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最早通过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惠更斯2.(2分)下列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是39℃ B.中学生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1s C.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dm D.中学生的步行速度约为1.4m/s3.(2分)微信有“声音锁”功能。如图所示,主人只要对着手机屏幕读出上面显示的一串数字,微信就能自动解锁登录,但其他人读出这串数字,微信则无法解锁。“声音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声速4.(2分)小明将眼镜放入如图所示的清洗机中,按下按钮,一段时间后,眼镜被清洗干净。这是应用了()A.超声波 B.次声波 C.红外线 D.紫外线5.(2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6.(2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关于节气中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水时节雨的形成——汽化 B.白露时节露的形成——液化 C.霜降时节霜的形成——凝固 D.大雪时节雪的形成——熔化7.(2分)中国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与其原理相同的()A.桥的倒影 B.日晷 C.水球成像 D.雨后彩虹8.(2分)道前街是苏州赏秋的首选之地,自从实行“落叶不扫”后,沿马路一侧的几百株银杏,黄叶灿然,一地碎金,如图所示,从物理学角度分析,银杏树叶()A.折射出黄色的光 B.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C.吸收了黄色的光 D.表面发生了漫反射9.(2分)如图是“智慧苏州”云端摄像头拍摄到的交通违章情况。云端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块透镜,其数字化接收器相当于光屏,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货车距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 C.数字化接收器上接收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货车行驶越远,成像越小10.(2分)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物理书上,如图所示,我们所看到的“物理”两字是()A.变浅的实像 B.变浅的虚像 C.变深的实像 D.变深的虚像11.(2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同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比乙晚出发2min B.乙行驶8min时两车相遇 C.甲的车速比乙快 D.相遇前,两车之间最远距离为3.25km12.(2分)如图所示,光屏上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A.0﹣8.5cm B.8.5~12.5cm C.8.5~17cm D.12.5~17cm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2分)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戴上耳罩,这是在减弱噪声。14.(3分)为了让同学们在夏季看到冬天的美景,老师制作了一个冰雪小屋。将一束鲜花放入一个侧壁装满干冰的透明容器中,利用干冰(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大量热,使容器内的温度降至﹣30℃以下。通入高温水蒸气,一段时间后,看到鲜花上出现了厚厚的白霜,如图所示,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15.(2分)小华和奶奶炸春卷时,不小心把筷子上的水滴入油锅,油星四溅,且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响声,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此时油的温度高于水的点,水入油后,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水蒸气突破油的包围扩散到空气中时,便发出响声。16.(2分)图甲中测出的硬币直径为cm,图乙中停表读数为s。17.(3分)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照射到暗室内的三棱镜上,并将射出的光投射到竖直放置的白色光屏上,则光屏Ⅱ区域最上方是色光。如果我们把温度计放在(Ⅰ/Ⅱ/Ⅲ)区域,温度计示数会上升最快,因为的热效应比较显著。18.(2分)小华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如图所示。当周围温度变化时,液柱会在玻璃管中左右移动,这是利用了气体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玻璃管上B处标记的温度值(高于/低于/等于)A处。19.(3分)请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1);(2);(3)。20.(2分)如图所示,水槽底部放有两枚硬币,将一支塞有橡皮塞的空试管水平放置后逐渐向下平移浸入水中。从正上方观察,发现当试管下部入水后,硬币的像变小。随着试管向下移动至浸没前,像逐渐变小,且一直是正立的.这个现象相当于透镜成像,该透镜对光的作用是。21.(4分)装水的薄壁玻璃杯中放入一条小鱼,如图从某一角度观察到鱼的三个像:a位置的小鱼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b位置的小鱼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原理相似;c位置看到“翻肚”的小鱼,这是由于光先发生,后发生所形成的像。22.(4分)周末,小明和爸爸驾车外出游玩,图1为某一时刻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视为平面镜)观察到的情景,各车均同向行驶。小明的车和a、b两车的s﹣t图像如图2所示,c车运动速度与小明的车相同。(1)以c车为参照物,小明的车是的;(2)由图2可知:b车速度比小明的车(大/小),一段时间后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观察到的情景应是图3中的(甲/乙/丙);(3)a车在小明车后视镜中所成像的大小随着两车间距离的增加而(变大/变小/不变)。三、解答题(共11小题,共49分.解答第24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3.(2分)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4.(2分)如图,AO是一条入射光线,画出AO射到水面后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25.(2分)画出图丙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26.(2分)如图,在虚线框内画出能矫正该视力缺陷的透镜。27.(6分)如图所示,一列长20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3k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40s。求:(1)火车运行的速度;(2)小明坐在该火车内,从他刚进入隧道开始计时,到他刚出隧道停止计时,则所记录的时间为多少?28.(5分)王老师做了如下实验:把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束红色激光射向平面镜,在墙上A点出现一个红色光斑,如图所示:(1)敲击桌面,墙上的光斑晃动,同时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与此科学研究方法相同的是。A.用纸屑跳动反映鼓面的振动B.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C.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通过声音变轻的现象推出真空不能传声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比较声音的强弱(2)保持激光笔的位置及角度不变,换用蓝色激光射向平面镜,则墙上出现的蓝色光斑会在A点(上方/原处/下方);(3)以上实验若在真空中进行,则(能/不能)看到墙上的光斑,(能/不能)听到声音。29.(6分)如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868992949899999999(1)当水温升高到86℃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温,第4min的数据如图甲所示,请将数据填入表格;(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是;(3)为了缩短沸腾前所用的时间,实验室提供了一块比杯口稍大的圆形硬纸板作为杯盖,两名同学分别在硬纸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将温度计通过小孔插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剪裁合适的是(a/b),理由是。30.(7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明利用平面镜、茶色玻璃板、蜡烛等器材进行了以下操作。(1)利用茶色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的像,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茶色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原因是,但小明最终选择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目的是;(2)为了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在图甲中选出正确的操作方法;(3)按照上题正确的方法操作后,且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A′重合,请帮他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4)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B)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在白纸上做好相应记录,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5)如图丙所示,小明发现家中穿衣镜是由一定厚度的玻璃制成,他想确定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于是将笔尖紧贴镜子前表面M,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M/N)是反射面。31.(6分)小明在实验课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将凸透镜和光屏固定,然后将点光源S从紧贴凸透镜的位置沿主光轴缓慢向左移动,直至如图甲所示位置时,光屏上的圆形光斑与透镜等大,左右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2)小明将点光源S换成蜡烛,将蜡烛点燃后从光具座0cm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会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五种清晰的像,则观察到像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3)如图丙所示,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此时成的是倒立的实像;(4)小明不小心碰到凸透镜,使其下滑一些,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向方移动;(5)如图丁所示,将蜡烛放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仅切除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能成个像,成像(是/不是)完整的。32.(5分)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方框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1)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应(增大/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3)小车整个下滑过程中做直线运动;(4)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所测BC段的平均速度,AC段的平均速度。(以上选填:偏大/不变/偏小)33.(6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制作便携冷藏箱【提出问题】不用电,如何实现冷藏功能?怎样设计制作冷藏箱?【查阅资料】冷藏箱主要由:①箱盖上的冰盒(如图甲所示),②用三层材质组合而成的箱体(如图乙所示)共同起到冷藏保温的作用。使用时,将冷冻过的冰盒放入箱体,并把要保存的物品放入箱中,关闭箱盖,就能有较好的冷藏功能,且便于携带。【实验探究】小明和小华想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冷藏箱,用于放置需要冷藏的食材。他们进行了以下两项实验探究:探究一:用冰和盐冰(用盐水制成的冰)制作冰盒,哪个制冷效果更好?他们利用电冰箱测量了水和盐水的凝固点,并通过实验数据绘制了水和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盐冰属于(晶体/非晶体),(冰/盐冰)的制冷效果更好。探究二:箱体选用哪种材料冷藏保温性能更好?于是他们取三只等大的鞋盒,盒内侧分别放入不同厚度的泡沫塑料、毛巾,做好固定,制成简易冷藏箱A、B、C。在箱内分别放入等量50℃的热水,每2min打开盒盖,用温度计测量水温,记录现象及数据如下表所示。冷藏箱ABC保温层材料泡沫塑料毛巾泡沫塑料保温层厚度2cm2cm4cm水温下降速度慢快最慢根据实验可知,(泡沫塑料/毛巾)的冷藏保温性能更好,这是根据两个冷藏箱的数据得出结论的。【制作应用】小华将两个冷冻好的盐冰盒放入冷藏箱C内,从冰箱冷藏室取一小瓶纯净水放入自制的冷藏箱,每隔1小时测量纯净水的温度,3小时后发现纯净水中出现碎冰块,测量此时箱内温度为﹣4℃,则小瓶内纯净水的温度为℃。【交流评价】请你从实验设计或实验操作的角度提一个合理化建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分析】牛顿是最早研究光色散的科学家。【解答】解:牛顿是最早研究光色散的科学家。故选:C。【点评】一些科学知识,要掌握是谁的科研成果,例如电磁感应是法拉第研究的,电流周围的磁场是奥斯特的研究的等等。2.【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此题就是估测题题型,知识覆盖面广,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A不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s,故B不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故D正确。故选:D。【点评】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知识横向跨度大,且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查,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还考查学生对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3.【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色、音调和响度;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跟声源的材质和结构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跟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跟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解答】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人音调和响度可能会相同,但每个人的音色都不相同,所以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掌握,正确区分音色、音调和响度是解题的关键。4.【分析】超声和次声音调完全不同,根据不同的特点,人们对其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解答】解:由于声波能传递能量,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的掌握与应用,是一道基础题。5.【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同一物体处于同一状态,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也一般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解答】解:A、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7.【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观察周围事物的情况,且其装置类似与现代的潜望镜装置,因此是利用了两次反射。A、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符合题意;B、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B、水球成像相当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反射知识,结合古籍《淮南万毕术》这段文字,体现了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8.【分析】(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和物体相同的色光;(2)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解答】解:银杏叶呈现黄色,是因为银杏叶反射黄光,吸收其它色光,由于银杏叶表面凹凸不平,光在其表面发生漫反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和光的两种反射,比较简单。9.【分析】(1)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它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解答】解:ABC、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正确,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货车行驶越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则所成像越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及应用等,难度不大,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10.【分析】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将一块玻璃砖压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眼睛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了,这是由于从玻璃射向空气的光线在玻璃界面处发生折射的缘故。故选:B。【点评】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键,有时可以利用折射时光路可逆帮助解题。11.【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注意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解答】解:A、由图可知,两同学出发时间不同,乙比甲晚出发2min,故A错误;B、乙行驶8min﹣2min=6min时,两车相遇,故B错误;C、当t乙=8min﹣2min=6min时,运动的路程s乙=7m,乙的速度v乙=≈1.17m/min;当t甲=8min时,运动的路程s乙=7m﹣2m=5m,甲的速度v甲==0.625m/min;乙的车速比甲快,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乙在甲运动2min后开始运动,乙运动前与甲相距2m,根据v=可知,甲2min运动的路程:s=v甲t=0.625m/min×2min=1.25min,故相遇前,两物体最远相距2m+1.25m=3.25m,故D正确。故选:D。【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12.【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2f>v>f,据此解不等式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5cm,v=12.5cm,则,解得12.5cm>f>6.25cm,故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是关键。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2)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解答】解: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空气;人耳处。【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难度不大。14.【分析】升华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是凝华现象。【解答】解:把干冰放入透明容器中,干冰马上吸热转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此过程是升华现象,吸收大量热;通入高温水蒸气,一段时间后,看到鲜花上出现了厚厚的白霜,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答案为:升华;吸收;凝华。【点评】本题考查升华和凝华现象,难度不大。15.【分析】水沸腾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沸点;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解答】解: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故答案为:沸;汽化。【点评】本题是对物态变化的考查,属于一道基础题。16.【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分度值,再观察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停表的小圈代表分,大圈代表秒,先读分再读秒。【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物体对准左端2.00cm,右端与4.50cm对齐,故硬币直径为4.50cm﹣2.00cm=2.50cm;(2)停表小圈代表分,分针在1min和2min之间且靠近2min,说明外面大圈在转第二圈,故停表示数为1min50s=110s。故答案为:2.50;110。【点评】本题考查物理测量工具的读数,属于基础题型。17.【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2)紫光比红光偏转能力强,可以判断Ⅰ是紫外线,Ⅲ是红外线;(3)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解答】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分布在II区域,紫光比红光偏转能力强,所以白色光屏上从下到上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紫光之外是紫外线,红光之外是红外线,Ⅲ区域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较强。故答案为:紫;Ⅲ;红外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色散以及红外线的热效应,难度不大。18.【分析】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一定质量的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体积增大。【解答】解:(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当温度升高时,烧瓶中的空气体积膨胀,将液柱推向右侧,也就是向右移动,故玻璃管上B处标记的温度值高于A处。故答案为:热胀冷缩;高于。【点评】本题考查气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属于基础题型。19.【分析】(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2)凸透镜成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形成的,可以是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是正立的虚像;(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解答】解:(1)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并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取决于光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关系;(2)凸透镜成像是根据光的折射形成的,如果物体在焦点之外成倒立的实像,在焦点之内成正立的虚像;(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2)凸透镜;(3)正立虚像。【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应用、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熟练掌握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解:将试管水平横放在水面上方,并逐渐将空瓶向下平移(如图所示)。从试管正上方观察硬币的像,当试管下部浸入水中后,此时试管内空气相当于气泡,形成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像逐渐变小,随着试管在水中浸入深度的增加,硬币靠近凹透镜一直正立。故答案为:凹;发散作用。【点评】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1.【分析】根据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来分析。【解答】解:我们看到a位置的小鱼,是经鱼反射的光,经过水,再进入空气,在界面发生折射进入人眼的,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虚像;我们看到b位置的小鱼变大,这是因为鱼缸的鱼前面的装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鱼恰好在焦距以内,所以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作用相同;c位置看到“翻肚”的小鱼,鱼反射的光经过杯底反射后从杯壁射入空气中,看到是底面相当于平面镜成的像。故答案为:折射;放大镜;反射;折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都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22.【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2)在图2的s﹣t图像中,取一段相同的时间,比较小明所在汽车和汽车b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过路程大的,其速度越大;据此分析一段时间后小明从车内后视镜观察到的情景;(3)后视镜可看作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解答】解:(1)c车运动速度与小明的车相同,以c车为参照物,小明的车是静止的;(2)从图2的s﹣t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小明所在汽车通过的路程小于b车通过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b车速度比小明的车速度大;b车速度比小明的车速度大,一段时间后,小明所在汽车通过的路程比b车通过的路程要小,则两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小,观察图3中的甲、乙、丙,可知图乙是有可能的,两车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小,b车更加靠前;(3)后视镜可看作平面镜,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a车的大小不变,则a车在小明所在汽车的后视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答案为:(1)静止;(2)大;乙;(3)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一道综合题。三、解答题(共11小题,共49分.解答第24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3.【分析】平面镜成虚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虚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24.【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25.【分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解: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6.【分析】远视眼看远处物体时,视网膜上能成清晰的像;看近处物体时,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使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应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会聚在视网膜上。【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如图所示:。【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27.【分析】(1)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等于列车的长度加上隧道的长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火车的速度;(2)小明通过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的长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小明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解答】解:(1)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s=L隧道+L车=3×1000m+200m=3200m,火车的速度:v===80m/s;(2)小明通过隧道的路程s′=L隧道=3×1000m=3000m,由v=可知,小明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t′===37.5s。答:(1)火车运行的速度为80m/s;(2)所记录的时间为37.5s。【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所行驶的路程等于列车的长度加上隧道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28.【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敲击桌面,用墙上的光斑晃动,反映桌面在振动应用了转换法;(2)光的反射规律简记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角度没有变化,所以光斑不会变化;(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1)通过敲击桌面,墙上的光斑晃动,来说明物体的振动应用了转换法,A.用纸屑跳动反映鼓面的振动,应用转换法,A符合;B.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应用模型法,B不符合;C.逐渐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通过声音变轻的现象推出真空不能传声,应用推理归纳,C不符合;D.保持钢尺伸出桌面长度相同,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比较声音的强弱,应用控制变量法,D不符合;(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相等,题目中保持激光笔的位置及角度不变,换用蓝色激光射向平面镜,则光的传播径迹不变,所以照射在墙面上的位置不变;(3)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在真空中可以看到光斑,但是不能听到声音。故答案为:(1)振动;A;(2)原处;(3)能;不能。【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属于基础概念,难度较小。29.【分析】(1)从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取温度计的示数;(2)作图时,利用描点的方法,首先将各个点表示在图上,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水沸腾的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3)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触烧杯底部和侧壁,据此判断纸板小孔的合适位置。【解答】解:(1)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96℃;(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描点,并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6min后温度保持不变,此温度为水的沸点;故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b在纸板边缘剪孔,放入温度计后,温度计的玻璃泡会接触到烧杯侧壁,从而导致测量温度不准确,故剪裁合适的是a。故答案为:(1)96;(2)温度保持不变;(3)a;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壁。【点评】本题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涉及到实验装置的调节、实验注意事项、沸点及沸腾图像的分析等,属于中考常考命题点。30.【分析】(1)茶色玻璃板通过一部分光线,反射能力较平面镜弱一些;茶色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2)从使成像清晰的角度考虑;(3)实验中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要相同;(4)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茶色玻璃板能通过一部分光线,反射能力较平面镜弱一些,故利用茶色玻璃板和平面镜都能看到蜡烛的像,经观察对比后发现:在茶色玻璃板中成的像稍暗些;茶色玻璃有透光性,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故小明最终选择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2)为使成像清晰,A蜡烛应点燃,B蜡烛不能点燃,故选:B;(3)按照上题正确的方法操作后,且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小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A′重合,可能存在的问题: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不同;(4)为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改进器材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移动另一支蜡烛,确定每次像的位置,在白纸上做好相应记录,根据如图乙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5)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小明发现家中穿衣镜有一定厚度,他想确定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便将笔尖紧贴镜面M,如图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N是反射面。故答案为:(1)茶色玻璃板反射能力较平面镜弱一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B;(3)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不同;(4)A;相等;(5)N。【点评】本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考查对器材的要求、操作过程的理解和成像规律的运用。31.【分析】(1)光屏上的圆形光斑与透镜等大时说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这时光源刚好在焦点上,此时光源和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远像远像变大;(3)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4)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分析回答;(5)根据光心的位置变化分析。【解答】解:(1)光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