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备教策略-苏教版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备教策略-苏教版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备教策略-苏教版_第3页
寡人之于国也备教策略-苏教版_第4页
寡人之于国也备教策略-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备教策略特级教师曹勇军【学情分析策略】我所执教的班级,是我校高一年级中两个比较优秀的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好,对语文学习有兴趣,通过高中一个多学期的调整,多数学生努力转变学习方式,学习积极主动,乐于探讨交流,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他们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灌输和课本基本知识的讲解,对提高语文素养自我期待比较高。但由于目前初中教材及流行教学观念的限制,多数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有欠缺,学习方法也比较死板,喜欢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以瞄准考试为目标,而不太注重积累文言知识、强化诵读语感、获取人生智慧。而执教本课我将继续坚持我的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既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想办法让学生获得文言文学习的大进步。【文本定位策略】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被安排在“必修三”“我有一个梦想”专题中,与《季氏将伐颛臾》搭配,组成一个教学板块。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以人文话题统领专题,组织学习材料,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本专题而言,旨在通过一组表达古今中外志士仁人理想追求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濡染高尚的情操、伟大的人格。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追求,为这一传统经典篇目提供了新的教学阐释的空间,那就是在文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图景,又是怎样与统治者展开思想交锋、用哪些手法取得论辩说服效果的,最终由文及人,认识到孟文雄辩、宏伟的风格缘于孟子的大丈夫的人格精神底蕴。【目标确立策略】.解释并翻译文中的关键词句,疏通文意,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基本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梳理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层次,分析孟子运用的论辩手法,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魅力。.探究孟子雄辩特色背后的人格因素、社会理想中的精神底蕴,了解其“大丈夫”人格的追求,提升精神境界。.合作探究孟子及其学说受到冷落的历史原因,拓宽阅读视野,培养探究意识,获得人生智慧。【教法选择策略】扎实的训诂、反复的诵读和个性化探究,是教学本课的三把钥匙。学习文言文要倡导下“笨”工夫,扎扎实实弄懂字义、句意、段意。如朱熹所说,“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这样文言文方得精进。因声求气,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门。它不仅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更能有效积累文言语料,养成健康的文言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提高文言素养。本文是文言经典,表达的是先哲的生命感受、人格追求。在今天读这样的文言经典,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基本内容的理解上,还应该想方设法,多方面调动学生,让他们立足当下语境,打通古今隔阂,获得精神成长的营养,汲取民族的智慧。这样,文言文的学习才有价值。【文本解读策略】先秦诸子中,庄子和孟子的文章最好看。子曰:“必也狂狷乎。”如果说庄子是人生的狷者的话,那孟子就是人生的狂者。狷者的文章因冷峻超脱而好看,狂者的文章因热情天真而好看。《孟子·梁惠王上》共有五章记录了孟子与梁惠王的谈话,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本文是其中重要的一篇。孟子的“仁政”主张,依据对象与话题的不同,就例发凡,有所变化,充满政治智慧:有时侧重“义利之辨”,有时侧重“与民同乐”,而有时则强调“仁者无敌”等,但核心内容是爱民。就本文看,主要内容有:不违农时(孟子很重视这一点,文中“时”字凡四见),治民之产,“使民养生丧死无憾”,安居乐业;实行教化,“申之以孝悌之义”,使民风淳朴,长幼有序,社会安定。这继承了孔子“富之”而后“教之”的思想,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表现了他救民于水火的济世抱负和理想。孟文多是对话体,必须还原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才能体会到其精妙之处。孟子论辩最突出的地方是“题外功夫”:揣摩对方心理,窥测对方思路,巧设陷阱,多布机关,引人入彀,最后一剑封喉。最后一句永远是由孟子来说,他永远是胜利者。对话开始,梁惠王表白自己治国的尽心和用心,流露出困惑和牢骚。他用“焉耳矣”三个语气词强调“尽心”;用“无如……者”排除一切人,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用邻国百姓“不加少”,自己百姓“不加多”对比,流露出深深的不满和困惑。面对这样一位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些自负、傲慢的君王,孟子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而是“欲擒故纵”,讲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启发对方思考,暗示他“移民移粟”的补救方法与邻国治国的不尽心并无本质区别,为下面阐发自己的主张作了情感上的铺垫,埋下了心理上的伏笔。最后“则何如”一问,问得有力,让对方不得不点头说“不”,牵住了对方,占据了主动。孟子阐发主张也很注意由浅入深,一步步地诱导。他先渲染生活的富足,指出这就是“王道之始”,引发对方的好奇心;接着进一步映衬烘托社会的安定和谐,满足对方的心理需要。面对自负、傲慢又不免颟顸的梁惠王,孟子还需要明确回答他的疑问,于是他用具有鲜明视觉对比感的生活图景,组成反诘语气的长句,通过比喻论证推出结论,给对方以视觉冲击,更给对方以心理震撼,取得了很好的论辩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论辩双方的心理活动,如主动与被动的转换,攻与守的变化,机关与陷阱的埋设与避让,自我情绪的表现与对对方情绪的控制,说话分寸恰到好处的拿捏等。此外,排比、比喻、反诘等众多修辞手法体现出来的文章的气势,也展示了孟文的特色。孟子的论辩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色和风采?因为孟子是一位傲岸不屈的“大丈夫”。他特立独行,傲骨凛然,敢爱敢恨,有股“浩然之气”,而底子是“大丈夫”精神。刘熙载《艺概》引宋儒杨时的话说《孟子》:“千变万化,只说从心上来。”这里的“心”说的就是这种精神人格的底蕴。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它“至大至刚”,“配义与道”(《公孙丑下》);又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正是这样的道德信念、人格底蕴,使他目空一切,使他知言察情,巧施辩术,气盛辞壮,能牢牢掌握住话语权,既有风骨又显智慧,而非心机重重的小聪明。与孔子的温文尔雅不同,孟子给人的感觉是机警灵敏,伶牙俐齿,甚至还有几分狡黠。他脾气大,傲气足,火气旺,有时甚至还不免盛气凌人。他风尘仆仆,周游列国,忧国忧民,充满坎坷和艰辛。据杨伯峻先生考证,孟子来魏国时,年龄在七十岁上下,由于功利心的驱使,梁惠王最终也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史记》:“梁惠王不果所言”),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他“大丈夫”的伟大人格,他勇于担当、经世济民的高尚情操,连同他独具鲜明特色和神采的文章,深深地教育感染了我们。【流程安排策略】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在预习本上解释翻译关键词句。教师检查。.解释加点词语:()河内凶……河东凶……()请以战喻()弃甲曳兵而走()谷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斧斤以时入山林……无失其时……勿夺其时……()寡人之于国也……多于邻国……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是亦走也……是使民……是何异于…….翻译句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二、依据原文,说说梁惠王是怎样的一位君王。明确:梁惠王穷兵黩武,高高在上,急功近利,他并不关心民生疾苦,却自以为用心治国,感觉良好,很有些自负、傲慢和颟顸。他与孟子的谈话,与其说是寻找解除困惑的答案,不如说是宣泄不满和牢骚。三、齐读课文,体会文中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的气势。四、面对这样一位君王,孟子是怎样一步步去说服他的?明确:第一步:讲故事,巧妙设喻,欲擒故纵,让对方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主张。第二步:绘蓝图,排比铺陈,宣扬仁政,描绘一幅百姓殷富安定的图景。第三步:作回答,现实场景,击中要害,犀利的词句和浩然正气让对方无从躲闪。五、布置作业。本文是对话体,由孟子与梁惠王的问答组成。在下列空白位置上为梁惠王各设计一句话,表现梁惠王论辩时的心理活动,并说明理由。.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第二课时一、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上节课作业。明确.可以添加“寡人愿闻其详”之类的话。理由: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使梁惠王意识到五十步与百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他也许不会就此承认自己治国的“尽心”与邻国之君一样,他还希望对方作出具体的解释。.可以添加“何也”之类的话。理由:孟子用各种符合仁政的做法的诱人的结果(“养生丧死无憾”)引出他的“王道”主张,但到底什么是“王道”还不是很清楚,对方还需要从正面加以阐发。.可以添加“先生所言有理,然百姓之多寡究竟是何原因”之类的话。理由:孟子的“王道”乐土“、仁政”美景,固然有感染力,能打动梁惠王,也暗含着对梁惠王开头的困惑的解答,但对梁惠王这样感觉良好而又颟顸昏庸的君王,还必须旗帜鲜明地给出具体解答,促其醒悟。通过这些合理添加的话,我们能体会出梁惠王当时从迷惑不解到若有所悟,从不满沮丧到受到触动不得不考虑的复杂心态,也感受到孟子论辩的强烈效果。二、孟子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论辩效果?明确.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情势,巧设陷阱,诱使对方入彀。.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形象化,产生了神奇的论辩效果。.语言上多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锋芒毕露,犀利明快。.具有特立独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精神。三、你估计梁惠王会不会接受孟子的主张?(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投影《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中的有关资料,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孟子当时的处境和遭遇。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四、诵读领悟。齐读文中“不违农时……未之有也”这一部分内容。五、这幅社会图景让你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特点?表现出孟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给人一种富足、快乐、安详、美好的感觉。统治者役民以时,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加之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天下为己任。”同情人民的苦难。救民于水火的抱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百折不挠。坚定执著。勇于担当、经世济民的情操。“大丈夫”的人格和精神……六、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和思想之美。七、课后作业。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梁惠王认为孟子“迂远而阔于事情”而不接受他的主张。(.材料见教学步骤三).惠王数被于军旅,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魏世家第十四》)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赏识、期待使她们的心中时刻升腾着爱的灵焰,情的灵光。教师就是在以一颗普通人的心灵,播撒爱的种子、培育爱的心灵的过程中,追求着未来的事业,成就着辉煌的人生。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不是天才,但我愿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就让所有的困苦艰难一起来吧,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无论你做什么事,一开始时不要被唱反调的人把信心击溃。请记住,信心是希望的膏油!她似一缕阳光,时时燃烧着爱的火焰,处处流淌着情的甘泉。面对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自然地还以灿烂的笑容,面对一颗颗纯真无瑕的心灵,真诚地给以阳光般的温暖。虽然阳光不能洒遍每一个角落,润泽每一颗成长中的幼苗,但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因为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