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7页【初2025届】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科评价语文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我校与四川某校开展校级研学活动,为了让远方的客人了解陕西,学校组织同学们组成了自然、文化两大研学团队,携巴蜀来客探秦陕风韵。研学团队一:生意盎然,诉说自然之美随着天气转暖,鸟儿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陆续北归。前不久,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监测员在公园保育区蒹葭湖边拍到了一只长着大长腿,羽毛深栗色且闪着光的鸟,经过比对发现,这正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研学团队一决定前往观察这只“鸟类明星”。同学A希望做一次讲解志愿者,向更多的研学伙伴介绍灵动的彩鹮,他准备了一份讲解词,请你帮助他解决语言难题。1.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拼音对应的汉字。(3分)(1)jiān默(2)迁xǐ(3)水流chánchán2.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3分)(1)沼泽(2)狩猎(3)栖居在小明同学的研学手册上,有一段关于彩鹮基本信息的介绍,请你帮他解决其中的问题。观察对象彩鸦基本信息①彩鸡是鸦科的一种深栗色喜欢吃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鸟类。②体长48-66厘米,翼展80-95厘米,体重485-580克。③叫声是带鼻音的咕哝声,于巢区发出咩咩及咕咕的叫声。④彩鹮在中国的数量不多,分布地区狭窄,算得上是鸟类大熊猫。⑤彩鹨______濒临灭绝,______它们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沼泽的不断消失和河湖面积的日渐缩减。3.(3分)(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2)第④句标点符号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3)请在第⑤句中的横线处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1分)研学团队二:笔墨传情,聆听千古绝唱以“欢喜”为始,以“远方”为盼,回归诗意的共同落点,给人以穿越凛冬的温暖力量!长安千年岁月风华,留下了数不清的佳句名篇。研学团队二将以文会友,与远方来客开展诗文第7页共7页研学活动。4.一步一诗绘佳景,漫步人间烟火中。研学团队受邀协助改造大唐不夜城“诗词街”,请将缺失的诗歌补充完整。(6分)河中小洲,朴素的先民用“(1)在河之洲”引起对“窈窕淑女”的美好联想;逆流而上,险滩不断,追逐者一句“溯洄从之,(2)。”感慨追寻之路艰险且漫长;“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伫立城头,她用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强烈反问“纵我不往,(3)?”“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桃花源里,陶渊明写下了“(4),并怡然自乐”的幸福生活;小石潭“凄神寒骨,(5)勾起了柳子厚对于前途命运的悲叹;时间的年轮走到现代,你看那“c,革命万里起高潮!”5.“诗词街”研发团队希望打造更多的西安诗词古街,需要你们协助将以下诗歌分类放入不同街区,并为街区起名字、限五字以内)。(4分)(2)(4)填序号即可。街区一名字诗歌(1)___________(1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___________(分)街区二名字(3)___________(1分)诗歌开花占得春光早,雪缀云装万萼轻;(4))_________(1分)诗歌资料①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②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⑤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6.在李白浪漫诗词街区进行灯体定制时,研修团队对于《将进酒》应该采用何种书体展现进行了讨论,请你选择一种合适的书体,并谈谈理由。(2分)7.(3分)研学过程中小明发现《经典常谈》中提到的两部史书《(1分)和《(1分)就分别出自陕西韩城人司马迁和陕西扶风人班固之手。请你从选择性阅读法的角度谈谈读《经典常谈》的经验。(1分)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9分)【材料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传统工艺在世界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美名,体现着中国人的文化思想和智慧。中国是世界上瓷器发明最早并领先千年的国家。中国瓷器不仅是科技、艺术与文化的结晶,更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瓷器艺术上表现为对自然和谐的推崇。中国瓷器制作崇尚自然,追求天然趣成。在中国人思想的匠心上,绝不肯损伤到外物所自有的性质,工艺只是为其释辉增美,这就是《中庸》所说的“尽物性”。宋代的天青、粉青、梅子青等釉色,冰裂纹、金丝铁线、蟹爪纹等瓷器上的肌理,钧瓷的窑变、蚯蚓走泥痕等,都是窑工们巧妙地利用材质本身的物性,而达到的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感。另外,中国瓷器设计注重整体和谐,追求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统一。从整体上看,中国瓷器形式简洁、线条流畅,体现了对和谐统一的追求。从纹饰上看,中国瓷器通常采用对称的纹饰布局或重复运用某一纹饰,营造出统一的视觉感受。古人常常赋予器物深层次的精神价值,谓之“道”,造物者内心的思想观念及精神情感通过器具来体现。瓷器作为我国传统器物文化的品类之一,强调“器以载道”,器型和纹饰图案不仅题材丰富、技法巧妙,而且“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用谐音和象征来表达寓意,不同器型和纹饰都有它独特的情感韵味。如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而得名,又因“葫芦”与“福禄”谐音而被古人视为吉祥之物,历代多有制作。又如龙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祥兽瑞鸟,龙凤的纹饰就成了瑞和吉祥的象征;莲花或莲藕和鱼的图案,即“莲连有鱼”,代表生活富足,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及粮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于强调器物的形态、雕饰,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实用功能,这样的作品是缺少内涵、华而不实的。但仅仅具备实用价值,而缺失外在形式的美感,则会使作品看起来粗俗而不雅。好的设计应是“文质彬彬”,达到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和谐统一。从古至今瓷器产品都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作品,其在造型及装饰方面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随着瓷器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瓷器从贵族专属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中国百姓最重要的日常器具。瓷器体现出让生活艺术化,让艺术生活化的典雅情趣。【材料二】明代的宋应星曾在《天工开物》里写道:“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意思是,即便是一个最普通的小瓷茶碗,也要历经七十二道工序,方可与你见面。中国瓷器这一“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流行于明、清时期的瓷器公道杯就是中国人聪明才智的体现。此杯分杯体和杯座两部分,通体高约20厘米,杯中央立一龙头。这杯子神秘的是:杯中央的瓷龙颈部有一黑色的圆点,当酒水低于圆点时,一切正常,当水面超过黑点时,杯中酒水很快就流出杯外。据说明洪武年间,御窑厂成功烧制了“九龙杯”进贡给皇帝朱元璋。在宴会上,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宠臣多喝点酒,特命人给他们的“九龙杯”中斟满酒,而将几个总是直言进谏大臣的酒斟得浅浅的。不料,满杯中的酒流失殆尽,而不满杯中的酒却点滴未漏。原来,此杯甚为公道,只可浅平,不可过满。“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皇帝为谨记从此杯的“公道”所得的启发,便把“九龙杯”改名为“九龙公道杯”。历史上也把它称作“戒盈杯”“平心杯”公道杯为什么公道呢?其玄妙就在杯内-它巧妙地运用了虹吸原理。虹吸原理是指密闭在弯管中的液体,在弯管两侧端口压强不同时,就向着压强较小的一侧流动。公道杯内部立着一个龙形的装饰物,装饰物中空,里面藏着一根倒U形的虹吸管。虹吸管右端比左端稍高,与杯中酒连通,左端穿过杯底与杯外大气连通。当杯中酒低于虹吸管顶部时,杯中酒还没有充满虹吸管,虹吸管内的酒只能停留在倒U形的右端,不能从杯底排出;若酒超过虹吸管顶部,虹吸管内充满了酒,并且右端进水口偏高、压强大,此时,酒从虹吸管左端的杯底排出,直至杯内酒与虹吸管右端管口平齐为止。公道杯装酒极限高度只能与虹吸管管顶齐平。过少,公道杯不会排酒;过多,酒会泄漏殆尽。那么,公道杯每次装酒量最高值都是一致的,所以很是公道。可见,瓷器是一个综合体,复杂的制作工序中蕴含着不少化学和物理科技。瓷器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科学与人文在瓷器上得到完美的体现。(改编自相关资料)8.材料一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瓷器艺术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3分)9.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材料二的图文内容,具体解释“渴乌”能够取水的原因。(3分)【链接材料】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能隔山取水的“渴乌”。渴乌是将竹筒的大端与小端互相插接在一起,形成一道用竹筒连接起来经过起伏山丘的过山管道。在竹筒的接口处,用麻布浸漆加以封裹,以防漏水、漏气。管道的汲水口一端的地势要高出出水口一端。需要引水的时候,在出水口处将树枝干草点燃,气压减少,水进入“渴乌”。水充满“渴乌”后,尽管已经停止燃烧树枝干草.水还是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崇尚自然,在瓷器的制作上不肯损伤到外物所自有的性质,匠人只能顺应自然。B.中国瓷器在器型和纹饰图案上往往表现出人们美好的情感追求。C.瓷器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科学与人文的体现,承载着丰厚的中华文化内涵。D.公道杯装酒最高只能与虹吸管管顶齐平,只可浅平,不可过满,非常公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1分)雨中明月山梁衡①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闰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做考察之游。②头一日,走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云绕脚下,雾入衣襟,游者不为所动;第二日,看大庙,殿宇巍峨,新瓦照人,更不为所动。当晚,人走一半。③第三日,微雨,主人再邀所余之人做半日之游。无车无马,徒步爬山。一入山门,王见毛竹数竿,有两握之粗。青绿滚圆的竹面上泛出一层细濛濛的白雾,竹节处的笋叶还未退净,一看就是当年的新竹。但其拔地接天,已有干云捉月之势。众人精神为之一振,纷纷冲上去照相。然后开始爬山。④路沿峭壁面修,左山右河。山几不见土石,全为翠竹所盖;河却无岸无边难见其貌,其实就是两山间一谷。谷随山的走势成“之”字形,忽左忽右,渐行渐高。谷间只有四样东西:竹、树、石、水。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石头一色青黑。大者如楼,小者如房,横空出世,杂布两岸。有那顺洪水而流落谷底者,无论大小皆平滑圆滚,俯仰各态。雨濛濛,似下非下,湿衣润肤。正行间,路边有一石探向谷中,四围藤树横绕围成天然扶栏,好个“一石观景处”,凭“栏”望去,只见竹浪层层,满川满山,一直向天上翻滚而去。近处偶有一枝,探向林外,正是苏东坡诗意“竹外一枝斜更好”。竹子这东西无论四季,总是一样的青绿,永葆青春朝气。大家就说起苏东坡,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说到城里莱市场上卖的竹笋。主人见我们对竹感兴趣,突然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竹子是分公、母的?”我们一下子静了下来,都说不知。他说:“你看,从离地处起往上数,找见第一片叶子,单叶为公,双叶为母。”众人大奇,拨开竹子一找,果然单双有别。我自诩爱竹,却还不知这个秘密。大家又问,这有何用?“采笋子呀!山里人都知道,只有母竹根下才能挖到笋子。”原来,这山不只是为了人看的。⑤等到又爬了几里地,过了一座吊桥,再折上一段石板路,半天里忽一堵石壁矗立面前,壁上有瀑布垂下,约有几十层楼房那么高。石壁的背后和四周都簇拥着绿树藤萝,如一幅镶了边的岩画,而画面就是直立起来的江河奔流图。它不像我们在长江或黄河边,看大浪东去,浩浩千里,而是银河泻地,雪浪盖顶。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温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我赶紧转身向后,这时再回望来路,只见云雾倏忽,群山奇峰飘忽其上,古庙苍松隐约其间。近处谷底绿竹拍岸,流水奏琴,偶有一束红叶,伏于石间,如夜间火光之一闪。⑥这时,主人在下面半山腰的一间石室前招手,待我们款款下来,他已设好茶桌。茶备两种。一为当地的黄豆、橙皮、姜丝所制,驱寒暖胃,咸辣香绵,慢慢入心;而另一种则为山上采的野茶,清清淡淡,似有似无,就如这窗外的湿雾。我们都不再说什么,只是端着杯子,静静地望着远处。许久,不知谁喊了一声:“天不早了,该下山了。”我说:“不走了,就这样坐着,等到来年春天吃笋子。”11.根据作者的游踪,请在完成下面的空格的填写。(3分)所至所见所感山门(1)精神振奋山谷深山秋景图赞美、兴趣盎然石壁江河奔流图惊叹(2)静坐品茶图(3.)12.作者写明月山所见之景,遣词造句值得品味。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6分)(1)水流漱石,雪浪横飞,竹木相杂,堆绿染红,好一幅深山秋景图。(从句式角度)(3分)(2)我自然无法接近水边,只试着往前探了一点身子,便有湿云浓雾猛扑过来,要裹挟我们上天而去。(从修辞角度)(3分)13.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有“我'”的。(4分)【链接材料】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相,但唯独无“我”,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15.作者写了山中游玩的三种方式:游人工栈道,乘缆车登顶,徒步爬山。你最欣赏其中哪一种?请结合你的旅行经历谈一谈。(4分)【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甲】《小石潭记》【乙】《入蜀记》节选陆游(六月)八日,雨霁,极凉如深秋。遇顺风,舟人始张帆。过合路①,居人繁伙,卖鲜者尤众。道旁多军中牧马。运河水泛滥,高于近村地至数尺。两岸皆车出积水,妇人儿童竭作,亦或用牛。妇人足踏水车,手犹绩麻不置。过平望②,遇大雨暴风,舟中尽湿。少顷霁,止宿八测③。闻行舟有覆溺者。小舟叩舷卖鱼颇贱。蚊虫如蜂虿④可畏。(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⑤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⑥。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水,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耶?溪东南数峰如黛⑦,盖青山也。【注释】①合路村。②平望:镇名③即“八坼”④蜂和虿(chài),有毒刺的螯虫。⑤罟(gǔ):渔网⑥餍饫(yànyù):饱食⑦黛:青黑色的颜料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往来翕忽()(2)凄神寒骨()(3)手犹绩麻不置()(4)以故价甚贱()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水尤清冽卖鲜者尤众B.以其境过清以故价甚贱C.佛印绝类弥勒溪中绝多鱼D.潭中鱼可百许头蚊虫如蜂虿可畏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2)及饮水,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耶?(2分)19.【甲】文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