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_第1页
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_第2页
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_第3页
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_第4页
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一、选择题1.“敬天保民”思想是西周礼乐文化的内容之一,周人认为天命是一切的根本,但同时又认为天命不是固定的,天的严威与诚心,从民情上可以看得到。春秋战国时期继承了这一思想的主张是A.“法”的思想 B.“仁政”思想 C.“道”的思想 D.“尚贤”思想【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孟子的“仁政”思想强调统治者要以民为本,体恤民力,B项正确;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衣冠南渡一词最早出自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政权南迁,中原士族相随南逃,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该事件A.导致西晋政权灭亡,国家分裂 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使中原出现“五胡乱华”局面 D.滋养和提升了南方文化【2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晋末天下乱,中原政权南迁,中原士族相随南逃,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可知该事件是中原政权和人民南迁,南迁把中原的制度、技术、文化都带到了南方,有利于促进南方的发展,滋养和提升了南方文化,D项正确;中原政权南迁是因为西晋政权的灭亡,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五胡乱华是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对两首词理解正确的是A.豪放风格向婉约风格转变 B.创作背景与抗金斗争有关C.商品经济影响宋词的创作 D.时局变化影响宋词的创作【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苏轼的词展现的是豪迈的气垫,而辛弃疾的词则反映的是南宋偏安江南,国土丧失的忧国情怀,说明时局变化影响宋词的创作,D项正确;两词都是豪放派的,排除A项;苏轼的创作背景与抗金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雍正四年(1726年)发起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改土归流,重点就是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广西)。流官取代土司后,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废除原来土司的各种杂税盘剥,统一征收赋税,并且在当地修建城市、学校等。这些举措A.开启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直接管理B.有利于国家在西南地区开疆拓土C.加强了国家认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D.实现了清朝前期区域经济的平衡【4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废除原来土司的各种杂税盘剥,统一征收赋税,并且在当地修建城市、学校等。”可得出,通过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落实政府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开启”错误,排除A项;改土归流不是开疆拓土,排除B项;平衡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5.20世纪初近代商会诞生,其成员突破了乡缘和行缘的限制,旨在“保护营业,启发智识,维持公益,调息纷争”,商会拥有了“登高一呼,众商皆应”动员整个工商界共同行动的号召力,社会能量与影响格外引人瞩目。这反映了A商会带有浓厚乡土观念 B.近代商人组织能力增强C.商会隶属政府服务社会 D.商会政治空间极为有限【5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其成员突破了乡缘和行缘的限制”“动员整个工商界共同行动的号召力,社会能量与影响格外引人瞩目”可得出近代商从组织的动员及组织能力较强,B项正确;根据“其成员突破了乡缘和行缘的限制”可排除A项;商会不是隶属于政府,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商会与政治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6.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这有利于A.推动抗战取得胜利 B.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接管城市后经济秩序的稳定【6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党要团结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中共的工作重心要从农村转向城市,,所以这有利于接管城市后经济秩序的稳定,D项正确;抗战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接管城市后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接管城市后经济秩序的稳定,与革命统一战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1958年,毛泽东认为新出现的国家“既不是帝国主义国家,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民族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欢迎这些国家的这种中立的立场。”这说明新中国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积极地发展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C.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7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些国家既不站在帝国主义的一边,也不站在社会主义的一边,而站在中立的立场”、“我们社会主义阵营欢迎这些国家的这种中立的立场”,这说明新中国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不能得出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没有体现积极地发展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逐渐抛弃“阵营”式外交思维,没有体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项。故选C项。8.1984年全社会零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915万个,比1978年增长629.08%,其中国营商业网点减少40.1%,只剩下万个,集体网点达万个,增长55.86%,个体户达万户,增长近40倍即4000%。这些变化A.推动了商业管理体制的革新 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D.彻底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可得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商零售业的发展,商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是标志,排除B项;公有制的主体没有动摇,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法律选编》是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717802年)时期的一部“以民法为主,刑罚为辅”、倡导提升“仁爱”原则的法典,其“仁爱”原则主要体现在减少死刑、强调公平、限制父权及和睦家庭等方面。该法典旨在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限制帝国贵族滥用权力C.彰显皇帝仁慈减少刑法 D.维护帝国稳定促进繁荣【9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拜占庭伊苏里亚王朝时期的《法律选编》强调“以民法为主,刑罚为辅”,“倡导提升‘仁爱’原则,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维护帝国的稳定和统治,促进帝国的繁荣,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法律选编》实质上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排除A项;该法典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帝国稳定促进繁荣,不是“限制帝国贵族滥用权力”,排除B项;D项不是该法典的目的,而且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在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欧美工人运动中,德国各种工人协会仍是自由资产阶级的附属物;英国工人当时还在争取“公平的工资与合理的劳动日”;美国工人正在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俄国工人阶级正在形成,开始举行罢工,提出增加工资等经济要求。这反映了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B.劳资关系恶化引发了工人运动C.工人运动旨在实现平均分配 D.工人运动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10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德国各种工人协会仍是自由资产阶级的附属物”“美国工人正在争取八小时工作制;俄国工人阶级正在形成,开始举行罢工,提出增加工资等经济要求”可得出,当时工人阶级的斗争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对资产阶级还认识不清,说明其政治觉悟有待提高,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工人运动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平均主义,排除C项;材料与凯恩斯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表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城市人口的统计(单位:万人),这反映了时间巴黎伦敦柏林1800年1870年1880年1890年1900年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政治制度变革推动城市发展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自然增长 D.政府政策推动社会阶层流动【11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城市大量兴起,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A项正确;政治制度与城市化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B项;工业革命不能推动人口自然增长,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阶层的流动,排除D项。故选A项。12.投票背离率描述了一个或若干国家背离群体总体立场的程度。如图是七十七国集团在联合国大会部分议题上的投票背离率(1975—2011年),据图可知编者注: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A.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多极化的主要推力B.国际关系变化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团结C.七十七国集团逐渐成为政治经济实体D.第三世界在经济议题上始终保持一致【1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可得出在多极化时代,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只有团结,才能在变化的lbfi形势中维护自身的利益,B项正确;“主要”的主法错误,排除A项;七十七国集团并不是政治实体,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浮田和民(18591946)在《史学通论》中讨论史学的定义,引用了汉密尔顿、黑格尔等学者的观点。他给史学所下定义时说:“史学者,考究人类进化次序之学也。”“历史之特质,在于其事实之变迁进化非孤单独立,而前后相连络也,在于其能生发事实也。”美国史学家汉密尔顿说:“历史者,记时间的连续次第之现象者也。”浮田氏认为“此说未当”,因为“历史不但记时间之现象,并记空间之现象也。”他还指出“亚细亚者,文明起源之地也”;“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摘编自尚小明:《论浮田和民<史学通论>与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关系》材料二在20世纪20年代,有些人推行一种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用他们的话来讲,是要把线装书统统扔到茅厕里去。陈垣奋起抵制,他发表《元西域人华化考》,用以批驳那些民族文化虚无的论调。陈垣提倡要奋起直追,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把汉学中心从巴黎夺回北京,也得到曾大力主张西化的胡适、傅斯年的响应。抗日战争时期,陈垣更是著作《明季滇黔佛教考》《通鉴胡注表微》诸书,表彰中国历史上的忠臣义士,高扬抗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激情,极大地鼓舞了沦陷区军民的抗日斗志。——摘编自周少川:《与时共奋:陈垣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贡献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学通论》体现的史学研究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归纳近代亚洲史学研究的共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垣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13题答案】【答案】(1)特点:旁征博引,引用西方学者观点讨论历史问题;以进化史观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不盲从所引用观点,并对其进行批判与分析;强调亚洲文明的地位,批判西方学者对亚洲文明的攻击。共同点: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都强调要有本国的历史。(2)背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评价的影响;20年代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盛行带来的冲击;抗战时期民族危机加剧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反击了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宣传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抗战时期强调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鼓舞了沦陷区军民的抗日斗志;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引用了汉密尔顿、黑格尔等学者的观点。”得出旁征博引,引用西方学者观点讨论历史问题;根据“史学者,考究人类进化次序之学也。”得出以进化史观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根据“历史之特质,在于其事实之变迁进化非孤单独立,而前后相连络也,在于其能生发事实也。”得出不盲从所引用观点,并对其进行批判与分析;根据“欧罗巴者,文明之发达地也。”“苟无亚,何有欧?今欧人忘却亚人之恩,而反讪谤亚人……此言也,无理甚矣”得出强调亚洲文明的地位,批判西方学者对亚洲文明的攻击。共同点:结合材料可得出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都强调要有本国的历史。【小问2详解】背景:根据“在20世纪20年代”得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下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评价的影响;根据“用以批驳那些民族文化虚无的论调。”得出20年代民族虚无主义思想盛行带来的冲击;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得出抗战时期民族危机加剧需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根据“陈垣提倡要奋起直追,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把汉学中心从巴黎夺回北京”可得出反击了民族虚无主义思想,宣传发展中国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根据“表彰中国历史上的忠臣义士,高扬抗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激情,极大地鼓舞了沦陷区军民的抗日斗志。”得出抗战时期强调民族气节和爱国思想鼓舞了沦陷区军民的抗日斗志;结合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为我国1953—2007年期间几个年份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合计工科理科文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财经政法体育艺术1953年实际设置数数量2151071619165421132111比例(%)1001963年(目录)数量373164365326121017102736比例(%)1001987年(目录)合计工科理科文科农科林科医科师范数量6442047021455205722比例(%)1001993年(目录)合计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数量50493119131063551814037比例(%)1001998年(目录)合计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数量249341296653070161618比例(%)10036142007年实际设置数合计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数量641518384597882206355057比例(%)100281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拟论题(可任选一角度或整体)并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题答案】【答案】示例1:社会需求是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

说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仿效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工科专业数量大占比突出,针对性极强,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1963年:经历三年困难,我国从1960年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实行八字方针,调整失衡的比例关系。大学专业设置中,相应降低了工科专业的比例,农林专业的数量和总体比例有所增加。1987—2007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经济体制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变,国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进步,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应新形势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比例有了明显的调整,专业分类也更细致,更科学合理。综上所述,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示例2: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影响高校本科政法专业的设置。说明:195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确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高校开设政法相关专业,为我国我国民主法制事业培养相关人才。60年代,受经济建设领域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相对迟滞,高校政法专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给文革时期民主法制的破坏埋下隐患。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进一步健全法制、完善民主,新中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高校法学专业设置比重不断上升,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法治文明水平。综上所述,我们应不断提升中国法治文明水平,培养高质量政法人才。【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高校设置情况,通过对表格内容的分析可知每一时期高校设置专业的比重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一样,故考生可以从这里入手,拟定论题为社会需求是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重要依据,阐述的时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专业设置情况与当时社会发展需求相联系去论述清楚即可,最后进行简单的小结。除此之外,表格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是法学专业的数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是相关的,故考生也可从此处入手拟定论题为中国社会法治化进程影响高校本科政法专业的设置,阐述的时候一样就是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制化进程的相关史实与材料内容相互印证,最后小结即可。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生从其他角度说明,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真正的户籍制度到秦代编制户册才开始创立,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到了唐朝出现了最早的城乡户籍区分,城市人口称为坊郭户,农村人口则是乡村户,但唐代户籍实行编户与非编户的良贱制度,并没有为坊郭户单独设立户籍。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宋代的坊郭户包括官吏、大商人、地主、大手工业者、小商贩、小手工业者、人力和女使之类,大致依据财产来区分,上下共有十个等级,而乡村户则根据土地多寡分为五等。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清代时,朝廷宣布“摊丁入亩”,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但户籍制度一直保留。——摘编自吴钩《户口册上的中国》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创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至清代中国户籍制度出现的新变化。【16题答案】【答案】(1)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政府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的需要;加强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要求;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流动性小;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安土重迁思想。(2)新变化:城市工商业者单独建立户籍;户籍划分标准由政治出身转向财产与职业;户籍的经济功能逐步淡化而政治控制功能在加强。【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户籍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得出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根据“通过清查登记人口并实行管制,限制人口流动,防止人口流失,保证兵役和赋税征收。”得出政府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的需要;根据所学可得出加强人口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政治要求;结合所学还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流动性小;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安土重迁思想。【小问2详解】新变化:根据“宋代正式将坊郭户纳入了法律体系之中,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得出城市工商业者单独建立户籍;根据材料和所学得出户籍划分标准由政治出身转向财产与职业;根据“。明政府将全国户口按照职业分工,划为民户、军户、匠户等籍,赋役黄册编定以后,户籍不得随意改动。”得出户籍的经济功能逐步淡化而政治控制功能在加强。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冷战时期,驻韩美军是美国在亚洲投射的重要军事力量,韩国则将驻韩美军视为美国信守对韩国安全承诺的象征。“二战”结束后的三十余年间,美韩同盟关系中最具争议便是驻韩美军的裁减或撤出问题。自朝鲜停战以来,约翰逊政府在考虑摆脱越战困境的同时,开始考虑对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和美韩关系做出实质性的调整,但不主张仓促撤军。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在亚洲实施战略收缩。由于尼克松和美国情报部门担心朝韩误判或引发战争将美国牵扯进去,削减驻韩美军自然成为“尼克松主义”的一部分。1970年,尼克松总统签发第48号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决定到1971年底,从韩国撤出2万驻韩美军。随着美军撤出越南与南北越统一,继任美国总统的福特将稳定东亚局势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决定不再缩减驻韩美军,表明自尼克松政府以来缩减驻韩美军问题暂被搁置。——摘编自梁志《“导火索”:驻韩美军裁减问题与美韩关系(1948—197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尼克松政府削减驻韩美军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尼克松政府削减驻韩美军对韩国的影响。【18题答案】【答案】(1)由于越南战争美国战略过度扩张,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美国担心朝韩误判或引发战争将美国牵扯进去;美国认为当时半岛发生新的战争的可能性很低;中美关系缓和;韩国经济、政治独立性增强。(任四点);(2)韩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和独立倾向增强;韩国调整了对朝政策,韩朝关系适度缓和;韩国走上了“自主国防”的道路。【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自朝鲜停战以来,约翰逊政府在考虑摆脱越战困境的同时,开始考虑对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和美韩关系做出实质性的调整”可知由于越南战争美国战略过度扩张,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根据材料“由于尼克松和美国情报部门担心朝韩误判或引发战争将美国牵扯进去”可知美国担心朝韩误判或引发战争将美国牵扯进去;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当时的朝韩关系,中美关系,韩国自身实力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美国认为当时半岛发生新的战争的可能性很低;中美关系缓和;韩国经济、政治独立性增强。(2)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朝韩关系,韩国对美态度、韩国自身政策的调整等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可得:韩国对美国的不信任感和独立倾向增强;韩国调整了对朝政策,韩朝关系适度缓和;韩国走上了“自主国防”的道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在哲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