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考历史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中考历史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的照片。两岸领导人历史性的握手时间长达70秒左右。“习马会”翻开了两岸关系新的一页。能够实现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的最重要前提是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两岸相互尊重、互补互利原则C.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干涉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周恩来先后接见了尼克松总统,并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尼克松总统访华意味着()A.美国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D.美国从此不再干涉中国内政3.下图漫画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态度的转变,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B.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遭到经济危机破坏D.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4.下列图片中的两位人物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彻底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5.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C.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唐朝制度先进,疆域广大6.下面是新中国成立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B.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其中明治维新时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举措是A.废藩置县B.忠君尚武C.殖产兴业D.海外殖民8.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6万多人。其直接原因是A.独立战争爆发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C.法国大革命的推动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9.“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材料强调这场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全国人民的团结抗战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争C.世界正义国家的支持 D.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0.下面是合肥育英学校的小伟同学在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B.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帝国起源于爱琴海区域11.据考古发现,半坡远古居民已经能够A.种植水稻B.种植粟C.建造干栏式房屋D.使用青铜器12.如图是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用教材,其内容主要涉及A.中药辨认与中医治疗术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C.历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 D.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艺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哪些重大措施?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在改革过程中,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14.列举出17世纪、18世纪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的资产阶级革命15.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请简述: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问题的史实,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成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是D。2、C【解析】

据题干“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毛泽东、周恩来先后接见了尼克松总统,并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得到改善。故选C。中国加入联合国时间是1971年,A项错误。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中美关系改善并不意味着美国从此不再干涉中国内政,D项错误。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及影响。3、B【解析】

根据漫画信息可知,西方国家开始认为苏联的一五计划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大吃一惊,这一转变从侧面反映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1928-1937年苏联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时间是1921年到1928年,A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主要在农村进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4、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起来,故A符合题意。彻底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辛亥革命,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起点。5、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利,唐帝国闻名世界,唐朝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引起了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和敬仰,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B项符合题意;ACD项也不同程度促进了对外交往发展,但根本原因是唐朝综合实力的强大,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新生的中国政权。1950年至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战争,取得了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因此,题干中的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相同的重大意义,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土地改革的完成,巩固了新生的中国政权,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殖产兴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殖产兴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符合题意;废藩置县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不符合题意;忠君尚武不属于明治维新内容,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不是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8、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中,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这是“1864年,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到166个,达到1.6万多人”的直接原因。故D符合题意;独立战争爆发时间是1775年,与题干的“1864年”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1783年,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和美国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9、A【解析】

材料描述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根据“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可知,抗日战争实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全民族团结抗击外敌,民族意识空前觉醒,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但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选择,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全民族的抗战,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的选项即可。10、C【解析】

依据帝国笔记“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由此可以看出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传到世界各地,罗马帝国征战时,把拉丁文传到了被征服的地区,成为官方语言。结合课本所学,罗马帝国的征战,客观上把先进的文化带到落后地区,促进人类文明传播。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由材料“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管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ー”、“罗马帝国成为地陪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断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和“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强调了罗马帝国的扩张,传播了基督教,拉丁文、希腊、罗马文化。由此得出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美文明传播。1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故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B符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故C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不会制造青铜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

依据题干“中国文学史”的信息可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属于文学内容,可以是题干涉及的内容,B符合题意;中药辨认与中医治疗术属于医学方面,不可能在文学史中体现,A排除;历代土木工程中的智慧和古代著名的工匠及工艺属于建筑和手工业范畴,不可能在文学史中体现,CD排除;故选B。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商鞅变法(1分)(2)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每项1分,共6分)意义: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分)。(3)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2分);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或言之有理亦可)(2分)【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此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经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快了北方的封建化进程。(3)此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及借鉴意义。这两次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从这两次改革中,我们能够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商鞅变法;人教版七年级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4、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1789-1794年的法国大革命【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美都位于大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