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跟踪练习 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据《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通‘畋’)以渔”。后来,由于民人众而禽兽少,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体现了()A.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B.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2.有学者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从只会攫取大自然恩赐的现成的动物或植物,即渔猎或采集,到能够凭着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资料,即游牧、养殖或种田。这一次大分工()A.最早发生在南亚地区B.促进了阶级社会的出现C.标志着国家开始产生D.致使人类生存能力下降3.俄乌战争带给世界的冲击,涉及了当今世界军事战略、大国关系、粮食问题、能源危机、反对纳粹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回顾历史,有学者总结发现,中国近千年来总共发生过两次粮食革命,一次是北宋时因海外贸易输入的占城稻,另一次是明朝时美洲作物玉米等的传入,使中国粮食作物的品种大幅度增加。第二次粮食革命()A.使中国的贫瘠土地开始开发B.使中国出现了“盛世局面”C.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D.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加4.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播种()A.改变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C.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据此分析,该时期我国()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河北-14.81-20.89-4.51-0.86内蒙古35.87-6.4729.2583.75辽宁-0.44-0.24-0.28-0.17吉林31.0072.3860.9473.38黑龙江64.9289.55162.96172.44江苏-1.47-5.350.73-4.12安徽-5.05-0.6613.9325.81江西-7.896.383.294.61山东-16.80-19.58-12.07-12.12河南5.135.398.6511.10湖北-11.89-12.17-10.95-7.12湖南-11.25-16.93-1.48-5.76四川-13.33-23.53-18.85-22.88粮食主产区-7.71-5.765.0712.92A.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B.粮食安全贡献率持续上升C.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D.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6.《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7.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马铃薯、甘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8.假如你是生活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一位西欧商人,根据“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你最有可能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西欧市场上出售()A.亚洲的丝绸B.古希腊的葡萄C.美洲的玉米D.亚洲的瓷器9.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这一变化()A.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C.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D.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果10.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美洲的金鸡纳,康熙帝服用后身体痊愈。这反映了()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闭关自守政策下朝贡贸易繁荣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周时期,仓储制度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东周时,“韩置敖仓于广武山,齐宣王发棠邑之仓,春申君为楚造两仓”。汉朝除中央直接管理的太仓、甘泉仓等仓外,郡县两级、各诸侯国、军队特别是边防兵系统也建了粮仓。隋唐两朝,规定官仓主要用来储存国家租赋收入的粟米,主要用于国家军政费用的开支。宋朝时期,正仓主要征收皇粮国税,各州县义仓,主要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粟米,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嘉靖十四年,户科给事中管怀理言仓场钱粮皆户部职掌”。清代政府为调整地区间粮食流通,设江宁仓、台湾仓、社仓等,社仓于每年青黄不接时出借,以平复物价,清代末年,粮食储备制度则近乎衰落。——摘编自李春媚《论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及现实思考》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制定《义仓管理规则》后,又于1930年制定了《各地方仓储管理规则》,以“侧重备荒恤贫”为立法要旨,规定各地为保证备荒恤贫而设立的积谷仓分为县仓、市仓、区仓、乡仓、镇仓、义仓等6种,其中县仓、乡仓、镇仓、义仓为必设仓,市仓、区仓的设立由民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1933年,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通过农民银行要在各县设立农业仓库的决议,实业部在制定的当年行政计划纲要中,将设立农业仓库作为首要任务且大力推广。1935年,实业部针对农仓业的发展状况,制定了《农业仓法》及其施行细则。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周转储备、“506粮”储备、“甲字粮”储备和农村集体储备等粮食储备类型。——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发展的表现。(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历史上粮食储备制度发展的启示。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据《周易·系辞下》记载,神农氏之前存在包牺氏。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通‘畋’)以渔”。后来,由于民人众而禽兽少,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体现了()A.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B.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D.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解析:依据材料“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通‘畋’)以渔”“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从采集和渔业发展为农耕经济,这说明人类生产方式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生产方式的进步,不能体现“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排除B项;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从只会攫取大自然恩赐的现成的动物或植物,即渔猎或采集,到能够凭着自己的劳动创造生活资料,即游牧、养殖或种田。这一次大分工()A.最早发生在南亚地区B.促进了阶级社会的出现C.标志着国家开始产生D.致使人类生存能力下降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次大分工是指从渔猎或采集到游牧、养殖或种田,这说明从采集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变,生产力得到发展,有利于国家的产生,促进阶级社会的出现,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最早发生在南亚地区,A项排除;国家产生的标志是出现了国家机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会增强人类生存能力,而非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3.俄乌战争带给世界的冲击,涉及了当今世界军事战略、大国关系、粮食问题、能源危机、反对纳粹化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回顾历史,有学者总结发现,中国近千年来总共发生过两次粮食革命,一次是北宋时因海外贸易输入的占城稻,另一次是明朝时美洲作物玉米等的传入,使中国粮食作物的品种大幅度增加。第二次粮食革命()A.使中国的贫瘠土地开始开发B.使中国出现了“盛世局面”C.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D.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增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次粮食革命是美洲高产作物的传入,使得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也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促进商品经济的增长,D项正确;“使中国的贫瘠土地开始开发”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使中国出现了“盛世局面”,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基本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4.15世纪末,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时,将水稻等作物带到美洲的海地、波多黎各等地。在随后的一两个世纪内,水稻种植逐渐扩展到美洲的其他地区。18世纪以后,北美的水稻种植业进入到黄金时期,稻米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由此可见,水稻在北美的播种()A.改变了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B.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C.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水稻进入美洲之后,广泛种植,最终成为纯粹的经济作物,这说明水稻在北美的传播丰富了北美的作物和种植结构,为北美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北美居民的饮食习惯,排除A项;是机械化提高了北美农业的集约化水平,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项。5.据此分析,该时期我国()我国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河北-14.81-20.89-4.51-0.86内蒙古35.87-6.4729.2583.75辽宁-0.44-0.24-0.28-0.17吉林31.0072.3860.9473.38黑龙江64.9289.55162.96172.44江苏-1.47-5.350.73-4.12安徽-5.05-0.6613.9325.81江西-7.896.383.294.61山东-16.80-19.58-12.07-12.12河南5.135.398.6511.10湖北-11.89-12.17-10.95-7.12湖南-11.25-16.93-1.48-5.76四川-13.33-23.53-18.85-22.88粮食主产区-7.71-5.765.0712.92A.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B.粮食安全贡献率持续上升C.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D.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解析: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年来,吉林、黑龙江、河南等省区对粮食安全贡献率远高于南方诸省,说明当代我国粮食主产区重心集中在北方,A项正确;粮食安全贡献率持续上升不是所有省份的共性,排除B项;仅从表格数据不能得出退耕还林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结论,排除C项;南方有优越的经济区位优势与相关省份对粮食安全的贡献率为负值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发表于2009年,宣言指出“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由此可见,各国政府认识到()A.粮食安全至关重要B.国际合作解决经济危机C.需要开放贸易市场D.当今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目前面临的粮食安全威胁,认识到粮食安全至关重要,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合作的信息,排除B项;也没有涉及需要开放贸易市场,排除C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但材料只是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7.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记载了马铃薯、甘薯等农作物品种,它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B.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C.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解析:马铃薯、甘薯等农作物原产于美洲,但其在17世纪欧洲的书中出现,说明洲际间的物种进行了交流,B项正确;题干材料与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无关,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社会的破坏,C项错误;题干材料仅仅提及新航路开辟引发的洲际间物种的交流,没有涉及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项错误。8.假如你是生活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一位西欧商人,根据“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你最有可能将下列什么产品运到西欧市场上出售()A.亚洲的丝绸B.古希腊的葡萄C.美洲的玉米D.亚洲的瓷器9.唐朝时广东地区的农民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乡民以种稻收薄”“将土地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以致民富而米少”。这一变化()A.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B.是农作物商品化的结果C.是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D.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果解析:题干材料“收薄”“民富”主要体现的是获利问题,与“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明清时期”“多种龙眼、甘蔗、烟叶、青靛之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蔗等作物传入中国,在丰富了食物种类的同时,对中国的经济和贸易也产生了影响,B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故C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政策,明清时期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10.1693年,康熙帝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美洲的金鸡纳,康熙帝服用后身体痊愈。这反映了()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闭关自守政策下朝贡贸易繁荣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D.新航路开辟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解析:由题干材料时间“1693年”可以看出,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以后。题干材料“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于美洲的金鸡纳”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各大洲之间的物种交流,故D项正确;“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是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的影响,而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对亚洲的影响,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传教士上贡的药品治愈了康熙帝的疟疾,而不是政府的官方贸易行为,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美洲的破坏,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周时期,仓储制度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东周时,“韩置敖仓于广武山,齐宣王发棠邑之仓,春申君为楚造两仓”。汉朝除中央直接管理的太仓、甘泉仓等仓外,郡县两级、各诸侯国、军队特别是边防兵系统也建了粮仓。隋唐两朝,规定官仓主要用来储存国家租赋收入的粟米,主要用于国家军政费用的开支。宋朝时期,正仓主要征收皇粮国税,各州县义仓,主要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常平仓每年夏秋两季以略高于市价收购粟米,本钱由国家财政统筹拨付,“嘉靖十四年,户科给事中管怀理言仓场钱粮皆户部职掌”。清代政府为调整地区间粮食流通,设江宁仓、台湾仓、社仓等,社仓于每年青黄不接时出借,以平复物价,清代末年,粮食储备制度则近乎衰落。——摘编自李春媚《论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及现实思考》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制定《义仓管理规则》后,又于1930年制定了《各地方仓储管理规则》,以“侧重备荒恤贫”为立法要旨,规定各地为保证备荒恤贫而设立的积谷仓分为县仓、市仓、区仓、乡仓、镇仓、义仓等6种,其中县仓、乡仓、镇仓、义仓为必设仓,市仓、区仓的设立由民政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1933年,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通过农民银行要在各县设立农业仓库的决议,实业部在制定的当年行政计划纲要中,将设立农业仓库作为首要任务且大力推广。1935年,实业部针对农仓业的发展状况,制定了《农业仓法》及其施行细则。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周转储备、“506粮”储备、“甲字粮”储备和农村集体储备等粮食储备类型。——摘编自任新平《近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发展的表现。(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历史上粮食储备制度发展的启示。解析:(1)特点方面,根据材料“夏周时期,仓储制度已成为国家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可分析出历史悠久;根据材料“汉朝除中央直接管理”可分析出国家控制;根据材料“规定官仓主要用来储存国家租赋收入的粟米,主要用于国家军政费用的开支”“清代政府为调整地区间粮食流通,设江宁仓、台湾仓、社仓等,社仓于每年青黄不接时出借,以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