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区台营学区中考二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宣传画。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C.“弱者”迅速恢复 D.“弱者”被肢解瓜分2.有研究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A.世界贸易组织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相互依存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B.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爆发了4.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105年前的巴尔干半岛笼罩着战争的阴云,人们生活在“火药桶”旁,最终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A.三国同盟的建立B.萨拉热窝事件C.三国协约的出现D.巴黎和会的召开5.“百代都行秦政制”指的是秦朝开创的制度被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这个“制”包含了下列哪一项内容A.科举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6.美国在野党批评,总统访问核爆地广岛是“谢罪交友”,中国媒体认为日本更应该来南京;美国媒体认为日本首相也要来…才行。“…”处应是()A.华盛顿B.珍珠港C.纽约D.波士顿7.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动用一百万人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投入了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秦始皇陵。这一记载说明秦朝A.赋税沉重B.国力强盛C.实现统一D.徭役繁重8.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A.元老B.元帅C.执政官D.元首9.1927年,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转移到了图中的…A.A B.B C.C D.D10.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A.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C.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11.下图(铁木真1162-1227年)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89年发行的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金银纪念币(第6组)中的一枚金币,纪念的是中国历史上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组织家和勇士。下列关于这一杰出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统一了蒙古草原B.他的本名叫铁木真C.他建立了蒙古政权D.他率蒙古军队灭金12.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经过三个月谈判,双方签订协议,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但是殖民地的主权还是属于王室的。谈判内容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A.获得财富 B.传播基督教 C.掘取殖民地 D.和平交往1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B.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出土文物是研究早期人类活动的主要证据。下列文物能够反映商朝文明状况的是A.猪纹陶钵B.甲骨文C.鱼纹彩陶盆D.铁制农具15.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6.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17.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以下属于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18.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这局面得到扭转主要得益于A.国有企业的改革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经济特区的设立D.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观察下面中国古代史朝代线索,对于其的叙述,符合史实的一组是①A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B朝代在统治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③C朝代统治末年火药外传④D朝代统治者初期采用了重武轻文的措施,加强了皇权专制⑤E朝代完成统一与A朝代的建立相距了1491年⑥F朝推行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进步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⑤20.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主要内容都是废除农奴制C.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D.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21.他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他是A.秦始皇 B.张骞 C.汉武帝 D.班超22.“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炀帝此举”是指A.建立隋朝B.统一全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23.唐朝是一个的开放、自信的王朝,它的自信不仅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还体现在她无私宽广的胸襟,积极传播自身文化。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后一方面的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游C.唐蕃和亲D.唐蕃会盟24.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____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1898年,光绪帝下令开设的全国最高学府______________,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26.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________诞生。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诞生。为了实现________地区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27.欧美主要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核心是欧美国家步入近代社会。“提倡人性、率先对天主教会进行批判”的是________________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英国由“人治”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调转脚跟,形容时间短)而亡……今我朝罢垂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首章》材料三……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辖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大臣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摘编自《中国历史同典》根据材料一,指出图7是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形势图?材料中长城的起止点分别位于哪个地方?结合所学说明材料二中明太祖对秦灭亡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明太祖“罢相”的目的是什么?指出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机构?综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哪一发展趋势?29.(6分)阅读材料,辨析作答。(1)根据材料,指出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有人认为,相较于新航路开辟带给世界的影响,郑和下西洋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0.(7分)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三请对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依据题干“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宣传画”和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900年发生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弱者”即清政府,“弱者”最终灭亡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使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弱者”成为“木偶”,故B符合题意。“弱者”迅速恢复与史实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弱者”被肢解瓜分是甲午中日展战争的后果,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仔细观看漫画可以发现,这一漫画中一群人在痛打一个弱者。通过题干中的“1900年”这一时间提示,可以看出此漫画表达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同侵略中国。由此可见,漫画题型一般包括漫画(人、物)、文字、注释、题干等要素组成,解题中必须审清这些要素。2、D【解析】

根据“发展中国家经济年增长速度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就有可能下降1%”反映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经济互相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对方而独立生存。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3、C【解析】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故C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排除A;九一八事变促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排除B;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排除D。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需要区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4、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当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检阅完军事演习,乘车回市政厅途中,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死,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萨拉热窝刺杀事件。选项B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军事集团,D巴黎和会的召开是在一战结束后。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及其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且为以后历代王朝使用,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6、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所以美国媒体认为日本首相也要来珍珠港“谢罪交友”才行。故选B。7、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动用一百万人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投入了七十万人修筑阿房宫以及自己的秦始皇陵。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征发大量民工服徭役,秦朝徭役繁重,这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秦朝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灭亡,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8、C【解析】

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罗马城发展而来。罗马共和国时期没有君主,国家的最高官职是执政官。罗马共和国属于奴隶制共和国,领导机构由由贵族元老院组成,贵族元老院选出的执政官为最高官职。AB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9、A【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武装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1927年8月7日,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到湘赣边界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图片中A的位置是井冈山根据地所在地方,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解决本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结合一定的地理方位知识,学会分析材料,学会看历史地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D【解析】

依据材料“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三次上书宰相,也希得荐举”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科举制下,门第观念依然很重,即使有才能也不一定科举成功。结合课本所学,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说明唐代科举淡化了门第出身,但还是存在门第观念。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出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没有提到科举考试考风问题,没有涉及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11、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1227年,西夏政权亡于蒙古政权。但1234年蒙古灭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此时成吉思汗已经去世,所以关于这一杰出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他率蒙古军队灭金,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成吉思汗有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2、A【解析】

依据“1492年4月17日,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经过三个月谈判,双方签订协议,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的信息可知,谈判内容反映了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是为了获得财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推动欧洲人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于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走上了探寻新航路的道路,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熟练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13、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最能体现“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故D符合题意。AB不是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C主要是适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4、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下列文物能够反映商朝文明状况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文字,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对研究商周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所以文物能够反映商朝文明状况的是甲骨文,B项符合题意;A项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C项是半坡遗址出土的,D项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5、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B项是一战当中的事件,也属于历史现象;C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属于历史现象的本质;D项对一战结果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历史现象和本质的却别。历史现象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历史现象的本质是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6、C【解析】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17、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个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北宋和南宋是汉族政权,不属于少数民族政权。所以①③⑤符合题意,故选B。18、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开始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B项是对农村经济进行的改革;CD项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A项符合题意,故选A。19、A【解析】

根据图片可知A是秦朝,并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以①符合史实,必选,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B是东汉,东汉统治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所以②符合史实,必选,因此可以排除C、D选项。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C是唐朝,火药外传是在唐朝之后,所以③不符合史实。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D是宋朝,统治者初期采用了重文轻武而不是重武轻文的措施,所以④不符合史实。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E是元朝,元朝完成统一与A朝代秦朝的建立相距了1492年而不是1491年,所以⑤不符合史实。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F是清朝,清朝推行了文字狱和八股取士,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所以⑥符合史实。综上所述,本题选A。【点睛】本题选项属于组合型,一般用排除法可尽快选出答案。20、B【解析】试题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的只是俄国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无关,故选B。考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点评:考查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的识记和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比较能力。21、B【解析】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被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B符合题意;秦始皇建立秦朝,A排除;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C排除;班超在东汉时期出使西域,D排除。故选择B。22、C【解析】题干的“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大体意思是促进了多年的国运,造福后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是我国古代最宏伟的工程之一,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大大加强了南北联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同时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运河所经之地,城市兴起,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所以说这是为后世开万世之利。故C符合题意;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是隋文帝,故AB不符合题意;创立科举制的是隋炀帝,但与题干的“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题干的“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认识题干材料大意是隋炀帝的举措促进了多年的国运,造福后世。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后世开万世之利。23、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故A符合题意;玄奘西游、唐蕃和亲、唐蕃会盟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积极传播自身文化”是解题的关键,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24、A【解析】

依据扞材料的内容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向我们说明了洋务运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开辟中国近代化的,材料中的“自强”是洋务运动的前期的口号,A项符合题意;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材料也没有涉及五四运动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1)大学(2)免费义务教育(3)京师大学堂【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提高了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光绪帝下令开设的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26、古印度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古印度诞生。(2)依据所学可知,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诞生。(3)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实现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27、但丁《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13世纪末意大利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之一,以长诗《神曲》而闻名,他被认为是中古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最伟大的诗人,也是西方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英国由“人治”社会过渡到“法治”社会,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秦朝西起临洮、东至辽东。(2)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所以明太祖的认识不正确。加强皇权,防止大臣专权。(3)军机处(4)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7是我国古代秦朝的形势图,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秦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发挥了巨大的军事防御作用。(2)依据材料二“自秦始置垂相,不旋踵(调转脚跟,形容时间短)而亡……今我朝罢垂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领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明太祖对秦灭亡原因的认识不正确,因为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明太祖“罢相”的目的是加强皇权,防止大臣专权。(3)依据材料三“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管辖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军机处,这一机构的建立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顶峰。(4)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29、(1)次数多,规模大(2)示例1:不同意。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发展朝贡贸易,其远航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示例2:同意。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和明朝中后期闭关政策的执行,远航最终被作为弊政停止。明朝的经济仍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解析】

(1)根据材料的表格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方航海家相比,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次数多,规模大。(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这个观点,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航行都早得多,远航规模也大得多。但郑和下西洋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和明朝中后期闭关政策的执行,远航最终被作为弊政停止。明朝的经济仍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资本主义经济仍处于萌芽阶段。而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却得以迅速发展。30、(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