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九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南昌十九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南昌十九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南昌十九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南昌十九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网络的出现真正改变了文学经典的存在样式、传播方式和接受需求。从早PC端的红楼同人小说、各红楼网站贴吧到当下移动端各传播平台、视频和有声读物,图文、视媒、声媒三大传播方式的叠加融合使得《红楼梦》的存在远远超出一部小说或影视作品的定义。对经典的传播而言,媒介并非一个中立的传播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的意义和语境“修辞”。每种媒介自身都包含着影响传播内容、价值取舍的相关因素及影响的方式密码,都借助自己塑造的媒介环境提供一种创造“个性”意义的场所和条件,一旦和受众产生具体的文学互动关系,就会使这种互动呈现出一定的价值偏向。比如聚集在“天涯社区”贴吧的红迷们,形成了强烈的解密式阅读趣味;B站聚居着大量喜欢《红楼梦》鬼畜视频、热衷通过弹幕分享自己感受的Z世代青年;抖音则是《红楼梦》美妆、美食爱好者的集散地。故而媒介作为经典传播风格和氛围的创生者,本身已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具有价值偏向性的意义生产空间。因此媒介技术究竟是向善还是向恶,对经典的传播来说是最好还是最坏的时代都非简单对错之判。虽然对当下的传播现状不能悲观,但也绝不能乐观,因为我们多大程度上能够把控技术带来的问题,规避文学产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警惕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的趋向,依然取决于我们如何以及在什么意义上使用媒介。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关系是一种多层次、反馈复杂的交互影响,具体表现在它们之间不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关涉到审美、道德、意识形态、价值观、话语权力及资本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但文学毕竟是人学,阅读和接受经典的最终目的是影响并塑造人,因此,观照人的精神世界是文学传播和接受的永恒主题。新媒体与文学经典传播的结合,对读者而言无论是功用的还是娱乐的,最终的旨归依然是自身审美艺术素养的提升和人生存在意义的确认。从近期利用问卷星所做的全国调查来看,对于“您阅读和学习《红楼梦》的最大收获”一问,10623份答卷中选择“感悟人生存在的意义”占比66.27%,仅次于“丰富自己传统文化知识”的66.73%,由此可见对文学经典精神境界的追求,已成为阅读经典最重要的动力和期望之一。(摘编自李丹丹《新媒体视域下<红楼梦>传播现状及规律》)材料二:数字媒介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互动性。互动性从根本上改写了传统新闻文本的构成法则——文本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固定的叙事形式,亦不再拥有相对稳定的意义结构,而是在互动的作用下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参与、探索的叙事空间,最大限度地激活了文本的开放性内涵,为用户打开了一个意义协商空间。不同的互动实践与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语义规则,亦形成了不同的意义生成方式。因此,互动可以在修辞维度上加以认识——互动的语言,即是修辞的语言。在时间维度上,用户可以自主地选择故事在时间维度的“展开”方式,并从容地处理“沿途”的页面悬停时长,由此决定叙事“前行”的时间结构,如内容呈现的顺序、方向和时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时间意识。当不同的信息模块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逻辑时,用户便可以在自由选择中建立特定的时间概念或时间意识。2023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央视新闻推出的融媒体产品《亚运山水间》,设置了富春江、良渚、西湖、钱塘江四个“探险”板块,用户点击不同的板块,即可触发漂流、迷宫、龙舟和射箭四个不同场景的游戏,从而体验特定场景的游戏内容。不同的选择顺序,形成的是不同的内容呈现顺序和结构,这便从根本上改写了传统新闻的内容呈现顺序,由此摆脱了文本意义生成所高度依赖的时间逻辑。例如,“良渚”板块主要讲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历史文化,“西湖”板块注重呈现当下的自然美景——不同的选择顺序,决定了不同的感知模式,亦在时间维度上形成了不同的杭州印象。在界面功能上,融合新闻允许用户长时沉浸、随时切换、及时退出某个场景,并允许用户在悬停时能够在空间场景中任意移动、放缩,比如拖动地图查看某个点位,放大画面查看某处细节等,全面浏览并深度挖掘界面空间中的信息。在《亚运山水间》中,用户进入“富春江”的船只,可以在虚拟场景中自由地游览、观赏每一处景观细节。可见,用户通过对悬停时间的处理与支配,改变了叙事进程中的情节展开时长,而探索时间越久意味着用户越有可能突破经典叙事中的时间限制,进入深度阅览状态,进而捕捉到画面中更多的细节,获得更为丰富的新闻信息。在空间维度,用户通过一定的导航选项或条件选项,可以自由地决定新闻内容的可见性,从而以互动为基础,形成不同的导航空间形态,或形成不同的虚拟空间图景,以此重组融合新闻的意义结构。换言之,某些内容能否显现并进入意义结构之中,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性偏好与自主选择。例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中心于2022年负责创建了一个融媒体项目——基于街道壁画地图的交互式时间轴《黑人的命也是命》。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2020年非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开枪射杀后,美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反种族主义艺术品。进入作品界面后,用户可以根据艺术品类型、艺术家身份、创作时间、涉及的社会议题等类目对内容进行筛选,还可以点击地图上的作品名称,查看作品的具体信息。这种自主选择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文本的“输出”内容,而且改变了文本的呈现方式,亦影响了用户的解读方式,如用户对于种族议题的观点和态度。(摘编自刘涛刘锦鹏《通往数字世界的修辞学: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体系构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改变了文学经典的传播方式,这些传播方式的融合使《红楼梦》不只以传统小说的方式存在。B.媒介作为经典传播风格和氛围的创生者,能以不同方式影响传播内容,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C.数字媒介使传统新闻文本封闭、固定的叙事形式变得不固定,其意义完全由用户动态生成。D.融合新闻允许用户支配悬停时间,对界面信息深入探索,使其可能突破经典叙事中的时间限制。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是文学经典阅读的重要内驱力,但在文学产业化过程中,因资本因素带来的大众化、娱乐化、碎片化趋向对此产生负面影响。B.体验《亚运山水间》项目时,如果用户点击“西湖”板块,那么他将在体验对应的场景游戏过程中领略杭州自然美景,这样的感知模式将带给他独特的杭州印象。C.用户在体验《黑人的命也是命》项目时,可以在壁画地图的界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类目,查阅相应的内容,这样的新闻呈现将影响他们的信息获取和观点形成。D.材料一“提供一种创造‘个性’意义的场所和条件”,与材料二“为用户打开了一个意义协商空间”所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媒介的“修辞”作用的一项是(3分)A.抖音播放量超1000万的红楼视频合集有一部分涉及仿妆话题,其中一条红楼美妆视频评论就超过10万,这种由媒体营造的精致化生活氛围吸引大众与之同频共振。B.国产志怪类动画《神弦曲——猫儿与时光铃铛》在首支预告的动画场景绘制中使用AI技术出图,其中三分之二的背景制作都使用了AI技术。C.新华社推出的AR作品《天地工程》,允许用户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自由移动、放大或旋转火箭,自主体验火箭发射的过程,使用户对科技强国有切身体会。D.“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与天坛公园主办的天坛赏月直播活动,在展示传播新锐设计产品的同时,融入古建、古乐与中秋之月的互动场景,彰显文化与诗性。4.下列图表是关于《红楼梦》相关传播情况的调查。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下列选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表一及材料一可知图文、视媒、声媒等多渠道传播方式,使经典《红楼梦》的传播变成文化产业链的一环,技术的便利带来了新的传播契机和可能。B.从表一受众了解《红楼梦》的渠道占比看,占比最高为视频类,说明在当下短平快的整体传播背景下,视频成为人们获取相关知识时最受欢迎的方式。C.从表二《红楼梦》当下传播现状的满意度来看,近九成的受众表示满意,可见当下的媒介技术是人们可接受的,体现了文学经典传播大众化的趋势。D.表二中有约一成的受众对传播现状不满意,可见对于经典的传播,从长远来看,新媒体传播方式前景不容乐观,表一“学校课堂”占比低验证了这一点。5.两则材料在论及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时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5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文本一:葛师傅陆文夫我的师傅姓葛,名字叫增先,五十八岁。总戴一顶瓦灰色的鸭舌帽,为的是遮掩了那一头斑白的头发。他总共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德,一个就是我。我自小欢喜听苏州评弹,而且居然学会了《水浒》中的几个段子。师兄广德便来鼓动我,说:“你何不把厂里的新鲜事情,编几段评弹?”我说:“师兄,说书这一行,还有点窍门:你听武松打虎那一段,说起来多神!多险!那有个情节;眼前这厂里的事情,太淡。”广德说:“这话不对,就说我们的葛师傅吧,他身上就有好材料。“先对你说一段:葛师傅三十八岁那年,从汉口回到苏州。有个史老板,接下一宗大生活,替客户配一只大活塞。那时没有科学仪器测量,全靠一把大卡钳,手头上的功夫。照理,这样大的生活要到上海去做的,史老板想创招牌,硬把生活接下了。“那活塞车了三天,最后一刀没人敢车了。史老板一急,把苏州一带稍有名气的车工都请到厂里。车工有句老话:‘千刀万刀,最后一刀。’这最后一刀吃对了,就是正品,吃不准,就得报废。生活一废,史老板的招牌就碎了,车工的饭碗也得过河,没人敢落车。“葛师傅站出来,拿起卡钳,量了个仔细。量完了,二话没说,把车床马达一推,拖板一摇,嗤溜溜地车了一刀,大模大样地说:‘落车!’——活塞进汽缸,正好!“从此,葛师傅到哪月厂,哪爿厂就生意兴隆。葛增先这三个字,被人家喊成了活神仙!”我听了这段故事,来劲了,说:“这有点像武松打虎哩!”广德笑起来说:“你怎么老是武松打虎啊?当今的英雄不同了,葛师傅去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这才是正文哩。以后有空,我慢慢说给你听。”我把葛师傅这段故事编成评弹,题目叫“活神仙巧车大活塞”,果然大受欢迎。去年九月,葛师傅开会去了。这时候,来了紧急任务,也是要配大活塞。我心里想,这下子可以显显葛师傅的威风了。我把任务交给一个车工,关照他说:“这最后一刀你别车,放着等葛师傅回来。”葛师傅刚回来。车间里的人呼隆一下把他围在当中,有人直着嗓子喊:“快来呀,活神仙要表演啦!”葛师傅被弄得莫名其妙,我说:“别听他们瞎起哄,有只活塞请你卡一卡。”葛师傅听到活塞两字,眉毛动了一下,问:“生活急不急?”“人家一月榨油厂停工,几百人等着哩!”“活塞有多大?”我说:“和你二十年前车的一样大。”葛师傅脸色一虎,说:“什么二十年前,快领我去看。”我见师傅脸色不对,心里有点虚。说实话,这样紧要的生活,是不能当耍的。那些看表演的人,一个劲地喊:“快来呀,表演开始罗!”葛师傅跑到车床跟前,立刻把袖管一挣,拿起卡钳就量。量完问我:“厂里有没有这么大的分厘卡?”“货已经订了,还没来,最快也要三天。”葛师傅责怪我:“你为啥一点准备不做,葬莽撞撞地干险事?”我听了,肚皮里泛泡泡。你二十年前干得那么神奇,如今却非分厘卡不可了。用分厘卡算啥稀奇。那些看表演的人,也和我一个心思。本想见识葛师傅的当机立断,干脆利落,没想到活神仙却磨磨蹭蹭!有些人热不住了,喊喊嚓嚓地议论起来:“并不那么神嘛!”“他过去跟资本家做,也不曾考虑嘛,是怕塌面子!”葛师傅耳朵十分尖灵,抬起头来追问:“这话是哪个说的?你哪知道替老板卖命的寒苦?那辰光,你当我真是神仙?我是拎着饭碗碰运气啊!碰对了,我能在苏州多吃几年饭。碰不对,大不了再闯几个码头。如今能这么乱闯?损失工料还是小事,榨油厂几百人等着!停一天工要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这不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了!”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车床在咝唑嘘嘘地旋转,铁器轻轻地碰击。天窗里突然射进耀眼的阳光,我才看清葛师傅严肃的目光。我忙劝他说:“那就等三天吧。”葛师傅拧起眉头,翘起下巴,眯细着眼睛,停了一息说:“不能等。眼下正是新豆登场,榨油厂任务紧急。”我说:“万一报废了,时间也差不多。”葛师傅说:“通知翻砂车间,别把活塞的泥模毁了,随时准备浇第二只……”他把帽子一脱,现出一头斑斑白发。旁边那些看表演的,肃静无声,好像在替葛师傅助劲,大家共担着一个责任。紧要关头到了,见他满满地吸了口气,摆开八字步,把全身的力气都提到两只膀子上,屏住气,稳住劲,卡钳脚在活塞上轻轻地一探,跟着一挥手,高喊:“开车!”床飞舞起来了,车刀嗤嗤地切削过来,雨点般的铁屑,沙沙地四洒开来。工夫不大,一刀到头,大活塞完工了。我没等葛师傅吩咐,便吹响哨子,指挥落车。那一边,人们个个抢着活干,忙着向汽缸里装。只听见榔头梆梆梆三响,车间里一片欢叫:“正好!”我的一颗心从喉咙里落下肚去。回头看葛师傅,才发现他上半身的衣衫全湿透了,眉毛上都吊着汗珠。这以后,我花了三个夜晚,编了一段新的评弹,它受到了大伙儿更加热烈的欢迎。1961年发表(有删改)文本二:向评弹学习(节选)陆文夫我向苏州评弹学过不少东西,所以有人说我的某些短篇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爱上苏州评弹,那是在我开始写小说之后。那时我为写小说而苦恼,而评弹带给了我各种启发。苏州评弹的语言很生动,很优美,很有表现力,可惜的是我不能用吴语来写小说,不懂苏州话的人看不懂,懂苏州话的人看起来也很吃力,何况吴语也和许多地方语言一样,许多传神之处无法用普通话加以翻译,只好吸收一些读音不同,字面能懂的方言,如“瞎七搭八”“滴溜滚圆”等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德讲故事,先说葛师傅三十八岁从“汉口”回来,暗示他一身本领是从何而来的。B.“我”让车工留下最后一刀,也故意不准备分厘卡,就是想亲眼看“活神仙”表演。C.葛师傅告诉大家,二十年前为史老板巧车大活塞是“碰运气”,这里有谦虚的成分。D.“我”建议“等三天”,而葛师傅想清楚得失利弊之后,果断决定冒险去车大活塞。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年革新二十八项技术,从榨油厂来的任务很紧急,文本一中的这些细节透露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时代气息。B.文本一多处以描摹五官来刻画人物,如“眉毛动了一下”“拧起眉头”,神形兼备,表现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C.文本一中,工人们从议论纷纷到肃静无声再到欢呼一片,烘托了故事气氛,也表现了人们对葛师傅认识的转变。D.两则文本都写到了评弹,但用意不同,文本一以评弹为主线串联情节,文本二以评弹为学习对象,谈论小说创作。8.文本一中两处划线部分都描写葛师傅车活塞,却写出了“不一样”的葛师傅,谈谈你的理解。(6分)9.陆文夫指出“有人说我的某些短篇小说有点像苏州评弹”,请结合两则文本中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本一哪些方面“像苏州评弹”。(6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①,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王制为衣服之法,曰:“冬服绀緅②之衣,轻且暖,夏服絺络③之衣,轻且凊,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古者圣人为猛禽狡兽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击而不折,此剑之利也。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利也。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制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虽上者三公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节选自《墨子·节用》)材料二:禽滑厘④问于墨子曰:“锦绣絺纻,将安用之?”墨子曰:“恶!是非吾用务也。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当此之时,黻无所用,而务在于完坚。殷之盘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迁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以变天下之视。当此之时,文采之帛,将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为心苟上不为下恶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时,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锦绣絺纻,乱君之所造也,其本皆兴于齐。景公喜奢而忘俭,幸有晏子以俭镌之,然犹几不能胜。夫奢安可穷哉?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曰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子曰:“诚然,则恶在事夫奢也?长无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此圣人之务。”禽滑厘曰:“善。”(节选自《说苑·反质》)[注]①鞼匏:制皮革的工匠。②绀緅:青色的衣服。③絺络:葛布的统称。④禽滑厘:墨子的学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品庶A非有B心也C以人主为D心E苟上F不为G下H恶I用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餍,文中指厌弃、厌恶,与《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厌”意思相同。B.从事,文中指干某项事业,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的“从事”意思不同。C.卑,本义是位置低下,文中是使动用法,与成语“草菅人命”中的“草菅”用法相同。D.盘庚,即《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之迁”中的“盘庚”,是商的君王,曾将国都迁到殷。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的明王圣人,之所以能称霸天下,匡正诸侯,是因为他们对百姓忠信有加,而且让百姓看到利之所在。B.墨子认为,圣王下令,让天下的工匠在制造物品时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不想徒增浪费。C.晏子常用节俭来规劝喜好奢侈的齐景公,但仍然很难制止,由此可见,一旦习惯于奢侈就很难有尽头。D.随侯珠、一钟粟不可兼得时,禽滑厘毅然选择粟米,这可看出他宁愿身处穷困,也不丢失道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古者圣王为大川广谷之不可济,于是制为舟楫,足以将之则止。(4分)(2)今当凶年,有欲予子随侯之珠者,曰不得卖也,珍宝而以为饰。(4分)14.两则材料都提到了衣服的制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弄笔斜行小草,钧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二句比喻贴切自然,写纨扇如月、纱巾如烟,扇美巾轻正可驱暑减热,以此点明季节。B.“高槐叶长阴初合”与“新蝉”不仅点明时令,而且遥相呼应,足见观察之细与结构之妙。C.陆游擅长草书,这里“弄笔斜行小草”与“矮纸斜行闲作草”句相比,其心境并无二致。D.这首词写景叙事紧扣一“闲”字,从平淡无奇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了无尽的诗意与情趣。16.“更无一点尘埃到”一句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述阿房宫的建筑时,不直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和“”,用惊讶疑惑的语气表达了对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2)谢灵运及其山水诗歌的创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次提及这位山水诗人以表达追慕之意,这两句诗分别是“”和“”(3)古典诗词中常以问答起笔,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请再举出一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运动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动态运动通常是指那些需要心脏泵出大量血液(与休息时的身体供血量相比)输送到工作肌肉才能维持活动的运动,比如跑步、越野滑雪和足球等。以常见的跑步运动为例,与休息时相比,跑步时心脏泵入身体的血流量可能会增加三至五倍。举重、体操或攀岩一类的静态运动则需要身体调用骨骼肌施加力量来克服阻力,比如推或拉一些大重量物体。虽然心脏也在静态活动中向骨骼肌输送了更多血液,但这类运动的重点更多放在训练肌肉移动重物的能力上。例如,为了用哑铃做弯举,肱二头肌必须足够强壮才能举起所需的重量。而一些运动,比如划船或骑自行车,②,因为它们需要心脏泵出大量血液的同时,也需要大量肌肉力量来维持运动。如果不经常运动,我们的心脏会变得僵硬,无法像以前那样泵血。而日常运动(尤其是像跑步这样的动态运动)可以③并防止僵硬。顺应性的心脏在充满血液时会扩张得更多,从而在每次心跳时泵出更多的血液。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根据某心脏协会研究,当运动量超过一定标准时,心脏就会改变大小和形状,从而导致其功能发生一些变化。请根据上述材料,推断过量的动态运动和静态运动会给心脏带来什么变化。(4分)(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