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中冲刺-论述题(原卷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2/1F/wKhkGGZEHE6ALBsuAAI89s0jDCs618.jpg)
![七年级下册期中冲刺-论述题(原卷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2/1F/wKhkGGZEHE6ALBsuAAI89s0jDCs6182.jpg)
![七年级下册期中冲刺-论述题(原卷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2/1F/wKhkGGZEHE6ALBsuAAI89s0jDCs6183.jpg)
![七年级下册期中冲刺-论述题(原卷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2/1F/wKhkGGZEHE6ALBsuAAI89s0jDCs6184.jpg)
![七年级下册期中冲刺-论述题(原卷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32/1F/wKhkGGZEHE6ALBsuAAI89s0jDCs61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冲刺论述题专练50题考查范围:七年级下册1—13课一、观点论述类题答题技巧1、题型特点观点论述题综合题是是中考历史中的新题型,是一种考查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形成观点并进行完整论述的能力。通常有“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等具体要求,考查难度较大。2、答题技巧做观点论述类综合题需要先阅读材料,列出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两点:①关注人名、地名、特定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出处等;②联系教材,回顾与所学知识的衔接点。在充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答题,答题须包含以下三部分:①观点:概据大意,提炼观点。观点来源途径可从材料中提取,也可以结合所学进行提炼。②论述:精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找史实论述,具体要求是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论从史出,论述全面,且一般要有两个史实论证。③总结:结论升华观点。写结论时,不能简单地把观点重抄一遍,应对论述内容进行小结,将情感态度升华。二、论述题专练50题1.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的媒介。围绕“图片中的历史”,先选取以下一幅或多幅图片,然后提取图片信息,自定观点,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米价便宜到每斗十三个钱,今山东省一带的青齐等州,斗米只要三钱;社会秩序也异常良好,行旅可以“行万里不持寸兵”。人口也急剧的增加,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共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人口数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较之贞观时代,几乎增加了两倍。——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二
唐玄宗在其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755年,节度使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国势由盛转衰。——《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方式评价唐玄宗。3.阅读下列材料,请写出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与无字碑公元705年12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她的生前身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最为著名的就是乾陵的无字碑。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墓碑上为何无字?人们一直觉得是因为难以评定武则天的是非功过,所以碑文上不知该写什么,所以就干脆不写一个字,留给后人来评说。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引自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现在你作为一名小小历史学家,谈谈你对武则天的评价。4.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反映两幅图片内容的比较)
图一安史之乱
图二黄巢起义5.阅读大事年表,回答问题。时间事件(史事)618年唐朝建立629年—646年玄樊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统治时期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742年—754年鉴真东渡755年—763年安史之乱821年—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907年唐朝灭亡(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2)请参照示例,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两个中外交流(或民族交往)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示例:提取事件:贞观之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观点:统治者励精图治有利于国家发展。论述: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虚心纳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唐玄宗在位前期,进一步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总之,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6.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史实)隋文帝时期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正式确立唐太宗时期完善三省六部制;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玄奘西行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时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鉴真东渡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与分立北宋时期重文轻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两宋时期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元朝设立行省制度——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示例观点: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论述:唐贞观初年,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研习佛法,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过的各国风情,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6次东渡,终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结论:中外文化交流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摘编自《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联系)“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9.按照唐代的规定,十六至二十是中男。二十一岁为男丁,需为政府服段。但大宗却下旨征满十八岁未成丁的中男入伍。当时魏征正在负责审核政令的门下省任官,对皇帝这一诏书总是抗拒,顶着不办。于是太宗大发雷召魏征上殿。……魏征历数太宗即位以来四个月中几件失信于民的大事,包括减免关内外租税,徭役诏敇的反复,驳得太宗张口结舌,不得不回心转意地说:…今天听了你论述国家不守信用的情况,乃是我不通民情。我不曾认真考虑,过错实在不小,处理事情如此失策怎能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太宗收回成命,停止了征召中男入伍,并厚赏了魏征。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晰)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史实)隋朝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文成公主入藏;安史之乱北宋王安石变法;活字印刷术发明南宋时期市舶司设立;宋金对峙元朝行省制;回族形成明朝营建北京城;郑和下西洋;《本草纲目》清朝军机处;闭关锁国;京剧诞生——摘编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实行的政策及出现的原因?材料二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等机构掌管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当时,中国与高句丽、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泥婆罗(今尼泊尔)……赤土(今泰国)、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亚非地区的70多个国家都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摘编自百度百科(2)根据材料一、二,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2.【科举制与唐诗】材料一
唐代宰相科举出身人数及所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
唐太宗唐高宗唐宪宗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科举出身人数11329152321占当朝宰相总人数比例3.4%31%56%80%87%81%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诗赋取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阅读以上材料,凝练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朝代史实唐朝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中宗时,吐蕃赞普迎取了金城公主。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唐朝时期和日本、天竺有频繁的交往。唐穆宗时,唐蕃立唐蕃会盟碑。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4.唐朝开放包容、大气恢宏的特点造就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下表是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整理的“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简表”(部分)。请根据下面表格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0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往来地区影响日本中华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大化改新,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唐代建筑也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日本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模仿长安的建筑。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被改造为“和服”。朝鲜半岛唐代诗歌在朝鲜非常受欢迎,许多新罗使臣把中国的诗歌文化带到了朝鲜,推动了朝鲜文学的繁荣。陶瓷器物等作为中国代表和象征的产品也传入到朝鲜半岛,推动了该地区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南亚唐朝的《秦王破阵舞》传到印度,受到印度诸邦国的欢迎和喜爱。唐代音乐节目“击瓯”,传到印度,流行至今。波斯波斯仿照唐三彩制作了波斯三彩,仿照邢窑白瓷制作了白釉彩陶。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其次,唐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国内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国际政策,为国内国外的有志于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提供了保证。再次,唐朝人民具有的开放性的思想意识。时代引导了当时的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尝新的开放意识,在这样的各方面相互促进下,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起来。——《论唐朝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围绕“开放与社会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17.【历史人物评价】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生历程时间主要活动少年时代685年生于唐朝宫闱多事之秋。691年受其父睿宗政治地位影响.被幽闭宫中七年。政坛登场699年恢复爵位后在今山西一带主事,开始形成劝课农桑.敦化风俗的意向。710年因拥立其父睿宗即位有功被封为"平王"继而被立为皇太子。登上皇位712年登上皇位。政治上整顿吏治.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经济上率先禁绝奢靡之风,采取鼓励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就了唐代文人所勾画的开元盛世”的图景渐趋奢侈开元后期在取得成就后.骄侈心代替了求治心。在生活上渐渐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在用人上重用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等奸佞之臣。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仓皇逃亡途中退位被尊为“太上皇”。逝世762年在晚年郁闷中,渣然逝世。终年78岁。历史上人们对唐玄宗褒贬不一。作为盛世局面的继承者,唐玄宗在革故鼎新的同时又把它推向低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我眼中的唐玄宗”为题写一篇历史小作文。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隋唐历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627-649年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627-645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755-783年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下)》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温馨提示:【历史事件、观点示例】历史事件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历史事件2: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观点:失民心失天下。(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1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请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能体现所选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相关史事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贞观年间,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贞观年间,高僧玄奘西游天竺。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唐朝前期,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唐代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均得到发展,其创新的花釉瓷,釉下彩绘瓷及三彩釉陶等,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唐朝时期出现了“贞观盛世”、“开元盛世”等治世局面。——摘编自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史实)629年-646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742年-753年鉴真东渡821年-824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摘编自朱绍侯、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历史事件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618年隋朝灭亡,唐朝建立627一645年玄奘西行641年文成公主嫁到吐蕃754年鉴真东渡到日本755一763年安史之乱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部分)时间史实唐初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学习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玄奘西行唐太宗被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鉴真六次东渡唐穆宗唐蕃会盟——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编制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史实,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隋唐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局部)时间事件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606年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627—645年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641年文成公主入藏738年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754年鉴真东渡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交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25.观察下面的图片,回答问题。围绕图片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6.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27.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的联系)28.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60-8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宋真宗
图2:寇准
图3:澶渊之盟29.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30.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下列图片,请你论证这一观点。(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晰,80—120字)
泥活字版
南宋持罗盘陶俑
宋代火器(模型)31.请依据下侧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自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图1毕昇像
图2
水罗盘32.人人都想做英雄。关于英雄,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三是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中国的独立与解放离不开为此英勇献身的英雄,中国的建设尤其是科技发展也离不开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请以岳飞为例,说明他成为南宋抗金英雄的理由。(要求:史事准确、理由充分合理)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成吉思汗的主要贡献是什么?(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主席对中国古代几位杰出帝王的赞颂与评价。在这些人里面,开启盛唐大幕的太宗皇帝的光环尤为璀璨夺目。请结合太宗皇帝相关统治措施的知识点,自拟观点,全面评价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34.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开创的重要政治制度,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读示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科举制的历史小短文。要求:①以《我看科举制》为题。②短文内容包含示意图中提及的三个朝代在科举制确立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唐朝包含两位皇帝的措施)。并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③史实准确,表达流畅,不低于150字。35.【大一统王朝】材料
元朝的统治①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②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④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等地区外,设置了岭北等10个行省⑤元朝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因地制宜的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⑥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根据材料,选择两条或以上相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提示:主题可以从政治、民族关系、文化等任意一个角度拟定)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比较表(部分)科技发明发明时间贡献活字印刷术北宋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书籍的传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为书籍及时有效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指南针北宋对航海等探索大陆的行为影响很大,这令贸易,探险等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唐朝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火药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也令战争模式得以发生质的改变,由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变为了热兵器时代。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1)根据材料,指出促进世界航海技术发展的发明。(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两宋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阅读上述材料后,有同学提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而必然的过程。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8.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材料一:如图所示。(注: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级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摘自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39.【澶渊之盟】材料
对“澶渊之盟”的评价,历来存在很大的分歧。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一、宋朝是在澶州城打退辽军的情况下,与辽议和,辽军撤回,宋朝每年给辽岁币,岁币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负担,这对于北宋来说,是不公平的。二、从多民族国家共同创造历史的眼界来看,尽管双方都有得失,但总的来说是公平的。宋辽两个兄弟民族签订了和平条约,从而使两个民族能在安定的大环境中和平同处、协同发展,这不仅是符合民心、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好事,同时,也为以后正确处理民族纠纷树立了典范。三、宋朝虽然打赢了澶州之役,但这只是暂时的胜利,因为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其军队的战斗力比较低下,北宋还不足以完全贏得整个宋辽战争的彻底胜利,双方仍呈现出对峙局面。辽与宋议和,保存了宋的军事实力和政治统治,维持了辽宋之间的长久和平。摘编自杨国宜《“澶渊之盟”平议》等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朝代史实唐朝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李白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被誉为“诗圣”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来华宋朝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100﹣150)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元时期,与前代相比,中外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宋元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两宋海外贸易超过前代,由于陆路和海路的畅通,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欧亚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一方面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另一方面,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全一册)2003年第1版根据材料,选择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选择两个事例对你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宋朝本来是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然而一提起宋朝,人们立即会想到“积贫积弱”四字,并由此误以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朝代,认为除了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