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_第1页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_第2页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_第3页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_第4页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第一篇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第一篇[摘要]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竞争中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文章揭示了人才流失的原因,阐述了解决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通过分析研究,进一步得出企业要控制人才流失,必须完善各种制度,利用各种管理成果减少人才流失。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已成为商家必争之地,无数国外投资商将眼光投向中国。如今的人才竞争不再是区域的,小范围的,而是主要战场在中国的世界大战。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着残酷的人才竞争。面对国外知名大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缺点,人才流失必然会非常的严重。所以,要解决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势在必行。

一、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的资源,以能力为导向的一种复杂的实体,其特点是量化分析较难,全面识别不易,管理要求较高。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必然会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

人才流失与流动不同,是指人才为了自身更高利益而发生的自愿流动,这种流动给企业带来了损失,这就是通常我们所指的人才流失。其实人才流失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对企业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它的负面影响。

1.社会原因分析

影响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是社会信用机制的缺失,市场经济应该是信用经济。“重合同,守信用”是保证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前提。然而,从目前看,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信用机制,对于一些不守信用的人,社会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因此,在缺乏相应的道德和法制约束机制情况下,一些缺乏职业操守的人员可以无所顾忌的甚至以泄露原公司商业秘密为代价。通过跳槽来寻求个人利益,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企业原因分析

(1)人才管理理念存在认识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意识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在需要人才时,会通过挖来的“能人”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二是在一味地迷信引进所谓“能人”的同时,忽视内部人才,企业内部人才往往得不到重用;三是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将其员工当作是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仔,这种结果导致员工最终只能把企业当作跳板,或是只拿薪金而不关心企业的发展前途。

(2)缺乏“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但却受家族管理模式的限制,往往以血缘关系作为任用和提拔人才的标准,导致不公平竞争;在管理方式上,企业主对下属能力不信任,不授权或授权不足,关键人才只能做执行者;在员工的上下沟通上,裙带关系阻碍透明顺畅的内部沟通渠道,出现鸿沟,不能形成统一的范式或价值观。许多民营企业在中国迅速做大又很快破产倒闭,陷入困境,就像沈阳飞龙、巨人集团以及三株等,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先进文化吸引、留住人才。

3.个人因素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的需求也开始从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转化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素材。人才更看重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关注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和前途。如果企业缺乏这样的机会和满足,他们可能就会选择其他企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研究

1.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人才激励机制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不进则退”。人才因得不到培训而感到日渐落伍,从而会选择能提供经常性培训的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制度化的培训机制,建立与组织目标和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机制同时要启动企业激励机制。从战略角度,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当前,民营企业的主要激励手段是薪酬,当薪酬不能体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时,流失就成为必然。此外,谋求更高的职位、追求工作的挑战性、职业生涯的规划等等都对人才流失产生影响。因此,洞悉人才心态,明确内在需求,建立机制,充分满足需求,提高人才的满意感和成就感。

2.情感留人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人才有很好的激励、约束和凝聚作用。要塑造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面:即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入手。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成就人,从充分信任员工、关心人才疾苦、为人才排忧解难等细节入手,在人才与人才、人才与企业、人才与企业主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从而使人才真正获得一种归属感,不愿轻易离开企业。

3.事业留人

由于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员工越来越多,发展空间和成长机会成为他们选择企业的重要标准,人才不愿意留到民营企业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为企业的前途感到担心,自身机会成本太大。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就必须努力为员工提供成长与发展的空间,结合自身优势,制订出阶段性、长远性、可盈利性、受人才认可的战略发展规划,迎合人才向上拼搏。这就要求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并将发展目标与企业的人才紧密联系,使人才能够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并且了解与企业一起成长发展的机会,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到事业留人的目的。

4.留住人才的其他技巧

(1)建立合理的淘汰机制

企业应该定期对人才进行绩效考核,按照成绩高低,高的升职,低的淘汰。这首先有利于精简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其次,完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最后,动态管理,合理淘汰。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的整体评价,定期地淘汰不合格员工,利于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其才能,增加对企业的信心,减少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2)满足人才个性化需求

著名管理顾问克雷格说:“设立高期望值能为那些富于挑战的有贤之士提供更多机会。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高要求,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满足人才的不同需要的同时也是企业不断提高人才要求的前提,在以往的经验总结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如:变更薪酬的比例;提高员工生活方便性的项目;给予生活幸福感;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的项目;提高员工个人成就感的项目;提高员工公平感等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的不断改善,民营企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人才已成为企业稳固竞争优势,把握市场机遇,赢得挑战的关键。企业要发展必须解决人才流失问题。企业不但要完善自身的各种制度,还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为员工着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德.组织行为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孙健.360度绩效考核[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冉斌.企业员工激励技术[M].海天出版社,.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第二篇关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法院人才流失现状的

调查报告

湖南省××市中院课题组

在内地,由于改革开放力度不够,那些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法院,其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并已经引起最高层的关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内地法院人才流失问题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市作为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人才流失情形较为突出,并已经成为影响该地区法院深化改革和向前发展的一个紧迫性问题。为了确保法院改革和发展进一步顺利进行,××中院组成了专门课题组,对全市法院人才流失情况及队伍现状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分析,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流失原因和队伍现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和建议。现将调查研究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调查经过和主要方法

为了搞好本次调研,××中院高度重视,动用二级法院的力量共同完成。首先,成立专门课题调查小组,进行专门调研;其次,动员全市9县3区共12个基层法院初步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全面掌握全市法院人才流失情况及队伍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最后,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找出法院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向和原因,并通过仔细分析队伍的现状,研究出一些对策,最终形成了此调查报告。

一是成立课题调研小组,研究出调查的总体思路、范围和方向。课题组由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任组长,研究室主任◆◆◆为副组长,并在一基层法院挑选一名调研专干为成员。课题组确定了调查提纲,设置出统计表格和问卷,从调查人才流失的时间、范围、方向、原因、队伍现状及人才流失现象对当前在岗中青年法官的心理影响等六个方面着手调研。

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4月上旬,市中院正式下文通知各基层法院按设计的表格正确统计数据,然后对全院三十五岁以下青年在岗法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要初步形成调查汇报材料,于4月18日前,将所有材料上报中院。

三是4月下旬,课题组将各基层法院上报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汇总,尔后,又深入到人才流失现象较为典型、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基层法院进行重点调研。

四是通过采取表格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及点面结合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终于较为准确地找出了当前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人才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当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因素,进而提升目前法院人才素质,提出一些建议,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人才流失现状及思考

(一)人才流失情况统计与分析。

全市共12个基层法院,其中有9个上报了数据和材料。首先,我们对9个基层法院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1999年至2003年共5年时间,法院共流失人员55人(不含离、病、退休及辞退人员),其中具有法官资格者42人,其他人员13人。在流失的法官人员中,全日制法律本科成员9人,其他学历者33人。通过上述数字显示,我们可以得出:法院的人才流失,主要是高素质法官队伍的流失。

然后,我们从流失的主要方向上来看:流向党政机关31人,其中法官25人;流向沿海地区7人,其中法官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7人,均为法官;流向高薪企、事业单位2人,其中法官1人;流向律师行业1人,为法官;流向其他方面7人,其中法官2人。在以上6个方面中,法院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向依序为党政机关、沿海地区及考取研究生。

其次,我们从流失年份上来看:1999年流失人员12人,均为法官;2000年流失人员15人,其中法官6人;2001年流失人员8人,其中法官7人;2002年流失人员6人,均为法官;2003年流失人员14人,其中法官11人。在5个年份中,以1999年、2000年、2003年流失幅度较大,其中1999年与2003年法官流失人数均超过10人。然而2000、2001、2002三年法官流失数量基本持平,均在6-7人左右,但到2003年流失又忽然增至11人,可见当前法官流失量又呈上升趋势。

最后,我们从流失率方面看:9个基层法院现有在岗人员共计728人,其中法官397人,全日制法律本科成员23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法院人才流失率为7%,其中法官人才流失率为11%,其他人员流失率为4%,而全日制法律本科人员流失率高达28%。很显然,法院人才流失的总体趋势,是人才素质越高,流失量越大。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第三篇一、心理契约违背模型

心理契约违背是一个主观性的体验。当员工觉得实际情况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时,而组织没有做出任何解释或者调整,那么员工心理就会产生一种不平衡的感觉,认为组织没有履行诺言,这时心理契约就会遭到违背。其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Morrison与Robinson(1997)的心理契约违背形成过程模型来解释,如图1。从这个模型中可以看出:1、心理契约的违背有时候不是因为契约的另一方没有履行责任,而是由于双方的理解不同而造成彼此的误会。当然,契约另一方的失信,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有可能造成心理契约违背。2、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显著性和警惕性在心理契约违背发生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某项权利义务对员工来说意义不大,他并不在乎,那么即使组织失信于此,员工也会忽视。相反,如果对员工来说有很大重要性的话,很快就会体验到心理契约违背。同样,如果员工不够警觉,即便感知到差异,也可能不会产生心理契约违背。3、当组织违背心理契约后,员工会感到契约与结果的不一致,并通过比较感知到心理契约破裂。当员工察觉心理契约破裂后,心理契约违背是否出现还取决于员工对心理契约破裂所做出的解释。而心理契约违背是一个高度主观和不完善的信息收集和解释过程,受到个体信念和知觉的影响,因而比较、解释过程可能时常出错。

二、心理契约违背与人才流失的关系

心理契约违背后员工会产生四种行为:离职、异议、忠诚、,而其中离职是最为激烈的反应。而且,很多研究都证实心理契约是作为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内在根源而存在的(;RobinsonMorrison;Robinson&Rousseau;TurnleyFeldman,1999)。也就是说,组织对员工的心理契约的履行或是违背是造成员工对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心理契约违背发生时,员工会降低对组织的满意度,忠诚度也随之下降,失望与不信任的情绪滋长蔓延,最终离开组织。因而心理契约违背是造成保险公司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三、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保险人才流失分析

保险行业由于考核工作压力大、社会认同度低,缺乏基本保障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行业特征,导致了居高不下的人才流失率。究其原因,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是促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力量,进而突破了简单的劳动合同所能约束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一)保险公司各类员工心理契约的内容根据心理契约个性化的特征,保险公司内部不同类型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心理契约。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主要存在基层员工、管理人员以及销售人员这三大类型。1、基层员工。一般来说,基层员工从事低技能工作,如前台的接录单、业务受理人员及从事事务性工作的内勤,在劳动力市场上这类劳动力较多,因此,这部分员工能找到其他类型的工作的机会也很有限,所以,基层员工更偏向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基层员工的心理契约内容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工作稳定性。2、管理人员。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任何组织都需要的人才,因而,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非常抢手。所以,管理人才看中组织给予他们的回报,同时也在意组织是否器重他们,是否授予他们一定的管理权限。因此,管理人员的心理契约内容主要是薪酬水平的外部公平性、权利、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3、销售人员。保险公司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销售队伍--保险人,本文所指的人指根据保险公司委托,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并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本文专指个人人)。保险人与公司内部员工不同,除了劳动关系的性质不同外,还体现在薪酬结构上。一般来说,保险人无固定的底薪,每月的收入依当月的个人业绩而定,具有不固定性,他们所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对于他们来说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要应付风险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付出多少就应该相应地得到多少,因此销售人员对所获得的经济收益是关注的。同时,他们也需要上级、同事的肯定和认同,以及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可以说销售人员的心理契约内容既包括经济因素,即贡献和收益的匹配,也包括了非经济因素。从上我们不难看出基层员工的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以交易型成分为主,因为他们更看中经济收入,他们为公司工作是为了满足需要激励理论中所提到的那种低层次的需要,即生存需要。而保险公司也很容易从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其他人力资源来代替他们,所以他们在公司中往往不受重视,他们的流失对于公司的影响并不大。而管理人员及销售人员的心理契约的内容构成以关系型成分为主。他们虽然要求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但是对个人开发和成长他们更为关注。他们不仅要满足生存需要,还要满足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且他们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发展壮大有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流失,对于公司来说才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要解决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则着重从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心理契约出发,维护他们的心理契约,使他们远离心理契约违背,长期为企业服务,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发展。因而保险公司管理及销售人员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

(二)保险公司管理及销售人员流失问题的心理契约违背分析1、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离职首先集中在进入公司后不久。由于刚换了新的工作环境,原来的工作方式可能行不通,得不到别人的认同,而且新的人际关系也会对其工作产生一定的阻碍,这样,管理工作的绩效成果不能够很快显现出来,因而产生挫败感。而管理人员的心理契约很看中成就感,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一旦出现上述情况,他们会觉得无法继续在公司中。另一离职的时期主要是在公司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后。此时,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已经得到大家的适应与认同,工作成果也显露出来,但是业绩稳定不会有过大的突破,对于热忠于挑战性工作的管理人来说,工作已经失去热情。这时候,公司也无法满足他们心理契约的内容,他们觉得即使付出那么多,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最终选择离开。2、销售人员。销售人员的离职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他们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选择离开公司。除了签订的是合同外,保险公司多采用的是低保障、高激励的人才激励方式,人几乎享受不到任何保障,承受着非员工的待遇,同时头顶上还时刻有严厉的考核,当业绩突出时,收入高,而业绩低迷时收入低甚至没有,让其承受着与其他工作不可比拟的精神压力,此外,公司过多的强调增员而忽视对老员的培训和个人发展,导致许多人普遍看不到希望和前途。如此种种都突出反映了人和保险公司的种种心理契约不协调,最终让人难以产生归属感和忠诚度。

四、控制人才流失的对策

心理契约的违背是组织因素与个人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心理的产物。虽然个人因素是组织所不能控制的,但组织因素可以通过组织的管理策略来加以改善和影响,所以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管理措施来影响和加强员工心理契约,预防由心理契约的背离而导致员工离职。1、重视心理契约管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的充裕,开始追求心理精神的满足,这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销售骨干而言尤为重要。从上文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心理契约对于控制员工流失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许多保险公司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针对任何类型的员工,保险公司都要重视心理契约。因此,在公司内部很有必要开展有关心理契约的知识培训活动,使得公司中人人都懂得心理契约知识。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不仅要懂得什么是心理契约,更要从思想上去重视心理契约管理,了解各类员工心理契约内容构成(形式可以是问卷调查或者面谈,问题可以涉及到组织的工作环境、员工关系、上下级关系、酬劳等方面),进而将心理契约相关知识合理适当地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尽量避免心理契约违背的产生。但是研究证明,觉察到心理契约的变化、破坏或违反,并不一定会导致员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变化,其中关键作用是及时对心理契约的变化、破坏或违反作出解释和实施改善措施[]。这样,新员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员工,他们的心理契约便能得到维护,降低他们的离职率。同理,对于老员工也应该采取相同的心理契约随机管理。2、关注员工心理契约状态,防范于未然。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销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进入公司不久,都有可能发生心理契约违背。因为很多新入司的保险人在做了几份来自亲戚朋友的保单之后,就难以寻找另外的客户了,新的客户群没有打开,严重的打击人的展业积极性。另一种情况便是当员工进入公司后,慢慢的熟悉了工作的环境、管理、报酬等实际情况,有可能会与他们的期望有差距,从而发生心理契约产生矛盾的情况,这时候员工可能感到与公司间的心理契约基础遭到破坏。所以,不管是哪种情况,新员工的直接管理者要有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心理调整,允许他们表达不满和唠叨,并且聆听他们提出的改进意见,而不要让员工产生“防守的态势”[]。3、对不同类型员工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有针对性地维护心理契约。对于管理和销售人员而言,他们都很看中自身的开发,希望在公司中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因此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不可少,否则很容易发生心理契约违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这些员工个人发展、成就得以满足的通道,加强了他们的成就感和工作满意度,因而提高对组织的忠诚度,可以有效阻止公司的人才外流。在员工离职高峰期,当管理人员工作相当一段时间而无工作热情的时候,可以通过岗位轮换或者工作丰富化,使其减少枯燥感,工作积极性得以增强;或者是给予更大的责任和权限。再如,对于刚进组织的销售人员,由于对工作、环境不熟悉,绩效成绩低于老员工,为了平息他们的不公平感,可以设置一个最佳进步奖,以鼓励他们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尽快掌握熟练的技能。如果是工作很久,技能水平已无法明显提高的老员工,此时可以鼓励他们向管理上跳跃,以此获得职业生涯的提升;抑或让他们去承担培训员工的工作,使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感。4、完善保险人的薪酬制度,加强后期的培训和教育,夯实心理契约。当前无底薪制是导致人流失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可尝试实施定时期的底薪制度或针对高绩效人员采取一定的交通、通讯补贴。保险企业组织者在建立底薪制度时需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工资水平及行业内工资水平,对不同绩效人员有所侧重,体现差异化以达到激励的效果。同时保险企业组织者还应强化对保险人后期的持续培训,不仅仅是营销的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加强个人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减少人为个人利益产生误导和欺诈等行为。如果保险公司肯在培训方面下功夫,就能减少保险人因适应不了工作而最终选择离职的情况发生,使他们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业务水平,保险人与企业在无形中建立起来的心理契约得到了更好的维护,有效的防止了人才的流失。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第四篇在内地,由于改革开放力度不够,那些经济不够发达地区的法院,其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并已经引起最高层的关注。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将内地法院人才流失问题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市作为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人才流失情形较为突出,并已经成为影响该地区法院深化改革和向前发展的一个紧迫性问题。为了确保法院改革和发展进一步顺利进行,××中院组成了专门课题组,对全市法院人才流失情况及队伍现状进行了统计调查和分析,并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流失原因和队伍现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和建议。现将调查研究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调查经过和主要方法

为了搞好本次调研,××中院高度重视,动用二级法院的力量共同完成。首先,成立专门课题调查小组,进行专门调研;其次,动员全市9县3区共12个基层法院初步进行摸底调查,以便全面掌握全市法院人才流失情况及队伍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最后,进行深入调查了解,找出法院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向和原因,并通过仔细分析队伍的现状,研究出一些对策,最终形成了此调查报告。

一是成立课题调研小组,研究出调查的总体思路、范围和方向。课题组由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任组长,研究室主任为副组长,并在一基层法院挑选一名调研专干为成员。课题组确定了调查提纲,设置出统计表格和问卷,从调查人才流失的时间、范围、方向、原因、队伍现状及人才流失现象对当前在岗中青年法官的心理影响等六个方面着手调研。

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研究。4月上旬,市中院正式下文通知各基层法院按设计的表格正确统计数据,然后对全院三十五岁以下青年在岗法官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并要初步形成调查汇报材料,于4月18日前,将所有材料上报中院。

三是4月下旬,课题组将各基层法院上报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汇总,尔后,又深入到人才流失现象较为典型、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基层法院进行重点调研。

四是通过采取表格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及点面结合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终于较为准确地找出了当前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人才流失现象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当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因素,进而提升目前法院人才素质,提出一些建议,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法院人才流失现状及思考

(一)人才流失情况统计与分析。

全市共12个基层法院,其中有9个上报了数据和材料。首先,我们对9个基层法院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1999年至2003年共5年时间,法院共流失人员55人(不含离、病、退休及辞退人员),其中具有法官资格者42人,其他人员13人。在流失的法官人员中,全日制法律本科成员9人,其他学历者33人。通过上述数字显示,我们可以得出:法院的人才流失,主要是高素质法官队伍的流失。

然后,我们从流失的主要方向上来看:流向党政机关31人,其中法官25人;流向沿海地区7人,其中法官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7人,均为法官;流向高薪企、事业单位2人,其中法官1人;流向律师行业1人,为法官;流向其他方面7人,其中法官2人。在以上6个方面中,法院人才流失的主要方向依序为党政机关、沿海地区及考取研究生。

其次,我们从流失年份上来看:1999年流失人员12人,均为法官;2000年流失人员15人,其中法官6人;2001年流失人员8人,其中法官7人;2002年流失人员6人,均为法官;2003年流失人员14人,其中法官11人。在5个年份中,以1999年、2000年、2003年流失幅度较大,其中1999年与2003年法官流失人数均超过10人。然而2000、2001、2002三年法官流失数量基本持平,均在6-7人左右,但到2003年流失又忽然增至11人,可见当前法官流失量又呈上升趋势。

最后,我们从流失率方面看:9个基层法院现有在岗人员共计728人,其中法官397人,全日制法律本科成员23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法院人才流失率为7%,其中法官人才流失率为11%,其他人员流失率为4%,而全日制法律本科人员流失率高达28%。很显然,法院人才流失的总体趋势,是人才素质越高,流失量越大。

人才流失应急总结范文第五篇【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大企业难以取代的作用。我国现已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经济共同体中的一员。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人才流失却阻碍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影响及原因分析入手,探寻有效控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人才管理员工流动

【Abstract】’.

【Keywords】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BraindrainT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我国已顺利加入世贸组织,国门已逐渐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及大型集团将参与我国市场的争夺,因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而人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财力、物力有限,不可能与大企业比资金、比实力,因而人才,尤其是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才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往往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给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何降低人才流失率,留住优秀的人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一、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目的和现实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企业家创办了中小型企业。他们与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起,为我国在短短20年的时间内解决经济短缺、实现温饱、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日益为世人所关注。进入90年代,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认同感较之过去也有了很大加强。1993年以“中小企业走向2000年”为题的世界中小企业大会(北京)的召开便是一例。我国在这方面也有所行动,1993年5月、7月和1994年6月份分别举行了“中国乡镇企业与世界中小企业对接大会(北京)”、“中意中小企业合作研讨会(米兰)”和“中德中小企业研讨会(波恩)”等国家级有关中小企业的学术活动。

近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有史以来的巨大发展。多种经济类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它们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风风雨雨,在活跃城乡经济、开发新产品、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例如,生产力过剩和消费需求不足对中小企业的不利影响,融资困难,经营管理落后,行业壁垒的存在等。在这些困难和问题中,人才流失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且在流失的人才中大部分流入了外企或合资企业[1]。其中,较大比例是中基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特有的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人才高比例的流失,不仅带走了商业与技术秘密,带走了企业的客户,使企业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企业人力的重置成本,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工作质量,也影响了在职员工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尤其是企业大量的人才流失更是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不加以有效控制,最终将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甚至可以使企业走向衰亡。

今年初,《中国青年报》的问卷调查就显示,人才流失已取代融资困难、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而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而,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影响、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对现今的中小企业便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留住人才,有效控制人才流失方面形成一个初步的方案,以降低人才流失率,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这便是本文的最终目的。

二、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现状及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一)管理学对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其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2]。而现实资源既包括物力、财力,也包括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任何一个组织必需的资源,而且也是最重要的资源[3]。如何对人进行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对人性的不同假设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对人也有着不同的激励措施。从受雇人、经济人到社会人、管理人再到自我实现人,体现着管理出发点的不断变化。

管理学对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侧重于激励方面。激励就是通过影响职工个人需要的实现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引导他们在企业经营中的行为[4]。只有有效地激励在职员工才能减少企业的人才流失。激励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人的需要实现及其特点的识别以及如何根据需要类型和特点的不同来采取措施影响他们的行为而展开的。比较著名的激励理论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V.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

除上述理论之外,还有美国心理学家海德首先提出的归因理论以及挫折理论,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激励企业的员工,从而提高其绩效和满意度,最终达到减少企业人才流失的目的。

此外,管理学还从控制、领导、改进人际沟通、塑造共同愿景、创新工作流程、提高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有效减少人才流失的方法,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借鉴。

(二)经济学对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

经济学对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侧重于人才流失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人才的流失,特别是优秀人才的流失,对企业而言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很难快速招聘到其急需的人员,尤其是高素质人员;(2)企业新招来的员工需要一定的时间熟悉企业的环境和工作;(3)人才流动到竞争对手企业对自己是一个直接的威胁。此外,更换一个专业人员的代价可能是离去人员工资的1—倍[5],优秀人才的替换成本则更大。

美国马里奥特(Marriott)公司曾在两个旅馆业子公司进行了一次大型调研,结果显示,如果员工流动率降低10%,营业额就可增加5—美元;即使将员工流动引起的损失按最低数额估计,员工流动率降低10%,这两个公司每年节省的费用即可超过利润总额[6]。

希金和崔喜()认为:员工的流失会使企业增加五大类成本,分别为:(1)分离成本:包括辞职面谈成本、各种手续成本以及对员工的补偿费等;(2)招聘成本:包括广告成本、付给中介机构的费用、申请者及招聘人员的车马费及杂费等;(3)选拔成本:包括面试费用(可能是多次面试),对应试者的学历和资格的检查费用、体检费以及行政管理费用等;(4)雇佣成本:包括行政管理费用、工作安排费用、上岗培训成本、正式培训成本以及制服成本等;(5)生产损失成本:包括空缺成本、离职前的生产损失成本、新手的失误和浪费带来的成本以及管理混乱带来的成本费用等。

将员工流失的成本进行量化是很困难的,但是从上述理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