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_第1页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_第2页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_第3页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_第4页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二〇二三年四月 1第一章基本情况 6一、试点背景 6二、试点概况 16三、存在问题 48第二章工作基础 63一、规划编制审批情况 63二、相关项目实施情况 66三、有关试点探索和制度建设情况 71四、备案管理 76第三章可行性分析及评估 77一、空间布局优化的可行性 77二、土地综合整治可行性及潜力分析 79三、土地权属调整可行性分析 117 120第四章试点目标任务 126一、整治目标任务 126二、试点制度建设 139三、试点特色及预期效果 142第五章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157一、规划明确的整治内容 157二、建设内容和实施安排 161三、实施项目安排 256第六章投资测算 268一、测算依据 268二、投资估算 269三、资金筹措 274四、资金平衡分析 274第七章组织实施 277一、组织保障 277二、制度保障 280三、资金保障 282四、技术保障 284五、公众参与 286第八章其他 287一、附表 287二、附图 287三、数据库 287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整治、万村示范”重要批示精神,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部署要求,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关于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函》(自然资生态修复函〔2020〕37号)、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的函等文件精神,依照四川省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工作安排,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作为四川省20个国家级试点之一的乡镇,在充分听取项目区群众及基层集体经济组织意见、区级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本方案以解决白节镇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产业分布散链条短、农商文旅产业融合等问题为导向,依据白节镇实用性片区村庄规划进行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通过内涵综合、目标综合、手段综合、效益综合的手段开展综合整治,计划在三年内,通过农用地整理促进耕地数量显著增加、质量进一步提升、空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通2过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不完善短板,提升中心镇村为辖区服务的能力;通过产业项目规划落地,充分利用现代种植循环技术,实现对泸州地标农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做强地方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农商文旅有机融合;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现村庄建设空间科学化利用、提高人居环境品质;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全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生态环境;通过乡村历史文化保护进一步保护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美化村容村貌,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经实地调研与外业踏勘,结合试点区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村镇发展需求,充分尊重当地百姓意愿,将在试点区域内规划实施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三产融合产业项目、生态保护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六大类项目工程,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美化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促进一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纳溪区白节竹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目前已通过“纳溪区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专家评审暨专班审查会”评审,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均为2022年11月最新下发的“三区三线”3划定成果,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调整。白节镇村级片区规划包括4个村级片区规划,已通过政府审批,下一步进行整理备案。实施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政策要求,与相关法定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整治区水土资源有保障,与生态保护红线不冲突,农民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具备实施条件。本方案试点区范围为白节镇全域,即白节镇竹海村、赵坪村、来龙村、福华村、皇观村、团结村、青风村、鱼湾村、高隆村、加鱼村、金田村、柳林村、玉水村、兴桥村、龙塘村、白节滩社区16个行政村(社区),面积共计12468.2108公顷(187023.16亩)。其中农用地整理项目涉及金田村、柳林村、来龙村、兴桥村、皇观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涵盖上述除白节滩社区外的15个行政村全域;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涉及加鱼村、高隆村、青风村、玉水村、鱼湾村;乡村历史文化保护项目涉及竹海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高隆村、团结村、赵坪村、金田村、福华村、竹海村、青风村;三产融合产业项目涉及皇观村等12个行政村。本方案拟对整治区域整治前148.5949公顷(2228.92亩)的耕地进行整治。农用地整理类型包括其他草地开发、残次园林地整治,田坎归并、垦造水田。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44.2646公顷(663.97亩),农村居民点拆旧复垦实际新增耕4地面积106.2700公顷(1594.05亩白节镇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区项目新增耕地0.4463公顷(6.69亩),合计新增耕地面积150.9809公顷(2264.71亩),扣除包括农民集中安置建新区等各项目占用耕地31.3901公顷(470.85亩),实际共计新增耕地119.5908公顷(1793.86亩整治区域整治前净耕地面积126.3607公顷(1895.41亩整治区域新增耕地面积比例94.64%,满足“新增耕地面积不少于整治区域内原有耕地面积《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初步方案》项目区调出永久基本农田8.5596公顷(128.39亩调入永久基本农田9.0814公顷(136.22亩新增永久基本农田0.5218公顷(10.17亩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比例为6.10%,永久基本农田数量有增加。调入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平均规模0.1539公顷(2.31亩),高于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平均规模0.0465公顷(0.70亩),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8.0等,调入永久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7.8等,满足新增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5%的要求,质量数量有提高的要求。本试点方案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1个、建设用地整治项目4个、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个、乡村历史文化保护项目1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个,三产融合产业项目11个。预计共需资金35865.20万元,其中农用地整理费用3664.24万元,占总投资的10.22%。建设用地整治费用26480.96万元,占总投资的73.83%。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费用4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1.15%。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工程费用3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0.95%。其他建设工程1380万元,占总投资的3.85%。试点方案实施期三年(2023—2025年)。试点区域内不存在违法用地情况,土地权属清晰、不存在产权纠纷情况,试点区域在规划禁止建设区、生态敏感区外,未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中试点负面清单中,未出现任何一例清单列举情况。6第一章基本情况一、试点背景(一)建设背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2018年9月,国家发布《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明确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完善农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并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等具体要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的工作交汇点,是以更高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策》中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守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2019年《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以乡镇或部分村庄为基本实施单元,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到2020年,全国试点不少于300个,各省(区、市)试点不超过202020年6月,为进一步指导落实《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相关文件精神,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关于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要点(试行)》的函,便于各地准确把握政策要求,规范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该文件对全域整治试点乡镇的选择、试点与空间规划的关系、整治区域的划定、整治任务的确定、有关指标的认定、负面清单等进行了指导说明。82020年8月,四川省发布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20〕55号)提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化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合理配置农村土地资源要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坚持机制创新、分类推进、重点突破,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加大土地制度供给,激活配优各类自然资源要素,探索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样本,助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2021年1月4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的通知》,纳溪区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属于四川省20个国家级试点乡镇之一。(二)试点的重要性通过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对整治区内的田、水、路、林、村统一规划,实现整齐划一,打造良好景观生态效果;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田亩均产出和提升粮食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产生经济效益;打造集约9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有效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新产业新业态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对于白节镇形成优质粮油示范基地、精品果蔬农业园、循环农业种养基地、生态茶园、种养示范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六大特色优势农产品体系十分重要。项目拟优先使用乡村地区的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结合农业种植基地、新建农业设施,直接服务种养殖业的农产品初加工、农机停放、直销配送、农产品销售展示、虾等设施用(三)试点的必要性1.助推乡村全面振兴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支持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1月,中央公布了2018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乡村振兴三步走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到2020年,开展300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基本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到2022年,示范村镇建设扩大到1000个,形成具备推广到全国的制度体系。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于应对乡村内部要素的流失不衰退,通过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等手段激发内部动力和吸纳外部资源来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要素,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地域功能、重塑乡村形态,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关键发展要素,统筹物质空间振兴与精神内核提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与区域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按照分区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采用相应的模式和途径。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在农业方面,依托天然的竹资源及茶叶资源,白节镇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来强化农业品牌创建,做强传统农业强镇,逐步向现代农业迈进,逐步形成新型农业产业格局。联片打造优质竹产品、茶叶基地。培养蔬菜种植、特色经果林、特色养殖大户,以带动整治区域内农业发展,形成项目技术、种植、生产、销售的统一管理,逐步形成规模化养殖与种植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在服务业方面,紧密结合全镇实际和发展方向,依托白节镇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资源,推出康养+农业、康养+度假、康养+文化等多方位的以康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全面助推乡村振兴。2.加强耕地三位一体保护根据纳溪区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泸州市纳溪区最新耕地质量分等定级成果等数据,项目区现有耕地(31629.17亩旱地829.0514公顷(12435.77亩田坎476.4224公顷(7146.34亩),无水浇地。近年来,通过土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工程建设,耕地数量与质量都有不小的提升,但依然存在坡耕地面积比重大,部分区域耕地质量较低的情况。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农田水利设施长期失修,耕地质量总体下降的情况,且部分农户在耕作过程中存在粗放经营,造成了耕地养分流失、肥力下降,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其中10等以下耕地尚有738.9219公顷(11083.83346.0365公顷(5190.55亩占耕地面积的10.59%,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的农用地整理项目(包括垦造水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预计新增有效耕地潜力面积119.5908公顷(1793.86亩),完善配套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土,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实现耕地数量、质量、3.解决空间布局无序化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整治区域内存在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中心镇村服务功能不强,产业分布散链条短,农商文旅产业融合不足,产业发展滞后,村庄建设空间利用不合理,人居环境品质不高等制约白节镇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白节镇山、水、田、林、湖、草多维一体的整治,实施农用地整理,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配套道路;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完成农民集中安置建新区修改,完善集中区电力、交通、燃气、垃圾分类处置等基础配套设施,优化村庄建设空间布局,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引入文旅农商一体化融合产业,补齐产业链条。(四)试点的目的和意义近年来,在纳溪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白节镇始终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施《白节竹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抓手,是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途径,是盘活整理农村建设用地发展格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推进试点工作,在现有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生活、生态、生产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统筹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对“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进行综合整治,强化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构建形成空间高效节约、生态环境优美的资源利用新格局,释放乡村振兴潜能,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与此同时,通过推进试点工作,逐步构建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及模式,助推白节镇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开展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总书记习近平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新发展理念,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作为推动浙江建设生态省的有效载体,深刻改变了浙江乡村的生产布局、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经过15年实践,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成效斐然。201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其“地球卫士奖”。这充分彰显了这项重大工程的国际影响力,也充分表明了其对于全国各地的示范意义。浙江开展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进行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其经验与成效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实践样本。此外,湖北、江西、河南、上海等地以至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也都不同程度、不同侧重地开展了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这些实践表明: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平台抓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开展全域土地整治,既是新的发展理念对国土整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国土整治工作发展的根本趋势。开展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该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到2020年开展300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基本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到2020年,示范村镇建设扩大到1000个,形成具备推广到全国的制度体系。实现这一规划目标,必须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本载体和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分类开展整治,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开展白节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该地区探索农村土地整治政策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土地整治工作顺应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其政策体系、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2018年机构改革时,党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新的职能。面对农村土地利用矛盾愈加突出、整治目标更加多元、整治任务更加艰巨的新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探索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土地整治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杠杆,为地方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创造空间、激发动力,是一个新课题。而浙江等地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给出了解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要求、全面推动土地整治工作乃至自然资源工作新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二、试点概况(一)试点所在地基本情况及特点(1)地理位置白节镇位于纳溪区东南23公里,辖区面积124平方公里,G546穿境而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东与合江县尧坝镇接壤,南与打古镇毗邻,西南一角连护国镇,西邻天仙镇,北接丰乐镇,镇人民政府距纳溪城区25千米,距泸州市城区(2)气候白节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近十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年平均3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2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2019(3)地形地貌片区平坝、丘陵、低山兼有,地貌以镇界划分均为四周高,中部低特征,海拔在195~943之间。地形起伏较大,坡度以12°以下区域面积占比较大,多集中于整治区域北部及南部区域,镇区四周相对较为平缓。整治区域以北、东北、南、西南坡向为主,其中区域东部坡向变化较大。(4)地质试点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构造上属于川中古隆起南侧的川南低陡构造带,由北往南发育一系列雁行排列的相对紧闭的背斜和宽缓的向斜构造具有复式褶皱特点。储层主要是下古生界五峰组一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该区在五峰组一龙马溪组沉积时期位于深水陆棚沉积中心,五峰组底部与下伏临湘组灰岩整合接触,顶部与上覆龙马溪组整合接触,龙马溪组顶部与下志留统石牛栏组碳酸盐岩整合接触。(5)土壤试点区域境内土壤主要以第四系新老冲积物发育而成的棕色土壤和灰棕色土壤为主,主要是紫色土,该区域植物一般,植被类型以其他土地为主,农作物次之。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纳溪区所属的西南土石区(1),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2.a)。试点区域土壤1250t/(km2.a),侵蚀强度表现为轻度侵蚀。(6)水文及水资源试点区域内河流水系发达,白节镇境内水系以白节河为主,属长江一级干流水系—永宁河支流,流域长度13.5千米。白节河由南向北纵贯全镇中部,穿过城区汇入永宁河,多年平均河(7)植被及生物资源整治区域森林面积317.1336公顷(4757.00亩同比增长0.01%,森林蓄积量3.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21%,古树名木种类3种。野生植物种类424种,野生动物种类10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种类1种。2.社会经济条件截至2020年6月,白节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高隆村、加鱼村、鱼湾村、玉水村、柳林村、金田村、龙塘村、福华村、兴桥村、赵坪村、来龙村、皇观村、青风村、团结村、竹海村;镇人民政府驻和平街198号。(1)人口2022年末,白节镇总户数11348户,总人口45395人,其中城镇人口7662人,占总人口的16.9%,城镇化率25.11%。白节镇以农业人口为主,2020年总人口比2000年增加了8438(2)产业经济白节镇抓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新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白节镇近三年社会经济情况如下: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完成16.5%;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13.2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055元、19091元,2020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8664.90万元,完成预算的117.47%,同比减少45.27万元,下降0.52%。全镇财政总支出8664.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减少45.27万元,下降0.5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达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预计完成16.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预计达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预计达36038元、20618元。2021年全镇财政总收入完成8483.34万元,完成预算的95.69%,同比减少181.54万元,减少2.10%。全镇财政总支出8483.3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69%,同比2022年,白节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报送17.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达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完成2650.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94.63万元。白节镇2022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6216元,同比增长4.5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39元,3.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1)产业发展现状白节镇农业基础较好,基本形成了以茶叶、林竹、枇杷种植为主,其他种植及养殖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农产品以茶叶、竹笋、竹子、枇杷、柑桔、柚子、葡萄、莲藕、中药材等为主,养殖以生猪养殖、稻虾为主。试点区域内现有大旺特色竹业现代农业园、山画山茶产业现代农业园两个农业产业园,林竹、山茶两大农产品种植特色明显。白节镇内瀚源有机茶基地带动白节镇茶产业基地建成1600余亩,获评“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2)产业发展方向白节镇内有竹林23万亩,共有竹生产、加工、竹下经济、竹关联企业11家,培育了竹宝、四川银鸽、活之酿等企业,年利用楠竹及杂竹7.2万吨,年产值约13.65亿元,正在进行“白节大旺”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白节三华山、大旺竹海等生态资源,重点发展竹业经济和康养产业。整治区域内已建成云溪温泉度假区、正在建设白节镇那溪里康养综合产业项目,但产业分布散链条短,农商文旅产业融合不足。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1)交通设施现状。近年来试点构建了外部交通、内部交通、配套设施三级功能体系,纳白路、东三路、白大路构成境内交通骨干网络,镇、村水泥公路总长102.5千米,泥结碎石公路总长423千米,境内100%的村通碎石公路,70%以上的村通水泥路,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50班次,G546贯穿全境、泸古金高速建成后将贯穿该乡镇。(2)供排水现状。城镇水源取自附近水库地表水,规划将原自来水厂扩建,占地面积0.5000公顷(7.50亩)。根据《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确定用水量预测城镇人均24000×420=10080000立方米/d。从城镇自来水厂自西南向东沿建设路和新建道路敷设给水干管,近期为枝状系统,远期逐步形成环状加枝状系统,以保证供水稳定,要求最不利点出水压力大于28米水头。城镇现状排水为雨污合流直接排入水体,城镇无排水管道系统。规划城镇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按供水量的80%计,则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量为:84000×8=672000立方米/d。另白节镇规划布置污水处理厂一个,在白节城镇西北面白节河下游。污水干管沿主干路、干路自东向西敷设,集中到白节河的截污干管再引入下游污水处理厂。(3)电力设施现状。城镇现状供电由35kV白节变电站供给,电源充足。规划将35kV变电站升级为110kV变电站,规划城镇用电由白节镇升级后的110kV变电站供给,根据《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确定的城镇采用0.6kW/人标准进行折算,则城镇的用电负荷为:24000×0.6=14400kW城镇的供电方式采用电力浅沟与杆架线相结合的方式。现有10kV配电线路,应结合规划道路的建设进行改建,主要道路应布置电力浅沟,电力线与通信线应分隔设置,分设于道路两侧,不宜同侧。电力干管沿主干道、次干道布设。各小区用电采用10kV配电房低压出线进入用户,新建的10kV配电线应沿规划道路布设,有条件的小区应采用电力浅沟布置。(4)供气现状。城镇内已通天然气,气源为白节配气站,配气站位于城镇规划区西侧。根据《泸州市“三区”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纳溪区远期将规划敷设至白节的输气管线。根据居民用气标准,城镇1.2立方米/户·天气化率为100%,则供气量为:24000×0.4=9600立方米/日城镇沿规划的干道道路敷设输配气中压干管,沿次级以下的道路敷设配气管,在城镇形成环状加枝状的供气管网,在居住区各楼栋分设天然气调压箱,燃气经调压箱调压后进入用户。(5)通讯设施现状。移动电话实现无盲区覆盖,可提供国内国际电话服务及各种现代化的电报、电传、特快专递、无线通讯、互联网等电信邮政服务。项目区通信管线可满足项目(6)农业基础设施状况。近年来,白节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新建蓄水池、新建农村道路、新建排灌渠等措施,提升了片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但因试点区域范围较广,新建农业基础设施有限,故整个试点区域的农业基础总体仍旧薄弱,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农业灌溉设施缺失的现象尤为突出。(7)自然灾害情况。试点区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旱、涝、滑坡、冰雹、低温、霜冻等。干旱天气一年一遇,低温霜冻五年三遇,近年来随着地灾避险搬迁、滑坡点治理等措施的实行,试点区域的地灾及滑坡等灾害明显锐减。5.生态环境状况试点区域内整体植被状况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白节大旺竹海有十万亩天然竹海形成绝佳度假气候及康养条件,覆盖率达90%,每立方厘米3200个的负氧离子浓度,空气清新,被誉为川南部的清凉世界、天然氧吧,生态环境适宜发展康养休闲度假产品,但整治区内生态景观缺乏打造,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白节镇各种建设用地扩张,耕地不断减少等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覆被状况,尤其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层次结构产生了较大的扰动,对生态系统造成强烈干扰,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征发生较大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区域内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镇域内草木种类,野生动物种类,各种野生植物药材等均有所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此外,过量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到耕地,导致雨季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进入沟渠河道,降低了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本土生物物种数量和质量下降。6.人文风情白节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最初的时候,白节镇这里并不以白节为名,而是叫一个今天看来有点奇怪的名字“赖死旺”。传说古时候,白节这里虽然山清水秀、土地肥美,但是人民生活却很凄苦,当地的地主、豪绅、贪官污吏层层加码,盘剥当地百姓。除此之外,土匪也经常来此袭扰。许多人被弄得家破人亡,可是这里的人民太善良,都不敢起来反抗,只能默默忍受,有些人一气之下就自尽了。可是他们越是如此,受到的压迫就越沉重。终于有位豪杰站了出来,他看到乡民们备受欺凌,不敢反抗,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赖死旺”,意思是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生活就会旺起来。他带领那些受欺负的乡民,与地主劣绅作斗争,反抗土匪的袭扰。赖死旺去世后,人们十分想念他,为他建了一座庙,取名“赖死旺庙”。后来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作赖死旺。后据说到了明朝末年,清军入关,明军节节败退。当时四川等西南之地是抗清势力的大本营,传说赖死旺所在的泸州有个太守,姓白,人们叫他白太守,他带领泸州军民坚决与清军作斗争,宁死不降。白太守困守孤城,在外无救援,内无粮草的恶劣情况下,仍然坚守月余。无奈清军实力太过强大,白太守不敌,本有心以身殉国,无奈被几个亲兵拦住,簇拥着逃到赖死旺这里。但清兵哪里肯放白太守,在他身后紧紧追赶。白太守他们边战边走,已然精疲力竭,后来清兵追来,白太守上马便逃,可是这时已经晚了,清军从三面围了上来。他身后就是河水了。白太守心想:“我岂能被他们捉住。”想到这里,纵身一跃,投河自尽了。附近的乡亲们目睹了这一幕,都为白太守的气节所感动,因此就将这里改名为白节滩。(2)滚板山歌白节镇内有民俗文化——滚板山歌。纳溪民歌独具特色,而纳溪民歌中的滚板山歌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所谓滚板山歌,即是以连续的短句,用连说带唱的方式,节奏明快地进行演唱。这里的连说带唱不是指说一段唱一段说唱分开,而是指“说”就是“喝”,“唱”寓于“说”中,这也成为纳溪滚板山歌的显著特征,其独特的语言、演唱风格体现了川南人民积极乐观的精神文化内涵。(3)其他民俗文化白节早豆花、白节甄子等传统手工技艺。白节镇活之酿酒技艺是历史遗迹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亚类中的传统技艺,酿出的酒色泽淡雅,清香纯正。茶文化《中国名茶志》中唐代名茶列有“泸州茶又名纳溪茶”记载,纳溪特早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7.村容村貌现状白节镇域内大部分建筑为村民自建房,以砖混、砖木结构为主,尚存部分质量风貌较差的土坯房。房屋建设较为随意,大多沿河或沿路随意盖房,表现为风格迥异、特色不突出,房前屋后乱搭乱建、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较为严重;在村庄的改造过程中,简单模仿、向城市看齐等意识较为突出,以至于乡村布局、环境营造、建筑样式等形式单一且不美观,具有地方色彩的个性化风貌建筑没有及时保留。自建房的厨房、厕所、圈舍、生产工具房等随意设置,夏季蚊虫环绕。目前,除少部分聚居点和农业产业园区进行了环境整治和景观美化外,全镇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乡村景观无序、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农业大棚杂乱、庭院空间拥挤、杂物随意堆放、厨卫条件差等问题,村庄环境治理刻不容缓。8.民俗风情与文化古迹保护情况白节镇竹海村境内的巫氏民居,是一座拥有200余年历史的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竹海村的巫氏家族作为泸州“湖广填四川”的代表性家族之一,是一种大型客家移民文化。该民居约于1780年巫氏祖先怀晋公入川后修建,占地面积约1800余平方米。历经200余年的动荡和风雨,民居虽然损毁较重,但其主体建筑和部分文物至今尚较好保存。民居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基本对称的风格代表了中华祖先的建筑理念,山水园林、花草树木和四合院的结合,既有江南民居的特色也兼具北方民居的风格。内有三个明天井,一个暗天井,能充分处理积水。一间正堂屋,两间偏堂屋,共有房屋30余间,具有祭祀、议事、聚餐、居住等功能。花窗、挑梁、吊脚楼、双扇长门、绣花楼、雕花天花板等显示巫氏祖先在建筑上的考究。而紧邻水塘的主建筑基石墙上砌成的带有木板覆盖的专供火药枪用的小石洞,使该建筑犹如碉堡,固若金汤,体现了巫氏祖先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防护意识。香居、雕花床、大板凳等古家具诉说着巫氏祖先高贵优雅的生活。特别是悬挂在正堂屋上由四川布政使司题赠的书有“品重经纶”四个大字的牌匾,见证了巫氏祖先在品德、才能方面的卓越成就。9.其他资源情况白节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是天然气,天然气可采储量达4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热水的储量大,其中南山温泉泉眼日出水量达60吨,水温达70℃,境内森林面积7638.4365公顷),楠竹、黄竹、西凤竹等立竹蓄积8615.9万株。10.试点区与整治区划定本方案试点区范围白节镇全域,即白节镇白节滩社区、竹海村、赵坪村、来龙村、福华村、皇观村、团结村、青风村、鱼湾村、高隆村、加鱼村、金田村、柳林村、玉水村、兴桥村、龙塘村16个行政村,面积共计12468.2108公顷(187023.16方案中农用地整理项目涉及金田村、柳林村、来龙村、兴桥村、皇观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涵盖上述除白节滩社区外的15个行政村全域;乡村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涉及加鱼村、高隆村、青风村、玉水村、鱼湾村;乡村历史文化保护项目涉及竹海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及高隆村、团结村、赵坪村、金田村、福华村、竹海村、青风村;三产融合产业项目涉及皇观村、团结村、赵坪村、竹海村、来龙村、高隆村、玉水村、鱼湾村、金田村、福华村、柳林村。根据白节镇村级片区规划,将白节镇西北部的高隆村、金田村、玉水村、福华村、柳林村5个行政村划分为城郊融合类村庄,将白节镇南部来龙村、兴桥村、皇观村、团结村,东部的加鱼村、鱼湾村、青风村、龙塘村、赵坪村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由于巫氏民居位于竹海村,故划分为特色保护类村庄。高隆村、金田村、玉水村、福来龙村、兴桥村、皇观村、团加鱼村、鱼湾村、青风村、龙(二)试点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1.土地利用现状根据白节镇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白节镇镇域总面积为12468.2108公顷(187023.16亩)。其中,农用地面积11774.2474公顷(176618.22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94.44%;建设用地总面积528.0522公顷(7920.78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4.23%;未利用地总面积165.9112公顷(2484.16亩),(1)农用地:白节镇农用地以耕地、林地、园地为主,其中耕地3414.0853公顷(51211.28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27.38%;林地7638.4365公顷(114576.55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61.26%,为白节镇面积占比最大的地类;园地263.6428公顷(3954.65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2.11%,其他农用地458.3831公顷(6875.74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3.68%。(2)建设用地:白节镇建设用地以农村宅基地与公路用地为主,其中农村宅基地329.3530公顷(4940.30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2.64%;公路用地106.5193公顷(1597.79亩占白节镇总面积的0.85%。(3)未利用地:白节镇未利用地以河流水面与其他草地为主,其中河流水面165.6107公顷(2484.16亩占白节镇编码名称1耕地592地kkk地3林地264草地56工7住8地9地特9AK塘其%1.1耕地状况(1)耕地总量:图斑面积约3414.0853公顷(51211.28亩),图斑地类面积2937.6629公顷(44064.94亩)根据白节镇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白节镇现有耕地图斑面积为3414.0853公顷(51211.28亩),约占镇域总面积(44064.94亩),扣除地类面积476.4224公顷(7146.34亩),以田坎为主,田坎系数平均值为0.138。(2)人均耕地面积:农村户籍人口人均1.19亩2021年统计结果表明,白节镇现有农村户籍人口35958人,农村户籍人口人均耕地图斑面积为0.0949公顷(1.42亩),人均耕地地类面积为0.0817公顷(1.23亩)。(3)耕地类型:水旱比约为7:3,无水浇地白节镇耕地以水田和旱地为主,无水浇地。其中,水田图斑地类面积为2108.6115公顷(31629.17亩占耕地总面积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22%;水田与旱地的图斑面积比值约为7:3。(4)耕地坡度:坡耕地比例高,占比84.64%小于2°的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0.59%,大于25°的耕地占耕地84.61%,梯田占比为55.42%,平地占比为0.59%。>25°(5)耕地种植属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64.80%白节镇耕地种植属性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64.80%;其次是粮与非粮轮作,占耕地总面积的30.14%;种植非粮食作物占耕地总面积的0.23%,未耕种的耕地总面积为157.8832公顷(2368.25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3%。(6)永久基本农田总量:2674.5209公顷(40117.81亩)通过综合分析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全镇永久基本农田图斑共8317个,保护范围净面积2256.0368公顷(33840.55亩含水田面积1745.6896公顷(26185.34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68.22%,平均地块面积0.2713公顷(4.07亩)。根据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分析,整治区域内,部(40117.81亩现行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耕地(净)面积为2234.2836公顷(33514.25亩)。(7)耕地保有量:“三区三线”划定本轮耕地保有量目标2695.4000公顷(40431.00亩)(40431.00亩),其中水田2156.32公顷(32344.80亩),水浇地0.0000公顷(0.00亩),旱地539.08公顷(8086.20亩)。依据最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白节镇现有净耕地2937.6629公顷(44064.94亩“三区三线”最新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能完成。但现有耕地仅比耕地保护目标多242.2629公顷(3633.94亩),耕地保护压力大。根据《纳溪区2023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2022年白节镇耕地总体上流入大于流出,后续要严控流出,积极稳妥恢复耕地,实现进大于出,切实保障白节镇达到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目标。1.2农村建设用地状况(1)农村居民点总量与规模:占镇域面积的3.58%,平均居民点面积仅0.1008公顷(1.51亩)。根据白节镇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白节镇现有农村宅基地面积为329.3530公顷(4940.30亩),约占镇域总面积的3.53%。农村宅基地斑块数量为3964个,平均居民点面积0.0831公顷(1.25亩)。规模集中在0.06-0.3公顷(4.50亩)以下,小于0.06公顷(0.90亩)的宅基地占白节镇宅基地斑块数量的34.95%,占白节镇宅基地总面积的12.49%。(2)农村居民点面积:农村户籍人口122.13平方米农村户籍人口人均宅基地面积:白节镇现有农村户籍人口35958人,农村户籍人口人均农村宅基地面积为122.13平方米,人均宅基地面积较大。其中团结村人均宅基地面积最大,为147平方米/人;高隆村人均宅基地面积最小,为97平方米。(3)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规模小、分布分散、环境差、公服不配套白节镇现有农村居民点斑块3964个,散落分布在16个行政村中,平均每个行政村的农村居民点的斑块数量为264个,且白节镇公共环境质量不高,垃圾处理条件差,公共服务设施较少。因此,规模小、分布分散、环境差、公服不配套是白节镇农村居民点主要特征。(4)农村居民点坡度:84.13%的农村居民点位于6-15°的坡地上根据白节镇农村居民点坡度分析结果,小于2°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为101个,总面积2.6019公顷(39.03亩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0.79%;2-6°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322个,总面积12.4825公顷(187.24亩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154.1701公顷(2312.55亩),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46.81%;15-25°的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为3571个,总面积122.9145公顷(1843.72亩占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37.32%;大于25°),民点主要位于6-25°坡地上。>25°(5)农村居民点与耕地位置关系:99.6%的耕地到最近居民点直线距离低于200米白节镇耕作半径分析结果表明,白节镇40.97的耕地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在50米以内,32.66%的耕地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直线距离在50—100米,19.9%的耕地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直线距离在100—200米,白节镇93.62%的耕地到最近农村居民点的距离低于200米(详见附表)。该现象说明白节镇农村居民点与耕地的相互依赖关系,农民已习惯在“田间地头”居住,考虑到社会发展情况,传统农民耕作半径将会改变,白节镇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中应注意丘陵地区特殊的人-地关系,在新建聚集点选址问题需充分考虑农业生产作业半径问题,合理选择聚集点位置。200—300米8耕地居民点1.3生态用地状况根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村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19〕38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关于四川省村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的补充通知》,生态用地包含公益林地、湿地、其他自然保留地、陆地水域等。根据白节镇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分析,白节镇全域试点区域内生态用地主要包括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草地等。区域内虽有林地面积7638.4365公顷(114576.55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1.26%,但其竹林地面积就有6625.4101公顷),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草地面积24.7497公顷(371.25亩占国土总面积的0.02%,都属于未利用荒草地,草地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无内陆滩涂等湿地;水域占比较小,占国土面积的1.13%,以河流水面为主,面积165.6107公顷(2484.16亩)。且部分河道、坑塘水面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三、存在问题1.农用地中耕地空间集中连片程度低、乡村耕地碎片化、质量低、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耕地保护压力较大项目区涉及白节镇白节滩社区、青风村、团结村、鱼湾村、福华村、赵坪村、龙塘村、竹海村、加鱼村、玉水村、高隆村、金田村、柳林村、来龙村、兴桥村、皇观村16个行政村,国3414.0853公顷(51211.28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2674.5209公顷(40117.81亩)),耕地占用总国土面积的27.38%,耕地以水田为主,坡度在25°以上耕地有346.0365公顷(5190.55),基于白节镇2022年航飞影像数据,选取多个0.5千米×0.5千米的样点分别对白节镇小于2°的耕地田块、2-15°的耕地田块、大于15°的耕地田块进行矢量化,并计算不同坡度下耕地田块的平均面积。分析结果表明:白节镇坡度小于2°耕地田块的平均面积为0.0833公顷(1.25亩2-15°耕地田块的平均面积为0.0382公顷(0.57亩),大于15°耕地田块的平均面积为0.0361公顷(0.54亩);根据白节镇不同坡度耕地占比,计算得到白节镇耕地田块的加权平均面积为0.0423公顷(0.63亩因此白节镇耕地的空间集中连片程度较低,守住耕地红线,守住基本农田红线,保护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红线压力较大。试点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主要在国家利用等6等-11等之间,全域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国家利用等)为8.5等。其中,24.96%,9等的占比23.07%,10等的占比16.11%,11等的占6.50%。白节镇旱地和水田的等别相对较低,耕地的国家利用等均值为8.9,耕地质量相对不高。白节镇耕地中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84.61%,梯田占比为55.42%。通过调查显示,该区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了约300.00公顷(4500.00亩),试点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是面蚀。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就是减少土地的营养成分,导致农作物难以存活,并且土地还会出现沙化的现象。并且通过分析,这些土层每年都会流失5cm左右。因为长时间的水土流失影响,农田的收益越来越低,各种问题随之发生,粮食的产量日益降低。2.建设用地资源利用低效,村庄建设空间利用不合理农村居住十分分散,有村无庄现象明显。农房呈团块状、线状、满天星状等布局模式,整体聚居度不高,宅基地图斑平均面积0.0831公顷(1.25亩),户均364平方米,最大聚居点约60户,位于镇区周边,10户以上居民点仅占1.8%,50户以上居民点10个。现状宅基地的空置比例较高,散居的农房不仅不利于建设用地的集约高效,同时对耕地空间的连片利用也存在极大的影响。镇村风貌缺乏特色与统筹,镇村房屋“夹道”建设、散点建设现象严重,建筑风格雷同且体型偏大,没有积极回应其所处的地形条件,失去了当地的传统特色和文化特征,环境杂乱无章,人居品质不高。3.生活空间基础设施滞后,服务功能不强,空间布局无序,人居环境品质差道路交通问题:单向通道对外联系不畅,内部道路有支无干,技术等级低,交通承载力有待提升。对便捷的外部交通转化不足。片区仅通过三级公路纳叙路连接G546通道,对片区整体带动不足。内部道路技术等级整体偏低。缺少内部联系的干线公路系统,片区G546国道,总长度约6342㎞,有纳叙路等县乡道,总长度约108㎞。道路网不成体系。相邻村、组之间道路联系单一,部分道路尚未硬化,交通便捷性还有待提升。交通设施配套不足。公共停车设施、城乡公交设施及乡村寄递物流设施等交通设施不足,品质也有待提升。公用设施问题:污水垃圾等设施匮乏,路、水、电、讯等农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农业灌溉设施缺失的现象尤为突出。设施分布分散,且规模均较小,如集中供水工程中最大的福华供水规模1400m。/d。受地貌影响,设施难以实现共建共享。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片区无大型水源工程,水资源调蓄能力较弱,中小工程支撑不足,应对极端气候和连续干旱的能力较弱。区域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白节河流域自然条件先天不足,水利工程建设条件不足,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支撑,保障能力相对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缺乏:试点区域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没有有效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接排放到白节河等水体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除竹海村有集中式供水之外,大部分地区采用的都是个人自行打井取水的方式,这种方式会导致水源被污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加之因为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原因,污水处理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都加剧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公服设施问题:镇村公服设施未有效统筹,乡村地区配置权闲置多、管理松散。中心镇集聚效应弱,支撑能力不足,公共服务设施标准低、缺口大,相应设施配备与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尚有差异。教育育幼设施问题:现状有1所中学,4小学,其中闲置3所小学(闲置用地面积9254平方米)。村级养老设施与老龄化趋势不匹配。60岁以上人口占比25.88%,现状建设1个敬老院(白节镇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仅13.8张,村级互助养老服务点职能有待提升和补足,乡村地区缺少日间照料机构。体育文化设施有待补足。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健身中心以及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健身场所覆盖率均低于50%,且等级低。医疗卫生设施存在缺口。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仅1.7张,基层医疗卫生设施规模较小,卫生室建筑面积均150平方米,不能满足群众对医疗环境和医疗服务的高质量要求和适应老龄化医疗需求。4.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伴随着白节镇城市化进程,大量农业人口进城,乡村的空心化加速了白节镇传统村落的逐渐消亡,附着的传统乡村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也会受到影响,加之没有完善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盲目地追求现代和繁华,大批传统建筑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大容积率的多层楼房,传统特色被严重破坏。5.生产空间不足,产业分布散链条短,农商文旅产业融合不足整治区域内基本形成了以粮油、茶叶、林竹种植为主,发展形成酒业、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度假、康养养生、农业休闲等旅游服务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但集聚度不高;整治区域内茶叶、林竹种植规模数量大但分布散,仅在部分区域有集中连片分布。产业深度不足;整治区域内下游产业链衔接滞后,深加工产业缺乏。茶叶、林竹以及其他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等下游产业链落后,未实现延伸发展;整治区域内农商文旅产业发展缺少统筹,文化展示和挖掘不够充分,农商文旅产业间的联系薄弱,相互带动动力不足;云溪温泉和大旺竹海基本形成了核心带动,但资源与交通限制了白节镇的引领带动和各片之间资源互动;村域产业规模较小,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受市场影响较大,以楠竹及其他竹类为主要产品,虽有竹类加工厂以及酒厂,养殖场等企业支撑,但缺乏品牌打造,市场知名度一般,市场认可度一般,农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用地指标保障不充分,通过全域土地整治,将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在保障项目区农户安置需求后,优先用于产业用地的保障。6.生态质量退化下降(1)林地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根据2021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分析,白节镇全域整治区域内虽有林地面积7638.4365公顷(114576.55亩),占国土),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不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挑战。草地面积24.7497公顷(371.25亩占国土总面积的0.02%,都属于未利用荒草地,草地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湿地与水域占比较小,部分河道、湿地、湖泊生态功能降低或丧失。(2)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严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白节镇的农村地区也在不断发展。然而,农村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缺乏完善的市政设施,尤其是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上面,问题凸显。首先,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大,仅靠藏身处置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据调查,农村地区人均生活垃圾占地面积比城市高出很多,每个村庄的生活垃圾越积越多,而随意“倾倒”生活垃圾无疑扩大了环境卫生问题。其次,农村地区缺乏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许多乡村不具备分类处理和焚烧的设备,暴露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大缺失。(3)面源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白节镇农业生产为传统种植农业,农业科技水平有限,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田土壤、农田生物多样性及地下水造成一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隐蔽的特点,白节河流域沿岸存在的村庄、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与畜禽养殖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形成的复合型水污染,是导致农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该区域由于严重的农村空心化,劳动力流失后,农业管理更加粗放,原来的精耕细作被撒施漫灌代替,为保证农业产量,过量的化肥和农药施用到耕地,面源污染源头失控,导致雨季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进入沟渠河道,降低了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本土生物物种数量和质量下降,传统的土地整治与农田水利项目修建的排灌沟渠均为硬化沟渠,对于营养物质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消纳作用,营养物质最终均进入长江等大江大河。通过野外调查发现整治区内河道、坑塘湿地富营养化严重。项目区目前田间灌溉、施肥设施不完善,部分区域灌溉施肥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存在干旱及洪涝风险。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全面稳定达标困难,水安全形势严峻,因此,应结合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成因,加强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管理,从根本上控制面源污染发生迫在眉睫。(4)水土流失损害正常的生产生活白节镇周边丘陵地带地面坡度大,暴雨后径流容易很快集中,造成山坡冲刷、水土流失,严重的损害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白节镇是典型川中丘陵紫色土分布区,由紫色砂岩发育成土,极易受到外力剥蚀,土壤砂质含量较高,且该地区雨热同期,暴雨季节坡耕地极易被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部分白节河河道缺少护坡护岸,河段河岸侵蚀严重,雨季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泥沙淤积严重。第二章工作基础一、规划编制审批情况(一)《泸州市纳溪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泸州市纳溪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响应四川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部署”为核心理念,围绕泸州市打造成渝经济圈南翼跨越支点、长江上游开发新高地,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发展定位;立足纳溪实际,以泸天化、数字经济、新经济产业生态园、全域旅游及特色农业为支撑,规划纳溪区总体发展定位为: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泸州“一体”发展重要支撑和增长极、产城融合现代生态新城。白节镇属纳溪区白节竹生态康养片区,在规划中功能定位为:竹生态康养旅游核心发展区、泸州大都市区后花园。目前区级规划已于2023年7月14日之前通过了省厅预审会、区专家会、区规委会、区人民政府常务会、区人大常委会、市级专委会、市级规委会等会议审查。(二)《纳溪区白节竹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纳溪区白节竹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目前已通过区级专家会、区级规委会审查,并修改完善形成规划成果,城镇开发边界线、永久基本农田已经划定;本次试点区内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纳溪区白节竹生态康养旅游片区内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白节镇定位与职能是以温泉度假旅游、旅游服务、生态居住为主的旅游型城镇,拟打造成为综合服务中心,农文旅康融合发展核心,是片区中心城镇。依托白节镇区及大旺组团,打造服务于现代农业、康养度假、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核心。白节镇拟发展方向为延纳叙路沿线发展,横向纵深向G546建设,形成横纵两条发展轴线,形成北部温泉组团,中部新区组团,南部老场镇组团。(三)《白节镇村级片区规划(2021—2035年)》《纳溪区白节镇白节滩片区村规划(2021—2035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打造纳溪区东部集现代农业与康养体验为主的市级示范新村,以特色水果种植、蔬菜和高产粮田构建现代农业以农业+健康理念,结合温泉体验活动,生态美食、农事活动等,发展健康农业、健康休闲、健康旅游。《纳溪区白节镇皇观片区村规划(2021—2035年)》:以三华山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和林下经济,发展适宜山地的旅游、休闲等产业。构建高低错落、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山水画卷,建设具有川南特色的山、水、林、田、房交相辉映的山地村庄。《纳溪区白节镇竹海片区村规划(2021—2035年)》:以竹林山水生态资源为背景,以优质粮油、精品果蔬、林下畜禽养殖等传统农业为基础,以田园观光、竹酒产业、乡土文化为发展脉络,以竹生态康养为特色,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农文旅一体化新型田园示范性《纳溪区白节镇鱼湾片区村规划(2021—2035年)》:打造独具山水田园特色的集乡村度假、康养休闲、历史文化和户外拓展于一体的新型田园示范村。上述村级片区规划已通过政府审批,下一步进行整理备案。实施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政策要求,与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和村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未有冲突的地方,整治区水土资源有保障,与生态保护红线不冲突,农民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具备实施(四)部下发三线划定情况按照部下发的纳溪区最新三区三线划定情况,白节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674.5209公顷(40117.81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90.3189公顷(1354.78亩),无生态保护红线保护范围。(五)权属调整整治区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已征得涉及调整的土地权利人的同意,调整方案需在所在村组进行公告,并上报纳溪区人民政府批准,由白节镇正有序组织权利人签订土地权属调整协议,并将按规定进行土地登记,确认权属。二、相关项目实施情况白节镇是传统农业镇,农业生产总值占比较大,对土地需求大,对耕地提质改造也有较大需求。项目区公用设施污水垃圾等设施匮乏,路、水、电、讯等农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农业灌溉设施缺失的现象尤为突出。设施分布分散,且规模均较小。地貌影响,设施难以实现共建共享。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项目区无大型水源工程,水资源调蓄能力较弱,中小工程支撑不足,应对极端气候和连续干旱的能力较弱。区域性缺水问题依然存在,白节河流域自然条件先天不足,水利工程建设条件不足,缺乏骨干水利工程支撑,保障能力相对薄弱。项目区现有户籍人口约35958人,户数8991户,农村宅基地面积329.3530公顷(4940.30亩占住宅用地面积的97.44%,户均农村宅基地用地面积0.05公顷(0.75亩含院坝及其他设施用地),已超过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标准,其原因是受地形地貌影响,农村宅基地布局散乱无序,农民居住较为分散,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建筑质量普遍较低,人居环境较差。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用地水平较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节约建设用地潜力较大。试点区域内已实施的增减挂钩、补充耕地、高标准基本农田、人居环境改造等项目,为试点区域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积累了项目实施的经验和办法,为试点项目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整治区内已实施验收增减挂钩项目1个,包括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金田村、龙塘村柳林村、福华村、兴桥村、皇观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区。截至2023年7月,项目已完成省市联合核查,项目批准周转指标规模10.0918公顷(151.38亩),实际申报验收规模6.4208公顷(96.31亩),地块147个,新建农民集中安置建新区1个,节余挂钩周转指标4.4585公顷(66.88亩)。(二)补充耕地项目实施情况整治区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个,分别为1、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高隆村、玉水村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立(1245.21亩2、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团结村、七里村、青风村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立项,2021年验收通过,验收新增耕地面积57.7820公顷(866.73亩);3、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加鱼村、胡林村、白坝村、鱼湾村、水心村土地整理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立项,2021年验收通过,验收新增耕地面积53.7513公顷(806.27亩);4、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龙塘村等4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白节镇全域剩余金田村、柳林村、兴桥村、皇观村、来龙村5个村尚未开展土地整治项目。(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涉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2个,分别为2018年纳溪区白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四川省泸州市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金田村、福华村、柳林村,项目建设包括(1)土地平整:建设土地平整346亩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8500亩;(3)灌溉与排水:新建高效节水灌溉1100亩;建设渠(管)道1.41千米;整治山坪塘2座;新建蓄水池8口4)田间道路:建设田间道路12.53千米;其中机耕路6.16千米;生产路6.37千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区级验收。2018年纳溪区白节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原七里村、青风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整治山坪塘15口、新建蓄水池5口、新建灌溉管道11710米、新建排洪渠1720米,整治农业机械化生产道路3250米、新建生产便道3200米,实施田型调整和改土220亩。(四)2021年纳溪区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项目位于金田、福华、高隆、青风,建设内容包括涉及白节、龙车、丰乐、天仙四个镇,白节镇涉及资金约307万,包括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化粪池2个,沼液暂存池2个,阳光堆肥场1个,户用净化槽550座,配套排水沟13.5公里,截至目前项目正在各村自行建设中。(五)水利项目涉及2022年纳溪区白节镇鱼湾提灌站灾毁重建工程项目1个,项目建设内容涉及新建提灌站一座,配套PE110管道295米,DN热镀锌管165米,截止目前已完工待验收。涉及纳溪区白节河高隆马村段防洪治理工程1个,位于纳溪区白节镇,九兑窝河及其支流云溪河上。工程于2020年10月4日开工建设,2021年6月底全面完工。新建堤防3.94千米,清淤3.6千米,工程投资1700余万元。工程建设后,提高白节场镇和温泉河段的防洪能力,改善河段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1万亩,耕地0.58万亩,保(六)交通项目白节镇整治区域内涉及交通项目5个,已全部完成。包括2020年来龙村扶贫道路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实施4.5米宽田间道路建设3.01公里;新建1.2米宽入户便道3.95公里;新建0.8米宽入户便道0.5公里。白节镇赵坪村生产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内容为硬化机耕道4.48公里,4.5米宽、0.18米厚C25砼路面。G546沿线(倒流河区域)园区产业金田村生产道路硬化项目,建设内容为硬化机耕道1.2公里,3.5米宽、C30砼路面。皇观村至七里村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建设费用380万元,新建1公里,加宽3公里。白节镇玉水村13组凉水井至叶正模南坳公路,建设费用103万元,新建1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七)生态修复项目拟建白节竹生态康养旅游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包括农村厕所革命建设、垃圾转运车和垃圾箱购置,场镇雨污管网建设,公厕修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截止目前已完成现场勘测,待设计方案出具后开展项目申报。(八)环境治理项目涉及新瓦房滑坡治理工程,位于白节镇青风村。项目已于2023年1月开工,预计2023年4月竣工,项目投资11.49万元。(九)乡村振兴转移支付项目该项目位于竹海村,建设内容为白云山周边栽种大竹3000株,两米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