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下载_第1页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下载_第2页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下载_第3页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下载_第4页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下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秋季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发轫〔rèn〕于20世纪80年代的模糊诗的创作者,用理性和人性的准绳,表达了对荒谬年代的质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摈〔bìn〕弃,开拓了现代诗的新天地。B.钱先生僻居桂省,远离京沪经济重镇或文化锁钥〔yuè〕,想另辟蹊径发掘第一手史料,委〔wēi〕实不容易,但他能及时整合最新史料并提出自己的预判。C.薄薄〔báo〕的刀刃将书页缓缓划开,伴随着“嘶嘶〞的裁纸声,如水面荡舟船桨划过留下涟漪,暗香袭人般愉悦,不免有几份追蹑〔niè〕先贤雅士的流韵。D.蔓延过耳朵的浓密长发,透着超群拔俗;黑框眼镜与儒雅的谈吐相称〔chèn〕;身材虽不魁梧,但显然也属于力能扛〔káng〕鼎的那种,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些综艺节目的普及和推广,把大量观众转化为此类游戏的爱好者,新的线下娱乐需求也催生出大量实体门店,成为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的成功案例。B.大跨空间结构一般是指横向跨越60米以上三维受力的各类结构,多运用于机场、运动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C.依据调查显示,一些校园小卖部变成“生意场〞,主要销售同学喜爱的“垃圾食品〞,有的还销售“三无〞产品,这对同学健康无疑会造成不良影响。D.每到夏季,供电公司工会为电力巡线人员配备了防暑降温个人防护包,内装凉爽油、藿香正气水和防蚊喷雾等祛暑药品,并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药物。3.依据文意,补全下面一段散文的空缺处,其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强者,一旦泄漏人性软弱的一面,______,实在已足粪土王侯。〔方瑜《项羽——超级巨星》①在如此巨力之前②此所以当时帐中诸将皆泣,“莫能仰视〞③项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④其震撼人心的巨力,实难抵抗⑤凡人不由得会畏惧震怖,心魂无主A.④①⑤②③B.④②③⑤①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①③

二、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仅就已读过的一些扶贫文学作品,〔甲〕我发现缺少几个内容,一是对造成中国乡村贫困的历史原因缺少深入反思,二是对中国乡村贫困的现实状况缺少入骨刻画,三是对减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缺少严正批判。这恰恰是我个人最希望看到的。无数文学史经验说明,这类题材谁最终能够在历史上站住脚,谁不会被时间的河流带走,往往取决于这些方面。现实却是,多数主题文学急功近利,而过于直奔主题的文学,往往沦为我称之为的“抚摩文学〞。〔乙〕由此形成顺应主流导向易、做出独立前瞻的推断难,表达与主流价值观不完全相同的声音则难上加难的“主题文学〞普遍现象〔哪怕是“小骂大帮忙〞的声音〕。当然我知道,不是书写者不懂得这些规律和这样浅显的道理,而是外部环境或许还有某些欠缺,一些作家也还缺乏足够的准备,这既包括思想修养、艺术修为和知识结构的准备,也包括生活阅历、人生智慧和文学技术的准备,虽然也有缺乏“修辞立其诚〞的责任情怀和担当勇气,有的还可能有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等各种因素。总之,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丙〕相当数量的扶贫文学作品还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相当数量的作家都成了王小波笔下的“沉默的大多数〞,有意无意做了一些贫困村庄房屋外墙的粉饰者,做了一个时代的矫情者、装睡者。这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亟需用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来重新定义文明与财富的关系。4.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B.急功近利C.虽然D.亟需5.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三、语言表达6.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后面题目。

〔1〕标题里的“这么一种人〞具体指生活中哪一类人?〔2〕简析这幅漫画的创意。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方戏剧传统在根本上是一种诗学。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探究,是西方戏剧传统诞生之初的重要命题,同样也是西方哲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命题。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复仇构成了这部剧的核心环节,但是全剧最后归结到一点,讨论的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哈姆雷特》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它传达的是一种对命运的深入追问,是对整个人类生存根本价值的纠结和思索。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话剧为何难以成诗?中国现代话剧发生的根本动机与五四时期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是为启蒙所用、为中国社会变革所用,这也就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而不是对宇宙的探究和对命运的追问。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话剧,更多是对现实人生的探讨,而少了一份诗的色彩。拿胡适来讲,胡适的《终身大事》是一部问题剧,反映的是五四“女性解放〞的社会问题,他身体力行所推举的“易卜生主义〞,“并不是艺术家的易卜生,乃是社会改革家的易卜生〞。到了老舍这里,从《龙须沟》到《茶馆》,老舍开创了一种特别的话剧风格:第一是带有深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通过一条龙须沟、一个茶馆,串联起几个阶段的历史横截面。这是一种小说式的话剧,这种话剧是独属于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话剧创作的突破。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到郭沫假设,郭沫假设的剧,看上去是最接近诗的,我们今天也经常用“诗剧合一〞来形容他的史剧创作特点。但诗在郭沫假设的剧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语言的澎湃,一种情绪的偾张、一种抒情的形式。抒情确实是诗的一种表现手法,但诗的本质不是抒情。诗的本质不仅不是抒情,也不是传奇性色彩,更不是忧伤的情调,诗的本质根本上应该是对宇宙未知的探究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曹禺的创作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中最接近诗的。诗不是曹禺剧作的外形,也不是他抒情的手法,更不是为戏剧场景编制的氛围,而是贯穿于他整个戏剧创作的根本内核。“五四〞初期,从胡适开始,提倡的都是问题剧,但深受传统京剧影响的曹禺,却关于戏剧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京剧是写意的艺术,归根到底是诗的艺术。传统的京剧,从来讲究的都是一种心领神会。什么动作是骑马、什么动作是坐轿、什么动作是上楼、什么动作是开窗,表演者也早与观众达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默契。走一个圆场,就是行走了千里之遥;甩一面帅旗,背后站着的就是千军万马。“一桌两椅〞的舞台局限非但没有限制住京剧的表达空间,反而滋生出广阔的审美空间和诗意表达。曹禺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京剧艺术的精髓,他对戏剧冲突的制定、对潜台词的运用、对剧本虚实的处理,这些都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而是源于他对京剧的深入理解。同时,曹禺对西方戏剧本源的把握,让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转型。曹禺剧作从一开始就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人的命运。他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一部一个风格,很难概括,如果要用一个东西来统摄的话,那就是命运冲突构成了这几部剧作的核心本质,对命运的探讨生成了曹禺剧作的诗意。当《雷雨》面世,几乎所有评论者、读者和编导演都认为这是一部暴露上层社会大家庭罪恶的社会问题剧时,曹禺却说自己的《雷雨》是一首诗;当曹禺写出了比《雷雨》更现实的《日出》时,叶圣陶说《日出》“其实也是诗〞;当大多数人都在批判曹禺的《原野》是走进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唐弢说:“‘原野’这个名词意味着多么广阔、多么辽廓、多么厚实的发人深思的含义呵!〞所有这些说法都指向一个本质所在,那就是曹禺的剧作是诗的,而不只是剧的。〔摘自刘勇《从戏剧冲突到命运冲突——曹禺剧作的诗性生成》〕7.以下对材料中“西方戏剧〞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戏剧的发展,并不全是依靠戏剧家和文艺批评家,也有哲学家的功劳,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诗学。B.西方戏剧与哲学是结合紧密的,对变幻无常的命运的探究,促使观众对整个人类生存根本价值进行思索。C.西方戏剧影响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让中国现代话剧既探讨现实人生更关注宇宙的探究和人命运的探究。D.西方戏剧不注重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更关怀人类命运的走向和深层追问,从而形成一种诗学的戏剧传统。8.以下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现代话剧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为启蒙所用、为中国社会变革所用,这也造成中国的话剧难以成诗。B.老舍开创了一种特别的话剧风格,第一是带有深厚的京味地域色彩,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但很难说是对中国话剧创作的突破。C.曹禺的剧本创作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京剧艺术的精髓,更是精准把握西方戏剧的本源,从而使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话剧的转型。D.大多数人批判《原野》在写曹禺不熟悉的领域,而唐弢则认为《原野》和曹禺原先的剧作一样,不仅是剧的,更是诗的。9.依据材料,阐述“《雷雨》是一首诗〞的两条理由。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光如画〔节选〕雷默没想到一下火车,麻烦就开始了。出站后是一个广场,我远远地认出了浩明,他站在一个喷泉水池的旁边,起初他还没从密集的人流里发现我们,站在那里有些茫然,我冲他挥手,跟着大叫了一声,他就笑了,一路小跑。上来替我们拎行李。紧接着,他跟我母亲和爱人打招呼,大概因为我的关系,他很快卸去了初次见面的陌生感。在他弯下腰提行李箱的时候,我认真地看了他一眼,刚好撞上了他打量我的目光。一瞬间,我们都觉得有些许尴尬。母亲示意我们慢点走,我们在喷泉水池边停了下来,浩明问是不是晕车了。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盒香烟,递了一支给我。我承认,那一瞬间很尴尬。一句话都没说,也说不出口,我就把香烟挡了回去。浩明不相信似的看着我说,你以前不是抽烟的吗?我站在那里,心里开始慌乱。我母亲大概也有一瞬间产生了怀疑,不过她马上回过神来,跟浩明解释说,他是不抽烟的,这点我知道。浩明就把烟收了回去,因为我不抽,他也有点不好意思,本来想自已点一支,放到嘴边,又装回了盒子。安排了我母亲和爱人在山庄住下,我和浩明来到了宾馆的大堂,他再次把香烟递给了我,那一刻,我很矛盾,到底该不该接呢?我明白接了之后,往后的几天,浩明在母亲面前又给我递香烟,我横下心说,真不抽了,已经很多年不抽了。浩明问我,那是你自己的妈还是丈母娘?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感觉受到了些许委屈,我说,是我妈。浩明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妈妈,有什么关系?抽一支抽一支。我最终还是坚决地拒绝了。为了让浩明信服,我还编了一个不动声色的谎言。我说,本来是抽的,前几年,单位组织体检,拍片出来肺里有小结节,虽然没什么事,但医生说最好别抽。还有,一到天凉下来,或者感冒,我就咳得停不下来,感觉再咳下去,身体会散架成一堆零件。最终促使我下决心不抽烟的是单位一个老同事被检查出了肺癌,他也是多年的老烟鬼,身边有活生生的例子,心理威慑力一下子就扩大了。浩明笑了起来,他说,不抽烟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人到中年了,也该合计保养了。那天中午,我们在一个叫牡丹园的农家乐餐馆吃饭,那是一个破败得有些荒凉的地方,里面一长溜的石头屋子,爬山虎爬满了墙壁和天花板。浩明跟我们介绍说,这里本来是一个企业老总经营的,他的企业破产了,人也不知去向,这里的老板刚刚接手过来,平常只接受预约订餐,不对外开放。我一个人去了那一长溜的石头屋,石头屋的前面是一个露天的游泳池,我看到里面剩了些死水,只有漫过脚背的量,日复一日地经受着太阳的晒烤,蒸发之后,水的边沿结了一层岩石风化般的污垢。我回头看了一下,只有我一个人,遥远的地方传来人声,听上去挺陌生的。我突然摸到了口袋中的那盒香烟,手心里居然冒汗了。我走到了角落里,点了一支香烟,大概是三天没抽的缘故,抽了两口,感觉到有点头晕。抽烟的过程中,我一直竖起耳朵,听着屋外的动静,说实话,我从来没这么紧张过,宁静的氛围,心跳声大得像面鼓。我万万没想到,浩明像幽灵一样出现在了门口,透过拆了窗户的墙,他先呵呵地笑了一声说,原来你真在这里啊。我的香烟就掉到了地上,我快步迎了出去,想把他挡在门外,但他已经一脚跨了进来。他看到了掉在地上的香烟,我已经忘记把它踩在脚下了。那情形我终生难忘,我看到浩明的脸上表情诡异,他眯了眯眼睛,侧过身去,大概想往外走,突然又记起是来叫我吃饭的,停下来,又折返回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吃饭去,吃饭去。我感到肩膀沉了一下,那时候,我想解释,可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回去的路上,浩明一句话也没说,我也一句话没说。我始终在想,浩明这时候是不是琢磨着,我为什么要隐瞒抽烟这件事?同学之间,最好的兄弟之间,有什么不能坦白的呢?我已经一再地声明自己不抽烟了,这么做不是很虚伪吗?十多年的兄弟可能要完结了,这让我懊恼不已。快进餐厅的时候,我停了下来,浩明向前走了几步,也停了下来,他很不解地看着我。我叫了一声他的名字,浩明问我有什么事,我摇摇头说,没事了。吃完饭后回山庄,母亲告诉我她想回去了。第二天,浩明来送我们,一直把我们送到了月台,临上火车的一刻,他把一只黑色的包裹塞到了我手里,我想还回去,列车检票员催着我们上火车,说火车快开了。我只好回头跟他说,快点来西北,我带你去看沙漠。我看到了浩明红通通的眼神,像牛的眼神,善良,又有点让人心疼。那只包裹里放了一些海鲜干货,还有一条香烟!看到香烟的时候,我母亲叫了起来,她说你同学怎么知道你爹抽烟的?母亲又开始了喋喋不休的唠叨,她说,你这同学太通人情世故,天底下,这样的后生很少。回西北后,我把香烟给了父亲,交给父亲的时候,我看到了他被香烟熏黄的手指,他很高兴,咧嘴一笑,牙齿也是全黑的。从那一刻开始,我下定决心,开始戒烟。〔选自雷默小说集《追火车的人》,有改动〕10.理解下面两句的加点词语。〔1〕一瞬间,我们都觉得有些许尴尬。〔2〕我承认,那一瞬间很尴尬。11.赏析画横线段的描写特色。12.分析小说哪些内容体现浩明“通人情世故〞。13.作家雷默往往能够“浮现一般事件背后隐藏的真实〞,请探究本小说“隐藏〞了怎样的“真实〞。

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汉关夫子春秋楼记〔清〕刘曾夫楼胡以“春秋〞名也?考《春秋》系鲁史,东周以还,王纲欲坠,我孔子惧万世君臣之大义不明,不得已而以宗鲁者尊周,托《春秋》以见志,此“春秋〞之所以有其书也。假设汉自灵、献守府,无异东迁,而当时汉统在蜀,我关夫子欲以存蜀者存汉,志《春秋》之志,此“春秋〞之所以有其人也。汉阴之西北隅,秦、晋诸君子建夫子庙,面江背湖,创开巨丽,后起危楼,宏模壮规,与晴川、黄鹤二楼,鼎峙相望,肖夫子读《春秋》像于其上,此“春秋〞之所以有其楼也。嗟乎!《春秋》一书,系万古纲常。当其时,笔削独断,非所称游、夏不能赞一词,而《公》《谷》《左》胡仅得其貌焉者也?我夫子以布衣起戎行,抢攘于金戈铁马之间,而讨贼大义,如揭日月,东鲁心传,假设合符节。是岂必斤斤焉取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如经生家占毕穷年,皓首一室,搜遗迹于往帙,讨故实于残编也耶?则夫子所读之书,必谓《春秋》也。然因之重有慨矣。凡天之生圣人,必极穷其数。如当日周德虽衰,而鲁有仲尼;汉祚虽微,而蜀有夫子。乃一则坐老洙、泗,而东周之志,托诸空言;一则固守弹丸,而歼吴灭魏,竟成遗憾。岂天之所以位置圣人者,独有此杏坛一片席、荆襄一块土也哉?亦何遭遇之穷如是耶!今试登楼而望,彼武昌夏口之间,月明星稀,横槊而赋者,犹有存焉者乎?东指吴会,彼楼船铁锁,拥三世之业而据长江之险者,犹有存焉者乎?于乎!铜台湮销吴宫草埋亦知数千百年后摩荡日月倚仗乾坤巍巍然与鲁之东山遥峙而有此春秋楼者乎!吾愿登斯楼者,无徒咏汉阳芳草与晴川黄鹤,同作眺览嬉游之想,盖所以作忠臣义士之气,而非以供骚人墨士之娱。此春秋楼之所以有记也。〔选自《古文笔法百篇》〕1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肖夫子读《春秋》像于其上

肖:刻画B.笔削独断

削:删除C.非所称游、夏不能赞一词

赞:表扬D.汉祚虽微

祚:福气1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托《春秋》以见志

能以足音辨人B.搜遗迹于往帙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C.然因之重有慨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今试登楼而望

吾尝跂而望矣1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起笔不凡,第一句对此楼命名为“春秋楼〞发出疑问,既扣住标题,又便于下文展开议论,起到一石二鸟之功。B.当时汉朝的血统在蜀国,所以关夫子储存蜀国的真正目的是借此储存汉朝血统,而这也是《春秋》的忠义精神体现。C.经学专家讨论汉朝242年的历史,仅仅搜寻往帙残编,作者认为这是错误的,而应该遵循《春秋》的纲常去发掘。D.文章虽题为“记〞,实际上以“议〞为主,议中有史实,议中有见识,议中洋溢着充沛的情感,读来顿生无限感慨。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铜

乎!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凡天之生圣人,必极穷其数。〔2〕岂天之所以位置圣人者,独有此杏坛一片席、荆襄一块土也哉?

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初〕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①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注〕①更,又。19.本元曲里“黄钟〞指______,“人月圆〞指______。20.元曲一般都比较直白,而本小令却非常委婉。请简要说明此曲“委婉〞的特点。

八、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1.下面两句加点词在文章中具体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1〕期已久矣

期:______〔2〕期可已矣

期:______22.结合材料简析孔子“三年之丧〞的现实意义。

九、句子默写23.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4〕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__________,__________。〔林逋《山园小梅》〕

十、材料作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当代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长篇小说《不朽》里,描写过人类两种灵魂。一种灵魂做的是“加法〞。这种人喜爱表现自我、特别自我,希望与世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存在、听到自己的声音。另一种灵魂做的是“减法〞。这种人希望过那种不被他人关怀关注、宁静安宁的日子,总是试图削弱甚至消减与他人的联系,主动给自己的灵魂降噪,以期不被外界所发现、所记挂。对此,你有什么思索?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照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同学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委实〞的“委〞应读作“wěi〞;C.“几份〞的“份〞应写作“分〞;D.“力能扛鼎〞的“扛〞应读作“gāng〞;应选A。2.B【详解】本题考查同学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通过这些综艺节目的普及和推广,把……〞缺主语〔介词掩盖主语〕,把“通过〞放置“普及〞前或者直接删除“通过〞;

C.结构混乱,“依据调查显示〞句式杂糅,“依据〞“显示〞删除一个;

D.不合逻辑,分类不当,应为“内装凉爽油、藿香正气水等祛暑药品和防蚊喷雾〞。

应选B。3.A【详解】本题考查同学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由上句“一个强者,一旦泄漏人性软弱的一面〞可知,是在讲“强者〞泄漏他的力量,所以“强者的力量〞是庞大的,难以抵抗的,所以后面紧跟④;那么在这样强大的力量面前,凡人又是怎样的呢?所以④后面应该是①⑤;由最后一句“实在已足粪土王侯〞可知,已足粪土王侯的应该是“项羽、虞姬生死不移之至情〞,所以③排在最后。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④①⑤②③。应选A。

4.C5.B【分析】4.本题考查同学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说明〞,表示清楚,比较确切地指出、显示出。语境说“无数文学史经验〞显示出“这类题材谁最终能够在历史上站住脚,谁不会被时间的河流带走,往往取决于这些方面〞,使用正确。B.“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语境说现实中多数主题文学急于求成,使用正确。C.“虽然〞,转折连词,用在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却是〞等词呼应。由语境“一些作家也还缺乏足够的准备……也有缺乏‘修辞立其诚’的责任情怀和担当勇气……有的还可能有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等各种因素〞,前后都是“缺乏……〞,不存在转折关系,所以“虽然〞使用错误,应改为“当然〞。D.“亟需〞,急切需要。语境是说急切需要用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来重新定义文明与财富的关系,使用正确。应选C。5.本题考查同学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乙处括号中内容的位置不当,括号中内容“哪怕是‘小骂大帮忙’的声音〞是对“表达与主流价值观不完全相同的声音〞的解说,所以应放在“表达与主流价值观不完全相同的声音〞的后面。应选B。6.〔1〕当面夸赞、背后下刀,两面三刀、阴险毒辣的小人。〔意思相近即可〕〔2〕画面简洁:用手势来暗示夸赞、指责、下毒手三种状况,“分层〞清楚;“配文〞明了,用文字清楚说明三阶段,显得明白。〔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7.D8.B9.〔1〕内容上,《雷雨》特别命运冲突,拉开了与社会问题剧的距离。〔2〕《雷雨》运用象征手法,用环境渲染人物命运。【分析】7.本题考查同学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D.“西方戏剧不注重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错误,曲解文艺,原文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戏剧冲突和情节冲突〞,而不是“不注重〞。应选D。8.本题考查同学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二是叙事模式的‘小说化’,但很难说是对中国话剧创作的突破〞错误,曲解原意,原文是“中国的话剧为何难以成诗……这是一种小说式的话剧,这种话剧是独属于老舍自己的,而不是更广泛意义上的话剧创作的突破〞,“更广泛意义〞指的是诗性。

10.〔1〕两人不再默契,毕业后长时间没有见面的陌生感。〔2〕描写出“我〞接不接香烟的窘境;“我〞在母亲面前不抽烟,而浩明不知情。11.〔1〕以事写人,写出“我〞偷偷抽烟被浩明遇见时而匆忙掩饰的心理。〔2〕采纳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的方法。12.〔1〕来车站接送〔尤其是接“我〞时,母亲停下来了,他问是不是晕车〕,说明他会关怀人。〔2〕精心安排我们住在“山庄〞,方便我们体察江南人情世故;吃饭时找“不对外开放〞的饭店,侧面暗示人脉广泛。〔3〕“我〞偷偷抽烟,浩明“看破不点破〞。〔4〕送赠别礼物,有特色产品和香烟〔母亲误解,认为我不抽烟,烟是送给父亲的时候,让母亲以为浩明细心〕。13.〔1〕情感真实。小说在“抽不抽烟〞这个话题上展开故事,浩明一直坦诚,而我则躲躲闪闪,从而展示人物隐秘复杂的内心世界。〔2〕主题真实。小说颇具问题意识,以小见大,涉及“信任与谎言〞这个大话题。〔3〕生活真实。“我〞最后戒烟居然不是因为感受到浩明的痛苦而是看到父亲不雅的牙齿,把日常性与荒诞性结合起来。〔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真实〞的理由,言之成理也可〕

14.C15.B16.C17.铜台湮销/吴宫草埋/亦知数千百年后/摩荡日月/倚仗乾坤/巍巍然与鲁之东山遥峙/而有此春秋楼者乎!18.〔1〕凡是上天滋生圣人,一定要极力使他的命运困厄。〔2〕难道上天用来安排圣人的方法,只有这教育界的一席之地、荆州襄阳的一方土地吗?【分析】14.本题考查同学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不能赞一词〞意思是“不能添加一句话〞,“赞〞可以联系成语“不赞一词〞,“赞〞意思是“添加〞。应选C。15.本题考查同学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于〞都是介词,“在〞“从〞。A.“以〞,连词,“来〞;/介词,“用〞“凭借〞。C.“之〞,代词“它〞;/助词,表取消句子独立性。D.“而〞,连词,表承接“接着〞;/连词,表修饰“地〞。应选B。16.本题考查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作者认为这是错误的〞错误,作者并没有推断“搜遗迹于往帙,讨故实于残编〞这种做法的对错,“《春秋》一书,系万古纲常〞与汉学家无关。应选C。17.本题考查同学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句式结构一致的角度来看,“铜台湮销〞和“吴宫草埋〞都是主谓结构,二者形成对称,分别断开;“摩荡日月〞和“倚仗乾坤〞都是动宾结构,二者形成对称,分别断开。从句子内容及句子结构的角度来看,“而〞是连词,表承接,先是说“巍巍然与鲁之东山遥峙〞,然后“有此春秋楼者乎〞,二者内容各自独立,且前一句谓语是“峙〞,“巍巍然〞“与鲁之东山〞“遥〞都做“峙〞的状语,后一句的谓语是“有〞,宾语是“此春秋楼〞,这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句子,所以“遥峙〞和“而〞之间断开。18.本题考查同学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第一句中,“生〞,滋生;“穷〞,使动用法,使……困厄;“数〞,命数,命运。第二句中,“岂〞,难道;“所以〞,用来……的;“位置〞,古今异义,安排;“独有〞,只有;“杏坛〞,教育界。参照译文:楼为什么用“春秋〞来命名呢?考据《春秋》是鲁国历史,东周以来,周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先圣孔子担心年代久远君臣大义不能阐明,不得已用尊崇鲁国的方式来尊崇周王朝,借助《春秋》来表达心志,这就是有“春秋〞这本书的原因。像汉代从汉灵帝、汉献帝以来能保守先王的府藏,不以向东迁都为异,当时汉朝的血统在蜀国,所以关夫子想要用储存蜀国的方式来储存汉朝血统,记述《春秋》的志向,而这也是有“春秋〞之人的原因。汉水南边的西北角,秦晋的君子在那里建夫子庙,面朝大江,背对湖水,开阔美好,后边建起高楼,规模宏伟壮丽,和晴川楼、黄鹤楼形成三方对立之势,在上面刻上夫子读《春秋》的画像,这就是有“春秋〞这座楼的原因。唉!《春秋》这本书是万世的道德标准。当创作之时,删改决断,就是像子游、子夏那样有文学才华的人也不能添加一词,《公》《谷》《左》怎么能够得其全貌?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