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圣西门(1760-1825)的“实业制度”。所谓“实业制度”,就是把国家管理事业交给实业家和学者。他认为,实业制度是使所有人享受最大自由和福利、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制度。他还提出了有计划组织生产的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消亡的思想。但不主张消灭私有制。第一节(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傅立叶(1772-1837)的“和谐制度”他认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大生产和科学艺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城乡结合、工农结合、城乡和工农没有差别的社会。他还反对禁欲主义,也主张妇女解放。傅立叶第一节(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欧文欧文(1771-1858)的“公社制度”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第一节(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第一节《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第一节★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深刻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作了精辟的概括。★系统地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宣言》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三)、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第一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三)、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节“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共产党宣言》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列宁选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实践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一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1、相对落后国家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列宁分析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2)经济落后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化。(3)落后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4)无产阶级量少,但革命性最强。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第一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第一节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1918年春-1920年底,苏俄开始了连续三年的反对英、法、日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内外勾结他们占领苏俄3/4的土地。红色的新生政权陷入包围。这一时期,苏俄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有: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军事配给制。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第一节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21年3月,俄共十大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①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贸易自由。②将小企业(20人以下)退还原厂主,实行租借制和租让制。③国营企业恢复计件工资和奖金制。④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

(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第一节(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第一节4、理论思考

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再次,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一节(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斯大林战胜党内反对派后,随即发动了高速工业化运动;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运动,完全改变了新经济政策的道路,形成了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即社会主义苏联模式。苏联模式的特征:政治上,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第一节(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的特征:经济上,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90%);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思想文化上,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谬误的唯一标准;舆论一律。

对外关系上,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革命;使苏联成为世界革命的根据地。

第一节(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的弊端:(1)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想僵化。(4)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主义。第一节(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1)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取得了为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3)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国家舞台上,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第一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第一节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二战胜利后,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范围,向东欧和东亚扩展,在地理上连成一片,成为拥有世界1/3人口和1/4土地的强大的社会主义世界性体系。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第一节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东欧国家是二战后在中欧、东南欧13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先后建立起来的8个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共和国,分别是:南、阿、波、罗、保、匈、捷、德(东),人口一亿三千万左右。第一节1949年的社会主义国家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第一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苏联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的影响下,亚洲的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老挝和拉美的古巴,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飞跃。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社会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地打击和瓦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范围。第一节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第一节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

第一节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2、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3、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4、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到无阶级社会。5、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即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具有多样性。精兵强将第一节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选民正在投票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第一节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历史联系。5、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第一节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想,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马克思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1892年恩格斯指出:欧洲工人阶级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至少需要英法德三国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保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403页)

1893年又指出:“无论是法国人、德国人或英国人,都不能单独赢得消灭资本主义的光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87页)恩格斯

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生产将有计划进行(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消灭阶级,国家将逐步自行消亡

完全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是“自由人联合体”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第二节列宁对马、恩设想的突破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列宁选集》第2卷第722页

第二节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思想

生产力高度发展,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消灭私有制,一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实行按劳分配消费品的原则在存在多种经济成分的情况下,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要利用资本主义,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社会主义还需要国家,国家还不会消亡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全国电气化等。

第二节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第二节(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节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二节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第二节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二节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节(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二节(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二节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节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2007年,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上升至2007年的2360美元,2007年美国人均收入3.8万美元。

(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二节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矛盾论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二节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4、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第二节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古巴在劳尔新政后,先易后难,是“循序渐进的、缓慢的”改革。古巴领导人认为可以利用“市场因素”发展经济,而非完全实行市场经济;在医疗、教育等方面强调公平和平均、全民“共同富裕”,并没有像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2、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朝鲜国旗和国徽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3、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胡志明同志的办公楼,现在主席和副主席还在里面办公

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二节(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3、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二节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第二节(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必须坚定改革信念,不改革就没有出路。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二节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第三节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先锋队的力量比它的人类大10倍,100倍,甚至更多。”------列宁第三节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三)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第三节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四)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活动。”-----马克思第三节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五)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马克思第三节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

(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第三节(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从根本上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