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及现状一、概述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现象,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即时满足和长远利益之间的选择时,愿意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决策过程。它不仅是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也是个体成长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近年来,延迟满足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本文旨在介绍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及现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在研究方法上,延迟满足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行为实验、认知实验和生理实验等多种手段。这些实验方法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了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还揭示了不同个体在延迟满足能力上的差异。同时,研究者们还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延迟满足的生理基础,为理解延迟满足的生理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理论上,延迟满足的研究涉及了多种心理学理论,如自我控制理论、时间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延迟满足的心理过程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解释。研究者们还从生物学角度提出了延迟满足的生物社会模型,为我们理解延迟满足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提供了更全面的框架。在现状方面,延迟满足在教育、企业管理、健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人群的延迟满足能力较低,以及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之间的平衡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满足方式。延迟满足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个体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促进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1.延迟满足的定义与重要性延迟满足(DelayedGratification)是指个体在面对即时的诱惑或满足时,能够自我控制并选择等待以获得更大或更长远利益的能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在他的“棉花糖实验”中提出,用以研究儿童在面对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不仅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衡量一个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现代社会中,延迟满足的能力尤为重要。它关系到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的成功。例如,在学习上,延迟满足意味着学生能够抵制即时的娱乐诱惑,选择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工作上,延迟满足则表现为员工能够忍受短期的工作压力和挫折,以换取长期的职业发展和成功。对延迟满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内在机制,也为培养和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通过深入研究延迟满足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如何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做出决策,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训练来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同时,对延迟满足现状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社会在培养和提高延迟满足能力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延迟满足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延迟满足作为一种自我调控的策略,其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不容忽视。在心理学领域,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被视为个体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行为实验、认知实验和生理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们深入探索了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了自我控制理论、时间认知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等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个体的延迟满足行为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经济学领域,延迟满足的概念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从长期角度来看,延迟满足可以使人们做出更为明智的财务决策,实现更大的财富积累。例如,通过储蓄和理财,人们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延迟满足也为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学领域,延迟满足的应用价值同样不可忽视。政治家、企业家和其他社会角色在面对短期利益和长期目标时,常常需要运用延迟满足的策略来做出明智的决策。通过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这些社会角色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为社会做出更为长远的贡献。延迟满足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财务决策和职业发展,以及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延迟满足的培养和应用,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进步。3.文章目的与结构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探讨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实践应用现状。延迟满足,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个体发展、教育、心理健康、经济决策等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希望通过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结构上,本文首先将对延迟满足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和研究的必要性。接着,将重点论述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技术等,以便读者了解如何科学地探究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随后,本文将深入探讨延迟满足的相关理论,如自我控制理论、动机理论等,以期从理论层面深化对延迟满足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转向延迟满足的现状研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下延迟满足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揭示延迟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文将对延迟满足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实践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推动该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延迟满足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导,以期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实践的发展。二、延迟满足的理论基础延迟满足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之上。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如何在面对诱惑时做出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如何影响其行为和结果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心理学领域对延迟满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我控制理论和时间认知理论。自我控制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通过锻炼和训练来提高。在面对诱惑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人更容易被即时满足所吸引,而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则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选择延迟满足以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时间认知理论则强调个体对时间的感知和判断在延迟满足中的重要作用。持有时间认知理论的人通常更看重未来的结果,因此他们更有可能在面对诱惑时选择延迟满足。经济学家DavidLaibson提出的“感性折扣函数”理论为延迟满足提供了另一种解释。该理论认为,人们对延迟满足的态度受到感性和理性的双重影响。感性部分反映了对即时回报的强烈渴望,而理性部分则考虑到长期利益。人们在做出选择时,需要在这两种力量之间找到平衡。行为经济学家还认为,个体的延迟满足决策与其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更有可能抵制即时满足的诱惑,选择延迟满足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社会认知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个体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与其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有关。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延迟满足的看法和期望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延迟满足被视为一种美德,这种文化背景会促使个体在面对诱惑时选择等待。相反,在其他文化中,即时满足可能更受推崇,导致个体更倾向于追求短期快感而忽视长期利益。延迟满足的理论基础涉及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个体在面对诱惑时如何做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解释。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机制,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从而促进其个人和社会的发展。1.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涉及多个复杂的认知和情感过程。它要求个体具备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一种抑制即时冲动,以追求长远利益的能力。在面临诱惑时,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个体是否能够选择延迟满足。时间认知在延迟满足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和预期会影响其延迟满足的决策。例如,当个体认为未来的奖励更有价值或更为重要时,他们更可能选择延迟满足。个体的动机和目标也会影响延迟满足的决策。当个体的目标清晰且强烈时,他们更有可能抵制即时的诱惑,以实现长远的目标。动机的强弱和目标的吸引力都会影响到个体在面临选择时的决策倾向。同时,情绪在延迟满足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等待过程中的焦虑、期待和满足感等情绪都会影响个体的决策。当个体能够积极应对等待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时,他们更有可能成功实现延迟满足。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产生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延迟满足的期望和态度可能有所不同,这进一步影响了个体的延迟满足决策。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自我控制、时间认知、动机、目标和情绪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延迟满足的心理过程,并为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2.延迟满足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延迟满足能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的。在婴儿和幼儿期,由于前额叶皮层(特别是与行为抑制密切相关的区域)尚未完全发育,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相对较弱。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和权衡即时满足与延迟满足的利弊,从而逐渐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影响延迟满足能力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生理方面,前额叶皮层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对延迟满足能力至关重要。前额叶损伤可能导致行为抑制困难,进而影响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心理方面,认知因素如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对延迟满足有显著影响。例如,注意力分散可能会降低延迟等待的时间,而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人则更能抵制即时满足的诱惑。个体的时间认知观念、对奖励的期望和价值评估等也会影响延迟满足的决策。社会环境对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文化等都会对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产生塑造作用。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对延迟满足的态度和价值观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延迟满足行为。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过程。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延迟满足的机制,为培养和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三、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行为实验、认知实验和生理实验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互为补充,为我们深入理解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行为实验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这种方法中,研究者会设置一种情境,让实验者在面对诱惑时做出选择。例如,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行为实验,研究者会观察并记录下孩子们在面对棉花糖时的行为表现,以评估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通过大量的行为实验,研究者们发现,那些能够抵制诱惑,选择等待的孩子,通常具有更高的延迟满足能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更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就。认知实验则着重于探索个体在延迟满足过程中的认知特点。这种实验方法通常会通过一些心理测验或者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例如,研究者可能会让实验者完成一些与延迟满足相关的任务,如思考、规划、记忆等,以了解他们在这些认知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这些认知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个体如何在面对诱惑时做出决策,以及他们是如何权衡即时满足和长远利益的。生理实验则通过测量个体的生理指标来探究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这种方法通常会使用一些生物电信号测量设备,如脑电图、心率监测仪等。例如,研究者可能会让实验者在面对诱惑时进行一些生理指标的测量,以观察他们在延迟满足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通过这些生理实验,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延迟满足与生理机制之间的关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涵盖了行为、认知和生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法各有特色,相互补充,为我们全面理解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和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面对诱惑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1.实验研究在探索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占据了核心地位。这种方法通过操控和观察变量,以揭示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对参与者进行标准化的操作,以研究延迟满足的相关因素。例如,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就是一个典型的延迟满足实验室实验,研究者让儿童在立即吃一颗棉花糖和等待一段时间后吃两颗棉花糖之间进行选择,以此来探究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差异。实验室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实验也存在局限性,其生态效度较低,难以完全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现场实验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场实验通常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研究者通过观察或干预参与者的行为,以研究延迟满足的相关问题。例如,研究者可以在学校或家庭中观察儿童在面对延迟奖励时的行为表现,或者通过干预手段提高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进而评估干预效果。目前,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与个体的认知控制、情绪调节、自我控制等能力密切相关。同时,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也会对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产生影响。未来,实验研究将继续深化对延迟满足机制的理解,为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提供科学依据。2.调查研究延迟满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心理学、经济学、神经科学等。调查研究作为研究延迟满足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为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调查研究在延迟满足研究中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延迟满足的实际情况。研究者设计问卷,收集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延迟满足的行为表现和感受,以此探究延迟满足的个体差异和影响因素。这种调查方式具有广泛的样本来源和较高的生态效度,有助于揭示延迟满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效果。另一方面,调查研究也用于验证和检验延迟满足的理论模型。研究者根据理论假设,设计实验情境,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结果是否符合理论预期。这种调查方式有助于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实证支持。目前,延迟满足的调查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一些研究发现,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未来规划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也会对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产生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理解延迟满足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延迟满足的调查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设计科学合理、具有代表性的问卷和实验情境,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的调查数据,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何将调查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以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延迟满足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调查研究在延迟满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延迟满足的本质和机制,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3.神经科学研究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延迟满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神经科学研究主要关注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这些结构和功能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在延迟满足的研究中,神经科学研究着重于探索与自我控制、决策制定和奖励处理相关的大脑区域和神经机制。神经影像学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被广泛应用于延迟满足的研究中。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大脑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的活动模式,从而揭示与延迟满足能力相关的大脑区域。例如,一些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特别是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在延迟满足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个区域与自我控制、决策制定和长期规划等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当个体面临延迟满足的决策时,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增强,表明这一区域在评估和权衡即时奖励与未来更大奖励的价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前额叶皮层,其他与奖励处理相关的脑区,如纹状体、杏仁核和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等,也在延迟满足的研究中受到关注。这些脑区与奖励的预期、获得和消费等过程紧密相关。在延迟满足任务中,这些脑区的活动模式可能与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呈正相关或负相关,从而揭示了它们在延迟满足中的潜在作用。神经科学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延迟满足的大脑机制的新见解,还为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潜在的靶点。例如,通过训练或干预前额叶皮层的功能,可能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未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延迟满足的神经机制,并为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和决策制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神经科学研究为延迟满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通过揭示与延迟满足相关的大脑区域和神经机制,神经科学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延迟满足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并为开发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指导。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有望在未来对延迟满足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四、延迟满足的研究现状延迟满足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已经对延迟满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多个领域都发现了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研究方法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生物学、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神经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延迟满足的研究中,为我们揭示了大脑在处理延迟满足决策时的神经机制。这些技术手段使我们能够更精确地观察和分析大脑在延迟满足过程中的活动。在理论上,延迟满足的研究已经形成了多种理论框架。例如,自我控制理论强调了延迟满足在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时间折扣理论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之间的权衡而动机理论则更侧重于探讨延迟满足与个体动机和目标追求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延迟满足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在应用方面,延迟满足的研究已经渗透到了教育、心理治疗、商业管理等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被认为是提高学生自律性和学业成就的重要途径在心理治疗领域,延迟满足的概念被用于帮助个体建立更健康的行为模式和应对方式在商业管理领域,延迟满足的理念则被应用于激励员工、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尽管延迟满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延迟满足的特点和机制是否存在差异?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更多的跨学科合作和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延迟满足的奥秘,并为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1.延迟满足与心理健康延迟满足是一个在心理学中备受关注的概念,它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延迟满足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诱惑或即时满足的机会时,能够自我控制并选择等待以获得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延迟满足能力与自我控制力紧密相关。自我控制是个体在面对冲动和诱惑时,能够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延迟满足作为一种自我控制的表现,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人,通常具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挫折和诱惑,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和稳定。延迟满足与情绪调节能力密切相关。情绪调节是个体对自己情绪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延迟满足要求个体在面对即时满足的诱惑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这种情绪调节的过程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延迟满足还与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一定的关联。一些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较低的个体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这可能是因为这些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缺乏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导致心理失衡。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有助于预防和缓解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延迟满足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培养和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可以增强其自我控制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个体,通过提高延迟满足能力,也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和缓解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延迟满足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来提高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2.延迟满足与经济行为延迟满足在经济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概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过程紧密相关,还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投资者的决策以及市场的运行。在经济领域中,延迟满足常常与经济理性、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未来导向等概念相互交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延迟满足影响着我们的购买决策。在面对各种商品和服务时,消费者需要权衡即时满足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例如,购买一台昂贵的健身设备可能会带来即时的满足感,但如果缺乏持续的使用和投入,这种满足感可能会迅速消退。相反,选择一种更经济实惠的健身方式,如户外跑步或参加健身课程,虽然即时的满足感较低,但长期来看可能更有利于健康和财务的稳定。在投资领域,延迟满足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投资者常常需要在短期内获得回报和长期内实现资产增值之间做出选择。例如,一些投资者可能会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以追求即时的收益,而另一些投资者则可能更注重资产的长期增值,愿意承受较低的短期回报。这种对延迟满足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也进一步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延迟满足还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人往往能够抵制即时的满足,而追求更长远的目标。这种能力在经济行为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更有远见的决策。例如,一个具有强大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可能会选择储蓄一部分收入,而不是全部用于即时的消费。延迟满足还与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一个健康的市场中,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远见,以应对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只有当个体能够理性地对待延迟满足和即时满足之间的关系时,市场才能更加稳定、有序地运行。延迟满足在经济行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消费和投资决策,还与市场运行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和应用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经济行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延迟满足与社会问题延迟满足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不仅在个体层面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在理解和探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我们不应忽视其在社会层面上的体现和重要性。延迟满足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压力,学会延迟满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在投资领域,延迟满足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有耐心等待资产的增长,而不是追求短期的利益。这种理性的投资行为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延迟满足对于解决社会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社会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网络成瘾等,往往与个体的冲动控制能力不足有关。通过培养个体的延迟满足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抵制诱惑,减少冲动行为的发生,从而减轻社会问题的压力。延迟满足还与社会的公平正义密切相关。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中,如何公平地分配资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那些能够抵御即时诱惑,愿意为了长远利益而等待的人,往往能够在资源分配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这种公平的分配方式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当前社会在延迟满足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还存在不足。一方面,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度的物质诱惑使得人们更加难以抵抗即时的满足感另一方面,教育体系和社会文化往往更加强调即时的成就和回报,而忽视了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加强延迟满足的教育和引导,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也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途径。五、结论与展望延迟满足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已经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涵盖了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手段,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研究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在理论上,延迟满足与自我控制、冲动控制、目标导向行为等概念紧密相连,这些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延迟满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现状研究显示,延迟满足在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这为我们进一步细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尽管延迟满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延迟满足的跨文化研究,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延迟满足的共性与差异。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可以借助神经影像学等手段,深入探究延迟满足的神经机制,从而为理解其本质提供更为直接的证据。将延迟满足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可以利用更加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先进的分析方法,对延迟满足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探究。延迟满足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完善理论框架,我们有望更加深入地理解延迟满足的本质,并为实际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1.总结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与现状在延迟满足领域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以理论为指导,不断揭示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了实验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和观察因变量的变化,来揭示延迟满足的内在机制观察法则通过对自然情境下个体延迟满足行为的观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问卷调查法则通过大规模样本调查,获取关于延迟满足的量化信息。理论上,延迟满足的研究主要基于心理动力学、认知心理学和自我控制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延迟满足是个体在面对诱惑时,内心冲突和平衡的结果认知心理学则强调,延迟满足是个体对未来奖励的期待和当前满足感的权衡而自我控制理论则认为,延迟满足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抵制即时诱惑,以实现长远目标的过程。现状方面,延迟满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准确地衡量延迟满足的能力,如何深入探讨延迟满足与个体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延迟满足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脑成像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也为延迟满足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理论与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趋势。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我们有望对延迟满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2.探讨延迟满足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延迟满足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我们有望通过更为精确的神经影像学技术,揭示延迟满足过程中大脑各区域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些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为。延迟满足的跨文化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延迟满足的态度、策略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跨文化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延迟满足的心理过程,同时也为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我们也有机会通过计算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个体的延迟满足行为。这种计算模型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更为客观、量化的研究工具,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未来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准确、有效地测量延迟满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我们主要依赖于自我报告和行为实验来测量延迟满足,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开发更为有效、客观的测量方法,将是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众多,如何控制这些变量也是一项挑战。例如,个体的年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等都可能影响其延迟满足能力。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为精细地控制这些变量,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将延迟满足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也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例如,在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延迟满足能力以提高其学业成绩和人生发展在心理咨询领域,如何帮助那些缺乏延迟满足能力的个体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延迟满足作为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心理现象,未来的研究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期待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和应用价值,为人类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3.对延迟满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建议与展望延迟满足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的诱惑和压力日益增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延迟满足的理论,提高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实现长远的目标,成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针对延迟满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在教育领域,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应当被纳入重要的教育内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孩子理解延迟满足的意义,鼓励他们面对诱惑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感。学校可以开展相关的心理教育活动,如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延迟满足的理论。在职场发展中,延迟满足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员工在面对工作中的短期诱惑时,应当有长远的眼光,理性地权衡利弊,选择对职业发展更有利的行为。例如,在面对加班、出差等短期付出时,要考虑到这些付出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长远影响。同时,企业也应当重视员工的延迟满足能力培养,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鼓励员工为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而努力。在个人生活中,延迟满足同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我们应当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冷静和理智,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和目标。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等方式,增强自己的延迟满足能力。参考资料: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常常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话题:初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这是一个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自我控制、目标设定和时间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复杂现象。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学业延迟满足。简单来说,学业延迟满足是一种行为模式,它指的是学生在面对即时满足的诱惑时,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选择完成更长期的目标。例如,尽管有即时的娱乐活动和社交媒体诱惑,学生仍然能够专注于完成家庭作业或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重要阶段。他们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如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这些活动往往能提供即时的快乐和满足感,但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长期发展。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业延迟满足视为一种道德规范或强制性的行为。相反,它应该被视为一种基于理性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有所帮助,而且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也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呢?家长和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展示出对自我控制和目标追求的尊重。学校应该提供相关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学业延迟满足的重要性,并教授他们相关的技巧和方法。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有能力和自信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可能涉及到提供学习资源,给予指导和反馈,以及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和鼓励。初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它涉及到学生的自我控制、目标追求和时间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并支持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延迟满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延迟满足是指个体在面临诱惑时,能够抑制即时满足的冲动,而选择等待更长的时间以获得更大的满足。这种能力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促进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述评。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内,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对被试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研究者通常会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并给予被试不同的奖励条件,以研究他们的延迟满足行为。例如,研究者可以让被试在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更多的糖果,或者让被试在完成一个简单任务后获得更多的赞扬。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实验条件,减少外部干扰,从而更准确地测量被试的延迟满足能力。这种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实验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可能存在差异,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自然观察法是在自然环境下,对被试进行观察和测量的方法。研究者通常会记录被试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和社交互动等。例如,研究者可以在幼儿园内观察儿童的延迟满足行为,记录他们在等待玩具或糖果时的表现。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更真实、更自然的数据,反映被试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这种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例如研究者可能无法完全控制实验条件,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从科学性的角度来看,上述研究方法都是可行的。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观察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实验室实验法可以控制实验条件和变量,但可能存在与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自然观察法则可以获得更真实、更自然的数据,但可能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条件等因素,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从适用性的角度来看,上述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观察法都可以应用于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中。实验室实验法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设置不同的奖励条件和任务难度,从而更准确地测量被试的延迟满足能力;自然观察法则可以在自然环境下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从而更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延迟满足能力。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到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应用场景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研宄方法。学前儿童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观察法。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条件等因素。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延迟满足的概念和方法,为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职业延迟满足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延迟满足,是个体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更多地获得利益回报、达到更高的职业目标等一系列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甘愿放弃休息、娱乐或冲动行为等无利于当前工作的即时满足机会的自我调控能力(刘晓燕,2007)。职业延迟满足概念一经提出便成为心理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激发了不同领域学者极大的研究热情。延迟满足这一观念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陈会昌等,2002;杨丽珠等,2002;黄蕴智,1999),他认为当直接满足由于外界或他人的要求而发生障碍或推迟时,个体通过对实际上暂不存在的、需要延迟满足的对象产生“幻觉意象”,来缓解由延迟满足所带来的紧张和烦恼,并最终度过延迟期限而得到满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在延迟满足的研究范式、心理机制、影响因素、跨文化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是目前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职业领域延迟满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国外学者对职业延迟满足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职业道德与延迟满足关系问题的研究上,也有少量对职业延迟满足影响因素的探讨(郝春东等,2006)。Furnham(1987)以407名成人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研究发现,延迟满足与职业道德的形成显著相关;Witt(1993)以76名美国防御研究发展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为被试,用问卷法研究了疏离感、组织氛围(个体对组织直觉的心理氛围)和延迟满足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期待长期在组织中获益的高延迟满足者,更看重组织气氛的影响,更易因组织气氛对组织产生疏离感;而那些只希望在组织中获得当前利益的低延迟满足者,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态度,则几乎不考虑组织气氛,组织气氛也不会影响其疏离感的形成;Twenge等(2003)以5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了社会拒绝对延迟满足的影响。结果发现,94%的社会接受组被试更倾向于建议朋友接受起薪低、但更有前途的工作,这表明他们更愿意延迟满足,并且能综合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关系;而社会拒绝组被试则更愿意选择即时奖励,即使那些选择了延迟选项的拒绝组被试,他们对这样的选择也缺乏信心。近期国内学者也在职业延迟满足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探索。刘晓燕等(2007)以321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考察了企业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包括公平晋升、提供信息、注重培训和职业发展四方面)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职业延迟满足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延迟满足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从研究对象上看,目前主要以大学生、企业员工和研究人员为主,未来研究有必要考察诸如公务员、教师、军人、医生等群体的职业延迟满足现状及其差异。Asakawa(1998)研究发现,在主观幸福感水平上,亚洲人会把西方人视为痛苦和不快的事情,如忍受眼前的困难(完成枯燥乏味的任务)、牺牲个人自由(取消休假)等看作是一种幸福,因为在亚洲人看来,这些眼前的问题对自己长期的目标职业延迟满足研究及启示张萌1张积家2(取得更大的成功或成就)及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随着国际间各领域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不断增加,这种文化、观念的差异与冲突也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因此未来研究也有必要考察不同文化背景或区域下不同群体的职业延迟满足现状及其差异,以便提出更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管理者更科学地决策。(2)从研究方法上看,目前主要以问卷研究为主,实验研究较少,且问卷多使用一般延迟满足问卷,较少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刘晓燕等(2007)研究发现,职业延迟满足问卷与一般延迟满足问卷所测量的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前者更适合具体的工作情境。黄蕴智(1999)认为,测量问卷的内涵,始终是假设情境,其局限性是显明的;但在青少年及成年人的真实经验世界中,包含各类复杂的情境,又并非是实验设计所能网罗反映的。因此未来研究应该问卷法(采用本土化职业延迟满足问卷)与实验法紧密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使研究结果更接近事实真相,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3)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主要以职业道德与延迟满足关系的研究为主,对职业延迟满足影响因素等其它问题的探讨较少。未来研究应对职业延迟满足进行全方位深入探讨,如研究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职业延迟满足对与职业生涯有关的不同变量的预测作用,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群体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训练,以提高其职业延迟满足能力。这不仅可为员工在压力情境中保持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也可促进员工自我发展,为其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社会提供必要条件,还可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依据。由于职业延迟满足近些年来才刚刚引起相关领域心理学家的关注,所以其发展远远不及对低年龄儿童延迟满足研究那样深入和广泛,但因其显而易见的重要应用价值而成为心理学家和企业领导者们所关心的热门课题。Furnham在1987年,以407个成年人为被试,采用由Ray和Najman编制的《延迟满足问卷》研究延迟满足和职业道德的关系。结果发现延迟满足与职业道德的形成有显著的相关。从而验证了Weber和McClelland早在1958和1961年就提出的研究假设。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在2002年对职业道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延迟满足是他所编制的MWEP中的一个维度,并且与努力工作、自我依赖、休闲、工作中心、道德感、浪费时间六个维度均有显著相关。同时他还发现,同年龄的大学生要比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更愿意在工作中延迟满足,而那些愿意延迟满足的人工作绩效也比较突出。在MWEP问世以后,引发了许多研究者应用此量表对职业领域延迟满足进行研究。Hesketh在I998年,研究了与时间相关的价值折扣与工作选择之间的关系。他的实验是让被试面对两种都需等待的工作选择,一种是兴趣较小但很快就能得到的工作,另一种是兴趣很大但要等待更长时间才能得到的工作,每份工作等待时间从1—12个月不等,每份工作兴趣程度从10%一90%,同时考察被试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特征(态度、焦虑等)。结果发现:具有高焦虑特征的被试比低焦虑被试更倾向于选择短时间可得到、但却没什么兴趣的工作。但是在等待时间都较长的情况下这种差异却并不显著,即当两份工作都需要等待比较长的时间(兴趣大的则需等待更长的时间)时,无论是低焦虑的被试还是高焦虑的被试都将原来更有兴趣的工作选择的价值打了折扣,同时倾向于选择在较短时间可以得到的工作。Twenge等人在2003年,采用实验和自编的一个题目的情境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社会拒绝对职业延迟满足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接受组的被试更愿意延迟满足,并且有能力去综合考虑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与之相反,社会拒绝组的被试更愿意选择即时奖励。在对选择的确定程度上,接受组和拒绝组之间也有极其显著的差异,即使拒绝组的被试选择了延迟选项,他们对于作出这样的选择也缺乏信心。说明职业延迟满足实际上还受社会拒绝这一非认知因素的影响。Witt在1990年以76名美国防御研究发展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作为被试,采用由Ray和Najman编制的延迟满足问卷研究了延迟满足作为个体倾向变量对组织气氛和疏离感的影响。他根据被试在延迟满足量表上得分的中位数为界,分成高、低延迟满足两个组。结果发现,高延迟满足组的疏离感与组织氛围有显著的相关,而低延迟满足组的疏离感与组织氛围无显著相关。国内这方面研究刚刚起步,2007年刘晓燕等以321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通过自编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考察了企业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职业延迟满足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延迟满足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公平晋升、注重培训对职业延迟满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影响过程中存在中介作用;职业延迟满足在公平晋升、注重培训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也存在中介作用;而职业延迟满足在职业发展与职业承诺、工作满意度之间不存在中介作用。①尽责性与神经质。研究表明,人格中的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均与个体动机和工作绩效相关(Judge&Ilies,2002)。高尽责性个体一般具有努力工作、有组织性、高效率和目标取向的特征,而低尽责性的个体一般缺乏自律、思虑不周、较低成就取向、缺少坚持(Baumeister,2002)。Renn,Allen,Fedor和Davis(2005)认为神经质会对个体的延迟满足产生影响,原因是高神经质的个体往往更多地避免进行目标设定,同时会经历更多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愤怒、羞愧等,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导致难以做出理性决策,因此高神经质的个体可能更难延迟满足。②一般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指人们在成就情境中对自身能力的信念,与众多积极的个体效能变量相关。Renn等(2005)认为一般自我效能对个体在工作中的延迟满足有积极影响。王增涛(2009)以企业员工为被试,采用刘晓燕等(2007)编制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进行的实证研究则表明,工作延迟和职业生涯延迟均与自我效能感正相关(r分别为43和44,p<01)。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自我效能感高者一般具有更高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与职业延迟满足正相关(伊秀菊,刘杰,2009)。另一方面是因为自我效能感高的员工对自己怀有更高的信心,也拥有更强的目标导向,在面临即时满足和更有价值的延迟满足时,他们相信自己能够达成更高的工作目标,因此也更倾向于做出延迟满足的选择,在做出选择后也更愿意付出努力去争取成功。③工作控制点。工作控制点(worklocusofcontrol)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内外控制倾向,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对谁决定了自己的工作回报的一种认识(Spector,1988)。具有工作内控倾向的个体相信是他们自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回报,而具有工作外控倾向的个体则认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工作回报。当外控型的个体感觉到工作环境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时,就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习得性无助感”,继而产生失望、退却、逃避等各种消极情绪与行为,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从而影响延迟满足,因此外控型的个体在工作中将体验到更多的延迟满足方面的困难,而内控型的个体在工作中延迟满足倾向更强(Rennetal.,2005)。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实行明确的奖惩政策,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回报是由自己工作投入决定的,将会促进员工的延迟满足。④自尊。自尊代表个体对自己的接纳程度(Brockner,1988)。高自尊的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能力怀有积极的信念,而低自尊的个体倾向于轻视自身行为结果的价值和质量,对自我产生消极的信念(Ashford,1989)。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低自尊的个体往往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持怀疑态度,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轻视工作结果对自己的价值,也就不愿意为了未来的工作结果而放弃当前的即时享受。因此,有研究发现低自尊的员工往往拥有较低的绩效期待,这应归因于他们具有较低的延迟满足倾向(Ashford,Blatt,&VandeWalle,2003)。Renn等(2005)也认为自尊与员工的延迟满足相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帮助员工更好的适应工作、鼓励员工尝试挑战等方式提高员工的自尊水平,从而增强他们的延迟满足倾向。情绪是人们对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积极和消极的情绪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自Mischel提出延迟满足的“冷/热执行系统”(hot/coolsystemframework)用以解释延迟满足产生的生理机制后(Metealfe&Mischel,1999),情绪与延迟满足的关系便受到学者们的关注。Funder等(1983)研究发现,延迟满足与易怒性、烦躁、攻击等负性情绪和行为负相关。Hesketh等人(1998)研究表明,焦虑会对个体在工作选择中的延迟满足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即高焦虑的被试拥有较低的延迟满足能力。Muraven和Baumeister(2000)也认为,像愤怒、羞耻之类的消极情绪会使人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忽视与未来追求有关的眼前事物。因此,适时地帮助员工调整心态、释放压力有助于员工的延迟满足,增强工作的未来指向性。不过,由于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消极情绪与延迟满足的关系,积极情绪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如何还缺乏系统研究。生涯阶段理论认为人们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因此,以往的研究认为,与工作态度有关的工作伦理(包含延迟满足)与生涯发展阶段相关。例如,根据McCrae等(2000)的观点,延迟满足与个性成熟有关,而个性成熟的人大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且其责任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所以年龄大的个体可能更愿意延迟满足。不过,上述观点仅基于经验的观察和理论推演,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呢?PogSon等(2003)以年龄为标准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建立期(年龄<31岁)、稳定期(31岁<年龄<44岁)和维持期(年龄>45岁),采用多维工作伦理问卷(MWEP)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延迟满足和职业生涯阶段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人们更不愿意延迟满足。PogSon等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工作年限较长的个体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们,努力工作或延迟满足并不总能获得预期中的回报,由此产生对自己所在组织的怨恨情绪。在vanNess等(2010)所做的一项研究中同样关心职业生涯阶段对延迟满足的影响,该研究假设生涯阶段会对延迟满足产生影响,并且在职工作人员在延迟满足上的得分会高于在校大学生,但遗憾的是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二者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国外对于生涯发展阶段与职业延迟满足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争议,二者真正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澄清。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CareerManagement,ICM)指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策略和措施(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2002a)。在知识经济和无边界的职业生涯(boundarylesscareer)时代,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更多地由个体承担。康艳红(2009)以386名企业员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研究发现,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与职业延迟满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在3左右),并且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通过员工职业延迟满足的中介对其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该研究的启示是,在实践中员工积极地进行职业探索、确立职业目标和策略、继续学习、注重自我展示和人际关系等能有效促进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意愿,员工愿意为取得更大的职业成就而努力。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CareerManagement,OCM)是指由组织实施的、旨在开发员工的潜力,留住员工,使员工能自我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2002b)。刘晓燕等(2007)基于企业员工的研究发现,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四个方面(公平晋升、注重培训、提供信息和职业发展)与员工职业延迟满足之间的相关在27~40之间(p<01),并且职业延迟满足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对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承诺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具体而言,职业延迟满足在公平晋升影响职业承诺和工作满意度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注重培训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在注重培训对职业承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该研究的启示是组织为员工制定公平晋升制度、并为员工提供岗位技能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员工职业延迟满足的倾向。希望被他人接受是人类基本动力之一。个体被社会所拒绝时会产生很多消极态度或行为,例如抑郁、焦虑、健康状况下降等,这些都会让人更多地着眼于现在而非将来(Williams,2001)。据此推论,社会拒绝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延迟满足。Twenge等人(2003)用情境测验法证明了这一假设。在实验中,将被试分成4~6人一组,每个人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让被试熟悉别人的名字并在一起讨论15分钟。随后将所有的被试分开让他们各自写下自己愿意与之合作的两位被试的名字,所有的被试被随机分成社会接受组和社会拒绝组。对社会拒绝组的被试告知说没有人愿意与他们合作,对社会接受组的被试则告知说所有的人都愿意与他们合作,然后采用如前文所述的情境测量法来测量被试的延迟满足倾向。结果表明,与社会拒绝组相比,社会接受组的被试更愿意延迟满足,并且有能力考虑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他们对自己做出的延迟选择也更加坚定。最近几十年来,人类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迁,家庭、同伴、教育、社会文化以及重大社会经济与政治事件都会对人们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人会拥有不同的工作态度(Duchscher&Cowin,2004;Cennamo&Gardner,2008;Dries,Pepermans,&DeKerpel,2008;Wong,Gardiner,Lang,&Coulon,2008)。为此,Meriac,Woehr和Banister(2010)在一项考察工作伦理的代际差异的研究中发现,美国的“千禧一代”(在1981-1999年间出生的人)比“一代”(在1965-1980年间出生的人)拥有更强的延迟满足倾向。该研究指出,美国“千禧一代”生长在充满信息和高科技的时代,极具乐观态度和特权感,拥有天生的优越感,自我意识强,注重个人享受;而“一代”则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衰退中成长,又经历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就在他们成家立业之际,又要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不少“一代”都牢骚满腹、焦躁不安,因此在工作与生活中展现出较低的延迟满足倾向。该研究对探讨中国员工在工作价值观、工作伦理、延迟满足等方面的代际差异及其管理对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儿童发展领域,实验法是延迟满足最常用的研究范式。如Mischel和Underwood(1974)在自我延迟范式中所设计的“小奖励物(如一颗糖)即时满足、大奖励物(如两颗糖)延迟满足”的操作方式。而Funder等(1983)设计的礼物延迟范式则是典型的外加延迟范式。经典的实验研究范式虽然能够有效地测量儿童的延迟满足,但很难直接迁移到成人领域。一方面是因为难以找到适合于成人的奖励物,实验操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成人的反应方式不会像儿童那样简单的遵从内心的实际想法,他们可能会更多的考虑社会赞许的反应方式。因此,目前国内外对职业延迟满足的测量大多采用问卷法,下面介绍几种代表性的测量工具。Ray和Najman(1986)运用Q分类技术编制了《延迟满足问卷》(DefermentofGratificationQuestionnaire,DGQ),问卷共有12个项目,主要是询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考察人们的一般延迟满足倾向,例如“你是否善于存钱而不是立即花掉”、“你是否会因为等待某样东西而在得到后更加喜欢它”、“你是否认为自己为了某种利益而过于冲动”等。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需要评估自己面临各种生活情境时所做出的选择倾向,而非延迟的时间和等待、自我调控的策略。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法,问卷信度达72。虽然DGQ测量的是个体的一般延迟满足倾向,并不是特定的职业延迟满足,但是在职业延迟满足研究的早期,该问卷还是被广泛使用。例如Furnham(1987)采用了这一问卷考察了延迟满足和职业道德的关系。Miller等(2001)在研究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开发了多维工作伦理问卷(MultidimensionalWorkEthicProfile,MWEP),该问卷将延迟满足作为工作伦理的一个维度,其余维度分别是自我依赖、道德观、闲暇时间、努力工作、工作重心和时间浪费。在MWEP中,有7个项目用于测量延迟满足,例如“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是需要等待的”、“如果我想买某样东西,我会等待自己可以承担的时候再去买”、“那些需要等待的回报往往比立刻就能得到的回报更令人满意”等。该问卷同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方法,延迟满足维度的信度为83。虽然延迟满足只是MWEP的一个维度,但因为该问卷针对特定的工作伦理和职业道德,对于职业延迟满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也被广泛采用,比如vanNess,Melinsky,Buff和Seifert(2010)采用该问卷研究了大学生和在职人员在工作伦理以及延迟满足上的差异。由于有针对性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较为少见,刘晓燕等(2007)编制了具有本土化特征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该问卷包含两个维度,分别是工作延迟和职业生涯延迟,共8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工作延迟是指为了正在做的工作的延迟满足,例如“我经常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而加班到深夜”;职业生涯延迟是指为了将来更高的职业生涯目标而延迟满足,例如“为了提升到一个较高的职位,任劳任怨的等上几年也是值得的”。工作延迟和职业生涯延迟的信度系数分别是76和71。康艳红(2009)也编制了包含12个项目的职业延迟满足问卷,同样采用李克特4点评分,但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工作延迟满足、职业延迟满足和持久性,信度系数分别为85和80,其中,工作延迟满足和职业延迟满足的内涵和测量项目与刘晓燕等(2007)所使用的相似,而“持久性”维度表示个体对于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规划及因此而放弃的满足是否能持久,例如“我对自己选定的目标很坚持”、“为了达到自己预定的职位,任劳任怨等几年也是值得的”,这一维度试图反映个体在延迟时间与延迟维持方面的能力。由于现有的职业延迟满足测量问卷大多为自陈式,因此研究者试图通过更为具体的情境来测量个体与工作有关的延迟满足。比如Hesketh,Watson-Brown和Whiteley(1998)在研究与时间相关的价值折扣和工作选择之间的关系时,首先给被试呈现两份不同的工作,让被试评估自己对两份工作的兴趣程度(从10%到90%之间),然后告诉被试,在刚才的两份工作中,兴趣较小的工作可以很快得到,而兴趣较大的工作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等待的时间从1个月到12个月不等,让被试重新评估其选择。Hesketh等人通过这种基于情境的研究设计,来探究工作选择(或奖励)在人们心中的相对价值会因延迟期待的不同(如时间)而产生“价值折扣作用”(discountingofvalue)。Twenge,Catanese和Baumeister(2003)在考察社会拒绝对延迟满足的影响时同样吸收了情境测验的思想,他们创设的情境如下:“假设和你年龄相仿的一个朋友现有两份工作摆在他(她)的面前,工作A起薪很高,但是发展前途不是很大,而且薪水方面也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工作B起薪不是很高,但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不久之后薪水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你将建议他(她)选择哪份工作?”随后,再让被试就问题“你对自己将做出这个决定的确信度有多大?”作7点评分。情境测验法的最大特点是创设典型的工作与职业情境,来对个体延迟满足的选择倾向、延迟时间及策略等态度与行为变量进行较为具体化的测量,便于操作自我延迟和外加延迟满足范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社会赞许性问题,但其难点在于创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情境。自Furnham(1987)将延迟满足的研究引入工作与职业领域,并考察了延迟满足与职业道德形成的关系以后,延迟满足对个体工作与职业的影响开始受到西方研究者的关注。例如Miller等(2001)以某金融机构的126名员工为被试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延迟满足是工作伦理的一个维度,并且具有较强延迟满足倾向的人的工作绩效更加突出。Renn等(2005)指出,低延迟满足倾向是导致员工自我管理失败(self-managementfailure)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原因主要是延迟满足倾向较低的员工的注意力管理能力(attentionmanagement)也较低,因而无法抵制即时奖励的诱惑,难以克制即时满足的冲动,不利于员工对环境的监控以及自我管理。国内针对企业员工的相关研究也证实,职业延迟满足对许多个体变量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刘晓燕等(2007)研究发现,职业延迟满足与员工的职业承诺之间的相关达到41(p<01),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关为50(p<01)。康艳红(2009)的研究同样证实职业延迟满足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王增涛(2009)的研究表明,职业延迟满足能正向预测员工的工作投入。由此可见,增强员工的职业延迟满足倾向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国外,也有研究者关注个体职业延迟满足对组织的影响。Witt(1990)的一项以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表明,延迟满足与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r=4,p<01),那些愿意延迟满足的大学生对所在学校有着更高的组织承诺。虽然该研究的被试是在校大学生,但对工作与职业领域中的延迟满足研究仍具有启示作用。随后,Joy和Witt(1992)将延迟满足的研究引入组织公平的研究领域,以美国中西部一个小型工业基地的员工为被试,探究了延迟满足在程序公平影响分配公平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程序公平较高时,具有高延迟满足倾向的个体比低延迟满足倾向的个体体验到更多的分配公平。对这一结果,Nowakowski和Conlon(2007)认为,因为延迟满足倾向高的个体能够更多的将自己的行为指向未来,对待工作也就更加努力,在结果分配时能够得到更多,也就感受到更多的分配公平。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协调人际关系、成功适应自然的必要条件。“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实验并未就此结束。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但是这都是参加者说的,和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难免有些出入。”米歇尔解释说。现就职于哥伦比亚大学的米歇尔教授继续深化这项研究。他挑选出一些当年实验的参加者,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仪为他们的脑部进行扫描,希望通过对比扫描图,找出大脑对“延迟满足”能力起作用的特定区域。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不同的基因测试,以研究是否存在控制“延迟满足”能力的遗传因素。如果米歇尔和他的研究团队获得成功,那么就可以确定自我控制能力对获得成功的重要性。几十年来,心理学家一直认为智商高低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米歇尔则认为智商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自我控制能力,就算是最聪明的孩子也要完成家庭作业。“我们通过棉花糖实验测试的实际是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说,“这项实验迫使孩子们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都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但怎么做才能得到呢?”对于当年的实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程度。很快证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自我控制能力呢?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在米歇尔看来,这个棉花糖实验对参加者的未来有很强的预测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米歇尔说,“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米歇尔和同事们还发现,甚至在19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可以看出“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把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观察不同婴儿的反应。结果,有些婴儿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克服母亲离开的焦虑情绪,比如玩玩具。当等到这些婴儿5岁大时,研究人员给他们做了同样的棉花糖实验,实验显示,当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抵挡棉花糖的诱惑。不难得出,“延迟满足”能力有基因因素的影响。但是米歇尔不愿轻易下这样的结论。他认为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培养同样重要。比如,通过给不同阶层的孩子做同样的实验,他发现穷人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生长在贫苦家庭的孩子相对处理‘延迟满足’的机会就少,而如果不实践就无法找出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米歇尔说,“所以后天的培养很重要,就像我们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一样,要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米歇尔找到了一个培养“延迟满足”能力的捷径。或许可以通过教孩子用不同方式看待棉花糖来培养着这种自制力,比如把棉花糖看成一幅画。他说:“如果孩子们意识到学会转移注意力和思想就能实现自我控制,那么他们就成功了一大步。现在,米歇尔正在准备一项大规模实验,对象是费城、西雅图和纽约的4-8岁在校学生,旨在证明这种“延迟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成功培养。尽管在之前的实验中,米歇尔通过让孩子把棉花糖想象成云朵而延长了他们等待的时间,但是这种方法的持久性还有待证明。换句话说,米歇尔想知道是不是这些小把戏只在实验时起作用,孩子们能否学会这些方法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如选择看电视还是做家庭作业。研究人员在课堂上进行了初步实验,找出了从心理学角度教授孩子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即通过演示具有示范作用的录影带,让孩子们从录影带中的同龄人身上学习怎样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管这种方式的教授很有效果,但米歇尔依然有顾虑。因为当学生们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个相对不受控制的环境,很可能这项实验会失败。米歇尔知道最重要是让学生们把自我控制的方法变成习惯。“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的作用很重要”,他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走向高考】2022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性测试题13
- 【Ks5u解析】福建省福州一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理综第三次模拟训练化学试题
- 2025年度杉木木材进口合同范本6篇
- 第六章总体发展战略
- 眼睛视功能训练(调节集合)
- 零部件加工分类
- 食品冷冻冷藏技术考核试卷
- 香精在箱包与皮具市场的品牌提升考核试卷
- 云桌面性能监控与优化-洞察分析
- 卫星导航定位精度提升-第2篇-洞察分析
- 2024年全国《国防和兵役》理论知识竞赛试题库与答案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及实施方法研究报告
- 2024年07月11026经济学(本)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合同3篇
- 2024年01月11289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检验科各专业组上岗轮岗培训考核制度全6页
- 钣金与成型 其它典型成形
- 工程停止点检查管理(共17页)
- 爬架安装检查验收记录表1529
- 2021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