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茶馆(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茶馆(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茶馆(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茶馆(节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馆》文学价值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部作品,它被曹禺评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而王蒙更是肯定其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它就是《茶馆》。

大茶馆,小社会

——老舍《茶馆》茶馆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茶馆》创作背景及话剧知识。2、理清戏剧情节,关注戏剧冲突,感受旧时代的黑暗社会现状。3、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概括人物形象,及本文艺术特色。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jié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8月24日,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978年,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墓碑上刻写着老舍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文体知识话剧的三个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话剧的基本特点:(受到舞台的限制)

①空间和时间比较集中。如《雷雨》的故事就发生在周公馆内,《茶馆》的故事就发生在茶馆内。

②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突出。如《雷雨》中侍萍和周朴园的矛盾就是非常突出的。

③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如周朴园的语言就是严厉、不容置疑的,体现出他霸道、不容反抗的性格。解题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馆的衰败为背景,以茶馆掌柜王利发为线索,展现了戊戌变法后、军阀混战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变化,用老舍自己的话说,要表达“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

全剧折射出黑暗腐朽的时代,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5分钟读完老舍的《茶馆》戏剧鉴赏方法一、把握戏剧冲突二、分析人物形象三、揣摩戏剧语言研读文本任务一:阅读文本,讲出故事梗概茶馆三幕剧政治腐败,社会混乱茶馆张贴“莫谈国事”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军阀混战,列强虎视眈眈王掌柜坚持改良,苦苦支撑茶馆第二幕

民国时期国民党和美国兵横行,政治空前黑暗茶馆被霸占,王掌柜被逼上吊第三幕

抗战胜利第一幕:

时间是1898年初秋,维新运动失败,谭嗣同被问斩后

不久,裕泰茶馆开张。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的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研读任务一——理情节,析结构

《茶馆》的第一幕,被曹禺誉为“古今中外罕见的第一幕”。试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这样说?1、《茶馆》第一幕主要发生了什么故事情节?(1)马五爷施威:二德子在常四爷面前抖威风,马五爷依仗吃洋饭的势力喝退二德子。(2)康六卖女:康六因生活不下去被迫卖女儿求生存。(3)常四爷骂洋货:刘麻子到茶馆兜售洋烟、洋表等洋货,引发常四爷对洋货入侵,白银外流的不满。(4)鸽子之争:张家和李家因为鸽子发生争执,甚至到拿刀动杖的地步。(5)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谦卑求情(6)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仲义想收了房子,卖了地办工厂,进行实业救国。(7)秦庞交锋:庞太监来茶馆,秦仲义不满谭嗣同被斩,讽刺庞太监,二人进行舌战。(8)庞太监买妻,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了康顺子,常四爷因感慨“大清国要完”被认为是谭嗣同一伙被特务抓走。常四爷与二德子冲突,马五爷施威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刘麻子卖洋表,常四爷担忧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感慨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社会黑暗,农民生活悲惨)(洋货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封建统治的荒淫)(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富有正义感的民众、民族资本家)(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贫富分化严重)茶客对话(民众对维新运动漠视)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作者没有一句写政治,却通过人事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全貌。情节梳理梳理情节2、谈谈《茶馆》第一幕都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背后的本质又是什么呢?(1)二德子和常四爷之间的矛盾冲突本质:爱国者与地痞流氓之间的冲突梳理情节(2)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本质:权贵与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梳理情节(3)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表示担忧本质:权贵与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梳理情节(4)秦仲义意欲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本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的冲突梳理情节(5)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想要实业救国本质:民族资本家与富有正义感的民众之间的矛盾梳理情节(6)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议论谭嗣同本质:揭示了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民众对维新变革或不了解、或反对的社会现实梳理情节(7)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本质:揭示了保守派与下层民众之间的矛盾序号主要事件矛盾冲突一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爱国者与地痞的矛盾二刘麻子拉纤,穷康六卖女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矛盾三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深表忧虑洋货冲击与清廷无能的矛盾四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穷人富人生活和情感的矛盾五秦仲义意欲涨房租,王利发恭顺笑应酬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的矛盾六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大谈实业救国民族资本家与正义民众的矛盾七秦仲义舌战庞总管,众茶客纷议谭嗣同维新派与保守派的矛盾八常四爷被捕,庞总管买妻保守派与下层民众的矛盾梳理情节戏剧冲突

这是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正直、善良的人民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渣滓,却横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时代的冲突。王利发的求情,二德子的蛮横,刘麻子的挣昧心钱,宋恩子、吴子祥的滥捕无辜等,都表现了封建帝国末日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研读任务二——赏人物,观时代《茶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向为人称道,出场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让人“闻其声知其人”。例如第一幕中重点刻画的王利发、常四爷,就刻画得特别生动,使人印象深刻。请分析王利发和常四爷的形象。

第一幕中的八个事件,主要就是通过对话来展开的。小组交流,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哪一个?从这一事件中的台词入手,结合文本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行为表现:多说好话,多请安,莫谈国事。善于经营,不断改良。人物形象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小商人阶级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同情、但有限度强硬、少怜悯讨好、巧于应付、怕得罪厌恶、仍笑脸相迎乱世底层商贩维生之艰难↑人物形象——王利发王利发——裕泰茶馆的掌柜(线索人物)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顺民”,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继承了父亲的处世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态度

茶馆的规矩“莫谈国事”表明他想避开政治,维持生计自保为上。

常四爷赏乡妇母女面吃,他说“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反映出他自私自利的一面。安分守己胆小自私精明干练顺应时代在动荡年代经营茶馆,后来也曾试图改良以顺应时代,善于经营。圆滑机灵

善于应酬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其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性格特点:有鲜明的正义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爱憎分明,敢作敢当,富有同情心。人物形象常四爷旗人、有闲阶级对社会现状表达深切忧虑:忧虑“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感慨“乡下是怎么了”同情她们,忧虑“大清国要完!”“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晚清遗老中的正义爱国之士↑性格特点:缺乏同情心,自信傲慢,胸怀实业救国理想,敢于斗争人物形象秦仲义民族资产阶级人物行为表现:让人将乡妇母女轰出去居高临下,摆出主子的态度针锋相对,不甘示弱这一形象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黑暗中的一道微光↑人物众生相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的晚清旗人唐铁嘴——麻农相士,算命骗人混吃混喝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赚昧心钱宋恩子、吴祥子——封建势力的走狗,衙门的侦缉(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坑害别人,钻营偷生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畸形与病态人物人物形象时代意义王利发圆滑机灵、善于应酬、精明干练、胆小自私、偶有善意揭露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常四爷忧国忧民、爱憎分明、敢作敢当、硬气仗义、有正义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和人民的反抗情绪。松二爷懒散无能,善良却胆小怯懦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刘麻子奸诈狠毒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唐铁嘴厚颜无耻展示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秦仲义胸怀实业救国理想、敢于反抗、缺同情心王利发圆滑机灵、善于应酬、精明干练、胆小自私、偶有善意揭露旧社会的吃人本质,反映了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

作者借由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作者借由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小茶馆大社会研读任务三——品语言,明主题老舍的戏剧语言讲究含蓄深刻,追求“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第一幕中最精彩的人物对话莫过于秦仲义与庞太监的交锋了,朗读秦仲义和庞太监的对话,体会这些话语背后的潜台词。秦庞交锋庞太监:哟!秦二爷!秦仲义: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庞太监: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秦仲义:我早就知道!庞太监: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秦仲义: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庞太监: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秦仲义: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庞太监: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秦仲义: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表面看似乎只是两人之间偶然见面时的一次简短问候,但却意味深长,丰富的潜台词不仅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反映出时代的面貌。秦仲义对庞太监的第一句问候就是话中有话,说明戊戌变法曾经让庞太监的心里很是忐忑了一阵,变法被镇压后,庞太监的心里才得以“安顿”。庞太监的回答当然是气盛一筹,因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一句话点明了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保守势力又重新得势。当庞太监将秦仲义划人维新派阵营、讥讽他的势力“比做官的还厉害”时,秦仲义则根本不害怕庞太监的威胁讽刺,以退为进、反唇相讥。最后两人在“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笑声中互相告别,其实却是在暗中较劲,决不服输。他们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这样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对话,含义可谓丰富、深刻。丰富的潜台词茶客甲(正与乙下象棋):将!你完啦!什么完了?①象棋棋局胜负已定②受害者命运已定③清王朝命运已定地道的“京味”“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儿化”语言的使用,如“洋玩意儿”、“一块儿”、“烟泡儿”等儿化音也带有老北京风味;“烂肉面”“斗蛐蛐”等北京地域内的特有词汇的频繁出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

《茶馆(节选)》描写了裕泰茶馆里形形色色的人物的种种活动,通过众多角色的对话,自然形成戏剧冲突,展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透视了戊戌变法发生与失败的前因后果,描绘了帝国主义扩张渗透、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宫廷生活腐败荒淫、爱国者横遭迫害的社会现实,逼真地勾勒出晚清统治的真实图景,揭示其必然败亡的命运。主旨解读1.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没有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一个个人物的展出,一个个情节的嵌入,使舞台呈现出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截面,如同画卷逐渐展开。人物虽多,但大多单线联系,故事较为独立。2.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夹缝中生存的市民代表王利发,正义爱国、敢作敢为的常四爷,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病态社会的畸形儿刘麻子、唐铁嘴等。3.鲜活的语言特色:个性化的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