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1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2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3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4页
第一课《老子》十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十章学习目标壹叁贰肆了解老子以及其思想和作品;弄清“无事”“不争”“无为”等观念;善于运用抽象思维,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把握各章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认识《老子》关于“道”的观念以及“无为”的思想。反复诵读,感受其哲理诗般的语言风格;新课导入

有人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杂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具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不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一知人论世人物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人物简介作品介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二理解大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上善的人如同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夺,汇聚在人们厌恶的低洼之地,因此,近于大道。他居于低洼之地,思虑深邃宁静,交接善良之人,说话遵守信用,为政精于治理,处事发挥特长,行动把握时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没有过失。接近、相似。喜欢低卑沉静深渊予,指和别人相交。同“政”过失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指青、黄、赤、白、黑……宫、商、角、徵、羽酸、甜、苦、辛、咸败坏打猎指金、银、珠、玉等珍贵物品伤德败行指仅求生活温饱指耳目声色之欲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译文】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形容、描述。迟疑不决战战兢兢、如临深渊。警觉、戒备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消散敦厚未经加工的木材浊水安定同“敝”,破旧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译文】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屈、弯曲。凋敝。范式。彰明。夸。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取法,效法浑然一体,自然天成循环运行停止根本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译文】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过失、缺点古时人们用作计算的器具。关门的木栓顺应常道凭借资取、借鉴。幽深而精妙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这里指巧智欲望增加减少顺其自然治理如果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下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种情形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贫穷;人民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陷于混乱;人们的技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闹得厉害;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是不断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标准,准则,这里指清静无欲出奇无为、任其自然更加明白、明显。自然顺化自然端正自然富足自然淳朴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不论别人对自己的怨恨有多大,都要用清静无为的道德来应对。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怨恨恩德考虑、处理开始诺:允诺、应许。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真实可信的话。渊博。私自积藏巧辩、能说会道。华丽之言三文本探究文本探究思考:第一段(第八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阐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比喻,用水性来比喻上德者的人格。水最显著的特性和作用是:一、柔。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滋润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完善的人格也应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处众人之所恶。”别人不愿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他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坚忍负重,居卑忍辱。他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但不和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文本探究思考:第一段(第八章)“上善若水”,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①利万物不争:它随物赋形,一切顺应而已②居善地:

水顺应自己本性,把自己放在了最低的位置,不为众人的好恶而改变③心善渊:水之下为宁静之深渊,不动不燥;④与善仁:水利万物,既不偏私,亦无邀誉之心;⑤言善信:水清澈透明,真实可信;⑥政善治:水顺性自然,无为清净;

⑦事善能:水不执于一,随物赋形,随能举事,尽人之用;

⑧动善时:水冬凝为冰,春融为水,行止合于时,顺应自然。文本探究思考:第二段(第十二章)何谓“难得之货”呢?为什么说“难得之货”会使人的行动受到损害呢?我们按老子所说的稀有珍贵之物,比如金银珠宝、华衣美食、玉璧、铜器、羽饰、武器等物品,正是由于“难得之货”珍贵稀有,才强烈地撩拨起了人们占有它的贪婪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人们的行为就会突然变得怪异反常,如盗贼爬房越脊、穿窬走户,甚至不惜草菅人命;权臣互相倾轧、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等等。从上面的阐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五色”、“五味”、“五音”之所以会伤害我们,就是因为其可以刺激我们的欲望,使我们的欲望无限膨胀。文本探究思考:第四段(第二十二章)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这章一开头就交代了主旨:曲则全,枉则直。懂得委婉迂回处理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更全面、更圆满的结局和结果。道德经里边非常强调的一种思想,就是善于处下,才能更多地获得。例证讲完了,下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抱一为天下式”。《道德经》里边“一”的理解是至为关键的,“一”就是统一。什么统一?阴阳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形成一个整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曲和全、弯和直,洼和盈,敝和新,少和多,都是对立的两面。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如果我们都固执己见,只懂得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来理解问题,那就叫“抱残守缺”。文本探究思考:第六段(第二十七章)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喻说?本章老子以“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喻说有道之人轻有形有为,贵无形无为。以此救人、救物,使天下无不救之人,无可弃之物;以此善待天下善人不善人,使之相反相成,以达到幽深精妙的境地。文本探究思考:第七段(第四十八章)如何理解“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指的是通过学习,我们的知识、见识和经验会不断增加,这是非常直观易懂的。例如,一个刚出生的人,随着他的成长和不断学习,他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验会不断丰富,这就是“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则是指当我们追求“道”的时候,需要逐渐减少自身的欲望和执念。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对真理的追求,或者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追求“道”的过程中,人们需要摆脱世俗的欲望和杂念,以一种更加纯粹和本质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表达的是一种追求知识、见识和经验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要逐渐减少自身的欲望和执念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道路上更加纯粹和深入。文本探究思考:第九段(第六十三章)如何理解“为无为,事无事”?“无为”并不是指完全不做事,而是指放弃过度干预,顺其自然,不强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过度干预事物,如企图改变别人的想法、控制他人的行动等等,而这种过度的干预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矛盾和争端。因此,“无为”也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涉他人的生活。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去捆住人民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四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尤①夫唯不争,故无尤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③怨天尤人④信造化之尤物也(《过小孤山大孤山》)过失,罪过特别,更埋怨,责备优异,突出一词多义容①故强为之容②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③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④仅容一人居(《项脊轩志》)⑤女为悦已者容(《史记·刺客列传》)描述容纳脸色,神色容许修饰面容一词多义伐①不自伐故有功②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③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④樅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⑤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⑥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谋攻》)夸耀讨伐,攻打砍伐击打功劳,功业攻破,破坏五语言特色语言特色①行文凝练畅达,采用大量的韵语。②文中运用了排比和对偶,词简义丰。③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六补充知识(高考必背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十二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于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