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29466-2023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_第1页
(高清版)GBT 29466-2023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_第2页
(高清版)GBT 29466-2023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_第3页
(高清版)GBT 29466-2023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_第4页
(高清版)GBT 29466-2023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前言 I引言 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4型式、型号与基本参数 35技术要求 56制造与组装 7检验方法 9运行维护 附录A(规范性)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安装、使用基本要求 附录B(资料性)典型工况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应用流程图 附录C(资料性)板式热交换机组远程运维平台基础技术说明 附录D(资料性)板式热交换器机组运行压降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GB/T29466—2012《板式热交换器机组》。与GB/T29466—2012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机组适用换热设备的类型,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等其他机组可参考使用(见第1章);b)增加了“智能换热机组”术语和定义(见3.2);d)增加了典型机组示意图(见图1);e)增加了机组系列化的相关规定,明确了型式、基本参数与型号(见4.1~4.3);f)增加了产品型号表示方法中厂家自定义内容(见图2);g)增加了关键部件设计选用相关规定(见5.1);h)更改了部分条款的要求类型,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将机组管道、水泵、阀门等零部件结构布i)增加了运行维护技术内容(见第9章);j)更改了控制柜安全及保护功能性要求(见5.7.2、5.7.3,2012年版的5.7.1、5.7.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睿能太宇(沈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艾克森股份有限公司、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山东北辰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中能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石换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OMEXELL(济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丹佛斯(鞍山)控制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廊坊市欣瑞科能换热设备有限公司、机械工业兰州石油化工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本文件于201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Ⅱ本文件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会有不同或更进一步的要求。本文件不限制在特定应用场合中,供、需双方接受的特殊设备或设计方案,也适用于富有创新或发展的技术。若选用特殊的设备,供方应明确与本文件的差别并提供详细说明。1板式热交换器机组本文件规定了板式热交换器机组的型式、型号与基本参数,技术要求,制造与组装,检验方法,标志、本文件适用于暖通行业用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其他行业热交换器机组可参考使用。本文件适用于板式热交换器(包含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半焊板式热交换器)、钎焊板式热交换器作为换热设备的热交换器机组,焊接板式热交换器、管壳式热交换器等其他类型热交换器作为换热设备的热交换器机组可参考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T706热轧型钢GB/T713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2887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327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3621钛及钛合金板材GB/T3624钛及钛合金无缝管GB/T3625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GB/T4237不锈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4622.1缠绕式垫片分类GB/T4622.2缠绕式垫片管法兰用垫片尺寸GB/T4622.3缠绕式垫片技术条件GB4793.1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5656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GB/T5657离心泵技术条件(Ⅲ类)GB/T7251.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7251.4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4部分:对建筑工地用成套设备(ACS)的特殊要求GB/T816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9129管法兰用非金属平垫片技术条件2GB/T12243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GB/T12459钢制对焊管件类型与参数GB/T12668.2调速电气传动系统第2部分:一般要求低压交流变频电气传动系统额定值的规定GB/T12706.1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1部分:额定电压1kV(Um=1.2kV)和3kV(Um=3.6kV)电缆GB/T12706.2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m=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2部分:额定电压6kV(Um=7.2kV)到30kV(Um=36kV)电缆GB/T12706.3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U=40.5kV)挤包绝缘电力电缆及附件第3部分:额定电压35kV(Um=40.5kV)电缆GB/T12712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GB/T13296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5479工业自动化仪表绝缘电阻、绝缘强度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8575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GB/T26921—2011电机系统(风机、泵、空气压缩机)优化设计指南GB/T29531—2013泵的振动测量与评价方法GB/T29871—2013能源计量仪表通用数据接口技术协议GB/T32224热量表GB/T36478.4—2019物联网信息交换和共享第4部分:数据接口GB/T39583—202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智能化技术要求GB/T39959—2021液体泵和泵机组噪声试验方法2级和3级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40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标准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64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标准HG/T3651钛制对焊无缝管件NB/T47004.1板式热交换器第1部分:可拆卸板式热交换器NB/T47045钎焊板式热交换器NB/T47008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09低温承压设备用合金钢锻件NB/T47010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NB/T47018(所有部分)承压设备用焊接材料订货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板式热交换器机组plateheatexchangerunit间热量交换满足工艺要求为目的的集成装置。热量或冷量的提供侧。热量或冷量的接收侧。汽—液板式热交换器机组steam-liquidheatexchangerunit一次侧介质为蒸汽、二次侧介质为液体的板式热交换器机组。液—液板式热交换器机组liquid-liquidheatexchangerunit一次侧、二次侧介质均为液体的板式热交换器机组。一次侧设计压力primarydesignpressure设定的板式热交换器机组一次侧的最高压力。注:一次侧设计压力与相应的一次侧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设定的板式热交换器机组二次侧的最高压力。注:二次侧设计压力与相应的二次侧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一次侧设计温度primarydesigntemperature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在正常工作和相应的一次侧设计压力下,设定的一次侧温度。二次侧设计温度secondarydesigntemperature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在正常工作和相应的二次侧设计压力下,设定的二次侧温度。4.1.1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以下简称“机组”)常见的结构型式包含整体(撬装)式、组合/分块撬装式等。场地、空间受限制时也可采用(集装)箱式、立式、壁挂式等其他特殊结构。典型机组结构示意图见图1。4a)整体(撬装)式b)组合/分块撬装式c)(集装)箱式图1典型机组结构示意图4.1.2按换热介质类型,机组分为汽一液换热型和液一液换热型。4.1.3机组按控制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a)手动控制型;c)智能控制型。4.2基本参数4.2.1机组的一次侧、二次侧设计压力宜优先从表1中选取。表1机组一次侧、二次侧设计压力优先值位置设计压力优先值/MPa机组一次侧、二次侧4.2.2机组的额定热负荷不宜超过12MW。4.3型号机组产品型号表示方法见图2。5-—×-—×—一次侧设计压力(MPa)—一次侧公称管径——厂家定义机组代号(可用2位或3位字母表示)图2机组产品型号表示方法额定热负荷0.5MW,用于液-液热交换系统,一次侧设计压力1.0MPa,公称管径为DN200,二次侧设计压力0.6MPa,公称管径为DN300的机组,表示为:BJ200/300-0.5-Y-1.0/0.6额定热负荷0.5MW,用于汽-液热交换系统,一次侧设计压力1.6MPa,公称管径为DN150,二次侧设计压力1.0MPa,公称管径为DN250的智能换热机组,表示为:ZNJ150/250-0.5-Q-1.6/1.05技术要求5.1一般要求5.1.1机组应按5.3~5.7的规定进行设计选型,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商的协议)制造。5.1.2机组一次侧、二次侧设计压力应分别不低于其一次侧、二次侧工作压力(正常工作情况下机组可能出现的最高压力)。5.1.3当机组的一次侧、二次侧设计温度或设计压力超过表2的规定时,可采用相应的减温减压措施。表2机组推荐的设计温度和压力温度/℃压力/MPa介质蒸汽液体5.1.4机组宜采用整体(撬装)式或组合/分块撬装式结构,场地、空间等受限制时也可采用其他特殊结构。机组结构设计应遵循布置合理紧凑以便于运输、阀门便于操作、仪表便于观测、预留空间便于检修等原则。5.1.5机组系统电动机选型应满足GB/T26921—2011第5章的要求。5.1.6可根据用户提供参数选用循环泵、补水泵等,其流量和扬程应满足机组正常工作要求。5.1.7机组中的循环泵及补水泵宜采取减振措施。当机组有振动烈度要求时,应依据GB/T29531—2013进行测量与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减振措施。5.1.8机组噪声应符合GBZ1的要求,并满足图样或技术协议要求,其测试方法应满足GB/T39959—2021现场测试中2级的要求。5.1.9机组底座和支撑结构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底座应设置固定吊装点,不应以各单元设备吊装点及管道作为机组吊装点。65.1.10机组的安装与使用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5.1.11机组中热量、流量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GB17167—2006的规定。5.1.12钢板、钢管、法兰、管路附件及各种型材等材料优先选用表3中的牌号及标准,选用其他材料牌号或标准,应在技术文件中说明。表3机组管路及附件的材料要求材料名称材料牌号(代号)材料标准钢管GB/T81630Cr18Ni9(S30408)06Cr18Ni11Ti(S32168)06Cr17Nil2Mo2(S31608)022Cr17Ni12Mo2(S31603)07Crl9Nil1Ti(S32169)TA1GB/T3624GB/T3625TA2钢板Q235AGB/T3274Q235BQ235CQ345RGB/T713Q355BGB/T32740Cr18Ni9(S30408)GB/T4237022Cr19Nil0(S30403)槽钢Q235AGB/T706角钢Q235AGB/T706法兰Q235BGB/T3274Q235CNB/T470080Cr18Ni9(S30408)NB/T4701006Cr18Nil1Ti(S32168)06Cr17Ni12Mo2(S31608)022Cr17Nil2Mo2(S31603)NB/T47009TAlGB/T3621TA27表3机组管路及附件的材料要求(续)材料名称材料牌号(代号)材料标准弯头、三通、变径管0Cr18Ni9(S30408)06Cr18Nil1Ti(S32168)06Cr17Ni12Mo2(S31608)022Cr17Ni12Mo2(S31603)TA1HG/T3651TA2法兰垫片聚四氟乙烯非石棉纤维橡胶板橡胶缠绕式垫片GB/T9129GB/T4622.1~GB/T4622.35.1.13当选用国外标准制造的单元设备或国外牌号材料时,其功能或材料性能指标应不低于国内相关标准的要求。5.1.14机组组装完成应进行液压试验,所有密封面、受压焊接部位、板式热交换器应无渗漏,无异常响声和可见变形。5.2换热工艺5.2.1汽-液板式热交换器机组(以下简称“汽-液机组”)一次侧介质在管道内的设计流速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蒸汽介质在管道内允许的设计流速供热介质管径/mm最大允许设计流速/(m/s)饱和蒸汽>DN2005.2.2液-液板式热交换器机组(以下简称“液-液机组”)或汽-液机组的二次侧应按允许的压降确定管径,介质流速不应大于3.5m/s,且比摩阻不应大于400Pa/m。5.2.3机组一次侧、二次侧压降按式(1)计算:式中:△p₀——机组一次侧、二次侧压降,单位为千帕(kPa);△p₁——板式热交换器一次侧、二次侧阻力损失,单位为千帕(kPa);△p₂——一次侧、二次侧各流通阀门等部件的阻力损失,单位为千帕(kPa);△p₃——机组一次侧、二次侧管道及附件阻力损失,单位为千帕(kPa)。5.2.4用于供热的液-液机组一次侧、二次侧的压降均不应大于100kPa。5.2.5泵入口管道管径及附件选型时,应经计算确定且保证泵不发生汽蚀。85.2.6在汽-液机组中,应设置能连续排水的疏水阀,疏水阀的选型应符合GB/T12712的要求。5.2.7典型工况工艺流程见附录B。5.3板式热交换器5.3.1板式热交换器应符合NB/T47004.1的规定,钎焊板式热交换器应符合NB/T47045的规定,其选型应满足实际工艺参数运行要求,材料应根据使用的介质及参数选取,其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应取机组一次侧、二次侧设计压力与设计温度的较大值。5.3.2板式热交换器的选用应满足系统工艺要求,优先选用能效等级高的产品。5.3.3板式热交换器宜采用逆流换热方式。优先选用单流程、接口均设置在固定压紧板上的板式热交换器。5.3.4机组内并联运行的板式热交换器不宜超过2台,且不宜设置备用板式热交换器。5.4循环泵5.4.1循环泵应符合GB/T5656或GB/T5657的规定,且满足系统工艺要求。5.4.2机组内的一次侧加压泵和二次侧循环泵均不宜超过2台,且不宜设置备用泵。5.4.3循环泵所配的电动机应符合GB/T28575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单相220(1±10%)V或三相380(1±10%)V,电源频率为50Hz±2Hz;b)电动机应有密封的接线盒,接线端子应连接每个绕组的末端,并接地保护;c)在确保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优先选用能效等级高的电动机。5.4.4循环泵应采用变频运行,且宜单独设置变频器。5.4.5机组内循环泵宜选用单级离心泵。5.4.6机组选用电动机功率大于15kW的循环泵时,在循环泵的进口和出口间宜设置带止回阀的旁通管,其管径宜与循环泵进口管径相同。5.4.7循环泵流量、扬程应根据设计要求或计算确定。5.4.8生活热水机组循环泵流量、扬程等应按GB50015的规定选取。5.5补水泵5.5.1机组宜采用补水泵定压补水,宜选用立式多级离心泵。补水泵不宜超过2台。5.5.2补水泵应符合GB/T5656或GB/T5657的要求,且满足系统工艺要求。5.5.3补水泵宜采用变频运行。如采用变频运行,宜单独设置变频器。5.5.4补水泵的流量宜为二次侧循环总流量的2%~4%。5.5.5补水点宜设置在二次侧回水循环水泵入口处;生活热水机组的补水点宜设置在二次侧回水循环水泵出口处。5.5.6补水泵进口宜采用全通径球阀以减少阻力损失,防止汽蚀发生。5.5.7补水泵宜优先选用能效等级高的产品。5.6阀门及管路附件5.6.1机组阀门应满足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要求。5.6.2与板式热交换器连接的管路应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5.6.3安全阀应符合GB/T12243的规定,无特殊设计要求时,安全阀宜设置在二次侧回水入口处(一般为循环泵的入口处附近),安全阀出口应设置下弯管线。5.6.4在机组管路的最低点应设置泄水阀,口径宜不小于DN25;在易积气的管路上应设置排气阀,口径宜为DN15。泄水阀、排气阀宜选用快开式球阀。95.6.5在一次侧管路和二次侧管路上(循环泵入口处)均应设置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应能除去直径2.0mm及以上的颗粒,过滤装置排污口应朝向便于检修的位置。5.6.6在液-液机组中,一次侧热量表或流量计宜设置在回水管路上,二次侧的流量计宜安装在二次侧供水管路上。5.6.7在汽-液机组中,一次侧的调节阀和流量计应设置在蒸汽管路上。5.6.8二次回水管线上应设置电磁阀及安全阀,当系统压力超过设定压力时开启泄压,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大于电磁阀的开启压力。5.6.9液-液机组对外界管道接口处的关断阀宜选用球阀。汽-液机组一次侧对外界管道接口处的关断阀宜选用截止阀或闸阀。5.6.10当机组选用单台热交换器、单台循环水泵时,可不设置热交换器进出口关断阀门、水泵进出口关断阀门及水泵出口止回阀。5.6.11机组上需设置热量表或流量计时其口径按保证测量精度最低流速选取。且热量表或流量计安装时,应按测量精度要求设置相应的直管段。5.6.12热交换器及水泵接口管道直径及阀门口径应计算确定。5.7.1总体要求5.7.1.1机组供电电源要求三相五线制,零线与接地线应分别设置。5.7.1.2供电电源满足交流电压380(1±10%)V。5.7.1.3带电部分与外部应采用外壳或遮拦等方式完全隔开。5.7.1.4接地端子应用螺纹紧固件连接,接地符号应清晰、永久,接地装置不准许连接除黄/绿双色导线的接地保护线外的其他导线,黄/绿双色导线仅用于接地导线并接到接地端子,不能接到其他端子。5.7.1.5机组内部布线应牢固,并有效地防止布线与运动部件接触。5.7.1.6水泵电动机应采用连接接地导线等方式可靠接地。5.7.1.7设备整体应可靠、牢固接地;应具备防雷击的电气保护装置,且安装在所保护的电气设备前端。5.7.1.8机组不同极性带电部件之间和带电部件与易触及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应不小于表5的规定。对于电气柜中裸露的带电导体和端子(例如母线、电气之间的连接,电缆接头),其爬电距离不应小于20mm,电气间隙不应小于12mm。表5最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电压(峰值)/V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250~480345.7.1.9机组的电气设备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不应超过其预期使用场合允许的水平。设备应有足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以保证电气设备系统在预期使用环境中正常运行。5.7.1.10机组电控柜应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绝缘试验、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试验等。5.7.1.11机组电控柜操作面板应设置循环水泵及补水泵的急停按钮,设备故障或紧急情况时能平稳停机。5.7.1.12电源进线及水泵端子接线鼻子,应经过绝缘处理,可靠连接,防止误操作触电。5.7.2.1电控柜应满足下列要求:a)电控柜应符合GB/T7251.1、GB/T7251.4的要求,其中进线柜、低压配电柜、电容补偿柜应有“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b)绝缘1min试验工频耐压不小于2500V;c)防护等级不低于IP40,有特殊需要时按用户要求执行;d)应能满足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工作条件。5.7.2.2电控柜应具有如下保护功能:a)短路保护;b)接地保护;c)过载保护;d)缺相保护;e)报警功能。5.7.3.1自控柜应具有与机组仪表相结合实现自动控制、检测及保护的功能。5.7.3.2自控柜应满足下列要求:a)控制柜应符合GB/T15479、GB4793.1的规定;b)绝缘1min试验工频耐压不小于1500V;c)防护等级IP40,有特殊需要时按用户要求执行;d)应能满足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的工作条件。5.7.3.3自控柜应具有如下保护功能:a)短路保护;b)接地保护;c)过载保护;d)断电保护;e)报警功能。5.7.4.1变频器应满足电动机的负载要求。变频器的选用应符合GB/T12668.2的规定,且应满足以下要求:a)额定电源电压:三相交流380(1±10%)V;e)频率精度:0.5%(相对于最高输出频率);f)过载能力:110%最小60s;g)控制方式:正弦波PWM或矢量控制方式;h)变频器的额定输出应满足电动机消耗和负载的特性曲线;i)电源谐波要求,总的谐波畸变率小于3%;j)变频器适用于工作环境温度为一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现场安装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用于柜内安装时,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5.7.4.2变频器保护功能要求如下:a)过载保护;b)过电压保护;c)输出短路保护;d)欠电压保护;e)接地故障保护;f)过电流保护;g)内部温升保护;h)缺相保护;i)瞬间停电保护。5.7.4.3变频器控制功能一般要求如下:a)变频器应具有模拟量及数字量输入、输出(I/O)信号,所有模拟量信号应为4mA~20mA或0V~10V,并能与控制器可靠连接;b)应有频率反馈输出功能、内置PID调节功能和休眠功能;c)在故障状态下,保护电路应快速动作并报警,同时变频器停止工作;d)变频器应具有多种通信方式,内置标准通信接口RS485、Modbus通信协议,并具有多种通信协议可选;e)变频器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调节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的线性调节功能(转速从0%到100%,0.1s~300s),上升和下降时间应单独可调;f)为避免电动机或水泵出现共振,变频器应可通过程序设定跳跃频率;g)变频器应具有下列功能的操作面板:1)显示功能,且支持中文显示;3)变频器参数的设定;4)显示故障并报警;5)复位功能。5.8控制及测量要求5.8.1机组控制及测量要求如下:a)机组控制部分一般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和通信系统组成;b)控制器应通过与其相连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对机组和其他现场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c)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压差变送器、流量计、热量表、液位变送器或液位开关等;d)执行机构包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和变频器等;e)机组应具有流量、热量或温度、压力等测量功能;f)通信系统应具备标准通信口和协议,可进行对内及对外的数据交流。5.8.2机组数据采集要求如下。a)机组至少应采集以下相关参数:3)供热工况下的室外温度;4)循环水泵和补水泵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等;5)执行机构反馈信号。b)必要时,机组还应采集以下相关参数:1)二次侧介质流量;3)一次侧瞬时热量、瞬时流量、累计热量、累计流量、蒸汽流量或凝结水流量;c)机组可采用远程运维平台的方式对本条a)、b)列出的参数进行监控,机组远程运维平台基础技术说明见附录C。5.8.3机组应满足的控制功能如下:a)控制系统宜满足机组全自动运行要求;b)用于供热的机组控制系统采用一次侧执行机构调节一次网的流量或热量,实现二次网按需供热;c)用于供热的机组变频调速系统应根据二次热网环路实际用热量,或最不利点环路的压差信号来调节二次热网的循环水泵流量;d)应具有自动定压补水功能;e)用于供热的机组控制系统应具备供热指标量化管理及有效节能措施。5.8.4机组应满足的报警联锁保护功能如下:a)超温报警、超压报警和欠压报警;b)断电保护;c)二次侧超高压联锁保护、超低压联锁保护和超高温联锁保护;d)二次侧防汽化联锁保护;e)二次侧应设有超压泄水装置,当系统超过设定压力时自动泄水;f)水箱液位联锁保护。5.8.5机组应满足的节能降耗功能如下:a)一次侧回水最高温度限制功能;b)一次侧回水与二次侧回水最大温差限制功能;c)气候补偿与分时段控制功能;d)支持热计量功能;e)最大热量限制功能。5.8.6现场控制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控制器应具有数据采集、控制调节、人机界面、自诊断功能、数据存储功能、通信功能和日历时钟功能,宜具有系统组态和Web访问功能;b)存储温度范围—20℃~70℃、相对湿度不大于90%;c)运行温度范围-10℃~50℃、相对湿度不大于90%。5.8.7温度传感器或温度变送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温度测量范围应满足被测参数要求,测量误差不大于±1℃;b)温度传感器部分时间常数对于室外温度不应大于15min,对于工作介质不应大于40s;c)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d)应选择可在线拆装的温度传感器。5.8.8压力传感器或压力变送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压力测量范围应满足被测参数设计要求,最高测量值不应超过设计量程的70%;测量精度不应低于0.5级;b)过载能力不低于标准量程的2.5倍;c)稳定性:12个月漂移量小于压力上限值(URL)的±0.1%;d)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e)安装时应加装仪表阀以及阻尼装置,工况超出其正常工作温度时需加装散热装置。5.8.9流量计和热量表应满足下列要求:GB/T29466—2023a)热量表选用应符合GB/T32224的规定;b)流量计精度应不低于2级,热量表精度应不低于3级;c)流量计和热量表应具备标准通信输出功能,并采用标准通信接口及标准通信协议。5.8.10调节阀应满足下列要求。a)应具有等百分比流量特性。b)可调比率不应低于50:1,不能满足时应采用多阀并联。c)用于液体系统的调节阀,其阀门的口径应按计算流通能力选取;用于蒸汽系统的调节阀,其阀门的口径应按制造厂家提供的图表或程序计算选取。d)应按系统的介质类型、温度和压力等级选定阀门材质,满足运行和安全要求。e)阀门的最大关闭压差应不小于所在环路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差值。f)调节阀在调节过程中阀权度应不低于0.3,且不应出现气蚀现象,阀权度按式(2)计算;△p——阀门全开时两端压降,单位为千帕(kPa);△ps——阀门全开时机组系统压降,单位为千帕(kPa)。g)以蒸汽为介质的电动调节阀应具有断电自动关闭的功能,气动调节阀应采用气开式调节阀。h)电动调节阀执行器应满足下列要求:1)交流电源电压为24V/230V,50Hz;2)控制信号为标准的模拟量信号,宜选用4mA~20mA或0V~10V;3)支持手动操作;4)具有阀位反馈功能,反馈信号为标准模拟量信号,宜选用4mA~20mA或0V~10V;5)外壳防护等级IP54。5.8.11温度计精度应不低于1.5级、压力表精度应不低于1.6级,最高测量值不应超过设计量程的70%;安装位置应能反映真实测量值,且易于读取。5.9数据接口5.9.1通信协议5.9.1.1机组中计量仪表数据接口的技术协议按GB/T29871—2013的规定执行。5.9.1.2机组与外部系统的数据接口按GB/T36478.4—2019的规定执行。5.9.2通信功能5.9.2.1机组控制器应具备与监控中心双向数据传输的功能。5.9.2.2通信应采用国际标准通用接口及协议。5.9.2.3数据通信宜使用公共网络资源。6制造与组装6.1结构要求6.1.1机组制造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条件(或按用户和制造商的协议)进行制造。6.1.2机组的零部件和材料应能满足机组使用性能的要求。6.1.3机组内板式热交换器两侧应有足够的拆装、检修空间。6.1.4管路支撑点应设置在钢制直管段或弯头上,水泵、阀门、仪器仪表不应作为管路支撑点。支撑结构应考虑管路热位移的影响,并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支撑力应通过机架直接传递到安装机组的基础6.1.5设备、阀门与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的方式。管道公称直径≤DN50时可采用螺纹连接。6.1.6法兰连接应与管道同心,并应保证螺栓自由穿入。法兰螺栓孔应跨中布置。法兰间应保持平行,不应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6.1.7管道元件的焊接应符合以下规定:a)焊接的焊缝坡口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985.1和GB/T985.2的规定;b)液-液机组、汽-液机组二次侧管道的焊接应符合GB50236—2011第7章的要求;汽-液机组一次侧(蒸汽侧)管道的焊接宜符合GB/T20801.4—2020第7章的要求;c)焊接材料应符合NB/T47018(所有部分)的规定。6.1.8管道开孔应符合下列规定:a)不应在管道的纵向、环向焊缝上开孔;b)管道上不应开方孔接口。6.1.9机组组装时应清除管道内的残余物。6.2电气、控制及仪表安装要求6.2.1控制柜(电控柜、自控柜)应符合下列要求:a)控制柜内强电设备与弱电设备应分区布置,强电线缆和弱电线缆应安装在不同的线槽内;b)控制柜内应设置动力电缆的接线端子板,电缆接线全部为压接;c)进出线缆应分开区域,宜采用下进下出;d)控制电缆端子板应设置防松件,并用格栅分开不同电压等级的端子,电缆端子应有相序标记、接线编号,电气元件应有序标号;e)控制柜合理配置风扇及风道,保证柜内发热元件散热要求;f)电缆与柜体金属有摩擦时,需加护口或护套保护电缆;电缆连接在面板和门板上时,需要加塑料管和安装线槽;g)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单端接地,抑制电磁干扰。6.2.2电缆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缆铺设应满足GB50054的规定;b)电缆敷设应走桥架或穿线管;c)电缆应符合GB/T12706.1~GB/T12706.3的规定,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6.3防腐与绝热要求6.3.1机组内的管道及基座的表面处理不应低于GB/T8923.1—2011中Sa2%级或St3级要求。6.3.2管道、机架的防腐涂层应均匀、无明显皱皮、流坠、针眼或气泡。不应误涂、漏涂,涂层不应脱皮或返锈。6.3.3机组保温应符合GB50264及以下要求。a)用于供热的机组中板式热交换器和管道保温后的外表面温度不应大于50℃。板式热交换器的保温外护层应为可拆卸式的结构,便于板式热交换器的维护。b)用于制冷的液-液机组中板式热交换器和管道保冷后其外表面不应结露。6.4外观要求6.4.1机组表面的漆膜应均匀、平整,无气泡、龟裂6.4.3所有管道端口需用盖板密封;管路上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管路上的泄水口(包括温度计、压力表和各种传感器的接口)均应封堵;法兰、盲板等密封面、各种零件的螺纹部分均应采取防锈措施。6.4.4介质流向、接管标记及机组铭牌应清晰、完整。6.4.5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清晰牢固的安全警告标识。7检验方法7.1外观检查采用目测和尺寸测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6.3和6.4的要求,并检查下列内容。a)根据设计要求核对设备的数量和型号是否与设计相符,设备进出口管径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测量仪表的数量或接口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b)检查螺栓是否有缺失或未拧紧的现象。c)检查所有管道的支撑是否有效固定并起到支撑作用。d)检查电器接线的桥架或穿线管是否有效支撑并固定。7.2液压试验机组液压试验应按照NB/T47004.1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保压时间应不少于30min,每次试验应有记录并存档。试验介质宜采用水,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3倍,一次、二次侧应分别进行液压试验,试验完毕后应排空试验用水。试验用水水温应不低于5℃;奥氏体不锈钢板片组装的板式热交换器,用水进行液压试验时,应控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25mg/L。7.3电气设备检验电气设备检验内容如下:a)电气回路和控制回路的接线是否正确、牢固;b)电气系统是否可靠接地;c)在通电状态下,电气元件动作是否正常。7.4控制系统检验控制系统检验要求如下:a)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和显示是否准确;b)控制系统各项控制功能及动作是否正常;c)控制系统报警及联锁保护动作是否正常;d)通信是否正常。7.5水泵运转检验水泵运转检验内容如下:a)水泵电动机绝缘是否满足要求;b)循环泵及补水泵转向是否正确。7.6压降测试压降测试应根据供需双方的需求进行,测量压降应不大于设计压降的105%,测试方法见附录D。7.7检验项目规定产品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并出具检验合格报告。检验项目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必检项目要求检验方法条款1外观检验√6.3、6.42液压试验√5.1.143电气设备检验√4控制系统检验√5水泵运转检验 一5.4、5.56压降测试8.1标志及标识8.1.1机组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清晰、牢固的金属铭牌,铭牌内容至少应包括:a)制造厂名称;b)产品名称、型号及规格;c)额定热负荷,单位为兆瓦(MW);d)设计温度(一次侧/二次侧),单位为摄氏度(℃);e)设计压力(一次侧/二次侧),单位为兆帕(MPa);f)净重,单位为千克(kg);g)充水重量,单位为千克(kg);h)额定电压,单位为伏(V);i)额定用电功率,单位为千瓦(kW);j)出厂编号;k)生产日期;1)信息化标识。8.1.2机组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清晰的管路标识。8.2包装8.2.1机组及随机文件应妥善包装,附件及备件应单独装箱,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有关规定。随件等。8.2.2包装箱外部标识内容如下:a)收、发货单位地址及名称;b)产品名称及型号;c)外形尺寸,单位为米(m);d)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e)包装日期;8.2.3使用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称;b)技术参数、质量、外形尺寸及产品安装尺寸;d)主要零部件的相关资料;f)安全防护注意事项。8.2.4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称和出厂日期;b)产品型号规格;c)执行标准编号;产品及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剧烈振动,防止日晒、雨淋及化学物品的侵蚀。产品及其部件应贮存在通风干燥、无易燃、无腐蚀性物质的环境中,并能满足设备贮存的环境条件。临时存放在露天场地时,应有防雨、防晒措施。9运行维护9.1运行9.1.1机组一次侧、二次侧压力、温度、流量运行工况不应超出设计工况。9.1.2机组运行前应确保管道畅通、无异物。运行中应定期对除污器(过滤装置)进行检查、保养,保持管道清洁。9.1.3供热机组中阀门、二次侧流速调节应缓慢,避免发生水锤现象或系统温度、压力等剧烈变化。9.1.4供热机组二次侧介质为水时,宜使用软化水。9.1.5机组运行时应保证循环系统充满水(介质)。运行过程中依据GB/T39583—2020的规定,表7给出了至少应监控的参数。9.1.6针对停水、停电、设备故障等各类突发情况均应有应急预案,并保证(现场)操作人员掌握应急预案,能够及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9.1.7长时间停运时,宜采取充水保护或排净机组中的水(介质)等防锈保护措施。寒冷天气停运时应将机组中的水(介质)排干净。表7监控参数序号汽-水机组水-水机组1一次侧蒸汽温度一次侧供水温度2一次侧蒸汽压力一次侧回水温度3一次侧蒸汽流量一次侧供水压力4一次侧冷凝水温度一次侧回水压力5二次侧流量一次侧流量6二次侧温度二次侧供水温度7二次侧压力二次侧回水温度8温度过限报警二次侧流量9压力过限报警二次侧压力热功率热功率热量热量/冷量9.2维护9.2.1根据机组运行工况介质、换热效果等,可定期对板式热交换器进行清洗。板式热交换器清洗维护宜由原机组供应商或有经验的板式热交换器清洗维护服务机构完成。9.2.2板式热交换器进行拆机清洗或不拆机清洗(化学清洗),都应保证清洗液不会腐蚀板片、密封垫、管道等,常规不锈钢板片清洗液中氯离子的含量不能超过300mg/L。9.2.3清洗液应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或收集。9.2.4拆机清洗时,不能用钢丝刷等坚硬物品刷洗板片,避免对板片造成损伤或划痕。9.2.5清洗后应按厂家出厂设计,对板式热交换器进行组装,组装时要保证密封垫及板片间的清洁,保证没有颗粒粘在密封垫上,组装后应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规范性)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安装、使用基本要求A.1机组的搬运应按照制造厂提供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进行,应避免将机组上的设备作为受力支点。A.2机组安装过程应符合CJJ28—2014中6.4.11~6.4.13的要求,同时应注意易损仪表的保护,必要时可将易损仪表拆卸后保管,调试时再安装。A.3安装前应核对基础尺寸,无误后方可安装,基础应符合GB50040的要求。A.4机组安装环境应符合GB50174和GB/T2887的要求,接地系统应符合GB14050的要求。A.5供热机组内的热媒水和补给水的水质应符合CJJ/T34的规定。A.6机组(包含控制柜)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宜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90%。卸清洗。A.8与机组相连的系统应单独进行液压试验。A.9机组在运行前,与机组相连的系统应清洗试压完毕。A.10运行人员应经过培训,并严格按照制造厂家提供的操作规程操作。A.11机组日常维护要求如下。a)应定期检查和清洗过滤装置中的滤网。检查和清洗滤网时要停止泵的运行,并关闭一次侧、二次侧进出口阀门,防止系统内介质损失。b)应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开停机,避免对水泵产生的危害,同时温度的频繁变化也会影响密封垫及其他零部件的使用寿命。c)水泵进口管路应充满液体。d)泵不应在气蚀状态下运行。e)应定期检查电动机电流值,电流值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值。f)泵在长期运行后,应停车检查。必要时更换易损件。g)如冬季停机,应将机组内液体排尽,以防液体结冻后损坏管道及零部件。A.12机组停运后维护要求如下:a)停运后应采取湿法保护;b)所有的球阀每月应至少开关一次;c)定期对水箱进行清理;d)定期对变频器、控制器、UPS电源等电气部件进行通电维护;e)在停机后重新开机前要对控制柜内的所有接线进行检查,并通风使柜内充分干燥。(资料性)典型工况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应用流程图B.1典型工况汽-液机组工艺控制流程示意图见图B.1。B.2典型工况液-液机组工艺控制流程示意图见图B.2。标引序号说明:a——一次侧蒸汽;b——一次侧冷凝水;c——二次侧供水;d——二次侧回水;e——二次侧补水;f——二次超压泄水。注:符号图例见表B.1。标引序号说明:a——一次侧蒸汽;b——一次侧冷凝水;c——二次侧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