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导则_第1页
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导则_第2页
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导则_第3页
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导则_第4页
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导则本文件规定了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相关规范术语和定义、组成结构与建立原则、课程体系、培训体系、平台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设规则。本文件适用于涉及生态环境教育的学校和研学机构、从业者,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水利、林草等主管部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对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973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2041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GB/T21644网络远程教育平台总体要求GB/T39050远程教育服务规范LY/T513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JGJ62旅馆建设设计规范JGJ6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环境教育ecologicalenvironmenteducation主动融入自然,用科学方法通过现代技术实现对生态环境信息有效采集、整理、编织的教育过程。3.2生态环境教育体系ecologicalenvironmenteducationsystem以生态环境产业、教育产业、标准化产业共同需求为基础,用标准化的思维服务于生态环境产业、教育产业发展的教育体系。3.3标准化教育standardizededucation基于标准化的思路、模式以及标准化内容,纳入现有或行业交叉的教育体系中,通过信息交流、教材编制、培训开展和奖励设立等措施,以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4组成结构与建立原则4.1组成结构4.1.1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由课程体系、培训体系、平台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五部分组成。4.1.2课程体系是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的核心,培训体系是主要输出渠道,平台体系是媒介载体,管理和评价体系是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的规范。4.2体系内涵4.2.1课程体系是按照生态环境发展规律,重新整理和组合生态环境类的科普知识和技能,形成一系列表现形式多样的课程,并通过此将生态环境意识和理念传授给受众者。4.2.2培训体系基于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内容,用于指导从事生态环境教育从业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传授。4.2.3平台体系是基于线下基地平台与线上网络平台共同构建成的标准化教育空间,可全面整合涉及到生态环境教育的资源,是课程体系、培训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评价体系运营的载体。4.2.4管理体系包括课程体系、培训体系以及平台体系在构建和运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管理机制。4.2.5评价体系是对生态环境教育各部分评价的集合,用于检验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各部分是否达到相应的效果。4.3建立原则4.3.1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建立应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多部门联合建立机制,立足生态环境、教育、标准化等行业的共同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各部分内容。4.3.2生态环境教育体系构建应运用标准化教育思维,系统全面地覆盖生态环境教育领域,涉及的各分支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合理。4.3.3生态环境教育体系的内容、表现形式应多样化,但各部分结构组合和整理要规范、统一、标准化。4.3.4生态环境教育体系运营应该始终坚持利他和公益为基本目标,以获得荣誉性回报为主,适当鼓励一定的经济回报,同时权衡投入与产出,保证效益。5课程体系建设5.1体系构成5.1.1生态环境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内容及要求、受众人群、实施方式等部分。5.1.2应按照不同学段分别设置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部分:——幼儿阶段(3岁~5岁):接触自然生态系列;——小学阶段(6岁~12岁):生态环境发现规律系列;——初中阶段(13岁~15岁):生态环境关联探索系列。5.2内容要求5.2.1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应丰富且全面,以生态环境发展的规律和人类认知的逻辑将生态环境类的科普知识和技能重新组合和整理。5.2.2生态环境教育课程要求按照生态环境知识结构系统设置,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认知启蒙系类、“主题”线路体验系类、生态科学实验系类等。35.3受众人群生态环境教育课程的受众对象为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幼儿、小学和初中学生。5.4实施方式课程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网络讲座、户外实践、文创实践、亲子活动、游戏、导赏等。6培训体系建设6.1体系构成生态环境教育培训体系主要包括培训内容要求、人员构成、培训实施等部分。6.2内容要求6.2.1培训内容应包括培训者基本素养、生态环境专业知识、服务工作指导等,并应以生态环境专业知识为主要培训内容。6.2.2培训内容设置要从当前生态环境教育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问题需求为导向,以效果为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6.3人员构成6.3.1培训人员培训人员主要包括教育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人员、从事或即将从事生态环境教育的专/兼职人员(教师、机构讲师等)、生态环境教育志愿者等。6.3.2培训讲师对于生态环境教育职业类学员的培训,讲师须达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同时要求具备生态环境等部门认定的相关专业资质并有三年以上的实践教育经验。对于生态环境教育志愿类学员的培训,讲师须达到中级及以上职称,同时要求具备生态环境教育相关工作经验,并有相关领域培训经历。6.4实施形式6.4.1生态环境教育培训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讲授、实践模拟演练、知识竞赛、教学互换等。6.4.2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形式分为室内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户外的实践教学培训两部分,一次完整的培训应同时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教学培训。7平台体系建设7.1体系结构7.1.1生态环境教育平台体系主要包括线下基地平台与线上网络平台。7.1.2线下基地平台主要为某一区域内可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服务工作的各类场所,包括城市公园、湿地、景区、博物馆以及城市远郊自然保护地等各类宜用于生态环境教育的场所。7.1.3线上网络平台主要用于承载各类生态环境教育的教学、培训、科普活动以及信息交流等内容。47.2内容要求7.2.1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应注重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破坏生态资源、生态景观和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环境,不造成环境污染。7.2.2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应充分体现区域的人文、地理等特征。7.2.3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设施建设应遵守下列标准的规定,其中:——住宿设施遵守JGJ62的规定;——餐饮类设施遵守JGJ64的规定;——卫生类设施遵守GB/T18973的规定;——电气、通讯、安全等设施遵守LY/T5132和GB/T20416的规定。7.2.4纳入平台体系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要承担户外实践类课程的活动场所功能,依托基地特色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同时依据活动效果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基地服务质量。7.2.5网络平台要积极借助互联网资源对生态环境教育知识进行线上科普(形式不限,如撰写科普文章、制作科普视频等),不定期做好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推广工作。7.2.6网络平台应保证操作简单,易于前台用户操作及后台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相关作品、数据等收集整理成册并放在线上平台,以便于大众浏览。7.3人员构成7.3.1生态环境教育基地面向接受生态环境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幼儿、小学和初中生。7.3.2生态环境教育网络平台主要面向基地管理人员、网络后台管理人员以及依托平台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的从业人员。7.4实施方式7.4.1基地平台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现场观摩、户外实践、基地培训等。7.4.2网络平台实施应遵守GB/T39050和GB/T21644的规定。8管理体系建设8.1体系结构8.1.1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管理制度建设,课程、培训以及平台体系在构建和运营过程中应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8.1.2管理项目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设施场地管理与安全管理等。8.1.3管理机构是管理体系的支撑,是为保证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培训以及平台体系正常运营而成立的组织或受其委托的代理方。8.2内容要求8.2.1管理制度针对人员管理、设施场地管理、安全管理等,应配备相应的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8.2.2管理机构针对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培训以及平台体系,应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定岗定责。58.3人员构成8.3.1管理人员要以服务生态环境教育各个体系为核心工作目的。8.3.2管理人员主要由制度建设人员、行业主管人员以及相关服务型人员等构成。8.4实施方式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制度规程发布、日常监督、定期审核等。9评价体系建设9.1体系组成生态环境教育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程体系评价、培训体系评价、平台体系评价和管理体系评价四类。9.2内容要求9.2.1管理机构应定期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检查与考核。9.2.2生态环境教育机构宜采取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方式,针对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及实施效果进行内部评价。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自我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9.2.3应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保证评价的系统性、科学性、合理性。9.2.4课程系统评价主要开展课程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系统性、是否符合当前生态环境发展制定等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授课教师资质评价、课程内容评价、课程形式评价、课程考核评价。9.2.5培训体系评价主要开展培训内容、形式是否合理有效等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培训讲师资质评价、培训内容评价、培训效果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