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_第1页
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_第2页
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_第3页
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_第4页
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12月10日课题:25、黄鹤楼送别课时个人复备栏桂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掌握“文包诗”这一形式中古诗的学习方法。重点难点: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领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的感情。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古诗1、同学们,相聚是美好的,而分别总是令人伤感的。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用古诗来抒发这离别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就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属于“文包诗”的形式。板书课题,读题。2.同学们熟悉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整首诗,组织学生读诗,读后交流对这首诗的初步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相机归纳学生的问题。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是为谁而写的吗?为什么而写?它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过渡:知道李白创作这首诗的情景吗?就让我们认真学一学这篇课文。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学习要求自学课文。要求如下: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检查:(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2)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饯行飞檐凌空远眺敬仰誉满天下伫立脍炙人口凝视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时间)_____(谁)___________(在什么地方)为___________(谁)送行,写下了的著名的诗篇_____________。相机教学:饯行、脍炙人口。3.讨论并归纳小标题(赏景图、话别图、目送图)。三、学习第一自然段,领悟情感。1.相聚意味着别离。眼前迷蒙的烟雾系不住过往的飞鸟,淡淡离愁似云影般随风飘荡。这是怎样的季节,怎样的离情啊?(导出第一自然段:师范读)2.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俯临长江飞檐临空”新课标第一网师:其实,这一组词就是风景,这一组词就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只要你轻轻地去读一读它,并且用心地去想一想,就能看到一幅美景。组织学生读一读,然后进行想象、交流。3.你看到一幅画了吗?谁能来说一说。4.暮春三月,草长莺飞,繁花似锦,这本是与好友踏青赏景、把酒言欢的好时光,可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李白却不得不和他的良师益友孟浩然在黄鹤楼离别。你从中似乎感受到了什么?5、指名读这一自然段,齐读。四、总结课文。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5、黄鹤楼送别(文包诗)_______(时间)_____(谁)___________(在什么地方)为___________(谁)送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__________________。练习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12月10日课题:25、黄鹤楼送别课时个人复备栏桂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熟练地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学生自我感悟的能力。3、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借助语境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从而训练学生读悟能力、表达能力。课前准备:1、投影片。2、课前收集孟浩然的诗作和古代诗歌中的送别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渲染气氛。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谁来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投影出示词语: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2.你能不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交流。二、整体入手,统观全文。1.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2.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2)提问:A、这里的“依依”是什么意思?B、这一句话写了什么?C、为什么有意不去触动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呢?(3)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3、学习第三自然段A、出示句子:“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1)默读并思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交流。(3)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4)指导朗读。B、再出示句子:“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1)指名读。(2)提问:这里为什么用单引号?“知已”是什么意思?“若”“邻”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孟夫子引用这两句诗是要表示什么意思?(3)齐读。3、学习第四自然段(1)提问:A、这句诗是什么意思?B、白帆渐渐远去,然后消失,说明了什么?C、此时李白的心情怎么样?(2)出示句子: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3)指导朗读。4、学习第五自然段(1)朗读全诗。(2)提问:什么是“脍炙人口”?读了这首诗你从中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感情怎样?5、齐读全文。三、总结全文。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25、黄鹤楼送别(依依惜别)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叙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景)练习设计:1.完成习字册。2.收集孟浩然的诗作。3.收集古代诗歌中的送别诗。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12月10日课题:26清平乐村居课时个人复备栏桂砚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www.Xkom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你们刚才背诵的除了唐诗外,还有一首词(板书:词),你知道是哪一首吗?对,是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词。2.揭示课题,读准多音字“乐”。3.解题: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能合着音乐歌唱,所以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常见的还有“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等。“村居”是词的题目。朗读时,词牌名和词题中间要停顿时间长一点。(范读,齐读)4、从“村居”这个题目上,大家来推测一下,这首词将会写些什么内容呢?二、初读指导。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l)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正音。yánmèiwēnɡǎochúwòbāo茅檐相媚好翁媪锄豆卧剥“剥”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bāo”,表示一个动作——把外面的皮或壳去掉叫“剥”(bāo),词中是剥什么呢?(“剥莲蓬”:把莲蓬剥开,取出里面的莲子吃)谁还能用“剥”(bāo)这个读音说一个词呢?(如:我们家买了桔子,吃的时候,要把桔子的皮——“剥开”)这个“剥”还有一个音“bō”,谁能用“bō”这个读音组词?(板书:剥削剥夺)3.指名朗读,提示: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三、指导朗读课文。1、范读。2、指名读,齐读。四、小结全文。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词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色?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辛弃疾)yánmèiwēnɡǎochúwòbāo檐媚翁媪锄卧剥(bō)练习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赵凤琴孙玉富凌翠兰桂砚戴建华殷全才杨丛林开发区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09年12月10日课题:26清平乐村居课时个人复备栏桂砚教学目标:1、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词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重点难点:通过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达到熟读成诵。课前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二、学习课文。1.读一读词,看一看画,想一想每句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2.交流: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分别解决。翁:上了年纪的男子。媪:上了年纪的妇女。翁媪:一对老年夫妻。看图理解:“檐”是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茅檐”这里指茅草屋。卧剥:趴卧在地上剥莲蓬。老师点拨:吴音:吴地的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无赖:现代的意思是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但在这首词中是“顽皮”的意思,是对小孩的爱称。3.逐句朗读,同桌合作说一说每句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4.交流: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比较难于理解?出示: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古诗词中,有时为了对仗、合仄或押韵的需要,常常把其中的词句倒过来写,这叫“倒装”。这句便是,按我们现代的习惯,应该写成这样:出示:谁家白发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2)是谁“醉”了?为什么会醉的呢?(3)想一想:老俩口一边喝酒,一边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说词意:不知是谁家的白发苍苍的老俩口,喝过几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吴地方音亲热地叙说着家常呢……5.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低矮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长满了了青青的小草。不知是谁家的白发苍苍的老俩口,喝过几杯酒后,正醉醺醺地用吴地方音亲热地叙说着家常呢……大儿子正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十分顽皮,正趴卧在溪边剥吃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呢。提示:“锄豆”意为“在豆地里锄草”。(回忆“锄禾日当午”的“锄”也即此意。)四、品读欣赏。1.诵读全词,读好每句的节奏。指名读。2.朗读古诗词,要很好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怎样?3.联系全词,谁醉了?仅仅是因为喝酒多而“醉”吗?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生活的环境是——“溪上青青草”;老俩口的恩爱生活——“醉里吴音相媚好”;勤劳能干的大儿子——“大儿锄豆溪东”;心灵手巧的中儿子——“中儿正织鸡笼”;活泼可爱的小儿子——“溪头卧剥莲蓬”。这样的生活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温馨、安宁、平和、幸福)师: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翁媪陶醉了。4.作者看到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此时的作者辛弃疾是处在怎样的一种环境中。简介辛弃疾(出示):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多年为官,42岁时遭馋言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68岁病逝。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收复失地,但不为朝廷采纳。《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在这样的情况下,当辛弃疾看到这样一幅清新淡雅、其乐融融的村居图时,他会怎样想?(向往热爱安宁平静的田园生活)5、茅檐、小溪、青草,还有这幸福的农家,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难怪词人辛弃疾如此热爱、向往这恬静的农村生活。面对如此秀丽的风光,面对如此和谐、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读出一份热爱与向往吗?让我们一齐再次诵读。五、拓展延伸。1.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词还有许多,这里,老师为大家补充其中的一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范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