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共41份)-苏教版13_第1页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共41份)-苏教版13_第2页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共41份)-苏教版13_第3页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共41份)-苏教版13_第4页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共41份)-苏教版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课秦始皇本纪本文记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独裁的暴君、集大功大过于一身的秦始皇的事迹。学习本文,首先要认识其人,了解他在统一天下后采取的各种政策,正确评价其功过。本文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详略分明。要记住作者详写始皇什么,略写其什么,认识这样安排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对始皇的态度。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特别是本文的重点实词和特殊句式。一、人物名片秦始皇(前~前),是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他岁时即王位,因年幼,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朝政。岁时,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等人,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岁时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秦国。公元前年,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二、背景资料秦国,从襄公被封为诸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与山东六国相比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天下统一已成为大势所趋。秦始皇顺时乘势,奋发努力,终于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接着他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以健全和巩固新政权。然而,倏忽之间,这个空前强大的封建王朝就被农民起义的汹涌波涛冲毁了。三、知识链接“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庞大规模的描述。公元前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朝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可惜,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了。他死后,秦二世即位,继续营建阿房宫前殿,后来又修建了后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阙,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长115米四、文化常识古代帝王的祖庙古代帝王认为祭祀是件国家大事,因此把祭祀的典礼归入“吉礼”,列为“五礼”之首。祭祀主要是祭祖先和神祇(í),目的是对祖先或神灵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来求取庇佑,其中:天子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三昭三穆)、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所以“七庙”成了王朝的代称。古代帝王一直是立七庙来祭祀祖先的,到了王莽时增建了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这样就有了九庙之说。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国家有了大事,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皇帝即位时,在宗庙里拜祖先,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寡人以眇眇之身眇同渺;渺小,微小()不为置王,毋以填之填同镇;镇压,安定()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拂同弼;辅佐()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取同趣;趋向()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臧同藏;这里是“藏进去”()虽万世世不轶毁轶同迭;更迭.解释下列多义词。()下\\\{\\(\\\\(王翦将上地,下井陉:攻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下交,率群下以造谤:在下位的人,下外羡门:放下))()复\\\{\\(\\\\(五帝不相复:重复,因袭,乃并复丰,比沛:免除徭役赋税,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再))()并\\\{\\(\\\\(并阴山至辽东:傍,沿着,及并天下:兼并,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并入,与魏将……之军并攻昌邑:一并,一起))()面\\\{\\(\\\\(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当面,马童面之,指王翳曰:背(向),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脸)).古代汉语中有一些表示“从前”“先前”的双音节副词,如“曩者”,本文出现较多,如:异时、他时、古者、昔者。解析“异时”“他时”亦有表示“另个时候(日)”之意。.翻译下列句子。()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译文: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安定那里。(要点:“为”宾语省略,“填”为通假字)()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译文: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要点:苦、以)()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译文: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要点:卒、辅拂,宾语前置,“相”偏指一方)()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译文: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要点:当、力、辟)()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译文: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要点: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译文: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要点:善、私学、非)()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译文:工匠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来的。(要点:定语后置).名句默写。()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唐·章碣《焚书坑》)()诸儒坑尽一身余,始觉秦家网目疏。枉把六经灰火底,桥边犹有未烧书。(明·袁宏道《经下邳》).常识识记。()秦衡制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秦衡一斤合公制253克()古制,天子的祖庙可祭祀七代祖宗。\(十三年,桓齿奇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十三年(前),桓齿奇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杀了十万人。秦王到河南去。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桓齿奇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桓齿奇攻打赵国。十四年(前),在平阳攻击赵军,攻占了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齿奇定平阳、武,安,打败了赵国军队,杀死了赵国的将军。桓齿奇平定了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城。韩非出使到秦国,秦国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非死在云阳。韩王请求向秦称臣。)\(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十五年(前),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军队到达邺县,一路)\(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军队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十六年(前)\(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九月,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腾为代理南)\(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阳郡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魏国向秦)\(于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十七年(前),内史腾去攻打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韩国设置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名为颍川郡。(又)发生了地震。华阳太后去世。人民遭遇大)\(大饥。,饥荒。)\(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十八年(前),秦国大举兴兵攻赵,王翦统率上郡地区)\(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的军队,攻占了井陉,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羌瘣攻打赵国,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和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前),王翦、羌瘣全部平定打下)\(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了赵国的东阳,俘获赵王。他们又想率兵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山。秦王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秦王生在赵国时的母家有仇的)\(怨,皆坑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那些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返回,经由太原、上郡回(到)\(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都城)。秦始皇的母亲太后去世。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谷。大饥。,郡。这年发生了大饥荒。)\(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二十年(前),燕太子丹担心秦国的军队打到燕国来,)\(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发现了,处荆轲以肢解之)\(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刑来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二十一年,王贲攻荆。乃益发,二十一年(前),王贲去攻打楚国。(秦王)于是增派)\(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的土)\(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地,在那里称王。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徙于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君被迁谪到郢城。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二十二年(前),王贲攻打魏国,引河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城墙塌坏,魏王请求投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二十三年(前),秦王再次征召王翦,强令起用他,派他)\(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去攻打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王,在淮河以南反秦。二十四年(前),王翦、蒙武去攻打楚国,)\(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于是也就自杀了。)\(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二十五年(前),(秦王)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喜。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代王嘉。王翦于是平定了楚国的长江以南一带;使越君降服,设)\(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置了会稽郡。五月,秦国为庆祝灭掉五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聚饮。)\(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二十六年(前),齐王建和他的相国后胜派军队防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齐国西部边境,断绝和秦国的来往。秦王派将军王贲经由燕国)\(南攻齐,得齐王建。,往南进攻齐国,俘获了齐王建。)\(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秦国刚统一天下,命令丞相、御史说:“我凭着这个渺小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身,兴兵诛讨暴乱,靠的是祖宗的神灵,六国国王都依他们的罪)\(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过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天下安定了。现在如果不更改名号,就)\(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无法显扬我的功业,传给后代。请商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外)\(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有的朝见,有的不朝见,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子不能控制。现在您兴正义之师,讨伐四方残贼之人,平定了)\(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天下,在全国设置郡县,法令归于一统,这是亘古不曾有的,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也比不上的。我们恭谨地跟博士们商议:‘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皇,有泰皇,泰皇最尊贵。’我们这些臣子冒死罪献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称为‘泰皇’。下命令称为‘制书’,发文告称为‘诏书’,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自称为‘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帝’的位号,称为‘皇帝’。其他就按你们议论的办。”于是下)\(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令说:“可以。”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又下令说:“我听说上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有号而没有谥,中古有号,死后根据生前品行事迹制定谥号。)\(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这样做,就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了,非常没有意义,)\(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我不采取这种做法。从今以后,废除谥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穷尽。”)\(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安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为王,希望皇上恩准。”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发表意见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现在天下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侯没有好处。”始皇说:“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依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却想要求得安)\(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宁太平,岂不困难吗!廷尉说得对。”)\(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人)\(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民叫做“黔首”。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钅豦,金人十二,重各千,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石,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的宽度。书写使用统一的字体。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洮、羌中,南到北向户,往北据守黄河作为要塞,沿着阴山往东)\(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一直到达辽东郡。迁徙天下富豪人家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诸祖庙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三十四年(前),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宴,七十位博)\(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士上前敬酒祝寿。仆射周青臣走上前去颂扬说:“从前秦国土)\(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地不超过千里,依仗陛下神灵明圣,平定天下,驱逐蛮夷,凡是)\(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日月所照耀到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把诸侯国改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人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功业可以传之万代。您的威)\(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德,自古及今无人能比。”始皇十分高兴。博士齐人淳于越上)\(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前说:“我听说殷朝、周朝统治天下达一千多年,分封子弟功)\(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臣,给自己当做辅佐。如今陛下拥有天下,而您的子弟却是平)\(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民百姓,一旦出现像齐国田常、晋国六卿之类谋杀君主的臣子,)\(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没有辅佐,靠谁来救援呢?凡是不师法古人而能长久的,还没)\(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有听说过。刚才周青臣又当面阿谀,以加重陛下的过失,这不)\(忠臣。”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是忠臣。”始皇把他们的意见下交群臣议论。丞相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各以治,非其,袭一代,可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理好了,这并不是他们彼此)\(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相反,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现在陛下开创了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建立起万世不朽之功,这本来就不是愚陋的儒生所能理解的。)\(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况且淳于越所说的是夏、商、周三代的事,哪里值得取法呢?从)\(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前诸侯并起纷争,才大量招揽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该学习法令刑禁。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人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当今,矫饰虚言扰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利,追求奇异说法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像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势力就会形成。(我认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史官把不是秦记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官那里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示众,借古讽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黥刑和城旦之刑。)\(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从直道至,七月丙寅,秦始皇在沙丘平台驾崩。一路行进,从直道回)\(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到咸阳,发布治丧的公告。太子胡亥继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郦山。始皇当初刚刚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郦山,到统一天下后,从全国各地送来七十多万徒役,凿地三重)\(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泉水那么深,灌注铜水,填塞缝隙,把外棺放进去,又修造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设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宝怪石等搬了进去,放得满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的。命令工匠制造有机关能自动发射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器递相灌注输)\(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送,顶璧装有天文图形,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人鱼的油脂做)\(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成火炬,估计很久不会熄灭。二世说:“先帝后宫妃嫔没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女的,放她们出去不合适。”就命令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很多。下葬完毕,有人说是工匠制造了机关,墓中所藏宝物他)\(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们都知道,宝物多而贵重,这就难免会泄露出去。隆重的丧礼)\(毕,已臧,闭中羡,下,完毕,宝物都已藏好,就封闭了墓道的中间一道门,又把墓地最)\(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外面的一道门放下来,工匠们全部被封闭在里边,没有一个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出来的。墓上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赵高为郎中,二世皇帝元年(前),二世二十一岁。赵高担任郎中)\(令,任用事。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令,执掌朝廷大权。二世下诏,增加始皇祠庙里用来祭祀的牲)\(及山川百祀之礼。令群臣议尊始皇,畜数量,增加山川各种祭祀的礼仪。命令大臣们讨论推尊始皇)\(庙。群臣皆顿首言曰:“古者天子七庙,诸,庙号的事。大臣们都叩头说:“古时候天子的祖庙为七庙,诸)\(侯五,大夫三,虽万世世不轶毁。今始皇,侯五庙,大夫三庙,即使是万世以后也不能毁除。如今始皇庙)\(为极庙,四海之内皆献贡职,增牺牲,,是至高无上的,天下人都要贡献祭品赋税,增加祭祀用的牲畜,)\(礼咸备,毋以加。先王庙或在西雍,,礼仪完全具备,不能有比这个再高的。先王庙有的在西雍,有)\(或在咸阳。天子仪当独奉酌,的在咸阳。天子按礼仪应当单独捧着经多次酿制而且质醇的)\(祠始皇庙。自襄公已下轶毁。所置凡七庙。群,酌酒祭祀始皇庙。从襄公以下的庙都毁除。所建共七庙。大)\(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皇帝复自称,臣们都依礼进献祭祀,推尊始皇庙为皇帝始祖庙。皇帝仍自称)\(‘朕’。”,为‘朕’。”)一、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段):简要地叙述秦始皇在前代打下的基础上,逐个吞并六国的经过。第二部分(~段):叙述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的言行和事件。一方面列举了诸如议帝号、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统一法律、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另一方面又列举了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造陵墓及死后的一些情况。通过以上这些叙述,不仅表现了秦始皇的政治、军事才能和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作风,而且也表现了他的愚昧荒诞、暴虐凶残,为了自己生前死后的享受而不惜民力民财的骄奢淫逸。二、问题探究.如何看待秦始皇这个人?答案秦始皇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能够礼贤下士,重用人才。如统一度量衡、文字,强令起用王翦,重用王家父子等。同时又骄奢淫逸,暴虐凶残,如坑杀在赵国时母家仇人,焚书坑儒等等。他在历史上成功地统一了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封建集权、专权国家。同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为社会的稳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条件。不过,也应看到他的“焚书坑儒”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带来的劫难。.本文是如何记载秦始皇一生的事迹的?答案①以编年体记事的形式,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及在统一之后采取的一系列的政策。②详略得当,简中有繁,概括和重笔相间。因为是人物传记,对能深刻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件进行详细叙述。.司马迁为何要详写始皇陵墓的情况和死后秦二世及群臣给他的“殊荣”?答案揭露了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兴建陵墓的骄奢淫逸、滥杀无辜的罪行;指出生前不可一世,死后极荣,但“势入浮云亦是崩”。.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从史书的记载上看,事实比较清晰。但有人认为这件事情的经过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秦始皇究竟坑的是谁?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点拨秦始皇发怒是冲着方士的,按情理来说当时坑的四百六十个是方术之士而非“诵法孔子”的儒生,至少可以说四百多人中儒生很少。《盐铁论》说:“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术,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坑杀者中没有方士,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秦始皇时期,儒士在社会上的地位比战国更有所提高,坑方士后,对儒生的社会政治地位并未造成什么影响。之后秦始皇东巡,齐鲁地区的七十位儒生被任命为博士,跟着他到泰山举行封禅。到了汉代,儒家对这件事也不十分介意,很少有人谈起。西汉中期时,人们谈到这件事,也仅是说“坑杀术士”,没有人说是坑杀了儒士。.有人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对中国历史的走向,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请结合历史谈谈这种说法的道理。点拨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虽然也存在过夏商周等名义上统一的国家,但是不论从民族形态、政治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形式上来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