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3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卖油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目标复习文言文翻译方法;疏通文意,明确故事内容;学习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的人物刻画方法;理解课文主旨,领会熟能生巧、人外有人等道理,传扬“工匠精神”。教学重点学习细节描写、对比衬托的人物刻画方法;理解课文主旨,传扬“工匠精神”。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赏析写作特点;拟写对联,提炼主旨。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笔下的一则有趣小故事——《卖油翁》。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人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性格不同,却都身怀绝技的神人,让他们告诉我们,一位能工巧匠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二、一读课文,正字音,明节奏首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知文意。在朗读之前,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结合课下注释,或是字典等工具书,将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标注在课本相应的字词旁边。(1分钟后)请看大屏幕,这些字词的读音同学们都明确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展示生字词:自矜、家圃、睨之、发矢、微颔、手熟、忿然、酌油、以杓酌油沥之、遣之)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朗读这篇文章,朗读的时候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停顿。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shǐ)/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shú)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qiǎn)之。明确词句翻译,疏通文意1.二读课文,联想旧知,初识文意同学们,经过初中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在文言文阅读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课本的预习指导,建议我们先不看注释,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多少,再把不懂的语句画出来。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不借助注释,怎么能看懂呢?但是,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没有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篇文章中的不少字词,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都已经接触过了。老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但微颔之:这个“但”字,我们在哪篇文章中接触过呢?哦,刚刚学完的《孙权劝学》,“但当涉猎”,是“只,只是”的意思。把这个意思代入新的句子,是不是也能说得通呢?再来看这个句子“徐以杓酌油沥之”,“沥”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在哪里学过?——有同学马上会联想到我们刚学完的一个词:沥尽心血,沥,是滴的意思,滴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同样,在这句话中,沥,也是滴的意思,慢慢的用勺子舀一勺油,滴入钱孔中。靠着联想回忆,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再来看两个句子: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两句疑问句涉及一个句式“亦/不亦……乎”,这个句式是不是有点眼熟?在哪里接触过呢?——我们会联想到上个学期《<论语>十二章》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一个反问句式,我们翻译为“不也……吗?”,代入到新的句子中,翻译为,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联想我们学过的字词解释,代入新的语句文段中,分辨、揣摩,找出合适的、合理的解释,这样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吧!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用这样的方法,不看注释,自己阅读理解文章,看一看我们能解释哪些词语,然后再把暂时不能解释的语句画出来。2.师生共学,强化重点(时间到)老师猜想,同学们画出来的词语可能有以上这些(大屏幕上展示),有一些,我们结合课下注释就能解决。在这里老师要强调几个比较特殊的文言词类现象:“射”一词多义,“颔”“轻”词类活用,还有一些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学习,同学们,你们知道上面这些词语的用法和意思吗?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动笔写一写:以、尔、之、而、因;我们来看一看,大家都写对了吗?串译句子,理解文意,通过检测,强调翻译方法理解词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就要结合刚才学到的知识串译全文了。我们通过几个句子检测大家的翻译效果。在《孙权劝学》中,我们学过翻译文言文的几个小技巧,那就是“留、替、调、补、删”,在一会我们翻译句子的时候,请同学们也运用上这些小技巧。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陈康肃公擅长射箭,在世上没有能与他匹敌的人,康肃公也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留)(替)(简单介绍“谥号”文学常识)尝射于家圃。(他)曾经在自家的园子里射箭。(补)(调)(3)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气愤(省去……的样子,“然”是词的后缀,在句子中可不译)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删)(替)射箭的本领呢?”(4)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于是(卖油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滴入(葫芦)。(补)(抓住关键实词和虚词翻译)三读课文,读出人物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特征,赏析写作特点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大家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让我们再次朗读这则有趣的小故事,希望这次的朗读大家能读出情节的跌宕起伏,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个性特征。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试试吧。老师范读。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发现,对比色彩最强烈的是哪些句子?(答:康肃公和卖油翁的对话。)我们来看康肃公说的几句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两句反问,一句诘问、质问,可以看出陈尧咨怎样的个性(答:骄傲自负,傲慢无礼)。而卖油翁的答语,都是短句,简短干脆,而且说得轻描淡写,但从中又透着一股自信,表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陈尧咨这样的大官时的不卑不亢、从容自信又谦虚不张扬的个性。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呢?我们从文中找一找原因。(答:“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五个动词“取、置、覆、酌、沥”,给人感觉一气呵成,说明卖油翁倒油动作娴熟流畅、技艺精湛,这肯定是在长期卖油的过程中练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实践练出了硬本事啊!这就是卖油翁自信从容的底气来源。)表现康肃公高超技艺的动作描写有没有呢?(答:有,如“常射于家圃”的“射”字,“发矢十中八九”的“发”)。对比卖油翁的动作描写,我们发现对于陈尧咨的射箭技艺,文章只是概括交代,不加渲染描摹,相比之下,卖油翁酌油现场的动作描写则是细腻传神。从这一详一略的描写中,也可看出作者的一扬一抑的态度。因此我们可以说,陈尧咨的形象塑造对卖油翁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文中除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外,还从哪个角度去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答:神态描写。卖油翁的“睨”和“微颔”,康肃公的“忿然”和“笑而遣之”的“笑”。)老师想邀请屏幕前的同学们参与一个有趣的小游戏。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卖油翁或陈尧咨,模仿一下他们各自的神态,然后体会一下这种神态之下,人物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想法。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体会,现在你是卖油翁,一整天走街串巷,有些乏累了,忽然看到在一个院子里,有一位洋洋得意的大官在射箭,周围的人还不断的喝彩,于是,你放下担子,斜着眼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你会想什么呢?看到这位大官员射箭十中八九,你微微点头,此时你在想什么?请动笔把你的想法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出来。练习:请你将自己想象成卖油翁或康肃公,用第一人称写出当时人物的心理想法。卖油翁:神态:睨——微颔心理:如果老师是卖油翁,我可能会这样想:这个园子里这么热闹在干什么呢?哦,在射箭啊,反正也累了,我且瞧一瞧吧。嗯,这位洋洋得意的大官虽说不是百发百中,十中八九,技艺也算高超了,还是不错的。——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呢?老师相信啊,你们一定还有更丰富的想象呢!对于这个“睨”字,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是不是体现了老翁没有礼貌啊。老师认为,其实不然。老翁只是把这件事情当作是他疲倦时的休闲娱乐来看待,不会像康肃公身边的那些人那样迎合他、讨好他,因此才会不在意地斜着眼看,这样的描写既符合卖油翁的身份,又照应了下文他在陈尧咨面前表现不卑不亢的表现。接下来,我们来做一回北宋大官陈尧咨吧。想象一下,技艺当世无双,平日里众星捧月的你,突然,有个名不见经传的老头子轻描淡写地点评你的技艺说,这根本没什么,只是手法技艺熟练一点罢了!这时的你怎么想!而当这个老翁亮出了绝活,证明了自己的观点时,你又会怎么想?也请同学们动笔写一写。练习:请你将自己想象成陈尧咨,用第一人称写出当时人物的心理想法。康肃公:神态:忿然——笑心理:如果我是陈尧咨,我会这样想:什么!你一个平平无奇的卖油翁居然如此轻视我的技艺,你有什么本事敢这样口出狂言?!当卖油翁露了一手绝活之后,我可能会想:“果然,高手在民间啊!一个卖油老翁竟然也能练就这样的绝技,看来,他说得有道理,手法熟练就能技高一筹,我射箭只是十中八九,他酌油竟然钱不沾湿,看来,我还得加紧练习才是。”……文章末尾陈尧咨的这一“笑”笑得意味深长,不同的人对这个“笑”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也有人说这是轻蔑的笑,有的人说这是佩服的笑,有的人说这是自我解嘲的笑,……但不论这笑的背后有怎样的深意,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卖炭翁的高超技艺,让陈尧咨不得不服,并从中有所领悟,因此原本高高在上的康肃公转怒为晴,不打算跟这位老翁计较了。高明的猎手一枪就能击中飞鸟,刻画人物形象也是如此。简练精妙的人物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取材,恰到好处的对比衬托,勾勒出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这充分体现了欧阳修简而有法、自然流畅的文风。(展示写作特色板书)挑战练习,提炼文章主旨(3分钟)接下来老师想请大家完成这样的一个挑战任务。老师这里有一副千古奇对,上联是: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以此自矜/忿然诘问/笑而遣之你能不能对出它的下联呢?请同学们思考……出示参考示例:卖油翁酌油/过钱不湿/只因手熟/从容应对/发人深思相信同学们都能对得出来,说不定比老师对得还好呢!我们再上一个挑战难度:如果要给这幅对联拟一个横批,你会怎么拟呢?这里我们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横批的“批”字,含有“揭示、评论”的意思,它是对联主题内容的概括升华,一般四字居多。请同学们用半分钟时间想一想,你会怎么拟呢?同学们可能会有以下的答案(出示参考示例):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因为文章借卖油翁之口告诉我们,技艺的提高全在于长期苦练,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止于至善。人外有人、谦虚务实、实践出真知: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都让陈尧咨不得不叹服,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恃技而骄的道理。……当然,屏幕前聪明的同学们,你们一定还会有更多更精妙的横批,也许还会从这个小故事中获得更丰富的体会和启发。结语学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回到老师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一位能工巧匠需要具备怎样的素养?相信很多同学很快地就会回答老师:要有精益求精,追求至善的工匠态度;要有谦虚务实,正视自己,知错能改的学习态度;还有的同学还会读出在权贵面前要保持自信从容、淡定优雅的人格。是的,这也许就是一代文豪欧阳修希望通过这个小故事,带给读书人的深思和启示。我们这个单元讲述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有迷信愚昧,却真心关爱孩子的长妈妈;贫病交加仍知恩图报的老王;身处社会底层,平凡普通却身怀绝技、不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