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1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2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3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4页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4·揭阳统考一模)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提出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设想,主张苏联加强与印度、日本、朝鲜和印度支那国家的联系,同年7月至8月,尼克松出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南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声称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美苏()A.争夺第三世界国家B.冷战重心转移至亚洲C.围绕中国进行博弈D.竞相主导区域一体化2.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可用于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持B.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C.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D.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3.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B.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4.(2024·惠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1985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通过了“尤里卡”计划(欧洲尖端技术研究共同体),该计划面向生物医药、通讯、能源、产品自动化等竞争性技术,其中近75%的项目由企业承担,目标是使欧洲在尖端技术方面赶上美国和日本。这项计划()A.推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B.反映了冷战渗透到科技领域C.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5.(2024·佛山高三月考)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说明()A.战后区域经济集体化初具形态B.两极格局影响大国的外交政策C.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D.大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6.1947年8月,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拉美国家热切期盼一个“属于西半球的马歇尔计划”。但是1945—1950年间,西欧获得的美国经济援助高达190亿美元,而20个拉美国家只得到了4亿美元,还不及两个欧洲小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受援额度。这表明()A.门罗主义已不适应美国扩张B.两极格局形成削弱拉美国家地位C.冷战重心正逐步转移到欧洲D.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美国对外政策7.(2024·广东统考模拟)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8.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右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A.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B.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C.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D.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9.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这表明冷战期间()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10.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B.北约成立加大武力干涉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11.冷战后20多年间,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使同盟从最初的“专守防卫”扩大到“周边事态”,再进一步拓展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日同盟关系的三次调整可以说明()A.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B.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进一步增强C.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缩小D.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欧洲的经济实力增强时,它的工业品将有益于经济萧条的其他许多地区,自由人民克服饥饿和绝望的能力对整个世界将起到道德刺激作用。我们也打算与其他国家一起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我们将继续与西半球国家合作。一项旨在提供紧急救济必需品和加快重建的特殊援华方案将被提交国会。……而领导地位必然属于我们。——1948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材料二我们亚洲和非洲的国家难道除了亲共或反共之外就没有别的积极可为的作用吗?我们是思想的领袖,我们给世界提供了各种宗教和众多的财富,难道我们竟落得只能跟随这个或那个集团……我无法忍受看着亚洲和非洲的各个伟大国家才摆脱了奴役的桎梏获得自由,却又受到如此的轻蔑和侮辱。——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间美国的对外政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的新变化。14.(2024·肇庆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轨迹。20世纪50年代欧洲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20世纪60年代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1969年,联邦德国勃朗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摘编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二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4·揭阳统考一模)1969年6月,勃列日涅夫提出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设想,主张苏联加强与印度、日本、朝鲜和印度支那国家的联系,同年7月至8月,尼克松出访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南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声称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美苏()A.争夺第三世界国家B.冷战重心转移至亚洲C.围绕中国进行博弈D.竞相主导区域一体化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美围绕“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展开的博弈是围绕中国进行的,C项正确。材料中的日本不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排除A项;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B项;苏美围绕“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展开的博弈不是为了竞相主导区域一体化,排除D项。2.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不断向外扩张,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潭,国力下降。美国自从越南脱身后,处境有所改善。同时西欧、日本崛起,发展中国家日渐壮大。这可用于说明()A.两极格局已经无法维持B.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C.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D.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调整解析:选D。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必然会带来国际关系的调整,故选D项。两极格局是在1991年瓦解,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世界主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与经济全球化无关,也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排除B、C两项。3.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B.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解析:选C。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拉美国家在对外关系方面经历了从与美国结盟到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的转变,这反映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出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至冷战结束时,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但仍然存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多极化,排除D项。4.(2024·惠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1985年,欧洲17国和欧共体代表召开会议通过了“尤里卡”计划(欧洲尖端技术研究共同体),该计划面向生物医药、通讯、能源、产品自动化等竞争性技术,其中近75%的项目由企业承担,目标是使欧洲在尖端技术方面赶上美国和日本。这项计划()A.推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B.反映了冷战渗透到科技领域C.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体现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国家联合推动“尤里卡”计划,目标是使欧洲在尖端技术方面赶上美国和日本,这有利于欧洲力量的提高,从而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C项正确。5.(2024·佛山高三月考)1950年,美国对亚洲和西欧的军事援助分别达到159.2和918.1百万美元左右。同年,英联邦外长会议通过了援助南亚、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苏联也向中国和东欧国家提供援助,并与东欧国家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这说明()A.战后区域经济集体化初具形态B.两极格局影响大国的外交政策C.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D.大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冷战已经开始,美英和苏联分别援助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说明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影响较大,故选C项。区域集团是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部形成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组织,排除A项;1955年华约的建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排除B项;大国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与题意相悖,排除D项。6.1947年8月,在里约热内卢会议上,拉美国家热切期盼一个“属于西半球的马歇尔计划”。但是1945—1950年间,西欧获得的美国经济援助高达190亿美元,而20个拉美国家只得到了4亿美元,还不及两个欧洲小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受援额度。这表明()A.门罗主义已不适应美国扩张B.两极格局形成削弱拉美国家地位C.冷战重心正逐步转移到欧洲D.世界形势变化影响美国对外政策解析:选D。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欧洲的衰落和苏联力量的强大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为稳定欧洲,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故选D项。门罗主义是美国一系列对外扩张政策的基础,排除A项;两极格局形成于1955年,排除B项;冷战重心始终在欧洲,排除C项。7.(2024·广东统考模拟)1950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内部贸易额为6.71亿联邦德国马克,到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此后两年两德内部贸易额虽有所回升,但仍没有恢复到1950年的水平。这体现了()A.古巴导弹危机恶化国际关系B.冷战对峙形势的加剧C.修建柏林墙激化了两德矛盾D.德国统一已迫在眉睫解析:选B。根据材料“1951年则锐减至2.71亿联邦德国马克,降幅高达6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冷战的加剧,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贸易额锐减,B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排除A项;修建柏林墙是在1961年,排除C项;此时两德正在美苏两个大国的主导下,经济交流减少,统一的可能极小,排除D项。8.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右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A.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B.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C.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D.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法国拒绝美苏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引发了苏联的反感和嘲讽,说明法国敢于反对美苏干涉,美苏两极格局遭到冲击,故选A项。材料只能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但是不能说其走向瓦解,排除B项;法国敢于反抗美苏的威胁,既有利于维护法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已经超出了“利己主义”的范畴,排除C项;苏联对法国的嘲讽说明当时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依然处于紧张态势,排除D项。9.1972年,在雷克雅未克举行了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比赛双方是苏联当时的世界冠军鲍里斯·斯帕斯基和美国国际象棋大师鲍比·非舍尔,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亲自介入,以便促成这场比赛。这表明冷战期间()A.体育竞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B.体育成为美苏竞争的焦点C.文化沦为冷战中的万能武器D.美苏重视双方的文化交流解析:选A美苏冷战对峙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体育等方面,材料反映了美苏在体育领域的争夺,A项正确。10.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B.北约成立加大武力干涉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D11.冷战后20多年间,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使同盟从最初的“专守防卫”扩大到“周边事态”,再进一步拓展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日同盟关系的三次调整可以说明()A.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B.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进一步增强C.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缩小D.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解析:选D材料不能体现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故C项错误;日本从自卫防御到干预地区事务再到插手世界各地的和平稳定,体现了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的提高,故D项正确。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合作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解析:选B经济独立是民族真正独立的前提,非洲的落后是殖民统治造成的,B项正确。非洲国家独立后较为重视经济建设,很早就建立了区域合作组织,A、C两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的信息,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欧洲的经济实力增强时,它的工业品将有益于经济萧条的其他许多地区,自由人民克服饥饿和绝望的能力对整个世界将起到道德刺激作用。我们也打算与其他国家一起实现世界经济的复苏。我们将继续与西半球国家合作。一项旨在提供紧急救济必需品和加快重建的特殊援华方案将被提交国会。……而领导地位必然属于我们。——1948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材料二我们亚洲和非洲的国家难道除了亲共或反共之外就没有别的积极可为的作用吗?我们是思想的领袖,我们给世界提供了各种宗教和众多的财富,难道我们竟落得只能跟随这个或那个集团……我无法忍受看着亚洲和非洲的各个伟大国家才摆脱了奴役的桎梏获得自由,却又受到如此的轻蔑和侮辱。——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年间美国的对外政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的新变化。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从美国对外政策、外交活动及本质目的等方面归纳。第(2)问变化,对比材料一、二,迁移所学二战知识分析说明。答案:(1)加强和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以美国利益和意识形态划线,组成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在全球范围扼制苏联;打压新生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国家。(2)美苏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