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_第1页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_第2页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_第3页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_第4页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地理(上册)粤教版集体备课稿目录序号教学内容页码1引言:让地理走进生活3-52第一章地球5-8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5-6第2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7-83第二章地图8-9第1节:认识地图8--9第2节:地图的运用94、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9-14第1节:陆地海洋的分布9-10第2节:等高线与地形图11-145、半期知识要点归纳14-166、半期知识复习题17-207、第三章第3节:海陆变迁21-248、第4节:认识海洋25-28第四章:天气与气候1、天气和天气预报28-302、气温和降水30-323、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32-34第五章:居民与聚落1、世界的人口34-432、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44-463、聚落的发展变化第六章: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47-48七年级地理上册上半期教学案(峨边民族中学地理备课小组:袁琼、贺晓霞)2013年11月引言:让地理走进生活一、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从生活着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密切关系,知道地理学习内容、目的、要领。

2、初步具有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要领想问题,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为什么学地理和如何学地理。

三、教学难点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略)

二.提出希望:

(1)课堂纪律: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

(2)课堂笔记:勾画重点内容

(3)、评分制: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4)、作业:每一周一到两次,尽时在课堂完成。(5)、课内学习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相合。

三.讲授新课:

观察图片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学地理?地理学什么?

师:其实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干。现在,我们一起让地理走进我们的生活。

活动:地理学啥子?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地理已有一些了解了,同学们对地理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问题:

为啥子企鹅只生活在南极?为啥子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变化?

世上的人为啥子会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人?沧海为啥子会变成桑田?

生:回答

师:回答得都很好,其实这都是我们地理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了。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地理学啥子.

(详细讲解)动物、气候、植物、地质、土壤、资源、人类社会文化等方面。

(转承)地理要学习那么多内容,我们学这些到底有没有用呢,跟我们的生活有啥子密切的联系呢?

(3)生活离不开地理

师:所谓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让我们逐步看看地理与衣食住行有些如何的紧密的关系。

衣:[活动]请谈一谈:

为啥子东北地区居民冬天穿皮袄、戴皮帽,海南岛的居民从来不穿毛衣?

生:讨论、回答。食:

[活动]神州不同地区的人,他们的主食、口味有啥子不同呢?生:讨论、回答。

师:讲解课本中的不同的水果的主要产地。

住:播放河流湖泊很多民居、陕北窑洞、被称为汉人的古代移民土楼及蒙古包。

[活动]①图中几种民居主要分布在哪一些地区?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生:讨论、回答。

师阐发:

河流湖泊很多民居:江浙一带及珠三角部门地区,当地河网密集,人们依水而居,生活取水和水上交通便利。

陕北窑洞: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为黄土广布、低温、少雨。

被称为汉人的古代移民土楼:福建、广东、江西的山区,部门分布边远地区,自然环境以山区为主,交通不便,常有匪贼出没,围屋式建筑能较好地适应环境又包管安全。

蒙古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草原地区和蒙古包,自然环境比较严寒干燥,牧民有游牧传统。蒙古包结构轻便,拆卸、运输方便。适于流动的游牧生活,呈圆形课减少大风雪的压力。

②假如你家现在要买一套商品房,你会帮爸爸母亲选择A、B、C、D四个小区的哪一套?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略)。

行:说一说:在你一天的生活傍边,哪一些活动要用到地理知识?

生:讨论、回答。师:总结(略)。

(转承)既然地理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那么重要的角色,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地理这门重要的课程,同时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为我们今后更好的适应生活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呢?应该用啥子学习要领才事半功倍呢?

(4)如何学好地理

师:播放课件,学生回答。

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乐于读图,勇于探究。

总结:同学们,学习了本章内容后,大家认为地理有用吗?从下一章开始,我们将进入五彩缤纷的地理世界,去领略、去探索、去思考、去分享,使地理成为我们终生有用的知识。

四.作业:预习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五.板书设计:让地理走进生活一.地理学什么

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地理:衣、食、住、行

三.如何学好地理

1.善于观察2.勤于积累3.乐于读图4.勇于探究教学反思: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基础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开状的历史过程;(3)、了解学习地球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课文的“活动”入手,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最终掌握地球形状的准确表达和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主动参与、勇与探究]、积极思考、敢干创新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活动”,使用图解图练法、活动探究法。教学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认识历程:天圆地方说——浑天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卫星航拍照片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地球表面积⒌1亿平方千米。3、地球仪: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等不同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和名称等。4、纬线和经线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的叫北极(N),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S)。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它的长度约4万千米。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有无数条,纬线是圆圈,呈东西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经线也有无数条,经线是半圆,呈南北方向。0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识别规律:经线:东大东经,西大西经。纬线: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本初子午线以西叫西经,用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东经,用E表示。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5、半球划分:人们习惯上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以20º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在地球仪上找出这赤道和20W与160E经线圈这两条重要经、纬线。实物感知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位置划分。6、练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利用乒乓制作简易地球仪。经纬网上识别经度和纬度,以及辨别方向。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出图中A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3)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经线和纬线的比较。内容定义方向长度变化规律重要经纬线经线纬线第二节: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要一天,即24小时。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的气候不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3、五带的划分: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不同,接收到地热量也有多有少,于是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其余为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小结与练习:内容定义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公转绘制《地球五带图》,要求标注重要的纬线、纬度、温度带。填图练习:1、读右图“地球上的五带图”填空图中的字0°ABC0°ABCDEFGHNS地球五带: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重要纬线:F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带,四季分明的温度带是带。2、读右边的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A(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节气名称:AA_______B________BCBCD(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第二章:地图:第一节:认识地图一、学习内容:基础知识了解地图的发展历史及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过程与方法:(1)、沿着历史进程的轨迹,了解从古到今地图形式的主要变化。(2)、着重了解当代电子地图、卫星图像与GPS定位系统在生活中应用的先进性。3、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大,加深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情感。二、学习方法:了解地图发展的历史,感受当代科技发展在地图领域的全新面貌和强大功能。学前准备:《四川省旅游地图》学习经过:谈谈地图——引入。学用地图——情境设置,利用“十一”黄金周到四川省旅游,选择使用合适的地图。新授:一、地图,应用广泛,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还被比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中国地图、四川地图、旅游地图、交通地图等)二、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地图。应用广泛三、、地图内容形式的发展:羊皮地图——纸质地图到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四、GPS全球定位系统的运用。练习题:学习使用地图,查找信息。教学反思:第二节:地图的运用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一般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定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二、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它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地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粗略。三、利用地图查找信息——图例和注记地图的类型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信息要注意:首先确定所需要地图的类型。其次,认真看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说明的文字和数字叫注记。最后,具体查找你所需要的信息。运用《广州市旅游交通图》,情境设置:到广州旅游,选择合适的地图,并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做出合适的选择出行方式。教学反思: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第一节: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一、学习内容1、基础知识:(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的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2)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运用世界地图,根据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轮廓,准确填注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能运用地图说出大洲的主要分界线。2、过程与方法:从活动着手,量一量、算一算,在加深对海陆分布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的比例和特点。进而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及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价值观:各大洲名称的由来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突破,勇于创新的过程。二、学习方法:1、讨论法。2、图讲图练法。三、学习经过:一)引入:观察地球仪表面的海陆,分析地球还是“水球”?二)、阅读新课,勾画地形的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水球”2、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最大的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和最长的海峡,并写出其名称:最大的大洲:亚洲,最小的:大洋洲。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地。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七大洲的分布:名称,位置,并填图。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的分界线:亚非之间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之间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之间是白令海峡,南美和南极洲之间是麦哲伦海峡。亚洲和欧洲之间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和地中海。四大洋的分布,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大小:太-大-印-北。练习:在《地图册》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①②③①②③④⑤⑥⑦①②③④⑤⑥⑦在图中填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教学反思:第二节、等高线与地形图一、学习内容1、基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球表面高度的计量方法,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2)认识等高线的意义,识别等高线上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3)知道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并能在地形图上识别。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地线图,了解等高线原理,体会抽象的等高线与形象的地形之间的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动手制作等高线地线图过程中,体会抽象的等高线与形象的地形之间的关系,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二、学习方法:1、动手制作。2、讲练结合。三、新课:一)、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着相对高度。它们的基本单位都用米。珠峰海拔88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活动:用高矮两个学生,演示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2、陆地地形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基本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看图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条线称为等高线。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和。运用图表,识别山地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等高线特征。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的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教学反思:练习:在《中国地形图》和《世界地形图》上感知中国地形特征和世界地形分布。学习使用地形图。在《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最大的高原、最大的平原、最大的半岛、最大的岛屿和最长的河流。观察地形图,思考登山运队员登山时,沿山地的什么部位向上攀登,为什么?.4、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8分):(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鞍部陡崖山脊(2)C、D中位于山谷的是.坡度较缓的是

(3)选择上山最省力的地点是,选择攀岩的最佳地点是。(填字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

[相关考点]比例尺三种表示方式间的相互转化。(解析)比例尺三种表示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参考答案)5000,50

(2)用直尺量算一下,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是

米。

[相关考点]比例尺公式的计算。

(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参考答案)150。

(3)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相关考点]有指向标地图方向的判别。

(解析)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其箭头指向正北方,在判别方向时,应将其平移后再确定。(参考答案)西南。(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试估算山顶甲的海拔高度是

[相关考点]等高线值、等高距、山顶海拔的估算。

(解析)①标注在等高线上的数字,是该条等高线经过地的海拔高度;②等高距C是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程差,全图一致;③山顶海拔H山的范围是:最近一条等高线海拔H<H山≤H+C。(参考答案)海拔,400~500米。(5)若山顶乙的海拔为495米,计算乙山顶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相关考点]等高线地形图上相对高度的计算。

(解析)①在同一条等线上,海拔高度相同;②相对高度为两地的海拔差。(参考答案)295。(6)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相关考点]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关系。(解析)①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越易于爬山;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越难于爬山。

(参考答案)B。(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C

D

E

[相关考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形关系。

(解析)①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一般用实心三角尖表示。②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降低。③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其上的雨水向两侧分流,又名分水线。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其两边的雨水向此集中,又名集水线。⑤鞍部:表示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参考答案)鞍部,山谷,陡崖。(8)估算E的相对高度(深度)是

。[相关考点]陡崖相对高度(深度)的估算。

(解析)陡崖深度h与等高线重叠的条数n、等高距等有关:C×(n-1)≤h<C(n+1)。

(参考答案)200~400米。

一、读下列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l)图上最高处的海拔在

米以上。最低处的海拔在

米以下。

(2)图上a、b两条虚线中,表示山脊的是

,表示山谷的是

。(3)图上A、B、C三处,表示陡崖的是

处,表示鞍部的是

处。(4)从C.b两点到A点,较容易的是

点,原因是

。(5)A字母所在点与C字母所在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

米以上,a字母所在点与b字母所在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

米以上。

二、读左图,回答问题。

(1)右图中C点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m,a点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m,B和a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m。(2)图上C点大约位于D点的________方向,A点位于C点的_________方向,D点位于b点的________方向。

(3)如果要爬上山顶D,从路线CD或路线BD中选择一条坡度比较小的路线,应选择________。

(4)A到D点的地形属于(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5)若右图中比例尺为1:30000,用尺子量得ab两地的实际距离大约是_______m。

(6)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________,表达的内容越________。

三、读下面的某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上比例尺改为数字式是: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2)用直尺量,可知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其实地距离为

(3)图中A点位于甲的

方向。

(4)图中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等高距是

;甲山顶可能的高度是

A、450米

B、550米

C、650米

D、470米

(5)若山顶乙的海拔是545米,A点的海拔是150米,计算乙山顶与点A的相对高度是

(6)如果要从B和C两处爬上山顶乙,则选择从

处爬山要容易些,判断的理由是

(7)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F

E

D

四、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

B.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

C.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D.①盆地②山脊③山谷④山峰2.上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半期复习七年级地理(上)知识要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地球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地球表面积⒌1亿平方千米。2地球仪: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等不同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和名称等。3、纬线和经线地轴: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的叫北极(N),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S)。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赤道: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它的长度约4万千米。纬线:同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纬线有无数条,纬线形状是圆圈,各条纬线长度不完全相等,呈东西方向。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经线也有无数条,经线形状是半圆,各条经线长度相等,呈南北方向。0度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又叫本初子午线(子午线)。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本初子午线以西叫西经,用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东经,用E表示。赤道以北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叫南纬,用S表示。人们习惯上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第二节: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要一天,即24小时。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需要一年。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的气候不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五带的划分: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不同,接收到地热量也有多有少,于是人们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其余为北温带、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温带四季分明。第三节:地图:地图,应用广泛,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还被比喻为人的眼睛和工具。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的方向:一般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定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三、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地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2、数字式。3、文字式。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利用地图查找信息地图的类型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信息要注意:首先确定所需要地图的类型。其次,认真看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都用特定的地图符号来表示,这些地图符号就叫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说明的文字数字叫注记。最后,具体查找你所需要的信息。地图内容形式的发展: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第四节、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着相对高度。它们的基本单位都用米。珠峰海拔8848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2、陆地地形地形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基本地形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条线称为等高线。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成了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以一定的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的起伏,这样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表示平原,黄、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民族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复习题2012年11月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将答案填入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1、有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A.东向B.南向C.西向D.北向2、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千分之一B.万分之一C.十万分之一D.百万分之一3、在1:500000的地图上,实地距离为20千米的两城市在图上的距离是A.5厘米B.4厘米C.3厘米D.2厘米4、有关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纬线都是半圆状B.所有纬线长度都相等C.所有的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D.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冰洋B大西洋C太平洋D印度洋6、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赤道B: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C: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D:160°W和20°E的经线圈7、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转周期是一天B:自西向东公转C:地轴不停地旋转D: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8、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四季的转换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昼夜更替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9、划分地球上五带的依据是A、有无极昼极夜B、有无阳光直射C、有无明显的季节变化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10、去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我国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地球自转和公转A周期相同B: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C:方向相同D:无相同之处1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13、地球仪为什么要做成斜的?A、为了美观B、为了平衡C、因为地球在倾斜运动中14、属于经线的是A、赤道B、南极圈C、北纬40°D、本初子午线15、本初子午线是从哪个国家通过A:英国B:中国C:美国D:俄罗斯16、最长的纬线是A:赤道B:本初子午线C:极圈D:回归线17、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A:赤道B:本初子午线C:极圈D:回归线18、关于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又被称为“水星”B、六分海洋,四分陆地C、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D、东半球海洋面积比西半球大19、纬度最高的大洲是A、欧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南极洲20、由亚、欧、北美洲三个大洲包围的世界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1、下列大洲,按面积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亚洲、欧洲、南极洲B、非洲、大洋洲、南美洲C、亚洲、欧洲、北美洲D、亚洲、南极洲、大洋洲22、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A:大洋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2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A.南极洲大陆B.非洲大陆C.美洲大陆D.亚欧大陆二.填空题.(10分)24、地球的形状是赤道略长,两极略鼓的_____________。25、最早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的是__________船队。26、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模型叫__________。27.________是全球定位系统的英文简写,广泛应用与交通、通信、军事等领域。28.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方向。29.比例尺的三种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式、_________式、_________式。30、卫生云图和遥感影像地图等都是_____________(请选填传统地图或电子地图)。0°A0°ABCDEFGHNS30.读右图“地球上的五带图”填空图中的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11分)地球五带: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重要纬线:F__________G___________H__________(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带,四季分明的温度带是带。①②③①②③④⑤⑥⑦①②③④⑤⑥⑦在图中填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大洲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11分)32.读右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内容(8分):(1)图中字母分别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峰鞍部陡崖山脊(2)C、D中位于山谷的是.坡度较缓的是

(3)选择上山最省力的地点是,选择攀岩的最佳地点是。(填字母)3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出图中A地的地理位置:A:经度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地,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地。(3)B地位于A地的__________方向。A34.读右边的地球公转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ABCBCD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3)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_________(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第三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海陆变化和对火山、地震的认识。教材以阅读材料引出海陆变迁现象和板块运动理论,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板块运动与地球海陆变化及火山、地震分布的关系,最后通过资料收集、漫画展示及角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地震灾害,掌握正确的防震避震方法。二、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2)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3)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感知、实验、分析、归纳、表达等能力。2、过程与方法:(1)注重观察、发现、分析、判断、实例检验这一学习方法的培养。(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读图、活动、实验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并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

(2)

利用“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五、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六、教法建议1、举事例证明海陆在变迁。2、在了解地震时可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来体验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与互救,让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七、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八、教学过程及内容:导入新课: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为什么能够在高山之颠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同学们都各抒己见,哪些同学的观点比较准确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海洋与陆地的变迁》。由学生讲述成语“沧海桑田”的故事。教师说明沧海桑田的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在地球上,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又变为沧海的实例有许多。

(投影几幅实例图)提问:请同学们看所显示的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上会出现海洋生物化石?

(2)

为什么在我国东部海底会出现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3)

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什么问题?

(4)

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海陆变迁。(如台湾海峡的变化;塔里木盆地的变化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由于地壳的变动;我国东部海底出现人类活动的遗迹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荷兰的围海造陆说明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也就是地球上海陆轮廓是不断变化的。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提问:海洋、陆地是如何变迁的?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活动”:“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要求同学们观察课本图3.15“大陆漂移假说示意图”中南美洲、非洲凸凹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南美洲及非洲的轮廓的凸凹处可以吻合。教师归纳、总结:这种现象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看到的、发现的,他发现,如果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而且就好像一张撕开了的报纸,拼合后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了。于是,他提出了伟大的假说──大陆漂移假说这一观点。学生活动:①把学生分组,每组一套辅助教具──七大洲的轮廓图片。

②比赛:哪一组能最快地把相吻合的大陆找到,并拼合好。

③提示学生可参照课文图3.16“大陆漂移示意图”,2亿年前的大陆→6500万年前的大陆→现在的大陆。活动目的: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启发学生探究发现的兴趣,进而得出结论:魏格纳的假说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可信的。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大陆漂移呢?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后,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该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火山、地震等现象发生和分布的成因。小组探究交流:1.读课本第42页图3.17“六大板块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与课本第43页图3.18“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图”回答下题:⑴读图2—6写出板块的名称。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⑵读图P42的3.17和P43的3.18填写下表所在板块主要大洲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2.根据课本第42页图3.17“六大板块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试着找找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的两种运动形式,并用板块运动分析下列世界著名山脉、裂谷的成因。⑴第一种是相互碰撞(运动方向相对)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例如:①处的喜马拉雅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②处的阿尔卑斯山脉是

板块和

板块相对运动,相互挤压形成。③处的科迪勒拉山系是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相互挤压形成。⑵第二种是相互张裂(运动方向相离)的板块边界,常形成

,例如:④处的红海是

板块和

板块相反运动形成的。3.展望未来,预测下列地理事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地理事物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发展趋势

原因分析

4.中国、日本和英国哪个国家是多地震的国家?为什么?学生课前收集著名火山或地震(如日本富士山、中国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及其所造成损失的数据资料或图片,在班上进行交流。假如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做才对呢?看图P44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地震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式,增强灾害意识和生命意识。学习小结:(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2)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九、板书设计一、海陆的变迁的主要原因是:1、地壳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二、认识火山、地震

1、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2、六大板块在不断运动着;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十:练习:在图表上填注六大板块和两大山系、两大火山地震带。教学反思:第3节《人类与海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各类图片和资料掌握海洋资源的种类;认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和探究学习掌握如何正确地开发利用海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树立强烈的海洋权益意识和海洋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正确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如何保护和利用海洋。【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师:在很早的时候呢,人类就已经开始了对海洋的探索,19世纪中后期也就是1872年——1876年,就有一次著名的探索海洋的行动——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那么人类是不是就此就停止了探索海洋的步伐呢?生:不是2010年8月26日。“蛟龙号”在我国南海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日和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具备1000米深度载人深潜能力的国家。教师设问:为什么各国都纷纷致力于探索海洋的奥秘呢?承接: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些国际战略家眼中,深海海床早已被贴上这样那样的标签,比如“大国战略要点”、“未来海底要塞”、“新能源要地”、“科技资源仓库”等等。实际上,或出于政治目的,或着眼经济利益,或本着科研精神,世界强国早已开始了一场关于夺取未来战略制高点的深海暗战。过渡:浩瀚的海洋到底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揭开她的神秘面纱——共同探讨本章的第四节内容《人类与海洋》。〔教授新课〕探索海洋首先,我们大家一同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海洋对人类有哪些影响?海洋对人类有4方面的影响:⑴生命的摇篮问:你们知不知道最原始的生命是诞生于哪里的?讲解:大约30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摇篮,正是由于海洋的存在,才创造出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⑵资源的宝库问:大家最为熟悉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生:石油﹑天然气……⑶交通的要道英吉利海峡作为海洋中的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被誉为”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⑷气候的调节器过渡: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归根结底为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读书:46页黄色方框内文字那么世界为何如此关注海洋呢?世界关注海洋(阅读课文46——47页思考各国为何如此关注海洋的原因)⑴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⑵海洋资源丰富:被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47页活动:在我们的生产或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取之于海洋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2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讨论并归纳总结)种类具体内容海洋水产品鱼、虾、海藻等海洋矿产品锰、石油、海盐等海洋能源潮汐能发电、波浪能发电海洋水产品:①“天然的鱼仓”:(图片展示)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全球约有8亿到20亿吨海鱼,单是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的海洋鱼类就高达3023种,真可谓是“种类多、数量大”。海洋矿产品:②“蓝色的油田”:(结合图片)海洋中蕴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③“盐类的故乡”:(结合图片)问:海水和淡水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区别是什么?生:海水是咸的。对正是因为海水是咸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在阳光曝晒下制作成海盐。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物品之一。海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最为常见的。海洋能源:④“资源的宝库”等等。说到资源,刚才我们刚才在说海洋对人类影响的时候第二点我们就已经提到了“海洋是资源的宝库”,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呢?海洋能源(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我们重点来了解了解一下潮汐能,视频切入)潮汐能有哪些优点呢?见书47页。ⅰ储量丰富,再生不竭;ⅱ集中在沿海港口,便于开发利用;ⅲ潮汐涨落有规律,能量稳定;ⅳ电站大坝较低、投资较少;⑤“娱乐的胜地”承接:除了刚才所说到的这几个称谓之外,人们还会将海洋称之为什么呢?大海是很多人都向往的地方,《麦兜的故事》大家有没有看过啊?他就非常向往马尔代夫的美丽景色,他是这样描述的“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听了麦兜的描述,大家想不想去海边旅游啊?生:想!师:那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去游览一下海洋的美丽风光吧!著名的海滨城市三亚、大连引来了大江南北无数游人的青睐,包括我们江门五邑地区也有一些地方是沿海的,其中一个很著名的就是台山的“上下川岛”。如果觉得还不过瘾的话,那么大家有机会可以利用假期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海边旅游体验一番。过渡:师:刚才我们所说的“天然的鱼仓”、“蓝色的油田”、“盐类的故乡”、“娱乐的胜地”以及“资源的宝库”这些都是海洋对人类有利的一方面,那么大家思考一下,人类在坐享海洋提供的这一些资源成果的同时又对海洋造成了哪些破坏呢?共同保护海洋1、活动:48页讨论:目前海洋环境正遭到哪些人为破坏,会产生什么后果?破坏:海洋石油污染、海洋垃圾污染、过渡捕捞海洋生物。(污染物排入海洋使得海洋受到污染、形成海洋污染,这只是最直接、原始的对环境的破坏,海洋污染之后还会破坏海洋生态,形成生态破坏,这是对环境破坏更深层次的影响。)后果:海洋生态遭到严重破坏。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都将眼光投向了海洋,“共同保护海洋”已成为各国共同的呼声。2、生态破坏:赤潮的产生(定义、产生的条件、影响)过度捕捞珊瑚礁的破坏……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了更好地维护海洋权益,强化海洋开发与保护,1994年联合国批准生效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海洋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专属经济区等17个部分作出了相关规定,标志着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和平利用海洋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时代已经开始。读书:49页黄色方框内文字五、总结⑴探索海洋原因: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要道、气候的调节器特点: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⑵世界关注海洋原因:面积广大、资源丰富主要内容:海滨旅游、海洋捕捞、海底矿产开采、海洋运输、海盐提炼、海水淡化、潮夕能发电⑶共同保护海洋原因:石油污染、废弃物污染、过度捕捞海洋生物保护:保护海洋生态与景观的完整、保护丰富的海洋资源练习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1节:天气和天气预报【学习目标】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获取天气信息、天气变化的一些途径;4.掌握空气质量的评价指标及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学习重点】识别的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的评价【学习难点】识别的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空气质量的评价【学习流程】什么是天气?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常用的天气符号都有哪些?如何看卫星云图、识别天气符号?空气质量的优劣如何评价?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包括?【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56页的活动,并结合学校所在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谈谈还有哪些天气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例子。2.读课本P55图4.1及P55图4.2,分析如何看卫星云图、识别常用天气符号。3.什么是天气预报?请大家通过下面这个天气预报的例子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应知: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城市天气预报图。(1)该图由地名和等组成。(2)广州有两种天气符号的从左到右读做“”。(3)气温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和。(4)左上侧方框的地名和天气状况是播报某城市时为了醒目放大配制的。5、风的符号:①了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③继续了解风级的判断:风力用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这个符号叫做“风旗”,一个风旗表示风力为8级。【攀登高峰】一、选择题:识别下列天气符号,回答1-2题。1.表示阴天的是()2.表示台风的是()3.下列符号表示北风8级的是()4.天空中经常有云,当天空中无云或云很少时,表示()。A.多云 B.阴天 C.晴天 D.雾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某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为100%,表示()A.晴天 B.可能有雨 C.无雨 D.肯定有雨6.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A.海洋 B.陆地 C.云区 D.天空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为101~20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A.优 B.中度污染 C.良 D.轻度污染8.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的影响()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 D.人类活动9.下列几句话,描述天气的是()A.昆明四季如春 B.北京冬季寒冷干燥C.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D.黄河下游地区明天大风降温二、填空题: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它有两个重要特点。第一,它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可能差别很大。(A类)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和降水的情况。(A类)3.气温是的程度,降水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A类)4.风向是风的,有“、、、”四个基本方向。风力是风的,共分级。级数越大,风力越。(B类)5.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6.在天气预报画面上,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会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7.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拓展练习】1、读城市天气预报图回答:(1)晴转多云的城市是。(2)晴转阵雨的城市是。(3)多云转晴的城市是。(4)有雷雨的城市是。(5)香港的天气是。(6)台北的天气是。(7)A海区风力为级,风向为。B海区风力为,风向为。近年来,每年秋收以后,村里有些农民都要把田里的秸杆烧掉,但是,这样做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备注】(教师备案,学生笔记)教学反思: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学目标:1分别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计算及降水的类型2了解等温线和降水线的含义及识图中各线的特征对应“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让学生逐渐归纳各自的规律及特征。3学会气温降水的数据资料简单能绘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逐月图,并能说出该图的气候特征。4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及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1认识气温和降水,会识图并根据气候的重要两个要素---气温降水在图中说出气候特征;了解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掌握分布及特征。2学会绘制气温和降水图,根据数据归纳气候特征。教学难点:会识气温降水图,根据要素自己归纳气候特征。教学方法;1识图2点拨3绘图4归纳比较教学课时;计划3课时(气温和降水各一课时,气温降水绘图一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1)天水今天天气如何?平时说气候和天气有区别吗?2)有人冬季从东北到广州旅游穿的衣服有变化吗?3)《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谁来说故事。今天我们学习气温和降水,为何?因为气候中气温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二个要素。一气温一)气温的认识1气温的含义:空气的温度(是大气层?太空?)。在近地面对流层。2测定:平均4—6次单位:℃读作摄氏度,℉华氏度(物理用的多)。3气温的计算,活动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会计算吗?年平均气温会计算吗?二)气温的变化(日变化和年变化)1日变化的特征一天中:气温最高约14时(中午2时):气温最低约日出前后。为何气温最高不在中午12时?上图中哪个图光最强?气温也是最强?我们的气温主要是地面吸光的时间长短。活动1,2,3…2年变化(北半球的海陆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最低1月:海洋8月气温最高,最低2月。原因;海陆物理性质差异。活动:小实验沙和水的气温比较。南半球气温相反。三)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温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等温线的特点;线宽—温差小。线密—温差大,线闭合(弯曲连在一起)---表示气温是高温或低温中心。如℃2年较差:平均最高月与最低月之差。3全球气温分布规律:先看图气温图哪高哪低?谁来说说?活动题:1,2,31)有低纬向高伟递减;北半球的等温线较弯曲,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找10℃0℃20℃有无海陆?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南半球相反。夏天市中心热还是市郊的山上热?为何?3)同纬度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作业;1绘图2配套3预习下一节降水。小结;(略)反馈练习;1气温是指-------的温度,用表示------------读作-----2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3五月市中心槐花开败,山上的槐花才开为何?教学反思:第3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教材分析:本节课的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第二册第四章的第四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教学的难度较大,因为世界气候本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解热带、亚热带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范围及其各自的气候特点。并经过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对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图的分析、描述、用图等。通过本节学习,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带地区、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能够认识气温降水图。过程与方法本节主要经过师生互动,学生识图,分组讨论等课堂活动,来完成教学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描述能力和用图能力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热带、亚热带气侯的类型、分布、各自的特征。(重点)2、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难点)3、气候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难点)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地球表面是非常美丽的,有茂密的森林、有浩瀚的沙漠、有广阔的草原、也有终年封冻的冰川和雪地等等,那么,同在地球上表面,为什么不同地区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关键在于各地气候的不同所造成的,因此,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我们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二.复习旧知识:1.出示世界五带的划分图,认识五带的分布范围。(师生一起完成)2.引入课题: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五带”来称呼气候,但这样并不具体。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利用“气温和降水”来学习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分布范围。(板书课题)三.讲授新课:(一)热带气候:1组织学生识图:(P74)(并展示世界地图)2.热带气候的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识图4—34)分布范围: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2热带季风气候:(识图4-36)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雨两季。3热带草原气候:(识图4—35)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集中在6-9月)。4热带沙漠气候:(识图4-37)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气候特点:全年干旱酷热,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二)亚热带气候:1.组织学生识图:2.亚热带气候类型:1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识图4-38)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沿海地区。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气温在0°C以上。2地中海气候:(识图4-41)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热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是比较大的,例如,就“热带雨林气候区”来说,由于降雨过于平凡,造成地面非常潮湿,人们修建的房子,多采用为高脚屋(防潮作用);在农业方面,就是有了这些气候,我们才能种植甘蔗、柑橘、椰子等作物;再者在衣着上、饮食习惯上等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之,不论哪种气候类型,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因此,了解这些气候是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四.小结:﹙强调重点﹚:1.各种气候的类型;2分布范围;3气候特点;4、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等,讨论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气候的。,练习:《探究练习》、教学反思::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世界的人口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4、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过程与方法:1、运用资料和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讨论、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合作的能力。2、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4、教学过程中采用直观性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辨证观。三、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2、世界人口的分布的地区差异四、教学难点:1、各种统计图的判读2、世界人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3、人口分布的成因五、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资料、图片。2、多媒体(辅助教学)、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六、教学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时至今日,人们通过无数次的考察,发现在宇宙中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惟有地球。她像天使一般精心为人类营造了一个适合于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应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美好的家园,他为人类提供了一切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生活在这个美丽星球上的特殊生命——人类的有关知识。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小知识:人类的起源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其它动物中分化出来,已有千万年的历史。根据人类进化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