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 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1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 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2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 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3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 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4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 第一模块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讲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及防御措施。3.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应用。1.综合思维:运用资料,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解释自然灾害的时空演化过程。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认识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及产生原因。3.人地协调观:结合材料,掌握防御自然灾害的措施,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eq\o(\s\up7(),\s\do5())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1)概念。(2)影响因素。①气候因素: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②地形因素:沿河、沿海eq\o(□,\s\up1(3))____________地区常受洪涝威胁。(3)危害。①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eq\o(□,\s\up1(4))____________,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②引发河流泥沙淤塞、eq\o(□,\s\up1(5))________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③洪涝过后易发eq\o(□,\s\up1(6))______,威胁人类身体健康。(4)分布: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eq\o(□,\s\up1(7))__________。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2.干旱灾害(1)概念。[自主探究]1.如何区分干旱与干旱灾害?[提示]干旱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2)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eq\o(□,\s\up1(9))____________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3)危害。①极易造成eq\o(□,\s\up1(10))________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②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eq\o(□,\s\up1(11))____________和沙漠化。③引发eq\o(□,\s\up1(12))__________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④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多发区。①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eq\o(□,\s\up1(13))__________。②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eq\o(□,\s\up1(14))____________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3.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eq\o(□,\s\up1(15))____________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2)结构:eq\o(□,\s\up1(16))________、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3)危害。[自主探究]2.举例说明台风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提示]台风带来的充沛降水丰富了所影响地区的淡水资源,能有效缓解旱情,补充水分,利于农业生产;可缓解酷暑天气。例如,台风能够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4)我国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eq\o(□,\s\up1(21))________季节。4.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自主探究]3.说明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提示](1)山脉走向与寒潮移动方向一致,会形成寒潮通道,寒潮可长驱直入。(2)山脉走向与寒潮移动方向垂直,会对寒潮产生阻挡作用,迎风坡寒潮严重,背风坡较轻。(2)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eq\o(□,\s\up1(22))____________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3)危害。①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eq\o(□,\s\up1(23))__________,造成农业损失。②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自主探究]4.举例说明寒潮并非“一无是处”。[提示]寒潮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可一定程度上缓解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雪水加速有机物释放,从而增加土壤肥力;寒潮带来的低温是天然的“杀虫剂”;带来风力资源。(4)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eq\o(□,\s\up1(24))____________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二、地质灾害1.地震(1)概念。地壳中的岩层在eq\o(□,\s\up1(25))____________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eq\o(□,\s\up1(26))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2)指标。①震级:表示地震eq\o(□,\s\up1(27))______________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②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eq\o(□,\s\up1(28))__________。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eq\o(□,\s\up1(29))__________等有直接关系。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eq\o(□,\s\up1(30))____________相同的地方,地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名师解惑]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地震发生时,烈度大小要考虑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表建筑物等因素。如下图所示:(3)危害。①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eq\o(□,\s\up1(31))________,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②诱发崩塌、滑坡、eq\o(□,\s\up1(32))__________、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eq\o(□,\s\up1(33))__________等灾害。③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4)分布。①地震易发地区:板块与板块eq\o(□,\s\up1(34))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世界范围: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eq\o(□,\s\up1(35))________________地带。③我国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eq\o(□,\s\up1(36))__________、强度大,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①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eq\o(□,\s\up1(37))______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②产生条件:岩体比较eq\o(□,\s\up1(38))____________、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eq\o(□,\s\up1(39))____________,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2)泥石流。①概念:山区沟谷中由eq\o(□,\s\up1(40))__________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②产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eq\o(□,\s\up1(41))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③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3)分布: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eq\o(□,\s\up1(42))________最为多发。[名师解惑]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项目滑坡泥石流不同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地沟谷中运动物质体积较大较小是否有水参与可以无水参与必须有水参与相同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巨大;主要发生在山区;人类活动、地震等可诱发[自主探究]5.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东重西轻?[提示]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资产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影响小,因此我国自然灾害的灾情东重西轻。三、防灾减灾1.防灾减灾手段(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eq\o(□,\s\up1(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防灾减灾工作。①灾害监测:建成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②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eq\o(□,\s\up1(4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eq\o(□,\s\up1(45))____________。③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eq\o(□,\s\up1(46))____________,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④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eq\o(□,\s\up1(47))____________,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2.自救与互救项目洪涝、台风等灾害地质灾害(以地震为例)灾前准备及时关注eq\o(□,\s\up1(48))________及灾害预警信息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灾中救助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若洪涝来袭,应尽量向eq\o(□,\s\up1(49))________的地方逃生地震发生时,如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eq\o(□,\s\up1(50))________或向他人求救灾后自我保护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后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四、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1.遥感技术(1)定义: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eq\o(□,\s\up1(51))__________的地理信息技术。(2)优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eq\o(□,\s\up1(52))________、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能够实现eq\o(□,\s\up1(53))__________的实时、动态监测。(3)防灾减灾应用: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的eq\o(□,\s\up1(54))__________、预警;能够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eq\o(□,\s\up1(55))__________,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定义:一种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eq\o(□,\s\up1(56))__________、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2)组成:主要由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三部分组成。(3)应用和特点: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适用于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4)防灾减灾应用: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在遭遇自然灾害或面临灾害风险时,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3.地理信息系统(1)定义: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3)防灾减灾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等提供的地理数据,进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名师解惑]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遥感技术(RS)灾害前兆监测,及时发出警报;进行灾害跟踪监测;快速识别受灾范围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实时监控;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救灾人员赶赴现场的导航;可提高减灾的效率和精确度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答案自填]eq\o(□,\s\up1(1))强降水eq\o(□,\s\up1(2))低洼土地eq\o(□,\s\up1(3))地势低洼eq\o(□,\s\up1(4))基础设施eq\o(□,\s\up1(5))水土流失eq\o(□,\s\up1(6))疫情eq\o(□,\s\up1(7))中下游平原eq\o(□,\s\up1(8))土壤eq\o(□,\s\up1(9))内陆eq\o(□,\s\up1(10))农作物eq\o(□,\s\up1(11))草场退化eq\o(□,\s\up1(12))水资源eq\o(□,\s\up1(13))大eq\o(□,\s\up1(14))华北地区eq\o(□,\s\up1(15))热带或副热带eq\o(□,\s\up1(16))台风眼eq\o(□,\s\up1(17))交通eq\o(□,\s\up1(18))滑坡eq\o(□,\s\up1(19))海岸eq\o(□,\s\up1(20))倒灌eq\o(□,\s\up1(21))夏秋eq\o(□,\s\up1(22))深秋到初春eq\o(□,\s\up1(23))冻害eq\o(□,\s\up1(24))西伯利亚eq\o(□,\s\up1(25))地应力eq\o(□,\s\up1(26))地震波eq\o(□,\s\up1(27))能量eq\o(□,\s\up1(28))破坏程度eq\o(□,\s\up1(29))震源深度eq\o(□,\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