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65-苏教版_第1页
琵琶行教案65-苏教版_第2页
琵琶行教案65-苏教版_第3页
琵琶行教案65-苏教版_第4页
琵琶行教案65-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并序\(\\(),\\(总体设计))教材概述《琵琶行并序》——是本单元“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三篇阅读材料,它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创作的又一高峰。诗歌通过诗人亲身经历,叙写一位“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诗歌“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善于运用秋天的枫叶荻花和三次江月的精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情感外,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精到传神的描摹,从而展现出人物的性格与内心,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自己难以言说的情感。同是,诗中一段对音乐的描绘历来为人所称道。总之,《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佳作。学生通过对此篇课文的学习,一方面得到一种艺术的享受,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得到一种情感的陶冶,对人生有更丰富的一些感悟。思路方法本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品味诗人描绘音乐的高超技术,欣赏诗人对景物与人物的准确把握,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认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真正理解主题,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生活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本节课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例如:播放一段配有琵琶曲的课文朗诵,展示琵琶这种乐器的图片,以及秋天的风景图,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景。另外,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最好让学生预习准备:.疏通生字词,熟读《琵琶行并序》。.对白居易更进一步了解。课时安排:课时三维目标.了解中国古典长篇叙事诗、歌行以及诗人白居易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诗人描摹音乐的片段,欣赏诗歌的语言艺术。品味人物的性格与心理,体会诗人的情感。.体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诗歌构思的巧妙,理解琵琶女与贬谪诗人的内在联系。.理解主题,使学生感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况味,培养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思考。\(\\(),\\(教学设计))第课时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同学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抒情诗非常发达,但是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却是凤毛麟角。在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两首。北方的代表作是《木兰词》,南方的代表作是《孔雀东南飞》。到了唐代中期,有一位诗人竟然一个人就写了两首流传千古的长篇叙事诗,一首是《长恨歌》,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琵琶行并序》。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诗歌导入))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过这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来,我们又学习了这样的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大家都知道这位诗人是谁——白居易。白居易是杜甫、李白之后唐代又一位非常出名的诗人。今天我们将来学习白居易另外一首非常著名的诗篇《琵琶行并序》。推进新课\\\\\(\\\\(知识积累)).作家作品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首,《秦中吟》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并序》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质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基础积累浔阳(ú)湓浦口(éǔ)轻拢慢捻(ǎ)水浆迸(è)裂帛(ó)东船西舫(ǎ)钿头云篦(àì)谪居(é)呕哑嘲哳(ōāāā)\\\\\(\\\\(信息筛选)).《琵琶行并序》的“行”字的含义。明确:行,又称“歌”或“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唐音审体》谓:“歌行本出自乐府,然指事咏物……”形式较自由,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的小序,并思考小序交代的信息,填写表格:时间元和九年秋天地点九江湓浦口人物琵琶女、“我”事件“我”送客遇琵琶女,听其琴有所感,写下诗篇。(请学生口述)\\\\\(\\\\(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展开文本研究,逐个解决以下问题。.诗歌第一段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和怎样的事件?明确:景色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事件是“我”送客,“醉不成欢”忽闻琵琶声。秋日萧瑟,渲染了一种低沉惨淡的气氛,而别离又增一层愁绪,首段,为全诗定了很好的基调,一种百转千回的情调慢慢弥漫开来。.品读诗歌第二段,请说说琵琶女是怎样弹琴的,诗中运用了哪些词来描述她的动作,从这些动作可看出琵琶女什么样的性格和心情。明确:“始出来”“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挑”。表现了琵琶初见生人的羞涩踌躇,弹琴时的满怀心事以及技艺的高超娴熟。.诗歌第二段在描绘音乐时,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作比喻,我们可以想像得出这段音乐节奏是怎样的?明确:“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滑”“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裂帛”。这段音乐声音由小到大,时而清脆流畅,时而顿挫抑扬,最后突激越热切,一声高音结束。.请你根据以上的分析和自己的思考谈谈白居易第二段写音乐有何高明之处,从而被后人如此津津乐道。明确:(一)运用一系列比喻,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二)善于刻画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且使读者感受到音乐饱含一种情感。(三)善于以景物来烘托情境,如最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极好地表现了琵琶女琴声的震撼性,那琵琶声仿佛随着月色铺在水面余音不绝。.请根据诗歌第三段,复述琵琶女的身世。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盛名一时,过着奢靡浮华的生活,等到年长色衰不得不委身于商人,常常独守空船,倍感凄凉。(主要请学生来口述,以锻炼他们整合信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第课时\\\\\(\\\\(方法点拨))琵琶女身世沦落凄凉,令人同情。不过,人生的忧伤又岂止这一点?我们一起来看诗歌第四段,看看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全班齐读。.诗人听到琵琶女的弹琴与自诉之后感慨万千是因为什么?请用诗中句子来回答。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请根据第四段说说诗人当时正处于什么样的际遇中。背景: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正式步入了仕途。岁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旋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元和九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明确: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身心俱苦,环境不好“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也没有精神上的慰藉,“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于是只能“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第五段“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可以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故事,联想到自身,顿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慨。被贬江州给诗人极大的打击,他的抱负、他的激情一朝幻灭,他的内心充满了凄楚、伤感、怅惘,当听到琵琶女“凄凄不似向前声”的音乐,更感魄动魂销,于是涕泪交下,打湿青衫。\\\\\(\\\\(能力提升)).请试分析“琵琶女”这一人物形象。明确:琵琶女有才华,“名属教坊第一部”;有梦想,曾经有过光辉,内心有着自己的骄傲,“一曲红绡不知数”。但最后却沦落飘零,梦想破碎,才华无处可展,身世凄凉,“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诗人为什么要写琵琶女,诗人与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共通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诗歌实际上有两条线索。明线是琵琶女的身世遭遇;暗线则是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相互交织,错落有致。二人的共通之处:都有才华,却因种种原因都得不到施展,都是失意沦落。诗人写琵琶女,最终是指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旨,高唱自己贬谪之人的苦歌。诗人并不直接抒情,而借“琵琶女”来承载自己的忧伤,这样显得更加形象、含蓄、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使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极高境界。\\\\\(\\\\(总结规律))情景交融,是创造诗歌意境的一种手段与方式,就是情思与景物融为一体,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产生一种美妙的诗歌意境。传统的美学观念中有一个显著特色,即认为世界万物具有类似人的精神、意识、性情。因此,诗人们往往追求一种“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的理想艺术境界,物我同一,浑然无迹。正如黄宗羲所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意不可分也。”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诗歌最推崇的境界。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名篇佳作,往往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展现出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在《琵琶行并序》中一共有三处写到月亮,请找出相关的诗句,并分析里面的表现手法。明确:“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景衬声,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人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声、情、景的融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景写情,月圆如盘,月明如镜,本是家人相守之时,可却孤身,那明朗的月色,反而更勾起了人强烈的情感,使江水也看上去更加寒冷,极好地反映了琵琶女内心的孤寂。这三句诗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分析鉴赏))“自古秋风悲寂寥”,每到秋来,便会引发人心中对时间的感慨、对生命的感悟。更何况,当一个人正处于人生的谷底,恰逢凄凄别离,心中又是怎样的百转千回,愁肠郁结?于是《琵琶行并序》就这样开始了。白居易确实是大师级的人物,很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如景色描写,还有像小说一般精心的情节铺设——为诗歌营造一种恰如其分的气氛,让读者一上来,就忍不住被深深地吸引,并渐渐陶醉其中。我们更是被那铮铮弹奏的琵琶琴慑住了心魄,跟随着曲调困坐愁城,不能自已。琵琶女“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从她的指尖,从那细纤的琴弦,竟滴下点点“急雨”,传出喁喁“私语”,滚落叮叮咚咚的“大珠小珠”,飞出婉转唱歌的黄莺……白居易用了一连串美丽的意象恰切地描摹了那无形无色、无影无踪的声音。白居易把音乐这种转瞬即逝的东西永远固定在永恒的文字里,他不仅让读者通过他的文字听到了那段音乐,甚至听到了当时从音乐里流露出来的琵琶女本人的情感,这是出神入化的诗歌境界,这一段就是一枚宝贵的音乐的千年琥珀。我们从叮咚琴声中听到了琵琶女的悲苦,我们为她深深地叹息。当她感慨“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我们更是体会到人生的无常,为其掬一把同情的泪水。倘若,诗歌写到此,也已经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佳篇。但是,这就是白居易的不简单处,他后面又说起了他自己,说起“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苦楚,他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句话,就像一把温柔的利剑深深地刺进了所有读这首诗歌的人的胸膛。这种痛与忧伤,岂止是琵琶女一人的?岂止是贬谪诗人一人的?是由古至今,是天下地上所有远游者、穷困者、潦倒者的痛与忧伤。这就是《琵琶行并序》的高明所在,这首歌是为天下失意人而作。失意人总有,所以与之共鸣者必一代一代而不绝。\\\\\(\\\\(拓展探究))对比另外写音乐的名篇,选择一首诗试分析里面的音乐描写。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研究示例:不同的诗人诗风不同,描写音乐也会烙上自己独特的色彩。《听蜀僧濬弹琴》明显是李白的飘逸;《听弹琴》有着刘长卿的冷清;《听颖师弹琴》显现韩愈的用力;《李凭箜篌引》则有李贺的奇特怪异。在描摹声音上,四人差不多都运用了比喻、通感,把听觉、感觉融合,运用非凡的想像。不同之处,就在于四人之风格决定他们写出的音乐感受不同。学生只要有所思考,言之成理即可。研究目标说明:此设计在于引导学生打开视野,了解更多的优秀古典诗歌,同时也趁热打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试着去欣赏名诗,欣赏音乐。课堂小结《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有很高价值的诗歌。同学们主要学会欣赏诗歌中对音乐的生动描绘,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体会贬谪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悟。在此基础上,多读多诵争取能够背下来。作业设计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练习。\(\\(),\\(板书设计))《琵琶行并序》\(\\(),\\(习题解答)).大量运用生动的比喻来刻画音乐,从“大弦”句至“四弦”句皆如此。如用叠词“嘈嘈”写大弦的乐音时把它比喻成“急雨”,用叠词“切切”写小弦的声音时又用“私语”作比,用“嘈嘈切切”写大小弦的合奏时把乐音比喻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就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再如,诗人用旋律的变化写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之声如“莺语花底”般轻快流利;“幽咽”之声如“泉流冰下”般悲抑梗塞。还如,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来写音乐的突然奏响,用“裂帛”来写音乐的戛然而止等等,真是令人拍案叫绝。诗人如此用力地刻画音乐,目的是通过描写音乐的美妙,表现教坊女艺人的艺术造诣,反衬出她的沦落与孤独,从而寄寓自己的遭遇贬谪,不得施展抱负的悲伤与憾恨。\(\\(),\\(设计点评))《琵琶行》婉转多姿、内涵深刻、情感动人,本设计意在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从景、从人物入手,最后触碰到诗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旨。这篇诗歌的学习主要关注的就是音乐的描绘、情景交融的手法、琵琶女的形象以及与诗人形象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借琵琶女之口,抒己心中愁情的妙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品味诗歌的能力,同时对诗中所含情怀有所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