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逆力视角下大学生社交焦虑缓解策略研究—以D高校为例目录TOC\o"1-2"\h\u216731.绪论 2282471.1问题的提出 2101561.2研究的意义 2287392.文献综述 3250052.1抗逆力理论的相关研究 3289432.2抗逆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 42165表1抗逆力构成要素表 5246572.3从心理韧性角度探究社交焦虑的可能性 5293192.4社交焦虑的成因 6211723.研究对象与方法 73073.1研究对象 736683.2研究工具 8194603.3研究假设 958683.4统计分析方法 9206704.研究结果 982784.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情况及统计结果分析 952064.2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相关情况及统计结果分析 12169454.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 15175335.抗逆力视角下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缓解路径 16239865.1明确自我认知,提高自我评价(Iam) 1699135.2培养社交技巧,积极应对焦虑(Ican) 16283835.3发挥网络优势,提供社会支持(Ihave) 16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及社交焦虑情况,并在抗逆力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心理韧性对社交焦虑的作用机制,以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建议。研究方法:采用了社交焦虑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测量吉林省D高校401名大学生。研究结论:1.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表现一般,存在较为显著的社交焦虑问题,;2.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的三个维度(自强性、乐观性、坚韧性)均呈负相关。最后本研究从提高大学生抗逆力外部保护因子(外部支持因素)以及内部保护因子(包括内在优势因素和效能因素),即从Iam,Ihave,Ican三个方面出发,分别给出了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建议。关键词:抗逆力心理韧性大学生社交焦虑绪论1.1问题的提出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其基本表现是:害怕与别人对视、害怕被人注视、怕自己在人前有丢面子的言谈举止、怕当着人面吃饭、书写等。于茜,焦永纪.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2-01有研究显示,大约有11.5%-25.5%的大学生遭受社交焦虑的困扰。ZhongJ,WangA,QianM,etal.ShamepersonalityandsocialanxietysymptomsinChineseandAmericannonclinicalsamples:Acrossculturalstudy.DepressionAndAnxiety,2008,25(5):449-460而一项关于中国大学生社交焦虑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也显示,1998年至2015年17年间我国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上升趋势明显。于茜,焦永纪.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调查;《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2-01ZhongJ,WangA,QianM,etal.ShamepersonalityandsocialanxietysymptomsinChineseandAmericannonclinicalsamples:Acrossculturalstudy.DepressionAndAnxiety,2008,25(5):449-460时蒙,李宁,卢文玉,于鑫悦等。中国大学生社交焦虑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1998-2015;《心理研究》;2019-12-01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课业压力较高中有所减轻,但随之而来的人际交往成为了大学生不得不直面的问题。中国学生中学时期多忙于学习,社交经验少之又少,更没有受到社交技能的系统训练,所以进入大学后的中国学生,在面对扑面而来的人际交往问题时,茫然又无措。其次,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逐渐离开了家庭的庇护,且多数跨地区入学,文化差异可能会加剧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另外,我国众多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也反映,许多前来咨询的大学生正经历着“不会社交”、“不敢社交”,并表现出严重的社交焦虑情绪。在网络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主要网民,将更多的时间消耗在网络虚拟世界,从而减少了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出现了“网上口嗨,现实自闭”的部分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社会交往时时常伴随着明显的社交焦虑。最后,社会建设避免不了社会交往,而大学生作为即将参与社会建设的群体,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其基本素养。但如果大学生持续存在社交焦虑,若对于这一群体的突出问题无法用合适的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加以改善与疏导,待大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可能会导致其无法妥善处理社会关系问题,在社交情境中无所适从,进而引发社会交往方面的更为严重心理障碍,最终影响其发展健康的社会关系,不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1.2研究的意义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领域之一,大学是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场所。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考察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心理韧性情况,并基于抗逆力理论分析心理韧性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探讨心理韧性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机制,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即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与方法,以期达到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效果。其次,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社会工作理论内容,可为学校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最后,本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地点为吉林省某师范院校,研究结果具有师范类高校代表性,对研究师范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缓解我国教育工作储备人员的社交焦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献综述2.1抗逆力理论的相关研究国外有关抗逆力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将其定义为: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AmericanPsychologyAssociationHelpCenter.Theroadtoresilience:Whatisresilience?/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研究之初,学者们多从病理学角度出发对抗逆力进行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抗逆力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在这阶段,学者们发现,即使孩子生活在充满毒品、精神疾病患者、罪犯的生活环境中,如果家庭氛围良好,父母长期陪伴孩子且积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灌输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孩子也能成长为身心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人。Garmezy,N.Stressresistantchildren:thesearchforprotectivefactors.RecentResearchinDevelopmentalAmericanPsychologyAssociationHelpCenter.Theroadtoresilience:Whatisresilience?/helpcenter/road-resilience.aspxGarmezy,N.Stressresistantchildren:thesearchforprotectivefactors.RecentResearchinDevelopmentalPsychopathology.J.Stevenson,ed.PergamonPress,Oxford,1985.抗逆力在中国有多种称谓,台湾学者称之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之为“抗逆力”、“压弹”,大陆学者称之为“心理弹性”、“韧性”。李雪(导师:曹迪;徐丽杰);抗逆力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大龄孤儿压力的研究——以G学校“RunFun”抗压小组为例.沈阳化工大学,硕士(专业:社会工作);2020现如今国内外对抗逆力的相关研究不在少数,但并没有对其进行统一定义。本文在整合多篇抗逆力相关研究文献后,暂且将抗逆力定义为:个体面对逆境(或高压情境)时,能够李雪(导师:曹迪;徐丽杰);抗逆力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大龄孤儿压力的研究——以G学校“RunFun”抗压小组为例.沈阳化工大学,硕士(专业:社会工作);2020国内对于抗逆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很多学者是在参考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结合本国的文化环境进行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从理论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两个层面出发。理论性层面的研究主要代表作为《抗逆力: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学者沈之菲在文章中得出了抗逆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的结论。沈之菲认为:青少年应该具有抗逆力,抗逆力使青少年能更加坦然且自信地面对挫折,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培育青少年外部支持因素和内部保护因子是提高青少年抗逆力的切实可行的途径。在实务性研究层面,主要的研究对象集中于儿童及青少年群体,研究成果主要来自于我国香港地区。香港在1993年出现了显著的青少年“心理脆弱”问题,于是香港学者开始着手研究青少年抗逆力,并于2004年在香港地区推行青少年“成长的天空计划”,开启了我国在实务层面研究抗逆力的先河。2010年,学者田国秀等人从抗逆力理论视角出发,以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为背景,进行了关于灾后学校社会工作重建相关研究,得出了学校及家庭要提供关怀与支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因素,最大限度保证灾区青少年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的结论。2011年,学者沈之菲以抗逆力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可通过班级辅导,课堂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技能,从而培育青少年较好的抗逆力,达到提高青少年生活自理、自我排解压力、控制自我情绪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建议。综上所述,抗逆力研究起源于国外,通过近50年的研究,抗逆力理论体系逐渐完善且成熟。而抗逆力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也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抗逆力研究成果逐渐增多。我国学者在抗逆力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出更加科学的培育青少年健康身心的方法,为中国青少年成长保驾护航。2.2抗逆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纵观各学者对抗逆力和心理韧性的概念界定,抗逆力又称复原力(resilience),resilience一词源自拉丁文,是指跳跃(jump)或回弹(bounceback)的状态,也有指受挫折后恢复原状之意。李雪(导师:曹迪;徐丽杰);抗逆力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大龄孤儿压力的研究——以G学校“RunFun”抗压小组为例.沈阳化工大学,硕士(专业:社会工作);2020而通过对心理韧性相关的文献梳理发现,从词源来看,韧性(Resilience)源自拉丁语resilie,是个动词,意思是复原。在我国,“resilience”出现多种译法,分别为“抗逆力”、“复原力”、“心理弹性”、“心理韧性”等等。李雪(导师:曹迪;徐丽杰);抗逆力视角下小组工作介入大龄孤儿压力的研究——以G学校“RunFun”抗压小组为例.沈阳化工大学,硕士(专业:社会工作);2020同雪莉(导师:彭华民);留守儿童抗逆力生成研究——整合定性与定量的多元分析.[J].2016-08-26.逆境、危险因子(又称风险因子)和保护因子为抗逆力的三个核心概念。而对于个体的抗逆力(心理韧性)的提高,增强其保护因子是关键。保护因子在个体处在逆境和压力环境下时,可以与危险因子对抗,有效削弱危险因子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个体的抗逆力。从构成要素来看,保护因子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如表1所示,分别为:外部支持因素(Ihave)、内在优势因素(Iam)及效能因素(Ican)。内在优势因素(乐观感)包括对挫折持正面态度、对个体自我的未来充满希望等;外部支持因素(归属感)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同辈群体,包括同伴之间的相互支持,他人对个体的正向期望以及有意义的社会参与机会等;而计划能力、运用理性策略推动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则属于效能因素。随着保护因子各要素的不断增强,个体的抗逆力会得到提高,个体的心理韧性表现也愈好,即个体将更加坚韧、自强、乐观,如图1所示。表1抗逆力构成要素表图1抗逆力三要素对个体的正向影响路径图2.3从心理韧性角度探究社交焦虑的可能性心理韧性(抗逆力)影响着社会中的个体,对个体自我认知与成就感乃至生活幸福都至关重要,它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也是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中所倡导的“优势视角”的重要内容。通过心理韧性探究缓解社交焦虑的可能,对社会工作者从帮助培养案主强大内心出发乃至更好地服务于案主,对最终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韧性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社会化良好的重要因素。心理韧性表现较好的大学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情境,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他们更善于利用积极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在失败中发现积极因素。崔月.尚亚飞.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卫生职业教育.Vol.382020No.16.而心理韧性表现较差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积极乐观的态度,在面临困难时消极应对,无法有效发挥自己能力与利用资源迎接挑战,应对危机时其心理问题也显露无疑。若这种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大学生将出现难以适应的障碍问题,更无法有效参与社会交往。但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个体避免不了人际交往,如果心理韧性较差,将在进行必要的社会交往时出现社交焦虑情绪,从而陷入“囧境”。其次,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交焦虑的个体在人际交往当中具有退缩、害羞、被动等特征,不利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及人际交互网络,甚至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崔月.尚亚飞.心理韧性的研究综述.卫生职业教育.Vol.382020No.16.林启修;"工科生"心理韧性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大众文艺》;2020-03-15在心理韧性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2014年周敏在其所做的关于大学生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中得出的“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与焦虑之间都显著负相关,个体心理韧性水平越高、焦虑程度越低”周敏(导师:唐海波);大学生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中南大学,硕士(专业:心理学);2014周敏(导师:唐海波);大学生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中南大学,硕士(专业:心理学);20142.4社交焦虑的成因对于社交焦虑的成因,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有多种看法,其中有些学者提出缺少或不完善的社交技能事实上是导致社交焦虑的决定性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研究者指出负面消极的自我评价对导致社交焦虑有重大的影响。如,国外学者JeffreyYoung(1986)认为,早年的生活经历会影响个体在人际关系情境中的特定看法,而这种特定看法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在与他人相处时的种种行为。秦晶晶(导师:曾天德);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应用心理学);2015WellClark认为,个体产生社交焦虑,是因为他们期望在社交场合给别人留下好印象,但在进行社交活动后,他们总会主观的认为自己没有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将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上,他们会利用这种错误的主观秦晶晶(导师:曾天德);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情况、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其情绪启动效应研究.闽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应用心理学);2015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迎来快节奏生活的同时,社会中个体反映出来的社交焦虑问题也不断凸显。中国出现越来越多的“社恐”,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国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展开了在心理学领域内关于社交焦虑的研究。学者们在国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社交焦虑的形成原因与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早期关于社交焦虑成因的代表学者郭晓薇在2000年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焦虑成因进行了探究,其结果显示使大学生产生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是自身所具备的社交技能及对自我所做出的评价。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1(1):55-58.同年,我国学者高文凤对大学生自尊情况、自我接纳程度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得出了大学生自尊高低与社交焦虑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接纳程度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2003年朱孔香、路宝风等学者对家庭环境因素是否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状态郭晓薇.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0,21(1):55-58.本文将以缓解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为初衷出发,通过“社交焦虑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对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进行调研,考察该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和社交焦虑基本情况。最后,在抗逆力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心理韧性的各个维度并探讨其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以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研究对象与方法3.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研究方法为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QQ群、QQ空间、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发送网络问卷,对吉林省D高校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保证问卷填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1份。其中,大一年级77人(19.2%),大二年级90人(22.44%),大三年级108人(26.93%),大四年级126人(31.42%),如图2所示。图2调查对象就读年级人数比例饼状图(n=401)另外,男生有171人(42.64%),女生有230人(57.36%),如图3所示。图3调查对象性别比例饼状图(n=401)3.2研究工具3.2.1.社交焦虑量表(又称交往焦虑量表)本研究采用Leary于1983年编制的社交焦虑量表,我国学者彭纯子、朱熊兆等人在2004年将其翻译、修订为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39-41.。为使量表更契合调查对象的现实情况,本研究在中文版社交焦虑量表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文字上的调整,但并不影响最终的调查结果。本研究所使用的社交焦虑量表由15个自陈式条目组成,量表类型属于李克特量表。被调查者根据量表上所展示的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情况是否符合句中条件,对于题中正向计分的自陈式条目,若完全不符合,则可以计1分,若比较不符合计2分,一般计3分,比较符合计4分,完全符合计5分。当然,为了保证量表的效度,量表中也设计了少量反向计分的条目,其计分规则与正向计分条目相反(完全符合计1分,完全不符合计5分,以此类推)。该量表总得分越高,则代表被调查者个体社交焦虑程度越高,反之得分越低,得分低彭纯子,龚耀先,朱熊兆.交往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及其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39-41.另外,本次所采用的社交焦虑量表的条目内容的选择标准如下:(1)不涉及外在的行为,只与主观焦虑有关,如紧张、放松等;(2)量表中的条目内容涉及的所有社交情境都是即时性的,个人在这种场合、情境下的反映是临时的,而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这种即时性场景的设定更能反映被调查者的临场反映能力,真实性更强。3.2.2.心理韧性量表(又称心理弹性量表)本次研究工具采用由凯瑟琳M.康纳和乔纳森R.T.戴维森于2003年共同开发的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历史悠久,被国外学者多次用于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在信度和效度表现都较好。国内学者于肖楠、张建新等人为更加符合中国的文化环境而在2007年将其翻译并修订,并进一步发展了简化版本。本研究在此版本上做一些调整,将原本为正向计分的部分条目修改为反向计分,以提高量表的信度。本次调查使用的心理韧性量表由25个自陈式条目组成,学者余肖楠、张建新在对心理韧性概念的重构的基础上将该量表划分为三个维度,即乐观性、自强性和坚韧性。另外,该量表也属于李克特量表类型,采用五点量表评分法进行计分。本次心理韧性量表大多数为正向计分自陈式项目,即选择“从来不”可得1分,选择“很少”可得2分,以次类推,选择“经常”可获得4分,选择“一直如此”则可计5分,反向计分项目与之相反。本量表总得分越高表示被调查者心理韧性弹性愈好,心理韧性愈强。该量表得分区间为1-100分,量表内部一致信度为0.89。3.3研究假设通过发放400份问卷了解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及心理韧性基本情况,假设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1)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水平高于平均值;(2)心理韧性水平属于中等水平,即心理韧性表现一般;(3)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成负相关,且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的三维度(乐观性、自强性与坚韧性)都成负相关。本研究利用“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交焦虑量表”对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描述和结果分析证实或证伪本研究假设。3.4统计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4.1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相关情况及统计结果分析4.1.1.大学生社交焦虑总体情况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交往焦虑量表得分的均值为M=46.47630923(标准差SD=9.33),该量表给出的常模为M=38.9(标准差SD=9.7)。经过单体样本T检验发现,本研究样本数据与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t=3.413,P<0.001)。综上所述,将本次调查结果与标准平均水平相比可知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较高,结果见表2。NMSDtP本研究大学生40146.476309239.333.4130.000常模114038.99.7表2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与常模社交焦虑情况比较另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交焦虑量表总得分最低分为28分,最高分为60分,根据量表的常模分数,规定<=29.2分为低分组,29.2分到48.6分为中间组,>=48.6分为高分组。本次对D高校401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见图3)显示:低分组共4人,3人为男生,1人为女生,低分组人数约占被总调查人数的0.99%;中间组共183人,男生74人,女生109人,中间组人数约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5.64%;高分组共214人,女生人数居多,为120人,占高分组人数55.8%,男生94人,高分组人数约占总被调查人数的53.37%。综上数据可得出,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程度较高。图3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分组柱状图4.1.2.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性别、就读年级差异分析在本次调查研究中,调查地点为师范院校,女生人数较多,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从柱状图可知社交焦虑得分中间组和高分组女生人数居多,因为女生人数比例稍高于男生,所以在呈现数据时,基本上会出现女生在各方面人数都高于男生的情况,但这并不能说明女生在社交焦虑程度上普遍高于男生。图4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分组性别差异柱状图本次调查研究尝试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性别、就读年级与社交焦虑总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结果见表3。具体分析可知:性别和社交焦虑总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58,接近于0,并且p值为0.688>0.05,因而说明性别和社交焦虑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同理,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去研究就读年级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分析可知:就读年级和社交焦虑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72,接近于0,并且p值为0.056>0.05,也说明了就读年级和社交焦虑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性别、就读年级与社交焦虑Pearson相关分析性别就读年级社交焦虑总得分0.0580.272*
p<0.05**
p<0.01表3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性别、就读年级Pearson相关分析4.1.3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统计结果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表明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均值高于该量表常模,且高分组人数较多,占本次被调查人数的53.37%,由此可知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可从抗逆力理论所提出的风险因子角度进行原因分析。D高校大学生主要存在情绪风险与人际交往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存在所谓“代沟”,大学生与其父母交流甚少,且“中国式”父母大多将爱意通过行动来传达,大学生对其父母“报喜不报忧”,缺乏亲子沟通,进而缺少有效的社交技巧的传授与训练。其次,疫情居家隔离时间长,学生们减少了与除家人以外的其他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交流,大学生在有情绪问题时,缺乏沟通、倾诉的对象。长期无法宣泄情绪,无法有效参与人际互动,大学生容易表现出封闭自己的状态。最后,在返校后再投入到人际交往中需要一个适应时间,在重新寻找恰当的交往方式、重建亲密关系的过程中,大学生感到迷茫与无措,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另外,在本次研究中,高分组女生人人数较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为本次研究样本女生人数多于男生,所以在各方面人数表现上也高于男生,并不能说明女生比男生表现出了更多的社交焦虑程度,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也印证了此观点。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高校大学生的性别与其社交焦虑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由于D高校为师范院校,男女生在性格差异上表现不突出,在人际交往期待和技巧上也有相似之处,所以两者社交焦虑差异不明显。而关于另一研究结果:就读年级与社交焦虑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大三大四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由于疫情居家隔离,大三大四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且由于长期居家,高年级学生在自我认知水平方面逐渐与低年级学生趋同,所以两者社交焦虑水平差异不明显。4.2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相关情况及统计结果分析4.2.1.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总体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量表总得分均值M约为77.99(总分为125),标准差约为24.78。心理韧性三维度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得分情况见表4。坚韧性维度每项自陈条目平均得分约为3.09;自强性维度每项自陈条目平均得分约为3.15;乐观性维度每项自陈条目平均得分约为3.15。MSD坚韧性40.1412.13自强性25.248.79乐观性12.614.51表4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状况(n=401)4.2.2.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就读年级差异分析将心理韧性总得分按性别分为女生和男生,再各自算这两者在心理韧性三维度的平均值,结果如表5所示。男生心理韧性总得分均值为78.01,高于女生,但差距不大。在坚韧性维度上,男生得分低于女生,女生较男生更加坚韧;在自强性维度中,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表现得更加有力量;在乐观性方面,女生表现比男生好,但差距不是很大。性别总得分均值坚韧性各项均值自强性各项均值乐观性各项均值男生78.013.063.203.13女生23.18表5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得分均值与各维度每项得分均值另外,以就读年级为自变量,计算各年级心理韧性的得分情况。图5显示,大一年级心理韧性得分最低,为75.21分;大二年级心理韧性总得分均值最高,为81.05分,大二年级心理韧性表现优秀。大三年级与大二年级相比,心理韧性呈现了急剧下降的趋势,但大四年级心理韧性表现较大三年级有所回升,大四心理韧性总得分均值为78.62,在心理韧性方面表现良好。图5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各年级心理韧性总得分均值柱状图从表6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性别、就读年级分别和心理韧性量表总得分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性别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36,接近于0,并且p值为0.478>0.05,因而说明性别和总分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另外,就读年级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032,接近于0,并且p值为0.517>0.05,此结果说明了就读年级和心理韧性之间也没有相关关系。性别、就读年级与心理韧性Pearson相关分析性别就读年级心理韧性总得分相关系数-0.0360.032p
值0.4780.517*
p<0.05**
p<0.01表6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与性别、就读年级Pearson相关分析4.2.3.大学生心理韧性的统计结果分析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总均分及其的三个维度,即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的每项自陈条目平均得分都为3分以上,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可得出D高校大学生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表现良好的结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研究样本的特殊性。本次调查以吉林省D高校作为调查地点,D高校为吉林省重点高校,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外,也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该院校学生的自我认同、对事物的看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相比也略有优势。二是D高校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且该中心工作模式较为成熟,定期开展D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检测,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困惑,为D高校大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另外,本次研究中心理韧性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在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中,女性表现出“敢于表达”的特质,而男性则多为“不善言辞”,但吉林省D高校为师范院校,这里培养着将来要走向教师岗位的众多学子。“善于表达”、“敢于表达”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在这种教育氛围下,D高校大学生逐渐勇于表达心中所想,逐渐学会抒发情绪,主动与父母沟通,逐渐学会寻求外界帮助,从而得到来自人际关系网络的支持。所以,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导致了本次研究心理韧性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心理韧性三维度,坚韧性、自强性、以及乐观性上,男女生表现出了较少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女生比男生更加坚韧和乐观,可能的原因为女生心智较同龄男生成熟较早,能在遭遇挫折后自我调解,且女生善于“吐露心声”,从而得到外界更多的支持,所以表现得更加坚韧。另外,社会对女性期待比对男性期待更低,面对未来成就女生所要承受压力比男生少一些,所以对未来较为乐观。最后,在自强性维度中,男生得分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社会长期的教育方向有关,社会要求男性社会角色体现独立自强,期待男性在没有外界帮助的情况下自我成长,在这种教育氛围中,男生逐渐学会“自力更生”,所以在自强性方面较同龄女生表现更好。对于关于心理韧性研究另一结果:大学生心理韧性在就读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学者雷万盛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2.045.的研究成果相似。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间年龄差距不大,而心理韧性作为一个难以改变的能力,需要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所以就算是大四学生经历了大学4年的时间,其心理韧性水平并不一定高于或低于大一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但对于在心理韧性总得分中,大一年级得分较低,大二年级得分最高,大三年级得分下降而大四年级得分回升的情况,可能的原因为:首先,大一年级刚进入大学,生活经验较少,接受挫折历练的机会不多。而大二年级通过大学一年的成长之后,经历过学习成绩或学生工作方面的成功与失败,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且其社会支持系统逐渐完善,所以心理韧性表现较好。其次,大三年级心理韧性低于大二年级,可能是因为在大二之后,课程安排雷万胜.陈栩.陈锦添.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2.045.4.3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4.3.1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关系数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n=401)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pVIFR
²调整R
²FB标准误Beta常数70.5172.102-33.5510.000**-0.5310.511F
(3,25)=41.028,p=0.000坚韧性-0.3570.071-0.523-5.0200.000**1.609自强性-0.2210.102-0.236-2.1540.041*1.783乐观性-0.5670.175-0.327-3.2330.003**1.517因变量:社交焦虑D-W值:1.848*
p<0.05**
p<0.01表7吉林省D高校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心理韧性的相线性回归分析将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作为自变量,而将社交焦虑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公式为:社交焦虑=70.517-0.357*坚韧性-0.221*自强性-0.567*乐观性,模型R方值为0.531,意味着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可以解释社交焦虑的53.1%变化原因。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41.028,p=0.000<0.05),也即说明坚韧性,自强性,乐观性中至少一项会对社交焦虑产生影响关系,另外,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最终具体分析可知:坚韧性的回归系数值为-0.357(t=-5.020,p=0.000<0.01),意味着坚韧性会对社交焦虑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2.自强性的回归系数值为-0.221(t=-2.154,p=0.041<0.05),意味着自强性会对社交焦虑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3.乐观性的回归系数值为-0.567(t=-3.233,p=0.00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超市促销方案5篇范文模板
- 石河子大学《食品物性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结构力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风景画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自动武器原理与构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12
- 沈阳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广州 存量房交易合同 范例
- 企业乒乓球活动外聘教练协议
- 搏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导游实训课件教学课件
- 租赁公司财务制度
- 2024-2030年祛痘化妆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苏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复习:知识点考点 讲义
- 咖啡线下活动策划方案
- 2024年国家体育总局事业单位招聘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店长协议合同模板
-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课文知识点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期中测试卷(1-3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