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2024.0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A.地域文化特色 B.主要生产形态 C.血缘关系亲疏 D.社会文明程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中学者将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旱地农业、稻作农业、渔猎采集经济文化区,这是根据经济类型和生产形态作出的划分,B项正确;旱地农业、稻作农业、渔猎采集都属于经济类型,而非体现文化、血缘关系、文明程度,排除A项、C项、D项。故选B项。2.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这反映出()内容出处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以为便,便国家。”《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史记·高祖本纪》……则乐,乐则有德。有德则国家与【兴】□□□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五行》A.社会发展改变思想观念 B.国家一统利于文物保存C.民本主张影响治国策略 D.历史记载迎合儒学伦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代留下的大量文字遗存及文物资料(如表为其中的一部分)中,‘国家’一词频繁出现”和所学可知,“国家”一词频繁出现反映了大一统的思想观念的出现和加强,这与秦汉统一中国,尤其是西汉初期经济恢复、国力走向强盛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汉代的国家一统与文物保存至今没有关系,排除B项;据材料“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以为便,便国家。’”可知,汉王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的便利吧。”然后,汉王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这与民本主张无关,排除C项;“国家”观念并非儒学伦理的唯一专属,其他思想学派也有,排除D项。故选A项。3.如表为唐代小说中的两则故事。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加一阶合入三品,已团甲。因退朝,路旁见蒸饼新熟,遂市其一、马上食之,被御史弹奏。(武)则天降敕: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遂落甲。——《朝野金载》卷四(安史之乱后)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刘宾客嘉话录》A.政府对商业贸易的严格控制 B.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C.文学创作超越社会生活实际 D.城市中商业活动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官员可在街上购买商品,说明此时商业已对唐代对商业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有所突破,反映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唐朝官员可在街上购买商品,说明政府放松对商业贸易的控制,排除A项;唐朝官员可在街上购买商品,不能体现官员日常引领社会风俗变迁,排除B项;文学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实际,排除C项。故选D项。4.《明律集解》载,明代,“州县各里皆设申明亭,里民有不孝、不弟、犯奸、犯盗,一应为恶之人,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其户婚、田土等小事,许里老于此劝争解纷”。这反映出明代基层治理注重()A.发挥士绅阶层的引导作用 B.以致良知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C.明晰法律的社会教化功能 D.行政治理与家族管理密切结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明律集解》载,如有犯错之人要将其姓名事迹俱书于版榜以示惩戒,而发其羞恶之心,能改过自新则去之,民众有纠纷也是以劝诫为主,表明法律在执行的过程中注重社会的教化功能,而非纯粹的惩戒,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发挥士绅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不是单纯用理学来治理社会,是使用法律来管理地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家族管理和行政治理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5.1876年,郭嵩焘奉派为第一任驻英公使。他看到在英国的日本留学生多讲求法律经济,学兵者绝少,感叹到:“盖兵在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其观点反映了()A.顽固派的基本立场 B.对器物变革的反思C.洋务派的核心观点 D.对西方模式的盲从〖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6年(中国)。根据材料“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可知郭嵩焘认为西方的立国之本是“各种创制”,西方先进的军事科技是末,洋务派“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先进科技是末,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是本,郭嵩焘的主张是对器物变革的反思,B项正确。顽固派不主张向西方学习,排除A项;洋务派的核心观点是“中体西用”,郭嵩焘冲破了这一观点,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郭嵩焘的本末思想,说明其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并不是对西方模式的盲从,排除D项。故选B项。6.1900年6月,上海《新闻报》连续发表社说:“读(农历)五月初十日上谕”,知其“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上海为商务总枢”,“京师、上海皆互为关切”,应以“急为痛剿”为上策。其言论表达出对()A.清政府对内政策不满 B.八国联军侵华的愤懑C.实业救国之路的坚守 D.东南互保危害的担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6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有不肯痛剿之意,于是群情惊讶,而沪上商人为之震动”可知,针对清政府不围剿义和团的政策,上海《新闻报》发表社说,称“沪上商人为之震动”,主张“急为痛剿”,因此其言论表达出对清政府对内政策的不满,A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肯痛剿之意”可知针对的是义和团运动,而八国联军侵华属于对外政策,排除B项;实业救国强调创办民族资本企业,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东南互保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各省督抚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协议,与清政府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减租减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土地政策,它具有革命和改良的双重性质。其改良性主要表现在()A.减轻农民负担 B.增加政府收入 C.削弱封建势力 D.延续传统政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减租减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土地政策,其改良性主要表现在削弱封建势力而不是废除封建势力,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C项正确;减轻农民负担属于革命性一面,排除A项;增加政府收入与“改良性”无关,排除B项;减租减息具有革命和改良的双重性质,“延续传统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8.中国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总值的比例,1949年为68.4%,1952年为57.7%,1957年为46.8%。上述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 B.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C.统一财经政策的实施 D.农业集体化不断推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1952年、1957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建国初期,工业基础薄弱,1953年-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开始我国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因此导致农业收入比重下降,B项正确;城镇人口迅速增长与农业收入比重下降无关,排除A项;统一财经政策的实施属于金融政策,并不会导致农业收入比重下降,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不断推进表现为农业合作社的建立,最初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导致农业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9.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由“战争边缘政策”“大规模报复政策”调整为遏制而不接触政策。这一调整的大背景是基于中国()A.冲破“一边倒”政策的束缚 B.成为第三世界中坚力量C.逐渐放弃反美的基本立场 D.重新考量国际战略格局〖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美国)。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重新考量国际战略格局,1964年中法建交、与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的关系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与亚非新独立国家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促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D项正确;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表明中国政府外交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冲破了“一边倒”的策略,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世界中坚力量,排除B项;反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威胁仍然是六十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排除C项。故选D项。10.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1439年,法国国王查理七世发布国王令,规定除了贵族所属领地的年贡及征集军队之需,贵族不得征收人头税等税项。这些变化旨在()A.打击割据势力 B.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国家实力对抗教皇〖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后的西欧。依据材料概况可知:14世纪以后的中世纪西欧农村,以往农民向领主缴纳的人头税改成了直接税,须上缴给国王,并且规定贵族不可征收人头税,表明国王逐渐集中了财权,限制了地方的经济实力,有力于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方出现了割据势力,排除A项;税收权的变化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影响不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与教皇权力的争夺,排除D项。故选C项。11.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一些思想家明确指出,不存在不变的、通用的规则,与人类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比,未经开发的自然世界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上帝的荣耀。这些观点体现了()A.法国尖锐的等级对立 B.对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C.抵制工业革命的倾向 D.对科学革命的悲观态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根据材料“不存在不变的、通用的规则”“未经开发的自然世界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上帝的荣耀”及所学可知,18世纪末19世纪初,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理性主义,但理性主义也存在弊端,如对理性本身绝对的推崇,忽视了感性的力量,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这些观点体现了思想家对理性主义的反思,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国社会等级对立尖锐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思想家抵制工业革命的倾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近代科学革命兴起于16至17世纪,材料体现不出思想家对科学革命持悲观态度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图为发生于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某些重大事件。它表明()从30年代开始,议会执法机关和多种民间组织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1833年,议会颁布《工厂法》,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限制童工和女工的使用1848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条例》,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A.经济发展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 B.通过立法解决社会问题成为共识C.工业革命有建设和破坏双重功效 D.关注民众福祉成为政府工作核心〖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由材料“对包括犯罪、健康状况不佳和贫困等普遍问题展开一系列广泛的调查”“限制妇女和儿童在工厂中的工作时间”“改善污水处理系统,净化生活用水”,材料反映工业革命期间英国针对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调查、立法的途径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表明英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能力提升,A项正确;材料涉及到立法解决社会问题,但“成为共识”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针对工业革命期间存在的社会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不是强调工业革命的双重功效,排除C项;资本主义国家对民众福祉的关心是要缓和社会矛盾,并非政府工作核心,排除D项。故选A项。13.英国工党1910年1月在议会选举中的选票刚刚超过50万,1918年还不到225万张,1922年上升到4236733张,1924年更升到5487620张。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英国()A.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国家干预经济的成效C.工人阶级觉悟的提升 D.战后社会经济的凋敝〖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英国工党主张改善工人生活,维护工人权益,增加工人在议会的代表权,赢得了工人阶层的拥护。20世纪初,英国工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的选票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工人阶层试图通过议会斗争方式改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争取政治权利,是阶级觉悟提升的体现,C项正确;20世纪初的英国工党并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而是主张和平改良的道路,材料所述不属于社会主义运动,排除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各国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材料未提及,排除B项;一战后英国经济虽然表现不佳,但此时尚未发生1929年经济危机,尚没有到“凋敝”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为1913~1926年俄国大工业总产值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产品种类计算单位1913年1920年1925/26年度1925为1913年的%大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75.5其中电力亿度19.4—29149.4煤炭百万吨29.18.725.7788.5石油百万吨9.2378.390生铁百万吨4.20.112.252钢百万吨4.20.192.9169纸万吨19.7—217110砂糖万吨134.65.1106.479纺织工业产值亿卢布28.862.7120.9972.7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重重 B.新经济政策探索正确C.工业化建设迅速改变苏联面貌 D.斯大林模式成效显著〖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1926年俄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20年到1926年,俄国工业各项数值都有极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新经济政策探索正确,有利于工业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不是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此时苏联才进入工业化时期,排除C项;此时斯大林模式还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5.如图为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它反映出()1954年,巴纳斯印度大学和巴罗达大学率先将美国历史纳入硕士学位课程的选修课1959年,美国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向加尔各答大学与旁遮普大学等高校派遣10名美国历史学家1960年,获美国资助前往美国深造的印度学者已有独自开设“1776年以来以来的美国史”等课程的能力1967年,开设美国课程的印度高校达到43所到1971年,印一美教育基金会共选派103名印度学者赴美研究美国历史,同期有近九十名美国学者到印度讲授美国学A.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 B.非殖民地化是美国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C.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 D.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印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不断发展,说明美国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加强对印度等国家的争夺,反映出战后美国文化传播被赋予冷战内涵,C项正确。材料只是二战后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大学的开设情况,不足以说明美国热衷于在印度传播美国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强调美国历史课程在印度的开设,不属于美国对外扩张,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争霸的中心在欧洲,第三世界发展成为美国关注的核心问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2、3分别是宋代主要城市分布图、北宋主要词人籍贯分布图、宋代主要诗人籍贯分布图。材料二北宋太祖、太宗两朝,所有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真宗、仁宗父子先后起用王钦若(临江人)、丁渭(苏州人)做宰相,打破了南人不为相的传统。真宗朝的重臣寇准,极力反对让南方人参政。极力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北派领袖司马光,曾启奏神宗:“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风俗何以更得淳厚。”神宗朝的七位宰相,六位是南方人。图7为北宋主要宰相籍贯分布图。——以上材料均据陈正详《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结合材料一、评述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答案〗评述:宋代主要宰相籍贯地理分布南方逐渐超过北方。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主要城市在南方分布较为密集和广泛。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地区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浓厚。再加上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根本改变了唐朝仍然流行的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科举制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促进了人才的涌现,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录取的比例大为增加。到北宋中期,主要宰相籍贯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由于南北方籍贯的宰相政治理念不同,从而引发了北宋后期的党争,不利于北宋统治的稳定。总之,宋代宰相籍贯的变化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北宋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现象阐释题。时空为北宋(中国)。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进行评述,根据材料“北宋太祖、太宗两朝,所有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神宗朝的七位宰相,六位是南方人。图7为北宋主要宰相籍贯分布图。”可得出现象:宋代主要宰相籍贯地理分布南方逐渐超过北方。然后结合南方宰相人数增加的原因和影响加以分析,如自唐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朝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主要城市在南方分布较为密集和广泛。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地区人才辈出,学术氛围浓厚。再加上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根本改变了唐朝仍然流行的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科举制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更加强调公平竞争,促进了人才的涌现,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录取的比例大为增加。到北宋中期,主要宰相籍贯南方逐渐超过了北方。由于南北方籍贯的宰相政治理念不同,从而引发了北宋后期的党争,不利于北宋统治的稳定。最后得出结论:总之,宋代宰相籍贯的变化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北宋统治产生了重要影响。17.20世纪初,晚清政府为了挽救危局曾进行了一系列努力,表4为其采取的部分举措及各地的反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举措一举措二1910年春,军咨处通知各省督抚,拟派参谋官督理军务。海军处也电令驻泊于各省的军舰,不得擅离驻地。是年9月,陆军部咨文各省,以后各省的军需,一律由中央统筹拨给,地方督抚不得再行就地筹饷。年底,清廷又采纳载涛的建议,将从前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后改为陆军部大臣、副大臣)的惯例,一律取消。除汉族督抚群起反对外,愤起抗争的满蒙官员亦不乏其人。东三省总督锡良一改过去满蒙督抚绝不轻易联衔上奏的惯例旧制,联合各省督抚电奏清廷:“督抚对于新军亦宜仍带兼衔,俾得节制调遣,以备变起非常,因机应付。”1911年皇族内阁成立后,军咨府再次提出遣派军咨使管理各省负责练兵事务的督练公所。云贵总督李经羲首先致电军咨府称,如果实行军咨使监视各省军务而不受督抚节制,那就请朝廷将各省的督抚一律裁撤,否则不予承认。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恩寿等满族督抚,也出面参与联合电驳,共同抵制军咨府这一计划。——王开玺《晚清变局》史界认为,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已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观点。〖答案〗说明: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法理基础,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出卖民族利益;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发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等。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政权基础,清政府企图收回地方督抚控制的军权,导致满汉官员离心,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统治危机加深。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等。总之,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为清末(中国)。根据观点“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已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可以从清政府灭亡的必然性方面分析,结合所学20世纪初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和革命思潮风起云涌可知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法理基础,20世纪初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出卖民族利益;资产阶级革命不断发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成为时代潮流等。根据材料“督抚对于新军亦宜仍带兼衔,俾得节制调遣,以备变起非常,因机应付。”可知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政权基础,清政府企图收回地方督抚控制的军权,导致满汉官员离心,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统治危机加深。结合所学清末新政的影响可知清政府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倒行逆施,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丧失了存在的社会基础等。最后进行总结:总之,辛亥革命前,清政府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18.人口普查数据浓缩社会发展状况,也反映社会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如表为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统计表(单位:%)。序号职业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561.751.671.772专业技术人员5.075.315.706.84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301.743.104.324商业、服务业人员4.015.419.1816.17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9870.5864.4648.13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5.9915.1615.8322.49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0.090.040.070.10总计100100100100——据全国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1)根据材料指出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答案〗(1)特点:农业职业比重下降;国家机关职业比重基本不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较快;专业技术成员比重上升。原因: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上简政放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2)服务也虽有发展,但发展速度和规模仍较小;农业发展比重虽下降,但农业生产力水平仍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较小,职业技术发展有限;工业发展水平有限,仍有待提高。〖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982—2010年中国。特点:根据材料“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从71.98到48.13”,可得出农业职业比重下降;根据材料“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从1.56到1.77”,可得出国家机关职业比重基本不变;根据材料“商业、服务业人员从4.01到16.17”,可得出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较快;根据材料“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从5.07到6.84和从15.99到22.49”,可得出专业技术成员比重上升。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上简政放权;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发展服务。【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82—2010年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