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18000字(论文)】_第1页
【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18000字(论文)】_第2页
【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18000字(论文)】_第3页
【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18000字(论文)】_第4页
【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探究18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目录TOC\o"1-3"\h\u311411绪论 5278841.1研究背景 5135571.2研究意义 5144451.3研究方法 660741.4研究内容 618971.5理论基础 7285521.5.1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7127631.5.2公共产品理论 7231031.5.3教育公平理论 8134851.5.4人力资本理论 814111.5.5义务教育理论 986512文献综述 10212542.1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基础 10219652.2农村教育、义务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0204793现状分析 11184393.1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 1185813.1.1S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 11122843.1.2S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 12216773.1.3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指数 13213873.2S省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对比 14144823.2.1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对比 14110793.2.2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预算教育经费对比 15229693.2.3S省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对比 16140473.3S省经济发展现状 17126514实证分析 19270114.1模型选取 19289174.2数据变量选取 2057954.2.1被解释变量 20204734.2.1描述性统计 21188194.2.2单位根检验 21159234.2.3协整检验 2216434.2.4相关性分析 2372544.2.5回归分析 23108944.2.5格兰杰因果检验 24319865对策与建议 2519985.1增加经费投入 25137085.2改善基层政府管理 2510395.3完善制度创新管理 2623665.4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财政保障 261绪论1.1研究背景农村义务教育与乡村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均衡发展,缩小城镇乡村教育资源投入差距,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有助于S省经济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文件都确切提出要促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被重点强调要优先发展。因此,采取相关方法和措施,动用可动用的力量,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对于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差的问题,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经费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资金主要源于政府,应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校园建设修缮和教师工资水平。通过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未得到充分加强;资金不足,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对S省义务教育评估结果显示,S省168个县(区)都达到了国家相应评估标准,基本均衡接近完成,下一步将向进一步均衡方向迈进。S省在全国省份中属于人数较多的省份,相应受教育的学生基数很大,教育规模及学校数量都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而人才质量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对S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近年来,S省对义务教育事业的投入也是每年增加,但是教育经费问题仍然是稀缺的,S省义务教育发展很大程度上必须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与此同时,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需要经费得以合理利用,要求教育经费投入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1.2研究意义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义务教育得到进一步提高,当前基础教育才能得以高质量发展。提升S省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有助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早日实施乡村振兴的计划、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更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使高质量义务教育体系的构建更加完善,利用人口优势更好建设教育现代化强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由之路,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有助于政府管理,可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稳定,是宏观调控有关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S省委、省政府将农村义务教育列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S省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分析发现缺少教育和教育的投资,其促进经济的作用需要改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明晰S省农村义务教育和经济增长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EViews实证分析得到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结果对解决S省农村义务教育及投入方面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1.3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主要运用教育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理论指导,通过分析义务教育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和思想,结合2001-2018年S省农村义务教育的数据资料,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来研究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具体来说,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文献法和实证研究法。文献法是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文在选题过程中阅读大量纸质与电子书籍、文献资料,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领域文献,对农村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等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教育统计局、期刊杂志及书籍查阅文献和相关数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本研究主要是运用Eviews1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合2001-2018年S省农村义务教育的数据资料,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一系列分析,来研究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根据结果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4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路线作综合性的描述。第二章主要介绍教育与经济发展相关理论基础,对农村教育义务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进行了研究综述,为农村义务教育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三章对S省农村义务教育与经济增长现状分析。通过收集2005-2018年各地区相关资料,重点指标数据,体现S农村义务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第四章是为了加强S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合2001-2018年S省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统计数据资料,运用柯布道格拉斯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元根检验、协整检验、回归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第五章是结论和对策建议的研究。根据前面几章节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得出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根据现存的问题为S省义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1.5理论基础1.5.1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财政教育收入支出的内部结构,主要由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收入支出及各部门事业费中使用的财政收入支出组成,前两个部分作为主体。其中,在财政教育收入中,教育服务费的支出一般都可以达到占政府财政教育收入的60%以上,占比最大,可以直接反应出来的财政教育收入的变动。教育基本建设的投资收入,是专门用于高等院校基本建设和教育服务工程等方面的财政收入,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事业费用相比,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直接影响很低。财政教育事业费可以划分为公共经费和人员资助经费,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进一步认识其内部结构如何。且生均预算中的公用经费额度最具有代表性,能够直接反映资金流向,在现状分析过程中采用该指标。生均预算教育经费主要是指在某个区域或者城市所属的一个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教育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划分。生均预算性教育资金经费投入的充裕和多少直接关系着各个层次的教育工作能否有序进行。生均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指数主要是指生均预算教育经费支出与人均GDP之比,能够较好地体现我国政府对于各级教育工作的重视和认识程度,以便排除经济增长等不确定性因素对教育支出的影响。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和城乡结构主要是泛指不同的地域之间财政教育支出的分配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财政教育支出的地区和城乡结构。把财政教育的支出根据城乡而定来进行分类,能够明确地了解和评价财政教育投入的实际情况。而我国农村和城市农村在财政投入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并且各级政府在财力和社会资源上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使得农村和城市的教育资金支出和城乡结构无法平衡发展。城乡财政和教育支出的结构是指财政和教育资金投入的数量和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化分布,各种经费之间的相互比较均能从不同角度来反映一个城乡财政和教育资金支出的结构。并且,当财政教育的支出在城乡平均值内,更多地能够直接反映出财政教育支出的城乡结构,因此,所选取的指标应该是作为最富有代表性的财政教育支出,和生均预算的教育资金。1.5.2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的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公共产品和一种私人的产品构成了整个社会上所有的生活物质,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的其中一类。义务教育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因为义务教育要为所有已经达到上学年纪的儿童提供,其支付的成本巨大而收益却不可预期,因此没有人愿意继续提供,这就需要政府来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义务教育的消费非竞争性表现在义务教育不是唯一的,不是有人能接受义务教育,有人就不能接受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不会因为某一人的消费而导致其他人不能消费义务教育。接受义务教育的所有人都会得到收获,即都会受益,每个人都要接受义务教育带来的益处,不会有人因其他外界条件而不能享受义务教育,这就是义务教育的受益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理论在义务教育研究领域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义务教育拥有公共产品的全部特征。公共物品理论为本文对于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有效地保障了S省义务教育这个公共物品均衡发展时,我们可以从公共物品的性质入手,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效用和不可分割性导致没有任何人愿意继续接受义务教育,这时候就要求地方政府主体出面,以地方政府部门为其主导对于义务教育这个阶段的经费都进行了投入,这样也才能得到保证。务教育资金经费充足,本文在研究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要依据公共产品理论,从政府的角度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投入。1.5.3教育公平理论教育公平理论起源很早,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在教育方面应该保持客观公正性,这样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才会使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得到最大的益处。教育公平的理论在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体现得尤为深刻,尤其是在义务教育的各个阶段,义务教育对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更加需要用义务教育公平的理论方法来对其进行指导,保证每一位儿童都能从自己接受到义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享受最大的乐趣和收获。教育公平理论指导本文在研究S省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从教育理论的内涵入手,深入解读均衡化的内涵、保证均衡化的条件和促进均衡化的措施,教育公平理论可以从理论方面为本文提供一些启示。促进S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并不等同于完全平均的发展,也不是单纯的以强补弱、削峰填谷,而是要保证每个人不会因为外在的不公平条件而无法学习。教育公平理论指导S省政府应考量S省的实际情况,考虑区域、城乡、校际间义务教育有限资源应如何分配,不是说完全平均分配,而是对发展较好地区适当少分,对发展薄弱地区适当多分来促进其发展,使得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都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得S省营造出公平的义务教育环境,从而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1.5.4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每一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资本,但由于每个人自身的能力和条件不同,导致其对社会创造的价值和作出的贡献不同,知识和技能水平越高,就可以运用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立足,为社会做贡献,而知识和技能水平低,每天忙于养家糊口,对社会的贡献比不上高技能水平的人。那么究其每人为社会做的贡献不同的原因,表面上是因为能力不同,但深层原因是由于未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能力不足,最终导致对社会无用。尤其在义务教育领域,不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使得每个人接收的义务教育不同,只有接受到充分的义务教育的人,才能获得足够的知识与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使社会发展更迅速。人力资本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指导本文研究,可以在为S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有用的对策时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即人才培养角度。S省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以保证均衡,一方面,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优质的义务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增加义务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发展高质量义务教育,有利于创造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产生的效益能反过来促进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进而能够不断提升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1.5.5义务教育理论义务教育目前可以说已经是最基础的一门职业教育,一般可以分为9年,小学6年和本科大专以上以及初中3年,在我们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高道德修养,因此义务教育对每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意义。所以我国要求达到规定年龄的儿童不得不进入义务教育学校学习。适龄儿童学生的监护人不可以剥夺己到达上学年龄儿童的学习机会,学生也不可以因为各种原因拒绝上学,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是国家强制要求每人接受的教育,所以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国家会予以保障,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不会因为贫穷而无法享受义务教育。同时国家强制并保障的义务教育具有统一的严格的标准,不可以擅自修改义务教育标准。《"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就对没有关于义务教育水平均衡化这个概念进行介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所说含义就是所有中国公民都认为应该尽可能公平地依法享有一个均等的基本权利公共服务,以努力保障中国社会经济均等发展为保障基础和服务核心,重点就是保障所有中国公民依法享受基本均等公共服务的基本权利,而不是平均分配。"该文件明确地指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概念,因为义务教育包含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内,因此义务教育均衡适用于该概念。具体来讲,义务教育均衡将整体的进步与提高作为目标,在义务教育发展的高水平下,保持内部的平衡稳定的状态。义务教育的均衡侧重于一种稳定长久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会跟随社会发展而变动的过程,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S省义务教育均衡即S省不仅要使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还要使义务教育内部各资源合理分配以满足需要。义务教育均衡最重要的是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包括各地区间、各学校间的分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理解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一要保证每一个适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尤其是入学机会均等,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性。二要保证到达上学年纪的儿童接受相差不大的义务教育,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要保持均衡,保证在一个较小范围内波动,即在各个方面保证一个相对均衡平稳的状态。确本文研究的义务教育要提供给每一个适龄儿童,义务教育的受益非排他性指导本文明确了义务教育能带给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巨大益处,因此人人都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毋庸置疑是政府需要保证的。2文献综述2.1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理论基础张学敏(2002)[1]指出,在越贫困的地区,政府失灵在义务教育上会突出表现,政府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低效。袁连生(2001)[2]认为,由于法律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因此《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义务教育规定完善,可以解决义务教育很多现实上的问题。贾勇宏(2005)[3]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研究后得出: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现状下,利益集团都会把一些似乎合理的教育投资制度和体制变成他们获取利益的手段。因此,政府必须承担起教育投入的义务,将其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在政策方面,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应成为国家教育投入的主要部分。对农村义务教育要给予优惠和帮助。李祥云和陈建伟(2010)[4]认为,分税制后由于县级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激励不充足,导致县级义务教育投入不足。李小清(2012)[5]建议建立"以中央和省为主"的教育投入体制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其认为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投入主体多为财力有限的县级政府,由于受教育人口基数大,地方政府财力不支,从而导致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梁文艳(2013)[6]在报告中提出,由于地方政府对高标准教育投入的重心和格局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县级人民政府对高标准教育的投入也存在了一定程度"挤出效应"。区域内高等教育在经费配置中的校际公平和相关方面还是有待加以改进,农村地区的教师人员收入水平较为偏低,社会养老服务管理制度、补偿性收入体系等制度也不够健全,农村地区对家庭教育的负担依旧很重,学生资助投入不能兑现都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殷枫叶(2013)[7]认为,当前牡丹江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没有安排公用经费。农村税费改革后,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中教育专项资金被补发了教师工资;二是学校停止集资后,各中小学公用经费的唯一来源就是学校向学生收取的杂费;三是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虽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学生之前拖欠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不能偿还,学校就必须用公用经费垫付,导致学校公用经费被占用。李佳(2013)[8]对广西地区进行了调研后分析发现,广西还有一部分地区存在着义务教育经费和财政投入无法完全涵盖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收入。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其根源便在于国家的公共财政部门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的力度。2.2农村教育、义务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关于当前农村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对GDP的直接影响研究较少,我们目前仅仅只能通过借鉴当前地区政府教育资金投入的一些相关研究理论,来深入地分析当前的农村地区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金投入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靳希斌教授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周英章和孙崎岖(2002)[9]在对协整式回归模型的研究中可以得出,目前我国的教育资金投入和其实际的经济增长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均衡机制,而且教育资金投入的目标就是推进其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动力。廖楚晖(2006)[10]运用了VAR方法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的人均产出与政府的教育投入有显著关系,政府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吴佩和姚亚伟(2006)[11]选取1978~1995年间各省份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对初中受教育水平的影响具有滞后性。胡咏梅和杜育红(2008)[12]西部5省区农村初级中学的较大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西部农村初级中学资源配置与学生个体成绩关系。周才云(2011)[13]运用1990-2009的一些相关资料证实了义务教育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之间有着长期而协整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都是双向的因果关系。周永华和刘师伟(2013)[14]通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计算和分析2000~2009年间,新疆南北东疆地区间基础教育经费收入支出与全国平均GDP的一种灰色相对应的关联程度,并提供了一种利用灰色系统进行预测的模型,预测未来五年新疆南北东疆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收入支出与全国平均GDP。李忠斌(2007)[15]第一次专门对民族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教育投资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关系,且主要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资对某一地区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宏微观结合的考察,以毛南族和恩施州的个案多方位剖析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情况并对其关系进行了辨析。因此,从大部分研究人员的结果来看,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且大部分情况下是积极的影响,因此且教育投入十分必要,人力资本存量和教育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一般具有正向作用。农村教育、义务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也很明显。导致国家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公共财政在对于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投入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继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并合理利用有助于经济增长。3现状分析3.1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现状3.1.1S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要由财政支出所得,如图3-1,S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935100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6474000万元,增长近七倍。其中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596580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4297980万元,增长了7.2倍,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由2005年的338520万元增长至2018年的21776020万元,增长了6.4倍,对比数据可反映出农村小学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高于农村初中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12015-2018S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S省人口众多,约有7500多万人,城乡差异大,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城乡间无论是义务教育资源的数量还是质量的分配都是不均衡的,例如政府将义务教育资源大多投入到城市,乡村只能享有一部分资源,长此以往导致乡村义务教育出现办学条件落后、生源差、升学率低等现象,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远远不及城市,长期的恶性循环致使S省城乡间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3.1.2S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S省农村义务教育小学生均预算教育经费由2005年的1428.02元,增长至2018年的8475.1元,增长了5.9倍。S省农村义务教育初中生均预算教育经费由2005年的1313.64元,增长至2018年的11469.68元,增长了8.7倍。由图3-2可得S省农村义务教育小学生均预算教育经费一直呈递增状态,但增长趋势时快时慢,不是很稳定。而S省农村义务教育初中生均预算教育经费除2013外也是一直递增的,从总体来看增长速度快于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因此S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明显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了S省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22005-2018S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3.1.3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指数从图3-3中分析可得,S省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指数从2005年9.66%到2018年的17.74%,增长了约8%,反映出对S省农村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S省农村初中义务教育投入指数从2005年8.89%到2018年的24.01%,增长了约15%,反映出对S省农村初中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较多。总体来看财政教育投入方面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是增多的,尤其在2006年到2009年上涨趋势明显,但在2007年之后农村初中的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占比高于农村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占比。2010年之后农村初中的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基本稳定在20%到25%之间,农村小学的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在15%上下波动,农村小学的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应继续加强。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32003-2018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指数3.2S省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对比3.2.1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对比如图3-4所示,S省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明显低于城镇,但总体投入一直处于递增状态,2013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为3130120万元,略高于2012年的3069710万元,支出增速下降明显,但在2014年之后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又回到了支出增长明显的状态。总体来看城镇义务教育支出增长略快于农村。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42015-2018S省农村、城镇义务教育支出3.2.2城乡义务教育均衡预算教育经费对比城镇小学生义务教育均预算教育经费由2005年的1464.52元增长至2018年的8407.16元,增长了5.7倍,农村小学生均预算教育经费一直高于城镇小学生均预算教育经费;城镇初中生均预算教育经费由2005年的1404.03元,增长至2018年的11957.52元,增长了8.5倍,经比较农村初中生均预算教育经费略高于城镇生均预算教育经费;由图3-5可知,农村财政教育支出不断上涨,并且农村生均预算教育经费有超城镇的趋势,差距不断缩小,但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城乡结构仍有不完善之处。教育经费不断增长,且不断增长的教育经费大部分用于农村,农村生均预算教育经费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且总体来看,农村小学、初中生均预算教育经费普遍高于城镇。说明近些年,S省农村生均教育经费不断增加,并且整体高于城镇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但是这并不代表教育事业均等化发展得到有效解决,“轻农村,重城市”的现象存在已久,并非是靠投入能够解决的。事实上,农村生均教育经费的增加恰恰掩盖了城乡之间依然存在巨大的经费投入差距的事实,因此,城乡财政教育投入差距缩小是一种良好的态势,但是仍不可忽视城乡之间巨大的投入差距。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52005-2018年S省城乡义务教育生均预算教育经费3.2.3S省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对比从图3-6中分析可得,S省城镇小学义务教育投入指数从2005年9.91%到2018年的17.6%,增长了约8%,反映出对S省城镇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S省城镇初中义务教育投入指数从2005年9.5%到2018年的25.03%,增长了约16%,反映出对S省城镇初中义务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较多。通过对比发现,S省小学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指数基本吻合,说明在小学义务教育方面城乡重视程度持平。初中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指数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在2007年到2014年期间农村初中义务教育投入方面重视程度高于城市,在2014年之后初中城市义务教育投入方面重视程度高于农村。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62003-2018S省城乡义务教育投入指数3.3S省经济发展现状S省有11个城市(包括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唐山、廊坊、邢台、秦皇岛、邯郸、沧州、承德、衡水),土地面积为21.6万平方公里,全省常住人口7591.97万人。在2001年至2020年,S省经济由5516亿元增长至36206亿元,增幅显著,其中2006年增长幅度较上年增长了13.2%,在这几年中增长较快,2010年,GDP总量达到了首次达到了2亿元,增幅较上年增长了12.2%,随即2012年,增长速度放缓,总量增长,但是增幅有所回落,2012年GDP总值达到了26575.57亿元。但在2019年S省GDP较去年下降仅为35104.5亿元,在全国排名中位列13,首次被挤出前十,但2020年GDP显著提高。在"十三五"期间,转型改造升级这项工作仍然是中共S省委在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当中需要认真研究处理好的一项重要工作,2018年,三次重大产业结构转变占比比重排序中首次基本完成了由"二三一"结构走向"三二一"的重大产业历史性结构转变,第三产业已经通过跃升升级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第一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创造增加值的产业比重今年首次已经超过50%。2019年,S省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再次实现有了新的技术突破,服务业园区增加值规模占工业比重首次突破50%,产业结构"三二一"的分化态势进一步明显加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转型改造升级工作加速有序推进。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72001-2020S省经济增长情况S省在积极统筹协调做好流感疫情的有效防控及北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保障方面已经先后取得了很多重大的科研成果,疫情一旦被控控制住后整个北方经济体的运转将会加快平稳向好。S省省委积极响应应对新冠甲型肺炎地区疫情给我们人民带来的巨大经济冲击和严峻社会挑战,坚决不移攻克障碍打赢了对新冠甲型肺炎地区疫情深入防控的这个历史性一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定不移地围绕抓好我们的经济发展第一位污染治理中心要务,积极主动引导和加快推动复工、再次招商复产或者再次复商复工建市,全面落实政府纾困惠企、精准助力、减负增加税收和降低消费等各项优惠政策支持措施,新冠肺炎地区疫情全面有效地深入防控,生产和日常生活环境治理秩序也迅速加快了逐步恢复,经济成长增速逐步呈现了逐季企稳向上、加速企稳回升的良好趋势。根据针对全年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产总值数据进行统一整理核算的统计结果,全年预计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生产总值36206.9亿元,比上前一年同期同比增长3.9%,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一个三季度同比分别回升10.1、4.4和2.4个季度百分点。分第三产业发展规模表现来看,第一产业规模实现经济增加值3880.1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597.2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规模累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8729.6亿元,增长3.3%。在2001年至2020年,S省人均GDP由8362元增长至47691元,增幅明显,从图3-8中可以看到,2001年到2012年人均GDP增速很快,反映出经济发展较为快速,在2013年到2016年,人均GDP随一直较前一年增加,但是增速逐渐变得缓慢,2015年人均GDP仅比2014年人均GDP高271元,但在2016年、2017年产业升级改造的情况下人均GDP迅速增长,2018年、2019年连续下降,在2020年又再次增长,总体来看2017年到2020年人均GDP基本稳定。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S经济年鉴图3-8S省2001-2020人均GDPS省正在从高能源、高污染、低经济效益的传统产业结构,向着一个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制度体系进行加速转型,逐渐地由重变轻、由黑化绿、由老化新。虽然近几年人均GDP数据来看基本没有增长,但是S省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之后的新经济增长提供保障。S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S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优质增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4实证分析4.1模型选取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主要分析资本和劳务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技术因素作为乘数进行分析,本文为了探究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对S省经济增长的作用,引入S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变量,模型对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作为解释变量。本文主要通过2001年到2018年18年的时间序列,研究了S省普通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对于S省GDP增长产生的直接影响,由于这些都是时间序列的数据,为了有效地防止这些时间序列的虚假回归,本文主要通过单元根检验,协整检验方式来研究和验证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式来验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通过滞后的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数据研究教育滞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其中,为常数项,为变量对应的影响系数,代表弹性变化,为随机误差项,LN表示自然对数,由于Y、K、L、G是经济数据,且是绝对值数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来减少模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使数据的线性趋势更加显著。4.2数据变量选取4.2.1被解释变量GDP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和简称,即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是一个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的某一个国家(或者该地区)全部常住人口单位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切生产行为的最后结晶。GDP增速通常用于反映某一个国家(或者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本文采用2001-2018年S省历年GDP数值来衡量S省经济发展情况。4.2.2解释变量S省农村义务教育教育投入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指投向S省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投入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家庭或个人。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投入的有效度衡量指标是为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包括为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和非为财政性的教育经费,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是指由党和地方各级政府为义务教育而使用的财政预算,其中包括义务教育事业费(即教育人员和公用经费)以及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即为校舍和教学设施等),非为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包括为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办学、捐赠集资、学杂费等。由于我国教育投入逐渐呈现多元化投入的趋势,本文采用S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作为解释变量。S省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的投资主要指企业实际用于其建造和使用而购置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和相关费用,包括基础性建设、改造和更新、扩建大修理等活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融融的主体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经营、联合经营、股份制企业、外商企业、港澳台独资企业等,这一变量反映了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扩大社会生产能力。本文选取的S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来源是S省统计局。(3)劳动力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要素。人力资本蕴含在各类劳动力之中,因此本文将我国劳动力作为重要解释变量。劳动人口指的是适龄工作人群,国际上通用的惯例是将16-64岁为适龄劳动范围,我国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分别为适龄劳动人口。本文中选用经济活动人口作为劳动力变量的数据来源。经济活动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参加或者要求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数量,同样反映了一个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具有的劳动生产数量。4.2.1描述性统计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先对数据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个了解,描述性统计包括变量的样本个数,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若变量的标准差较大,或者最小值和最大值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差别,数据的波动较大,得到如表1所示:表1描述性统计VARIABLEMeanMedianMaximumMinimumStd.Dev.SkewnessKurtosisLNY9.72709.838910.49168.61560.6332-0.45471.8105LNG12.103412.306613.380710.49360.9787-0.40281.8630LNK9.24119.518110.47497.55621.0273-0.37831.7055LNL8.25228.25038.34858.13420.0798-0.09651.4599可以看到,数据的均值均是大于标准差的,且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不大,这说明对数化大大缩小了数据之间的差距。4.2.2单位根检验接下来进行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若数据在同一水平平稳,即同阶平稳,可以进行数据的下一步研究,若数据不在同阶平稳,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否则直接进行回归的数据是没有可信度的,接下来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表2变量的ADF检验变量检验类型(C,T,K)ADF检验值1%临界值5%临界值10%临界值结论LNY(C,T,0)0.2500-4.6162-3.7105-3.2978不平稳D(LNY)(0,0,2)-1.2777-2.7406-1.9684-1.6044不平稳D(LNY,2)(0,0,1)-5.2077-2.7406-1.9684-1.6044平稳LNG(C,T,1)-1.1521-4.6679-3.7332-3.3103不平稳D(LNG)(0,0,2)-0.6910-2.7406-1.9684-1.6044不平稳D(LNG,2)(0,0,0)-6.8295-2.7283-1.9663-1.6050平稳LNK(C,T,0)0.8488-4.6162-3.7105-3.2978不平稳D(LNK)(0,0,0)-0.6888-2.7175-1.9644-1.6056不平稳D(LNK,2)(0,0,1)-4.2752-2.7406-1.9684-1.6044平稳LNL(C,T,3)-1.5185-4.8001-3.7912-3.3423不平稳D(LNL)(0,0,1)-0.8903-2.7283-1.9663-1.6050不平稳D(LNL,2)(0,0,0)-1.6986-2.7283-1.9663-1.6050平稳其中:C代表常数项,T代表趋势项,K代表滞后阶数,若数据存在常数项则选择C,若数据存在趋势项,则选择T。ADF检验的原假设为数据是不平稳的,存在单位根,若ADF检验值小于对应水平的临界值,则说明数据是平稳的,若大于对应水平的临界值,则说明是不平稳的,接下来以LNY为例,检验序列的平稳性,LNY的ADF检验值为0.2500,大于10%临界值,即以90%以上的概率水平接受不平稳的原假设,即LNY原序列是存在单位根的,即LNY是不平稳的,运用这个判断方法,LNY序列在二阶差分时平稳,而LNG、LNK、LNL也是在二阶平稳,因此,序列都在同阶平稳,因此,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4.2.3协整检验若变量数据为0阶平稳,则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虚假回归现象,可以不做协整检验,直接做回归分析,若序列均是一阶或者二阶平稳,则表示数据之间的均衡关系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为了对数据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验证,本文运用Johansen(约翰森)协整检验进行验证,本文采用AIC和SC准则确定最优的滞后阶数,在最优滞后阶数基础上减去1即为约翰森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的确定。表3最优滞后阶数选取LagLogLLRFPEAICSCHQ064.2797NA0.0000-7.5350-7.3418-7.52511140.4870104.7851*0.0000-15.0609-14.0951-15.01142164.027020.59752.38e-12*-16.00338*-14.26506*-15.91436*其中,滞后阶数为2的时候星号最多,即满足的准则数是最多的,选择最优滞后阶数为2,则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为1,在选择滞后阶数为1的情况下,进行协整检验得到如表4所示结果:表4协整检验UnrestrictedCointegrationRankTest(Trace)HypothesizedTrace0.05No.ofCE(s)EigenvalueStatisticCriticalValueProb.**None*0.918577.640740.17490.0000Atmost1*0.701437.528724.27600.0006Atmost2*0.520718.189012.32090.0047Atmost3*0.33076.42334.12990.0134UnrestrictedCointegrationRankTest(MaximumEigenvalue)HypothesizedMax-Eigen0.05No.ofCE(s)EigenvalueStatisticCriticalValueProb.**None*0.91848840.1120624.159210.0002Atmost1*0.70142419.3397117.79730.0291Atmost2*0.52066511.7656811.22480.0401Atmost3*0.3306546.4232784.1299060.0134约翰森协整检验的原假设均为none(不存在协整关系)、atmostm(至少存在m个协整关系),若对应的伴随概率p值是小于0.05的,则说明拒绝原假设,本文得到的协整检验的结果是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直到拒绝至少存在3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即至少存在4个协整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均衡的。4.2.4相关性分析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通过相关系数矩阵进行确认,通过相关性分析,若两两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有强相关现象,则表明模型可能存在高度的共线性,接下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5所示:表5相关系数矩阵LNYLNGLNKLNLLNY1.0000LNG0.9898***1.00000.0000LNK0.9969***0.9922***1.00000.00000.0000LNL0.9769***0.9621***0.9807***1.00000.00000.00000.0000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根据相关性分析,LNY和LNG的相关系数为0.9898,存在99%以上的概率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解释变量之间大部分存在着高度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是高于0.9的,因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较高,因此,在之后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逐步回归进行分析。4.2.5回归分析接下来进行当期的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和滞后1、2、3期的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回归,得到以下结果:当期回归结果:模型的调整R方为0.9862,拟合优度达到98.62%,拟合优度较高,F检验值为609.6825,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所有解释变量系数为0的原假设,即模型是显著的,LNG的影响系数为0.4351,表示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每增加1%,会引起S省GDP平均增加0.4351%,控制变量LNL也存在有显著的影响,且存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理,滞后一期的S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影响系数为0.3908,滞后2期的影响系数为0.3712,滞后3期地为0.3504,随着滞后时间的增加,影响系数是逐步减小的。表6当期和滞后期回归结果当期滞后1期滞后2期滞后3期VARIABLESLNYLNYLNYLNYLNG0.4351***(6.4393)LNG(-1)0.3908***(4.9863)LNG(-2)0.3712***(4.6841)LNG(-3)0.3504***(4.7336)LNL2.6177***2.8023**2.6075**2.3647**(3.1586)(2.8657)(2.5838)(2.4378)C-17.1410**-18.0526**-16.1288**-13.7945*(-2.8302)(-2.5160)(-2.1690)(-1.9199)观测值个数18171615R方0.98780.98270.98180.9826调整R方0.98620.98020.97890.9797F值609.6825***398.0373***349.7935***338.3372***注:***,**,*分别表示在0.01,0.05,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括号里面为t值。4.2.5格兰杰因果检验本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接下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7格兰杰因果检验NullHypothesis:ObsF-StatisticProb.LNGdoesnotGrangerCauseLNY170.00040.9836LNYdoesnotGrangerCauseLNG4.82740.0453LNLdoesnotGrangerCauseLNY177.92740.0138LNYdoesnotGrangerCauseLNL5.45720.0349注:*,**,***分别表示0.1,0.05,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即存在有90%、95%、99%对应的概率水平以上是拒绝零假设的。可以看到,LNY是LNG的格兰杰原因,带动LNG的变化,而S省就业人口LNL与经济发展LNY互为对方的格兰杰原因,带动双方的发展与变化。5对策与建议5.1增加经费投入教育经费是稀缺性资源,经济学角度来说,其总量必然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其需要,但是在总量不足时,合理利用资源就极其重要,因此关于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合理性而言,应借鉴于市场中资金的有效利用,在用途上使教育经费充分利用。教育经费的配置需要综合考虑,首先便是教育的公平。我国实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后还应关注教育质量以及回报程度,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就S省而言,义务教育通过了督导组的检查,全部达标,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是补齐短板的问题,不能出现城市教育质量与农村教育质量差距不断加大,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落后的问题,以满足像城市一样上好学的要求。因此,在S省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方面,义务教育经费就要向农村义务教育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尤其要关注到薄弱学校、偏远农村学校倾斜,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5.2改善基层政府管理我国现在版本的《义务教育法》法律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基层政府需要承担组织适龄儿童、青少年入学接受教育,以及控辍保学、建设教学环境多项义务教育服务职能,因此应当让管理者发挥管理的作用,设置相应基础指标对S省各地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层政府设置相应目标,明确各级权责重视现阶段各农村义务教育中的政府服务管理能力督导,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并对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中存在的各方面困难问题及时了解,并因地制宜,相互借鉴交流经验。通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服务质量保障提制,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更好的强化目前基层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能力职责。那么在明确监督权责授权监督并行评价中,需要有力确保为辖区内基层政府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提供评价,对于内容评价首先应当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保机制,重视以下基层政府公共服务管理工作重点:一是基层政府督导机构是否全面督导义务教育工作开展;二是对于该区域内的适龄儿童、青少年家庭现阶段形成的受教育具体知情情况;三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周边秩序全面维护,确保学校可以正常开展教学保障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成效;四应当尽可能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之间的差异;五应当重视我国下发的农村义务教育内容及课程教学设置质量;最后还应当将学生代表、学校领导代表以及家长代表三者,作为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情况的反馈主体,从而获得农村义务教育综合质量反馈,也能够更好地应对现阶段S省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政府管理缺乏前瞻问题应对被动问题。5.3完善制度创新管理对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意建设来讲,应当突破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政府的管理局限,跳脱不切实际这一困境,对原本缺乏合理性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创建有助于能够调动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热情主动创造性的制度。从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政府服务投入机制层面,在新公共服务理论中提出要解决政府公共服务在财力供给方式、主体、要求各方面均处于矛盾状态这一困境,措施之一便是应当对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加以创新。想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不仅应当树立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对个人、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改变农村义务教育供给现状,结合社会资源投入有关政策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从而形成农村义务教育供给服务产品长效机制。对于如今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产品,长期缺乏多元主体这一问题,基层政府应当加大对组建社会志愿者组织的重视度,联合上级政府成立志愿队伍,展开支援教育活动并组织地区优秀教师,自愿参与政府组织的下乡支教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志愿者能够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创新公共教育服务,更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供给提供较大动力。5.4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财政保障从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政府服务财政保障机制层面,目前要解决公共产品及服务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科学合理配置公共产品及服务及其成本问题,换言之就是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基层政府面临的财政收入分配问题。处于现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机制背景下,统一由县级政府支付教师薪资,县级政府承担多类义务教育投入的职责,但是现阶段的县级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转移支付为农村义务教育能够均衡发展提供政策支撑,但是仍然需要基层政府投入大量配套设施及资金力度,因此很大程度加大了基层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从另一层面我国在实施了税费改革后,尽管由于我国中央政府逐渐地增加了对于乡镇和农村义务教育资金和经费的投入,也逐渐地增加了教育资金,其本质原因是在于本身以乡镇政府为主承担的经费统筹了资金,但这一职责的取消导致义务教育筹资的渠道逐渐狭窄,且这一筹资渠道的来源更是逐渐减少,更所致基层政府提出中央转移支付“等、靠、要”思想,乡镇政府针对农村义务教育承担了控辍保学以及改善乡村教育环境多项事权,但是并未得到匹配事权的对应财权。基于这一本质层面来讲,应当强化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并对公共财政机制逐步完善作为首要前提。因此应当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作为基层政府管理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机制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