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2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五部委出台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相关要求,探索建立“群众支付得起、政府承受得了、财政可持续”的中西医相互补充的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调研组基于江苏省中医院与**市**区、**区的“院府”卫生战略合作前期背景,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电话访谈、邮件咨询等方式,对**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的建议和对策。一、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一)地区基本情况202*年,**市**区全区常住人口102.24万人,区域面积49.11平方千米,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0.22亿元。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88家,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区共有床位8035张、卫生技术人员11498人,执业(助理)医师4050人,执业(助理)中医师1177人。202*年,**市**区全区常住人口67.98万人,区域面积395.44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7.23亿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8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全区共有床位2344张、卫生技术人员3859人,执业(助理)医师1508人,执业(助理)中医师163人。(二)资源配置情况1.中医基础设施设置情况在中医科室设置上,**区、**区均开设了中医类科室。平均开设科室14.05个,其中中医类科室4.73个,占比33.61%。其中**区12个社区共设置194个科室,中医类科室82个,占比42.27%。**区10个社区共设置115个科室,中医类科室22个,占比19.13%。在中药房设置上,**区12家社区中除了朝天宫1家社区未设置中药房,其余11个社区均设置了中药房。在设置中药房的11个社区中,只有蓝旗社区中药饮片种数在100-199种范围内,其他包括中华门、夫子庙、红花等10个社区中药饮片种数均在300种以上;**区10个社区中只有7所设置了中药房,龙潭、仙林、燕子矶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设置中药房。在提供饮片种类数上,除仙林社区中药饮片种数为100-199种以外,其余7个社区中药饮片种数均在300种以上。在中医馆、国医堂设置上,77.2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中医馆、国医堂。除了中华门、朝天宫、龙潭、**、燕子矶等5家社区未设置,其余17家社区均设置了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域。距离《行动计划》要求的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还有一些差距。从中医药科室具体设置情况看,中医科设置最多,其余设置较多的为中医针灸推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康复理疗科。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设置了中医科、蜂疗科、产后康复科。但从科室设置情况来看,科室命名无统一规范与标准,相同类型的中医类科室设置杂乱。从业务用房面积情况看,平均每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面积4062.41平方米,其中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912.70平方米,所占比例为22.47%。**区为49579.02平方米,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为16664.5平方米,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占总业务用房面积比为33.61%;**区为39794平方米,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为3415平方米,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占总业务用房面积比为8.58%。从机构病床数情况来看,平均每个医疗卫生机构36.82张病床,中医床位数10.14张,所占比例为27.91%。**区12个社区共设置459张病床位,其中中医科病床位123张,中医科病床位占机构病床位比26.8%;**区10家社区共设置340张病床位,其中中医科病床位100张,占比29.41%。2.中医人员配备情况从医务人员的执业资质来看,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医务人员45.68人、执业(助理)医师23.55人、执业(助理)中医师9.32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5.32人。**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52人,其中执业(助理)中医师164人,占比46.59%;**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6人,其中执业(助理)中医师41人,占比24.7%,两区在医务人员的执业资质方面,均达到了《行动计划》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20%以上。从医务人员的职称情况来看,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级职称6.36人,中级职称16.31人,初级职称21人。其中**区拥有高级职称107人,中级职称239人,初级职称253人;**区拥有高级职称33人,中级职称120人,初级职称209人。总体呈现中级、初级职称人才占主体趋势。从医务人员年龄结构来看,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在31-45岁的年龄段人数居多,共539人,占比52.79%。30岁以下共186人,占比18.22%;46-55岁共204人,占比19.98%;56岁以下共92人,占比9.01%。从医务人员的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学历人数居多,共170人,占比72.96%;研究生学历37人,占比15.88%;专科学历21人,占比9.01%;专科以下学历5人,占比2.15%。可以看出,**区、**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医务人员学历水平相对较高。3.中医药服务设备情况2017年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调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要求,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5%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针灸、火罐、刮痧板等基本器具以及TDP神灯等中医诊疗设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本次调查主要对中药煎药机、中药饮片机、调剂台、电子秤、消毒锅、标准筛等6种一般中药服务设备以及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凳、针灸器具、火罐、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刮痧板、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治疗仪、颈椎牵引设备、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等14种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电针仪、艾灸仪、智能通络仪、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TDP神灯、中药雾化吸入设备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中要求配置的。从一般中药服务设备配置情况来看,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4家配置了中药煎药机,19家配置了中药饮片柜,17家配置了调剂台和电子秤,6家配置了消毒锅,12家配置了标准筛。总体配置情况良好,基本满足中医药的服务需求。从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置情况来看,颈腰椎牵引设备、电针仪、PDT神灯、火罐和针灸推拿床等设备配置情况较好,基本上各社区都进行了配置,且利用频度也相对较高。但中药雾化吸入设备、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等设备配置情况较差。此外,如磁振热、中频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仪等中医药服务设备也有个别社区进行配置。(三)中医药医疗服务情况1.中医药收入、门诊量、处方量情况总体来看,近三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收入逐年增加,中医药收入、总支出则是先降后升。2014年,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3281.99万元,中医药服务收入1209.14万元,占比36.84%;2015年,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3395.32万元,中医药服务收入814.53万元,占比23.99%,较上年减少了2.85%;202*年,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4192.01万元,中医药服务收入1383.76万元,占比33.01%,较2015年增长了9.02%。**、**两区的中医年诊疗量差异较大,**区的中医年诊疗量占同类机构年总诊疗量比例相差不大,距离《行动计划》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力争达到30%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由统计数据得知,中成药处方量占同类机构总处方量比重、中药饮片处方量占同类机构总处方量比重在2014年—2015年之间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15-202*年之间,中成药处方量占同类机构总处方量比重下降了1.59%。可以看出,中成药处方量占总处方量比重均在30%左右,而中药饮片处方量占总处方量比重则相对较少,基本在5%左右。2.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在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中医微创、骨伤、肛肠、敷熨熏浴等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平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7.59种。调查显示,中药饮片、针刺、拔罐、推拿、刮痧、艾灸中医药技术方法在社区应用较为普遍,而肛肠、中医微创中医药技术开展的机构较少。在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面上,基本达到了《行动计划》要求的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熨敷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影响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原因有很多,数据显示,有18家机构认为“人员”因素是影响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最大原因。“技术”和“设备”因素各有一半机构填写,不容忽视。少部分机构认为“价格”和“激励措施”也是影响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因素。**区、**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内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管理率普遍在35%~65%之间。其中,中华门、中华路2个社区的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管理率较低,均在35%以下,朝天宫、石门坎、止马营、仙林4个社区的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管理率较高,均在65%以上。调查显示,除了尧化社区还未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其他机构均以宣传、讲座、处方等形式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教育,开展率达到95.45%。大部分社区也按照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以常见传染病的防疫为手段,进行中医药预防服务。各社区也都开展了中医药康复服务,如中风后遗症、肢体残疾等康复服务。从开展内容来看,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内容占机构开展所有健康教育的比例基本在50%以上,其中,中华路、止马营2个社区则高达70%。相比而言,中华门、秦虹、蓝旗、燕子矶、龙潭5个社区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占比较低,均在30%以下。此外,**区12家社区和**区的7家社区均有对口支援中医院专家进行业务指导。在中医药慢性病管理方面,绝大多数社区开展了糖尿病(21家)、高血压(20家)、中风(18家)等慢性病管理服务,有近一半的社区开展了慢性支气管炎(10家)、恶性肿瘤(10家)等慢性病管理服务,很少有社区开展骨质疏松(6家)、阿尔茨海默病(5家)等慢性病管理服务,由此可见,糖尿病、高血压、中风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的重点。二、存在问题2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在“十三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量比例力争达到30%。与此要求相比,**市**区、**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医药服务能力发展层次差距大。二是中医药类业务用房面积、中医类科室设置、中医类病床数等占总体比例相对较小。较**区来说,**区在中医药类用房、科室等方面占比相对偏低,如中医药类业务用房方面,**区占比33.61%,**区占比8.58%;中医类科室设置方面,**区占比42.27%,**区占比19.13%。三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医类科室设置名称上无统一标准与规范。如开设的康复类科室,就有包括“康复理疗室”“康复治疗室”“康复室”“康复科”“中医康复科”“中医康复病区”“产后康复”等近十种表达方式,说明社区在中医类科室设置上规范与标准尚未进行有效的统一,尽管在服务内容上各社区不尽相同,但杂乱的科室名称与设置,会使患者产生不良的就医体验与心理反应。四是尽管少数社区中医类医务人员占总体人员比例接近50%左右,但大多数社区在中医类医务人员配置上相对薄弱,且医务人员职称多属于初级职称阶段。五是一些基本的中医药设备配置情况良好,但部分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配置情况相对较差,部分设备使用频度不高。六是中医药收入、门诊量、处方量等占总体比例相对偏低且呈现不稳定趋势,两区之间的差距较大,同时,中药饮片处方量占总处方量比重较低,基本在5%左右。七是中医药适宜技术未得到普遍开展,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开展率相对较低。问卷调查显示,人员、技术、设备等因素是影响中医药服务开展的主要原因。三、几点建议(一)强化政府责任,改善基层医疗服务条件。在加大对基层中医药事业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当有针对性地对投入资金进行合理的使用,因地制宜对中医药发展比较薄弱的中医基层医疗机构给予适当倾斜。对有中医特色的基层医疗机构给予鼓励,坚持中西医并重,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健全中医药业务用房面积、中医药科室、中医药设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基础条件建设,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与作用,使投入的资金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的考核力度。各地区之间因发展不均衡导致资源配置也不均衡,中医药业务用房存在较大差距。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城市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就可以得到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同时,应加强中医类科室建设,统一设置标准,完善设置规范,并保证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药房、中医馆、国医馆等中医综合服务区。(二)提高基层中医药资源配置,满足基层中医药服务需求。其一,推进中医诊疗设备的配置,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尤其是对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常用设备,如中药雾化吸入设备、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等的配置要进一步加强。其二,要大力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持续推广开展中医微创、骨伤、肛肠、敷熨熏浴等其他中医药适宜技术。其三,政府要以政策扶持为导向,建立城乡互助、上下转诊、对口支援等机制,使得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均有对口支援的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将中医院的丰富经验和实践技能进行梳理、总结,并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同时,基层医疗机构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如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在线疾病咨询、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形式,积极开发“诊疗云平台”等健康医疗服务系统,使基层医务人员可以简单便捷地在平台上学习、诊疗、开方,提升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的质量。(三)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中医类全科医生培养。优化基层中医药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最核心的是要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