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2016_第1页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2016_第2页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2016_第3页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2016_第4页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201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TechnicalguidelinesforBaichengSpongeCityPlanningand

Design

主编部门: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白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实施日期:2016年6月

-LX.-A-

刖B

为保障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科学合理的推进,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

编制深度规定要求,白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该导则。编制组经广泛调

查研究,总结近年来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

关标准和研究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有关规划、设计、管理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

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八章,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与定义;3.基本规定;4.基础条

件;5.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6.海绵城市规划管控;7.海绵城市设计指引;8.

技术设施;9.水文水力计算方法;10.典型案例设计

本导则自2016年7月1日起试行,试行期1年,每1年修编一次,期间如有条款

需要修改时,将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告知。

本导则由白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由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白城市住建局(地

址:白城市文化东路95-6号)。

主编单位:白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王文亮赵丰昌王耀堂王二松毛坤

主要审查人:李俊奇车伍

目录

前言...........................................................1

1.总则........................................................4

2.术语与定义..................................................6

3.基本规定....................................................8

4.基础条件....................................................9

4.1白城概况.................................................9

4.1.1地理位置...........................................9

4.1.2地形地貌..........................................10

4.1.3降雨特征..........................................11

4.1.4地形地质条件......................................14

4.2下垫面条件.............................................17

4.3现状问题...............................................17

4.3.1人居环境...........................................17

4.3.2水资源............................................18

4.3.3水安全............................................19

4.3.4水环境............................................22

5.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标准.......................................24

5.1规划设计条件...........................................24

5.1.1降雨雨型..........................................24

5.1.2暴雨强度公式......................................26

5.1.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6

5.2规划设计标准...........................................27

6.海绵城市规划管控...........................................27

6.1规划定位...............................................27

6.2规划衔接...............................................28

6.3管控单元划分...........................................28

6.4规划管控工作流程与技术要求.............................29

7.海绵城市设计指引...........................................31

7.1基本要求与设计流程.....................................31

7.2不同用地类型海绵城市设计要点...........................33

7.2.1城市绿地与广场....................................33

7.2.2城市道路..........................................34

7.2.3建筑与小区........................................36

7.3雨水控制利用模式.......................................37

7.3.1积水点综合整治技术方法............................37

7.3.2地表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模式........................38

7.3.3高渗透性缺水地区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方法............39

7.4典型海绵设施做法.......................................41

7.4.1雨水花园+渗井.....................................41

7.4.2创新融雪剂渗滤弃流技术、透水铺装抗冻融技术........42

7.4.3不同形式的“停车位+生物滞留带”...................43

7.4.4组合式多介质渗滤净化树池..........................45

7.4.5雨水设施景观设计方法...............................46

8.技术措施...................................................49

8.1滞渗技术...............................................49

8.1.1透水铺装..........................................49

8.1.2下沉式绿地(狭义)................................51

8.1.3生物滞留设施......................................52

8.1.4渗透塘............................................54

8.1.5渗井..............................................55

8.2储存技术...............................................56

8.2.1调蓄池............................................56

8.2.2雨水罐............................................59

8.3截污净化技术...........................................59

8.3.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59

8.3.2人工土壤渗滤......................................60

8.3.3生态驳岸与护坡....................................61

8.3.4雨水人工湿地......................................62

8.4转输类技术.............................................63

8.4.1植草沟............................................63

8.4.2管渠、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68

9.水文水力计算方法............................................68

9.1模型模拟应用参数.......................................68

9.1设施规模计算...........................................69

9.2年径流总量控制与污染物削减率关系.......................72

9.3道路行泄通道设计计算...................................74

9.4延时调节设施设计计算...................................77

10.典型设计案例...............................................82

10.1市政府雨水综合利用改造工程............................82

10.2红旗街立交桥下积水点改造工程..........................86

10.3纵十三路道路行泄通道工程..............................89

L总则

i.o.i编制目的: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加强白城

市规划建设管理,指导和规范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

总体控制目标的详细的开发控制指标,因地制宜的设计“渗、滞、蓄、净、用、

排”等工程措施,充分发挥建筑与小区、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滞渗、储

存和调节作用,统筹协调多专业、多部门,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

境、保障城市水安全、提升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等多重目的,特制定本规划设计

导则。

1.0.2生效时限:本导则是白城市进行规划编制和不同用地类型进行海绵工程设

计方案编制、审批及行业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导则自批准公布之日起,白城市市

域范围内的城市规划以及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均应按照本导则要求执

行。

1.0.3实现目标:通过新建和改建区域的海绵化开发建设,实现白城市新建、改扩

建项目建设后雨水径流污染负荷不大于建设前、年均雨水径流外排量和峰值流量

不大于建设前,实现全面削减开发建设区块因雨水径流导致的面源污染、保障建

设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排水防涝安全,提升白城市人居环境。

1.0.4适用范围:本导则指导白城市市域范围内相关城市规划的编制中落实海绵

城市建设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新建、改扩建项目中海绵城市相关方案的设计。

1.0.5导则定位:本导则主要用于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源头径流控制、

排水管渠、排涝除险问题。城市水资源、供水、污水、再生水等内容已经有相关

的标准规范,本导则不再包括此部分内容。

1.0.6编制依据

本导则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

用于本导则。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6)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版)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城市内涝防治规划规范》(2015版)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2017版)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2017版)

《调蓄池设计技术规范》(2015版)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

《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

《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标准参考

本导则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以下城市的地方标准规范:

《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2016)

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

《深圳市光明新区建设项目低冲击开发雨水综合利用规划设计导则》

5

2.术语与定义

2.0.1海绵城市spongecity

海绵城市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小区、道路广场、

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

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2.0.2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

水文特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

的增加等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0.3雨水调蓄stormwaterdetention,retention/storage

雨水储存和调节的统称。

2.0.4雨水调节stormwaterdetention

在降雨期间暂时储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

排放时间,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也称调控排放。

2.0.5雨水储存stormwaterstorage

采用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削减径流总量,以

达到集蓄利用、补充地下水或净化雨水等目的。

2.0.6雨水渗透stormwaterinfiltration

利用人工或自然设施,使雨水入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

2.0.7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

根据多年24小时降雨量数据计算得出,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储存、

蒸发(腾)、水质处理(过滤、沉淀等)等方式,得到控制的雨量占总降雨量的

百分比。对于实际案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也可根据分钟或小时降雨量数据,采

用模型连续计算法得出。

2.0.8设计降雨量designrainfall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用于确定低影响

开发设施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通常用24小时降雨量(mm)表示。

2.0.9下垫面underlyingsurface

6

指降雨受水面的总称。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2.0.10雨量径流系数volumetricrunoffcoefficient

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2.0.11流量径流系数dischargerunoffcoefficient

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2.0.12透水铺装perviouspavement

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主要包括透水砖、透水水泥

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三种形式。

2.0.13植草沟grassswale

在地表沟渠中种植植被,收集、输送(一般通过重力流)雨水并利用沟内的

植物和土壤截留、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

2.0.14下沉式绿地depressedgreenbelt

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

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低于周边汇水面,可用于调

蓄、转输及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雨水塘、雨水湿

地等。

2.0.15生物滞留设施bio-retention

具有一定蓄水深度,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

施,生物滞留设施按形态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

池等,按构造不同可分为简易型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

2.0.16雨水塘stormwaterdetentionorretentionpond

以蓄渗、储存回用、削减峰值流量或径流污染控制为主要功能或具有综合调

蓄功能的塘体,包括渗透塘、湿塘、调节塘、延时调节塘等。

2.0.17雨水人工湿地stormwaterwetland

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工建造的具有径流雨水调蓄和水质净化

功能的工程性设施。

7

3.基本规定

3.0.1白城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适用范围包括市域范围内规划编制,以及建

设项目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的设计,海绵城市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3.0.2符合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适用范围的新建、改扩建的建设项目,要统筹

考虑全寿命周期内绿色建筑设计、海绵城市设施设计,将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贯穿

于项目策划及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

3.0.3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体现白城市的地域特点,遵守经济性原则、适用性原

则,并采用本地化参数(暴雨强度、设计雨型、土壤渗透系数等)进行设计、计

算。

3.0.4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统筹规划、园林、建筑、给排水、道路、交通等相

关专业相互协调配合,采取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

3.0.5海绵城市设施收集回用的雨水应达到国家、地方规定的水质标准,雨水严

禁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3.0.6海绵城市规划应符合白城市各层次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优先采用非工程性

技术措施。

3.0.7建设项目预选址阶段,应以保护为重,重点保护:建设项目预选址阶段,

为维护水文循环,应保护以下重点区域: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

护区、森林及郊野公园;坡度大于25%的山地、林地;主干河流、水库及湿地,

以及市域内蓝线内的范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生态廊道和绿地。

8

4.基础条件

4.1白城概况

4.1.1地理位置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与内蒙古、黑龙江相接,地处北纬44°13'〜

46°18',东经121°38'-124°23',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西部,科尔

沁草原东部,属于高寒地区。

白城市市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人口199万人,中心城区面积42平方公

里,人口58万人。市域范围包括济北区老城区、白城南部生态新区、白城工业

园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和沈北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7.51平方公里。

白城市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面积都居吉林省首位。境内有平齐、

长白、通让、白阿四条铁路纵横贯通,公路网主要由一条国道(G302)、两条省

道(S207、S301)、二十二条县道和若干条乡道组成,嫩江沿市域东部由北南下入

松花江,可通过千吨船舶,水上交通潜力巨大。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风力资

源以及多种矿产资源,境内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

图4T白城市区域位置图

9

4.1.2地形地貌

全市西北高,中间低,东南略有起伏。市域西北部是大兴安岭东坡褶皱地带,

分布着低山、丘陵、阶地和河漫滩,低山海拔480-510m,丘陵海拔250-350m,

最高山峰海拔662.5m。市域中部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属松嫩平原的一部分,分布

着宽广的河漫滩、一级阶地和众多的湖泡,海拔130-140m。市域东南部是典型

的冲积扇、洪积扇扇形地,海拔220-285m,中间有较大范围的黄土台地,为松

花江与东辽河的分水岭,海拔220-285m。市域西南部是松辽平原的一部分,是

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海拔180-210m,广泛分布着大小沙丘、沙垄,平坦开阔,

局部洼地有积水和碱化现象。

海绵城市建设区内地势平坦,区域内有数据区域最高点高程约157.1m,最

低点高程约143.7m,算术平均高程约150.5m。区域内有数据区域的坡度在25%

以上区域约占整个统计范围的0.1%,坡度在5%以下的区域约占整个统计范围的

95.9%O按照城市规划坡向分类标准,区域内有数据区域的平地、正南、东南及

西南坡向区域约占整个统计范围的44.7%,正北坡向区域约占整个统计范围的

15.7%o

图4-2白城市高程分析图

10

4.1.3降雨特征

1、基本气候情况

白城市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且天气变

化无常,春季多风,秋季多雾。年平均气温在5c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

常年平均在零下1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达-37.5℃;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在

图4-3白城市各月份温度变化

2、年降雨情况

白城市地处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对白城站1983-2012年实测降雨量

资料进行分析,白城市多年平均降雨量381mm,年均蒸发量1678mm,是年均降雨

量的4倍。白城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雨量1998年为726.3mm,最小

年降雨量2001年为123mm。

最大降雨量

726.3mm

(多年平均降雨量

E

E

)最小降雨量…

100

0

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20032005200720092011

年份

11

图4-41983-2012年白城地区年降南量情况图

300

E250

E

)200

必150

3、

E100

50

0

123456789101112

月份

图4-5白城市年均降雨量与蒸发量

对月均降雨进行分析,1月至5月累计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12%10月至

12月累计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5%;6月至9月累计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83%。

3、场降雨情况

(1)最小降雨间隔时间确定

最小降雨间隔时间也称“无雨标准”,即两场降雨的界定标准,具体指无降

雨或降雨量V2mm的时间。

雨水设施规模的设计要权衡其排空时间和降雨间隔时间的关系。当降雨间隔

大于设施的排空时间时,设施内滞留的径流雨水能够及时排口,以保证设施对连

续降雨的控制能力。因此,对白城市典型雨水设施表层种植土的渗透性能进行检

测,进而计算其排空时间,最小降雨间隔时间最终得以确定,为24h,分析过程

如图4-6所示。

12

步骤一:典型雨水设施表层种植土入渗曲线检测,步骤二:雨水设施的排空时间约20h

饱和入渗率为L34xio-6~2.oiKio-6RS

(

E降雨事件1降雨事件2降雨事件3

ET------场降雨间隔时间

)

Td——雨水设施排空时间

2424242424时间(时)

步骤三:按照间隔时间24h划分降雨场次

图4-6最小降雨间隔时间确定过程示意图

(2)场降雨次数

根据白城站1983-2012年逐分钟降雨资料,统计分析白城市近30年场降雨

次数,按最小降雨间隔时间24h(无雨或降雨量<2mm的时间224h)进行降雨场

次划分,如图4-7所示,30年平均降雨场次数为17.5场,平均降雨历时22.8h。

30-

年均场次数17.5场

25.(按降雨间隔时间24h划分降雨场次)

20

舟15

度1

激0

5

0

年份

图4-7白城市降雨场次分析

13

同时,对不同降雨量区间的多年平均降雨场次数、场降雨量与白城市80%年

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关系、场降雨的雨峰情况进行了分析,如图4-8所示,分析可

知,白城市降雨雨峰靠前,有利于源头减排设施发挥其功能。

4.5

单峰雨7.4场单峰雨3.9场(雨峰系数W0.4的3.1场)

多峰雨4.5场多峰雨工.6场(雨峰系数W0.4的1.5场)

<---------

12.0a.69%5.5场,31%

0.・6I

I0.・4O

0.・3

0.1

0.一1

.-

2-5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50-6060-7070-8080-90大于90

24.6mm(80»年径流总量控场降雨量(按降雨间隔时间24h划分场次,mm)

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图4-8不同降雨量区间多年平均场降雨次数

此外,同样的方法,对白城市降雨场次进行分析,如图4-9所示,可知,白

城市年均降雪场次数较多,但降雪量较小,源头减排设施可有效控制融雪径流。

图4-9不同降雪量区间多年平均场降雨次数

4.1.4地形地质条件

白城市全市土壤共分13个土类,56个亚类,63个土属、159个土种。其中淡

黑钙土、草甸土、风砂土、盐土和碱土是主要土类,占总幅员面积的56%。尤以

14

淡黑钙土最为广泛,其占幅员面积的27.7%。

白城市市区位于洗儿河冲积扇上,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潜水含水层,含水层

厚10-40m,地下水水位埋深3-10m之间。含水层透水性好,渗透系数一般100-

200m/do白城市整体地质条件非常有利于雨水入渗,如图4-10所示。为明确土壤

与人工结构渗透规律,选取典型雨水设施和未开发地块做土壤入渗试验,试验结

果见表4-1。

图4-10白城市典型区域土壤与地下水分析图

3,未开发地块

15

图4-11白城市土壤入渗测试点位图

表4-1部分渗水试验结果统计

入渗监测时间入渗监测入渗监测入渗体内环面入渗速率

监测点位

段间隔/min间隔/h积/ml螂cm2cm/s

9:30-9:45150.253208304.29E-04

典型建筑

9:45-10:00150.251508302.01E-04

小区下城

10:00-10:15150.251808302.41E-04

市绿地

10:15-10:30150.251208301.61E-04

(白城市

10:30-11:00300.53008302.01E-04

政府)

11:00-11:30300.53008302.01E-04

(9月21

11:30-12:306016008302.01E-04

日)

12:30-13:306016008302.01E-04

10:30-10:45150.251208301.61E-04

典型道路10:45-11:00150.251108301.47E-04

生物滞留11:00-11:15150.251008301.34E-04

单元(纵11:15-11:30150.251008301.34E-04

八路)11:30-12:00300.52108301.41E-04

(9月2212:00-12:30300.52108301.41E-04

日)12:30-13:306014008301.34E-04

13:30-14:306014008301.34E-04

15:30-15:45150.25808301.07E-04

15:45-16:00150.25758301.00E-04

典型未开16:00-16:15150.25758301.00E-04

发地块16:15-16:30150.25758301.00E-04

(9月2216:30-17:00300.51308308.71E-05

II)17:00-17:30300.51308308.71E-05

17:30-18:306012508308.37E-05

18:30-19:306012508308.37E-05

16

4.2下垫面条件

白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建筑、路面等不透水地面占的比例较大.

新城区按新的城市规划标准建设,建筑密度相对较低,地面硬化程度也相比较老

城区低。中心城区现有城市建设用地4278.13万nf,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

5529.27万n?;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6750.52万n?。

表4-2白城市中心城区现状、规划建设用地

用地面积(万m2)

用地名称

现状规划(2030年)

居住用地995.141535.5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17.35472.33

行政办公用地65.3276.09

文化设施用地10.4715.14

其中教育科研用地181.5276.74

体育用地19.250.14

医疗卫生用地40.8654.22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48.67366.1

工业用地6001613.65

物流仓储用地321.26426.32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28.491279.23

其中:城市道路用地420.661246.9

公用设施用地56.15127.21

绿地与广场用地344.3930.15

其中:公园绿地72.5620.49

城市建设用地3211.366750.52

4.3现状问题

通过现状调查,白城市中心城区现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3.1人居环境

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少,现状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344.3万平方米,占城

17

市建设用地的10.72%。其中,城市公园绿地面积72.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

仅为2.58平方米。

水域面积小,中心城区仅有劳动公园和森林公园,公园基础设施不完善,品

质一般,两个公园的水域面积仅为8.34公顷,仅占中心城区面积的0.38%。

老城区小区居住环境差,由于老城区小区建设年代较远,后期管理落后,小

区普遍存在路面破损、垃圾随意堆放、绿化景观差且存在私搭乱建、停车位紧张

等问题,严重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4.3.2水资源

1、水资源结构单一,地下水位下降

中心城区2016年总供水量为3592万n?,其中地下水供水量3312万m\

占比达到92%,地表水(“引嫩入白”)供水量仅为280万nr5。白城市地下水位

逐渐下降的形势日益加剧。居民实际生活用水量为1220万n?,中心城区现人口

27.8万人,人均生活用水仅为120L/人•日。

2、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低

现状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量很低,现状污水处理厂初步具备2万吨的再生水供

应能力,仅计划为白城热电厂提供1万吨;白城年均降雨量为400mm,中心城区

每年有约1205万吨的雨水资源未加利用。至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人口在将发

展到41万人,就目前的两个水厂的供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用水需求。至2020

年,二、三水厂提标改造后总供水能力达到10万m3/d,自备水源供水4.5万nrVd,

均来自地下水。“引嫩入白”(四水厂)实施后可供水4万m3/d,2020年平均日

用水量为20.1万m3/d,仍存在1.6万m3/d缺口,在逐步关闭自备水源井的同时,

加大再生水(2万nP/d)、雨水(3.3万nP/d)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可解决中

心城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8

10000

9ooo

再生水730

8ooo

7ooo

(6ooo

Ee

)N5ooo

长4ooo

3ooo

2ooo

1ooo

o

2020年供水量2020年需水量

图4T22020年中心城区水资源供需情况

4.3.3水安全

1、老城区管网排水能力严重不足

分别对现状老城区在0.33年一遇3小时、1年一遇3小时和2年一遇3小

时的降雨情景下进行一维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现状老城区管网排水能力不足

0.33年一遇的管网长度比例达到93.0%,管网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在0.33年一遇

3小时、1年一遇3小时和2年一遇3小时三种降雨情境下,现状老城区管网不

同超负荷状态的管网长度占比统计结果如下图4-13所示。

O%

10

9opx

8o

7o

光6o

卬/tf

旭5o

E半4o

蒯3ox65.1%

2op

A

1oy

xt

op/t

px.z^A7.0%

0.33年一遇

■<1(非满管流)1(水力坡度〈管道坡度)■2(水力坡度〉管道坡度)

19

图4-13现状老城区管网不同超负荷状态的管网长度占比统计结果

2、老城区道路积水易涝点多

结合历史积水易涝点,对现状老城区在2年一遇3小时降雨情景下进行二维

模型模拟,分析内涝风险区域。内涝风险等级以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为衡量标准

划分为高、低两种,如下表4-3所示。根据模拟结果,进一步分析积水易涝成因

及其对策,如下表4-4所示。

表4-3内涝风险等级

等级积水深度(cm)积水时间(h)

低风险区>0.15>0.5

高风险区>0.3>1

表4-4老城道路积水易涝点枳水成因及对策

位置积水程度成因分析对策备注

1、雨水口与连接

民主路与长庆积水深度0-0.15m、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实际积

1管缺失

街交叉口积水时间<2h2、下游管道清淤水点

2、下游管网淤堵

明仁街与民主积水深度0~0.15m>1、雨水口与连接实际积

2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

路交叉口积水时间V2h管缺失水点

1、南水口与连接

民主路与青年积水深度0-0.15m,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实际积

3管缺失

街交叉口积水时间<2h2、下游管道清淤水点

2、下游管网淤堵

1、雨水口与连接1、人行道暗渠导流

文化西路与光积水深度0-0.25m、实际积

4管缺失2、街头绿地生态沟渠、调蓄池

明街交叉口积水时间6h水点

2、下游管网淤堵综合调蓄利用

1、管网淤堵且竖1,管网更新

文化东路与和积水深度0-0.20m、实际积

5向衔接差2、下游部分淤堵管网清淤、部

平街交叉口积水时间3h水点

2、下游管网淤堵分随道路扩容进行翻建

1、雨水口与连接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

辽北路与红旗积水深度0-0.40m、实际积

6管淤堵2、街头绿地调蓄塘

街交叉口积水时间3h水点

2、下游现状泵站3、泵站更新

20

标准低

1、雨水口与连接

海明路与长庆积水深度>0.3m、积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模拟积

7管缺失

街交叉口水时间>lh2、下游管道清淤水点

2、下游管网淤堵

金辉街与海明积水深度0-0.15m,实际积

81、雨水管线缺失1、人行道新建线性排水沟

路交叉口积水时间<2h水点

光明街与海明水深0-0.15m>积水1、雨水口与连接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实际积

9

路交叉口时间V2小时管淤堵2、科普公园多功能调蓄水点

民生西路与幸积水深度>0.3m、积1、管网清淤模拟积

101、管网淤堵

福街交叉口水时间>lh2、道路海绵改造水点

新华路与长庆积水深度0-0.15m>1、雨水口缺失;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实际积

11

街交叉口积水时间V2h2、下游管道淤堵2、下游管道清淤水点

金辉街与新华积水深度0-0.15m,实际积

121、管道断头1、管道修复

路交叉口积水时间<2h水点

1、雨水口与连接1、多篦雨水口与连接管新建;

青年街与新华积水深度0-0.15m、实际积

13管淤堵;2、下游淤堵管网随道路扩容进

路交叉口积水时间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