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中段考试语文试卷班级:姓名座号:成绩:。第一部分基础(24分)1.古诗文默写(1)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王绩《野望》)(2)崔颢的《黄鹤楼》中情景交融,抒发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3)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抓住莺歌燕舞描绘早春明媚风光,给人无限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案】①.树树皆秋色②.猎马带禽归③.日暮乡关何处是④.烟波江上使人愁⑤.乱花渐欲迷人眼⑥.浅草才能没马蹄⑦.山随平野尽⑧.江入大荒流⑨.月下飞天镜⑩.云生结海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禽、暮、愁、蹄、随。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1)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dānjīngjiélǜ(),青丝变白发。(2)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zhènlóngfākuì(),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wúchùdùnxíng().(3)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cuàngǎi()历史教材。【答案】①.殚精竭虑②.振聋发聩③.无处遁形④.篡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dānjīngjiélǜ——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zhènlóngfākuì——振聋发聩,指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wúchùdùnxíng——无处遁形,没有办法可以隐藏形迹。cuàngǎi——篡改,指有意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3.下面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B.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C.第一位参加航天飞行的“平民”——37岁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虽然没有实现上两次“太空课”的愿望,却以自己探索太空的勇气,为全世界上了惊心动魄的一课。D.我再三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可他就是不听,真是不言而喻。【答案】D【解析】【详解】A.语重心长: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使用正确;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C.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使用正确;D.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用在此处与“再三向他解释,可他就是不听”相矛盾;故选D。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平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把“加快”改成“加强”)B.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把“及时应对”与“随时发现”对调。)C.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的依据之一。(在“被”前面加上“是否”,或删除“有没有”。)D.莫言之所以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是他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删除“的原因”或“之所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A.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建设”。故选A。5.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中新社香港10月13日电“占中”非法集会持续超过两星期,香港警方13日在金钟、旺角等地展开清理“占中”非法集会所搭建路障的行动,已经成功重开7处路段,但多名“占中”示威者试图阻挠警方执法,并与反“占中”的市民有言语冲突。当日下午约2时,一批的士司机驾驶20多辆的士到金钟道要求重开道路,一边慢驶一边按响喇叭,声援警方执法,但却遭到“占中”示威者的无理辱骂。【答案】香港“占中”者阻挠警方清障,与反“占中”者言语冲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材料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概括。结合“‘占中’非法集会持续超过两星期,香港警方13日在金钟、旺角等地展开清理‘占中’非法集会所搭建路障的行动”“多名‘占中’示威者试图阻挠警方执法,并与反‘占中’的市民有言语冲突”可概括为:香港“占中”者阻挠警方清障,与反“占中”者言语冲突。第二部分阅读(46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1)互相轩邈()(2)经纶世务()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8.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B.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C.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D.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答案】6.①.轩:向高处伸展。②.经纶:策划,治理。7.(1)(山峦)凭借(高峻)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先恐后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的山峰。(2)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8.D【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2)句意为: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经纶:策划,治理。【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轩邈: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千百座山峰。(2)句重点词语:鸢飞戾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世务者: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经纶,策划,治理。世务,政务。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有误,应为“以动写静,反衬出山林之寂静”;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浅青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一看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②之归,治之,旬日③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④创鹜之报也。【注释】①鹜:野鸭子。②奉:用手捧着。③旬日:十天左右,古代的一旬为十天。④盖:大概。9.解释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1)频频颔之()(2)妇不忍市之()(3)微闻禽声()10.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9.①.点头②.卖,动词③.隐隐约约10.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11.1.有付出就有回报!2.人为善终有善报,勿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3.做人善良,并要知恩图报,这样才能引起别人对你的尊重。【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句意为:频频点头。颔:点头。②句意为: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市:卖,动词。③句意为:隐隐约约(不经意间)听到了鸟叫声。微:隐隐约约。【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本句句意为: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熟视之”中的“熟视”和“之”分别表示动作和对象,因此可以在其后断句;“乃鹜也”中,“乃”为判断词,“鹜”为名词,表示判断的结果,在此断句;“妇就之”中,“妇”是主语,“就之”是谓语,表示妇女的动作,所以在此处断句;“见其两翅血迹斑斑”中,“见”是动词,“其两翅血迹斑斑”是宾语,描述了所见的内容,也应在此处断句。“疑其受创也”,“疑”表示怀疑的动作,“其受创也”表示怀疑的内容,这两部分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但在意思表达上又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此处断句。故划分为: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农妇在河边拾柴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鹜(野鸭),并将其带回家治疗。鹜伤愈后,对农妇频频点头致谢。一个月后,数十只鹜来到农妇家的园中栖息,并产下许多蛋。农妇不忍卖掉这些蛋,于是孵化它们,得到了一群小鹜。两年后,农妇家因此变得小有富裕,这被认为是那只受伤鹜的报答。故事传递了善有善报、善待生命的美好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善有善报,善待生命会得到美好的回报。农妇因为她的善良和同情心,救助了一只受伤的鹜,并得到了鹜群的回报,最终使她的家庭变得小有富裕。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也鼓励我们在生活中要善待他人和动物,积极行善,因为善良的行为最终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或需要帮助的生命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给予关爱和帮助。我们的善良和同情心不仅能够改变他人的命运,也能够丰富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成为更加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点睛】参考译文: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隐隐约约(不经意间)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呻吟声),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好像是在感谢。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大概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呀!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实用类文本阅读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吗方舟子①最近,卫生部终于让步,拟从明年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个决定也受到了众多质疑,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赞成禁用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长久以来已被妖魔化,人们对之本就疑虑重重,巴不得什么食品都是“纯天然”的,如果换一种食品添加剂做调查,结果估计也差不多。但是监管部门在决定批准或禁用某种食品添加剂时,不能听从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公众的直觉,而应该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如果有科学证据表明面粉增白剂真的是有害无益,当然应该禁用,不用等到一年后。但是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②刚磨出的面粉颜色发黄、粘性大、弹性差,用它做面点不仅不好看,还不好吃。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但是长期储存不仅占地方,而且面粉容易发霉和滋生害虫、老鼠,并不卫生。使用增白剂和后熟剂能让面粉的后熟过程缩短为2~3天。③面粉增白剂用得最多、成为众矢之的的是过氧化苯甲酰。那么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毒性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动物实验未发现过氧化苯甲酰对生殖、发育会有不良影响,也没有证据能表明它是致癌物,所以国际上没有将它列为致癌物。国内有专家称长期服用过氧化苯甲酰“会造成苯慢性中毒”,并没有科学文献能支持这种说法。④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几乎全部(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作为防腐剂大量地用在食品中,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碳酸饮料中含有苯甲酸200毫克/千克,喝一瓶500毫升的碳酸饮料摄入的苯甲酸的量相当于几斤使用过过氧化苯甲酰增白的面粉中苯甲酸的量。所以有专家从生成苯甲酸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是没法令人信服的。⑤还有专家从过氧化苯甲酰会破坏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角度反对使用过氧化苯甲酰,甚至说:“面粉是贫困地区人摄取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而现在局面是孕妇一边吃着加有增白剂的馒头,一边还要服用叶酸。”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⑥因此过氧化苯甲酰在国际上被普遍作为食品增白剂使用,除了用于面粉,还用于奶酪的增白等。1997年开始欧盟禁用了面粉增白剂,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建立)的最新标准仍把过氧化苯甲酰列为面粉增白剂,最高限量为75ppm。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将它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合理使用的范围内不做限量。加拿大的限量则高达150ppm。中国的国家标准反而比较保守,限量为60ppm,实际上普遍超标使用,用量大约是100ppm,但也没超过加拿大的标准。现在则干脆要禁用,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选自《中国青年报》,2010.12.29。有删改)12.面粉“后熟”结果是(1)(2)13.本文反对专家认为面粉增白剂“有害无益”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述理由。14.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中的“这些”指的是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等维生素。B.文章最后一段主要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的面粉增白剂的最高限量比以面包为主食的美国、加拿大还严格。C.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将全部变成了苯甲酸,而苯甲酸无毒,使用量比过氧化苯甲酰高得多D.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过氧化苯甲酰列为合法的面粉增白剂,在一定范围内不做限量。【答案】12.(1)变白(2)形成面筋,让面点口感更好13.①过氧化苯甲酰没有急性毒性②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③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14.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②段“因此传统上在供食用之前都要先把面粉储存几周到几个月让它自然‘后熟’。面粉发黄是由于其中含有微量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是叶黄素),在储存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将类胡萝卜素氧化,面粉就逐渐变白了。同时氧气也促进了面筋的形成,让面点口感更好”可知,面粉“后熟”的结果是变白和形成面筋,让面点口感更好。【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③段“那么过氧化苯甲酰是否对人体有害呢?我们首先要看它是否有急性毒性。毒理学衡量物质的急性毒性的常用指标是半致死量,也就是能导致一半的实验动物死亡的用量。半致死量越高,毒性就越低,口服过氧化苯甲酰的毒性极低,对大鼠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5克,毒性比食盐还低(食盐的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3.6克)”概括可得:过氧化苯甲酰没有急性毒性;结合④段“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水果、奶制品、肉类)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概括可得:苯甲酸天然存在于某些食品中,本身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结合⑤段“其实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即使维生素保存最好的全麦面粉,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K的含量分别只有每100克面粉含5微克、44微克、0.7毫克,而人们每天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量分别为(大约)2000微克、400微克、15毫克,都可以忽略不计(其中面粉中叶酸的量似乎不少,但天然叶酸不稳定,在储存、烹饪过程中会损失一半以上,剩下的又只有大约50%能被人体吸收)”概括可得:面粉中这些能被氧化破坏掉的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含量极低或难以被人体利用,本来就不具有营养价值。【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有误,结合④段“过氧化苯甲酰加到面粉之后,几乎全部(91%以上)变成了苯甲酸。苯甲酸的毒性要高一些,半致死量是每千克体重1.7克”可知,选项表述有误;故选C。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父亲①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②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③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④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⑤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15.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16.“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17.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18.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答案】15.这样写,用时间的变化突出了挖掘过程之长,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热爱。16.强调了迫切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愿望;突出了父亲热爱儿子,希望尽快救出儿子的真挚感情。17.“不论发生什么,我(你)总会跟你(我)在一起。”这句话不但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和行动,也给了儿子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18.儿子的品德与父亲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父亲让儿子在生命绝望中获得了信心,才使得儿子有父亲的精神,也从中看出了儿子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因为他坚信他爸爸说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这句话,也正是这句话给了他信心,不让他再害怕,所以他让其他的孩子先出来。(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紧扣题目,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表现了时间的变化,可以更直观地突出他挖掘过程之长。他挖了这么长时间,是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所以体现了父亲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热爱。【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联系第③段中的“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可知,反复的修辞,强调了他迫切想要得到别人帮助的愿望,有了别人的帮助,他的挖掘进度就会快很多,儿子生还的希望也就更大。所以反复的修辞还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希望尽快救出儿子的感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根据第②段中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末段中的“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可知,这句话体现了父子心灵相通。父亲对儿子说了这句话,儿子就记在心里,身处困境也始终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父亲也真如儿子所想,一直在努力救出儿子。根据第②段中的“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可知,”这句话坚定了父亲抢救儿子的决心和行动。根据末段中的“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可知,这句话也给了儿子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巨大的精神力量。【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末段中的“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可知,儿子身处困境,但一想到父亲说的无论发生什么,他总会和自己在一起,这句话增强了儿子的信心与勇气,变得不再害怕。另外父亲这句话里体现出来的对他的责任与担当也影响了他,让他在绝境中能舍己为人,让其他同学先出来。第三部分写作(50分)19.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有无数的回忆留在我们的心中,可以是一种情感,如感动、悲伤、恐惧;可以一件事,如秘密;也可以是一件物品,如一朵木棉花,一支笔……请以“留在心中的____”为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能透露相关的个人信息。【答案】例文:留在心中的感动又是一个柳絮飘飞的季节,我望着漫天的柳絮,思绪竟也像这轻盈的柳絮随风而起。(提分点:由景生情,唤起心中珍藏的思绪,文章开篇下笔不凡,以情动人。)去县中就读的那一年,父亲外出,母亲脱不开身,叫弟弟送我。那天,风很大,弱小的弟弟挑着两筐沉甸甸的行李,在沟沟洼洼间晃荡。瘦小的身子像根离地的芨芨草,颤颤地颠簸在荒野里。我默默地跟在后面,静静地听着小弟肩上绿竹扁担的“吱吱”叫声。血色的夕阳,染红了草尖树梢,把小弟蜡黄的脸映得像红山茶一样。“姐,前面就是状元溪,八爷说,叫声状元溪,来年准能考中。”小弟一脸灿然,凌乱的头发,一双可盼的眼。弟弟放下扁担,理了理乱发说:“姐姐,我帮你叫,我声音大。”弟弟像山里娃赶集似的掩不住喜色。田野间,弟弟站在江水翻涌的河堤上,夕阳柔柔地裹住他,像芦苇荡中的丹顶鹤。小弟把小手捂成海螺状,微微耸起身,深吸着瑟瑟的秋风,一个嘹亮的长音牢牢地抓住秋风,在水面上,在麦子草坡间飘荡—(提分点:特写镜头,展现弟弟的纯真和善良,令人感动。)“姐,你能中,准能中!”冷风正凶,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归巢的鸟儿,染红了小弟伫立的身影。“姐,你听,有回声了,你听,你听!”小弟回眸间一脸喜悦,我的眼眶湿润了。远处的回音,嗡嗡的,一片模糊,我却听得清晰、真切。“姐,你准能中!”小弟那黑亮的眼睛,定定地凝视了我一阵,又默默地挑起了行李筐赶路。夕阳收起最后一抹霞光,暮色淡淡地袭来。凝视着瘦弱的小弟,挑着硕大的箩筐,颠簸着隐入暮色,我泪流满面……扑面的柳絮把我从回忆中唤醒,在将近中考的日子里,我要迎接每一个朝暮。不管未来的日子里,我是否能感应到小弟那声呼喊的灵气,不管是否有风有雨,小弟,你给了我一生的感动,永远是我心弦上那不逝的风景。【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自由度较大。可填入的很多,可写人、可写事、可写物,可写情感,如感动、温暖、记忆、眷恋、风景……。核心点在于“留在心中”,也就是说,你所写的应该是“留在心中永远难忘的”,写事件,那就要把事件叙述完整,并且写出给自己所带来的影响与启迪。比如,写《留在心底一支笔》,就必须详细刻画跟这支笔相关的人或事,写出其为什么留在心底,给我带来的感动或启迪。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阅读下列名著片断,回答小题。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二海里远的海中。“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说,“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