑及装饰装修材料宜选用取得绿色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装饰装修中不应使用石棉和玻璃纤维制品。6.3.4设备在正常运行或单一故障条件下不应释放达到危险剂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如果有可能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应将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吸入排放系统中,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符合GB16297和相关排放要求后排出室外。如果释放的气体因其温度或波动可能产生危险,则应将其转离装置和操作人员,应对危险区域进行标识,并通过隔离装置限制靠近。6.3.5应根据室内污染物类别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空气净化设备,宜选用高效级净化能效的空气净化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应符合GB/T18801的规定。实验室可根据需要加装通风、排风设施。排风柜应符合JB/T6412的规定,新风空调设备应符合GB/T37212的规定。6.3.6教学设施噪声应不大于55dB(机械设备应不大于70dB)。超过75dB应提供符合6.20.5中对护听器的规定,以进行防护。6.3.7如果环境照明不足以预防各类风险(如因光线暗而绊倒、因刺眼不能察觉警告)或存在需要频繁维修、检查及调节的情况应提供局部照明,局部照明的设计及构造不应形成阴影区域、刺眼的强光和频闪效应。6.3.8窗帘的选用及安装既要考虑使学生看清投影或显示,也要方便学生记笔记。纺织品窗帘应符合GB18401的规定,燃烧等级应不高于GB/T14644规定的1级。6.3.9各类教学场所的地面上不应有拉扯的电线、水管等障碍物,保持地面整洁。应符合GB30533的要求。学校供电不应采用TN-C系统。当建筑物内有变电所(变压器)时,应采用TN-S系统,负荷较小而无变电所时,应采用TN-C-S系统或TT系统,具体按JGJ310—2013中9.3的规定。注:TN-C系统即俗称“三相四线制”。TN-S系统即“三相五线制”,有专用的保护接地线PE。TN-C-S即局部三相五线制,系统中变压器一侧部分线路的中性线(N线)与保护接地线(PE)线是合一的。TT系统电源端有一点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接地点。应符合GB14050、GB/T16895.3、GB/T16895.9、GB18216.4和GB50169的规定。保护导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断开,不应安装开关或熔断器。配电箱(盒)教室、实验室应单设配电箱(盒),并应安装带过电流保护的剩余电流保护器。配电箱的供电容量应满足室内系统设备全部开通时的负荷容量。当电源电压超过额定电压的+5%~—10%时,应对敏感设备配备稳压电源。室内、外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应作保护接地。供电线路截面积应符合GB51348的规定。剩余电流保护器单相22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选用二极二线式RCD;三相三线式38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选用三极三线式RCD;三相四线式220V电源供电的电气设备、三相设备与单相设备共用的电路选用三极四线式或四极四线式RCD。剩余电流保护器的动作电流:用于人体电击防护允许的最大值为30mA,用于火灾防护最大值为300mA。实验室等教学场所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器动作电流不应超过30mA。供电系统中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按GB14050、GB/T13955。中小学实验设备应配有线路总开关,以避免学生擅自接通电路。学生操作台应设有断电装置。教师操作台及紧急出口处应设有电源切断开关。中小学和幼儿园应采用安全型电源插座。电源插座安装位置:幼儿园应不低于1.8m。电源插座接线应符合左面插孔为零线,右面插孔为相线,上面插孔为保护接地线。教室和实验室的单相电源插座应符合GB/T1002,三相电源插座应符合GB/T1003。6.4.2低压配电线路和低压电器配电线路布线.1布线时应禁止下列情况。a)在电线中间破开绝缘并接电线。b)使用铝线。c)相导线截面积小于16mm²(铜线)时,零线截面积小于相线,或者零线使用铝线。d)用医用胶布(橡皮膏)代替电工绝缘胶布。e)教室地面布线采用塑料线槽、线槽破裂、地板下或墙内布线没有穿管。g)保护接地线不符合要求,如;——电源插座中保护接地线悬空或者接中线;——零地线电压超过2V(但是不应是0V)。注:零地电压为0V说明保护接地线悬空或者接零线,超过2V说明电力系统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h)铅熔断器内用铜线(针对老旧校舍使用的铅熔断器)。i)配线箱内中线(零线)安装熔断器(包括使用闸刀开关的,零线安装了铅熔断体)。j)电线的颜色未按规定连接。注:按规定,三芯护套线内红(或褐)色线接电源相线,蓝色线接电源中线,黄绿双色线接保护地线。k)使用老化线缆。1)大功率仪器使用普通接线板。m)用其他金属线代替电气设备保险丝。.2需要在地面布线,应在预制板浇筑时留布线槽,不应在预制板上开槽。注:在预制板上开槽破坏了预制板的结构,使预制板在开槽处承重能力(强度)降低,在地震等情况发生时容易折断。不应使用有以下危险的低压电器:a)外壳破损;b)非密封式电炉;c)非耐热(如塑料)电源线的电烙铁;d)对洒落液体未具备防护措施,且固定在实验桌上的电源;注:综合性的、非电学专用实验室有可能进行需要水的实验,一旦水流入电源将发生危险。e)未使用安全隔离变压器的家庭电路实验装置。注:家庭电路实验中学生不慎接触电网电源的可能性较大。.1根据使用场所存在的风险隐患,按如下要求,正确安装电源插座,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a)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或实训室的钳工、木工操作台上电源插座应安装在操作台额面,不应安装在台面上。注:因台面金属屑、木屑较多,容易进入电源插座而发生危险。b)安装在实验桌上的电源插座应有防护盖,并且有防止水流进插座的措施。c)使用电烙铁的实验桌,电源插座应安装在桌面。注:当电源插座安装在实验桌侧面时,容易挂到电源线而带动高温烙铁发生烫伤。注:当电源线没有穿管时,桌面露出部分的电源线可能会被学生用刀割破。.3布有电源线的实验桌应固定在地面上。注:避免实验桌移动损伤电线。.1强电实验室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用的低压电器的施工安装应符合GB50254的要求。.2高压、大电流等强电设备应通过外壳、隔离装置或遮拦提供触电防护,带电部分(交流电压有效值大于30V,直流电压大于60V)应布置在外壳、隔离装置或遮拦里,防止从任何方向接近带电部分。.3强电设备的外壳、隔离装置或遮拦应按照GB/T4208—2017中IPXXDH的防护等级要求,并应使用工具才能打开或拆除,除非采取措施使带电部分在外壳、隔离装置或遮拦打开或拆除后1s内满足:交流电路电压应降到不大于30V(a.c.)(rms),直流电路电压应降到不大于60V(d.c.)。.4实验室内应设置有效安全距离,避免实验时被邻近或经过人员触碰而发生意外触电。.5室内外及高压设备外壳、隔离装置或遮拦上应设置安全警示牌,必要时设置信号灯以及联动式警铃(如隔离装置或遮拦被打开时)、门锁。用电设备功率应与实验室容量及插座的电流相匹配,并有冗余。.1熔断器座设备上的熔断器座应符合不用工具不可能接触到危险带电件的要求。注:一种不用工具即可旋开的熔断器座盖,并且熔断器座口部有一圈与电网相连接的金属螺纹,手指能接触到的熔断器座称为PC1类,不符合要求。PC1类熔断器座仅适用于提供了相应的附加措施防止电击的应用场合。I类电器应使用三极插头,Ⅱ类电器应使用二极插头。注:I类电器使用二极插头,保护接地线接在机壳的螺钉或接线柱上(称为I类电器),I类电器虽然使用了三极插头,但是保护接地线悬空(插头内未接,或者机内未接,或者未接到电源变压器铁芯),Ⅱ类电器使用了三极插开关、电耦合器和信号灯符合以下要求:a)电源开关的设置应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应按表1的规定;b)电耦合器的插头插座应符合插座在供电方,插头在受电方的要求;c)仪器间的信号连接不应使用电网电源的插头插座连接;注:以免因误操作而接入电网电源。d)信号灯颜色设置应符合红色表示危险、告急、故障,绿色表示安全的规定。注:红色灯光用于表示故障、报警,绿色灯光用于表示正常工作。用反时容易造成误操作。表1各种开关的功能设置和方向习惯操作件运动方式通、启、增大、向上断、停止、减小、向下旋转式顺时针逆时针直线往复式向上、向右向下、向左双用按钮式按下弹起专用按钮式按下(根据功能定义)按下(根据功能定义)闸刀式合上拉下注:操作方向为向上、向右、向下、向左的开关,安装位置应与此相符。由于功能需要,不可能屏蔽的有源高压仪器及高压带电仪器(例如感应圈、电子起电机、二维空间时间描迹仪、电火花计时器等)的带电部位应有安全警告标志(“当心触电”,按GB2894—2008表2,编号2-7)。注:“有源”是指使用电网电源或者直流电源为能源的。由于功能需要,不可能屏蔽的高温、低温部件应有安全警告标志(“禁止触摸”,按GB2894—2008表1编号1-24,“当心烫伤”:按GB2894—2008表2编号2-18,“当心高温表面”:按GB2894—2008表2编号2-24,“当心低温”:按GB2894—2008表2编号2-25)。.5.1应通过绝缘材料、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的措施为设备提供安全防护功能,相应设备的绝缘应分别符合GB4943.1、GB4706.1的相关规定。.5.2Ⅱ类电器上不应使用I注:例如Ⅱ类电器(加强绝缘或者双重绝缘,不带保护接地线,抗电强度为3000V,有效值)上使用的电源开关或者电位器等部件在面板外露的导电件与电网电源之间的抗电强度达不到3000V,只能达到1500V,这类部件称为I类部件。如果这些部件上的导电件在电器内部,外部不外露,外壳是绝缘材料,则是可以的。.5.3高压仪器不应使用低压元器件。注:例如高压电源输出使用低压接线柱、导线等接插件。.5.4下列材料不应作为安全目的的绝缘:a)容易受到损坏的材料(如漆、瓷釉、氧化层、阳极氧化膜);b)未浸渍的吸湿性材料(如纸、纤维制品和纤维材料),兼有绝缘功能的电器面板或外壳不应使用注:例如电器使用木材做外壳,内部没有电源变压器,用电网电源供电的电路,内部危险带电件直接安装在木材外壳上。一些常见发光二极管的示教板有这种情况。普通竹、木、纸张、棉布等材料被视作导电件,不能作为绝缘材料。应符合GB4706.1的规定。应符合GB4793.1、GB4943.1的规定。教学、实验用电设备应采用符合JGJ310—2013中5.6规定的电击防护措施。爆炸危险场所中使用的设备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等有爆炸危险的实验室应使用防爆电气线路和设备,应符合GB/T29304的规定。6.4.4电气设备的抗震安全应符合JGJ310的相关规定。6.5机械安全使用机械设施前应按照GB/T15706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危险、估计和评价风险、消除危险或充分减少风险。机械设施应通过以下措施逐步消除或减小危险:——按GB/T15706—2012中6.2通过设计消除危险或降低风险;——按GB/T15706—2012中6.3通过防护装置和附加的保护措施降低风险;——按GB/T15706—2012中6.4通过使用信息中关于剩余风险的规定降低风险。机械安全的风险来自于人、机器、环境等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复合效应,应通过风险预警,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状态发出警告,并通过采取的防范措施,达到安全状态。机械安全风险预警的基本原则、要求、流程、监测、分级及措施应符合GB/T41344.1~GB/T41344.4系列标准的规定。机械设施的风险评估、安全防护实施原则、安全防护办法和补充保护措施、防护装置、保护装置、使用信息等应符合GB/T30574的规定。用于保护人员免受机械危险伤害的防护装置的设计、制造和选择,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应符合GB/T8196的规定,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T23821的规定。联锁装置应符合GB/T18831和GB/T41108.1~GB/T41108.3系列标准的规定。机械控制系统安全相关部件的设计和集成应符合GB/T16855.1的规定,机械的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升级应符合GB/T41118的规定。为避免因人为动作或意外危险事件导致的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紧急状态,降低对人员的危害、对机械或正在进行中的工作的损害,应为存在此类风险的设施安装急停装置,急停装置应符合GB/T16754和GB/T30574—2021中8.2的规定。6.5.2移动部件之间的间距限制为防止对身体部位造成挤压的危险,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移动部件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GB/T12265的规定。为防止头、脚、手指等身体主要部位进入因部件移动形成的缝隙中,部件的最大间距应不超过表2的规定。表2为防止身体主要部位进入,部件间的最大间距身体的一部分最大的间距mm头脚手指4注:此表中的值是按成年人测算的。对于可能被儿童操作的设备,应考虑更小的尺寸。6.5.3机械用电安全机械设施的电气、电子和可编程电子设备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应选用具有符合GB/T5226.1—2019中6.2、6.3和6.4中PELV(保护特低电压)规定的防护措施的机械电气设施,以免受电击的危害。电源插座应安装在机械设备安装位置的附近,与机械设备的距离不应大于1m。机械设备应接保护地线(或接保护线),防止在设备绝缘损坏时触电。机械设备操作工位应设绝缘地垫。行灯应采用GB/T5226.1—2019中6.4的PELV(保护特低电压)。6.5.4个别设备的安全要求高速电动离心机不应振动严重或者有特别的声响。离心机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19815的规定。注:电动离心机动平衡有问题可能产生强烈共振,如果高速旋转部件断裂将飞车,造成严重事故。因此,电动离心机运动中如果振动严重,或者有特别的声响,属于危险情况。砂轮机应有防护罩、火星挡板、工件托架、护目屏、法兰盘。台式砂轮机应符合JB/T4143的不准许未成年人、未经过培训的大学生接触砂轮机。台钻应配平口钳。如设备或部件质量为18kg以上,应提供提手或可携带的装置。提手或把手如果被安装到设备上,应能承受设备重力4倍的力。机械设备附近应使用黄线划出隔离区,并应有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6.6强光和辐射危险中小学实验教学用激光器应只限于GB7247.1中规定的1类和2类激光产品。如有特殊功能要求,需使用GB7247.1中规定的1类和2类之外的激光产品,应对其使用中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评估,并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教学中使用的激光器应有防护罩、挡板和安全联锁,防护罩应符合GB7247.1—2012的4.2要求,挡板和安全联锁应符合GB7247.1—2012的4.3的要求。激光器的分类和安全要求应符合GB7247.1的规定。教学用激光器及含有激光器的相关设施应具备翔实的安全操作指南,激光器上或安装激光器的设备应有“当心激光”安全警告标志。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镜等防护用品。激光防护镜应符合GB30863的规定。涉及激光设施的实验场所应确保窗户挂有阻燃的遮光窗帘或者窗户由滤光材料制成,设施周围无镜面或镜面反射物体,操作人员禁止佩戴可能造成面反射的物品,如手表、戒指等,服装上禁止有金属配件,如金属拉链、金属纽扣等,人员站立或坐着操作时传输光路不与人眼持平。X射线管应具有防护箱。注:1978年和1986年《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的“X射线管,附荧光屏”存在使用安全风险,在未加装防护装置时不应通电使用。可作为了解X射线管结构的直观教具。实验场所中的电场和磁场、接触电流-暴露危险限值应符合GB/T5959.1—2019中附录B的规定,如无法满足要求,应对产生电场和磁场的源予以屏蔽。紫外辐射可损坏生物细胞,降低塑料制品的强度和绝缘性能,亦可引起化学反应导致火灾,应通过屏蔽、隔障、锁闭的门和过滤窗将辐射和辐照等级降低至安全水平,如果可能有暴露危险,应为实验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并粘贴警告标志。紫外线消毒类设备的紫外线、臭氧泄漏量及使用注意事项应符合GB28235的规定,设备开启时应有声音或灯光提示。低气压汞蒸气放电紫外线杀菌灯应符合GB/T19258.1的规定。6.6.3可见和红外辐射强可见辐射可对人眼造成伤害,可降低对信号灯或警告标志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强红外辐射可对人眼造成伤害和皮肤灼伤;强可见和红外辐射可引燃易燃材料和液体,光学元件表面或窗户可能增加局部照度的强度。相关设施应通过设计和构造等将其产生的可见或红外辐射限制在其运行所需范围内,并对暴露人员没有作用或将作用降至无危险水平。使用中的设施经评估存在可见或红外辐射时,应采取措施将其对暴露人员的作用降至无危险水平。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取得许可后才能购置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的安全应符合GB18871的规定。相关实验室的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T27476.6的规定。应为进入含辐射源的实验场所的涉源人员配置适用、足够、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具(如防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和呼吸防护器具等)和个人剂量计。应按照GB18871、GB/T27476.6的要求使防护和安全措施最优化,尽一切努力减少对人员的照射。个体防护装备应符合6.20的规定。辐照设施设备和2类以上射线装置应具有能正常工作的安全连锁装置和报警装置。辐射源应单独存放,不应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储存库应设双门双控,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戒线和剂量报警仪,应有安全报警系统(与公安部门联网)和视频监控系统,应采取放射源和放射性物质的采购、转让、转移和运输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应符合GB11806的要求。涉源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涉源人员应进行个人剂量监测,按时参加放射性职业体检(2年1次),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委托有资质单位按时(3个月1次)进行个人剂量计的剂量检测,取得合格检测报告。剂量计平时不应放在实验室。各类涉源的设备和装置、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操作,以及5类以上的密封性放射性实验操作应制定符合国家相关的操作规程、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并遵照执行。设备报废、废弃物处置和涉源场所退役符合以下要求。a)报废含有放射源或可产生放射性的设备,应按国家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进行退役处置;X光管报废时应敲碎,宜拍照留存。b)涉源实验室应有专门存放放射性废弃物的容器和暂存库,非密封性放射性实验室有衰减池,或者有非密封性专门回收处置场所。c)对于低、中水平放射性(按《放射性废物分类》)固体废物应选择符合GB12711规定的包装容器。直接操作进行装卸、搬运、贮存和处置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其外表面任意一点的剂量率应不大于0.2mSv/h。超过此限值的废物包应外加外包装容器,外包装容器应满足辐射屏蔽的要求,与内装废弃物容器尺寸相匹配。运输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的剂量率限值应符合GB11806的相关规定。低、中水平放射性固体废物包表面污染限值应低于GB12711—2018中表1的限值。d)涉源实验场所退役,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完成后取得政府部门同意退役及无限制开放使用或者有限开放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后方可按要求使用。6.7释放气体和物质、爆炸和内爆的防护6.7.1释放气体和物质正常情况下,设施设备不应释放含有危险数量的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如果有可能释放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应吸入排放和过滤系统。释放的热气应转离操作人员和设备。应按照制造商有关设备有可能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或物质及其量值、推荐使用的个体防护装备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6.7.2爆炸和内爆在正常工作条件和异常工作条件期间,不应发生爆炸。如果过热或者过充后易于爆炸的电组件,应设置压力释放装置,使放电不会对操作者造成危害。压力释放装置不应被堵塞。如未提供压力释放装置,设备应包含对操作者保护的装置。电池和电池充电电池不应因过充或放电,或者不正确的极性安装而引起爆炸或着火危险。如果配备错误类型的电池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例如:电池是指定的),在接近电池盒或设备附近应有警告标志,并在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中有警告说明,警示符号为。。应关注具有此警告标志的设备,并为设备选用符合GB/T8897.1要求的电池。有关电池爆炸的要求应符合GB4943.1的有关规定。如果设备仅使用充电电池,而又可以安装和连接非充电电池,在电池盒内或附近应有警告标志。警告禁止安装使用非充电电池,并应列出可以使用的可充电电池的类型。警示符号为△电池盒的设计应避免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的可燃气体的积聚。供14岁以下学生使用的设备应避免更换电池,应使用工具才可接触到电池。由操作者更换电池及安装电池时接反极性,不应出现任何危险。充电设备宜配置过充、短路等保护装置。严格按照操作使用说明使用电池。6.8表面温度防护6.8.1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的所有装置或设备,易接触零部件的表面温度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如超过表3的温度,应采取防护措施,如覆盖隔热材料、放置隔障以防意外接触或指示性安全提示(如“不隔障材料应在暴露的温度下具有可靠的耐热性。应按照GB/T34662对可接触热表面、温度超过表3产生的灼伤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最高接触温度和接触时间。表3易接触零部件和表面温度限值”序号可触及零部件最高温度/℃金属玻璃、釉瓷和搪瓷塑料和橡胶木材1正常使用时穿戴在身上的装置(直接与皮肤接43~4843~4843~4843~482正常使用时要抓握或接触的把手、旋钮、手柄等以及表面(>1mim~<8h)3短时间要抓握或接触的把手、旋钮、手柄等以及表面(>10s~<1min)表3易接触零部件和表面温度限值*(续)序号可触及零部件最高温度/℃金属玻璃、釉瓷和搪瓷塑料和橡胶木材4非常短时间的偶然接触的把手、旋钮、手柄等以及表面(>1s~<10s)5操作设施时不需要接触的表面(<1s)如果表面安装有防止被意外接触的防护物,而且在不使用工具的情况下,防护物不能被移除,则该表面不被认为易接触表面。固定防护物的每个紧固件应旋转一周以上。6.8.2如果设施中某个易触及部位的最低温度低于一30℃时,应设置小心低温/冻伤危险的警告标志6.8.3应按照制造商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要求使用加热设备,加热设备周围不应放置易燃物;不应在有爆炸危险的室内使用微波加热,也不应用微波加热处理会引起爆炸危险的材料。6.8.4应选用安全性符合GB/T5959.1要求的电阻、红外辐射、微波、激光等加热及电磁处理装置或设备。在进行任何与低温液体和低温蒸汽相关的处理和操作过程中,应戴皮革制品的绝热手套,低温液化6.9加热及制冷设施6.9.1烘箱、电炉等应放置在绝缘阻燃耐热物体上,置于通风干燥处,远离易燃易爆化学品、气体钢瓶、冰箱和杂物。6.9.2加热设备附近醒目位置应粘贴高温警告标志及安全操作规程。涉及化学品的实验室不应使用明火电炉,如必须使用,须有安全防护措施。6.9.3制冷系统的设计、建造、安装、运行、维护和检修等,以及安装场所相关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237的规定。6.10与危险化学品相关的设施品按危险和危害特性分为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大类,见GB13690和《危险化学品目录盛装化学品的容器上应粘贴安全标签并附有安全技术说明书,未粘贴安全标签和未随化学品附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化学品应禁止进入学校。化学品安全标签应符合GB/T28920—2012中5.2的相关规定。当化学品由原包装物转移或分装到其他包装物内时,转移或分装后的包装物应及时粘贴符合GB/T28920的安全标签。由于危险化学品的危险和危害特性,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2022调整版)》的危险化学品应使用原包装,不得分装。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前,不应撕掉或更换原安全标签。当化学品安全标签脱落、模糊、受腐蚀时应及时补上符合规定的新安全标签,如标签损毁严重,不能确认确切的化学品,则应以废弃化学品处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应符合GB/T28920—2012中5.3的相关规定,妥善分类保管,便于查阅。应遵照教学需求及国家相关要求进行采购,验收时,重点查验标识,标识模糊不清,缺少相关内容的应拒绝登记入库,标识具体要求应符合GB13690和GB30000(所有部分)的规定。中小学应按照相关学科配备标准的量配备,不应随意增大存储量。不应保存当前配备目录以外的危险化学品。宜使用有毒或有害物质的替代品。高校存放的危险化学品应根据使用量和实验场所的大小尽可能往小调整用量。每间实验室内存放的除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外的危险化学品总量不应超过100L或100kg,其中易燃易爆性化学品的存放总量不应超过50L或50kg,且单一包装容器不应大于20L或20kg;存在火灾或爆炸风险的场所,应设置消防设施和环境监控设施。消防设施的基本目标、功能和性能要求应符合GB55036及相关标准的规定,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使用和维护等应符合GB50116、GB50166的有关规定。应根据实验场所危险源设置相应环境监控设施,并应与相应控制设施联动。存有大量惰性气体或液氮、二氧化碳的较小密闭空间,应设置氧气浓度报警仪并与风机联锁。使用或产生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置相应的可燃气体测报仪并与风机联锁,风机应为防爆型风机。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应安装相应的有毒有害气体测报仪并与风机联锁。可能出现可燃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危险场所,应按照GB3836.14划分危险区域,并在危险区域内选择符合GB3836.1规定的防爆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的设置和火灾的防护办法应与场所中危险物质的理化性能相匹配。消防设施和环境监控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处于适用状态。使用或产生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不宜设吊顶。实验所产生的废气的排放应符合国家规定,并通过管路引至室外安全区域排放。可参照GB30077配备应急救援物资。应按危险化学品的性质贮存和保管。应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采取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相互反应的原则分别确定相应的存放环境,集中存放。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蚀、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措施或功能。储存有易燃气体的危险化学品柜应使用防爆型电器。整箱试剂的叠加高度应不大于1.5m。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处置、事故响应应符合GB/T28920—2012的相关要求。理,分别设置专用账册,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应账目清楚,账物相符。专库应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应当使用保险柜,专库和专柜应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防盗安全门应符合GB17565的要求,防盗安全级别为乙级(含)以上,机械防盗锁应符合GA/T73的要求,电子防盗锁应符合GA374的要求,防盗保险柜(箱)应符合GB10409的要求。监控管控执行国家相关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应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b)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应符合“双人双锁”,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自药品有效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c)易制爆化学品存量符合相关规定,双人双锁保管,专用账册保存期限应不少于1年;d)易制毒化学品储存规范,台账清晰,易制毒化学品的第一类应实行双人双锁管理,账册保存期限应不少于2年,易制毒化学品的第二、三类应实行上锁管理,并记录台账;e)爆炸品单独隔离、限量存储,使用、销毁应按照公安部门要求执行,收存和发放民用爆炸物品应进行登记。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附表“易制毒化学品的分类和品种目录”。有关危险化学品储藏室除应符合GB/T28920—2012的相关要求外,还需符合如下要求:a)储藏室与相邻房间应以防火墙隔开;b)盛漏器皿应能抵抗所储藏液体的渗漏,并由不可燃材料制造;c)盛漏器皿的大小须与其所能储存的液体量相合(包括液化气体),且应在无须额外措施的条件下,容纳相当于所储存最大容器容积的渗漏量;d)盛漏器皿的材料应避免与渗漏液体或液化气体反应而造成危害;e)若地漏可能导致渗漏物对外部人及环境造成危害,储藏室可不设地漏,例如:地漏可能直接连接公共下水道及排水渠;f)储藏室电气设备(如灯具、排风扇等)应符合防爆、防静电的规定;储藏室内电气设备不可同时作其他用途;g)符合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应配备双锁,并双人管理;h)应安装监控与报警装置,监控不留死角,报警具有联动。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冰箱应为非风冷式,对于具有高挥发性、低闪点的化学品应存放在具有防爆功能的冰箱内,防爆冰箱应符合GB/T3836.1的规定。冰箱内存放的物品应标识清晰、明确;试剂瓶拧紧螺口;盛装物品容器应封盖,无敞口;冰箱内无存放食物,冰箱周围留有散热空间,不应堆放杂物。大量使用和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应按GB30077的要求配备应急救援物资。除了化学品之外不应重复使用盛装化学品的容器盛装任何物品。使用过的化学品容器应集应对化学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与存放,废弃化学品的分类、收集、贮存和日常管理应符合GB/T31190的规定。应配备实验废弃物盛装容器,分类盛装化学实验废弃物(可用化学品原容器),并盖严盖子。对于危待处置盛装化学实验废弃物容器应集中存放在指定场所,集中存放场所应远离教学区,并应具备通相关规定,根据存放化学品性质正确配备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沙箱、自动喷淋等)。待处置盛装化学实验废弃物容器如果暂存实验楼内,暂存场所应具备警示、通风、隔热、避光、防盗、防爆、防静电、泄露报警、应急喷淋等管控措施,面积应小于30m²,暂存点不应设在地下室,大桶存放时不能超过容量的3/4。实验室内应及时清理、转运实验废弃物,不应大量存放。化学实验室的容器洗涤、仪器清洗及清洗污染物等过程产生的废水(不包括废液及危险废弃物)应经过处理并符合GB8978及相关排放标准,废水处理装置应符合GB/T40378的规定。6.10.414岁及以下学生进行与化学物质相关实验的要求14岁及以下学生进行与化学物质相关的实验时应符合GB/T20002.1—2008中5.4的规定。6.11与粉尘安全相关的设施6.11.1存在大量粉尘物质的场所应分析是否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因素,并针对粉尘爆炸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6.11.2存在粉尘场所的建筑物结构与布局、防止粉尘云与粉尘层着火、粉尘爆炸控制、个体防护等应符合GB15577的规定。6.11.3大量粉尘物质的储存和使用场所,应选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如防爆灯、防爆电气开关、除尘装置、导线敷设等应达到整体防爆要求。电气设备应符合GB/T3836.1及其系列相关标准的规定。6.11.4存在粉尘场所的电气设计及安装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6.11.5灭火时,采用的灭火措施和方法不应引起粉尘飞扬,应根据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选用合适的灭火剂。对于金属粉尘和与水接触可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粉尘不应采用水基灭火器和用水灭火。6.12玻璃器材涉及的玻璃教学器材的安全性能应符合GB21749、GB/T40890的规定。6.13气体储罐6.13.1液化气体储罐与各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间距及各储罐之间的安全间距应符合GB50016、气出口处不应放置任何可燃物质。可参考GB/T35528—2017附录C,选择适合的材料用于低温操作防护。6.13.4应配置气瓶柜或气瓶防倒链、防倒栏栅,以有效固定气瓶,防止倾倒。6.13.5大型实验气体罐(水容积大于150L~3000L)应放置在室外,放置大型实验气体罐的室外场所周围应设置隔离装置、安全警示标志。涉及剧毒、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应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暴晒,地面平整干燥,配有通风设施和监控报警装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存储可燃、爆炸性气体的气罐应满足防爆要求。6.13.6每间实验室内存放的氧气或可燃气体不宜超过一瓶或两天的用量,其他气瓶的存放,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备用气瓶、空瓶不应存放在实验室内;不应存在大量气瓶堆放现象,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不应混放。6.13.7单个实验装置存在10L以上甲类物质储罐,或20L以上乙类物质储罐,或50L以上丙类物质储罐,需加装泄露报警器及通风联动装置。6.13.8使用后应及时关闭气瓶总阀。6.13.9气瓶不应放置在走廊、大厅等公共场所。6.13.10气瓶的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的基本安全要求应符合GB/T34525的规定。6.13.11气体管路材质选择合适,场所中存在多条气体管路时,管路应编号,场所内应张贴详细的管路图及警示标志,应装配气体泄漏报警装置。6.13.12应定期对钢瓶、阀门、管路及相关装置和附件进行查验(必要时应由专业人员或供应商完成),应无破损、老化和泄漏现象,钢瓶上应有定期检识。不应使用过期钢瓶。6.14特种设备使用《特种设备目录》界定的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应取得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注1:本文件所指的压力容器是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者等于150mm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来源:特种设备目录,代码2000]注2:本文件所指的起重机械是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3t(或额定起重力矩大于或者等于40t·m的塔式起重机,或生产率大于或者等于300t/h的装卸桥),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的起重机;层数大于或者等于2层的机械式停车设备。[来源:特种设备目录,代码4000]注3:本文件所指的压力管道是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饲料中间体化学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高速标签打印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座椅加热通风线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条形码库存管理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生物基电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农场畜牧管理软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印刷级热敏纸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担保函保证合同
- 2025监控售后维修合同
- 房屋买卖合同范文
- 如何提高售后服务的快速响应能力
- 危化品运输安全紧急救援与处理
- Unit-3-Reading-and-thinking课文详解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 高数(大一上)期末试题及答案
- 北方春节的十大风俗
- 婚介公司红娘管理制度
- 煤矿电气试验规程
- JCT796-2013 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
- 物业客服培训课件PPT模板
- 火力发电厂节能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 华为携手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创建世界一流展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