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宣化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八年级历史试卷(人教版)(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题号一二得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得分评卷人题号123456789答案题号答案1.194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内容有“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篇社论报道的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整体认识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③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④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A.①②③B.①②④3.下列标语中与西藏和平解放有关的是A.我以我心爱祖国,我以我行报祖国C.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C.①③④D.②③④B.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D.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4.下图反映的史实A.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增强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友好交往C.吹响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D.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5.1952年5月,全国工人、农民掀起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要人有人,要粮有粮”等口号。这运动旨在A.推动完成土地改革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促进经济恢复发展A.推动完成土地改革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从中反映出①农民生产积极性高②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很高③土地改革促进农业发展④地主阶级被消灭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八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坚守阵地,多次击退敌军进攻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C.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8.毛泽东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而且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宏伟,反映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的生动描绘。以下诗词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有关的是A.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9.下图名为“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的宣传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农民渴望土改的迫切心情B.反映了人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态度C.充分借助外援开展工业化建设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运输业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10.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他曾经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该届会议上,他见证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C.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的产生D.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11.中国革命和建设都经历了一个从“学苏联的道路”转变为“走自己的道路”的过程。我们没有采用苏联办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A.建立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B.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政策12.下面两位人物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人民日报》报道,焦裕禄抱病带领全县人民与严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奋力改变兰考县贫困面貌。《人民日报》报道: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A.心系祖国,严谨治学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13.著名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数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条全长1500千米的红旗渠,把千里之外的漳河水引入,结束了过去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创造了世界水利史的奇迹,堪称现代版“都江堰”。红旗渠这一建设成果的取得是在A.过渡时期B.改革开放新时期发展状况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状况14.仔细观察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指出从C到D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ACAC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A.新中国政权的巩固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16.“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见,“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B.文化教育科学事业受到摧残C.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D.阻滞国民素质的提高八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17.有人说:“文革”时期虽然国民经济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我国A.结束了依赖“洋油”的时代B.首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D.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18.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中国农民曾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以下选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新中国成立初,袁隆平解决了中国几亿人的温饱问题②十年文革期间,袁隆平培育出了籼型杂交水稻③新中国提出的“双百方针”,为袁隆平指明了科研方向④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9.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进行了A.国企改革B.包产到户C.对外开放D.土地改革20.“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列有关“三农”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消灭了封建帝制的深刻的社会变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C.人民公社化运动—适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但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私有,农民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21.秦皇岛是我省沿海城市。1984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额5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11.09亿美元。1989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482万美元,2018年增长到53.65亿美元。截至2019年,秦皇岛市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贸往来,5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置业。以上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果突出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C.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经济发展D.政企分开释放企业活力22.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内容是①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③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下面为《21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数据表》。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在革命年代,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B.推动世界潮流C.取得建设成就D.实现民族独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5.党的指导思想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A.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B.建国后农村政策的新变化C.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成就八年级历史试卷第3页(共6页)评卷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地穿过全城,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中国曙光》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材料三1950年冬,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2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这场战争锻造了一种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请列举一个事例来说明。(6分)(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4分)(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2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工业生产发展情况中国英国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为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6分)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占比变化表(%)年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八年级历史试卷第4页(共6页)(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2分)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整理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3)材料三中的“弯路”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4分)28.202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6周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正确决策】材料一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决策的角度来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要的转折点”。(2分)【实践探索】材料二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的第二阶段后,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设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四大后建设的“新体制”的名称,并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呈现的特点。(4分)材料三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3)根据材料三,由“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或“浦东闯关”等成功实例,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经验。(2分)【理论指引】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人物理论名称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习近平A八年级历史试卷第5页(共6页)(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A处的理论名称是什么?谈谈材料四中的理论对实现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意义。(4分)中国民主法治的探索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民主法治的确立】材料一“45”是指当时的与会代表来自45个单位,涵盖了党派代表单位、区域代表单位、军队代表单位、团体代表单位“56%”是指662名代表中,正式代表共510人,候补代表77人,特别邀请人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