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3.12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 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

上册)202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知预习·导学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1.颁布“推恩令”,刺史制度实行的背景、作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2.“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铸造五铢钱、盐铁专卖的实施和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知识梳理一、“推恩令”的实施(政治方面)1.背景: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诸侯王2.“________”推恩令(1)建议者:________。主父偃(2)实施办法①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②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3)作用: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此一蹶不振。3.建立刺史制度(1)内容: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遣刺史一人。(2)职能: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3)作用: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思想文化方面)1.实施原因(1)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2)诸子百家的学说在社会上很流行。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2.目的:加强__________。中央集权3.建议者:________。董仲舒4.措施(1)把______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家(2)在长安兴办______,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太学5.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三、盐铁专卖(经济方面)1.背景(原因)(1)私人铸币没有完全禁绝。(2)盐铁经营权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经济措施(1)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铸币权五铢钱(2)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______官营、专卖。盐铁(3)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1.背景: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冒顿2.西汉与匈奴的关系(1)汉初和亲:西汉初期,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和亲(2)汉武帝时期原因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措施汉武帝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______、________率精骑出击匈奴,在______与匈奴展开决战,大胜而归影响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卫青霍去病漠北问题导思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你认同哪一种?请说出理由。

不同: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认同:汉武帝的做法。

理由:两种手段目的相同,但结果不同。焚书坑儒摧残了知识分子,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汉武帝虽然独尊儒术,但没有强行阻止其他学派的发展,不会激起人们的反感。重点直击·导析学法指导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史论结合,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例如,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经济发展,增进了民族交流,拓展了对外交往,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汉武帝连年征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针对训练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汉武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DA.赏赐诸侯王

B.统一思想

C.巩固边疆地区

D.加强中央集权2.以下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中央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地方“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学习经过孔子整理的先秦古籍CA.打破官府垄断教育

B.诸子百家学说兴起C.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文学艺术繁荣发展3.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政策,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向他提出这项建议的大臣是(

)

BA.主父偃

B.董仲舒

C.卫青

D.霍去病4.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将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其目的在于(

)

AA.控制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罢黜百家,确立儒家的主导地位C.实施“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

D.休养生息,稳定社会局势5.西汉初年,国家财力不足,铸币时轻时重,加上民间和各郡国私自铸钱,更加剧了币制的混乱。为了解决私人铸劣钱盈利造成的币制紊乱问题,汉武帝决定统一铸造(

)

DA.刀币

B.布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

D.五铢钱6.漠北之战中,汉军作战指挥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指挥作战的大将是(

)

CA.陈胜、吴广

B.韩信

C.卫青、霍去病

D.项羽素养达标·导练基础巩固1.《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这说明当时(

)

CA.国家的财政问题已得到解决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确立C.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已解除

D.国家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2.监察,是指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秦汉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分别是(

)

DA.诸侯、丞相

B.太尉、御史大夫C.太尉、丞相

D.御史大夫、刺史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________”的主张,完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

CA.北击匈奴

B.休养生息C.尊崇儒术

D.收回盐铁经营权4.西汉前期,富商大贾蓄积财物,冶铸煮盐,家财积累到万金,却不帮助解决国家急难,百姓陷于重困之中。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BA.休养生息

B.盐铁专卖

C.平定叛乱

D.合并郡县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DA.汉武帝时,匈奴国力衰弱

B.汉武帝的态度比汉初皇帝的强硬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6.进一步巩固大一统,使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

)

D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能力提升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7.为解决右图所示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BA.盐铁专卖

B.实施“推恩令”C.建立刺史制度

D.大举反击匈奴8.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政权的精神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CA.以农为本,减轻赋税

B.焚书坑儒,禁锢思想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安定边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访求)海内,举其俊茂(才智杰出的人),与之立功……——摘编自(汉)班固《汉书》(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汉武帝在哪一领域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影响?

领域:思想领域。

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材料二

直到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才根据董仲舒的建议,下诏丞相公孙弘和太常孔臧、博士平等共同商议设立太学的具体计划。最后决定设立《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置弟子员五十人,从而建立起了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太学。——摘编自任晓锋《略论西汉太学》(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答出一点即可)

材料三

汉武帝在文治武功上都展现出了个人的雄才大略。他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创造出了并不多见的晴空。——摘编自徐卫民《秦汉历史文化研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上“用巧妙的方式实现了权力集中”的措施是什么。 措施:颁布“推恩令”。

材料四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摘编自战英等主编《毛泽东评说中国帝王》(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什么? 评价:汉武帝晚年虽有失误,但不失为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客观、公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