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0二四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友情提示】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一、基础积累(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对于海内外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身处何方、走得多远,“过年回家”是不变的寄望。年味,是经历漫长旅途后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是拎着年货走亲访友的热闹,是大街小巷掌灯结彩的喜庆,是对新年更美好生活的祈愿。随着时代,中国人过年有了更多,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春节喜庆新,不少家庭尝试“旅游过年”新……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不变的是刻进中国人骨子里的家文化。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读懂了春节,也就读懂了中国人候鸟归乡般的团圆情结与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家国情怀。①春节喜庆祥和,代表着春的祝福和温暖,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和睦、和谐、和平的精神内核,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②中国推动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是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传递了希望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交流互鉴,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携手同行的美好愿望。③而春节,正是中国和全世界朋友共贺传统佳节、共享中华文化、共度美好时光的又一个契机。④(选自《人民网》2023/12/26)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迁徙交流互鉴(qiān)B.漫长携(xié)手C.温馨内核(hái)D.掌灯结彩祈愿(qí)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随着时代,中国人过年有了更多,数字人民币红包成为春节喜庆新,不少家庭尝试“旅游过年”新……A.变迁方式元素体验B.变动方法要素感觉C.变迁方法元素感觉D.变动方式要素体验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A.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之所以聚焦中国春节,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B.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聚焦中国春节的视角,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C.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之所以聚焦中国春节,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D.英国广播公司一部纪录片记录中国春节的视角,目的正是“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缘于春节的一次“团圆”。4.将“和家人坐在一起,相互倾听,共同欢笑,这样的美好时光最是抚慰人心”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2分)A.①B.②C.③D.④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5——9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旨也旨:味美B.然后能自反也反:同“返”,返回C.君子之学必好问好:喜欢,喜爱D.舍问,其奚决焉舍:放弃,舍弃6.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此之谓乎A.其真无马耶B.不知其旨也C.而或不知其细D.安求其能千里也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阐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B.【乙】文的首句“君子之学必好问”明确表明“学”与“问”的关系,且下文围绕这点进行阐述,所以“君子之学必好问”是中心论点。C.【甲】【乙】两文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D.【甲】【乙】两文都从正面进行论证,都没从反面论证观点。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9.请用“/”给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5分)长相思①·雨宋·万俟咏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②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注】①长相思:词牌名。②道:知。10.运用想象,描绘“窗外芭蕉窗里灯”的画面。(2分)11.赏析“一声声,一更更”或者“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的妙处。(3分)12.下面是张明同学制作的古诗文学习卡片,请你帮他补充完整。(5分)出处诗文批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深切同情陆游《游山西村》(2)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境中孕育希望孟子《孟子三章》(3)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分析亡国原因王维《使至塞上》(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塞外雄浑景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三、综合运用(共7分)13.让阅读走进生活,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某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光盘,即把碗、盘里的饭菜吃光)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完成任务。【材料一】某中学学生调查统计图【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同时,饥饿却仍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全球平均每年有一千万人因饥饿丧生,每六秒就有一名儿童因饥饿而死亡。(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问题。(2分)(2)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我喜欢句,理由是(3)根据情境,完成对话。(3分)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李明接着说:“。”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不仅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还说出了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小张和小李就热门话题“孔乙己文学”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完成。背景: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孔乙己文学”由此热上网络。【资料夹一图解】【资料夹二声音】贾名来自云南“孔乙己文学”就是真实社会的真实心态反映,无可厚非。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拧螺丝,可是没有如果。点赞2542七安来自广东不应该因为学历高放不下身价。高学历也可以去当保洁员,拧螺丝,下不来的不是高学历,而是落后思想与消极心态。点赞185匿名来自江苏“孔乙己文学”是一些时代青年对现实中某些现象的一种倾诉,我们当然应该正视:但我们也不必过于纠结,不必放大,因为奋斗依然是青年的本色。点赞8566【资料夹三时评】“孔乙己文学”爆火,别让学历成为思想枷锁①近日,“孔乙已文学”这一词条冲上了微博热搜。“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拧螺丝”之类的“孔乙己文学”引发热议。部分大学生在评论区留言表示,在思想上无法接受从事学历门槛低的工作,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读书学习没有意义。大学学历成了一些人身上无形的枷锁。②“孔乙己文学”的走红有其必然性。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大学生们逐渐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就业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同时在许多人眼中,公务员比国企好,国企比私企好等“职业鄙视链”依然存在,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再用许多年前的择业思想来审视当下的职业选择,难免如“孔乙己”般进退两难。③“孔乙己文学”反映了部分大学生内心的就业焦虑,而这种焦虑,放不下身段,其实来源于内外双重因素:一方面,社会上仍普遍将大学教育和精英教育画等号,父母们也有着“上了大学就有高收入工作”的传统观念,无法接受受过高等教育的子女从事普通工作,且许多服务类职业社会认同缺位,被认为“不体面”“没前途”,这种歧视和偏见成了大学生择业时的阻碍。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变化,自身除一纸学历外一无所长,内心又无法接纳“高开低走”的自己,摆脱不了世俗定义的成功失败。④大学生不应该是科举制下的“孔乙己”。大学教育教会学生职业技能,但它绝非单纯的职业教育。读大学的意义,绝不在于求得一份铁饭碗,高薪资的工作,而在于完善我们自身,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大学四年培养的知识底蕴、分析能力、思考能力、鉴赏能力等,可以让人受益终身。成功与失败,也并非职业和薪资所能够定义的。“211大学毕业5年存款5000”的视频在先前走红网络,视频里的两位女主人公虽然没有获得体面的工作和薪水,但她们够努力,有目标,内心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成为思想上的“孔乙己”。⑤如何帮大学生卸下思想枷锁?首先要营造一个足够宽松的就业氛围,推动社会公众更好地共情和理解大学生,不因推迟就业而指责“啃老”,不因职业选择而怒斥“躺平”,让“行行出状元”的思想观念被更多人接受。同时,高校需要制定更加贴合时代需求的培养计划,让学生不再因有学历没能力错失理想工作,并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应该转变观念,破除职业歧视,勇敢地发出新时代青年的声音,用拼搏面对困难,不再因学历为自己设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出独特的步伐。(选自《红网》,有删改)14.小张对“孔乙己文学”比较陌生,请你和小李为他作介绍。(1)你结合【资料夹一】中图片信息,就“孔乙已文学”的名字由来、涉及群体及其表现进行了简单介绍。(3分)(2)小李结合【资料夹三】信息,对“孔乙己文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2分)15.阅读完【资料夹二】后,三人对在哪个评论下点赞有了分歧。你综合分析三个评价后,果断选择了一处评论点了赞,并向小张、小李解说了理由。(3分)16.姐姐大学毕业后进国企做了两年技术员,后因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辞职开了奶茶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妈妈指责她放着专业不去做。她一句“我不做当代孔乙己,我这是放低身价追求生活的自由”,顶得妈妈说不出话来。你如何帮妈妈驳斥姐姐的观点?(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远方,有我的父亲①每当在街头看着蜷缩在路边、眼里写满期待的农民工,酸涩会立刻浸透我的心扉;每当走过尘土飞扬的工地,看到在烈日下或寒风中挥汗如雨的打工者,涌上心头的,便是他们在陌生的城市是如何的艰辛和卑微。因为,他们之中,有我的父亲……②曾经,我对父亲漠不关心。他长年在外到底是怎样过活的?他一年比一年的消瘦和苍老到底是为什么?他脊梁上、手臂上的伤疤是哪来的?还有,他过得真的像信上写的那样“很好”吗?我一直以为,我是没有必要去为这些问题伤脑筋的。我更热衷的是整日盘算怎么来说服母亲让我多看会儿电视,用什么办法来隐藏自己日益可怜的考试成绩,甚至买来假奖状寄给父亲,让他相信他的女儿依旧像以前一样的优秀。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两年,直到我初中三年级那年的冬天……③和往常一样,作业做了一半,我就坐到了电视机前。正在看电视的母亲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正当我庆幸又躲过了一次母亲的数落时,眼睛却被电视上的一幕深深地刺了一下。那是一排排水泥板搭建的简易民房,四面透风的小屋里挤满了端着水煮白菜狼吞虎咽的农民工,我看得有些心酸。④母亲起身关了电视,注视着我的眼睛问:“很可怜,对吗?”⑤“他们真的不容易。”我应声说。⑥“那里有你的父亲!”母亲一字一顿地说。⑦正准备大谈一番感想的我,在那一刻,脑海里一片空白。母亲不知何时走了出去,偌大的屋子只剩下我一个人,霎时空落得人心里难受。想起父亲,想起被我可怜的那群人里居然有我的父亲,懊悔、愧疚、悲哀一起涌上心头。⑧我曾为某部小说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而慷慨洒泪,也不止一次对流浪在外、无家可归的孩童生出同情,独独对我的父亲——这个世界上最疼我爱我的人,冷酷得近乎残忍。他的关爱和付出被我视作理所应当,我肆无忌惮地向他索取了十几年。从可口的零食到漂亮的衣服,从小时候被我视为炫耀资本的零花钱到中学时几千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从无微不至的关爱到今天所谓的自由空间,我的胃口越来越大,大到父亲日渐力不从心,大到他不得不离开家到不属于他的城市挥洒汗水,像一只城市里的乡下鸟,不停地奔波,不停地找寻,找寻的,是女儿的未来。⑨他也许从来不曾想过,他所认为的“懂事”的女儿,竟会一面不屑着他的同伴们,一面心安理得地“骗取”着他的爱。他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只因为,我喊他“父亲”。也许他觉得,父亲的爱就该博大深沉,始终无言。我一时无语凝噎,泪如雨下。⑩“那里有你的父亲!”就是这句话,让我在两天后的中考志愿书上填上了重点中学的名字---市一中。四面八方怀疑的目光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三个月的时间补齐荒废两年的功课几乎是个梦想。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三个月的时间我没有一天睡眠超过四小时;就是因为这个梦想,让我一夜之间和过去被我视为知己的同学形同陌路;正是因为这个梦想。我手臂上为了防止犯困而用圆规扎的小孔不下一百个。⑪终于,中考过去了,父亲也因工期结束回到家。见到我,他的第一句话不是问我的成绩,而是心疼地问:“丫头,怎么瘦成这样?”摸着手臂上还隐隐作痛的千疮百孔,我告诉父亲:重点线还差21分。父亲故作轻松地说,考不上,他就给我买上,反正他已经挣够了我的学费。望着父亲日渐苍老的面庞,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转过身,泪如雨下。⑫高中开学的日子到了。收拾好书本,我又一次走进了初中校园,因为我要让父亲有一天能拿着女儿的大红喜报,而不是比别人多出几倍的血汗钱。一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而父亲,一直埋头于千千万万的民工大潮中。酷暑难当的七月来了,父亲也从那个遥远的南方都市回了家,当他得知我以超出重点线28分的成绩被市一中录取,又黑又瘦的父亲笑了,我却哭了。⑬今天,17岁的我坐在高二的教室内想起了我的父亲,昨天他从遥远的广东打来了电话,让母亲转告我,今年过年一定回家,让我安心。泪水朦胧中,我仿佛看到在归家的民工队伍里,父亲的脸上写满了急切和期待。站在一旁的母亲手指向人群,充满安慰地说:“孩子.那里有你的父亲!”⑭那里,有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一直在远方。17.母亲的那句“那里有你的父亲”让“我”彻底懂事了,为了这句话,“我”做了哪两件彻底“悔改”的事?(4分)18.用恰当的词填入下列横线上,表明“我”对父亲的心路变化历程。(3分)→懊悔→悲哀→→感激1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我的胃口越来越大,大到父亲日渐力不从心,大到他不得不离开家,到不属于他的城市挥洒汗水,像一只城市里的乡下鸟,不停地奔波,不停地找寻,找寻的,是女儿的未来。20.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4分)五、写作(共40分)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失败,叫屡败屡战。屡败屡战,落脚在“战”字上,是指从不因失败而失掉了再战的勇气、信心和决心,从不因失败而失掉了希望。“战”始终要比“败”多一次,而就是这“多一次”,便是那最后的成功。真正强大的人,不是从不经历失败,而是从不认输。上面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内容健康积极;②不要套写、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4年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题号1234567答案BABCBAD非选择题(共84分)8.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分,“至”“善”各1分,语句通顺即可)9.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2分,每处1分)10.示例:诗人客居异乡,在雨夜,独坐室内,点一盏孤灯,隔窗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孤灯照着离人难入梦。(2分,描绘出“孤独”“听雨”即可)11.示例一:“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字,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雨声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为人夜深难寐。示例二:“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就这样在空洞洞的台阶上一点一点滴到天明,这说明人一夜未睡。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的羁旅愁思。(3分,写法2分,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12.(1)随君直到夜郎西(2)山重水复疑无路(3)入则无法家拂士(4)长河落日圆(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题不得分。)13.(1)大多数学生认为有必要节约粮食,但是学生就餐仍然存在严重浪费现象。(2分,每点1分)(2)示例:A文白夹杂,以直白呼告的口吻感染人,既打动人心又引人沉思。B用词新颖,同学喜闻乐见,易懂易记。说明“光盘行动”的本质是提倡节约。C“剩”与“盛”谐音,意为因为“丰盛”所以“剩余”,同时也强调了开展“光盘行动”是提倡文明的行为。(2分,任选1条,意思对即可)(3)示例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还有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呢。示例二:“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践行“光盘行动”,受益的不单是我们自己。示例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践行“光盘行动”,不仅能使我们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还有助于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3分,引用相关名句2分,表达顺畅1分。)14.(1)“孔乙己文学”的名字来源于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反映当代年轻人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拥有高学历却放不下身段,找不到合适工作从而引发焦虑、压力。(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①就业环境发生变化,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②传统择业思想与“职业鄙视链”仍存在,家长与孩子无法摆脱世俗定义的成功失败。(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5.示例1:我给“七安”点赞。因为他有一颗平常心,能积极进取,不以学历为资本对工作挑三拣四。示例2:我点赞“贾名”。他对“孔乙己文学”有清醒的认识,既承认这种现象,又不随波逐流。示例3:我点赞“匿名”。他正视“孔乙己文学”现象,正告青年人应如何对待,具有正能量。(3分,任选一处,进行点赞1分,说明理由2分。)16.示例1:姐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历也不代表能力。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说白了就是懒惰思想在作怪。像你这样,只能一事无成。示例2:姐姐,你的观点是不对的。社会在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就业形势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你自身除一纸学历外一无所长,内心又无法接纳“高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