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六个共同特征:P2
1.低下的生活水平
2.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3.高人口增长率及高赡养负担()
4.较严峻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
5.对农业生产及初级产品的高度依靠
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及脆弱的地位
第二节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的概念P2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财宝在肯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
等)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一般是用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发展():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当然包括经济增
长,但是,它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P2
第一,投入结构的变化。第二,产出结构的变化。
第三,生活水平及安排状况变化。第四,卫生健康状况变化。
第五,文化教化状况变化。第六,自然环境及生态变化。
二,区分及联系:
区分:
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通用尺度是或;
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可以用实际生活质量指数,社会指标,
人文发展指数等综合评价表示。
联系:
经济3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却不肯定就有经济发展。在个别状况下,
有时会出现无增长而有发展的状况。
=,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时序动态化)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结构升级
1,农一工业结构(工业化)2,城一乡结构(城市化)3,收入安排结构
4,制度的结构性变迁5,预期寿命(健康)6,文盲一识字率(教化)
五种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P5
1,无工作的增长()
在巴基斯坦,1975-1992年间,实际每年增长6.3%,而就业只增加2.4%;
印度从度75T989年,增长率为5%,而就业仅增加2%。中国?
2,无声的增长():少有民众参及及管理公共事务,自由表达意愿。
3,无情的增长():收入安排不公允,尤其是在拉丁美洲一些国家。
4,无根的增长():泯灭传统的优秀文化。
5,无将来的增长():自然资源的耗损及环境的恶化。。
四,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的衡量
(-)经济增长的衡量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即()的总量或人均量的增长为尺度。
(二)经济发展的衡量P3
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一般认为,发展的中心愿义是社会及个人的福利增进,因
此,表明发展至少应包括五个方面的指标:
1,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2,收入及安排的均等程度;3,识字率;
4,健康水平;5,就业状况。
五,洛伦兹曲线
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了闻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
收入最低的随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及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
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安排的不同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
入安排越不同等,反之亦然。特殊是,假如全部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
安排达到完全不同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
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安排是完全同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直线。
六,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1.实际生活质量指数(,)P3
1977由莫里斯。提出,是一个衡量一国人民经济福利及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由识字率,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三项组成。
该指数以瑞典水平为基准,识字率是及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民生活水平及教化发展程度的反
映:预期寿命指数由养分,公共卫生,收入及一般环境等指数综合而来;婴儿死亡率则反映饮用水的净
化程度,居住的环境条件,母亲的健康状况等。
2.联合国社会发展探讨所的16项综合发展指标
(1)诞生时的预期寿命;
(2)2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
(4)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
(5)职业教化入学比例;
(6)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
(7)每千人中读报人数;
(8)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运用电,煤等的百分比;
(9)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
(10)农业中成年男性劳动力的百分比;
(11)人均消费电力的千瓦数;
(12)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
(13)能源消费(折合成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
(14)制造业占的百分比;
(15)人均对外贸易额:
(16)工薪收入者占整个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
其中,(1)一一(7)属于社会指标,(8)一—(16)属于经济指标。
3,人文发展指数
最有影响的发展度量指标是“人类发展指数”(),它是由联合同发展安排署()在1990年首次发
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其后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对这一指标进行了一些修正。这个指数也是
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预期寿命,教化程度及生活水准。
这三个指标是按0到1分级的,0为最坏,1为最好。人类发展指数分为三组,低人类发展指数
(0—0.50),中等人类发展指数(0.51—0.79),高人类发展指数((0.8—1)。
4.其他量度指标
(1)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应当是首先保证基本须要,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留
意改进卫生,养分及教化条件以直接对人力资源产生主动作用。同时,要留意采纳减少奢侈及改进现有
技术效率的简易方法去提高生产率,而不要一味追求技术的快速变化。这种主见被称为“基本须要思路”
或“基本须要战略”。
依据前国际劳工局()局长布兰查德()的定义,基本须要“是一个社会应当为最贫困阶层规定的
最低生活标准,满足基本须要意味着满足各个家庭对衣,食,住个人消费的最低须要,意味着可以获得
清洁饮水,下水道卫生设施,运输,保健以及教化等方面必不可少的服务,意味着使一个能够工作并
情愿工作的人得到适当的酬劳的工作,还意味着应当满足更具有质的规定性的须要:健康的,人道的及
令人满足的环境以及对足以影响人民生活,生计及个人自由的决策的广泛参及。”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提出的“社会指标”体系由人均,社会结构,人口素养及生活质量四
个部分组成,分解为16项指标。P4
(3)中国小康社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从实现“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建设再到“全面实现小康”,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宏大历程。
小康社会指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及发展趋势,同时也要考虑己有统计
数据中的现成指标,或经过简单换算就能得到的指标,以体现指标的权威性及可操作性。
《中国统计年鉴》的现成指标为基础,经过筛选,换算合成,确定了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
展,社会结构,生态环境五大类共36个指标。
第三节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及演化
发展经济学兴起以前的经济发展思想P6
(―)威廉.配第
威廉.配第被称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他也是由重商主义向古典学派过渡时期的经济学
家。特别重视商业及对外贸易,认为人口稀疏是贫困的真正缘由,主见国家应合理地干预经济生活。主
要思想有:
1.羲引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财宝的增长;
2.财宝的物质形式是劳动产品,价值形式是纯收入,财宝的大小主要确定于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因而,人口
稀有是贫困的缘由,增加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3.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土地及劳动两个因素,“劳动是财宝之父,土地是财宝之母”;
4.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税收政策调整经济;
5.配第关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比重变动的看法,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
事农业的人数比起从事工业的人数将相对减少,从事工业的人数比起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又将相对减少。即
“配第一一克拉克命题(法则)”。
(二)重农学派:魁奈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占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魁莹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及
首领。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宝的唯一来源及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及
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华的必要因素。
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重农主义者认为,及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志向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
世界的规律,它没有肯定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
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及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志向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人身自由及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
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及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
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
他是将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分析中心的第一位经济学家.
1.强调国民财宝增长确定于专业化分工,人口,资本积累,储蓄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专业化分
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口及资本的增加引起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的增加。
2.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国民财宝的增长要受资源及技术条件的限制,但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利用外部条
件促进增长,
3.经济增长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一个长期过程。他认为,经济增长一旦开始,便会持续地进行,
但受自然资源特殊是土地稀缺的限制,资本及劳动投入到肯定程度,边际酬劳从而利润会下降,资本积累
减慢,最终会停止,经济发展也会停止。因此,如何突破这种停滞状态,是特别值得探讨的。
4.“自由放任”是斯密所主见的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
斯密说“由于每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付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
的价值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定竭力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确实,他通常并不准备促进公共利
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这场合,像在其他很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口的。”
(四)大卫.李嘉图()
1.经济增长即生产的增长,而生产的增长主要看经济剩余的多少。经济剩余多,用到再生产上的资源
多,生产实力扩大就快,生产增长得也快。经济剩余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扣除付给最低工资后的差额。
2.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不同于斯密的经济理论之处,在于他把探讨的重点从生产转向安排。
3.关于酬劳渐减规律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作用,李嘉图认为,由于土地有限而质量有异,农业生产的酬
劳是渐减的,而这将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约束作用。他认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可能抵消或延缓酬劳的渐减,
这种状况在工业生产中表现比较明显,就农业而言,技术的进步只能短期地,间歇地提高生产,但在长
期不能扭转酬劳渐减的趋势,生产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工业生产酬劳渐增,农业生产酬劳渐减。在全部土
地都被耕种之后,农业酬劳渐减的趋势将压倒工业的酬劳渐增的趋势,结果,从某个历史阶段起,经济
增长将逐步放慢,而且越来越慢。
4.及斯密一样,在国内经济政策方面,主见实行自由放任,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主见实行贸易自
由。
5.及斯密一样,认为资本积累的扩大是使国民财宝增长的根本缘由。
(五)约翰.斯.穆勒()
1.穆勒的经济理论是斯密及李嘉图的学说以及萨伊及马尔萨斯,西尼尔等人的学说的系统综合,但
是,他对经济增长问题作了一些特殊论证。穆勒也探究了静止状态的问题。他认为,当技术进步及资本积
累把经济增长推向高水平阶段时,由于人口增长的约束,经济出现了静止状态,但“一个高发展水平的静
止状态,比任何其他状态都令人兴奋。”
2.他把经济规律分为两类:一类是生产的规律,它是自然的永恒不变的;另一类是安排的规律,受人
类意志支配,因而是人为的,可以改变的。这成为在增长的同时解决收入安排及不同等问题的理论基础。
3.他把生产要素概括为资本,劳动,技术及自然资源,这些至今是发展经济学探讨的动身点。他
把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及技术进步逐个地作为变化条件来视察对投入要素价格升降所起的作用,这是当
代经济发展理论常用的分析方法。
(六)“静态的插曲”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中,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
理论儿乎在经济思潮的主流中完全消逝了,正如迈耶()所说:“经济思潮出现一种明显的转变,即由古
典主义经济学家把经济进步视为由积累力气形成的动态模式的看法,转变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对既定资
源的静态配置的特殊关切。”这种状况的出现,被称为“静态的插曲”()。
在这一时期中,价值理论,安排理论及资源配置理论在经济思潮中成为主流。但是,西方发展经济
学家认为,在这经济增长及经济发展理论从主流经济学消逝的一个世纪之中,有两位经济学家是例外,他
们是马歇尔()及熊彼特()。
1.马歇尔的学说是西方经济学的第二次系统综合。他对经济发展问题也有论述。他不只留意到现实资
源的配置,还留意到资本积累的来源及劳动的数量及质量。他认为,工业方面的酬劳渐增趋势会压倒农业
方面的酬劳渐减趋势,从而不会出现对经济增长的障碍。他特别强调通过教化以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他认为,把公私资金用于教化是否明智,不能单以它的直接结果来衡量,使大多数人有比他自己通常能利
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将是有利的。他说:“依靠这个手段(教化投资),很多原来会静默无闻而死的人
就能获得发挥他们的潜在实力所须要的开端。而且,一个宏大的工业天才的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
化费用;因为,像白塞麦的主要独创那样的一种新思想之能增加英国的生产力,等于十万人的劳动那样
多。”
马歇尔对经济发展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经济发展是渐进的,及谐的及经济利
益逐步分润到社会全体的过程。这•看法成为新古典学派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观点。
2熊彼特
他把经济发展看成是对现存经济关系的格局(即他所说的静态的循环周流)的一种突破。突破力气来
自企业家的“创新”。“创新”的间歇出现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也促进了经济增长及发展。他认为“创
新”是一种“内在的因素“,从而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建的一种变动。可见,熊彼特比较强调发
展的内因作用。
二,发展经济学的兴起P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由于战后经济重建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促使了三种早期关于
发展问题著作的发表,即斯塔利。的《世界经济发展》,曼德尔鲍姆()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及罗森
斯坦一一罗丹()的《东南欧工业化问题》。通常认为,这三本著作的出版标记着发展经济学的诞生。但在
1943年至1947年发表上述三种著作,虽然开始涉及了经济发展问题,论证还很不系统,很不全面,还远
远没有形成发展经济学。
1950年前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殖民体系快速瓦解,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摆在这些国家面
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如何谋求经济发展?什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什么是限制经济发展的障碍?这些
问题要求经济学家作出专业性的解答,所以必需建立特地的发展经济学。
三,发展经济学的演化
发展经济学的演化,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上个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到
70年代末,是发展经济学演化的第二阶段。80年代初至今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特点P8
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
重要性及必要性,即“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即“唯工
业化论”或“工业化第一主义”;第三,强调安排化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即“唯安排论”或“安排第一主
义”。这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反“单一经济学”的倾向P9
2.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这些理论连同以此为依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
发展中国家。P10
3.内向发展战略倾向P10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演化P10
1.对经济安排化的得失重新评估,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
2.对农业的偏见受到订正
3.外向发展及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受到强调
总之,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在很多问题的分析中,复原了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并扩大了新古典主义的
应用,无论在安排化的指责上,市场作用的重估上,还是在农业的重要性的强调及国际贸易的再相识上,都可
以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及方法的深刻影响.这被成为“新古典主义的复兴”()
在新古典主义复兴的影响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上改弦更张,订正了畸重畸轻的政策,
从片面强调工业化,转而重视农业;从片面强调物质资本积累,转而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特殊是在经济
体制上作出了重大改革,由不同程度安排管理下封闭式的进口替代,迈向市场经济开放模式下的对出口的
激励。这样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出现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如“东亚奇
迹”。
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当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的新特点PU
1.在新古典主义复兴浪潮的冲刷中,人们又逐步相识到新古典经济学在•些根本问题有可推敲之
处,由此而兴起号称“新制度主义”的经济学流派。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首先,新古典主义以单个消费者或厂商为分析单位,而事实上个人或个体
的偏好是受到制度的约束及引导的,他们并非只做所喜爱做的事情,也做在肯定制度结构下不能不做的
事。因此,经济理论的基础必需及制度相联系。其次,新古典主义把人当作孤立的,自利的个体,而事
实上个人行为是受到肯定的组织及制度制约的,对人类行为的分析不应当建立在不牢靠的个人偏好的基础
上,而应当建立在制度结构的基础上。再次,新古典主义的世界是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而现实的世界是
有交易成本的世界,这也就确定政治,法律的制度结构对资源配置及经济增长会产生重大影响。再其
次,新古典主义基本上不涉及国家问题,或者暗含假定国家不过是约束个人的某种行政体系,而事实上国
家能有效地界定并强制执行产权,从而大大地推动经济绩效,最终,新古典主义不重视制度变迁,至多把
制度变迁看成一种外生变量,因此,它可以说明经济绩效的静态及比较静态的变化,但无法说明经济发展
的动态变化,而事实上,动态的经济发展是以制度变迁为契机的“
总之,新制度主义在新古典主义复兴的浪潮中是逆流而上的,在对经济问题的探讨中,不像新古典主
义者那样只是着重效用,财宝,效率,均衡,货币,成本一收益等范畴,而是把视野扩大,强调政
治,法律,历史,组织,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等非经济因素,并提出产权,契约,交易成本等一
系列新概念,这就在肯定程度上回来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的传统,因此,有人称之为“亚当.
斯密的复兴”O
2.应当对政策措施的变动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作出探讨,而且还应看到政治市场中的信息不完全现象
比经济市场更为突出,其信息成本及交易成本更高,就努力使政治行为内生化.
3.在新古典主义复兴的推动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之路。这些国家在取得
快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权利及金钱相结合的腐败现象一一寻租行为。相应地,在20世纪80年
代,“寻租”理论得到推动。就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市场经济还有待于培育,有序的,公允的市场竞
争还未形成,法制还不健全,一些人更简单凭借权力攫取经济利益,或凭借权利而索取贿赂。在“看不见
的脚”的践踏下,“看不见的手”是难以正常发挥作用的,权力进入市场所引起的问题,其咎不在市场。
明显,寻租理论已不是•种纯经济分析,而是联系制度,体制,政治因素来考察经济问题的,它属于政
治经济学的范畴。
4.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经济增长问题的探讨出现了不同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新思路,号称新增
长理论。它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由外部力气(如外生技术变化)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气(如
内生技术变化)作用的结果。新增长理论重视对知识外溢,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递增,劳动分工及专
业化,边干边学,开放经济等问题的探讨,重新阐释了经济增长率及人均收入的广泛的跨国差异。
新增长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派生出新贸易理论•它的创新意义在于:在贸易理论中引入产业组织理
论,使之从完全竞争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提出收益递增及不完全竞争相一样的理论,使贸易理论有了
新的突破。从而消退了比较优势及收益递增的冲突。
新增长理论的蕃衍过程中,滋生了一种新的概念—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的生
产,安排及运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对工业经济的替代,其影响要比200年前的工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
替代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通过高科技及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
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使生产率大大提高。高科技及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或“夕阳产业”,将促进其改
造,使经济效益大大改进。从增长的来源看,知识的生产及应用一般呈现出收益递增的规律。可见,知识
经济的发展及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
总之,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主义的出现,标记着发展经济学第三阶段一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来临,而新增长理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中出现并成为这一时代具有重要内容的新理论的,它受到新古典政
治经济学的深刻影响。
5.20世纪80年代以来,还出现了对可持续增长问题的探讨。可持续发展探讨不同于新古典主义思
路之处是:
第一,新古典主义思路所考虑的资源最佳配置是短期的,可持续发展探讨所考虑的资源最佳配置则是
长期的,不是这一代的而是下一代的,甚至是更下一代的。
第二,新古典主义思路偏重于纯经济分析,可持续发展探讨则有广袤得多的视野,考虑范围涉及到非
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模式,社会观念,新贸易理论,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绩效比较探
讨)等等。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及论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1.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经济增长的历史比较分析,论证经济发展问题的四
种思路
驾驭新增长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
2.教学重点
新经济增长理论,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3.教学难点
新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又称增长经济学,是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增大产品及劳务的产出量即增大国民生产总值
的一种经济学说。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的数量及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的
后果,经济增长及经济政策的关系,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目标等等分析。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模式P15
(-)哈罗德一一多马模式()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通过增加投资来扩大总需求的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期,1939
年,哈罗德发表了《关于动态理论的一篇论文》,英国的哈罗德及美国的多马分别依据凯恩斯的思想提出
了经济增长模型,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标记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数学表述:P16
1.前提假设
(1)假设全社会只有一种产品,既是资本品又是消费品。即假定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
产技术。
(2)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及劳动。两者依据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
(3)假定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产品的成本及生产规模无关。
(4)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因而资本一产出比例(/△!(/ZXY)不变。
2.数学推理步骤:
(1)设国民收入为Y,储蓄率为s,储蓄为S,则:
(2)资本存量的变化是投资。设资本存量为K,投资为I,△!(为资本存量的变化,则:AK
(3)一国的总投资必及总储蓄相等,即:
设:经济增长率/Y
由于储蓄等于投资即△!(,所以,/资本-产出比△!(/AY
因为资本存量的变化(△!()就是投资(I),所以AK/△/AY
从而△()/(△
=()/(AY)
=s/k
3.结论:经济增长率G=储蓄率s/资本-产出比例(k)P16
4.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评价P17
主动意义:
第一,它将凯恩斯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并重点阐明白投资的双重作用,从而发展了凯恩斯理
论,并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第二,它说明白经济波动的缘由及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并将困难的经济增长理
论简单化,模型化,为人们探讨经济增长问题供应了新的思路。
第三,它强调了资本积累(表现为储蓄率或投资率)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它阐明白国家干预及实行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必要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安
排供应了理论依据及方法。
模型缺陷:
哈罗德一一多马模式出现后,受到重视,但也受到来自索洛,罗宾逊等人的指责,指出了其存在的
缺陷:
(1)资本一产出比不变的假定不合理,因为它否定了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规定资本一劳动的协作比
例不变。
(2)该模式中资本一产出比是一个平均量的概念,意味着平均的资本一产出比及增量的资本一产出比
相等,在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收益递减时,二者并不相等。
(3)它是一个非价格模式,即主要是以资本价值论为基础,没有考虑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化对增长的调
整问题。过分依靠于国家干预,忽视市场的调整作用,
(4)没有充分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5)它所设计的增长道路是一个狭窄的“刃锋
(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P18
1956年,索洛及斯旺分别提出了新古典模式。
新古典模式的基本假定是:
(1)资本及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一产出比可变;
(2)产出的增长主要由资本及劳动两种生产要素推动,且资本及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
(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主要调整作用;
(4)技术变化是中性的
在这些假定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a0
式中,Y表示产量,K及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及劳动投入量,r,a,Y=FEKB为
常数,一般状况下有:a+P=1
中性技术
A代表技术
3D被称为资本增进型
(k.)被称为劳动增进型或者哈罗德中性
(k,1)被称为希克斯中性
所谓希克斯“中性技术”是指技术进步使产出水平提高了,但并不改变资本及劳动的边际替代率,即
资本一劳动比不随技术进步发生变化。
当然,考虑到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还可以表示为:
(K,L,R,t)式中,Y代表产量,K,L,R代表资本,劳动要素及自然资源投入,乘数因子A(t)
用来度量生产函数随时间变动的累积效果,F表示函数关系。假如R固定不变,产出的增长率,可依据各
投入要素的增加率表示:
△rV.K\KW.LALYr
----------1------------1---
Y'KY'LYP19
该式表明,经济增长率确定于资本及劳动的增长率,资本及劳动各自的产出弹性(相对收入份额),
以及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变化。
新古典模式的理论意义及特点:P19
(1)它突破了经济增长理论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确定因素”的观点,第一次
提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最重要贡献”的观点。并且把技术进步单独列项,作为经济增长最有意
义,贡献最大的一个因素独立出来。这种区分及方法论上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2)它重新假定生产要素(资本及劳动)具有相互替代性,使资本产出比由固定不变变为可变。这
样,可以通过调整资本一劳动比来改变资本一产出比,从而增加了经济增长率的可调整性,克服了增长率
只有一个唯一值的“刃锋”问题,使经济有可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
(3)强调了市场机制(价格)对经济增长的调整作用.在新古典模型中,资本一产出比的调整主要不
是通过国家干预作到的,而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调整实现的。
(4)说明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收入安排趋势。随着经济增长,资本投入的增加使资本的生产力递减从
而利润率下降,而劳动投入的减少使劳动边际生产力相对增加从而工资率上升,因而收入安排有利于工人
不利于资本家。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式P19-21
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左派,他们以哈罗德一多马模式为基础,以李嘉图及马克思经济分析为依据及方
法,提出了新剑桥增长模式,来及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式形成抗争。
据此,他们认为,在资本一产出比既定时,要实现稳定的增长,只有调整储蓄率,而储蓄率的改变有
赖于资本利润及劳动工资(“两阶级”分析法)在国民收入中的安排比例。
可见,经济增长是同收入安排紧密联系的,从而收入安排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
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有:
①资本一产量比率保持不变,即常数;
②均衡条件为;
③社会成员分为工资收入者(工人)及利润收入者(资本家),两者的储蓄率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润收
入者的储蓄率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
1.模型数学推导
以P代表资本利润,W代表工资,Y代表国民收入,贝人或
以代表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代表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s代表总储蓄率,则有:
.(1)•
0(1)
(2)
将式(1),(2)代表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中,得到:[()]-1
0(3)
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P20
利润率n=,则:3t()(4)
上式即是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的含义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增长率确定于利润率
的高低以及资本家及工人两个阶级的储蓄倾向。
当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越小时…….*”(资本家的储蓄率及利润率)P21
3.新剑桥增长模式的特点:P21
①在经济增长中,收入安排有利于资本家不利于工人。经济增长中收入安排的趋势是:利润在国民
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工资的比重越来越小。
②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安排的比例失调,收入安排的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增长,并引起了资
本主义的经济及社会问题。这一结论及新古典学派认为经济问题根源于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完全不同。
③要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及社会问题,根本途径不是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实现收入的均等
化“
④要实现经济稳定,均衡地增长,根本方法不是调整资本一产出比或促进技术进步,而是调整储蓄
率,即调整资本收入(利润)及劳动收入(工资)在国民收入安排中的比例。
(四)新增长理论P21
1,代表人物及重要贡献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取得了一系列的最新理论贡
献:新增长理论的探讨主要是围绕技术进步内生化绽开的。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假定为不受经济系统内任何变量影响的外生的变量,好象技术
进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及实际状况不符(P22)。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是技术内生化(P22).
2,技术的内生化
面对现实逆境,新增长理论有两种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思路:
一种是先把技术进步详细化为人力资本积累。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全社会平均的
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使生产要素的收益及规模收益递增,从而保持长期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既可以通
过脱离生产的学校教化进行,也可以通过不脱离工作岗位的边干边学进行。
另一种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尝试是把技术视为一种知识,通过
(1)知识积累的外部效应,也就是全社会总体知识的提高所带来的技术要素及规模收益递增来说明经
济的长期增长;
(2)运用人力资本及已有的知识存量来生产新知识的探讨开发部门的投资,不断引入新产品,使劳动
分工不断加强所导致的规模收益递增及技术进步自身的溢出效应所带来的收益递增来保证长期的经济增
长。
3,技术进步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1990年在理论上第•次提出了技术进步内生的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建立在
内生技术进步上。
(1)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2)大部分技术进步是出于市场激励而导致的有意识行为的结果;
(3)知识商品可反复运用,无需追加成本,成本只是生产开发本身的成本。
4,新增长模型
主要有内贝罗的模型,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巴罗等的政府支出增长模型,阿罗的“干中学”
模型,罗默的知识资本外溢模型,等等。这些模型的创新之处在于设法处理递增规模收益,保证人均收
入长期增长。如简单的模型:
在模型中,生产函数为:
其中,A表示影响技术的任何要素,K为费本存量。
假设:s储蓄率,没有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则全部的储蓄转化为资本存量,于是有:
(产量及资本成比例,即有产量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
内贝罗的模型
由上式可知:S越高,产量的增长率也将越高;在S稳定时,经济增长由A确定。
模型的结论:
(1)模型是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2)模型中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及技术水同等。较高的储蓄率,较低的人口增
长率及技术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提高经济的长期增长率。
新增长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打破了新古典增长模式中“余值”的不解之谜,认为确定经济增长的要
素有三个:劳动,资本及技术,阐释了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为内生变量技术及知识要素的贡献。
5,新增长理论的基本理论意义
(1)•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及知识的生产及积累。各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
及收入水平的差异源自各国对知识及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同刺激,以及向他人学习的实力。假如一个国家要
追逐世界先进水平,最重要的,具有确定意义的是知识,人力资本及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实力。一个国家
运用教化及探讨开发,进行直接激励的政策对经济增长最为有效,所以一国政策重点应当放在教化及探讨
开发上。
(2)新增长理论模型有助于说明国际资本流淌是怎样加剧了发达及发展中国家财宝上的不均衡状况
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由于资本一劳动比率较低,因而投资所能供应的回报率可能较高,但是发展中国家由
于人力资本,教化以及探讨开发()或基础设施上的投资不足,潜在的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不能实现,所
以穷国投资的收益低于其他资本支出所能带来的收益,由此引起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财宝及收入上越来
越大的差距。
(3)新增长理论关于内生技术进步及收益递增的理论分析对经济增长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作出了开
创性的发展及贡献,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分析经济增长过程,探寻经济增长的机理,动力及影响因素,
主见政府介入经济增长,从而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及发展。
6,新增长理论的不足之处P21
(1)新增长理论过分强调外部效应及收益递增的重要性,缺乏对技术进步过程中制度性因素(经济结
构),劳动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分析,加之大量的数学方程运用,从而使其应用于经济发展探讨的相宜
性受到影响。
(2)新增长理论特别强调技术因素,也留意到了制度因素,并且也认为制度安排及技术进步在长期中
是互动的,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不可或缺因素。不过,对制度进行内生化处理及阅历性探讨明显是不成熟
的。另外,新增长理论在技术及制度的共性方面缺乏探讨。事实上,技术及制度都是人类所创建的“知
识”,而对知识的深入探讨及理解必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经济增长的历史统计分析
库兹涅茨: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比过程中,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00多个提名所选出的10个
候选人中,最终确定了西蒙•库兹涅茨。
西蒙•库兹涅茨主要从事下述领域的探讨
(1)经济周期:西蒙•库兹涅茨在经济周期探讨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
称为“库兹涅周期”
(2)国民收入核算:他在国民收入核算探讨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被经
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之父“。
(3)经济增长: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
过程,并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见解。据说,西蒙•库兹涅茨的探讨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
济学家及统计学家中无人能及之相比。
(-)经济增长的六大特征P23
20世纪50年代,在考察了英,法,美等14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率,经济结构,安排
状况等在经济增长中的变化趋势,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得出如下结论:
(1)人均及人口表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但人均的增长率要高于人口增长率。
(2)由于技术进步,生产率不断提高。
(3)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转变率很高。
(4)经济增长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结构及意识形态的快速改变。
(5)经济增长不是一国的独特现象,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扩大,成为各国追求的目
标。
(6)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是不平衡的,因而世界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二)经济增长及其他经济变量的相关性及其源泉P23
(1)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乳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现,人均年平均增长率为1.98览
(2)劳动力数随着经济增长而上升,但人均工时投入量却以年平均0.3%的速度下降。
(3)总资本存量年平均增长率2.54%,人均资本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2%.
重要结论:人均的增长,25%归因于投入要素的数量增长,75%归因于投入要素
的效率技术进步。
因此,科学技术进步为现代经济增长开发了新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及收入安排P23-25
库兹涅茨效应结论: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收入安排越不同等;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收入安排越趋于同等。
三,经济增长阶段理论P25
1960年,罗斯托0出版了《经济增长阶段》一书。他汲取了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发展阶段划分方
法,熊彼特的创新学说,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等,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把人类社会经济增长的
一般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1971年又补充了第六阶段,它们是:
1,传统社会()
2,为起飞创建前提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动阶段()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在这六个阶段中,第三,六阶段是社会发展的两次“突变”,也是最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
罗斯托起飞模型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又称作罗斯托起飞模型(),“罗斯托模型”,该模型认为现代
化有五个基本阶段,长短各不相同:
1.传统社会阶段(农业经济,等级社会)
2.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过渡性社会,投资增长,社会行为方式转变)
3.起飞阶段(投资率大于10%,生产进步)
4.趋于成熟阶段(投资率大于20%,资源配置优化)
5.大规模高消费阶段(国家影响,福利国家,大规模消费)
(-)传统社会经济增长的局限及起飞的意义
传统社会的特征是:没有持续的经济增长。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消费水
平很低。实行等级制,社会阶层结构有一些变动余地,但是很小,家族及民族起着重大作用。不存在现代
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经济增长极其缓慢。
为什么传统社会不能产生持续的经济增长P25-26(局限)
"起飞"阶段及其意义
就是一国经济从停滞落后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是实现“突破”的阶段。罗斯托认为,起飞
是一个社会的历史中具有确定性意义的时期,是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大分水岭。
所谓“起飞”,是指一种产业革命,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法的猛烈变革,具有双重含义(经济的起
飞及社会的起飞)。从经济角度讲,起飞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或经济发展的开端,是一国经济从停滞落后
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起飞阶段特征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
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
业领域的流淌加速;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大量地向工业领域集中;近代工业及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
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气。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记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
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及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验起飞阶段的时期如下:英国1783-1802年,法国1830-1860年,美国
1843—1860年,德国1850—1873年,日本1878—1900年。
(二)成熟阶段
指起飞阶段后,正常成长的经济力图把现代技术推广到它的经济活动的全部领域中去,国民收入大
约有10%—20%常常作投资之用。工业趋向多样化,新的主导部门渐渐成长起来,代替起飞阶段的旧的主
导部门。
成熟阶段是一个社会已经把(当时的)现代技术有效地应用于它的大部分部门的时期。国民经济各
部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装备,生产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也随之进入下一个阶段。
成熟阶段特征
后起的钢铁,机械,化学等“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农业虽然还有相当规
模,但是劳动力仍旧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而且劳动力日益高学历化,娴熟化及专业化。
同时人口也接着向城市集中。
(=)大规模高消费阶段
指社会的主要留意力从供应转到耐用消费品及服务业方面,社会不再认为进一步推广现代技术是一个
比一切都重要的目标。到了这一阶段后,社会有三个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是国家追求在国外的势力及影响;
二是福利国家,即用国家的力气来实现个人的及社会的目标;
三是提高消费水平,使之超越出衣食住的基本须要的范围。此时,各种生活及耐用消费品消费提高;
城市人口及办公室工作及娴熟工作人员比重增加.
大规模高消费阶段特征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在满足一般生活必需品消费基础上,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及劳务服务的需
求空前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为了满足耐用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开始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
品;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
由于社会化生产实力渐渐超出了市场需求的增长,须要政府通过财政及金融政策来诱导需求增长,于
是就出现了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调整及政府干预并存的局面。
(四)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指主导部门不再是生产有形产品的工业部门,而是供应劳务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服务业。
这是因为高额消费阶段虽然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但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城市衰败,犯罪增
加,年轻人精神空虚厌倦等问题,只有让一切有才能的人都有受教化的机会,使那些对工业化以后的社
会现实不满的人感到有可能在现存制度中解决问题。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特征
在物质生活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开始追求文化消遣方面的享受
随着消费倾向的改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超过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化,文化,
卫生,住宅,旅游等及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住宅的新的主导部门。
(五)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P26
罗斯托认为,一国经济要实现起飞,必需具有以下先决条件:
第一,科学思想条件(牛顿科学思想)
第二,社会条件(创业精神)
第三,政治条件(以经济社会为政治目标的统一而强有力政府)
第四,经济条件:
一是社会分摊资本的投入是必要的。经济的主体是工业,但工业的快速增长必需有农业作基础,同时
须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供运用。
二是要有较高的费本积累率(10%),
三是要建立能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六)经济起飞的动力及源泉:主导部门
罗斯托认为,经济增长几个阶段出现依次更替的缘由,主要是“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及“人类欲
望”的不断更替,前者是客观缘由,后者是主观缘由。因为“主导部门”是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先导
部门,它采纳了新技术,本身有很高的增长率,并且能对其他产业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它的优先发展
能够带动其他各部门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
主导部门的条件及其形式
条件:
该部门必需在国民经济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需拥有雄厚的资金,必需有技术创新及快速应用新技
术的实力,必需能够通过自身的发展对其他产业部门起到带动作用。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的带动作用不
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能够把这种增长“扩散”到其他部门去,对其他部门产生确定性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有3种形式:
1.规模经济影响:主导部门的建立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在内部,可以降低生产及销售成本;在外
部,可以把新开发的地区及新的产品纳入商业市场,扩大市场的范围,形成对主导部门产品的有效需求。
如铁路业作为主导部门,既降低了运输成本,又将广袤的地区纳入了商业市场。
2.产生新产业及扩大出口部门的影响:主导部门的建立,为新的产业及部门的建立创建了先决条
件,有利于新产业及部门的发展;另一方面,主导部门的发展可以扩大出口,换取外汇,从而为国内经济
发展供应必要的国外资源。
3.带动影响:又称扩散效应。指主导部门的发展可以带动“现代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从
而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如铁路业的发展带动了采掘,钢铁,动力,机械工业等等的发
展,这些部门,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这种带动影响的作用方式:(1)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某些供应生产资料部门的影响:(2)旁侧影
响。指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3)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
出现的诱导作用。
主导部门的带动影响;以棉纺织工业示例
(七)理论评价
1.理论价值:《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书被评为“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之一,大量
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尤其是对经济起飞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及主导部门带动经济增长的作
用的细致论证,对发展中国家是有肯定借鉴意义。
2.缺陷:但由于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从1800年到1950年这个阶段的经济基础上,因此在应对后工业社
会的状况时有着明显的不足。人口,贫困,发展,失业仍旧是21世纪经济的重大问题。从传统经济到
现代化再到全球化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且,其目的是企图否定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表现
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论点。因此,罗斯托的探讨只不过为增长及发展经济学的探讨开了一个头。
3.“经济增长阶段论”意识形态内涵本质
罗斯托认为,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实力使“自由世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获得稳定显著增长的国
家,必需尽最大努力以自身阅历导引该地区走上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唯其如此,才能使美国远离孤立
主义的深渊及精神萎靡不振的危境,才能使美国的“使命感”焕发新的光彩。
“经济增长阶段论”用“现代化”的概念包装自由主义传统及帝国主义理论,不再主见以赤裸裸的武
力干预外国革命,没有从肤色等生理特征区分民族优劣,亦舍弃了“山巅之城”及“盼望之乡”的“使命
观”言辞,代之以通过经济及技术救济引导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国家走上西方资
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最终建立一个民主国家世界共同体。
四,经济增长限度理论P28
60年代末期,正值西方国家沉溺于高速经济增长之中时,高速增长的恶果已开始显露,其中最显著
的问题是高经济增长率伴随着高人口增长率,同时,高经济增长率带来了环境严峻污染,生态失衡,
资源奢侈及耗竭,人的精神危机加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价值产生了
怀疑,发出了“经济增长可取吗?”的疑问。主要的代表有:
(-)“反增长”论
1967年,米香的《经济增长的代价》一书,联系社会福利来考察经济增长的后果,认为物质财宝的
享受不是人类欢乐的唯一源泉及目标,人类还须要有闲暇,文化消遣,漂亮的自然风光,悠静整齐的
环境等等,但经济增长却片面追求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的增加,忽视了社会福利指标,使人类的居住环境,
生存条件,社会福利遭到了破坏,从而为经济增长付出了巨大代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医药激光防伪打标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6色柔性版印刷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翡翠手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电信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餐厅承包经营合同
- 2024年正规技术咨询合同模板
- 2024年购置水华药剂合同
- 2024年二房东房屋租赁合同书样本
- 2024年厨师劳务合同范本
- 2024年门面转让合同范本格式
- 辩论赛通才与专才
- 五行生克乘侮在临床中的运用
- 供应商考核稽查表
- 形式发票样本(Proforma Invoice)
- 九年级个人学习目标展示
- 等腰三角形(习题)教案
- QPCJ钢轨铝热焊接工艺4-2ppt课件
- 液压油缸计算器
- 绝世武林秘籍峨眉十二桩之八.附
- 高考英语3500词汇表(附音标无中文释译
- 二手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