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第1页
例谈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第2页
例谈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第3页
例谈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第4页
例谈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用好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阅读法是当前一种应用广泛的阅读教学方法。它是指阅读过程中比较多篇课文的内容或形式上的相似之处,找准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以达到分析阅读的效果。目前来看,比较阅读法已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比较阅读法的教学优势,配合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一、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基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这一教学任务,如何开展语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师研究的一大重点,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与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在使用比较阅读法时,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另一方面可将“比较”始终贯穿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可以边比较与边阅读,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可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优势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二是逐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三是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这一方面来说,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并不关注多篇课文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尽管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但所达成的效果不佳。而在应用比较阅读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多角度“比较”,例如,可以比较阅读题材相近的课文,或者可以比较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在整个比较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深度阅读,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可以得到培养。同时还可以比较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更为深刻。[2]毋庸置疑,比较阅读法是一种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打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局限,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文字阅读,而是可以在比较分析过程中深刻解读课文内容,强化阅读体验,实现良好的阅读效果。其次,从逐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一方面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章,不要局限于课堂阅读,还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逐步扩大阅读范围。但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乐于进行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所以阅读量较少,所接触的文章相对减少,这不利于培养阅读能力。在应用比较阅读法时,学生要想实现最佳的比较阅读效果,就必须同时阅读两篇或两篇以上的文章,这势必会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3]最后,再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方面来说,较多小学阶段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不乐于参与阅读活动,导致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较大限制。在应用比较阅读法的过程中,基于学生好奇心强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的阅读兴趣会较为浓厚,喜欢找不同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愿意主动从文章中获取知识。长时间应用比较阅读法,可让学生参与阅读学习活动的兴趣更为浓厚,能为培养其阅读能力奠定坚实基础。[4]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有显著的应用优势,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比较阅读法的应用,积极探究应用比较阅读法的技巧,尝试借助比较阅读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比较阅读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一)找准比较阅读的切入点比较阅读法的核心是“比较”,要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所以,教师要找准比较阅读的切入点,凸显“比较”的特性。小学语文中应用比较阅读法时,教师可以重点从五个方面切入,一是比较阅读题材相近的课文,二是比较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三是比较阅读不同作者的作品,四是比较阅读课文中的文字内容,五是比较阅读不同材料内容。[5]从这五个方面切入,可以实现比较阅读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例如,在比较阅读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时,教师可带领学生重点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多方面了解作者,更为深刻地剖析课文内容与情感。以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部编版教材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均可采用比较阅读法,确保学生可以深入体会鲁迅先生在不同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如,比较阅读不同作者的作品时,教师要确保学生可以比较不同作者在写作时的手法和技巧,理解每一位伟大作家的写作风格。例如,在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表达了浓浓的亲情,学生阅读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学会比较母子之情和父子之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慈母情深》是梁晓声先生所写,《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所写,两位先生均在文学创作方面有较高的造诣,有各自的写作特色。当学生比较阅读《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时,不仅可以对母子之情和父子之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也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同时吸收梁晓声先生和吴冠中先生的写作风格与手法,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与经验,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可以得到同步培养。在学习完梁晓声先生的《慈母情深》这一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父亲》这一长篇小说,更进一步地学习梁晓声先生的写作手法。此外,如果带领学生比较阅读同一课文中的文字内容,那么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文字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与整体脉络。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一课文为例,有较多值得挖掘的细节,教师应高度重视。在比较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有关于闰土的片段和重点句子,从人物外貌描写这一方面剖析闰土这一人物。例如,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后文中又写道:“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通过比较这两个段落中有关于闰土的描写,学生既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在人物描写方面的造诣,也可以发现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对闰土这一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学习的预期效果也可以达成。(二)梳理和比较课文结构在比较阅读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体会两篇课文或两篇以上课文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精准把握课文结构。例如,在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这两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比较阅读法,指导学生梳理和比较课文结构。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发现,《蟋蟀的住宅》与《爬山虎的脚》的写作要素是非常相似的,均是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所写出来的文章,所用的语言文字朴素易懂,且质朴流畅,结构上有相似之处。《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所写,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教师要注重教学环节的优化。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并思考一点问题,即:“课文每一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确保学生可以梳理出每一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和意思。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课文的写作过程和顺序,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可以发现,叶圣陶先生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叶子的生长特点→爬山虎的脚→爬山虎往上爬这样的顺序写的,此时学生便可以确定课文结构。《蟋蟀的住宅》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所写。为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9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通过一遍遍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可以确定出9个自然段所写的内容,也因此梳理出课文的结构。待两篇课文教授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再次利用比较阅读法梳理课文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梳理写作方法,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经验。(三)品读和比较课文语言文字应用比较阅读法时,语言文字的比较至关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并进行比较,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彩。继续以《蟋蟀的住宅》与《爬山虎的脚》这两篇课文为例,虽然所写的对象不同,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富有特色,但是均准确地写出了所写事物的特征。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继而进行精读和深读,反复推敲和品味关键词句的韵味。《爬山虎的脚》这一篇课文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是非常细腻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都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静态描写时重点写了叶子的两大特点,即绿、密,学生阅读时可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静静的美美的油画。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剖析“触”“变”“巴”这些动词,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蟋蟀的住宅》这一课中,作者非常注重拟人手法的使用,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容易吸引学生。描写蟋蟀的住宅时,作者将蟋蟀的一切活动视为人的活动,重点写“蟋蟀可以唱歌”“蟋蟀可以装修房屋”“蟋蟀可以施工”“蟋蟀也会疲劳”。通过比较阅读这两篇课文,学生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可发现一点,即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和欣赏,将蟋蟀、爬山虎视为自己的亲密朋友。另外,两篇课文都是长时间观察之后所写的,表明作者都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也提示学生在写作时要注重观察,细心观察事物的特征。(四)朗读和比较课文重点句子比较阅读法应用时必须重视重点句子的比较,分析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技巧,从而体会写作特色的精妙之处。在《蟋蟀的住宅》与《爬山虎的脚》这两篇课文中,两位作者的写作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得非常精妙。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重点句子直观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引导他们进行多方面剖析与欣赏。《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使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有较多的重点句子,例如,“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以“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这一句子为例,作者是借助蜗牛的触角比喻这些细丝的形状,描写得非常逼真。当学生认真朗读和思考可以发现,作者之所以能描写得如此细致和生动形象,最大原因是观察时非常用心。《蟋蟀的住宅》这一课文注重使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同时使用比较的方法描写蟋蟀对待“住宅”的一些态度。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应将“不肯随遇而安”这一主题进行极力凸显,让学生分析一个问题,即蟋蟀为什么不肯随遇而安?为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剖析重点句子,一点一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在找重点句子时,学生可以将重点放在有关“蟋蟀会唱歌”“蟋蟀会施工”“蟋蟀会装修房屋”这些句子上,感受蟋蟀对自己的洞穴之家的热爱和高要求,也因此理解蟋蟀的洞穴被称之为“住宅”的原因。通过系统性的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对《蟋蟀的住宅》与《爬山虎的脚》这两篇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发现了详细说明事物的特点,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表达。当学生有了这样的意识后,在今后的写作中就敢于尝试使用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