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_第1页
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_第2页
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_第3页
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_第4页
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固收指数产品规模扩容,低风险品种配置需求提升——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摘要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固定收益

ETF

需求提升,规模持续增长。截至

2023年底,美国市场固定收益ETF数量共648只,规模约为

1.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14.39%,近

5

年规模复合增长率为

15.7%。2023

年资金净流入近2000亿美元,与

2022年持平。美国市场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呈现如下特征:一是美联储加息环境下国债利率维持高位,相较信用债,国债

ETF

性价比提升,规模增速可观。二是固定收益ETF分红稳定,超99%的固定收益ETF进行了分红,平均分红比例约为

4.23%。三是固定收益主动管理

ETF加速发展,规模、资金流入增速均领先纯被动

ETF,在利率倒挂的市场环境下,规模占比较高的主动管理短债ETF资金流入不及预期,中长久期ETF

更受青睐;ETF具有的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和节税效应等优势,吸引部分共同基金转为主动管理ETF。四是固定收益

Smart

Beta

ETF净流入由负转正,策略不断拓展,风险敞口更加分散,部分新发

ETF填补了短期、超短期恒定久期国债

ETF的市场空白,资金大幅流入,管理规模快速提升。境内市场固定收益指数产品规模持续扩容,发展态势良好。一是

2023

年新发固定收益指数产品以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为主,二者规模合计占新发产品规模的98%。二是债券

ETF

规模大幅增长,短期限

ETF

品种市场认可度高。三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有所萎缩,但仍是境内债券指数化投资的重要构成。四是信用债及转债指数基金产品均持续扩容。信用债指数产品方面,货币政策整体较为稳健,利率市场中枢呈下行态势,信用债表现创近年新高;转债指数产品方面,转债资产因兼具股性与债性,在具备转股潜力的前提下由债性托底转债价格,整体表现较好,成为投资者在震荡下行市场行情中的重要资产配置选择之一。展望未来,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基金投顾等业务持续开展、指数化投资理念的进一步普及,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或迎来更多增量配置需求。一是现金管理类指数产品有望继续成为固定收益指数产品突破口和规模增长点;二是随着投资者对债券

ETF投资习惯的逐步养成,债券

ETF的投资便利、资金利用率高等优势有望进一步呈现,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三是随着银行、保险、理财子公司等市场机构对固定收益指数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固收指数应用将日趋多元化。1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一、美国固定收益

ETF市场发展概况(一)美债市场动荡,固定收益

ETF

资金流入稳定,规模持续增长美债市场剧烈波动,国债收益率攀升至20年内峰值,随后快速下行,与年初收益率持平。2023年,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际贸易增长乏力,各国生产景气度逐渐回落,发达经济体国内和跨境投资因加息持续承压。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规模持续扩大,债务负担不断加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叠加美联储大幅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攀升,美国政府利息负担压力进一步增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达4.98%。11月以来美国通胀放缓,美联储政策预期发生变化,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调,年末回落至3.88%,回调近100BP,与年初收益率持平。6.00005.50005.00004.5000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0年国债收益率5年国债收益率1年国债收益率数据来源:万得图1

2023

年美债收益率表现在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固定收益ETF的需求提升,资金跟踪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美国市场固定收益ETF数量共648只,规模约为1.5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39%,近5年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5.7%。2023年资金净流入近2000亿美元,与2022年持平。因美债收益率基本回落至年初水平,固定收益ETF规模的提升主要源于资金流入而非底层资产估值的提升,规模增速相较2022年同期(3.3%)大幅提升。2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700600500400300200100015146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1315812733108598451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存量规模(右,亿元)ETF数量(左)ETF新发数量(左)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图2

美国固定收益ETF数量与规模(二)高利率环境下国债

ETF

获大量资金流入,创新产品系列进一步扩充美联储加息环境下国债利率维持高位,相较信用债,国债性价比进一步提升。美联储2023年内四次加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2022年12月的4.25%-4.5%上调至2023年7月的5.25%-5.5%,此轮加息使得国债收益率升至20年来的最高水平,尽管11月以来美债收益率大幅回调,国债收益率依然具备性价比。经济增长放缓预期下,企业债违约率或将上升、信用利差扩大,国债ETF安全性更高。随着2023年末美国通胀数据好转,资金大幅流入推动国债ETF规模大幅增长。资金净流入前10的固定收益ETF中

,6只为国债ETF,资金流入占比58%,标的覆盖了各期限国债指数和浮息国债指数。投资于超长期国债的iShares

20+Year

Treasury

Bond

ETF资金流入最多,规模增速达70.65%;投资于0-3月国库券的iShares0-3Month

Treasury

BondETF规模增速较快,规模年增长率超200%。表1

资金净流入前10

的固定收益ETF规模排名4净流入规模(亿美元)244.28名称规模增速投资范围iShares20+

YearTreasury

BondETFVanguard

TotalBondMarket

ETF70.65%21.13%19.94%201.57%超长期国债综合债1165.15iSharesCore

U.S.

AggregateBondETFiShares0-3

Month

Treasury

Bond

ETF2156.43综合债26109.58超短期国债3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IndexETF3-10年期国1976.2961.58%债SPDRBloomberg1-3MonthT-Bill

ETF8373.3870.5530.86%18.31%超短期国库券综合债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Bond

ETFVanguard

Long-Term

TreasuryIndexETFVanguardTax-ExemptBondETF36103764.4062.8761.22159.61%27.60%长期国债免税债iShares

TreasuryFloatingRateBondETF158.42%浮息国债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单一债券ETF产品系列进一步扩充,新发产品聚焦中长期国债,短期国库券ETF规模增长较快。继2022年F/m

Investments首次推出单一债券ETF后,2023年F/m

Investments继续推出6只单一债券ETF,分别投资于3年、5年、7年、20年、30年期国债和6个月国库券,目前该系列已扩展至10只ETF。其中,3个月国库券ETF规模从年初的2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7亿美元。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投资单一债券的ETF久期更加明确,相较直接参与债券投资,持有ETF更为便捷,投资门槛更低。(三)固定收益

ETF分红稳定,高票息底层资产的

ETF

倾向于高分红美国市场固定收益ETF即使收益表现不及业绩比较基准,也会维持较为稳定的分红频率和分红比例。美国市场绝大多数固定收益ETF实施月度分红,2023年超过99%的固定收益ETF进行了分红,平均分红比例为4.23%。固定收益

ETF

分红与产品业绩表现相关性较低。固定收益

ETF募集说明书中一般明确

ETF

会将其收益进行分红,但分红可能会超过基金的票息收益和资本利得,超过的部分将视作资本的返还。从

2023年ETF分红比例1和收益率的相关性来看,二者相关系数仅为

0.4。部分业绩表现一般的

ETF也维持较高的分红比例,2023年收益为负的10只ETF均进行了分红,平均分红比例为4.45%,如iShares

超长期国债备兑策略

ETF,近

1

年收益不到

1%,但分红比例接近

20%。1

ETF

分红比例为ETF过去一年现金分红/最新收盘价。4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0.250.20.150.1近年分红比例0.050-0.15-0.1-0.0500.050.10.150.20.250.3近1年收益率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图

3

债券

ETF

近1年分红比例与收益率整体来看,高票息底层资产的

ETF更倾向于高分红。分红比例较高的ETF底层资产主要包括超长期国债、高收益债等高票息资产,分红比例较低的

ETF底层资产主要包括短债、国债及市政债、可转债等票息收益较低的资产,例如

ishares可转债ETF最近1年收益为15.3%,但ETF分红比例仅为1.85%。(四)固定收益主动管理

ETF

加速发展,跟踪规模与资金净流入双双提升2023年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迎来快速发展,产品跟踪规模与资金流入增速均领先纯被动ETF。截至2023年底,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共289只,规模1750.38亿美元,规模增速25.4%,显著高于纯被动ETF的11%;主动管理ETF规模占比为11.6%,相较2022年提升1个百分点,全年资金净流入规模亦大幅增加,约320.66亿美元。5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350300250200150100502000180016001400120010008001750289140213962301082184784134114600340.71320.66400281.12224.7593.74200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ETF数量(左)存量规模(右,亿元)资金流入(右,亿元)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图

4

近5年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

规模与资金流入情况纯被动ETF产品竞争格局稳定,发行人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主动管理ETF逐渐成为管理人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ETF具有的低费率、高透明度、交易灵活和节税效应等优势已被市场广泛认同,不少新发主动管理ETF均由共同基金份额转换而来。2023年,美国市场新发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产品62只,资金跟踪规模达61.84亿美元,占新发固定收益ETF规模的62%,其中,新发产品中规模最大的JPMorgan

Limited

Duration

Bond

ETF,由JPMorgan

Limited

Duration

Bond

Fund(ONUAX)转换而来。表22023年部分新发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规模代码基金名称ETF特色(亿美元)费率以寻求长期资本增值为目标,投资范围覆盖全球,包括高收益债、投资级公司债、政府债等,并根据不同板块的估值情况进行调整。PIMCOPYLD

MultisectorBondActiveETF2.64990.55%AmericanCentury投资于浮动利率证券,结合宏观经济趋势与基本面研究,采用行业轮动方法选择价值被低估的证券作为最终持仓。FUSIMultisectorFloating

IncomeETF0.2010.27%6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通过自下而上的基本面分析和自上而下的战略定位,选取工业、电信、能源等7个行业高收益债券ETF作为持仓,并适时调整各行业的持仓比例。BondBloxxUSDHighYieldBondSectorRotationETFHYSASOF0.30111.50770.55%0.20%AmplifySamsungSOFRETF跟踪美元基准利率,即有担保的隔夜融资利率(SOFR)。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主动短债ETF发展领先,存量规模占比较高。规模排名前5的主动管理ETF中有4只均为短债ETF,全部主动管理短债ETF规模占比超45%。短期限债券ETF风险收益特征与货币基金类似,均为短久期、低风险,但主动管理ETF可通过一系列量化方法,在控制风险的同时增强收益,同时兼顾ETF产品的高流动性,倍受市场关注。2023年,在利率倒挂的市场环境下,主动短债ETF资金流入不及预期,全年资金流入占比13%,相较而言,聚焦中长久期的主动管理固定收益ETF更受青睐,资金流入前10的ETF中有7只为中长久期主动管理固定收益ETF。主动管理ETF的管理过程同时考虑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以及个券基本面状况,部分固定收益主动管理ETF表现略优于纯被动ETF。以下表四只主要投资于美国核心固定收益证券的ETF为例,投资范围和久期可比的情况下,最近1年、3年和5年主动管理ETF表现略胜一筹,但较高的管理费率一定程度上仍会削减超额收益。整体来看,主动管理ETF的平均管理费率约为0.48%,接近纯被动ETF管理费率均值的两倍。表3

主动管理ETF

与纯被动ETF

收益对比BND规模最大的纯被动ETFFBNDAGGBOND规模第二的纯被动ETF规模第四的主动

规模第二的纯被管理ETF主动动ETF被动类型规模被动主动1033.665995.439.2费率0.03%0.25%19940.03%113707.10%13.47%6.130.58%持仓数量179301133持仓前10

市值占比持仓前30

市值占比久期4.33%26.08%51%35.14%55.40%5.810.87%6.35.87最近1年收益率最近3年收益率最近5年收益率5.70%6.84%-2.42%2.26%5.58%-3.35%1.05%6.33%-3.35%1.12%-3.32%1.12%数据来源:Bloomberg,ETF

产品官网,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7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五)固定收益

Smart

BetaETF资金流入平稳,新发产品崭露头角继2022年规模大幅缩水后,2023年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再次得到市场关注,规模有所提升。2023年固定收益Smart

Beta

ETF(不含主动管理和ESG)资产管理规模达244.09亿美元,增速为18.7%,资金由2022年的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达27.02亿美元;新发基本面策略产品1只,并有5只产品到期、清算或变更投资主题。整体来看,Smart

Beta

ETF仍是固定收益ETF中发展较为缓慢的领域,规模占比不到2%,未来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观察。80706050403020100350300250200150100507269682902445655206178139114.756.3841.1127.020-55.64-50-1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存量规模(右,亿元)资金流入(右,亿元)ETF数量(左)数据来源:Bloomberg,中证指数,截至2023年底图

5

近5年固定收益SmartBetaETF

规模与资金流入情况不同于传统指数

ETF头部效应显著,近年来部分新发固定收益

Smart

BetaETF

获投资者青睐,资金大幅流入,管理规模快速提升。2023

年,资金净流入排名居首的固定收益

Smart

Beta

ETF为

BondBloxx

Bloomberg

Six

Month

TargetDuration

US

Treasury

ETF,该

ETF发行规模不足1

亿美元,2023

年获得

9.6

亿美元资金净流入,规模跃居前8,同期发行的BondBloxx

Bloomberg

One

Year

TargetDuration

US

Treasury

ETF也获得5.7亿美元资金流入。两只

ETF均为

BondBloxx在

2022

年发行的恒定久期国债

ETF,合计资金流入占全部固定收益

Smart

BetaETF

资金流入的

56%,久期分别设置为

6

个月和

1

年,采用量化方法以优化组合权重调整组合久期。从产品布局来看,两只

ETF

弥补了短期、超短期恒定久期国债ETF的市场空白,获得投资者的认可。8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收益增强策略

ETF

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风险敞口更加分散。2023

年新发产品

WisdomTree

Voya

Yield

Enhanced

USD

Universal

Bond

Fund

跟踪

BloombergUS

Universal

Enhanced

Yield

Index,通过最优化方法调整组合权重以达到收益增强效果。早期的收益增强策略债券

ETF

主要跟踪美国综合债指数,投资范围主要为美国投资级债券,此次新发的

ETF

将投资范围进一步拓展至美国高收益债、新兴市场美元债、欧洲美元债等。由于美国国债发行量大幅增加,国债在美国全债(Universal

Bond)指数中的权重逐步提升至

35%,已成为指数的主要配置资产。为降低国债权重,实现收益增强,该指数将指数样本分为综合债指数样本和非综合债指数样本,对

50%的综合债指数样本进行收益增强,在满足跟踪误差波动率、久期、权重偏离度和资产组合周转率四大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权重使得收益率最大化。数据来源:WisdomTree图

6

收益增强策略的样本分组和约束条件二、境内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市场发展概况境内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的起步相对较晚,产品集中于利率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发行人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相较境外发达市场,境内市场尚未形成少数发行人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情形。此外,债券

Smart

Beta

指数仍处萌芽阶段,产品少且规模较低。整体来看,2023

年境内债券指数化投资趋势如下:9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一)规模持续增长,产品类型仍以政金债指数基金为主截至

2023

年底,境内存量债券指数型产品共

254

只,合计规模约

6843

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债券ETF

19只,合计802亿元,规模占比12%,规模同比增长约52%。当前,利率债指数型产品仍是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规模占比最高的类型,产品数量合计

153

只,规模合计

4721

亿元,占全部固定收益指数基金规模的69%;其次为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数量合计

75只,规模合计

1375亿元,规模占比为20%。表42023年末债券指数产品概况数量15375数量占比60.2429.537.87规模(亿元)4720.821374.87522.13规模占比68.98%20.09%7.63%利率债同业存单信用债20综合债41.57159.252.33%可转债20.7966.310.97%总计2541006843.38100.00%数据来源:中证指数2023年,境内市场新成立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

54只,募集规模合计

1655亿元。新发固定收益指数型产品主要以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为主,其中新成立利率债指数基金

22

只,规模合计

953

亿元,规模占比

58%;新成立同业存单指数基金30只,规模合计665亿元,规模占比40%。(二)债券

ETF

规模迅猛增长,短期限

ETF品种市场认可度高2023

年,境内市场新增债券

ETF

产品两只,产品跟踪规模增长

274

亿元,同比增幅约

52%。相较

2022

年,债券

ETF

市场最大的短融

ETF

产品规模新增至

247

亿元,增幅约

90%。短融

ETF

是市场上首只以银行间债券为投资标的的债券

ETF,采用全现金申赎模式,是场内市场继货币

ETF

后又一短期限流动性管理工具。该产品规模实现进一步增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短融

ETF

采用市值法计价,相较货币

ETF

弹性更高,在上涨行情期间可获得更高的收益;二是2023年A股市场呈震荡下行态势,同期货币

ETF收益率亦持续走低,跟踪中证短融指数的海富通短融

ETF

成为场内重要流动性管理工具,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2023年,境内市场新增一只百亿规模债券

ETF,产品标的为

0-3年国开债指数,当前产品规模约为

107

亿元。纵观

2023

年各类产品规模变动情况,在权益10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市场波动加剧、资金避险需求抬升的背景下,更低信用风险、更低波动的指数产品规模增长较快。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债券

ETF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如短融

ETF最新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约

82%,个人投资者占比约

17%,0-3

年国开债ETF机构投资者占比约99%,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1%。跨市场债券ETF方面,当前市场存续

5只产品,规模相较

2022年底新增66亿元,达到

288

亿元。跨市场债券

ETF

标的仍集中在政金债与国开债,期限覆盖0-3年、3-5年、1-5年与7-10年品种,其中

0-3年国开债与7-10

年政金债ETF规模增幅靠前。整体来看,境内市场债券

ETF规模仍远低于债券指数基金,但未来仍具较大发展空间。以跨市场债券

ETF

为代表的场内品种在保留指数基金税收优势的同时,相较指数基金具备透明度更高、投资时效性更强等优点。长远来看,债券ETF有利于促进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的互联互通,提高债券市场整体流动性,进而推动债券指数型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容。(三)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有所减少自2021年正式成立以来,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市场规模迅猛增长,截至

2023年底,同业存单市场产品数量合计

75

只,规模合计

1375

亿元,相较

2022

年底减少约

200

亿元,降幅为

13%。究其原因或主要为自

2023

年初以来,短期信用债业绩表现良好,叠加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促使资金持续流入短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规模则随之有所降低。截至

2023

年底,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仍占债券型指数基金产品市场约

20%的比重,是境内债券指数化投资领域重要构成。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以净值化形式管理,主要面向零售客户,其低波动、高流动性等优势为投资者布局低风险理财工具提供差异化选择。一方面,相较其他货币市场工具或券种,同业存单指数产品具备发行人集中度高、信用评级向中高等级倾斜、一二级市场流动性佳等特征。此外,同业存单相较货币基金具备久期优势,跟踪标的要求剩余期限不超过

1年,而货币基金配置标的的平均剩余期限则不超过120天。因此,相对市值法计价的货币基金,同业存单指数由于相对长的久期,具备相对高的估值波动性;另一方面,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产品采用市值法估值,相较货币基金的成本法估值流动性风险更低;再一方面,在信用相对宽松背景下,指数型产品相较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在收益方面或有一定优势。11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四)信用债及转债指数基金产品持续扩容信用债指数基金产品方面,2023

年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货币政策整体较为稳健,利率市场中枢呈下行态势,债券市场相较往年表现更好,流动性风险有所降低,信用债表现创近年新高。其中,中证短融指数

2023

年累计涨幅约3.25%,中证信用债指数累计涨幅约

4.82%。截

至2023年底,信用债指数基金产品规模达到

522

亿元,相较

2022

年底增长

203亿元,其中

2

只短融类产品增速靠前,合计新增产品规模142亿元,其余产品合计新增规模61亿元。转债指数基金产品方面,2023

年境内权益市场呈震荡下行态势,市场波动性与回撤相较往年有所放大,转债资产因兼具股性与债性,在具备转股潜力的前提下由债性托底转债价格,使得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在权益市场表现欠佳的环境下,实现全年累计

0.13%的涨幅,成为投资者在震荡下行市场行情中的重要资产配置选择之一。截至

2023

年底,市场存续

2

只可转债指数基金产品,标的分别为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与上证投资级转债与可交换债指数,资金跟踪规模分别为

63

亿元与

3

亿元,相较

2022

年底新增

41

亿元与

2

亿元。据统计,转债指数基金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如中证转债及可交换债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93%。三、中证固定收益指数概览及应用展望(一)中证指数为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提供多样化投资标的截至

2023

年底,中证指数共管理固定收益指数

675

条。按债券类型可将指数族系细分为:利率债指数系列、信用债指数系列、综合债指数系列、可转债及可交换债指数系列、资产支持证券指数系列、货币市场工具指数系列及其他固定收益指数系列,并可按期限、信用等级、策略、主题、绿色及

ESG

等维度进一步细分,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丰富的业绩参考基准和投资标的。相关特色指数系列介绍如下:1、短期限固定收益指数系列中证指数已发布数十条短期限债券指数,涵盖债券类型包括综合债、利率债、信用债及货币市场工具,代表性指数包括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中证短融指数等。其中,短期限固定收益指数系列在可投资级信用等级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分,并配套布局丰富的投资策略。此类指数整体收益较为可观,具有投资容量大、信用级别高、波动较低等特点,可为市场机构提供差异化的短期限流动性管理指12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数产品投资标的。2、科技创新信用债指数系列中证指数已发布十余条科创信用债指数,主要包括(1)中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系列与上证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系列,从期限、评级、发行人企业性质等维度刻画沪深交易所及沪市单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的整体表现;(2)中证创新主题信用债指数,该指数选取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创新创业债券及科技创新债券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境内科技主题信用债的整体表现;(3)中证科技创新信用债指数,该指数选取交易所及银行间市场科技创新公司债、科创票据等科技创新信用债作为指数样本,反映境内科技创新信用债的整体表现。3、上证基准做市债券指数系列上交所债券做市业务自

2023

2

月启动以来,整体运行平稳有序,做市债券成交量快速增长,其中基准做市利率债的日成交量于

2023

8

7

日首次突破千亿元。在成交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交易商的报价利差亦明显收敛,部分利率债的报价利差已收敛至0.001元。做市业务的推出有助于提高现券流动性,形成更好反映市场供需特点的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提升市场定价效率,降低发行成本,发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配合债券做市业务的推出,中证指数公司于

2023

2

6

日正式发布上证基准做市债券指数系列,包括上证基准做市国债指数和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指数。该指数系列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债券中,分别选取符合上交所基准做市品种规则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为不同类型投资者参与上交所做市业务提供多元化投资与分析工具。4、目标到期债券指数系列中证目标到期债券指数系列包含

12

条指数,涵盖到期年份从

2027

年至

2032年的信用债指数系列6条和政金债指数系列6条。该指数系列分别选取相同到期年份的政金债或高等级信用债作为指数样本,能较好拟合债券到期的特点,便于投资者采取持有到期策略,为在未来某个特定时期有明确资金使用需求的投资者提供期限匹配度良好且风险较为分散的投资与分析工具。此外,目标到期债券指数系列亦可为目标日期FOF、养老金、保险资管产品的跟踪标的,类似策略在境外市场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如

Invesco

旗下

BulletShares

ETF

系列以及

Blackrock旗下的iBond

ETF系列,截至2023年底,两个系列合计规模分别为165亿美元13固定收益指数化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3)和

229

亿美元。采取持有到期策略可有效减少市场波动对基金产品的净值影响,获取基金产品底层标的带来的稳定票息收益,更好服务居民财富管理。5、国企债指数系列中证国企债指数系列包含数十条指数,从发行人性质可细分为国企(含央企及地方国企)、央企集团及控股公司、央企集团、地方国企等多个细分指数系列;细分指数系列再按期限、信用评级等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中证国企债指数系列多层次、多维度地刻画国企信用债的市场表现,为市场机构提供品类丰富的具有较高信用资质的信用债指数投资标的。6、REITs

指数REITs

是以基础设施项目为底层资产、以公募基金为载体,并将产生的绝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标准化金融产品。REITs

具有流动性较高、长期收益相对稳定等特征,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