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阳市四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本卷共四大题,29小题,共计120分。时量: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谦逊(xùn)殷红(yān)迭起(dié)锋芒毕露(lù)B狂澜(lán)欺侮(rǔ)校对(xiào)当之无愧(kuì)C.哺育(pǔ)选聘(pìn)调羹(gēng)锲而不舍(qì)D.奠基(diàn)元勋(xūn)军帖(tiē)深恶痛绝(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B.欺侮(rǔ)——wǔ,校对(xiào)——jiào;C.哺育(pǔ)——bǔ,锲而不舍(qì)——qiè;D.军帖(tiē)——tiě,深恶痛绝(è)——wù;故选A。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挚友开拓屏樟妇儒皆知B.榜样瑶言秩序家愉户晓C.忧郁篱笆疙瘩鲜为人知D.姹异咳嗽澎湃色彩班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屏樟——屏障,妇儒皆知——妇孺皆知;B.瑶言——谣言,家愉户晓——家喻户晓;D.姹异——诧异,色彩班斓——色彩斑斓;故选C。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B.他毕业后来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奉献自己的芳华。C.西宁市工商局一举查获了不良商贩沥尽心血苦心经营的制假窝点。D.解放军在地震时积极抢险,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英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不能用来指家长不重视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使用有误;应使用“不以为意”;B.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与“一年到头”语义重复,使用有误;C.沥尽心血:付出了全部精力,为褒义词。不能用来指不良商贩,褒贬误用,使用有误;D.当之无愧: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使用正确;故选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己,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B.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重要性。D.让我们走进故居,亲近名人,去了解他们的人生,去传承和学习他们的精神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搭配不当,将“人民”删去;C.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D.语序不当,将“传承”与“学习”互换位置;故选B。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答案】B【解析】【详解】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句子排列顺序最佳的是④①⑤②③。B项符合题意,故选B。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运河》等。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D.《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通史;故选D。综合性学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与国紧紧相连。初一(22)班的同学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7.围绕本次活动,班级将开展三项小活动,现向全班同学征集活动形式。请参照活动一,再设计一个活动形式。活动一:爱国名言展示会活动二: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三:_______________8.小青整理了语文课本里的家国情怀句子,请你选出最不符合的一项()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9.拟写宣传标语。请你从画线部分提炼出上句,与所给出的下半句对应。②我们应当牢固树立报效祖国、复兴民族之志,争当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用我们的满腔热情实践热爱祖国、奉献民族之行。_________________践爱国之行【答案】7.活动三:爱国诗词朗诵会(合理即可)8.D9.立报国(复兴)之志【解析】【7题详解】考查活动设计能力。围绕活动主题“爱国爱家”设计两个活动名称,仿照示例格式拟写合理即可。示例:爱国教育主题班会;爱国歌曲分享会。【8题详解】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A.该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此句描写了战斗的艰苦激烈,体现了将士的报国壮志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歌颂了沉雄而伟大的时代精神。符合主题;B.该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符合主题;C.该句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符合主题;D.该句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勤奋能使业务技能更加精进,而沉迷于玩乐会导致业务技能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韩愈认为,“业”和“行”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要求人们对学业要勤奋不辍,研习不止,勤加思考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不符合主题。故选D。【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提炼与概括。根据题目要求,我们要根据画线句子提炼内容,仿写“践爱国之行”,由动词“践”和名词“爱国之行”组成,因此,在画线句中找动词和名词,即是立报国之志或者立复兴之志。10.古诗文默写(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唯闻女叹息。——《木兰诗》(5)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木兰诗》【答案】①.雄兔脚扑朔②.雌兔眼迷离③.策勋十二转④.赏赐百千强⑤.同行十二年⑥.不知木兰是女郎⑦.不闻机杼声⑧.对镜帖花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朔、雌、离、策勋、赏赐、杼、帖。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古诗鉴赏(4分每小题2分)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节选自《木兰诗》)11.《木兰诗》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1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答案】11.C12.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根据“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联系“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可知,在木兰骑马赶赴战场时,不能听到父母呼唤,只能听到黄河的水流声与马鸣声,体现了所住地方的空旷凄凉,以此来衬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注意重点词的理解(归,归来),本句为互文句;理解为: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10分)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王冕好学(节选)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輒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坚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注】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è):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而已,罢了)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加)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又)D.冕小儿,恬若不见(好像)1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C.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D.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1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1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奋读书。【答案】13.B14.A15.(1)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好处。(2)儿子读书像这样入迷,为什么不由着他呢?16.D【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B.句意:别人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需要重新认识他。更:重新。解释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正确划分节奏,首先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根据主谓宾来划分,句首语气词和关联词之后要停顿。最后仔细朗读,看看是否顺畅、顺口,意义是否完整。A.断句停顿有误,句意: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忙为理由推辞。“蒙”是句子的主语,他执行了“辞”(推辞)这个动作,因此“蒙”和“辞”之间应该有一个停顿,以区分主语和谓语。“以军中多务”是一个介词短语,作为状语来修饰谓语“辞”,说明了吕蒙推辞的原因。将这个状语短语与谓语紧密相连,有助于读者理解状语与谓语之间的修饰关系。正确的划分应该是: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有:(1)常:常常;自以为:自己认为;大有所益:有很大的好处。(2)痴:极度喜欢;曷不:为什么不;听其所为:听任他所做的事。【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D.【乙】文中王冕面对神像时并未表现出任何惊恐或改变神色的描述,反而是“恬若不见”,即他平静得好像没看见那些可怕的神像;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甲】孙权劝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乙】王冕好学(节选)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三、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文物古籍保护在2022年3月召升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较之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材料二:①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博等新领城。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②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③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绵延中华文化》)材料三:①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②大型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材料四:“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领域项目相关成果古籍普查汉文古籍普查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古籍整理与出版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古籍修复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古典数字化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17.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A.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B.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C.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D.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18.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A.古籍普查工作指的是对现存的典籍文献进行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等。B.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C.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D.各地开展了丰富的古籍保护与推广实践活动,加深了人们对古籍的了解。19.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B.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C.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D.“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了时空条件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答案】17.A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A.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可知,本项“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A.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可知,本项中“古籍普查工作”表述有误;B.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和第③段“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可知,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本项中“专家杨秀清和陈红彦在古籍普查、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表述有误;C.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可知,本项中“只有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才能在古籍保护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表述有误;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辨析。C.根据材料三第①段“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材料四“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叶”可知,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是为了修复古籍让人们了解、保护古籍精华,本项中“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表述有误。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穆锅盔杨小凡①药都的锅盔是一种独特的面食,又名壮馍,厚足一寸,直径满三尺。有人来买,用薄如火纸的长竹刀轻轻一划,嚓地掉下一块,外脆里筋,表酥内绵,甜丝丝,香喷喷。富人家直接吃,一般市井人家用其作下饭下酒的菜吃。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清末民初,药都有四十多家专营锅盔,但独穆芳的锅盔最为有名,人代物名、物代人名,久之,人称穆芳和穆家锅盔均曰:穆锅盔。②穆锅盔生于光绪年间,长在清风巷,及至成人,做锅盔卖锅盔也在清风巷口。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被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穆锅盔并不相信,一笑了之,依然天天做锅盔卖锅盔。③看穆锅盔做祸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每天太阳刚刚露脸,穆锅盔就开了朝东的店门,把放在店内的面案,平底大锅等一应用具搬出来,再把袖子挽到两肘上方,清水净手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生意。他每天只卖一斗麦面的锅盔,十六两称整整十五斤。这些面一次倒入缸中,一次性兑水入内,然后弯腰勾头,一气和成。净手,点上一袋水烟,口吐青雾,面向东方。恰好一袋烟抽完,面正“醒”好,扬手把烟袋交给站在身后的徒弟。再净手,又弯腰低头两手入面缸,只听“啪”的一声,一块石头样瓷质的面块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啪,啪”如是三声响,三块大小一样的面块,紧挨着排在了七尺长的面案上。之后,穆锅盛才直起头来,耸肩出气,像做了啥重活一样。接着,穆锅盔取一面块,揉了堆、堆了揉,反复一百零八遍,面块“熟”了,正好成一圈球;两手并拢按了一圈,面球变成了径达二尺的面饼,再用梨木面杖忽地旋了一圈,面饼正好厚是一寸,径三尺;然后,只见他抓一把芝麻,手腕一旋,芝麻薄薄地盖了一层。此时,平底大锅下,碳火正白。④穆锅盔并不看铁锅,两手从两边托起面饼,“啪”地向锅内一撂,面饼在锅中一旋,正好严严地塞满铁锅。穆锅盔做锅盔,锅底并不放油,只是带芝麻的一面在锅底干烧,文火慢烧。一个时辰之后,锅盔成了,用手猛地提出,只见先前的面饼已如石块,靠锅底的一面正好烧出五个深黄的圆印,浑似鴝鸥眼,砚台般大小。这是穆锅盔特有的标志。⑤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真让药都人又奇又气。⑥话说宣统元年,官至热河都统、昭式上将军的药都人姜桂题,想将口福惠及家乡父老,重金从宫中请来八位御厨来药都联袂授徒传艺,为药都留下三百二十九道有名大菜,这是后话。御厨们离开药都的前一天,听说穆锅盔世上独有,想尝尝。但由于起床晚了点儿,来到清风巷穆锅盔店前,恰第三饼锅盔刚刚卖完,正要收摊。姜家大管家一脸讨好地说:“烦请穆先生再做一个,这八位御厨可是慕名而来的呀!”穆锅盔看都不看一眼,“明天请早!”说罢,扭身进店。⑦管家和御厨们离开后,徒弟问穆锅盔,“师傅,这些都是御厨啊,何不破个例?”穆锅盔长叹一声,“你还年轻,规矩改了,穆锅盔就不是穆锅盔了!”⑧徒弟并不解其意。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贯,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文化印记,刻画的人物个性独特、有风骨,充满传奇色彩。B.开篇写锅盔是药都的独特面食,不仅点题引出了“穆锅盔”,还吸引了读者兴趣。C.穆锅盔每天只做三饼,达官贵人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可见他固执,不懂生意经。D.小说虽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叙事简约,记言、记行结合,语言精到传神。21.小说花了近一半的笔墨详写穆芳做锅盔的过程,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22.小说被收录在《药都笔记》中,作者曾说其中人物“各有奇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穆芳的“奇绝”之处。【答案】20.C21.突出了穆锅盔制作的独特和人物的精神风貌,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22.长相奇绝: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有帝王之相;手艺奇绝: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性格奇绝: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分析不正确。根据⑦“穆锅盔长叹一声,‘你还年轻,规矩改了,穆锅盔就不是穆锅盔了!’”,可见每天只做三饼是穆锅盔的特色,也是经营之道,长远经营,不图眼前利益,说明穆锅盔懂经营之道,而非“固执,不懂生意经”。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详略安排。文章详略,取决于表达主题的需要。应围绕是否有利于主题的表达来分析。根据③“看穆锅盔做祸盔是一种享受,有人看出香来、有人看出味来,有人看出神、有人看出阳刚之美,有人看出阴柔之雅”可知,穆锅盔制作的独特,是穆锅盔“最为有名”的原因之一,详写制作过程,就是为了突出穆锅盔的不同之处,从而表现主题;根据③段“每天太阳刚刚露脸,穆锅盔就开了朝东的店门,把放在店内的面案,平底大锅等一应用具搬出来”,可看出穆锅盔的勤劳;“他每天只卖一斗麦面的锅盔,十六两称整整十五斤”,可以看出穆锅盔诚实;“只听‘啪’的一声,一块石头样瓷质的面块甩在了右面的面案上,‘啪,啪,啪’如是三声响,三块大小一样的面块,紧挨着排在了七尺长的面案上”,可以看出穆锅盔技术的熟练等可知,制作过程中,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能更好地表现主题。【2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②段“其人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曾有一算命先生吃过他的锅盔说他有帝王之相,只因风水被人所破,才成了为世人提供美食的艺人”,可知,穆芳长相奇绝:高七尺,臂长过膝,手大若扇,有帝王之相;根据①段“巴掌大一块足够一个成人的晚饭,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这说的是穆家锅盔”,可知,穆芳制作的锅盔奇绝:其筋其软其酥其脆其香其甜其味其质其色其形,无不堪称一绝;根据⑤段“人的能耐大了,规矩也准大。穆锅盔有两条规矩:一是火候不到,任你买家催待急要也不出锅;二是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真让药都人又奇又气”,可知,穆芳的性格(脾气)奇绝:每天只卖三饼,任你达官富商势力再大、出钱再多,也绝不多做。<三>现代文阅读(12分)余婆婆的岛赵悠燕①突然间,小岛上蜂拥着来了很多人。②这是一个逼近夏季的日子,上岛的人穿着短袖短裤,戴着凉帽,姑娘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白花花的胳膊和大腿晃得余婆婆几乎头都晕了。岛上清凉,余婆婆依然穿着玄色的长衣长裤。③自从儿子媳妇去城里打工后,这座岛上只剩下像她这样七八十岁不愿挪身的老头老太太。④岛上变得越来越清净。白天,余婆婆做完田头的活,就去砍一些柴火回来。她的身子还算硬朗,所以拒绝了儿子媳妇跟他们去城里的要求,她知道他们过得也难,城里房子奇贵,他们那点钱只能租个房来住,她不去做他们的累赘。【甲】⑤鸟儿又啾起来了,余婆婆抬眼望去,青翠的松树上一只小松鼠快活地跳来跳去,看见余婆婆也不避。余婆婆对小松鼠说:“你看看你看看,这些人打哪来啊,这里有什么好看哦,就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婆,就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岛。”⑥有人声传来,几个男孩女孩惊叫着:“快来看!这儿有好多鸟。哇,还有只小松鼠呢。”⑦鸟儿见这么多人,惆啾了一声“扑”地飞走了。⑧“陆华年,去捉来送给我嘛。”⑨被喊作陆华年的男孩作势去抓小松鼠,男孩女孩兴奋地尖叫。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终于失去耐心,“嗖”地一下溜得无影无踪。⑩男孩女孩站在山头往下看,阳光下的大海宛若玻璃晶莹剔透,金黄色的沙滩像一个煎熟的鸡蛋饼。⑪一个女孩拉着余婆婆用温柔的声音问:“老婆婆,这些是什么树呀?”⑫她可爱清新的模样让余婆婆想起了自己的孙女,她笑眯眯地指点着说:“这是铃木、野桐,那些是小槐花,你说那些草啊,这岛上都是啊,大多是茅草。姑娘,你们来这里干吗?”⑬“旅游啊。老婆婆,这里好美哦,空气好,景色美,我真不想回家,在这儿当一回神仙。”⑭“神仙?”余婆婆笑了,“我在这儿住了快八十年了,要成仙早成仙了。”⑮“哇,老婆婆,您有八十岁了,真看不出,您身子还这么硬朗,看起来比我妈利索精神多了。”⑯那些年轻人嘻嘻哈哈吵吵嚷嚷地走了。【乙】⑰过了些日子,在城里打工的一些年轻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进岛出岛忙忙碌碌,岛上热闹起来了。⑱不久,儿子媳妇也回来了,他们跟余婆婆说现在这座岛被外面宣传为仙岛,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被雾霾吓坏了,说在这儿可以洗洗肺呼吸新鲜空气,就像一部被锈蚀的机器来这儿擦锈上油呢。⑲他们把原来的老房子翻修了一下,然后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在里面装了电视、空调,铺上地板,还放了崭新的大床。⑳【丙】第二年的夏天,岛上又热闹起来了,余婆婆家的房间全被那些蜂拥而至的游客订满了,那些没地方住的人只好在岸边平缓的礁石上搭起了帐篷,余婆婆的儿子从批发市场批来一些帐篷卖给那些游客。㉑他们除了提供住宿,还供应饭菜,余婆婆平时在田里种的菜被当作绿色食品上了桌。余婆婆跟儿子说:“海里捞上来的鱼虾,田里种的菜不该卖这么贵的价给人家。”㉒儿子说:“你瞧瞧,看他们吃的那个高兴样,有哪个嫌贵啦,咱怕还来不及供应呢。”㉓岛上的旅游旺季一般从5、6月份开始至10月底结束,所以,其余半年的时光,儿子媳妇就住在城里不回来,他们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汽车,劝余婆婆跟着他们去城里享享福。余婆婆住了十天后就逃回家来了,她觉得住哪都不如在这岛上过的日子快活自在。㉔【丁】自从岛上涌入了那么多人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它。唉,真搞不明白,这儿有什么好看哦。㉕余婆婆想起以前过的清净日子,叹口气,摇摇头。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了。(有删改)23.联系上下文,应将下面本属于原文的语句放入原文()处。春天的时候,余婆婆忙完田里的活又上山去了,她已经好久没看见那只小松鼠了。A.【甲】 B.【乙】 C.【丙】 D.【丁】2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余婆婆不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到岛上来—→①()→②()→余婆婆从城里回到岛上并怀念以往的清净生活。25.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①她笑眯眯地指点着说:“这是铃木、野桐,那些是小槐花,你说那些草啊,这岛上都是啊,大多是茅草。”②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被雾霾吓坏了,说在这儿可以洗洗肺呼吸新鲜空气,就像一部被锈蚀的机器来这儿擦锈上油呢。26.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23.D24.①.余婆婆遇到一个女孩并给她介绍岛上的事物②.年轻人回到岛上开发旅游业25.①“笑眯眯”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余婆婆想起了自己的孙女后幸福的表情,生动地表现了余婆婆对女孩的热情,和善。②将人比作“被锈蚀的机器”,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被雾霾损害的身体。26.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了开头。内容上:①余婆婆的岛是自由清净的,但如今大量城里人的涌入,破坏了小岛原有的清净,让她再也回不去过去的日子了,表达了余婆婆对过去清净日子的怀念。②暗示了主旨,城里人为了躲避雾霾蜂拥着去了小岛,破坏了小岛原有的生活,呼吁人们要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衔接。这篇文章以“余婆婆”的视角,写了她居住的小岛的变化。小岛原来只有一些老头老婆居住,随着外来者对小岛的称赞,来此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余婆婆的儿子媳妇也将家进行了改装,做起了旅游的生意。而让余婆婆不明白的是,以前经常看到的小松鼠再也看不到了。文章以此变化,反映了旅游无序的开发和游客自身素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根据第㉔段“自从岛上涌入了那么多人后,她再也没有见过它”中的“它”,可知“春天的时候,余婆婆忙完田里的活又上山去了,她已经好久没看见那只小松鼠了”放在其之前;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提示“余婆婆不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到岛上来”,找到第⑤段“你看看你看看,这些人打哪来啊,这里有什么好看哦,就一些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婆,就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岛”;根据题干提示“余婆婆从城里回到岛上并怀念以往的清净生活”,找到第㉓段“儿子媳妇就住在城里不回来,他们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汽车,劝余婆婆跟着他们去城里享享福。余婆婆住了十天后就逃回家来了,她觉得住哪都不如在这岛上过的日子快活自在”,据此可知①、②处应从⑥—㉒段概括;根据第⑪段“老婆婆,这些是什么树呀?”、第⑫段“她笑眯眯地指点着说:‘这是铃木、野桐,那些是小槐花,你说那些草啊,这岛上都是啊,大多是茅草。姑娘,你们来这里干吗?’”,据此可概括①处为:余婆婆遇到一个女孩并给她介绍岛上的事物;根据第⑰段“过了些日子,在城里打工的一些年轻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进岛出岛忙忙碌碌,岛上热闹起来了”、第⑲段“他们把原来的老房子翻修了一下,然后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在里面装了电视、空调,铺上地板,还放了崭新的大床”,据此可概括②处为:年轻人回到岛上开发旅游业。【25题详解】本题考查加点部分的表达效果。①从“笑眯眯”,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第⑫段“她可爱清新的模样让余婆婆想起了自己的孙女”,可知加点词语写出了余婆婆想起了自己的孙女后幸福的表情,结合第⑪段“一个女孩拉着余婆婆用温柔的声音问:‘老婆婆,这些是什么树呀?’”可知加点词语生动地表现了余婆婆对女孩的热情、和善。②从“就像一部被锈蚀机器来这儿擦锈上油呢”,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被锈蚀的机器”,结合句中“那些大城市里的人被雾霾吓坏了,说在这儿可以洗洗肺呼吸新鲜空气”,可知加点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被雾霾损害的身体。【26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结构上:结合第④段“岛上变得越来越清净”、第⑰段“过了些日子,在城里打工的一些年轻人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他们进岛出岛忙忙碌碌,岛上热闹起来了”、第⑲段“他们把原来的老房子翻修了一下,然后隔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在里面装了电视、空调,铺上地板,还放了崭新的大床”、第⑳段“第二年的夏天,岛上又热闹起来了,余婆婆家的房间全被那些蜂拥而至的游客订满了,那些没地方住的人只好在岸边平缓的礁石上搭起了帐篷”,可知最后一段“余婆婆想起以前过的清净日子,叹口气,摇摇头。她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了”总结全文;再结合第④段“岛上变得越来越清净”,可知“余婆婆想起以前过的清净日子”照应了开头;从内容上:“余婆婆想起以前过的清净日子”“自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了”,表现了余婆婆对过去清净生活的怀念,点明了文章主旨:岛上的生活原本清净平和,现在人们为了躲避雾霾来到小岛,年轻人们看到商机,在岛上大搞旅游开发,使岛上原本清净的生活变得喧嚣而浮躁,不仅破坏了环境,也破坏了人们的生活。从而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共同维护人类的家园。名著阅读(两小题,共4分)27.“车,车,车是自己的饭碗。买,丢了;再买,卖出去;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这里的“三起三落”中的第三落指的是()A.虎妞难产,祥子为了她的后事卖了车。B.虎妞难产,祥子为给她请接生医生卖了车。C.小福子难产,祥子为了她的后事卖了车。D.福子难产,祥子为给她请接生医生卖了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积累和信息梳理。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祥子在战乱中连人带车被“匪兵”捉去,希望第一次破灭。二起:祥子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在曹家拉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希望第二次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了给她办丧事,卖掉了车,希望第三次破灭。故选A。2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