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历史教育_第1页
90年代的历史教育_第2页
90年代的历史教育_第3页
90年代的历史教育_第4页
90年代的历史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0年代的历史教育一、90年代历史教学目标二、90年代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三、90年代历史新教学方法的出现一、90年代历史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成才目标。

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大纲。1996年,国家教委又出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90年代历史教学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地表述了历史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根底知识、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能力的培养、特别在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比90年代以前笼统提出“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这两部大纲较之以前的大纲的进步之处就在于开始强调历史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更加重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发挥历史学科思想教育的功能,开始注意到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和学习心理。90年代研究历史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文献:2.历史教学.1993.钱放《从历史学科特点出发加强素质教育》3.历史教学.1998.赵秀玲《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1.历史教学.1998.赵恒烈《论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4.历史教学.1999.胡阳新《素质教学与活动课教学》在综合素质教育中,历史学科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三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何为道德素质?对青少年来说,主要是指怎么做人,怎么处理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道德主要是为培养人的高尚品质和改善社会关系效劳的。在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特别富有的伦理道德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别的任何学科都是无法与之抗衡的。——历史教学.1998年.赵恒烈《论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历史教学.1998年.赵恒烈《论历史学科中的素质教育》1.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上下的窗口。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史记》在历史教学中,文化素质首先表现在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要加强素质教育,就必修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窗口,是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2.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形成的条件

历史教育的真谛是教学生继承人类文化,学会如何做人,当然也不是做古人,而是做今人,做超越古人的今人。为此就必须使学生通过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关系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竞争和生存,因此必须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意识。3.历史知识是文化素质形成的根底文化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如今的历史课本中涉及到的就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哲学、教育、宗教、民族等许多分支学科知识。二、90年代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一〕历史学科课程设置的变化〔二〕教科书的变化与历史教材多元化〔三〕教学内容的变化〔一〕历史学科课程设置的变化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世界史周时3231986年历史课程设置90年代历史课程设置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中外近现代史中古史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课程改革并没有改变“学科中心课程”的根本模式,历史根本课程的设置还是按照学科的体系排列,而且在课程细节的安排上也非常的“死”,课程内容非常的满,不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任何灵活的余地。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历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综合性”的课程设置,即将假设干原先独立的学科“综合”为一门学科。总之,90年代的历史课程改革已经确定了构建“多元”、“开放”、“弹性化”的历史课程体系的方向。〔二〕历史教科书的变化与历史教材多元化1.历史教科书的变化:“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教科书体制的改革带来了教科书开展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前期,相继有多套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和2套高中历史教材问世。这些教材面向全国各类地区,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

全国部分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地区教科书人教社编写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编写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上海教材委员会编写的初高中教科书广东教育委员会编写的初高中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呈现出“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局面,这些教科书通过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被不同地区和学校所采用。这种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教科书体制的初步转轨,并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局面2.历史教科书的变化: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历史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表现为:〔1〕普遍增加了近现代史的内容,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下限被延伸到20世纪90年代,把历史与现实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增加了经济史、文化史、科技史、社会史的内容。教材中文化史的比重到达了三分之一,一改正去偏重的政治史的旧面目。大量文化、科技、社会史的内容使历史教材更加贴近社会生活。〔3〕各本教材都注重对生动具体的历史细节的微观描写,增添了许多插图、表格、文献资料等,一扫旧教材枯燥、死板的文风。3.教材的多元化过去习惯上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开展,使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通过教科书中获取知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很多媒介获取知识进行学习。当人们的教育观从“教”转向“学”,并随着课程结构的变化呈现出复合、多元的趋势时,人们关于教材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认识到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但凡承载教学内容和信息的物化材料,乃至教具,都是教材。——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39页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教材改革直接推动了历史教材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我国已有的历史教材超过10个种类:〔1〕“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历史教科书〔2〕全国各地编写的乡土史教材和当地民族史教材〔3〕相应的“教学参考书”〔4〕学生练习用书〔《练习册》、《历史地图册》等〕〔5〕学生学习工具书〔6〕教材挂图〔7〕教材模型〔8〕课外历史读物〔9〕历史影视教材〔10〕幻灯片教材〔11〕电子历史教材三、90年代历史新教学方法出现

80年代初,讲授法在历史教学中占绝对统治的地位。当时出版的中学历史教学法著作一般只列举五种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教具演示法、读书法。——李可琛《中学历史教学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90年代初,有关探讨历史教学法的内容丰富了许多。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被打破。这时黄慕洁、白月桥在其著作中把历史教学的方法分成两大体系:一是注入式教学,一是启发式教学。并把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归纳为七种: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讨论法。

——黄慕洁、白月桥《中学历史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90年代学者试图对出现许多新的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归类。赵亚夫那么把历史教学法归类为“以教师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前者是传统的方法,后者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当时有代表性的“四字三段教学法”、“四段教学法”等都是围绕“讲读法”进行的。——于友西《根底教育现代化教学根本功〔中学历史卷〕》首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王铎全那么法把历史教学法归纳为“接受学习的教学”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王铎全、李稚勇《比较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除了刚刚讲解那七种常用的历史教学方法外,90年代中期又涌现出来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教法有:电脑教学法、历史情景创意教学法和历史研究教学法1.电脑教学法:电脑教学法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根底上,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用于历史教学,但普及化开展的势头是在90年代中后期才出现。当时利用电脑进行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有2种:一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另外一种是“人机对话”的方法进行历史教学学生上机操作时,他们面对的计算机便不是一般的教学仪器,而是具有了人工智能的机器,计算机也成了人格化的教师,教师正是借助于计算机实现了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到达教学目的。——历史教学.1991年第2期.张道林《中学历史课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探究》2.历史情景创意教学法:教师根据某一章节教学目标、内容及其特点,创设模拟历史场景或情景,让学生在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展。——朱光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历史研究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地或者与他人合作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所采用的方法。它与研讨发现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