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九年级(上)开学物理试
卷
1.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A.C.D.<
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健康成人的体温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淮安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温度
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B.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等到示数稳定时再读数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4.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坚持每天给同学们测量体温。下列有疑似症状的体温是()
A.36.2℃B.36.8℃C.37℃D.37.8℃
5.以下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淋浴时水的温度约为70℃B.冰箱冷冻室中的温度约为2℃
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8℃D.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5℃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
7.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一时间图象,下
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B.在0至5min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8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OIB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湿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晒花生时尽量把花生摊开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熔点比乙高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C.乙物质在5〜12分钟没有吸热D.。〜5分钟甲升温快
10.如图是某公司研制的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的T恤衫。它利用具
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加快人体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人
体温度。汗液从人体吸收热量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熔化C.汽化D.升华
11.在抵抗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
他们身穿厚厚的防护服长时间工作,如图眼罩的玻璃片内经
常挂着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
12.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没有沸腾
B.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水的比热容大
C.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
D.水沸腾前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
13.如图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1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谚语中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D.“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5.在小实验“纸锅烧水“中,水沸腾了而纸锅没有烧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的散热性很好B.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的温度
C.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D.水吸热沸腾,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16.以下是小鹭做家务时观察到的一些烹饪现象及其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锅一般用铁制作,因为铁的比热容较大
B.炒菜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蒸鱼时,掀开锅盖看到大量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炖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汤水的内能增加
17.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在相同温度下,1依的水比1像的冰含有的热量多
C.一块0℃的冰熔化成(fc的水,内能增大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但一定要吸收热量
18.寒假,小明在漠北参加冬令营活动。随行老师提出,在漠北这样温度低于0℃的环境里,
若不提供热源加热,用什么办法可以让冰熔化。结果小明用两块冰来回摩擦的方法使冰熔化
了。下列成语中描述的现象与小明的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A.炙手可热B.扬汤止沸C.滴水成冰D.钻木取火
19.随着天气变冷,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取暖,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它三项不
同的是()
20.做完水的沸腾实验后,酒精灯里剩下的酒精()
A.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B.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小
C.密度和比热容不变,热值变小D.密度不变,比热容和热值变小
21.沿海城市昼夜温差较小,其主要原因是水的()
A.密度小B.沸点高C.比热容大D.凝固点低
22.如图为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进
气
阀
关
闭
23.电脑CPU温度过高会导致系统不稳定、蓝屏、死机等各种问题,目前采用的散热器主要
由金属散热片和风扇组成。下表是四种材料的比热容,若选作散热片较为科学、且性价比高
的材料是()
铜0.39x103铝0.88x103
钢0.46x103铅0.13x103
A.铜B.钢C.铝D.铅
24.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采用液氧、液氢和煤油,之所以采用液氢作为燃料,主要是
因为液氢具有()
A.较大的密度B.较大的热值C.较高的沸点D.较高的燃点
25.关于热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
B.汽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柴油机顶部有火花塞
C.汽油机和柴油机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D.柴油机可广泛用于汽车、飞机和火箭的发动机
26.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景,以下事例中与这一特性
无关的是()
A.沿海地区的气温比内陆变化小B.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C.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D.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
27.下列关于热值和热机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热值
B.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提高热机效率
C.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D.热值和热机效率都是定值,与外界条件无关
28.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②图乙中长时间压在一起的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是扩散现象
③图丙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④图丁中利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加热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若水的温
度变化大,说明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的比热容大
A.只有①②③正确B.只有②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29.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把他们贴在一起(已知c跳<c华)()
A.温度从铁块传向给铝块B.热量从铝块传向给铁块
C.热量从铁块传向给铝块D.它们之间无热传递
30.小叶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图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
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m后=0.1kg,c水=4.2x103J/(kg•℃),c冰=2.1x103J/(kg・℃)。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如果酒精完全燃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可以达到100%
C.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
D.0~I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2.1x103;
31.地球是一个大水球。由于地球上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续,人类才得以繁衍生息。水是生
命之源,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在不断地循环着。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
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
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变成小冰晶,这就
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
冰晶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入江河湖海,洒向茫茫大地,这就形成了雨。(均填
物态变化的名称)
32.当某地区出现严重干旱时,为缓解旱情,某部队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依靠干冰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此过程中会(选填“吸收”或“放出”)大
量的热,使云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33.假日出行时,小明同学的爸爸指着前方高速行驶的货车说:这种货车在通过很长的下坡路
段时,如果长时间的使用刹车,可能会导致刹车片强烈发热失灵;货车为了冷却刹车系统,
会自带水箱,时不时的给刹车盘浇水冷却。请你用物理知识来解释:(1)刹车片为什么会发热;
(2)浇水为什么能起到冷却刹车盘的效果。
34.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它(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后再
读数。
35.图甲是小峰在标准大气压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①实验前按(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②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是
③图丙是小峰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
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④试管中的固体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液体(选填“会”
或“不会”)沸腾。
36.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组装实验装置时,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
应先固定(选填“铁圈”或“铁杆”)。按规范要求,
调节铁圈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
燃酒精灯。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2)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没在水中,
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按规范组装器材,在安装温度
计时,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选填“铁杆向上”或“铁圈向下”)调整。
(3)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温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o
(4)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
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
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5)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沸点为℃;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7.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数据记
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广
水6020645
食用油6020668
(1)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木1同”),加热结束时,
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选填“高”或"低”).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
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38.某金属块的质量是100g,加热使它的温度由20℃升高到65℃,共吸收热量3.96x103/,求
这种金属的比热容。
39.某家庭用燃气热水器将质量为100依,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消耗的天然气体
积为1瓶3(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己知水的比热容为4.2x1。3"(kg•℃),天然气的热值为3.2x
1。7〃病.求:
(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该热水器工作时的效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
壁。
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解答】
由图知:
4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故选
2.【答案】D
【解析】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故8不符合题意;
C、淮安市夏季室外最高温度超过35℃,故C不符合题意;
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符合题意。
故选:Do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
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
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气温、体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3.【答案】D
【解析】解:4、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故A正
确;
以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充分接触,要等到示数稳定时再读数,故8
正确;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
正确;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被测液体,故。错误。
故选:Do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
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
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要与液体充分接触,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④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是常见的测量工具,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
读数方法。
4.【答案】D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不超过37.2℃为正常体温。故。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对物体长度、质量、温度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
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气温、体温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5.【答案】D
【解析】解:AC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变化幅度很小:淋浴时水的温度
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70℃;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5℃左右。故4c不符合实际,
。符合实际;
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可达-18℃。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Do
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
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
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6.【答案】A
【解析】解:
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A正确;
8、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8错误;
C、霜是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错误;
。、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错误。
故选:A。
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每个选项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
断吸放热情况。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每个选项中的物态
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答案】4
【解析】解:通过图象可知,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
A、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40℃),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同种晶体的
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则此物质的熔点是40℃,故A正确;
B、在0至5min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但还没有达到凝固点,此时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BC段是晶体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中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在段物质的温度持续下降,凝固已经完成,物质处于固态,故。错误;
故选:Ao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2)(4)晶体凝固时先是液态,温度降低,当达到凝固点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
最后全部凝固变为固态;
(3)通过图象看出物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是物质的凝固过程,晶体凝固过程中放
热但温度不变:
本题考查了晶体的凝固图象,关键是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仔细分析不难做出。
8.【答案】B
【解析】解:
A、给湿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分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能使蒸发加快,故A
不合题意;
3、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可以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并控制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能使蒸发减
慢,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分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能使蒸发加
快,故C不合题意;
。、晒花生时尽量把花生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能使蒸发加快,故。不合题意。
故选:B.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减慢蒸发,
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加快或减慢蒸发,都是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去考虑的;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注意
联系生活实际。
9【答案】B
【解析】解: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甲物质没有固定
的熔点,甲物质是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物质是乙,乙是晶体。
由图可知,0〜5分钟乙升温快,乙物质在5〜12分钟处于熔化阶段,吸热温度不变。故AC。错
误,B正确。
故选:B。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本题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放到一个坐标系中,考查了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
的很全面。
10.【答案】C
【解析】解:汗液从人体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因此起到降低人体温度的
作用。
故选:C。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本题考查了汽化吸热在高科技中的应用,体现来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宗旨,是今后中
考的热点。
11.【答案】C
【解析】解:身穿厚厚的防护服长时间工作,如图眼罩的玻璃片内经常挂着小水珠,小水珠是水
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ABO错误;C正确。
故选:C。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知道液化概念,可解答此题。
12.【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10分钟后,水的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已沸腾,故A错误;
BC、水的沸腾温度低于100℃,说明实验时的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与水的比热容无关,故8
错误,C正确;
。、水沸腾前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水的内能的,故。错误。
故选:Co
水沸腾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沸腾实验,掌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以及沸腾的特点
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4冰棒化成水,是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8、草上结了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8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滴水结成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
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4.【答案】D
【解析】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
误。
8、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正确。
故选:Do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
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概念,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用纸锅烧水时,纸锅、水开始吸热温度升高,当水达到沸点时,吸热开始沸腾,但
温度保持不变,由于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纸锅不会燃烧。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D„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①水沸腾时的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同时要掌握水的沸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co
物体要燃烧首先要达到物体的着火点0
此题用纸锅烧水实验考查了水沸腾时的特点即吸热,温度不变。解决此题主要抓住两点:①水在
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②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16.【答案】D
【解析】解: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4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8错误;
C、蒸鱼时,掀开锅盖看到大量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炖罐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故。正确。
故选:Do
(1)金属的物质,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2)改变物体内能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过程;
(3)白气是液化现象: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本题以烹饪食物为背景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
17.【答案】C
【解析】解:A、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故A错误:
8、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一块0℃的冰熔化成0汽的水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故C正确;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错误。
故选:Co
(1)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2)根据热量的描述进行判断;
(3)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本题综合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熔化吸热、热量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等知识,综合性较
强,易出错。
18.【答案】D
【解析】解:两块冰来回摩擦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冰块的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使冰块熔化了;
A、炙手可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4不符合题意;
8、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中水放热、内能减小,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
不符合题意;
。、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木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
着火点,木头会燃烧,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分析题干中采取了哪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然后分析每
个选项是采取了哪种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最后选出与题干一致的方法。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19.【答案】A
【解析】解:A、跺脚取暖是通过做功使内能增加:
BCD,烤火取暖、暖贴取暖和哈气暖手都是通过热传递使内能增加的。
由此可知,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是不同的。
故选:Ao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内能和其他形
式能的相互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比较简单。
20.【答案】A
【解析】解:密度、比热容、热值都是物质本身具有的性质,物质不同一般它们的密度、比热容
和热值就不同。酒精灯内的酒精用去一些,只是质量和体积减少了,而酒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
值都不变。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o
酒精是一种燃料,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跟燃料种类有关,跟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密度是指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其质量大小无关。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燃料的热值只跟燃料的种类有关,跟质量、是否燃烧、是否完全燃烧都没有关系
21.【答案】C
【解析】解:沿海地区,水多:内陆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
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
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的温差小。
故选:Co
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泥土沙石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
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
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22.【答案】B
【解析】解:
4、进气门开启,活塞下移,空气和汽油混合物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的转化,故A
错误;
3、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8正确;
C、排气门开启,活塞上行,排出废气,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的转化,故C错误;
。、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错误。
故选:B。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如图所示的四个冲程组成: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用口诀:“先看气门开关情,再看活塞上下行;开下吸气开上排,关上压缩关下功”判断冲程名
称;
其中在做功冲程中,是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本题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判断及能量转化情况,属于基础题目。
23.【答案】C
【解析】解:由吸热公式Q皎=anAt可知,当,〃相同时,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越大的,需
要吸收的热量越多,故比热容越大,越有利于散热,从表中可知铝的比热容最大,故铝更合适。
故选:Co
由吸热公式、吸=(77712\1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物质与比热容小的物质相比,
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据此分析回答。
在运用吸热公式Q喙=cm进行定性分析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所要求比较的量,确定我们
应该控制的量,进而分析出该题的正确答案。
24.【答案】B
【解析】解:火箭发动机采用液氢做为燃料,原因是液氢具有较大的热值,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
液氢时,可以释放出更多的热量。
故选:B。
I依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代表燃料的
优劣。
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值定义的掌握情况,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是本题的关键所在。
25.【答案】C
【解析】解:A、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汽油和空气,故A错误;
8、汽油机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顶部有喷油嘴,故B错误;
C、汽油机和柴油机在做功冲程中,燃气推动活塞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活塞都是靠飞轮的惯
性完成的,故C正确;
。、柴油机比较笨重,常用于轮船、火车、大型载重汽车等;汽油机比较轻巧,常用于摩托车、
小型汽车、飞机等,故。错误。
故选:C。
汽油机的顶端是火花塞,吸气冲程中吸进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的顶端是喷油嘴,吸
气冲程中吸进的是空气。
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有四个冲程,都是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都是依靠飞轮的惯性
完成的;
柴油机比较笨重,常用于轮船、火车、大型载重汽车等;汽油机比较轻巧,常用于摩托车、小型
汽车、飞机等。
此题考查了柴油机和汽油机的不同之处,是一道基础题。
26.【答案】B
【解析】
【分析】
(1)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
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2)水蒸发时吸热,可以降温。
本题考查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蒸发吸热的应用,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标的
要求。
【解答】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砂石的比热容,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
低的温度少,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故A不符合题意;
8、发现人中暑时,常在额头上擦冷水,水蒸发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
大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
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故C不符合题意;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多,
所以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答案】B
【解析】解:
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热量的种类有关,与燃烧情况无关,故A错误;
8、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有效利用的能量,提高热机的效率,故8正确;
C、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热量的种类有关,与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故C错误;
。、热值取决与燃料种类,与外界条件无关;而燃料的燃烧情况、能量的损失都会影响热机效率,
故。错误。
故选:B。
(l)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
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均无关;
(2)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在工作过程中,损
失的能量越少,热机的效率越高。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概念和热机效率的了解与掌握,明确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
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燃烧程度等无关)是本题的关键。
28.【答案】A
【解析】解:①、甲图中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
少,温度降低,故①正确;
②、图乙中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故②正确;
③、图丙中两个底面削平的铅块紧压在一起后能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
③正确;
④、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质量、初温均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相同时间,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相同,若水的温度变化大,说明水的比热容比食用油小,故④错误。
故选:Ao
(1)根据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2)某种物质的分子通过不规则运动,逐渐进入到其它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4)水的比热容要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法、比热容的大小,都是基础知识,要掌握。
29.【答案】C
【解析】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根据c=W知△t=Q,铝比热容较大,温
mAtcm
度升高较少。由于初温相同,所以铁的末温大于铝的末温,热量由铁传给铝。
故选:C»
(1)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热量,比热容较大的物质,温
度升高较少。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热传递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楚有无初温相同。
30.【答案】C
【解析】解:A、1〜3min内冰块正在熔化,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故A错误;
8、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会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热量损失,所以,即使如果酒精完全燃
烧,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也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误;
C、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根据Q级=cm/t可知,升高相同
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需要的时间更长,所以小叶绘制的是乙图线,故C正确;
3c
D、由图可知,0〜I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Q级=c^m(t-t0)=2.1x10J/(kg-°)x0.1kgx[0-
(-5°c)]=1.05x103/,故5错误.
故选:Co
(1)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而且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会散发到空气中;
(3)由题意可知,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根据Q级=cm/t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
热量更多,需要的时间更长;
(4)由图可知0〜lmin内冰块的初温和末温,利用-%)求出冰吸收的热量。
本题考查热量的计算、晶体熔化的特点和能量的利用率,是一道基础题。
31.【答案】汽化液化凝华
【解析】解: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由
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水蒸气凝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
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凝华。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
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
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此题考查物态变化及节水的相关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是一道优秀题。
32.【答案】升华吸收
【解析】解:人工降南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
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为小水珠,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暧空气熔化为小
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吸收。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
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
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3.【答案】答:(1)货车在通过很长的下坡路段时,如果长时间的使用刹车,刹车片和轮毂长时
间摩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会产生高温,所以刹车片会发热;
(2)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因
此,向刹车片和轮胎喷水降温使其降温;另一方面水会汽化吸热迅速降温,以保行车安全。
【解析】(1)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2)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变化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更
多;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吸热,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熟知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能结合实例进行判断,并了解汽化吸热的特点,可顺利解答。
34.【答案】38.3能
【解析】解:(1)由图知,体温计上之间有io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
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8.3℃;
(2)由于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流回玻
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身体读数。
故答案为:38.3;能。
(1)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
度相垂直;
(2)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流回玻璃泡
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特点和读数,在H常生活和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包括体温计在内的各种温
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35.【答案】自下而上-2增加不会
【解析】解:
①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被测液体,不能碰容器壁和底,故应按
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
②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液柱在0℃以下,该物质此时
的温度是-2℃;
③由图丙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不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④根据图丙图象可知此物质熔点为0℃,试管中的固体为冰,完全熔化后是水,若持续加热,烧杯
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水与烧杯中水都达到沸点、温度相同,所以试管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
能沸腾。
故答案为:①自下而上;②一2;③增加;④不会。
①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玻璃泡完全浸没被测液体,不能碰容器壁和底,所以组
装仪器时应按照自下而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453:2025 EN Railway applications - Current collection systems - 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pantograph and overhead contact line
- 详尽多条款单项劳务分包合同
- 保险服务居间合同
- 工业厂房租赁合同
- 建筑工程款转让协议书
- 装卸运输服务合同
- 智能科技产品开发合作合同
- 个人果树承包合同
- 管理软件系统买卖合同书
- 美术老师教学成果保护协议
- 钻石分级学-教学课件
- 干式变压器保养记录表格格式
- 变频器技术(全套课件)
- 公路工程工程量清单(全)
- 旧金山china town中文介绍课件
- (中职)表面组装技术(SMT工艺)教学课件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9A U7-1 Reading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 课件
- 骗提个人住房公积金检讨书
- 监控系统维保方案计划及报价
- ABCD2评分量表(TIA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
- E-learning平台使用手册(培训管理员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